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范文1

可是在很多时候,由于教师没有转变角色,在语文课堂上还存着灌输的思想,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让他们沉浸在教师的讲授中,没有主见,更没有创新。那么,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成长在教育改革潮流之下的我们又该怎么做才能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学习生活的幸福呢?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的这一教学理念就是要求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改变在以往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的方式,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学会自主学习,并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以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以从三方面着手,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一、转变课堂角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的教学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误区: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就得到越多。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便竭尽全力,为讲深、讲透一节课费力不少,学生则是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但是这一切做法不但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成绩,反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附属品。随着时代的大步前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师生之间已经不完全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的关系了,学生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取知识,甚至某些方面比教师知道得多,教师已有的教学思想、惯用的工作方式,甚至权威地位都受到了威胁,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不那么单一了。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改变这种解剖师、保姆的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为学生创建一片更广阔的语文天地!

实践探索,理念先行。教师心中要有学生,并把学生的“学”放在第一位,课前、课中、课后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

首先,教师要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不但要有一桶水,而且还应该有源源不断的鲜活水源。魏书生老师在课堂上的从容自若,不就是以他那渊博的知识为基础的吗?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地努力学习,方能与时代同步向前。设计教案时也要把学生放在心头,这样就能常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设计出能帮助学生学习、探究的教案。比如在准备《散步》一文的教案时,考虑到学生的阅历有限,从文中“我”的角度理解未必能懂,于是我就把现在的他们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作为切入口,并以当下为起点,画下了他们将来人生的时间轴,以他们现在最喜欢的“穿越”的方式,带他们认识二三十年后的自己,感受那时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来理解文章的主题。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所谓习惯就是由于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吕叔湘老师说过:“好习惯养成,一辈子受益,坏习惯养成,一辈子吃亏。”要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参考书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习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习惯,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习惯。

二、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师生互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来看,语文教学的中心不只是教师,也不只是学生,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教学的中心人物。语文教师的角色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韩愈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教育的意图和策略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让学生享有独特的体验和持续发展的权力。可是要完美地实现这一过程,必须要把学生放在和老师同等的地位中。教师从高高的指挥者的角色中走出来,“蹲”下来和学生成为朋友,与学生关系平等了,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只有教师把自己当作学生学习的伙伴的时候,才能真正地为学生服务;而站在合作者的平等地位上,学生才会从教师那里获得平等、主动、参与的意识,获得理解、支持、帮助,获得更多学习的欢乐!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的责任,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开放的课堂氛围,这样既能调动教师教的积极性,更能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首先,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民主、平等的氛围,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要打破传统教学中灌输的方式,就要将适当的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活动形式,比如小组讨论、课堂展示、情景模拟、演讲辩论等,丰富自由的方式,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课堂,参与教学,主动投入。例如教学鲁迅《阿长与山海经》一课,当学生们概括出阿长有“切切察察”的毛病的时候,为了加深体会“迅哥儿”此时对阿长的厌恶之情,我让两位同学为一组上台按照我的提示表演:两位同学相互把头靠拢,一位同学演阿长,伸出食指,上下摇动,点着对方或者自己,另一同学配合演邻居,让“阿长”小声地和邻居说老师的坏话。两位同学演得很逼真,其他同学在看完表演后能更深切地体会这词的妙处。顺着这个点让学生们找到了更多作者用得传神的词。这样的表演要比老师单纯枯燥的讲解来得生动,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达到了教学的最佳效果。

其次,通过学生的相互合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在教学余光中《乡愁》一诗时,我主要想通过以读带学的方式来带领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在介绍完作者,对诗歌进行整体感知后,根据学生们自己的体会来一次诗歌朗诵比赛,六人一组,通过组内比较选定参赛代表,然后用六个人的智慧揣摩每个细节的处理,最后呈现的是六个人的力量。在准备的过程中有争执,有妥协,有思想的碰撞,更有智慧的结晶。看着学生们投入的样子,我想这才是课堂本来的面貌。

三、建立积极有效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所以面对那么多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各自不同成长背景的学生,我们不光要平等对待,还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程度,在课堂上给予不同的鼓励、表扬,承认他们取得的成就。我们不能只看到学生的缺点,更要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用积极的态度、激励的语言让他们自信地面对学习生活,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班上曾有一位外地来的女生,由于她独特的处事方式和不够理想的学习成绩,同学们孤立了她,这使她很沮丧,对学习也没什么兴趣和信心,可是我却在她每次上课抬头的瞬间看到她对知识的渴望,在每篇周记中读出她对得到同学认可的渴望,于是我开始留意寻找表扬她的机会,有时是因为她的认真,有时是因为她的善良,有时是因为她的机智,虽然次数不多,可我总在全班面前大声地表扬,慢慢地我发现她与班上有些同学的关系开始改善,而上课学习的劲头也更足了,成绩也有了提高。她的改变也给了我信心,在她身上我看到了鼓励的力量。适时地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我想,其实新时代对于教育者的要求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园丁”,而“园丁”的使命就是通过耐心、细致的观察和学习,去了解“植物”的本性和所处环境的特点,找到最适合“它”生长的方式去培养,而不是要求“植物”遵从“园丁”的想法生长。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充满灵动,给整个课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