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课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共关系学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共关系学课程

公共关系学课程范文1

[关键词]独立院校 旅游公共关系学 课程改革

一、引言

随着旅游业的日益繁荣以及带来的竞争白热化,旅游营销和旅游公共关系也快速发展,各种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的公关策划、旅游组织的形象宣传、传播以机危机处理的活动层出不穷,因此,对相应的专业人才和管理岗位人才的需求更大,要求也更高,这为以就业和创业为导向的独立学院旅游管理培养专业人才提供了契机,也对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和塑造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听的模式显然完全不适应日益发展的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笔者拟从教授几年的《旅游公共关系学》入手,从能够适应社会和旅游企业需要的专门人才作为出发点,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新精神为课程的主导和核心,从课程设置、教学手段、考核改革等方面谈谈对于此课程改革的思考和实践,以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和市场对于旅游公关专门人才的要求以及探讨独立学院(三本院校)的教学改革之路。

二、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

(一)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结合选用的《旅游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教材,进行了重组和修订,结构如下:首先用一章的篇幅介绍公共关系以及旅游业公共关系的相关理论,即公关概述。二至四章分别讨论旅游公关三要素,分别是旅游组织的公关机构、公关对象和传播沟通。五至七章主要讲述四步工作法,即公关调查、策划、实施与评估。第八章用一个专题介绍旅游公关专题活动的组织与技能,技能侧重在公关谈判的运用。最后一章是旅游公共关系危机管理,修订后的课程体系清晰实用,更符合教学目标以及实际需要。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具体内容有什么是公共关系;公关的发展历程;公关与相关概念的辨析;公共关系的职能以及旅游业公共关系的相应特征和职能。二至四章的具体内容有旅游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安排、人员素质要求以及培养模式;旅游业公众的特征与类型、旅游组织内外公共关系的协调的技巧;旅游公共关系传播方式的选择和应用,旅游公关广告的设计以及旅游组织网络公关的传播手段。公关调查的内容主要有调查方案的编制、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实施;旅游公共关系策划一是关于公关活动策划方案的编制,另外一个主要内容是近几年很受关注的旅游CIS与TDIS策划;旅游公共关系实施与评估一方面强调掌握旅游公共关系实施方案的编制,另外是旅游公共关系评估报告的撰写。 旅游公关专题活动的组织主要对于公关常用的几种类型活动要能够实际操作和参与,以及了解相应所需要的技能和技巧。任务组织都不能完全离开危机公关,旅游企业也不例外,第九章主要内容是危机公关的预警和处理,也包括处理过程中的沟通技巧。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本课程在教学方法最大的改革即是以学生为主体、引入任务驱动的课程教学方法。旅游公共关系的实践性非常强,通过分组、布置任务,让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味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种情境或事件,从而获得认知和情感的经验。为了达到能力训练的目标, 我们在每一章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旅游业公众与公众协调的教学单元,要求学生课前看电影《生命的火花》以团队作业(5-6人一组)的形式完成三个具体任务:通过回答电影涉及的公众有哪些?不同内外部公众的想法和反应举措是什么和小组对电影进行点评。以通过电影分析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旅游组织的内部和外部公众含义和特征,以及更清查地了解主体的内外部公众策略。再比如第四章公关传播,结合教学任务,以情景引入的形式提出五个具体任务:一是为为某酒店制造一次新闻事件。二是为扩大某酒店的知名度,撰写公关新闻稿。三是为H酒店编制一份对外宣传册,四是为H酒店设计一则公关广告,五是如何运用网络公关的手段塑造H酒店的形象。这些任务的完成需要学生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它体现了体验式学习法的目标,具体来讲,这种方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一)领受任务

指导教师介绍任务的内容、要求,关键点及注意事项明确传达给学生。小组提问,指导教师答疑,各小组正确理解任务,完成任务领受。这个阶段主要让学生领会项目任务的意图,明确项目的要求,并体味如何更好地将一项指令明确化、简单化以提高工作效率。

(二)分析任务

接受任务的小组按指导教师的要求,分析任务的内容,阅读知识链接,制定完成任务的工作程序及任务分配,补充查阅其他相关资料。这个阶段完全由学生自己进行。学生这时要做的事情包括团队成员的分工和组织、行动计划和时间安排。而制定计划的过程首先是团队成员信息交流的过程,也就是通过任务模拟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学会如何清楚地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如何倾听他人的观点,最后如何达到共识。

(三) 实施任务

各小组具体完成情境中提出的问题,写成发言稿,要求做成PPT,并做好预演,准备汇报。学生这时要做的事情包括团队成员的分工和组织、行动计划和时间安排。然后学生分工通过上网搜阅资料、“头脑风暴”式的自由讨论、综合分析信息、分工合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期间老师负责回答学生的提问,进行启发和指导。

(四)任务汇报

各小组根据任务的要求,在教室中汇报,其他小组可以提问和讨论。指导教师及时控制汇报进程,最后进行点评与总结。展示时发言人最好将任务完成的过程、即计划、实施、团队成员的分工以及做事的理念和方法也进行阐述,如果可能,小组中成员轮流进行展示。

(五) 任务总结

各小组对本次汇报及时进行总结,形成文字材料,作为作业上交指导教师。在此阶段,教师要根据自己在学生行动过程中的观察对各团队进行点评,用建设性语言和方式鼓励他们处理好正负两个方面的反馈。同时也可以请其他组参与点评。团队与团队之间的比赛通常使学生的活动得到更有效的激励。这一阶段是将实际的学习心得加以分析、巩固并与实践环节相联系,也是衡量教师对该方法的使用效果和能力的阶段,因此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为了配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该课程教学中我们还灵活运用了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工作情境。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这种教学方法不再是依赖教师在课堂上的灌输,而是在确定了一个学习内容和解决具体任务之后,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讨,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在实践操作中获得知识。而老师也不再是作为无所不能的角色,而是由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变为配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线索、思路和支持,因材施教地启发学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这样,课程的能力目标在一个个任务的完成中得到了贯彻和落实。

四、课程考核改革

本课程平时考核(占40%-50%),期末理论考试(占50%-60%),由任课老师自主把握。为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项目任务的自主学习和实操中,笔者在《旅游公共关系学》课程中打破单一的知识考核、笔试等传统考核方式,期末试卷以开卷的形式,其中知识类试题占20%,分析型试题占40%,能力型试题占40%,来突出能力考核、专业技能考核等科学的新型考核方式。

期末考核采用开卷形式和新型考核方式相结合,既加强了检验课程任务驱动教学的实际效果,也加强了学生对上课的重视和主动。另外,平时考核除了常规的考勤和课堂表现,分组任务完成的情况也占很大比重,避免学生轻视任务完成。

五、课程教学改革小结

有人说,公共关系是少数聪明的才能做的工作,它对于传播、沟通、等都有较高的要求,通过《旅游公共关系学》课程,根据旅游业公共关系专业人才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对工作的要求,设计设计教学内容和顺序、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驱动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完成任务,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在以后的课程中,我们拟对课程考核进一步进行修改,将实训过程表现和考核实训效果(成果)或测试实操能力来做出综合性的评价,例如,和酒店结合策划公关活动的实施,以考查学生在实施或设计中的表现。另外,在把握好项目任务教学法的特点和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和考核中,应聘请该有行业企业的专家和岗位一线的能工巧匠参与,这样才能使课程得到科学地设计、高效地实施,同时实施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保证课程教学改革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陈菲,陈平.浅谈基于工作过程的《会展旅游管理》课程改革[J].职教论坛,2002(2):27-28

[2]王晓南.《旅游管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初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11):109-111

公共关系学课程范文2

关键词:案例教学;公共关系学;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072-02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交叉性和边缘性的学科,涉及到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诸多学科,具有极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因此采用案例教学法,既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不容乐观的是目前在公共关系案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对公共关系案例教学的意义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一、案例教学法在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公共关系学的理论性很强,教师如果仅以讲授为主,学生只是掌握理论的基本内涵,而不能深入的理解。而案例教学法则可以将书本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并利用理论分析说明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学生获得的收获会很大,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会相对深刻。例如,在讲述公关调查时,为说明公关调研的重要性,我以案例“先回答这几个问题,然后再开展你的公关工作”为例,使学生对公关调研的重要性形成了深刻印象;再如在讲述服务型公共关系活动时,以小天鹅的“1、2、3、4、5”特色公关和海尔售后服务公关为例说明服务型公共关系的意义。

2.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因此要上好一堂课就必须使教与学紧密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性,也只有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才能更灵活、更牢固,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单凭教师讲授,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降低学习的积极性。而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例如在讲述公共关系职能问题时,以蒙牛集团的“超级”公关之旅为例,结合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一个全新的感受,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对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导地位,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当前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自身实践教学能力不足。进行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是教师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然而目前高校的大部分教师缺乏实践教学能力。尤其是自从高校扩招以来学生人数逐年递增,一些高校也大规模招聘教师,这些教师大部分为应届硕士和博士毕业生,理论根底扎实,但缺乏实践经验,这样在案例教学中很难有效地指导学生,达到预期的效果。

2.教学中所选案例质量不高。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案例的选择最为重要,所选取的案例的质量会直接影响着案例教学的效果。目前高校从事公共关系教学的专业教师大多数以前是从事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没有在公关领域从业的经历,缺乏公共关系的工作经验。在案例选取的过程中,目前教师主要通过查找书籍、杂志、互联网等方式加以获取。而且案例一经确定多年不变,经常是一个案例不断地重复,这样就很难满足学生的要求。

3.案例教学形式单一。目前大多数教师把案例作为常用的教学工具使用,但在讲述不同案例时套用相同的模式,将案例教学等同于模式教学,教学过程程式化。教学过程不够新颖,还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使教学效果降低。

4.案例教学基础设施薄弱。案例教学的一些形式的运用需要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而必要的硬件基础设施支持可以有效提升案例教学的效果。目前国内的很多学校对公共关系案例教学的投入还远远不够,缺乏案例教学所需的专门的教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案例教学的质量。

三、提高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效果的建议

1.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对于高校是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高等学校应有计划的开展此项工作,鼓励教师到企业中去挂职锻炼,对于参与的教师应在待遇上优厚、政策上放宽,对于表现优秀者,学校应给予奖励。这样既能够服务地方经济,又能锻炼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

2.提高所选案例的质量。首先,应选择那些经久不衰,公关史上有名的案例。这种案例既能体现公共关系理论价值,又有公共关系实践意义的典型案例,如美国经典案例“鸽子事件”、世界经典案例“只有一位乘客的航班”等这些案例以公关理论为指导,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从正面提供了公共关系实践的经验,学生学习这些案例,既能够掌握公共关系的理论知识,又能够提高公共关系实践能力;其次,要注意选取内容新颖、具有创新性的案例。如案例“法国碧绿液的眼泪”描述了法国碧绿液公司为了消费者的利益就地销毁世界各地1.6亿瓶矿泉水;爱德曼公司为宝洁公司推出碧浪洗衣粉策划的“清洗全球最大的衬衣”的案例;华立集团以“关心下一代成长”为主题策划了“太一”工程活动案例等。

3.案例教学形式的选择。在案例教学中可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根据课堂人数的不同,每组控制在6~8人左右,在布置案例时可以让各小组随机抽选,提高公平性和趣味性。为保证案例分析的质量,案例应提前布置,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准备,包括案例的背景、发生发展的过程、理论知识结合点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根据讨论题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好课堂发言提纲。要求每组尽量安排所有成员都参与,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有锻炼的机会,可以把成员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进行案例讲述,另一部分进行案例分析。案例讲述环节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案例表演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例如在讲述公关人员素质问题时,以“你会做吗”为例,学生自行设计了一个招聘现场让学生分别扮演考官和应聘者,应聘者的各种表演,使现场气氛非常热烈。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创造一个轻松的讨论环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对案例进行讨论和探索,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另外每组完成案例表演之后,可安排另一组作点评,其他组也可以作补充。最后,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整个案例分析作总结,指出案例分析过程中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

4.加大对案例教学所需基础设施的投入。营造良好的课堂沟通氛围对于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非常重要,而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个必要条件,因此高等学校应不断加强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公共关系案例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学校可以专门安排公共关系课程的大型活动室,活动室内应备有各种讨论用桌椅,教师可以根据每次上课的需要摆放成不同形状;还应购置与课程有关的设备如:话筒、摄像机、投影仪等,同时为保证案例教学的可持续性,学校要有计划的添置和更新相应的教学设备,保持与其他院校同步或保持领先,这样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会大有益处。

参考文献:

公共关系学课程范文3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公共关系课程;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2;C912.3-4

前言

我国早在20 世纪 80 年代引进公共关系的理念。随着公共关系的普及和时代的发展,很多高校也开设了公共关系课程。高校设置公共关系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树立公关意识,提高公关素养和掌握公关技能。但是,中国的公关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很多高校的公共关系课程教育仍然以理论教育为主,学生的公关技能还有待提高,还不能达到公关行业的要求和标准。针对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参与式教学既能提高高校公关教育的教学质量也能满足社会的要求。通过参与式教学,学生作为课堂参与主体和平等的一员,能积极主动融入到课堂学习互动中来。学生对公共关系课程的参与程度越高,就越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尝试在教学中适当的引入参与式教学方法,试图更好地提高高校公关教学的效果。

一、公共关系课中应用参与式教学的必要性

(一)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通常都是以老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授课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缺少互动。这样沉闷的教学方式必然会降低学生对公共关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缺乏主动性。课堂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育方式,在公共关系课程的设计上,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课程要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自主去学习。

(二)参与式教学方式的适用性

现代教育的理念“以学生为本”。高校素质教育应该以启发学生主动学习为目的。而参与式教学方式正好实现了这样的教学效果,是目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并得到了高校的广泛采用。参与式教学,注重以参与者为主体,教与学的统一。它不仅让教师关注教学的质量,还要注重整个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性,通过合作、共同交流来解决问题,全方位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并能营造出和谐、轻松、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

(三)公共关系课是一门应用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当前,在校的大学生普遍以“90后”为主,他们独立、个性、开放,善于发现问题。但由于他们的生活条件优渥、依赖性强、参与社会实践能力欠缺。出现了一些高分低能、人际关系差等的学生。面对全球化经济的发展,高校大学生必须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因此,把参与式教学应用于公共关系的课程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激发其主动参与到课堂交流的欲望,使学生树立公共关系意识,明确认识到公共关系在现代管理中重要作用,掌握沟通的技巧,有助于培养学生提高公共关系的协调处理能力。

二、参与式教学在公共关系课中的实施效果

(一)增强师生互动,改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由于缺少互动和沟通,使得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相对较弱。

公共关系学参与式教学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相互间的友情。在参与式教学中,老师地位弱化,学生能从消极的听众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教师不再是主导课堂而是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这就加强了师生互动,师生关系变得亲近。老师和学生互相尊重,学生以平等和老师互动,不用担心因为说错话而被老师责备,从而改变了学生压抑、被动的学习状态,给学生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实现了老师和学生同台讲课,学生直接参与课程的设计。学生挑战性、刺激性的学习心理变得强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能愉快、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来,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

(二)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

想要充分发挥参与式教学在公共关系课中的效果,教师们就需要提高备课的质量。首先要认真的研读教材、视频等相关的参考文献,选择合适的题材,找出重点和难点。其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考虑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公共关系课的兴趣,以提高上课的效率。教学中切忌使用僵化的思维、空洞和单调的语言去讲述公共关系的理论。老师可以案例结合理论,如“水门事件”“非典”等大量社会上出现的各种事实案例,并结合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新特点,及时更新和补充理论的内容,通过精心的准备让学生认识到公关的力量和魅力所在。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室结合文、声、图、视频等来抓住学生的视线,引起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公共关系的理论。使学生提高了对理论知识的感悟能力,并且主动参与课堂交流,创新思维,分享观点。在课堂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抛砖引玉,引起学生们的注意。也可以在授课中配合辩论赛、案例分析、头脑风暴法、游戏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去探求答案,提高他们观察和应变的能力。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说、多读、多写。

(三)创造社会实践机会

由于现在的高校学生主要以“90后”大学生为主,很多大学生不喜欢都理论学习,对理论学习提不起兴趣。如果在公共关系课堂上,老师采用传统的说教模式不仅会让自己感到疲劳,同时也会使学生感到更加无聊,对课程更加的没兴趣。因为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单靠说理论是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为了达到学与用的统一,老师要积极开创社会实践机会。根据高校学生的个性和年龄特点来引导学生学习和实践的主动性。通过分组,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参与教学活动,在合作交流中主动去寻求知识,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如会场的布置和迎宾、班级活动的策划和实施、招聘模拟、产品推销、慰问敬老院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公共关系的重要性,并能在实践中锻炼公关技巧。从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秀方.高职院校《公共公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J]. 职业技术教育,2013,(32):34-35.

[2] 高玉贵.高职院校公共关系学课的有效性探析 [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6): 160.

[3]周燕.浅谈参与式教学法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0):30-32.

公共关系学课程范文4

关键词:公共关系学;教学方法;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C9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2-0136-02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具有实践性、双向性等特点。而传统的公共关系课程的教学方法不能完全适应高职教育公共关系学的教学要求,其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本文就高职教育中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开设情况、学生的学习特征、教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适用于高职层次学生的,在公共关系课程领域的教学方法,旨在就高职教育公共关系学的教学方法引发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一、高职教育公共关系课程的开设情况

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简称“公关”,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当今世界任何社会组织的成功都离不开公共关系学,现代社会的公共关系学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中药作用。关于公共关系的定义多种多样,一般情况,我们将其定义为社会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其适应于公众的需要,使公众适应于组织要求的一种思想、政策和管理行为。目前,我国92%以上的高校开设了公共关系学课程。在以培养高级技能型应用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也得到了普遍开设。

高职教育的特色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而高职公共关系学课程的设立,主要教学目的在于为学生将来由学校步入社会提供了实践的平台。特别是对于未来选择营销类岗位的高职学生,公共关系课程的学习会显得更加重要。作为公共关系教育的任课教师,必须具备品德优秀、理论扎实、技能全面、研究积极等素质。

二、高职学生的学习特征

(一)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内容枯燥的内容则学习效率较低。因此,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结合社会实际,增强教学的生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教育过程中,实践教学应该是其一大特色,学生对实践性环节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理论课程的学习,我们应该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导致人的特定行为的重要原因。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多种多样,而且随着学生生活的社会历史条件和个人的成长经历的不同而发展变化。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自尊心、进取心和不甘落后。(2)为了自己今后能有一份好工作,多挣点钱以使自己和父母能生活得好一些。而学习困难的高职学生,他们往往存在更多的情意障碍,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特别要关注学习动机不明的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起强烈的学习动机。

(三)高职学生的学习方式

高职学生的学习具有较高的职业定向性。他们在进校之初,自己就已经基本明确将来的工作岗位,并围绕一定的职业定向学习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高职学生的学习应该有更多的自,学习途径应更多样化。高职学校应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学习内容也应该有一定的可选择性,而且高职阶段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如案例分析、专业实训等),应该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可以发挥的余地。

(四)高职学生的学习方法

高职高专阶段的学习不同于中学时期的学习,新生入学后,对高职的学习活动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如何使刚入学的学生尽快适应高职的学习生活,这不仅涉及到教师的教学方法问题,也涉及到学生的学习方法问题。高职学生在学习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比较差,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听记课堂笔记的习惯,这也就要求教师更多的督促和指导。

综合以上情况,高职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应充分考虑到特定高职学生的特点,不可盲目地照本宣科。教学内容的传授应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接受能力。教学方法也应该从因材施教的角度出发,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同时,还需要以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高职公共关系课程适宜的教学方法

(一)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就是针对学生将来可能担任的某个工作职务,制定一套与该职务实际情况相似的模拟项目,将学生安排在模拟的工作情境中,解决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如记者会、商务谈判、宴请及日常事务性工作,这些都要学生应用沟通、礼仪等相关知识进行场景的模拟。此法比较生动,能够调动全体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的表演力和想象力得到发挥及展示,提高了实践能力。例如,模拟某企业的记者招待会,让学生们分别扮演主办方、记者、工作人员,教师并协助学生理解记者招待会活动的要求及流程。在“记者”的提问中,同学们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进一步了解到了学生潜在的能力,也使学生同时体验到了公共关系工作的意义。

(二)实训教学法

在学生掌握了相关的公共关系知识后,组织学生到相应庆典活动、展销会现场观摩,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变为感性认知,在开阔眼界的同时,也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公共关系的工作内容。

(三)案例教学法

公共关系案例就是在公共关系的研究中的范例。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探讨,揭示公关活动的规律,进而用理论规律去指导公共关系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公共关系教学离不开生动具体的案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法,对于管理类课程,尤其是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学非常适用。在案例选择时,必须遵循以下标准:接近性,要选择接近学生生活真实并感兴趣的事件;热点性,让学生用理论知识分析新近发生的敏感事件;激发性,结合案例所授内容,激发学生思考实际问题,使学生分析能力得到锻炼。

(四)调研方案设计

在调研之前,就调研的目的及对象,对调研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全局考量和安排,提出相应的实施方案,并制定合理的工作流程。例如:设计一份调查问卷(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调查对象及目的),让每位学生将学过的问卷法、抽样法、访谈法等调查方法运用到实际的调查中去,并要求学生进行公共关系调研时坚持全面客观的原则。回收调查问卷后,分析统计相应数据并撰写分析报告。

四、结语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系统性强、综合性强的学科,涉及许多学科的理论知识,教师要应用相关学科最新的成果,来完善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体系,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完善公共关系课程教育,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并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有所收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科学与创新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最终让学生的公共关系意识得到培养,公共关系素质得到完善,实际公共关系活动的能力得到提高。

在高职教育公共关系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让学生真正参与实训实践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公共关系的真谛。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公关演练与操作。教师应积极探索这类能够让学生参与演练与操作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专业要求,与相关企业或组织建立起公共关系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策划一些公共关系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提升自己,获得良性互动的机会。这对学生未来就业是大有益处的。

参考文献:

[1] 熊越强.公共关系事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李兴梅,林娟.公共关系基础[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3] 孔燕,侯平.我国公共关系学的学科建设:进展与前景[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3):10-12.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teaching method of the Public Relations Course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ENG Xiang-xin 1,XU Shi-qing 2,ZHAO Jing 3

(1. Tianjin biological engineering vocation Technical College,Tianjin 300462,China;2. Tianjin occupation technical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300222,China;3. Tianjin No.1 commercial school,Tianjin 300180,China)

公共关系学课程范文5

关键词:体育公共关系 教学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6C-0031-01

一、问题的提出

体育公共关系课程是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体育新闻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公关行业快速发展和学科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基于此,笔者通过对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体育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分析,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为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通过文献理论研究法 、问卷法、访谈法、经验总结法以及行动研究法,以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体育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侧重应用研究,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行为的改进,促进师生的成长,实现教学优质化。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公共关系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体育公共关系课程问卷调查是以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2013级体育新闻专业班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学生对于体育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情况的意见,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体育公共关系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1.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对学生问卷的发放采用现场发放当面回收的形式,共发放63份,回收63份,回收的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为95.23%。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汇总如下:学生认为课程所包含的实践教学内容难度适中;该课程教学应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改进;课堂师生间的互动一般 ;小组合作学习、实践学习、实训学习这三种教学形式获益最大;课程教学形式的次数安排中讲授过多 ,实训过少;课程在激发学生对体育公共关系兴趣的作用一般;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的作用很大;课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作用较大。

(二)教师访谈问卷结果分析

通过对学院相关专业课教师的访谈,得出一些结果:学生应该多参与社会实践;应该引领学生做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实践、实训项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四、结论与建议

(一)改革教学观念

体育公共关系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为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在课程设计与教学组织中,针对本课的特点,在教学工作中做了一些改革和尝试,形成了较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实践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在研究过程中及时收集、整理、比较、分析,使得出的经验更加科学,更具实践意义。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互动配合进行。

(二)改革教学内容

从现有的教学内容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教学内容笼统。第二,教学内容混杂。第三,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环节薄弱。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探索符合人才培养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讲授教学理论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技术运用能力;加大各章节的实践力度、技能和技巧的训练。

(三)改革教学方式

改变学院现有的体育公共关系学教学模式,结合专业和职业技能要求,将实训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上岗就能上手工作 ,突出职业教育的优势,从而形成符合专业和行业特点的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新模式。侧重应用研究,深入课堂,走进教师,走进学生,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行为的改进,促进师生的成长,实现教学优质化。

(四)考试形式的改革

体育公共关系课程考试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即理论成绩、实践、实训成绩相结合。实践操作技能是考试改革的重点,学生自主选择实践操作技能。包括:公共关系社会调查、模拟策划公关方案,策划新闻传播活动,处理危机公关案例、编写案例等。这种实践操作技能的考试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结合,受到了学生的好评。

参考文献:

公共关系学课程范文6

关键词: 公共关系课程 实践能力 参与式教学 课堂改革

参与式教学法是目前国际上普遍倡导的一种进行教学、培训和研讨的方法。“在民主、宽容的课堂环境中,学生作为教学中平等的一员,积极、主动、全身心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与教师共同推进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教与学的互动,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1]。换句话说,“参与式”教学,即学生不再仅仅是课堂的被动接收者,不再是存储罐子,老师教什么就吸收什么,而是要与老师一起完成课程。“公共关系是人们必须面对的由社会群体间互动而形成的关系,它以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为基本理念和核心思想,是社会民主化、经济市场化、管理人性化的必然产物,是市场经济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助推器”[2]。其作为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课程,运用参与式教学方式能有力提高学生的公关意识与实践能力。从公共关系课程的角度看,要让学生把课程理念融入心中,信手拈来,用公共关系的思维方式看待企业和组织的行为,其学习过程需分为三个层次,而“参与”主要体现在这三个层次当中。把握好这三个层次的“参与”,才是真正的“参与式”教学。

一、理论学习阶段的参与

公共关系课程的学习,首先开始于理论,没有理论的铺垫就无法进行后续步骤。学生在理论学习阶段的参与主要体现在预习与自学上。伴随专业基础课程课时量的大大压缩,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问题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整门课程。教师讲得少了,就要求学生在课下做得更多,否则只会是到了课堂不知老师所云,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而学生进入大学之后仿佛觉得高中阶段的苦已经过去,课前不用预习,拿着一本书就上课。已经丢失预习的能力和动力,在这次的课程改革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调动学生的课前自学积极性,如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1.从兴趣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硬的高压只会让人心生反感和厌倦。要让学生产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自觉主动地完成知识的吸收,关键在于课程的第一节课。在课程的第一堂课上充分激发对公共关系课程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个自我介绍接龙的游戏首先让老师对学生有一个大概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不再是传统的学生一个个站起来进行自我介绍。这个游戏用时很短,气氛却很活跃。其次,这个游戏其实是这门课程的一个导入,从人际关系导入公共关系。虽然已经是在一起生活学习了一年半的同学,但真正能把同学认清楚,喊清楚的又有几个?

游戏结束后,实践的检验让同学们自动进入反思。“我叫不出别人的原因是什么?别人叫不出我的名字的原因又是什么?”

在这里,使用“‘问题’启发摸清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实际需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启发教学的效果”[3]。到这个部分,学生产生了对人际关系的深刻兴趣。继而,从几个问题入手,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把学生的兴趣转移到公共关系上,让他们知道,公共关系是比人际关系更高层次的人格魅力体现。在这里,选择了“杜鲁门水门事件”与“迈克杰克逊的公关危机”两个案例,让学生见识公关的力量。再从北京奥运会、非典这些大事件入手,让同学们知道,公关无处不在。继而引申到学习生活之中,完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第一步。

2.布置自学任务,教授自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大学的自学和中学阶段的自学是不一样的,不是生字词的预习,也不是问题病句的划分,而是对理论知识体系的解读与归纳总结。对预习的质和量的要求都有很大提升。如果没有适时的指导,学生陷入到勾重点的预习套路中,则不仅会立即把刚刚调动起来的积极性挫伤,而且会产生惰性与反感。所以,自学方法的教授至关重要。

在这个部分,可采用的方法有:

第一,问题归纳。对课本下节内容的自学,要求学生提炼出问题,下节课上采用问题式教学的方法。

第二,怀疑式阅读。学术不是教材,关于学术问题到了大学,同学们应该明白,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最佳答案,只要论据充分,能自圆其说,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流派。还鼓励学生从课本中找错误。

第三,观点分享。没有大量的学术阅读,是无法找错误的,所以作为补充,我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但这读书笔记不是抄下来给我看的,而是说出来的。每次课前5分钟,让一位学生到讲台上讲他在课外阅读中获得的观点。一开始的时候,学生的观点分享仅仅停留在书本介绍上,“我读了一本 什么书,书里讲什么内容,这本书很好,介绍大家去读”是最浅层次的读书笔记方式。后来慢慢有学生根据好的案例谈自己的观点,一旦发现这种苗头,我立刻大肆表扬与赞美,久而久之,学生越来越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对理论的赞同或者反对,有了浅层次的学术思维。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动机;教给了他们学习方法,使他们拥有自学的能力,这些奠定了“参与式”教学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参与式教学就是空中楼阁,无水的鱼缸。

二、案例分析阶段的参与

理论是枯燥和乏味的,案例就是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理论知识点。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绝大部分人都有一个误区,即举例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混淆。在课堂上,讲到某个理论时,我们通常会举例进行说明或证明,我们以为这就是案例教学,其实不然。真正的案例教学必须让学生参与到这个案例中,跟随案例的脚步,提出自己的观点,最后完成验证与论证。而只有真正的案例教学,才谈得上学生的“参与”。

要完美地完成这个步骤,必须解决的一大问题是:找合适的案例,保证讨论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三、解决方案

1.案例的寻找。

也许有人会说,在浩如烟海的各种学术专著中,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时代,最不缺乏的就是案例。可是,在教学中,我惊讶地发现,这个看起来仿佛不是问题的问题,恰恰是最大的问题。互联网上也好,书上也好,确实有很多例子,但这众多的例子中,却很难找到适合讨论的“案例”。这些例子,绝大多数都是成功经验的分享,或反面教材的借鉴,都是结论性的材料,而没有过程性的材料。有时候,我们不得不用猜测的方法分析结论的由来。

我的解决方案是采用经典案例和实际案例结合的方法。关键在于实际案例,实际案例可能没有经典案例那样惊天动地,但有思维的过程,有验证的可能。实际案例,就来自于我们的身边,或正在进行的事件。如,温州动车事故,马航失联事件,煤矿事件,等等。

2.问题式讨论。

盲目讨论起不到任何作用 ,范围太大的讨论也容易让学生泛泛而谈,进入不到核心内容的理解与思考。教师在讨论之前必须预设问题,而不是泛泛地让学生讨论优点与缺点。对于讨论我是这样设置的:

(1)讨论时机:并不是每一次课都需要讨论,平均两三个周设置一次讨论。

(2)讨论时间:讨论的时间长度预设为10分钟。时间太短,无法完成充分观点表述。时间太长则容易让学生分心,讨论变成聊天。

(3)讨论主持:小组讨论必须有一个人主持。主持的选择由小组的构成决定。如果是固定小组,则由固定组长主持;如果是随机小组,则随机决定。例如,4人小组中选择学号最大或最小的组员为主持。

(4)小组讨论人数:为了提高讨论的效率,确保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小组人数预设在四五人。

3.小组讨论前先个人思考。

讨论之前的个人思考是小组讨论成立的前提。讨论的目的是陈述自己的观点,听取别人的意见,最后总结归纳,得出小组结论。如果没有个人的思考就开始讨论,则只能是肤浅而没有纲领的碎言碎语。所以,每次讨论前,先给1分钟的时间完成个人思考再开始讨论。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实训操作阶段的参与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此类推,我们可以说,实训是检验与推动理论知识储备转换为实践能力的最佳方式。让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再仅仅是一堆理论,更是实际操作的能力。

一个好的实训程序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实训项目来源,二是对学生执行力的推动。

解决方案如下:

1.项目选择――组织的真实小项目。

“组织”意味着整个项目的来源一定不是个人,公共关系是组织与公众的沟通,没有组织也就谈不上公共关系。

“小”意味着这个项目不宜太大,一门36课时的专业基础课,最多可以用6个课时完成实训,项目太大,学生没有时间也缺乏掌控能力完成,小的项目“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既能让学生了解和参与整个项目的策划与实施,又不超课时,是个很好的选择。

“真实”则意味着,整个项目不是无中生有,必须是实际存在的,有委托组织的,并且是有明确要求的,否则就是老师和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就像飘在天空的云,没法在大地上落脚。真实的项目从哪来是最大的难点。

对于这个难点的突破,有三个渠道。一是以学生班级为一个组织,进行班级公共关系活动的策划与实施。这个渠道的优点是容易。缺点则是没有挑战性和社会性,对学生的锻炼不大,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也不高。二是教师使用自己的私人关系,托朋友,找关系,为学生找到一个正在进行或即将进行的公关活动项目,与该项目进行同步跟进(即人家做人家的,我们做我们的,两边同步,最后进行比较,检验我们的方案)。这一渠道的优点是具有社会性和真实性,缺点是学生无法实施(学生的能力没有经过检验,对方无法把项目实施交给我们的学生)。三是以学院作为组织,搭建一个实训平台,给予相应的调查与实施费用。每年或定期(刚好在公共关系课程进行后期)举行公共关系活动,把活动策划与实施交给公共关系课程的学生完成。这样的渠道既包含真实性和一定的社会性,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施积极性。

2.执行力的推动。

实践证明,大学生在实训环节表现出的最大问题是“开头激动,后来倦怠,最后无所谓”。项目刚开始的时候,好奇心和新鲜感驱使学生积极讨论,写方案。随着项目的深入,工作量的增加(尤其是公关调查),以及活动策划程序具体化过程带来的挫败感,学生会逐渐表现出倦怠,如果在倦怠期没有进行有效疏导与激励,则容易使学生思想滑向“无所谓”阶段。一旦进入这个阶段,学生的积极性将再难调动,项目实施也会“流产”。所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扮演布置任务、监督流程的角色,还必须时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动,及时给予疏导。成就感和价值感是最大的强心针,无论最后方案如何都要放手让学生去做,去体会,这是保证学生高积极性的最关键因素。而这需要组织的承诺和肯定。也许一开始,效果并不会十分理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能力的提升,传统的承传,最终会形成一个坚固的实训平台,真正达到参与式教学的最终目的。

综上所述,参与式教学,课堂与课外的结合,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必须遵循理论学习到案例讨论再到实训操作的先后顺序。只有学生真正在每一个阶段都参加其中,才会出效果,出成绩。

参考文献:

[1]单颖.参与式教学方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J]. 皖西学院学报, 2006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