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银行履职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银行履职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银行履职报告

农业银行履职报告范文1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法人治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2

一、农村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困境

事实上,尽管经过了十年的发展,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仍未走上一条规范、标准的道路。决策、执行、监督不能有效分开,“三会一层”徒有其形而无其实。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股权分散催生内部人控制

首先,根据银监会《合作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的规定,农村商业银行单个自然人投资入股比例不得超过5‰,单个境内非金融机构及其关联方合计投资入股比例不得超过10%。其次,农商行脱胎于信用合作社,股东的来源主要是自己的员工和客户。这两点决定了农商行的股权必将非常分散。基于成本收益的考量,股东很少会真正形成合力,参与到法人治理的过程中来。由于严重的股权分散和信息不对称,股东们更愿意选择“搭便车”,客观上形成农商行的内部人控制现象。

(二)董事会决策职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其一,从银行的特点来看,由于银行与大部分企业的经营模式不同,专业性极强,一方面,非专业的董事往往很难具备足够的水准,要完全看懂银行的报告和报表尚且费力,进行科学的决策和判断则更加困难。另一方面,经营层出于对“外行指挥内行”的天生反感和保护自身利益的考虑,对董事会报告的信息往往能少则少,避重就轻,董事很难全面了解银行的真实状况。

其二,从董事会的构成来看,除去高管担任的执行董事,农商行董事会的股权董事基本上都是银行的贷款客户,独立董事往往是地方上的退休领导,本身与银行存在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很难在董事会的决策中发挥积极作用。

其三,从董事会的组成及其职权行使方式来看,董事会及其下设委员会并非是银行的常驻机构,其履职方式主要是通过召开董事会会议和开展调研检查活动。非执行董事并不参与经营管理事务,仅靠一年开会的几份材料和走马观花的几次活动,无法及时了解和监督农商行的运营情况。

其四,从董事会的表决模式来看,尽管表面上看,“一人一票”的表决制度民主平等,实际上忽略了股份持有的差异,加重了内部人控制的事实。根据《农村商业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和参考上市银行的设置,我国农商行董事会中执行董事、股权董事、独立董事的比例通常为1:1:1。由于《公司法》规定,董事会决议经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通过即可,这样就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董事的持股数量多少与董事会决议是否通过毫无关联。极端情况是,即使股权董事持股达到100%,只要在人数上未超过半数,仍将失败。二是董事极有可能合谋损害小股东利益。只要利益一致,执行董事和股权董事完全可以撇开独立董事,强行通过决议。由于担任执行董事的农商行高管信息充分且利益高度一致,因此通常都能够在董事会的决策中占得先机。

(三)缺乏对高级管理层的有效的激励约束手段

首先,由于银行业的特殊性,想要客观地评价高管层的履职情况就十分困难:

其一,从经营的对象看,一般企业经营的通常都是某类商品或是服务,而银行经营的对象却十分抽象,是风险。银行正是把储户无风险的存款,转化为各种各样的风险投资来获得收益。然而,风险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光靠股东、董事,根本无法客观评估一家银行的风险状况;

其二,从经营目的看, 普通企业通常都是以利润最大化或是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而银行则更加注重利润和风险的平衡-即实现所谓的稳健发展,而风险和收益本身就是对立的存在,如何评价高管层的经营是否“稳健”就显得十分困难。

其三,由于银行的高管和董事、监事、股东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很容易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比如说,如果股东偏好高收益,那么高管可以选择投资风险较大、周期较长的贷款,在风险暴露前及时抽身;如果股东偏好低风险,那么高管往往会选择投资低风险的票据、同业和中间业务,尽可能避免任何有可能产生风险的业务,而这种隐蔽的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更难发现。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上农商行本身股东水平不高,内部人控制严重,想要靠内部来推动实现对高管层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几乎是不可能了。

(四)有效监督缺失

对农村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的监督无非是来源于三个层面。一是来源于管理机构的监督。主要是来自于省联社和银监部门的监督。二是来源于银行内部的监督。即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的监督。三是市场层面的监督。这主要是来源于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利益相关者(股东、债权人、投资人等)的监督。然而在实际运行中,这三个层面的监督都很难到位。

首先,管理机构对农商行法人治理的监督难以深入。名义上,省联社是农商行的上级管理部门。而实际中,农商行作为股份制的独立法人,股东大会才是其最高权力机构,省联社对其管理缺乏法律支持,难以名正言顺。银监部门可以进行监管,然而法人治理很难用定量的指标去衡量,效果好坏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才能体现,很难监管到位。

其次,内部监督实际上很难落实。农商行股东十分分散且普遍素质不高,缺乏法人治理的专业知识,对法人治理监督的积极性很低。独立董事在薪酬上又并不“独立”,很难谈得上真正的独立性。监事会的外部监事基本上由银行内部协商并最终决定,薪酬实质上也是由管理层发放;职工监事基本都是银行的管理人员;股东监事通常与银行有着利益关系,就更不可能去较真了。

再说市场层面的监督。一方面,银行作为一个极为特殊的行业,其倒闭和破产的可能性极低,利益相关人通常并不担心投资的安全性问题,监督的积极性就不高。另一方面,市场监督的前提是及时和充分的信息披露。由于政策要求并不严格,农商行的信息披露一般每年只有一次。仅仅靠着一份年报,是无法监督银行的复杂的经营的。

二、加强农村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的几点建议

(一)优化股权结构,提升股东地位和积极性

一是通过出台和修订有关政策和办法,放宽农商行的入股条件,适度提高自然人和法人的持股上限,形成相对集中和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提高股东参与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要求农商行提高增资扩股门槛,更加注重股东的法人背景,引进富有经验的战略投资者,提升治理的效率和经营的透明度。三是在董事会中适度增加独立董事、股权董事的比例,提高监事会中股东监事持股比例,在执行董事、股权董事、监事之间形成制衡。

(二)加强机制建设,发挥三会一层的不同作用

通过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分别作为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执行机构的权限和职责,构建“三会一层”之间相互协调和制衡的治理文化。董事会、监事会及其下设委员会每年须制定工作计划,年终须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说明,并向股东大会报告。银行要为董事会、监事会及其下设委员会履职提供足够支持,成立董、监事会办公室并配置专业人员,确保其能独立深入开展各类调研、监督、检查活动。

(三)加强监督管理,强化信息披露

目前,银监会的监督管理仍然是促进银行加强法人治理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手段。银监会一是可以通过规定监管员列席农商行股东大会、董监事会和专门委员会会议,并将相关会议的议案、决议、出席及发表意见情况和会议记录纳入到监管体系,对农商行的法人治理进行指导和监督;二是可以通过加强监管立法的方式,明确农商行对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监察审计、财务状况、合规管理、高管薪酬的披露要素及方式,为董事会、监事会履职和银监监管提供充分依据;三是对农商行董、监事会的运作情况进行常规监管,对其其下设委员会履职情况进行重点关注,以确保其深入履职,不走过场。

(四)构建职业董、监事市场,提升独立度

造成当前农商行内部人控制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董事、监事的水平不高,独立性不够。解决这一问题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构建起职业的董、监事市场。通过设置水平较高的专业门槛(参考注册会计师、律师等行业),确保董、监事的专业水准;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组成联合招聘组,在公开市场上选拔优秀人才。如此其一可以避免委托人因时间和能力限制,无法充分履职职责的问题;其二可以有效地保证董事、监事特别是独立董事、外部监事的独立性;其三,对职业董、监事的任职期限进行强制规定(如六年),出于维护自身职业声誉的考虑,其也必将努力勤勉履职。

(五)对高管层实施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一是要董事会薪酬管理委员会要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和实施科学、合理和可操作性强的绩效考评制度;二是监事会要发挥监督作用,建立履职档案,对高管的履职情况进行长期跟踪监督,按年度进行评价,并作为考评的重要依据;三是要落实高管层薪酬的延期支付制度,使风险和报酬在时空上匹配;四是根据农商行自身特点,摸索推行股权激励制度,给高管层套上“金手铐”。

参考文献:

[1]武青.提升股份制商业银行监事会的监督水平[J].中国金融,2007(22).

[2]肖沙莉.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问题浅析[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4(6).

农业银行履职报告范文2

【关键词】农业银行 三农事业部 改革 评估

农行海南分行在股改革后,总体上,在人员、服务渠道、业务创新、机构组织体系、经济能力、经营模式等得到了较快发展,但风险控制、三农金融事业部制度经营单元、服务三农力度、信贷管理权限、运行机制建设等还存在不足,急需加快改革步伐,在取得经营效益的同时,扩大县域行贷款规模,加大力度支持县域三农经济发展。

一、体制机制建设成效

(一)构建组织体系

按照农总行关于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的相关要求及“三级督导,一级经营”的管理体制要求,农行海南分行制定和下发了《中国农业银行海南分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试点推进方案》,方案对搭建我省三农金融分部的事业部制组织架构、划分事业部边界、确定经营单元及改革试点行等重大事项予以明确。成立了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海南省分部及三农金融事业部海南分部管理委员会,作为三农金融部系统管理的机构。三农金融分部负责对辖内三农业务和事业部制建设的系统指导、业务规划、绩效考核、产品研发和风险管理。同时,成立了三农信贷管理中心、三农风险管理中心、三农人力资源管理中心、三农资本和资金管理中心和三农核算与考评中心五个中后台管理中心,与相应部门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制定事业部制改革试点行实施方案,逐步将16家县域支行作为经营单元,整体纳入三农金融部管理。

(二)厘清业务边界

按照“地域为界”的基本原则划分事业部业务边界,客户经营所在地在县域的法人客户由三农金融部营销管理。跨越城乡的系统性、集团性客户实行名单制管理,由城市板块公司、机构、房地产等部门牵头营销开发和统一管理。三农金融部主要负责对县域客户和业务行使经营和管理职能,县域支行网点改造、电子渠道建设、科技建设、人员培训等方面由相关专业部门负责。

(三)督导工作顺利开展

三农金融事业部在内控制度执行、县事业部新发放贷款、案件风险的排查以及农户小额贷款等方面均对县级事业部履行了相关的检查督导职能。

(四)完善治理机制

出台了三农金融分部议事规则、例会制度、双线报告和绩效考核的若干规定,有关“三农”制度办法、经营计划、绩效考核、业务授权等重要事项提交管理层审批前,要经过委员会审议,并对审议事项的落实情况向委员会报告。前台部门绩效考核主要与“三农”业务指标挂钩,中后台管理中心则实行双线考核,并对“三农”业务员工岗位职责履职情况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作为年度绩效工资分配依据。

(五)“一级经营”架构基本形成

一是事业部的一级经营地位明确。按照“一级经营”的管理架构要求,将辖内16个县域支行整体纳入三农金融分部管理。但由于没有加入改革试点,所有的县域支行都还没有加挂了事业部的牌子,但建立了专门的“三农”金融服务团队。二是事业部的发展方向明确。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地域特点、产业特点、同业情况和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一县一策”的发展模式,绘制特色产业和主要资源分布图,制定“三农”业务发展规划,绘制三农金融生态图谱,确定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的重点领域、发展目标和具体工作措施,有选择、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三农”和县域业务发展。三是事业部的服务理念明确。按照“总量保障、增量管理、存量盘活”的原则,单独核定三农金融事业分部最低用工计划,建立新员工留存考核机制,提高县域招聘大学生在县支行工作的稳定性和长效性,确保三农金融部各二级分部用工计划不低于最低控制数。

至此,农行海南分行已初步搭建起了三农金融事业部制的组织架构体系。

二、改革措施的效果

农行海南分行通过事业部改革,进一步完善了事业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服务“三农”能力全面得到发展。

(一)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能力提升

农行海南分行实施事业部制以来,落实农总行对县域重点推进行在工资、费用等方面的资源倾斜政策,促进重点推进行发展。选择了3家县支行,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打造特色支行,发挥示范和表率作用,在全行形成了服务“三农”和县域支行发展的保障机制,促进了县支行的发展。

(二)服务“三农”的产品不断增多

陆续创新和推广了一系列的“三农”产品,构建了“三农”金融统一品牌“金益农”,金融产品已经涵盖了县域生产生活各个领域。惠农卡已逐步成为农户农副产品兑付款、移民补偿款、财政直补资金、医疗报销款等资金的最佳入账通道。随着服务覆盖面的扩大,农户小额贷款已逐步成为农户发展生产、提高生活的好产品,县域房地产开发贷款、农村城镇化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县域中小企业动产质押融资、小水电贷款等一系列法人贷款产品,提升了农行海南分行服务农业产业化、特色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三农”金融服务能力。

(三)服务“三农”的渠道建设步伐加快

一是搭建流动服务平台。充分挖掘现有网点服务潜能,对超出该行物理网点服务半径的区域,积极推行流动客户经理服务机制,在县域支行组建流动客户经理小组,按照服务能力与管理能力相匹配的原则,整村推进惠农卡业务,定期不定期开展上门服务、流动服务,有效扩大服务半径。二是利用个人贷款短信通,提前对到、逾期贷款进行短信提醒和催收,提示农户按时还款付息,初步实现了农户小额贷款信息化管理,有效释放客户经理劳动生产率。

(四)积极支持三农法人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改革以来,农行海南分行择优选择重点项目、重点客户和重点品牌加大信贷营销投放力度,为海胶集团、海南电网公司、海南交通运输厅等公司发展提供配套金融服务,加快新农村建设。为海南电网公司、海南交通运输厅、海胶集团等省重点企业做好金融服务。

(五)服务“三农”经营模式逐步推广

实施事业部制以来,农行海南分行及时转变发展思路,逐步规范推进模式,实行整体推进。按照“先近后远、先易后难”和“先经济条件好、信用环境好”的原则选择目标村镇,规范工作流程和内容。在商业化运作的前提下,按照“就近服务、依托产业、集中连片”的基本原则,结合县情及地方产业、客户特点,坚持做好产业、客户群体、有效模式等“三种选择”,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推广在前期工作中探索出的“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文明生态村+农户”“合作社+推荐人+农户”“担保公司+农户”等有效模式。例如:农行万宁支行结合省政府创建“文明生态村”实际,推出“农行+文明生态村+农户”小额贷款模式,授信农户已达1636户,授信额度3585.8万元。目前,这一模式已被省政府确认为全省主要农户小额贷款模式之一。

三、改革和“三农”金融服务存在的不足

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是农行股改最大的特色和亮点,是经过反复论证和试点行实践探索的一次创新,无经验可循,无前例可依。农行海南分行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风险控制问题

为了控制风险,农总行规定到2011年涉农贷款不良率必须持续控制在5%以内,近两年新发放贷款不良率控制在2%以内,其中2009年以来新增农户小额贷款不良率控制在3%以内。三农金融部贷款拨备覆盖率三年内要达到130%。由于客户经理不足,海南农村信用环境相对差,海南农业受到自然环境如台风等不确定性,农业风险度高且难于控制,如何严控风险是对农行海南分行风险治理水平的严峻考验。

(二)事业部制单元基础薄弱

一是农行海南分行乡镇网点覆盖率较低,网点乡镇覆盖率仅40%。乡镇自助设备、POS终端等设施较少,在农业补贴资金市场占有率偏低,农村领域惠农卡用卡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网点基础建设较差。农行海南分行县域网点营业面积在150m2以下的有46个,占县域网点总数的41%。县域行仅设封闭式高柜,未实施功能分区的有67个网点,占县域网点总数的59%。此外,网点设施老化。超过5年未整体装修的网点共109个,占县域网点总数的96%。三是县域网点人员年龄结构偏大,人员配备不足,结构配比不合理。人员配备7人以下的网点共有25个,占县域网点总数的22%。不能有效满足服务“三农”的要求。

(三)真正意义上的“六个单独”运行机制还未建立

根据改革试点运行机制要求,参与改革试点的县域支行,要实行资本、信贷、会计核算、风险拨备与核销、资金平衡与运营、考证激励约束等六项单独管理机制。农行海南分行实现三农金融事业部“六个单独”的运行机制要在农总行制度和技术支撑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实现。在2010年农总行深化三农金融部改革工作会议后,农总行确定了8家深化改革试点行(农行海南分行不在此列),并在试点行范围内研究探索独立核算的“六单”问题。农行海南分行也将在农总行解决“六单”问题后,逐步实现农行海南分行三农金融事业分部的单独核算。

(四)信贷管理权限有待进一步下放

事业部改革试点对信贷管理权限的要求是下放业务审批权限、下沉信贷决策重心。原则上将县域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等信贷业务审批权下沉至县支行。而据检查,发现一些县事业部在其上级行近几年信贷转授权调整后,目前仅保有农户小额贷款5万元限额的独立审批权,其余贷款品种及额度均需经上级行审批。

(五)外部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融资性担保机构设立和业务开展情况。我省现有84家担保公司,目前农行海南分行已和六家融资性担保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但只有三家担保公司开展担保业务,其中业务量较大的是海南农垦信用担保公司,至今已担保1335笔,5540万元,从目前业务开展情况看,合作良好。但与城市相比,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仍相对滞后,法制环境缺失,金融维权困难,债权人“赢了官司输了钱”的现象依然普遍。

四、改进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现有扶持政策优惠力度,尽可能弥补农行海南分行向“三农”的让利

一是适当降低县域业务执行的营业税率。建议将营业税减免范围扩大至农村生产经营性贷款、助业贷款、涉农中小企业贷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等“三农”贷款,有效降低事业部的“三农”金融服务成本,进一步提高农业银行的支农积极性。二是实行监管费用减免政策效应。建议减免监管费用,减轻县事业部农村金融财务成本。三是提高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力度。当前县事业部经营环境与农合机构、村镇银行类似,而县事业部执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明显高于农合机构、村镇银行等同质性金融机构,不利于县事业部增强支农实力。建议逐步下调县事业部的存款准备金率,3-5年内下调至与农合机构、村镇银行同等的存款准备金水平,以增强事业部资金实力,增加涉农贷款投放。

(二)扩大三农信贷规模

由于实行贷款规模控制,为鼓励农行海南分行加大支持三农力度,建议人民银行按照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核定农行海南分行信贷规模之后,追加农行海南分行“三农”专项信贷规模,对于农行海南分行县支行发放三农贷款,给予规模扩大,在不超过其县城新增存款的一定额度内给予放宽,确保服务“三农”贷款力度不断加大。

(三)加强征信体系建设

要围绕农户基本信息、生产状况、信用表现等建立农户信用档案,加快完善农户征信体系建设。一是加强法制环境建设。建议政府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切实维护金融债权,维护金融稳定,建立以保护债权人为中心,规范有序的社会信用环境。二是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大力开展“信用乡”、“信用村”、“信用户”示范活动,对守信户实行优惠信贷支持,对失信户予以信贷制裁。继续加大对广大农村地区的诚信知识宣传,提高农民及企业的信用意识、法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培育农村信用文化。三是加快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步伐。继续推进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加快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户、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并明确规定企业和个人信息数据资料采集、等级评定、征信提供的合法程序,将征信系统建设和征信服务覆盖到所有从事农村信贷的机构和广大农民,使社会信用咨询服务活动有序进行。

(四)继续深化事业部改革试点,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农行海南分行要按照事业部改革“体制更顺,核算更准,机制更实,单元更活”的要求,进一步下放县事业部贷款审批权限,进一步提高贷款审批效率,进一步完善“三级督导、一级经营”管理架构,进一步落实“六个单独”运行机制,切实提高县域支行的成本管理、核算管理、风险管理水平。要立足农村实际,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针对大多数农业企业、农户不具备合规担保实力的问题,大胆创新,为其量身定制一些新型信贷产品,解决部分企业和农户因抵押担保不足无法获得信贷支持的问题。要继续探索适合三农特点的服务方式,采取积极主动的营销态度和策略为三农提供包括信贷、结算、业务咨询、金融知识宣传等在内的金融服务,改善金融支农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

(六)建立健全风险分担体系及利益补偿机制,降低农村金融风险

一是有条件的地方应考虑财政牵头,建立支农信贷风险补偿或担保基金。二是加快发展风险分担体系。加快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整合充实担保公司,促进担保机构与县事业部合作,有效撬动金融资源。三是加快发展农业保险,引导商业性保险公司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投入,拓宽农业风险的分散渠道,降低农村金融风险。四是加快建立农村动产、不动产、经营权以及林权抵押登记、交易制度,建立完善农业生产资料交易流转市场等,提高农户融资担保能力。

参考文献

[1]四川省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基于市场化运作的三农金融部改革研究—以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为例.西南金融,2011(5).

[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与监管指引.国际法学,2009(5).

[3]范钦鹏.情系“三农”——访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张云.中国金融家,2008(09).

[4]彭焕东.中国农业银行将扩大“三农”试点范围.财经界,2008,(09).

农业银行履职报告范文3

关键词:村镇银行;贷款业务;发展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农业的特性注定了农业贷款存在成本高、风险高、管理难、缺乏有效抵押物等无法回避的问题,农业贷款的高风险、低收益与商业银行资金的逐利特性之间必然存在矛盾,所以农村地区资金外流、农村经济主体融资困难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难点。

村镇银行是我国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一项创新之举,为我国金融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其设立主要是为解决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的问题,所以村镇银行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发展贷款的问题,这也是村镇银行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村镇银行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对村镇银行的贷款业务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健康发展的模式进行研究,创新贷款模式,对繁荣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内蒙古克什克腾农银村镇银行概况

克什克腾旗位于赤峰市西北部,总面积20673平方公里,辖11个苏木乡镇,2处开发区,125个嘎查村,辖区总人口24.8万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蒙、汉、回、满、壮、朝鲜、达斡尔等10个民族聚居的地区。

近几年克什克腾旗经济快速发展,2007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7亿元,年均增长24.5%,财政收入实现7.3亿元,年均增长93.5%,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增速百强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00元,比2006年增加1248元,增长15.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794元,比2006年增加483元,增长14.6%。工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克什克腾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目前,全旗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农村信用社6类金融机构。网点总数为34个,截至2007年12月末,全旗各家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总额为188227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59325万元,存贷比例为84.6%,不良贷款余额为29840万元,占贷款比例的18.7%,到2007年11月末,6家金融机构全部盈余。

2008年8月18日,由中国农业银行发起设立的两家村镇银行,湖北汉川农银村镇银行和克什克腾农银村镇银行成立,这是第一家由国有商业银行发起建立的村镇银行。克什克腾农银村镇银行位于克什克腾旗旗政府所在地经棚镇,注册资本金1960万元,员工14人,网点1个。

三、村镇银行发展贷款业务应关注的问题

村镇银行能否真正成为扎根于农村并发展壮大,关键在于村镇银行能否持续盈利,如不能盈利,支持“三农”根本无从谈起,而如果想做到持续性盈利,主要取决于贷款业务,如贷款质量、贷款规模、贷款成本、贷款收益率等,这就需要村镇银行在发展贷款业务时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农村地区无网点情况下的贷款管理问题

在农村地区设立网点,其成本是非常高昂的,固定资产购置、软件系统的重新配置、人员费用、安全设施支出等,村镇银行刚刚成立,在短时期内不可能在农村地区大规模设立网点,在这种情况下,贷款如何发放和管理、贷款风险如何防范、贷款流程怎样设计,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及信息反馈不及时的问题。

(二)如何将社会效益与自身经济利益进行有机地结合

如前面所叙述的,农村地区中低收入人群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贷款风险大,金融机构不愿意为其提供贷款,其往往因缺乏金融资源而丧失发展的机会,长期处于低水平的经济状态而无法自拔。大力支持中低收入人群,建立农村地区的普惠制金融体制是村镇银行的社会责任,是设立村镇银行的根本目的所在,而这就意味着部分经济利益的缺失,如何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难度很大。

(三)怎样根据农村金融的特性进行贷款产品和贷款方式的创新

农业是弱质产业,风险较高;农业贷款额度小、分散,管理成本较高;农民缺乏有效的担保和抵押物品,这些农村金融的特点在短期内很难整体改观,如果村镇银行自身不能根据农村金融的特点进行创新,是很难在支持“三农”上有所作为的。

四、内蒙古克什克腾农银村镇银行贷款模式

针对村镇银行所面临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的先进做法,结合克什克腾旗的经济实际,克什克腾农银村镇银行提出加快贷款业务创新,形成切合实际、便于操作的贷款模式。

(一)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合作的贷款业务模式

克什克腾旗农牧民供销信用互助合作社联合商会于2009年1月6日成立,入会会员主要是克什克腾旗经棚镇周边乡镇拟从事野猪特种养殖的农户,入会会员达100多人。许多会员没有养殖经验,有的会员在信用社有欠款,信誉不佳,有的会员不务正业,酗酒赌博,而且该合作社尚未建立完备的销售渠道,市场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规模过大存在风险。鉴于此,克银与该商会协商,先扶持一批养殖户进行试点,贷款方式是农户之间联保。在当地村委会的帮助下,克银信贷人员对全部入会会员进行了调查,选出16户家境比较好的农户,把这16户农户按4户一组分成4组,再由每组选出1户-2户勤劳认干、生活俭朴、有致富愿望但家庭收入低无资金扩大生产规模的农户。在操作过程中,这16户农户都不愿意为低收入农户担保,而如果全由低收入农户之间担保又增加了银行的风险,所以把带1户-2户低收入农户作为贷款的前提条件,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探索如何对低收入群体进行贷款扶持。2009年8月份,商会养殖的第一批野猪出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户均净收益5000元。通过本案例可以证实,在农村推行多户联保是最为切实可行的一种贷款模式方式,对低收入农户而言尤为重要。

(二)采取草场使用权抵押方式的贷款业务模式

克什克腾旗巴彦查干苏木是典型的牧业区,因牧业生产的特点,其资金需求也呈现季节性的特点。在秋季出售牲畜实现资金回笼,而后又重新购置牲畜,为扩大养殖规模牧民往往会购置更多数量的牲畜。在春、夏季,接羔、防疫、饲料储备都大量需要钱,而牧民的资金大都已用于购买牲畜,造成资金缺口较大,此时牲畜还不到出栏的时候,不能低价出售,牧民从信用社得不到贷款就向高利贷借款。就巴彦查干苏木而言,信用社的贷款往往是给一些养殖大户,由于资金量有限,许多普通牧民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民间借款。在该苏木,草场使用权的私下流转已经很盛行,打草场、放牧场的租赁价格已很市场化,草场使用权有了市场价值,具备了可抵押的要素,而且草场使用权是牧民最为基本的市场要素,出于害怕失去草场用益权的考虑,牧民的违约风险较小。在经过认真的调查后,2009年初克什克腾农银村镇银行把巴彦查干苏木乌宝力格嘎查作为试点,以牧民自有的草场使用权抵押贷款,与乌宝力格嘎查签订了协议,乌宝力格嘎查同意对欠贷会员的草场承包经营权进行处置,所得款项用于偿还贷款,并在嘎查内选出一名高中毕业青年作为贷款协管员。共对61户入会会员发放草场使用权抵押贷款175万元,到期贷款都能如期收回。

(三)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方式的贷款业务模式

克什克腾旗属半干旱地区,砂壤土质,适合马铃薯的生长,所种植的马铃薯口感好,淀粉含量高,马铃薯种植及加工已成为克旗的农业支柱产业,2008年种植面积达26.5万亩。克什克腾旗丰信元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是赤峰市地区唯一一家日处理马铃薯达到400吨的深加工企业,是赤峰市市级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已具备年处理加工马铃薯35000吨,生产精制马铃薯淀粉5000吨的能力。该公司着力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2009年与289户农户签订了种植合同,基地规模扩大到20000亩,除30多个种植大户之外,其余农户的种植面积都在20亩左右,许多种植户都有贷款需求。克什克腾农银村镇银行与克什克腾旗丰信元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由银行为农户贷款,丰信元公司为贷款社员提供保证担保,并按贷款总额的10%存入贷款保证金。同时明确约定丰信元公司要对贷款户进行监督,发现风险信号及时向克银报告,贷款管理成为丰信元公司工作人员的一项工作职责,而该公司的工作人员经常和种植户打交道,能够掌握种植户的生产经营、健康状况、家庭重大变故等情况,有效地解决了贷款管理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五、内蒙古克什克腾农银村镇银行贷款模式的创新点

上述三种贷款业务依托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涉农企业等农村地区经济主体,把这些经济体和农牧民有机地结合起来,或者经济体为农牧民保证担保,或者经济体组织内部农牧民彼此担保,使之成为信用共同体,互为约束,自我管理,发展了多种类型的保证方式,同时扩大了抵押担保物的范围,创新了贷款管理的方式,在不增加网点的情况下,增加了对农牧民的金融供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牧民贷款难的问题,按照这种贷款模式,自成立至2009年10月末,克银累计发放贷款15369.63万元,贷款余额7030万元,其中“三农”贷款占比88.42%;实现贷款利息收入268.11万元,实现利润121.31万元,到期贷款收回率、利息收回率均为100%,在有力地支持了地方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业务经营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见表1)。克银所取得的正面成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村镇银行贷款模式是可行的。其创新之处在于:

(一)贷款产品创新,丰富贷款品种

贷款产品创新是贷款业务创新的核心问题,只有贷款产品创新才能推动整个贷款业务的创新。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进行贷款产品创新,逐步打造“新农村”贷款品牌。“新农村”贷款品牌共分三个系列,即农牧业生产系列、农牧民生活系列、农村基础设施系列。农牧业生产系列主要是支持农牧业生产所需资金;农牧民生活系列主要是支持农牧区家庭小作坊、小商品经营户所需流动资金,以及有一定的经济实力需要改进生活条件的农牧民的消费资金需求;农村基础设施系列主要是支持农牧区的固定资产建设。首先要发展的是农牧业生产系列、农牧民生活系列,农村基础设施系列要根据农牧区的经济发展进程和国家的一些具体政策陆续出台后方可进行,需要等待时机。在创新贷款产品时一定要注意实用性,要符合农牧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借贷习惯,容易被农牧民理解接受。

(二)贷款担保方式创新,降低贷款难度

农村地区贷款难,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农民无法提供符合银行贷款要求的抵(质)押物品,所以,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在贷款担保方式上进行大胆的创新。

第一,重新审视保证担保贷款。保证担保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仍将是农村小额贷款的主要贷款方式,从实践情况看,保证贷款并不意味着就是高风险贷款,关键还要看贷款的管理。因此,保证担保仍为农村小额贷款的主要贷款担保方式,但在保证形式上要力求多样性,发展多户担保、村民小组联合担保、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担保及其他保证方式,杜绝多人追尾保证担保或大户多头保证担保。

第二,扩大农村抵押担保物的范围。随着《物权法》的出台,农民可提供的抵押品范围扩大。如《物权法》中规定动产可用作抵押担保品,这样粮食生产专业户的农产品或者养殖户畜产品都可以作为抵押品,农用机械也可以用来抵押贷款。

第三,大力发展质押担保贷款。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方向予以明确,在一段时间内,草场以及土地的经营权将可以进行有偿流转,具有了市场价值。因此可尝试以草场以及土地的经营权质押发放贷款。同时,也要和政府沟通,由政府把对农牧业的补贴资金或其他扶持资金作为保险金来为农牧户贷款质押担保。

第四,强力推行农业保险。农业是高风险行业,为防范农业贷款风险,必须要重视保险事宜。农业保险在克旗的推广还不普及,农牧户的参保意识不强,对参保有抵触情绪,可以对借款人在贷款利率上给予适当的优惠,鼓励借款人参保。

(三)贷款定价机制创新,让利返惠于民

因为农牧业本身收益低,在加大对农牧户贷款支持力度的同时,也必须要考虑农牧户的财务费用承受能力,防止因财务支出较大,使农牧民的收益降低或导致负收益,无法形成原始积累,农牧民一直处于资金缺乏状态,形成恶性循环。这样即便满足了农牧民的资金需求,也不能达到使农牧民致富的目的,社会效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体现。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贷款定价机制,对收益率相对较高的农产品加工、商品流通业、微小企业或城镇居民等实行高浮动利率,而对农产品种植业或畜牧养殖业实行低浮动利率,通过对高利率贷款和低利率贷款投放比例的控制,使得加权后的贷款利率保持在一个适度的水平,能够保证银行的正常收益,同时又能兼顾农牧民的收益。

贷款定价机制要坚持“区别对待、灵活多样”的原则。根据客户的信用程度、担保方式、收益情况等因素来界定贷款的风险度,风险度高的利率浮动比例要高,风险度低的则反之,对在有存款或其他金融产品综合收益较高的客户要在利率上给予适当的优惠。对农牧业户,要考虑到农牧民的特殊心理,对同一行业或同一区域的贷款客户尽量采取同样的利率,防止因利率执行不同引起农牧民的“攀比”心态,对贷款的管理和归还产生负面影响,但必须对农牧民明确,信用好的可以享受利率上的优惠,鼓励农牧民树立良好的信用观念。

(四)贷款管理方式创新,降低管理成本

农牧区地域广袤,农牧民居住分散,农牧业的生产周期长,致使贷款管理工作量较大,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员,而从克旗村镇银行的实际情况看,在一段时期内不可能在农牧区内增设新的网点和扩编人员,贷款管理人员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若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进行贷款管理方式的创新,要进行两方面的尝试。一是借助农村基层组织的力量进行贷款管理,在对某一村或嘎查的农牧民发放一定额度的贷款时,由旗政府或各乡镇政府协调,与村委会签订协议,配合银行信贷人员的贷前调查,并对借款人经营情况进行监督,负责协助银行信贷人员进行贷款催收,如到期贷款收回率达到银行所规定的指标,将给予村委会一定的经济奖励;二是聘请贷款协管员。从村组内选出一个或几个有一定影响力、具有一定文化水平、诚信度较高、家境殷实的人,如高中返乡毕业生、村组长、退休教师或老干部、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等,做为银行的贷款协管员,负责配合银行信贷人员进行贷前调查,承担贷后管理责任,从银行领取一定的经济报酬。由于村委会工作人员和贷款协管员与接待人居住地较近,了解借款人的资信情况,同时可以随时了解借款人的经营情况,如有异常,能够及时告知银行的信贷人员,这样做既解决了行管理人员少的问题,又能减少因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贷款风险,管理效果会更好。

(五)贷款风险防控创新,有效控制风险

贷款风险防控要贯穿贷款调查、审查、审批、发放、收回等各个环节,既要防止道德风险,又要防止操作风险。

第一,贷前环节。必须坚持双人入户调查,实行调查人和辅助调查人制,村委会工作人员和协管人员要在调查表上签署意见;执行独立审查人制度,审查人由董事会任命,独立审查人不同意发放的贷款,有权审批人可向董事长申请重议,但不能直接发放贷款。

第二,审批环节。建立信贷授权审批机制,成立贷款审批领导小组,实行分管行长、行长、贷款审批领导小组分层次授权审批制度,对审批权限进行严格限定,不得越权审批。

第三,放贷环节。要考虑农牧业生产周期长,生产资金运动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现金流在特定的时期才会出现的特点,在确定贷款期限时要合理,不能硬性地把贷款期限定为半年或一年,要与借款人的资金回笼相一致,避免因贷款期限确定不合理而导致贷款形成不良;要根据借款人的家庭实力,收入状况等因素来确定还款方式,对还款期限长的借款人尽量采取分期还款方式,减轻借款人的一次性还款压力。

第四,贷后管理环节。一方面,要建立贷款协管员和村委会工作人员风险预警机制,要在第一时间将借款人的风险信号反馈给客户经理,以便及时采取清收措施;另一方面,客户经理要定期对借款人进行贷后检查,了解经营状况。

第五,建立贷款质量抽查制度。在内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内设专职贷款质量检查岗,采取随机抽查或全面检查的方式,不定期到户对借款人进行回访,检查客户经理调查情况的真实性,并询问借款人的还款还息情况,了解借款人的经营状况,防止出现冒名贷款或收贷收息不入账的情况。通过检查督促客户经理尽职履职,提高调查质量,加强贷后管理。

参考文献:

1、金烨,李宏彬.非正常金融与农民借款行为[J].金融研究,2009(10).

2、刘西川,黄袒辉.贫困地区农民的正规信贷需求:直接识别与经验分析[J].金融研究,2009(4).

3、李季刚.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研究[J].商业研究,2007(8).

4、韩俊,罗丹,程郁.信贷约束下农户借贷行为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7(2).

5、杨育民,罗拥军,梁阿莉.农村金融制度缺失及其补偿[J].中国农村观察,2006(2).

6、赵利梅.中国和孟加拉国小额信贷模式比较[J].农村经济,2004(12).

7、杜晓山.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实践尝试[J].中国农村经济,2004(8).

农业银行履职报告范文4

在两级法人体制下,农村信用社采取“分级核算”,财务管理比较分散,存在很多缺陷,在县级法人体制下,建立“集中统一”财务管理组织体系已成为改革发展的必然。

(一)加快县联社财会部门建设,强化管理服务职能

实行县联社一级核算后,由于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等职能全部集中到联社财务部门,增加了联社财务部门的责任和压力,对联社财务部门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快强化联社财务部门建设步伐。一是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用一批组织能力强、懂管理、业务技术过硬的优秀人才充实联社财务部门;二是有意识地选送财会人员进行政治、业务、法律、计算机培训,学习商业银行同业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取其精华,更新观念;三是财会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树立“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的职业道德,以确保县联社对各项财务工作的具体管理服务职能落到实处。

(二)推行财务主管派驻制,强化监督制约

长期以来,由于会计管理制度不规范、机制不健全、监督不到位等问题的存在,基层信用社在业务进度上“玩数字”,在费用开支上“想点子”,在信贷管理上“绕圈子”的现象屡见不鲜,对此,基层信用社财务主管也常常处于“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的尴尬境地。因此,统一法人后,改革传统的会计管理体制成为必然。

现代金融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上的一大特点,就是对其分支机构实行财务主管派驻制。即上级部门对所辖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监督和控制,会计主管亲临第一线,对财务会计行为做原始确认,从源头抓起,实施有效监督,从而确保其规范性和真实性。实行委派制后,财务主管实行“垂直管理”和“双线负责制”。各个信用社的财务主管分别由县联社垂直管理,实行业务上的专门领导。一是财务主管在派驻社日常的财务管理,实行双线负责制。一方面要负责本社内部所有的财务管理事务,协助本社主任开展工作,参与本社的财务决策;另一方面,也要对联社负责,贯彻县联社或上级部门的有关政策,监督本社的所有业务活动在可以控制和可行的范围之内。二是接受县联社财会部门的直接管理。财务主管由县联社任命和考核,实行任命制,代表县联社对信用社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和财务管理工作,参与所在信用社经营管理决策,督促所在信用社员工认真执行财经纪律和相关制度、办法,对违反国家政策、财经纪律和规章制度的行为拒绝办理,不能制止的及时向联社反映;检查所在信用社所有财务收支、财产保管和资金使用情况,对违规问题向信用社领导提出质询,并书面报告联社;凡职责履行不好,对问题隐瞒不报的,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

(三)科学编制财务预算,强化预算执行力

一是年初县联社财务部门利用建立的财务信息系统,特别是对存、贷款、成本、利息收支等各项指标进行科学的整理和分析,预测经营前景,初步确定年度总体的经营目标;二是县联社经营班子召开业务经营分析会,对总体经营目标进行分析,找出目标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和措施;三是结合各基层分支机构的具体情况,测算和分解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盈利状况和资产流动性等几方面的约束指标,确定信用社的目标利润,寻求实现目标利润的最佳《预算方案》,并配套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责任制度和考核办法;四是将《预算方案》报请社员大会或理事会审核通过后下发各分支机构和县联社各业务部门执行。五是总结目标,对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和分析。每到财务预算考核期,对各项经营目标的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进行比较,计算出差异,分析原因,提出对策,评价和考核所属单位的绩效,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并将所有情况纳入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以预算为前提的财务管理模式,使一切经济活动都围绕财务目标的实现而开展,从而带动和推动信用社的各项工作,提高信用社的经济效益。

(四)强化全员核算意识,增收节支“双管齐下”

一是加强宣传,强化全员核算意识。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每位员工深刻认识到信用社面临的困难,关键在于拓宽增收渠道和降低成本。以此提高职工对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的参与意识。二是努力降低存款成本。作为农信社主要资金来源,存款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信社的经营效益,降低存款成本无疑成为农信社的“另类收入”。三是培植多种效益增长点。搞好贷款营销,最大限度地用活资金,减少无息资金占用,培植优良的客户群体和优势项目,增加利息收入。四是严格控制费用支出。提倡“过紧日子”思想,以“勤俭办社、厉行节约”为宗旨,有效地控制各项费用开支,杜绝一切不合理支出。二、建立新的信贷管理体系,集中解决信贷方面存在的难点

信贷工作是农信社各项工作的重点,信贷资产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的存亡,当前随着农信社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管理模式由县乡两级法人改变为县级联社一级法人,工作重点由指导、协调、服务转变为直接管理、授权经营。如何加强对授权经营下的农信社信贷管理,管理的难点是什么,如何对策,成为农信社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信贷管理授权经营的难点:一是基层信用社贷款营销积极性调动难。取消基层信用社法人资格后,职工的收入不再由所在地信用社效益与盈亏决定,而是由联社分配任务完成情况决定收入的高低,目标任务的分配主要依据贷款规模。二是信贷客户部门履职难。取消两级法人实行统一法人实质是取消了管理上的中间环节,由县联社一步到位实行扁平化管理,联社职能部门履职由依靠中间环节改变为自己直接面对所有网点,在对法人社主任的授权上基本满足基层信用社贷款的需要。三是操作风险、道德风险防范难。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是造成信贷风险的主要方面。农信社在经历了人民银行、银监局、农业银行的代为管理,进人渠道不一,而且均在联社管理部门,基层信用社职工大多是按部就班的操作人员,风险防范意识较差,缺乏综合性管理人员,每个网点的负责人都能得到一定额度的授权,这部分人员素质参差不一,操作风险不同程度存在,不能避免个别人有意识地为了自身利益损害集体利益,因此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防范难也是统一信贷授权面临的新问题。

解决难点的对策:一是严格执行信贷管理制度,形成以“横向制衡、纵向制约”的运作机制,以科学决策、规范操作、风险防控、责任追究为核心,贷款发放必须在评级的基础上授信,在授信基础上贷款。二是因地制宜合理授权。统一法人体制下,权利不能过于集中,也不能过于分散,授予的职权只是上级职权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因坚持决策管理权集中,业务经营权下放,按照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要结合不同地域、不同岗位、不同人员实际,适度授权,既保证基层社正常的工作秩序。三是加大违规处罚力度。职能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办法,信贷部门对签批的贷款要进行贷后检查,驻片稽核人员要对新增贷款的用途、贷前调查的真实性逐笔落实,加大检查频率,发现违规违纪行为,坚决重处,决不姑息迁就,要充分发挥稽核大对职能作用,严格序时稽核、专项稽核,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监督管理,形成纵到底、横到边的监控网络,确保信贷资产质量的提高,确保无案件发生。

农业银行履职报告范文5

《投资者报》记者了解到,这场声势浩大的离职运动,不仅是所谓内部机制薪酬问题,也是内部利益分配不均造成的结果,摩根斯丹利股权变动恰恰成为一个导火索。

台柱子一个个远走他家,带来的不仅仅是人心晃动,而且给业务造成多大的冲击还难以估量。

中金的主要盈利来自于机构销售和投行收入。机构销售部门的能力直接和研究所的研究实力和影响力挂钩,在以原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首席策略分析师高挺为首的金牌宏观策略策略团队分崩离析后,接替者原巴克莱中国经济学家彭文生、黄海洲能否再续辉煌,尚有众多不确定性。

但是在中金公司内部,对于新来的研究团队还有信心。目前宏观策略有三位首席:他们被称为彭博(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黄博(首席策略师黄海洲)、邱博(首席分析师邱劲),在去年年底的媒体交流活动上他们都与大家见了面。

另一项业务――内地承销收入在去年出现了大的滑坡,Wind数据显示,国内承销保荐费用从第1滑落至第7名。

在中金不断流失人才的背后,则是对手高盛、瑞银在四处疯狂挖人。面对对手的步步紧逼,中金如何在开拓国际市场的前提下,保持在国内市场的优势?

人事地震后的中金,又将走向何方?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高端人才接连出走

去年下半年以来,券商界最轰动的事情,莫过于中金的人事动荡。

数十位高职人员集体出走,一时间让披着神秘面纱的中金成为“话题大王”。离职员工身上均戴着不小的中金光环,如金牌分析师、元老级员工,更是让话题充满着无限的猜测与趣味。

去年1月份,中金董事总经理贝多广离职,当时大家关注的焦点还是中金退出上海金融产业基金的纷纷扰扰,作为担任产业基金总裁的中金代表辞职也是在情理之中。

5月份,原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研究部(香港)副总经理、经济学家沈建光离职,转投瑞穗证券,担任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一职,依然常驻香港。外界的评论,仍把它当作一个个例。

7月份,媒体爆出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将转投高盛做投行部董事总经理后,汹涌的离职潮才突然曝光在镁光灯下。

哈继铭是中金研究部门的一张金字招牌,他一手扶持的宏观经济分析师兼搭档邢自强随之劳燕分飞。

哈继铭的履历可谓星光点点。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管理学学士、硕士,美国堪萨斯大学经济学博士;1999~2004年,先后履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印尼代表、香港金融管理局经济研究部高级经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高级经济师;2004年4月之后则一直担任中金首席经济学家。

在随后的6年里,哈继铭逐步建立起了一支在市场上颇具影响力的宏观研究团队,并在宏观研究领域树立权威。

邢自强目前在美国对冲基金S.A.C工作,接到《投资者报》记者的电话后,显然不愿意谈论离职原因。S.A.C从1992年成立至2007年,平均年收益率超过30%,是美国亿万富翁斯蒂芬?科恩(Steven A. Cohen)麾下的顶级对冲基金。

9月,A股首席策略师高挺高调投奔瑞银,出任瑞银财富管理研究主管兼首席投资策略师。

高挺在中金研究所也颇有实力,2006年和邱劲获得《新财富》策略研究的第三名,2007年获得策略研究行业最佳分析师第三名,2008年中金的研究团队更是夺得策略研究行业的第一名,2009年为最佳分析师策略研究第五名。

随高挺一起跳槽的还有数位中金分析师和研究助理,这其中包括转投高盛的金牌分析师王汉锋。

今年1月,策略分析师郦彬也步他们的后尘,向多家基金研究人员群发邮件,宣布前往宏源证券担任首席策略分析师。

郦彬拥有复旦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并于2005年7月加入中金研究部,主要负责A股策略分析。

至此,中金引以为傲的宏观和策略精英团队,几乎是被其他券商瓜分殆尽。

一直以来,对中金贡献最大的是销售交易和投资银行两大部门。很不幸的是,这两个部门也都遭受人员离职重创。

最大的爆点是去年12月底,中金董事总经理、投资银行业务委员会执行主席、投资银行部负责人及董事总经理丁玮离职。

可以说,他是中金投行的灵魂人物,自2002年来到公司后,几乎参与了中金的各项重大交易。

去年9月份,就在高挺宣布任职瑞银时,任职9年的投行部执行董事陆垠也离职,转投花旗任亚太区金融机构组董事。

尽管人事动荡已经走向尾声,但是对于公司仍会产生重大影响。“当看到和自己同级别的员工纷纷奔向新东家,很多员工肯定是动了离职的念头,这对公司工作状态肯定有影响。”中金一位投行人员对《投资者报》记者坦言。

正常变动VS争权夺利

巧合的是,就在爆出中金人员离职潮的同时,摩根斯坦利正在出手中金的股权。各种猜测认为,股权变动可能是离职潮的一个导火索。

去年12月8日摩根斯坦利获中国证监会批准,将其所持中金公司34.3%股份分别出售给包括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公司TPG Capital和KKR(Kohlberg Kravis &Roberts)在内的四家投资方。

一位长期关注中金的研究人士告诉《投资者报》记者,“这和股权变动没有直接的关联,更多的是内部争权夺利造成的结果,股权变动只是起到一个助推器的作用。”

上述中金内部员工也提到,“今天的中金已经不是曾经的中金了,毕竟中金上千名员工相互利益各不相同,虽然多次做过内部整合,但成效不大。”

一般来说,一个大型机构的股权变动,常常带来很多内部员工的职务变动,新的领导自然会安排自己的人,这样自然会侵害一些利益群体。而公司为了保全大局,就可能牺牲老员工的利益。

这是变革带来的必然阵痛。据外媒报导,金融危机以来,中金在纽约、伦敦和新加坡都设立了分支机构,其成本快速上涨。该公司人员编制在过去3年翻了3倍,达近2000人,但奖金总额却没有增加。而许以丰厚条件从高盛等一些公司挖角过来,也间接疏远了一些中金旧臣。

对于离职潮,中金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曾经做出的官方回应是,人员变动是正常的,尊重个人的职业选择。

“像大家关注的丁总离职,实际上是很正常的。一般来说,做Banker这一行,到了50多岁,肯定要寻找新的突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的职业需求有变化了。”熟知中金公司的一位人士这样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北京一位投行部门经理告诉《投资者报》记者:“的确投行界的人员流动很频繁,每年投行人员的跳槽比例在10%~20%。但如中金大规模、高规格地离职还是比较少见。”上述中金内部员工也承认,过去中金离职人员的案例比较少。

在采访中,大家似乎还无法绕开影子股权划。所谓“影子股份”,是指中金董事会制定的员工激励划。中金的员工拥有20%分红权但无投票权股份。

据外媒报导,中金管理团队曾向潜在买家表达了“提高持股比例”的要求,可以想见,在PE和管理层之间必进行另一场艰难谈判。不过按中金公司董事长李剑阁的话说,这项股权激励划在股权变更前后将不会有变化。情况到底如何,长期关注中金的太和顾问薪酬专家蒲世林也表示不清楚。

但是他指出一点,高级员工大规模地离职肯定不是和公司的薪酬体系有关。中金的薪酬体系,和国际市场接轨,一向好于国内券商,保荐人收入更是处于行业的顶端。

中金公司在内忧的同时,也遇到了外患。竞争对手高盛、瑞银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为国际板开通储备人才,正在四处挖角。

“要占领市场必须先争人。”著名咨询机构范德国际董事总经理黄顺凯告诉《投资者报》记者,“随着合资券商的重整旗鼓、还有一些合资券商的逐步设立,预券商的人员变动潮流仍会延续。”

考验研究所实力能否保持

接替哈继铭的是巴克莱资本中国经济研究主管、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

他在巴克莱资本主要负责中国(包括香港地区)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研究,此前就职于香港金融管理局十年,先后任经济研究处和中国内地事务处主管,负责经济、金融研究以及和内地金融合作事宜。1993年~1998年,就职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任亚太部经济学家,负责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研究和政策咨询事务。

哈继铭在出任经济学家时表现出众,和国内很多监管机构相处融洽,还曾多次出现担任央行货币司长的传闻。尽管彭文生在国际金融组织、香港金管局及国际投行的经历,与哈继铭颇为相似,但是能否短时间再度打造曾经的辉煌,还是很难判定。

中金研究所的另一个重要职务――首席策略师,由黄海洲担任。黄海洲毕业于印第安纳大学,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长达七年,并在多个部门担任要职,2008年从巴克莱资本离职,担任中金销售交易部联席主管,此次转任研究部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策略分析师,与现任研究部主管邱劲平行。

中金研究所近年来陷入一个悖论:尽管哈继铭、高挺等人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但是对于宏观经济和市场走势的判断,总会有与现实有偏差。很多媒体在回顾一年来券商的成绩时,中金的成绩大多数会垫底。

以去年4月份和9月份两个股市转折点为例,4月12日,中金名为《一季度经济数据将为市场提供支持》的投资策略周报,维持其二季度看多市场的观点。但随后,A股一路暴跌。

国庆后,A股市场在全球流动性宽松的推动下,指数大涨。而暴跌前看多的中金公司,仍然未能把握住暴涨前看多的先机。9月26日,中金题为《人民币升值提速难改市场资金面趋紧现状》的投资策略周报。9月30日,中金公司在市场策略“每日视点”中指出,新一轮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将在短期内挫伤市场人气,同时国庆长假还可能面临着海外经济形势走坏等不确定因素,从而建议投资者在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降低仓位以提供防御性。

尽管众多机构投资者比较看重中金报告投资逻辑,但其提高基本面与股价联动把握能力也是当务之急。

投行实力遭遇挑战

在研究所实力滑落的同时,中金投行遭遇的压力更盛。

Wind数据显示,中金2009年承销家数为3家,联席保荐1家,承销与保荐费为10.97亿元,在所有投行中排名第一;2010年,中金承销家数为5家,联席保荐2家,承销与保荐费为7.4亿元,排名第七位,与第一名平安证券20.1亿元的承销费相比的话,相差甚远。

从第一名滑落第七名,可见中金投行部门业绩滑落之快。主承销了5家公司分别是农业银行、光大银行、陕鼓动力、中国西电、东方财富。前四家均是大盘股,后一家是创业板企业。

如果算上海外市场的业务,中金的承销收入是冠军。数据提供商Dealogic的统显示,截至去年12月第一周中国区投资银行收入中,中金以2.31亿美元跻身首位,平安证券排名第二。

在并购咨询顾问排行榜上,中金公司继续占据第一,累促成24项交易,规模达278.39亿美元。

尽管整体仍然是投行“老大”,但随着大型项目的减少,如何保持国内优势,可能是中金眼下最紧迫的事情。

过去,中金一直被外界定位为“贵族”券商,其投行业务定位于大企业、大专案,甚少染指中小板IPO项目。

不过,好在中金已经开始认识到“矜持”的危害,放下身段。面对结构不断变化的资本市场,中金已经筹备专门为中小型规模企业提供服务的中小企业融资部。

上述提到的中金投行部门的员工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从去年开始,他们就开始储备中小企业资源,虽然2010年上市的项目屈指可数,但是随着储备项目的增多,我们在这块业务优势不会被赶超。”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中金公司一直致力于其国际化战略,但是在海外目前还没取得多少进展。2010年亚洲IPO承销份额中金的排名跌至第三,市场份额从11.4%缩水到4.7%。

农业银行履职报告范文6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业务;风险;防范

资产证券化起源于美国,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其产品类型也非常丰富。中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起步较晚,2005年被认为是“中国资产证券化元年”,后因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而暂停业务,2011年重新启动,并在2014年对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改审批制为备案制,资产证券化业务蓬勃发展,受到越来越多融资者的青睐。

一、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和管理现状

资产证券化(Asset-BackedSecuritization,ABS)是指将缺乏即期流动性,但具有可预期的、独立的未来现金流入的资产进行组合和信用增级,并依托该资产(或资产组合)的未来现金流在金融市场上发行可以流通的有价证券的结构性融资活动。如信贷资产证券化,物业费、水电费、公园门票收入证券化,企业应收账款证券化等。华尔街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有一个稳定的现金流,应将它证券化”。可见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实质就是依托未来现金流发行的证券。目前,国内的资产证券化采取两条路线:根据监管方的不同,形成以证监会为主导的企业资产证券化模式(即证监会模式)和以央行、银监会为主导的信贷资产证券化模式(即银监会模式)。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一是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监管单位是人民银行和银监会;企业资产证券化的监管单位是证监会。二是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是企业所有的收益权、债权资产等。三是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行市场是银行间债券市场,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后,优质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发行市场是交易所市场。四是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专项计划发起机构是信托公司;企业资产证券化的专项计划发起机构是证券公司或基金子公司。

二、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关键流程

资产证券化业务是一项结构性融资活动,不同于普通的信贷行为,业务流程环节相对复杂。在我国改审批制为备案制和实施基础资产负面清单管理之后,资产证券化产品品种日益丰富,但关键流程实质差别不大。

(一)选定基础资产

基础资产是指企业用做资产证券化发行载体的财产或财产权利,可以是单项财产或财产权利,也可以是多项财产或财产权利组成的资产池。应具备的条件:一是基础资产能在未来产生可预测的现金流。二是企业对基础资产拥有真实、合法、完整的所有权。三是基础资产可合法转让。四是基础资产具有独立、真实、稳定的现金流量历史记录。五是基础资产能够产生未来现金收益,有关合同应当真实、合法,未来收益金额基本确定。目前,对于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证监会实施基础资产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负面清单里面的资产不实施证券化,如矿产资源开采权收益等就在负面清单范围内。这个清单会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或其他实际情况进行动态更新,审计应关注清单内容。

(二)设立SPV隔离风险,同时真实销售基础资产给SPV

特殊目的载体(SpecialPurposeVehicle,SPV)是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计划管理机构,SPV必须具有法律上以及财务上的独立性。同时作为不破产实体,在资产支持证券尚未清偿完毕的情况下,SPV不能进行清算、解体、兼并及资产的销售或重组。原始权益人与SPV之间不存在收益风险关系,即使原始权益人破产清算,SPV不被列为清算资产,原始权益人的债权人与股东均不能对证券化资产提出或行使追索权。这有助于保护投资者的权利,因此原始权益人需把基础资产真实销售给SPV,将与该资产相关的全部风险与收益转让给SPV,实现资产出表融资。

(三)增信措施

增信措施是资产证券化业务提高资产信用等级的方式,主要分为内部增信措施和外部增信措施。内部增信措施主要有优先次级的分层结构、超额覆盖、储备账户、回购条款、差额支付承诺等;外部增信措施包括第三方担保、流动性支持、保险、信用证等。审计视角下应更关注这些增信措施的可靠性以及担保机构自身的信用情况等。

三、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风险

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实施,可以提高金融机构或是企业的流动性,降低资产负债率,所以资产证券化业务市场越来越大。但资产证券化业务是一把“双刃剑”,在作为金融衍生产品的同时还需防范业务对投资者或监管者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稳定性带来的风险。

(一)信用风险

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核心在于未来现金流,而未来现金流是由基础资产带来的,所以基础资产的特征和风险对于证券的信用风险影响巨大。1.应收账款类的债权基础资产对信用风险的影响。首先,应收账款的期限一般较短,不确定性较大。循环期内,SPV回收的应收账款现金流在支付完投资者利息后,不会支付证券的本金,而是再购买新的应收账款;而如果在循环期触发信用事件(如应收账款坏账增加、原始权益人破产、发起人资产重组等),就有可能提前结束循环期,进入摊还期,而此时的资金有可能已经用于购买新的应收账款而不在托管账户中。因此,采购循环结构中的应收账款作为基础资产的业务信用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如购房尾款类应收账款,以银行按揭贷款或公积金贷款购房尾款作为基础资产,大多涉及循环结构。同时由于监管政策、银行审批流程、贷款截留等原因,这类基础资产的不确定性更大。其次,应收账款的回收不能与发起人完全隔离,发起人的信用等级对证券的本息偿付会产生影响。主要是因为投资者基于应收账款的收益仍依赖于发起人的持续经营能力。如企业经营产生的贸易类应收账款,这类应收账款的回收和企业的持续经营、风险控制息息相关。2.收益权类基础资产对信用风险的影响。收益权类基础资产品种比较丰富,比较常见的有公园、景区等门票收费权、城市基础设施(电力、热气等)经营收益权、特定项目或资产如PPP项目、房地产等收益权。这些基础资产通过资产证券化卖出后,收益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如果这部分收益占总收益的比例较大,那么如何保证原始权益人对于持续经营的关注,在原始权益人已经将收益权和风险转让、持续经营动力下降的情况下,不会产生道德风险。如果经营业绩下降,将直接影响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收益,所以收益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对于证券信用风险的影响值得关注。

(二)交易结构风险

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普遍采用的是由原始权益人“代持所有权”的交易模式,即原始权益人把基础资产通过证券化的方式出售,后续基于资产的债权或是收益权带来的现金流入仍由原始权益人先代为收取,经其过手后,把现金流入转入资产证券化的收益托管账户。因为对于基础资产的对手方,如应收账款的债务人,通常情况下信贷资产的债务人并不知道原始权益人把这部分资产进行资产证券化出售;此外原始权益人在后续维护、资金收取方面可能比外部机构更为专业,所以通常采用“代持所有权”的模式。在“代持所有权”的模式下,审计人员要准确判断资产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一般来说,发起机构将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通常95%及以上情形)的风险和报酬转移时,即可确认该项资产终止,将该项资产从资产负债表移出,同时将账面价值与所收对价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益。另外,发起机构与该项资产实现了破产隔离,或者SPV按合同约定能够单独将该项资产出售给与其不存在关联关系的第三者,且没有额外条件对销售加以限制时,应视同发起机构放弃对该项资产控制,确认出售该项资产,并将账面价值与所收对价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益。只有“真实销售”实现了,才能把相关资产出表,否则就是违规确认资产销售出表,不符合会计计量原则。在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交易结构中,参与主体较多,包括原始权益人、发起人、管理人、承销机构、服务机构、评级机构、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审计人员还需关注这些机构在市场上的声誉情况及其历史上有无违约或违规情况披露等。这些机构如果履职到位,对于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风险控制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监管风险

资产证券化是一个金融衍生产品,其自身具有很强的杠杆功能,能够创造极大的流动性。在金融监管滞后的情况下,这些工具的杠杆功能容易被金融机构不当利用,造成各种风险暴露。如当银行能很容易地将资产证券化时,为获取利益不断扩充信贷规模,可以将贷款打包出售给SPV,再次扩充信贷规模,从中赚取价差和费用,如此循环,将导致信贷扩张。而信贷的扩张将创造市场需求,如果是房地产市场,住房抵押贷款的扩充所创造的住房需求并不是有效需求,而是被夸大的需求,一方面造成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的假象和房产价格持续上升的局面,另一方面使居民实际当期收入对住房购买决策的约束减弱。但如果政策导向引导得好、监管到位,将释放的流动性投向实体经济或其他消费领域,则会刺激市场的积极性。此外,不良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可以降低不良率,提高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但是如果商业银行大规模通过这种方式降低不良率,那么对于外部监管或投资人来说就无法掌握真实的不良资产数据,造成信息不对称。监管部门对于不良数据应制订能真实反映业务数据的报送口径,严格监管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规模。对央企的考评指标中包含应收账款回收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而企业资产证券化可以降低资产负债率、提高资产周转率等,这就导致许多企业利用资产证券化来完成考核指标,但这是建立在一定代价之上的。如2016年年末中国建筑的报表显示,当期期末实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1070亿元,其中420亿元是通过金融资产转移进行确认的,同时该业务是真实的出表业务,但在出售应收账款的时候,财务报表显示存在折价损失16.87亿元。如同金融机构一样,企业过度利用资产证券化,也是监管者需关注的问题,应防范由于监管不当或监管不到位带来的风险。

(四)新准则下会计核算风险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InternationalFinancialReportingStandard9FinancialInstruments)核算的会计准则,由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制定,我国将于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新准则下,金融工具由“四分类”变为“三分类”。按业务模式与现金流特征分为三类: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分类规则如图1所示。新准则对投资资产证券化业务机构的会计处理提出了与以往不一样的要求,因此会计人员要仔细研究准则,结合自己投资证券所签定的合同特征和现金流特征来判定所持证券应该放入哪个科目核算、投资收益如何核算等。比如,企业持有的是风险自留部分的次级债券,合同条款一般不约定偿还固定收益义务,没有稳定的可预测现金流入,那么通常情况下要放入“以公允价值计量其变动计入损益”科目。对于优先级债券,则要仔细分析其合同签订情况和现金流特征再做出判断。投资核算正确与否直接关系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金融机构持有的金融资产按新准则要求进行核算,对于其资产和利润都会带来巨大影响。

四、资产证券化业务风险控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