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范文1
不同的知识点,其难易程度不同,学生存在的问题也必然不同。有些试题是与知识点、答题技巧和审题方法有关系的,需要互相帮助解决。
【活动一:互帮互助寻良方】
1.帮你寻良方——提出不能解决的错题,组内讨论并试着解决。
2.各组选一条已解决的题目全班交流。
生1:对对子“峰顶对( )”我做错了,陈子璇教我:三年级学习的《春联》一课讲了对对子讲究对仗,要求字数相等,词类相当。“峰”指事物,“顶”指方位,所以对“山谷”比较合适。
师:是啊,懂得对对子的规律,就可以准确写出答案。有心的同学应该发现,这些对子中,有许多是平时很熟悉的四字词语。
师领读——蓝天白云、平湖飞瀑、珍禽异兽、林深叶茂、诗情画意。
师:像这样对仗的四字词语还有很多,考考你们。
屏幕出示:虎啸对( ) 琼枝对( )
生2:我们组任佳俊选择题第3小题选错了。
师将生2请到讲台前,给其一根教棒笔,让他指着屏幕当小老师。
屏幕出示:“五龙潭在旧城的西门外,由五处泉水汇注而成……”这句话中“注”的意思是:A 精神和力量集中、B解释字句的文字、C 灌入、D 记载、登记
生:继续说:我教他用代入法做这一题。你们看A、B、D三个选项代入后显然不通, C选项代入后是“由五处泉水灌入而成”说得通,所以答案是C。
师:真是个名副其实的小老师啊。做无定法,贵在得法,除了代入法,我们还可以用其他什么方法做呢?
生3:还可以联系句子的意思直接选。题目讲的是关于济南五龙潭的泉水。A、B、D选项与泉水没有关系,只有C选项意思与句意一致。
师小结:以后答题可要细心审题啊。
【点评】
在互帮互助活动中,我发动学生参与评析试卷。一些题目,由学生担当“讲解员”,分析如何正确或巧妙解题,为其他学生进行思维示范,给予了学生展示、提高的机会。同时,对于知识性、技巧性的题目再进行点拨、拓展、提升,使学生对题目的理解更系统化、理性化。
二、齐心协力,共开处方
针对小组内无法解决或是没有根本解决的难点题目,我设计了第二个活动。
【活动二:齐心协力开处方】
1.为你开处方——在班上提出本组不能解决的题目。
2.全班商讨。
学生提出了这样一道题,下列说法不属于打比方的一个是:A“桂花雨”、B“互联网”、C“月亮船”、D“五彩池”
这道题考的是打比方的知识点,班上只有五位同学是正确的。我统计过,80%的同学错选了B。我先让学生来说说解题思路,结果学生怎么也讲不明白。于是,我将所预设好的过程一步一步呈现。
第一步——复习打比方的修辞手法。
屏幕出示: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
提问:这一句把什么比做什么?
学生均能正确作答。
师:比喻句就是将一种事物比喻成了另一种事物,两种事物不是一类。有比喻句,也有比喻词。
第二步——解开“互联网”是比喻词的谜团。
屏幕出示:其实,这种“网”不是一般的网,而是指国际互联网。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啊!国际互联网就像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
师:互联网是不是真正的网呢?
生答不是。
师:是啊,互联网不是网,桂花雨不是雨,月亮船不是船,都是比喻词。五彩池是真正的池,不是比喻词。答案选哪项?
生齐说D。
【点评】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范文2
我们在关注我们的学科、关注我们的教学的同时,有没有关注我们的学生?有没有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有没有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有没有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有没有关注学生的“儿童文化”?
因为我们所面对的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学习者,而是一个有思想、有情趣、有喜怒哀乐的完整的人。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进入学生的生命领域,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并由此而焕发生命活力。
一、穿越时空的对话
教学中我们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通过时空隧道,让学生与文本的作者或主人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实现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情操的陶冶。
学习《秦始皇兵马俑》一文时,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来到秦国说说会对秦始皇、参与兵马俑制作的工人们说些什么。以《祁黄羊》为例,该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了祁黄羊的高贵品质。教师围绕这一节总结课文、按照以往的教法,教师会提问:“这篇课文是怎样写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祁黄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学生通读全文后作答,教师最后慷慨陈词:“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祁黄羊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其实,我们不妨这样设计:学生自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后,教师假设“祁黄羊来到了我们身边,你准备怎样采访他?”接着小组合作,一人做记者,一人做被采访者。然后全班进行交流。以往的教法是按照大纲的要求强调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注重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思想教育立为单独的教学环节,进行简单的灌输。新课程标准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强调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强调态度、情感、价值观的随机渗透。在教学中学生穿越时空所作的采访交流,是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是一种无形的心灵感染,对学生的影响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而且这样的采访设计是学生们所喜闻乐道的,学生所需要的正是这样的心理历程,而不是空洞的说教与灌输。
二、文本内容的艺术化
学习写景的课文时,学生可以以绘画师、音乐制作人、电视导演等身份对文本内容进行艺术化的创造性阅读和处理。例如,教学《九寨沟》、《黄山奇松》等文时,让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以绘画师的身份进行绘画,以图配文字的形式进行展示。又如《九寨沟》一文,文笔优美,以游记的形式描绘了九寨沟的湖泊、瀑布、原始森林。教学时可以以模拟拍摄电视风光片的方法进行整体设计:教师在上课伊始展示九寨沟的图片,引出要拍摄一部关于九寨沟的电视风光片,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熟悉文本(剧本);接着让学生确定拍摄方案(一个片头加三组场景);再让学生从取景、配乐、解说三个角度进行具体操作(取景――找出课文中描写的景物,并说说拍摄时应突出景物的什么特点;配乐――根据内容选择怎样的音乐;解说――反复读课文,熟读成诵。),最后让学生配合课件进行综合展示。这样的教学已不再局限于对文本的理解和积累,而是将学习文本、积累文本的过程变成了寻找美、发现美、展示美、创造美的过程,让学生受到的是美的熏陶、情的陶冶、心灵的洗涤。
三、我与物的交融
我们可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让文章中出现的物体成为学生本人,开口说话、交流,赋予物体于情感、态度、思想,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提高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促进情感价值观的体验内化。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范文3
关键词:信息技术;师生互动;教学研究
一、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师生互动
(一)让思维随指尖自由飞扬
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互动的载体,而且改变了互动的方式,因而师生适应这种新的互动环境和互动需要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否则,必然会造成思维的迟滞和互动的困难。因此,熟练地运用恰当的方式,让学生迅速找到信息技术载体上的师生共同关注点,让学生保持思维的紧凑性和流畅性,进行行云流水般的师生互动,就会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例如,我们制作的课件应该简洁而醒目,通过大屏幕投影显示后,再配以激光翻页笔、体态暗示和语言提示,随着指尖掌控自如,使传统的互动方式与信息技术互动方式有机融合,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顺畅,师生互动复杂了,但却照样可以自然而协调。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应用,进一步促成了师生与大屏幕之间的无隙交互,教师可以在白板上呈现重点内容,通过熟练地圈划批注、点击滑动等亲密接触,与白板融为一体,在这种状态下与学生之间展开互动,教与学浑然一体,师与生心心相印。随着手持技术的发展,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座位上通过手指的点击、拖划手持终端,在最短的瞬间参与互动学习,最大限度地减少思维的外在屏障,缩短空间距离,实现隐秘的、自如的信息交流,互动在举手投足间完成。
(二)对话是信息的自然流露
一方面,教师要在课堂上注重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设富含“营养”的学习情境,让所有学生获得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对称信息,对话互动成为信息的自然流露;二是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设计符合儿童心理需求的学习活动,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形成和谐的师生对话互动。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语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课的第3自然段时,首先播放一段介绍国际互联网上丰富内容的Flas,拓展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悟;接着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又以自己在网上购买翻页笔的经历,边解说边再现演示购买过程;既而又投影出示“网上下棋”“网上订票”“网上交易”“网上会诊”等图片和提示语,启发学生用“可以……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说话表达;最后又进一步启发“突然有一段时间,国际互联网突然中断不能互通信息了,人们原本打算……但是现在只能……”。整个教学过程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网上生活的丰富信息,而且完全沉浸在真切的情景中,特别是创设的虚拟对话活动,让师生之间的对话互动进入“话”思如泉的境界,有效达成了“体会互联网的奇妙以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P”这一教学目标。
(三)动态调整来自准确反馈
师生之间的互动,并不是无目的的随意互动。特别是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学目标,带着目的实现有意识的互动,并且是在预设基础上的、不断进行教学调整的互动。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师或学生往往容易会迷失教与学的目的,实现的师生互动也就会偏离预定方向。所以教师就需要摒弃干扰因素,及时、准确地捕捉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学习的教学调整。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上,教师不仅可以继续运用察颜观色、巡视交流等传统手段来搜集学习情况信息,而且需要认识和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在搜集和利用学习情况信息的重要作用,以便更有把握地进行动态教学调整和实施后续学习的师生互动。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语文《习作5》“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时,先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出示四幅喜怒哀乐的脸蛋图,并辅以与神情相一致的音效,激发学生回到丰富多彩的记忆中去,搜寻习作的题材。接着,让学生在确定自己的题材后,用交互式电子白板附带的投票器,对自己选择的题材作出“喜”“怒”“哀”“乐”四个选项的投票。教师在当场瞬间获得学生的选择统计结果后,就可以根据学生的选择,侧重于“喜”“怒”“哀”“乐”某一方面进行范文评析、用词造句推敲和语言材料提供等。显然,由于投票器的使用,及时而准确地了解到了学生在题材类型方面的选择,作出相应调整的后续学习,能够给更多的学生以直接的影响与指导,也为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紧密互动提供了依据。有些学习内容,如量角器量角、温度计测量温度等精细活动,可以通过大屏幕来放大显示,有些学习内容,如归类推理等较隐密的思维活动,可以通过电子白板上的拖动圈划来外显,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也促进了学生之间互动的可能。
二、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师生互动
(一)用学习记录让时间定格
师生之间围绕学习活动实施的互动,并不局限于结果的得失,往往还需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考察,甚至回到之前的时间段,延续学习过程的再展开。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及时记录学习过程中的轨迹,并能根据需要储存下来以供随时调用,有效地方便了师生之间互动基础上的对话。储存学习记录,能够让学生在其它时间段迅速进入储存的学习定格,既有利于师生快捷地进入相应的思维状态展开对话与师生互动,又利于学生整体思考,不断推进学习进程,发现知识结构。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语文《春联》一课时,就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记录学习轨迹的功能,实现时间跨度式学习。我们先让学生根据课文的介绍,通过口述来体会两副春联在用词上的对仗特点。然后在白板上出示三幅上下联分开的、排列散乱的春联,让学生依据对仗特点,在白板上通过拖动来给春联组合配对,并标记对仗的词语。接着,我们继续围绕课文展开后续学习,并引导学生通过揣摩《声律启蒙》和春联的尾字的声韵,发现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的规律。至此,我们并没有急于进入新的学习活动,而是把白板切换到之前学生进行春联组合配对的、记录了阶段学习结果的画面,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学习轨迹记录面前,继续把组合配对好的春联,根据平仄特点按上下联的顺序排列好。由于学生是在原有学习轨迹上的再学习,师生互动甚为顺利,这既是对前面学习活动的推进,又是学生发现新知识的过程,明白了春联的两个决定要素:对仗和平仄声律。
(二)学习方法是直觉的感悟
对于儿童面言,学习方法不能像知识那样通过抽象的讲解来掌握,而必须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老师的点拨启发,逐步感悟和发现。这样掌握的学习方法,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促进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运用这些学习方法开展学习活动。因此,教师为达成学习方法维度的教学目标,不能为教方法而教方法,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直觉感悟而形成元认知策略。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侧重于在关键点上捕捉学习过程,并形象呈现给学生反思,再通过合理的师生互动,学生才能更轻松地提炼出元认识策略,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信息技术对于学习方法的应用意义就会更有效地彰显出来。我们可以发挥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便利的优势,在巡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及时使用手机等便携设备捕捉学习关键点,并发送到电脑大屏幕,开展基于具体事实的师生互动。由于这样的师生互动可以依赖可知可感的多媒体一手资料,超越了纯粹的口头表述,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展开对话,在师生互动中提高了信息传输效率和教学目标达成度。
参考文献: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范文4
一、阅读感悟――重言语习得,轻文本分析
如一位老师执教《少年王冕》,主要教学流程:
1.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母亲的无奈、愧疚和王冕的孝顺、好学。)
2.积累语言,体会景色之美。(即美在层次、美在色彩。)
3.拓展延伸,拔高人物形象。(进一步体会王冕热爱自然、崇尚高洁的品行;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儒林外史》。)
静下心来细细反思:语文课,就这样上行吗?字词不教了,学法写法不提了,对课文内容一度地开发、挖掘、分析、感悟,这种感悟大多停留在理解分析的层面,属于语言的输入范畴,是第一层次的教学,这样的教学不是在教语文,而是在教课文,这样的阅读课,学生能得到什么呢?
阅读教学中,人文性的感动当然要,但引领学生推敲语言的妙处,习得语言的规律,提升语文能力,才是语文课的核心价值。《少年王冕》这篇课文语言直白浅显、情节清晰明了,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没有多少阅读障碍,应该把时间用在学生未知的领域和需要指导的生长点上:指导学生从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方面来阅读写人的文章;指导学生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准确的动词、抓住色彩、注意层次或顺序、描写与议论相结合、情境相融的写法等等,指导在学生积累优秀语言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其中若干方法描写身边景物。就是这般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去品味、探索语言形式的秘妙之旅程,这就是语文应该要教的内容!
二、朗读指导――重言语展开,轻朗读形式
在时下倡导“读占鳌头”的阅读教学观下,不难发现,老师们的课上朗读方式多样化,引读、指名读、男女生对读、师生配合读、表演读、小组分工读……但真正将朗读深入的,为数不多,大多流于形式。如一位老师上《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其中有一朗读教学环节用上了现行课堂上较为时髦的一种“反复回环”朗读方法,大致教学流程如下:
老师以李时珍的语言“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入手,引导学生了解了李时珍吃的苦后,对李时珍的语言设计了如下的一唱三叹:
师:骄阳似火,师徒俩顶着烈日,攀山越岭,他想:_________。
师:北风凛冽,雪花纷飞,衣着单薄的李时珍师徒俩依旧迎着锥心刺骨的寒风攀山越岭,他想:____________。
师:又是中秋月圆时,李时珍独自一人坐在客栈,仰望着明月,思绪万千,但他转念又想:______________。
学生在教师几次激情的引语下将李时珍的话语读得一遍比一遍响,一遍比一遍铿锵有力。
细细想来,以上案例中的“反复回环”朗读教学,没有语言内蕴的朗读指导,没有角色转换的内心体验,没有揉理解、感悟于一体,这种朗读指导价值何在?个人认为,中高段的阅读教学,朗读训练的重点在于带领学生用心灵触摸语言文字,进行情感体验,从而通过感情朗读再现自己的理解,再现作品的思想感情。因此,在对一个重点段或重点句进行朗读指导时,本人一贯的做法是:
首先,要求学生读正确读流利,了解这段话讲了什么,适当做做批注;第二步,凭借语言文字读进去,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适当乘机追问、点拨、引导,加深对句子的深层次的理解;第三步,借助情感体验、想象等手段,设法使学生的心态化入言语角色,同步进入语言所描绘的情感氛围中,品出言中之音、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第四步,在此基础上学生试着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教师随机评价、引导,同时适当提示朗读技巧。
三、课堂练笔――重言语训练,轻练笔形式
练笔是读写结合的有效载体,已挤身于我们的阅读教学之中,占据了课堂的一席之地。公开课上,老师们基本上都会安排课堂练笔,如: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用自我介绍的形式介绍互联网的特征、工作原理等;
《开天辟地》:,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
《一路花香》:学了课文,放飞你的思绪,给课文续编故事……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范文5
关键词:语文教学;困境;手段;模式;氛围;空间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6-0035-01
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呈现出许多亮点,有力地促进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但是也不能忽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方法与路径。
一、当前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分析
语文教学工作在整个教坛中属于较为活跃、创新程度较高的学科,但是仍有部分学校和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思维守旧、效率低下,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困境。一是教学信息较为匮乏。语文课堂上可用的信息量不足,更多的时候是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来完成教学任务,苍白枯燥,对学生无法形成有效的吸引。二是教学模式较为陈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习惯于对学生进行讲授,将所有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一股脑儿灌输给学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呈现出停滞的状态,思维没有活跃起来。三是教学氛围不够活泼。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远远的,组织语文教学时没有和学生拉近心理距离,导致整个语文课堂缺少了浓厚的情感。教师在台上讲得不亦乐乎,而学生在台下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参与配合欲望。四是教学空间受到制约。部分教师教学工作局限于课堂,对课外丰富的语文资源视而不见。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缺少空间的拓展,对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将会产生严重的制约。
二、以新课改为抓手,全面突破语文教学的困境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深入研究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分析新课改提出的各项要求,扎实有效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突破教学困境,着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1)以信息手段为语文教学提供大量材料。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手段,可以非常容易地解决信息量少的问题。多媒体课件信息含量较大,采取影音讲授的方式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黄果树瀑布》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黄果树神奇景观的视频,配合教师的绘声绘色讲解,学生可以进入到课文所描绘的境界之中,对提高学生感知效果、增强理解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由此可见,信息手段的引入可以有效破解语文教学信息容量不足的问题。
(2)以自主模式为语文教学增加生机活力。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较高的参与愿望,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自主模式,让语文课堂绽放出勃勃生机。首先,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的作用定位在启发引导和重难点点拨方面。其次,设置自主探究模式,按课堂上向学生揭示学习目标、提供思考题目、分小组讨论研究、教师巡视点拨、班级集体交流和整理学习成果这样的程序进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逐层深入地探究问题,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更加准确,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锻炼了思维能力、协作能力。师生互动的自主模式,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学生的思维得到深度激发,学习效率与能力培养得到有效兼顾。
(3)以激励表扬为语文教学营造学习氛围。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特别是渴望得到表扬的心理,对学生适当地进行表扬,让整个语文课堂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以批评为主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表扬与激励。对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进行充分了解,确定表扬激励的标准,当学生达到这一标准之后,毫不吝惜地进行表扬激励,让学生感到语文学习中蕴含的快乐,并且以此为杠杆撬动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优秀生攻坚克难予以表扬,对学困生态度转变也要予以表扬,对他们总结出的一些好的经验方法也要送上赞扬的话语。对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要坚持以正面评价为主,对于学生学习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也要注意场合、注意方式进行提醒。这样,在语文教学中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学得更加起劲,教师的教学活动也会游刃有余。
(4)以课外活动为语文教学拓展丰富空间。教师要结合学生课余时间比较充足的现状,注重发挥这些空间的作用,帮助学生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满足学生在语文能力发展方面的需求,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兴趣和爱好。例如在《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后动员学生搜集互联网运用的一些鲜活案例,了解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最前沿信息。这些方面的课外资料搜集,能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互联网对人类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也可以增进对网络知识的了解。再如,针对学生写作中素材匮乏的现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进行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积累素材。既可以和学生一起观赏校园周边的景物,也可以拜访一些先进人物,听他们讲述先进事迹,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卫生清扫、文明宣传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用心观察、用心思考,注重素材的搜集和整理,为接下来的习作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当前,语文教学面临手段、模式、氛围以及空间等方面制约。针对语文教学中面临的一些困境,语文教师一定要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学方式,对症下药、主动出击,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语文教学走出困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范文6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113-01
1.网络多媒体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势
1.1网络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感受。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其教学形式简单,内容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强;网络多媒体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小学生通过网络,看着令人神往的、变化多端的网络画面,在教师的指导下,时而专注的倾听,时而入神的阅读,时而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时而转动脑筋质疑解答。这些极为丰富的教学形式,带给小学生们一种全新的课堂体验,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利用网络,通过强大直观的画面,优美动人的图片和音乐效果,对提高学生理解文章、感悟文章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2网络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互动”。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主性,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新课堂方案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网络多媒体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当一个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导者。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它打破了传统教学局限于口头,局限于书面的局面,实现了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网络运用的多向及时互动,不断的激发了学生的悟觉,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由“悟”而生。
2.有效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变抽象内容为具体生动的画面
小学生受年龄条件限制,他们的认知能力较弱,思维模式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还没有开始抽象思维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不多些变化,而是单纯地向学生讲解,学生的兴趣很小,也很难对课文有深入的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走进了教学,我们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视频、图片、音乐之中感受文字的魅力。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比如,《蝙蝠和雷达》一课是向学生展现仿生学的作用,重点理解仿生学对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作用。直观教学使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此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一些仿生学在生活中得到实际运用的例子,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易于理解。具体来说,我是这样做的: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几段视频,让学生观察小鸟是怎样飞翔的,然后播放飞机在太空遨游的视频,并配上一段优美的音乐,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对仿生学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也很容易能让学生把飞机与小鸟联系起来,理解飞机是仿照小鸟飞翔的原理制造的,然后,当他们去学习与理解本课中的蝙蝠与雷达时,也就顺理成章了。
3.多媒体网络开放了语文课堂
多媒体网络本身的开放性,将使语文教学更好的与时代接轨。计算机网络与国际互联网的链接是语文教学与时代接轨,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资源短缺的必由之路。
如在教学《麋鹿》一课时,我将备课时集纳的教学信息,体现在网络教学软件(C A I )中,并且通过教学软件的链接指向互联网上的相关内容(如 :动物博物馆,珍稀动物等)其中关于"麋鹿"的图像、图片、声音文件等一应俱全,并且图文并茂。学生眼界大开,既提高了兴趣,又极大地增长了知识。再如,教学《三借芭蕉扇》这篇课文时,我把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看了《西游记》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这一集内容。学生对课文内容自然了然于胸了,然后通过课本剧的表演内化了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课后,我又让学生上网搜集与《西游记》的相关的知识、评论等,加深了学生对名著的认识。
和语文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站很多,也可以用搜索工具"网易"(w w w . y c a h . n e t ) 、"搜狐"( w w w . s o h u . c o m ) 等寻找相关资料,这些都需要我们语文老师一改过去的讲授者而成为一位"导游",成为学生探求知识的向导。网络信息有丰富性和即时性,使小小教室与大千世界紧密相联,学生虽然不出门,也能知道天下事,极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