生本教育学习心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本教育学习心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本教育学习心得

生本教育学习心得范文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就业潜力 能力评价 .

一、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网络科技飞速发展,中国的信息化技术快速普及。自1998年教育部在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原有的科技信息等5个专业整合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一个专业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专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内有几百所院校都开设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但在另一方面,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却要落后许多。因此,中国急需掌握企业管理原理,并懂得信息化技术的专业性人才。但现今大量的本适合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就业机会,大量地被诸如计算机或者管理类的非对口专业毕业生占据。本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查问卷方式从专业认知、自身能力现状分析、教学设施与环境评价以及学生就业等几个方面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进行了分析,试图探究近几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诸多问题、学生核心竞争力缺乏等表象的深层原因,为完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提供有益的探索。

二、信息系统专业发展及教学问卷调查的设计研究

基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对该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出了很多的要求。针对中国高素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我们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以及复旦大学等四所国内知名高校的信息管理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问卷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专业的认知、专业能力分析、教学环境师资力量以及毕业走向的几个方面。在127份调查问卷中,有1个缺失样本,有效样本为126个,样本缺失率为0.8%,受访者现状如下表1所示。

三、调查结果分析

本研究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1月进行实地调查,在2个月时间内随机抽取以上高校信息管理专业学生。

1.关于专业认知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了解学生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否清晰。在问卷设计中,将专业认知度从1~5划分为5个层次,采用5级的语义差异量,表其中1代表对信息系统专业非常不了解,5代表非常了解。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对专业课程培养计划最为了解且程度接近,而对专业实习情况较为陌生。而对本专业的优秀期刊波动很大,说明了解程度出现两极分化。总体来说,学生对课堂与科研的了解程度显著地高于社会应用的认知。

2.关于自身能力

笔者通过对平均分进行分析,对各项评价指标予以综合分析。

首先将所有能力的评价指标全部进行平均分和方差分析,按照平均分从高到低排列。

受访者在能力评价中得分较低的几项主要集中于技术类的能力。此结果反映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在具体技术类工作上尚缺乏有效的课程培训。

而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相关理论与原理(包括企业管理专业知识掌握情况,项目管理的统筹计划能力,业务流程描述分析能力,人力资源基本原理掌握情况),受访者的评价结果相对较好,平均得分区间在2.9至3.2,这说明受访学生对专业相关理论的掌握普遍满意,同时反映出信管专业授课教师的良好教学能力。

在此分析中,研究发现,受访学生在综合能力方面(信息搜索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英语沟通能力)普遍表现了很高的满意度,平均得分介于3.2至3.9之间。首先,较高的满意度得分源于此种能力在评价上的模糊,受访学生很难从标注化的检验中客观认识到自己的综合能力水平。其次,受访者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日常的课程设计,实习以及相关活动中,均有机会在实践中培养锻炼自身的沟通表达,信息搜索整合等能力,因而,在与周围同学的对比中,能够展现出自信。

3.教学设施与环境评价

在本部分的调查及分析中,本研究将教学设施与环境评价细化为教学评价,教学设备,实习机会,专业课的教学方法,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国际交流情况,教学管理制度以及教师教学总体评价。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生对教学设备与管理制度情况最为满意,但对于相应的软件如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则认为不理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受访学生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设置的预期与现实情况存在差异;实习机会与国际交流情况看来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与前面专业认知的调查形成吻合。

四、结论与建议

1.专业认知方面的讨论

通过对表1的分析,我们发现,受访学生对就业方向,实习情况及本专业优秀期刊三个方面均比较迷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只是对本专业的课程和科研等领域较为了解,而实习情况与就业方向又有着相辅相成的相关性,而且大多数人对本专业优秀期刊的了解程度也较差,这反映了受访者对信息管理的专业知识更多的来源于教科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理论在实际中应用能力的欠缺以及对本专业的未来走向缺乏了解,同时致使学生对最先进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业技术与理念的缺乏了解。

2.自身能力方面的讨论

通过对表2分析,首先,我们得到的结果同样显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知识起决定作用。不难发现,管理知识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理论基础;其次,是对信息和数据的分析能力;再次,才是计算机的相关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要有,但不是我们专业取胜的决定因素,所以,管理理论是核心,数据分析及计算机应用是手段,沟通表达能力是基本条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要想在竞争中胜出,必须注重信息管理专业的能力和技能的提高。

信息管理专业的受访学生在专业素养方面普遍偏弱,在数学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管理专业能力方面的平均得分均在3.0以下,所以我们不难看出,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应聘过程中,较低的专业能力成为了最主要的制约因素。而相对于计算机和其他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没有优势可言。

3.教学设施与环境方面的讨论

从以上四个高校的受访者的反馈信息中可以看出,信息管理学生对教材评价与教学设施的评价均较为满意,而研究认为对教学设备与教材的评价是一个相对值,由于各校的受访者只了解本校的情况而对外校并无太多了解,因此,在问卷调查中反映出一个很接近的均值与标准差。

在对所得调查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后,我们发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受访学生普遍对教学方面表示了满意,给教师评价以及教学管理打出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实习机会和国际交流情况两个方面受访者的反应均不理想,实习机会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的应用能力,是导致就业优势不明显的一个因素;而国际交流情况则可在一个方面反映出学生的外语掌握情况,此项调查中只得分3.22分,为此六项中最低。国际交流机会的相对缺乏导致学生的外语能力不能充分锻炼,而成为就业中的软肋。相关文献,有46.78%的企业有各种程度的外语要求。而对英语水平的要求,在所有有英语要求的岗位中,有65.52%要求英语良好,信息管理的许多就业岗位一般需要运用英语搜集、分析与整理外文文献或情报。因此,国际交流的相对不理想需要吸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4.相关的建议

研究根据浙江大学近两年的官方统计资料,对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走向进行了频数分析以及统计检验和图表可视化。在本次调查中,我们根据浙江大学2009和2010年的信息管理专业就业情况的统计数据中,在选择直接就业的毕业生中,仅有38.6%选择就业方向与其本人的信息管理专业背景相关,而其余61.4%的毕业生则无关。

而在就业与专业是否应相关的调查走访中,以浙江大学为例,调查发现有70.6%的受访者希望能够找到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这个数值上的差距反映了当前信息系统专业的毕业生有超过30%的学生,因为专业能力而失去与相关专业的企业就业机会,说明了专业培养的还是应用型人才,要明确专业定位。而这一部分的学生,将被计算机能力强和人际关系能力强的竞争者所取代。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是在于信管专业能力提高,而调查结果显示,在数学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管理专业能力方面普遍需要加强,这值得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师和同学们深思。

参考文献:

[1]周叔莲,王伟光.论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

[2]姜小奇,徐雨明,唐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发展策略分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30(3):93-95.

[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人才市场需求分析――基于网上招聘的内容分析[G].武汉:图书馆学刊,2009,(8).

[4]高惠璇.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信息化:为中国工业化装上智慧“大脑”.2008-11-19.B070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生本教育学习心得范文2

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

以前的课堂,每一节的上课内容不会预先告诉学生,很多的问题都是突发式的,因为我觉得学生都知道了上课的内容与问题,这节课就没有了新鲜感与吸引力了。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很难实现。生本教育其中的理念是全面依靠学生,先学后教。学生学在老师教之前。前置性作业是对学生课前先学的一个引导。如果说课前的阅读是一个输入的过程,回到课堂把故事说出来就是一个输出的过程,学生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不仅把课前阅读到的知识经过思考表达内化成自己的学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辨力,口头表达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带动了听与说的训练,能说会道是为了以后的写做铺垫的。可以说,充足的先学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生本课堂里,精彩的是学生,不是老师。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搜集回来的资料。学生站起来表现自己的机会很多。我们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机会,而老师是要努力做到“不现自我”。老师上课要做的不是讲解课文,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组织学生交流他们的预学所得。我们这次听课,感觉老师是站到一边,但其实对老师观察课堂,适时点拨,驾驭整个课堂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本课堂主张教师不给儿童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在生本课堂中,不是“教”觉得“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

生本教育学习心得范文3

【关键词】生本理念 历史教学

一、创建情境,突出探究,激发认知动力

历史教学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内化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历史思维能力。科学设计的情境是学生历史多感官教学开展的前提条件。随着生本理念在中学历史教学应用的日益深入,借助其强大的现实价值,为历史教学情境的搭建塑造更为直观、生动、形象的观念指导,更容易激发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生活体验与认知兴趣。

借助生本理念创建历史情境,就要具体实施中,要结合学生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以往传统教学设计中的刻板性、单线性问题,转而朝着可视化、形象化、多元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教师要把握的一个宏观原则是:以生本理念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借助听、说、读、写等多种手段,运用眼、耳、口、手等多种器官,了解历史、体验历史、感知历史,借助情境教学设计的系统化,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将历史知识归纳总结,综合在一起,更加系统化。

课堂教学在传递基本知识的同时,借助情境教学来实现学生能力的转化,促进其能力发展。当然,通过生本理念完成情境教学设计还应该在具体结构与形式等方面科学考虑,需要体现的是技术在历史情境搭建中的现实价值,需要学生能理解与接收,不能将其简单地当作教师运用生本理念进行“炫技”。同时,还需要考虑学生在客观的情况下能够完成的最大限度,以及最佳的情境教学完成顺序。科学性也体现在情境教学要贴近生活、深入现实,让学生能从自身环境体验到。因为无论是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还是社区生活,不论是天上地下还是海洋陆地都是青少年十分熟悉与向往的东西。面对这样情境性强的情境教学,学生只有乐于参与的心态,而没有思想负担。且能够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一位教师在讲美国南北战争时,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林肯是位性格温和、宽厚、仁慈、谦逊的人,可是为什么他当选为总统成为一场残酷战争的导火线?这场战争悲剧能否避免?为什么林肯赢得了战争,自己却被刺身亡? 教师设置的这个有着鲜明对比的这个情境,深深地抓住了学生,让学生开始动脑筋,自觉地去课本中寻找答案,让学生在活动的展开中联系自己的经验、体验,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讨论、比较、评价、互补与修正,丰富与完善自己的认识,并引出新的开放性问题。所以问题的开放性对教学目标的生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自主学习,深化思考,引领差异发展

在学生运用生本理念开展历史课堂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历史素质存在较大差别,综合把握历史的能力有所不同,因此,教师“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在运用生本理念开展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包容大部分学生的思考,通过面的扩展让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这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区分多感官教学的层次与难易度。一般的,可以在运用生本理念开展课堂学习的时候考虑按照基础、发展、创造的逐级上升层次,对于基础层次,要求所有的学生基本都能参与,借助生本理念所呈现出概括性、形象化历史思维图式、问题线索、内容结构,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寻找知识,努力完成。同时,学生还可以借助MSN、QQ等即时通讯工具进行一对一沟通,或者用QQ群建立讨论组来进行沟通互动。此外,学生还可以将自己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成果到Q-ZONE等空间之中,让自己的同学进行跟帖留言,对于历史问题展开沟通互动,帮助全体同学进行互助提高。

三、突出激趣,优化引导,推进共同进步

学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良好的情绪状态既是我们开展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也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教师运用生本理念开展历史课堂学习计能否产生实效,对于学生立体全面的感知历史,了解历史的内在魅力,进而提升对于历史的学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生动有效的生本理念指导下的历史教学,需要教师本身就具有丰富的生活与教学经验,对问题的独到见解,能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不是超越一名学生的认知与接受能力。另外,伴随着历史教学的日益发散性与灵活性,教师应发挥生本理念图形结合的优势,融抽象于形象,化刻板于生活,重视学生的感性思维术思维训练,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途径进行自我调整、亲身体验、自我感悟与质疑,能发表个人思考的意见或见解,而这也就从更为广阔的层面提升了学生的历史素养。

四、创新评价,强化激励,增进参与动力

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学习就必须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将评价重点放在学生在生本理念指导下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在整个学习过程评价中主要关注:第一,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体参与了学生历史课学习的全过程,是否全身心地投入了学生历史课活动的全过程。第二,关注学生的交往状态:学生在生本理念指导下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馈情况。第三,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学生在生本理念指导下学习历史知识教学中,学生是否敢于质疑、敢于提出具有挑战性和独创性的问题并展开讨论。第四,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学生在生本理念指导下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学生是否有愉悦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的情绪。第五,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成状态:学生是否能达成既定的目标。通过这种评价的导向,促使学生关注自身在生本理念指导下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令其从内心真正喜爱历史、感受历史的真与美,引导更深入地参与课堂学习中。

生本教育学习心得范文4

关键词:生本教育;小学信息技术;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172-01

引言:"生本教育"是在20世纪90年代被提出来,其就是主张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与我国新课标的内容不谋而合,由此可见,教育中学生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生本教育认为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应该在课堂上扮演关键的角色,老师在课堂中负责指点学生出现的问题。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操作,因此,本文将生本教育运用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进行讨论。

1.生本教育

1.1生本教育的含义。生本教育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老师在教育期间要围绕学生的学习状态来调整教学方式,实现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切为了学生、尊重理解学生,让小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主动性[1]。

1.2小学生本教育的意义。小学生正处于一个身心发展的阶段,因此,在学校的教育中不仅要加强小学生文化课程的培养,还要加强小学生的情感、品德的教育。生本教育的意义就是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加强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2.生本教育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研究

2.1创造情境,提起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脑已经是众多家庭中的必需品,许多的家庭里都有电脑,小学生对电脑的使用十分感兴趣,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充分利用小学生对电脑的兴趣,来激发他们对信息技g课程知识学习的欲望。同时,小学生在学习的期间对掌握知识技能都有一定的欲望,所以,在信息教学中创造问题的情景,提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征服欲。比如,学习《自定义动画》这一课题时,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直接操作给学生看,将问题展现给学生,通过巧妙的解决方法吸引住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这样创设情境的方式提起学生的欲望,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索学习中的知识,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

2.2娱乐施教,提高课堂积极性。小学生都是比较贪玩的,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不但不扼杀小学生的天性,还应该利用小学生贪玩的特征。老师在上信息技术课上将一些好玩的知识点整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玩起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比如,在学习《认识计算机》这一课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动手拆装电脑,这样的方式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2]。

2.3引导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生本教育"中主要是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不管是先实践再学习理论,还是先学习理论再实践,老师在教学中都是扮演指导的角色,真正的学习是靠学生自己去完成。老师要在学生学习的时候指导学生思维的走向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得学生主动学习的效率更高。

2.4先实践后学习,全面理解。信息技术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思考与动手相结合的能力,所以,在学习信息科技时,老师在课堂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操作实践。在"生本教育"中提倡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先操作再学习的顺序,老师可以根据先操作再学习的教学目标,由简单的操作步骤深入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通过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让学生先操作再讲解的方式,不仅能在课堂的开始就能吸引住学生的操作欲望,还能让学生在操作过后对理论知识理解的更加全面。

2.5评价作品,巩固学习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分享自己的创作意图以及创作的操作方法,其他学生分小组讨论出该作品的优点以及缺点。通过评价与反馈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及完善学习的不足之处,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评价中,学生可以通过展示作品,将学习到的操作知识在记忆一遍,同时,在其他学生的评价中还能学习到操作方法,评价交流时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更高,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学习的乐趣。

结语:小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老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中要相信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改变以往的被动学习状态,在课堂中能完全主动去学习,养成自主发现问题、与同学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老师要指导学生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全面的掌握知识内容,感受信息技术的趣味,从而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3]。在课堂中实现"生本教育"提高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达到信息技术教育有效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顾宏网.浅谈"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8):76.

生本教育学习心得范文5

论文摘要:近年来,许多用人单位对中职生创新能力的需求在增大,中职计算机教学需经历一场转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成为教学重点,而生本教育理念正契合了教学改革的需要。文章主要针对计算机专业和中职生的特点,阐述如何运用生本理念指导教学,培养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提高,笔者开始在计算机教学中注重培养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创新型人才,使学生就业后更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而中职生的个性意识较从前明显增强了,学生开始不满足于传统计算机教学所重视的技能培养,而更渴望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这就需要一种更出色的教育理念引导教师进行计算机教学。此时,一种新的理念——生本教育,开始走进中职计算机课堂,它要求教师要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能有较多讨论和思考的机会。因此,生本教育对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剂“良方”。 

一、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旨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多强调“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让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潜能得最大程度的发挥。 

二、生本教育应用于计算机课堂中的优势 

1.采用生本教育,符合计算机学科的特点。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很强,我们既要重视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又要关注学生对此课程学习的创新意识。例如在vb程序设计课程中,学生常按照教师的规定或书本的内容进行编程,不能体现编程的原创性,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而生本教育所提倡的“先做后学”等方法,为学生在编程前提供知识准备,也为学生在编程时提供可创新的空间,学生可以在课前已学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操作,加深对编程知识的印象,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2.采用“生本”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特点。中职生在过去的学习生涯中屡屡受挫,他们的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自觉性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笔者发现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喜欢接触电脑,许多学生都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自学能力,能够完成老师交代的各种课前操作任务,并喜欢在课堂上将自己的操作成果进行展示。因此,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生本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更能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创新能力。 

3.运用生本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施过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学设计,而生本教育所提出的“先做后学”、“先会后学”等方法尤其适用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应该如何在生本教育指导下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以下谈一些笔者在教学中的思考和实践。 

(1)课前任务为学生提供创新活动的空间。在教学中,笔者常布置课前任务。例如在flash课程中,学习“制作逐帧动画”这一内容时,提出的任务是如何使用关键帧制作动画,学生在小组内一起学习和操作,这一过程可由学生自由发挥实现。从学生的学习成果来看,各有特色,说明这种课前任务确实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感觉自己的个性受到老师的尊重,从而更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再如学习《电脑组装与维修》课程时,告诉学生电脑更新换代是很快的,在维修的过程中要善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次,笔者让学生在课前分小组研究如何组装一台电脑,学生经过课前的组内学习,课堂上很容易就能把电脑组装好了。课前通过在小组内的学习探索,比教师在课堂上的详细指导更能启发学生的维修能力,更体现了生本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生本教育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审美感的建立能促使他们充分发现自己的潜能,从而增强自信心。我们要创造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积极地思考与审视,才能把他们的潜能挖掘出来。例如在flash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制作圣诞节电子贺卡,告诉学生要注意自己的审美意识,审美感越好,创作出的作品才会更好,就越能体现个人特色。学生在刚开始学习flash时,常感到素材不够丰富,影响作品的美感,笔者就鼓励学生在课前上网寻找各种图片、音频等素材,再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创作。 

(3)提倡在合作中体现创新精神。合作学习是生本教育的基础,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还可以在合作中互相交换意见,从而开拓了思路,也利于自己的创新发展。例如在网页设计课程中,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小任务,组长要协调好组员的分工问题,还要求学生注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重视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要进行组内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过程能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4)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笔者常鼓励学生要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之一。例如在图形处理课上,让学生用ps图片处理软件把班级学生的一些相片进行再次加工,结果学生创作的作品生动活泼,有些学生把这些相片结合flash知识制作成一个有动感的相册集,这些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评价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评价学生是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促进学生进步,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计算机课堂除了重视学生的技能,还更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可根据生本教育的理念对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例如笔者在电脑里建立学生评价表,对学生在小组内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情况,如是否主动讨论与提问题、团队合作情况、思维能力等,还在课堂上采取电脑投票的方式,以此来审视不同学生制作的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使学生在审视和评价的过程中,加强自己的学习探讨能力,从而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展。 

当然,生本教育作为一种出色的教育理念,为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它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有成就感,在课后更乐于学习。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生本教育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要我们坚持这条路,多些思考,相信学生的能力会得到更全面的培养。 

 

参考文献: 

生本教育学习心得范文6

一、测试理应是体育教师的分内事

我校开学之初,老师们一致认为应该采取年级间的“交叉—混合”测试,即年级教师交叉裁判,班级混合测试,这样可以营造测试的良好氛围,促使学生更加认真地对待测试,虚假数据才可能尽量避免。但事实上,现实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开始的时候老师都按部就班地去做,但到了后来呢?在里面发现了两种现象:其一,是教师施行所谓的“严格”,限制了好学学生发展的空间。有的老师在测试中只给每个学生一次机会,有的学生会认真对待,认真把握测试机会,但实际上也会打击到一些好学积极的学生。体育测试与其他学科的测试有所不同,其他学科测试是闭卷的,而是体育测试中项目是开放的,只有实实在在的能力才能达到一定的水平。如果积极的学生要补考,我们就应该多给机会,只要我们按照测试要求去做就可以了。这样能以测促练,多给机会让学生多跑几次,成绩也会提高了。也许这样做,老师会花多一些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这是我们的本分。其二,在关键环节用人不当,让学生来做裁判,为作弊提供了机会。比如学生计时、记录成绩等。这并不是说不让学生帮忙,其实这也是学生增长见识的机会,关键是用什么样的学生、有什么要求的问题。比如找个得力的班干去记,在记录中成绩涂改无效等这些做法也是可取的。说到底,还是我们没有动脑筋去把事情做得更好,难道做好测试工作不是我们的本分吗?还有,在数据上报前一个星期,体育教研组真是热闹,正所谓“高朋满座”!哦,原来是学生在帮忙老师输入成绩。教师培养学生是应该的,但只能让他们协助,切不可彻底放权。

我们想象学生很纯真,我们渴望学生真诚,但是我们能够全信吗?因为这也会给学生制造虚假、作弊的机会,就算学生没有作假,他们也有自己的学习任务。换句话来说,成绩输入是我们该做的,这是我们的工作,难道这不是我们的本分吗?

二、细节决定成败

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力求考虑全面,细心了事情就不会出现很多失误。我们学校规定:12月23号之前把各年级数据交给教研组长汇总。老师们也按时上交了,可是打开文本一看,真是“五花八门”:肺活量有五位数的,50米跑小数点后面取2位或3位数的,出生年月用点隔开,有的学生没有数据,等等。真是不堪入目。有的老师说数据太多了眼花缭乱,有些错是避免不了的。这话没有错!当我们把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当作负担,肯定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种心态之下你会思考更好的方法吗?那么,数据输入中眼花缭乱的原因是什么?其一,是班级的成绩登记表中男女生没有分开;其二,是一个班的人数多较多,班级数据的文本平面大于计算机的显示器平面,在数据输入过程中需要上下拖动界面,容易造成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