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专业技术水平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林业专业技术水平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林业专业技术水平总结

林业专业技术水平总结范文1

一、从长白山学习考察谈起

长白山气势磅薄、巍峨壮观、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它不仅是一座十分惹人注目的名山。而且是一片翠绿的浩瀚林海。它以众多的白色浮石和九个月的积雪而得长白之名。它又以茂密的森林,红松(PinuskorajensisSieb.etZucc)的故乡而称著于世。

为了认识长白山的森林分布、生态和演替的规律,学习长白林区的经营管理经验,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我院于1982年8月10~17日组织了赴长白山的学习考察。现把在长白山考察看到的几个自然规律概略地介绍一下。

l、森林垂直分布规律

长白山海拔269lm,为东北的第一高峰。由于受太平洋季风气候的影响,雨量充沛、温和而湿润,随海拔的升高,呈现明显的植被垂直分布带(见图1)。

2、森林生态规律

长白山北坡的森林,虽然分别属于不同的植被带,而在每个植被带内又是属于不同的植被类型。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多呈混交林状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生长发育良好。在历来没有人为因素干扰的情况下,不仅遵循着生物学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客观规律,而且天然生态系统平衡的规律,在这里的体现也是比较充分的。虽然它们处在不同的植被带内,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不同,数量不同、结构和有机构成比例亦不同,但它们彼此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并按着一定的食物链生存和发展。这就是生存系统平衡规律在这里的作用。

这一点正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合理的经营利用森林、不断地提高林业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一环。

3、森林演替规律是在一个较长的历史

时期内表现出来的,森林植物的相互更替演化发展的规律。

根据我们的初步观察,并参阅有关资料得知:长白山的老林(原始林),遭受火山破坏后(长白山第三次火山爆发于1702年),出现草原,由草原再生桦木林(白桦或佩桦),由桦木林(阳性树)内再生钎叶树种(云杉、冷杉等阴性树)而恢复为老林。老林经过度采伐,又成杂木林(软杂木林),由杂木林内再生针叶树而恢复为老林。这就是长白山老林的演替发育过程。总之,我们到长白山学习考察,看到原

始森林多呈混交状态,生长稳定,产量较高(每公顷平均蓄积量常达500m3)。还看到了几个自然规律在长白山北坡比较集中的体现出来。从而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自然规律的能力和专业水平,并启发我们重新认识与总结过去的工作。

二、对几个自然规律认识和运用的分析

人们在各项营林活动中,一方面是不断地认识自然规律,另一方面又在不断地运用自然规律,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建国以来。我省运用森林分布等自然规律,并结合林学原理,而营造了大面积的人工林。据全省“

四、五”森林资源清查统评,东部九个林业重点县的人工红松林达13.3万亩,落叶松217.2万亩,分别占全省该树种面积的96%和82%。西部(医巫阎山以西)的人尹工油松林(Pinustabulaeformiscarr)超过250万亩,约占全省油松面积的45%。樟子松(PinussylvestrisL.Var.mongolicaLitvin.)主要集中在辽北沙地,从1955年开始在章古台沙地上引种,63年以后相继在彰武、康平、昌图等县大面积造林,现在全省不少地区用于造林,均表现出良好的趋势。我省引种刺槐也较早,由于多年引种驯化,生态适应范围逐渐扩大,现几乎遍布全省,并成为辽南地区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全省人工杨柳林至75年达到581.3万亩,一半以上分布在辽河中下游平原。自然形成了各树种的适生区、发展区和控制发展区。

从林种布局上,人们从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逐渐提高对发展林业的认识,如从社会上林副产品的供需矛盾,从工农业生产上由于生态失调,而遭到自然规律的惩罚等,提高了对森林公益作用的认识。因此我省不断调整林种比例:“

四、五”森林清查时用材林占58.8%,防护林仅占6.4%,80年全省林业区划,将防护林上调到33.7%,用材林下调到36.5%,其它林种也作了合理的调整。这样东部林区作为辽河平原的天然屏障,形成了水源用材林基地。辽西以水土保持林为主;辽北以防风固沙林为主;辽中以农田防护林为主;辽西、辽北和辽中的部分地区,构成了我省“三北”防护林体系。辽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决定它以经济林为主。这样将运用自然特点和规律,因地制宜的充分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据1975年统计,建国以来全省已造人工林1802万亩,占绿化任务的46%。森林覆被率由解放初期的妞.6%,提高到23.5%。

在认识和运用森林生态和演替规律方面,也取得很大成效,特别是广大林业工作者,较早地认识到发展混交林的好处,科研部门重视混交林的研究,东部开展了人工诱导针阔混交林的科学试验,西部进行营造混交林的调查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及时指导了林业生产实践。

各营林部门又在生产实践中,精心培育出一定数量符合生态演替规律的不同组成、不同形式的混交林。如辽东的落叶松与色赤杨(AlnustinetoriaSarg.)和白桦混交,辽西的油松与色树、柞树,刺槐与色树混交等,均表现出良好的趋势。如阜新大板林场,23年生油松与色树混交林,郁闭度0.9,油松高sm,色树高sm,生长量超过当地同年龄的油松纯林。这些混交类型,在防治森林病虫害,提高林分质量方面,已初步显示出其优越性。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运用生态平衡的规律,从食物链上进行研究,已采用了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生物防治方法,并取得一定效果。另外在引种、育种方面也取都很大成效,在种源保护和建立自然保护区方面,正在积极进行。

总之,我们在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方面,成效是多方面的,效果是显著的。但是,随着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深化,我们觉得在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上还有片面性,还有许多经验和教训需要认真的加以总结,我们觉得主要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l、对自然规律在认识上的片面性和一次完成论。

过去在设计营林工作中,往往注重森林分布规律,忽视演替规律,更缺乏了解生态规律。总认为森林垂直分布在我省不明显,水平分布规律已基木了解。群众习惯于造纯林,所以在西部干旱地区,设计营造了大面积的油松纯林。在东部山区亦设计营造了大面积的落叶松、红松纯林。结果病虫灾害越来越严重。

我们认为,这与认识上、指导思想上的片面性是分不开的。

2、我们林区的各项人为经济活动,还在有意无意地切断食物链,破坏生态平衡。我们知道森林和植物、动物及微生物一起构成了生物与环境的统一体,它们是相互依赖,互相制约,并按着一定的捕食链,构成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见图2)。

过去我们往往忽视捕食链,所以在辽西多地区,对老鹰、狐狸、猫头鹰和蛇等一律视为有害动物,大加捕杀,结果切断了食物链,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鼠害、兔害和虫害的发生。

3、发展混交林的好处,尚未被广大群众和部分林业工作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所接受。

我省人工营造的混交林很少,据阜新地区调查,仅占有林面积的1.6%。我们对发展混交林的好处,尚缺乏深入的调查和有说服力的分析,我们仅根据近期在医巫间山的调查,混交林腐殖质层厚度一般超过针叶纯林5一10cm,而且结构较好,抗病虫灾害能力强。

由此看来,混交林不仅在实践中表现出很多的优点,而且在理论上完全符合森林演替和生态平衡的规律。可是在设计、营林工作中却常常不愿采用混交方法,其原因除认识原因外,还有伯造林时麻烦,抚育管理费工等思想。但从长远观点来着,针叶纯林比重过大,会动起土壤酸化、肥力降低,而影响下一代的森林更新。

4、有些地区在引种、育种方面,尚有盲目性。近年来,由于林业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兴起,切感种苗不足,因此有些地区从外地、远至关内调进大量的种子,这些种子在辽宁安家落户以后,表现出长势不同,适应程度不同,一些地区在选育过程中,往往缺乏对树种分布规律的深入研究,缺乏对弓{起生长差异的数理统计的分析。

三、提高营林技术水平的途径

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白熊规律认识的深化,并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所各项营林技术水平,:公将得到不断的提高,我们认为目前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从针对林业职工队伍的现状,开展全民教育。

据了解,我省林业职工中,文言占2.5%小学占18.4%、初中占47.6%、高中(包括中专)占25.9%、大学仅占5.6%。就是达到了大、中专实际水平,还有个知识老化的问题。据说知识是以平均每年5%的速度在老化,这就说明,我们要提高林业技术水平,就必须在全民教育上下一番功夫。针对不同程度,提出奋斗目标,订好措施,做出规划。以提高职工队伍的思想理论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增强认识自然和改造白然的能力。

2、加强林业调查设计工作。

调查设计是科学营林的基础,但从“文大”以来,对土壤、植物、气象等基础学科的本底调查,近乎取消,近期才开始恢复。我们认为今后的调查设计,不仅要队复和加强本底调查,进行调查设计研究和多学科的<上接49页)综合分析,而且要积极地运用科研最新成果。一要进行立地环境的分析和质量评价。最后做出符合自然规律的规划设计。

3、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

森林生态问题,不仅关系到林业生产的发展,而且关系着人类的生存,所以我们要高度的重视这一研究,分清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重点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功能及稳定性与结构的关系及其调节控制的原理。从食物链上探索松干纷、松毛虫以及红松疙锈病等的防治途径。

4、总结符合自然规律的森林类型的培育经验,树立典型,组织推广。

今后要认真总结混交林,栽针留阔,打柴留树等造林经验,大力宣传、推广混交林典型,逐步实现人工生态系统的平衡。

林业专业技术水平总结范文2

[关键词] 造林绿化 林业技术 现实状况

[中图分类号] S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100-01

由于我国的绿化面积远远的落后于其他国家,所以增加绿化面积势在必行。增加绿化面积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造林,要想通过造林来改善自然环境,带动经济的发展,就必须重视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对林业绿化提出了建议 ,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为我国林业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 我国林业资源的现实状况

近年来,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越来越高,种植的树木超过树木的消耗数量,这样既保证了森林覆盖率,又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林业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但仍存在一些 林业技术上的问题。我国林业科技总体水平不高,特别是对不同树种的使用不合理 导致大量的浪费,使每棵树的价值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2 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要点

2.1 造林绿化之后势必考虑的问题

绿化后,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工作都完成了,后续问题仍然存在。要检查每一需要种植的地方是否完全种植,观察苗木种植后的成活率,如果不能保证苗木成活率, 美化环境的目的不仅达不到,而且造成资源浪费。另外,林业不仅是绿化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如何使绿色效益与经济效益达到最佳平衡点,这是造林后需要考虑的问题。

2.2 保证树木的质量

同时在保证造林成活率后,必须保证树木的质量。因为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许多材料是树木为原料,所以质量是树的关键。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树木的质量,对于长势不好的苗木进行拔掉再补种,转化时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以保护环境 加强管理,减少 不必要的损失;其次,要选择高质量的树种,优良的树种是保证树木质量的前提,所以一定要保证树种的质量。也可 以种植不同树种的搭配,丰富 树木 的物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侵害。 因此加强对种苗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早期除草,施肥,喷洒农药等,以减少树木的生长缺陷。

2.3 合理有效的方法对森林进行管理

环境对树木的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什么样的树种适合什么样的环境,必须考察好,固定的环境和发展的增长对树木的生长有很重要的影响,森林土壤质量,土壤深度等因素都会对树木的生长发育起到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生长的自然环境越好,对树木的管理的方式和范围就越广泛,这些都是影响林木生长质量的主要因素,还有其他一些次要因素,如,气候条件,病虫危害因素,森林管理,及市场的社会因素。科学经营森林资源,根据林地科学规划地质条件的需要,使良好的森林种植计划,并组织实施落实工作,不仅可以提高森林生产力,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管理森林的结构,树的生长发育及其品质。森林树种的质量是整体质量的基本条件,因此选择树种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相信树种质量高价格就可以生长高大的树木,树种的选择应该结合生长环境,从而充分发挥物种的功能和优势。后期相关部门与人员管理是否到位,是树木成活率的保证,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后期管理。

2.4 对森林进行合理砍伐

森林的砍伐,有必要确定的森林砍伐的范围,以及相关的轮伐范围,确定砍伐范围需要使用人工的方式, 科学的林业技术工作,还需要有很多改进与完善的地方。

2.5 运用科学技术促进林业发展

通过积极健全科技服务网络,按照“完善县级,充实乡级,健全村级”的原则,建立 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培育创新型人才与团队。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实施林业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机制,造就一批林业科技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中青年拔尖人才和基层林业科技骨干。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学科领域和重大科技计划等平台,培育优秀创新团队。 积极发挥林业科技社团的作用,搭建促进科技交流和人才成长的活跃平台。

3 强化林业从业人员培训

3.1 为了提高林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就要进一步完善培训体系。加强高等 专业机构林建设,充分利用 培训基地,加强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林业标准化技术 ,逐步建立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制度,提高基层林业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基层林业,森林和其他林业实用技术培训,充实 林业技术骨干产业重点,带动从业者职业技能全面提高。

3.2 普及林业科学技术知识。落实全国科学技术普及规划,强化林业科普工作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林业科普基地建设,逐步建立林业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体系,努力构建科研机构、高中等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民间组织等共同参与、机动灵活的工作机制,全面普及林业科学技术和生态知识,不断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和林业从业人员的科学素质。

结语

林业专业技术水平总结范文3

关键词:森林;抚育;经营管理;分析

【分类号】:TF762.3

1.引言

据统计,世界森林蓄积量平均每公顷为110立方米,有14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0立方米,部分甚至达到350立方米左右。而我国,森林蓄积量每公顷仅为85.88立方米。我省的森林质量则更低,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全省现有有林地以纯林为主,混交林比例偏低,结构简单,特别是平原绿化树种单调,密度过大,结构单一,病虫危害频发。山区还有大量残次林分,防护效能低下。由于缺乏抚育管理,分化严重,生长缓慢,林分龄组结构不合理。森林抚育经营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林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成为我国林业生产力低下的最大症结。只种不管,导致森林生长不良,质量低下,单位面积蓄积量低,严重影响了森林经济、生态以及碳汇等功能的发挥。加强森林抚育经营,大幅度提高林地生产力,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健康,已经成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需要。

2.森林抚育经营管理的方案

2.1加强组织领导

为顺利推进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的实施,市里专门成立了森林抚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工作职责,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由林业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营林、规划、资源、林政、财务、纪检等多个部门领导为成员,在工作分工上,明确营林部门为牵头单位,负责制定实施方案,规划队负责作业设计编制,资源、林政部门负责采伐管理和审批,财务部门负责资金的拨付和使用监督,基层林业站负责具体方案的实施、指导,通过各部门的密切合作,有力地推动了试点工作任务的完成。

2.2强化质量监管

一是认真开展作业设计。设计均由具有乙级林业调查设计资质的公司承担。设计单位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中幼龄林抚育补贴试点作业设计规定》要求,在符合条件的中幼龄林中,按照相对集中的原则,进行全面踏查,合理选择作业区,确定抚育方式和抚育强度。作业设计书经林业局审核后,报送市林业局审批,通过层层把关,确保作业设计质量。二是及时签订施工作业合同。各单位能够根据作业设计书内容,及时与施工作业单位或个人签订施工作业合同,明确作业地点、面积、方式、时间、质量要求、验收程序、合同金额、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事项,并按规定要求进行公开公示,接受广大群众和社会的监督。三是广泛开展技术培训。为提高森林抚育工作业务管理以及施工人员技术水平,林业局采取会议、专题培训班等形式,及时开展各级、各类森林抚育业务培训。四是加强指导和监督。各单位普遍实行任务、质量分片包干制度,由有关股室一对一挂包施工单位,强化技术指导和任务落实;林业站和施工单位指定专人进行施工管理,跟班作业。

2.3开展监测验收

为规范开展森林抚育成效监测工作,林业局严格按照《森林抚育试点项目成效监测方案》,各单位根据不同森林类型、抚育措施、区域分布等情况,认真选择确定森林抚育监测点开展成效监测与评估工作,总结森林经营技术和管理模式。施工作业完成后,林业局及时组织由相关部门参加的验收队伍,依据国家林业局《森林抚育检查验收办法》,对照省里下达的试点任务、批准的作业设计文件、有关施工合同等开展全面的自查验收,各国有林单位实行小班施工作业结束后,先由跟班作业施工的业务人员预验收后,向国有林单位提出验收意见,再由试点单位分管领导和相关业务人员组成验收小组对完工的作业小班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才开具验收单和工资结算单到财务结算。

2.4资金使用管理

严格按照《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使用资金。一是规范财务核算,严格按项目支出范围使用资金,专款专用;二是规范资金拨付,分两次拨付资金,试点方案批复后,先拨付40%,其余60%待检查验收后再拨付;三是加强对补贴资金的监督检查,防止截留、挤占和挪用。

3.促进森林抚育经营管理的对策

3.1确保抚育作业质量

要求各林业局、林场要严把各工序质量关,确保抚育质量达标。采取技术人员包片蹲点、派专项督导工作组、开展产中检查等形式,对森林抚育生产进行全方位的督查指导。对存在问题的场地要及时下达整改通知单,限期进行整改。严格“三级”验收制度,逐级验收、逐级把关、逐级上报,认真落实终身追究制度,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确保抚育作业质量。

3.2强化专业技术培训

林业局逐级落实培训责任,特别是林场对一线作业人员培训的主体责任。强化对营林生产作业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形式、多层次的专业技能培训,尤其对新转岗转产人员进行营林专业技能的特殊强化培训,有效提高生产作业人员的技能和效率。同时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学习、研究落实国家林业局《森林抚育作业设计规定》和《森林抚育检查验收办法》。

3.3促进职工转岗就业

抚育补贴工程既是生态工程,又是民生工程。林业局建立健全促进职工就业增收的长效机制,构建透明、公正合理的劳动秩序。切实做好计划分配公示制、生产作业合同制、作业人员实名制“三制”的落实。认真组织好本局职工,尤其是木材生产等行业转岗转产职工就业安置,强化任务分配、人员组织、质量监管等工作管理。做好营林生产作业人员的身份登记、统计工作,让“想干活”的职工能参与到营林生产中“有活干”,切实保证职工就业增收,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外委与转包行为。

3.4稳定营林专业队伍

林业局、林场继续给营林生产一线职工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稳定营林专业化队伍。按照《营林生产规范化作业点建设标准(试行)》,做好规范化作业点建设。规范化作业点建设与营林小队建设要同步推进,成建制营林小队作业点必须全部达到规范化。做到 “让山上职工安心,让山下家人放心”。

3.5扩大森林抚育补贴

一是将森林抚育补贴的对象由国有推广到集体或个人。二是扩大森林抚育的内容,将补植、施肥等抚育手段列入抚育补贴内容。三是将未成林造林地的抚育纳入森林抚育补贴范围。未成林造林地抚育是确保幼树成林的关键措施,是森林抚育经营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早期的抚育经营对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森林抚育的作业设计、施工培训、检查验收、成效监测等管理费用按5%的比例安排明显不够,建议按总投资的10%另行安排间接费

参考文献:

林业专业技术水平总结范文4

一、林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1、创新意识不足,缺少资金支持

近年来,我国的林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甚至在世界范围内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当前我国的林业工作站都对林业技术创新比较关注和重视,但是依旧存在一些地区对林业技术创新不够重视,创新意识比较薄弱。尤其是经济落后的地区,虽然林业工作人员对林业经营理念比较熟悉,但是对林业技术创新的兴趣并不高,在实际的工作中依旧使用传统的林业经营方式,[1]不利于林业发展建设效果的顺利实现。还有些地区虽然对林业技术创新有很好的认识,但是由于资金支持不够,林业技术人才也不足,使得林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无法顺利发挥。

2、主体地位不明,体制建设落后

我国的林业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机构是林业基础创新的前提,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林业单位并没有参与其中,只将少数资金投入其中,使得创新环节不够顺畅,科研成果不能满足林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影响现代林业的发展与进步,甚至使得人财物等资源严重浪费。因此需要将林业创新放在林业发展的重要位置上,使得林业技术创新与发展相连接。有助于林业产业的转型,[2]实现现代林业的发展。

3、优秀科研成果少,转化率低

当前,我国林业发展中,优秀科研成果少是限制性的因素,而且科研成果不能高效转化。主要原因是科研经费比较少,科研经费主要投入到工业、农业中,林业发展经费不足,使得林业技术创新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当前林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林业产业技术以及经营管理人员人数不足,在人才的引进、利用等难度大。科学技术创新发展中,人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林业技术人员的不足使得我国优秀的林业科研成果比较少,转化率也比较低。

二、林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有效策略

1、提高认识,强化资金有效落实

人的行动是由思想意识决定的,要提升林业工作者的创新意识,就需要积极转变工作理念,保证林业创新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各地区的林业工作站应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单页等,使用多样化的方式进一步宣传林业技术创新的内容,建立林业示范园,[3]并在其中有效应用林业创新技术,使人们认识到林业创新技术的优秀成果,强化人们的创新意识水平。同时加强政府的财务支持,使得林业技术水平得到提升,通过多样化的融资方式,吸收更多资金,更好地促进林业技术创新发展。

2、健全体制,增添林业发展动力

当前我国的林业发展中,林业资源、经济危机严重,林业企业经济效益比较低,由于林业经济发展方式是粗放型的,因此以上问题很难有效解决,经济发展需要也不能顺利实现。林业经济发展更是受到技术投入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影响,使得林业技术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林业技术的落后使得出现的问题逐渐增多,影响林业经济发展,致使林业企业发展受到影响。要想林业生产能力以及林业产品的竞争力得到提升,从而更好地占领市场,就需要加强林业产业技术的创新,使得林业经济发展具备新的活力。林业企业需要将科技作为促进经济的发展的重要理念,依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实现市场经济发展中林业技术的发展方向,加强对林业产业的布局,充分发挥林业企业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资金的投入,为林业发展增添活力。

3、建设队伍,加强林业技术创新

要使林业技术进一步创新,更好的实现林业发展,就需要强化科研队伍的建设,更好地实现林业技术创新。建设科技推广队伍是为了更好地使林业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提升,为林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持。在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能力水平上,需要科学划分人员,依据其工作内容差异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林业从业人员主要分为林业的维护人员、技术人员以及高级的管理人员,[4]依据林业人员的工作具体情况,对于林业的维护人员可以强化其对栽植林业产品,培育和养护的技能。对于技术人员要提高其设备的操作和维护能力。高级管理人员应提高其现场管理和调度的能力。加强人员队伍建设,使得林业技术创新积极推进,形成良好的林业技术氛围。

三、林业技术创新对现代林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1、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为林业发展添活力

现代林业发展中,林业技术创新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林业技术的创新使得林业产品的质量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使得传统林业产品中的不足得以弥补,能够有效避免出现林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病虫害等问题,使得林业产品的生长周期得以缩短,强化林业产品的成活率,使得林业产品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此外,林业技术的创新也有助于新品种的培育,使得林业产品的种类更加多样化,使得现代化的林业发展有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有助于林业产品效益的提升。现如今,林业技术不断创新,林业的产业化结构也得到优化和调整,开始积极推广数字化林业、智慧林业等,使得现代化的林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2、开展林业绿色化建设,实现林业持续发展

现如今我国林业发展管理方式主要是使用粗放式的管理方法,对于作物的生长、发育等所需要的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等因素不能有效的控制。由于林业品种本身是有一定不足的,因此使得林业产品的成活率并不高,经济效益也不理想。当前林业技术不断发展,管理模式也日渐创新,使得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林业技术的创新,使得管理方式从传统的粗放型转变为集约管理,利用数字化的管理方法对作物的生长方式进行监测,明确作物生长需要的温度、水分、光照以及养分等,使得林业管理实现数字化、绿色化、科学化发展。[5]林业数字化管理控制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得林业实现持续化的发展,保证林业与生态环境协调统一进步。积极推进林业技术创新,使得林作物的生长环境得以优化和改进,科学治理盐碱地和荒漠化等,保证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有效的恢复,使得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顺利实现。

3、科学配置林业人员,改善林业就业问题

传统林业发展中,林业人员的工作任务量比较大,工作有很大的重复性,工作中,要实现良好的工作效果,就必须要求工作人员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现如今,林业技术不断创新与发展,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得林业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得以减少,也有效避免了工作的重复性。[6]林业关注人员不仅需要做好实践工作,总结经验教训,还需要积极需要相关的理论知识,强化自身的能力素质与水平。新的工作方式使得林业发展有新的活力,能够实现林业产业人员的科学化配置,使得人员结构优化,进一步增加林业工作岗位的数量,使得林业就业问题得以改善,更好地解决社会矛盾,促进林业实现持续化的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要使我国的林业经济实现良好、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要强化林业绿色化、科学化以及规范化的建设,加强林业技术的创新,使得现代化林业技术水平得到提升,林业单位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当前林业技术创新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使得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因此必须要充分发挥政府相关部门以及林业单位的作用,提高林业工作人员整体意识,使其积极参与到林业技术创新中,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使得现代化的林业技术实现科学稳定的发展,促使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顺利实现。

作者:吴美珍 黄秀兰 单位:百色西林县国有八达林场

参考文献:

[1]邱雪芹;;林业技术创新在现代林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研究[J];北京农业;2014年27期

[2]王静,袁娜;;林业技术创新在现代林业发展中的重要性[J];现代园艺;2015年2期.

[3]白洪昌,苑冰冰,罗燕娟,赵亮;;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的发展[J];中国农业信息;2015年3期.

[4]王慧;;浅析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的发展[J];中国林业产业;2016年6期.

林业专业技术水平总结范文5

1林业产业的现状

目前,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国林业产业的现状主要是资源总量不足,林木分布地域不均匀,林木质量不断退步以及人均森林占有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如果从地区分布上看,我国森林除了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地区以外,其他地区林业的分布情况着实令人担忧,森林数量少的可怜。同时,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土地沙化、旱涝灾害严重、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时时刻刻制约着我国林业的发展,情况很不乐观。加上频频发生的乱砍滥伐、采伐过度的现象,林业的发展问题已经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林业经济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2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2.1毫无节制的采伐林业在美化环境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很好地防治水土流失,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消除空气污染的危害。然而,面对原本就稀缺的林业资源,人们仍然不加节制的进行砍伐,不顾后果的开采,导致采伐与森林培育比例严重失调,不仅使后备可采森林资源急剧减少,质量下降,还使现有的森林资源永续利用的难度加大。同时,逐渐变少的林业资源,在限制了生态效益的发挥的同时也削弱了后续产业的发展基础,使得建立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计划化为泡影。森林资源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不但会导致生态系统出现很大的问题,还会使得人们的生存环境受到很大的威胁。

2.2政策上的疏忽面对林业资源,只有政府给予高度的重视,政策给予有力的支持,才可以保证林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进而为林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然而,在林业发展上政府资金投入力度仍显不足,资源改革力度仍然较低。

2.3产业结构和布局上的漏洞对于林业产业的结构和布局而言,一方面,我国林业产业建设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而且还呈现出零星分散的情况,另一方面,主导产业不够明确,没有区域优势和特色产品,而且“名、特、优、新、特、尖、精”产品还不突出。同时,对市场需求的分析不够准确,在良种、技术的引进推广和产后加工、销售的市场等方面表现出疲弱的状态。另外,林业产业的管理机制不够创新,经营机制也不够灵活。

2.4落后的科技水平之所以会出现树木成活率低、树种单一、纯林多、针叶林多、林分结构配置不合理、混交林少、阔叶林少的情况,就是由于在造林技术方面不够科学,不讲究植树造林的技巧性,存在粗制滥造、造林不开沟、苗木假植、精品地块不浇水、生产中标准化实施的力度十分薄弱等不良现象,而且,即使在使用一些技术后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但终究因为高新技术引进和应用滞后的问题而使得一切成效成为空谈。与此同时,由于深度开发不够,产业链不长,加工粗放,产品附加值低,加工技术水平落后等原因,一些产品也出现科技含量低的现象。所以,不得不强调的就是我们必须要在技术上做出巨大的改革,在技术上做出巨大的创新,凭借先进的技术水平来解决现如今存在的问题,进而争取从根本上遏制不良事态的蔓延。

3相应地解决方案

3.1调整产业结构在林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地进行转型,及时的进行转型,优化林业经济结构,才能不断地迎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把林业的资源优势成功地转化为竞争优势,进而提高林业经济的竞争地位,建立出更加完善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要做到优化产业结构这一步,就必须将森林资源作为重要战略资源,高度重视林业经济的发展,保证林业经济在不断发展道路上能够更好的建立节约型发展路线,增加林业资源能被更好的利用的可能性。另外,还要强化布局调整,合理配置资源,逐步实现多次增值,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推进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还要继续调整林业产业布局,大力发展林业复合经营模式,积极发动群众科学发展林业产业,不断提高经济林产业的基地化和标准化水平。相关部门也应该注重对林业经济的发展,对集体林权制度进行改革,建立天然的森林保护工程,保证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一定要注意,要严格遵循限额采伐制度,把对森林的砍伐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对于超过限制的滥砍乱伐的违法行为要进行惩处。

3.2政策的大力支持要想发展好林业经济,政府就应该在政策上对林业经济发展给予强有力的支持,而政府对林业经济的支持不仅包括资金方面的支持,还应该包括制度方面的支持。那么,政府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去逐渐实现对林业产业的帮助呢?首先,政府要想在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就应当认识到资金保障的重要性,对林业经济的发展与建设进行一些项目投资,尽可能的争取更多的林业经济发展的新项目,同时,给予林业经济建设经费上的帮助,让林业经济快速的发展。或者,政府也可以建立林业奖励资金制度,对于那些做的比较好或者是林业经济发展良好的地区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奖励他们继续坚持下去,激励他们更好的发展。此外,加强政策支持还表现在建立一些制度来进一步保障林业经济发展,例如,政府可以实行放宽政策,允许投资者和经营者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根据市场行情自主经营,这对加快林业经济发展的速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加快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也可以很好的提高森林的数量。而对于那些由于林业分布不均导致的林业产业分布不合理的情况,政府应该要加强对林业产业的合理规划,根据当地的地形、气候、经济情况等方面对林业产业的布局进行详细的计划,保证产业能够规范化发展。

3.3依靠科技力量崛起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新型时代,科技已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似乎已经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因此,为了更好的发展林业经济,我们必须强化科技力量,采用先进科技成果和技术,加大对林木良种选育技术的研发,不断挑战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技术,不断研发有关林产品加工转化、病种害防治、条件寒冷地区造林等方面的关键性技术,集中解决重大研究课题,最终促进我国林业经济更好地发展。我们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不断开展科技兴林这一政策,坚持不断完善林业科技开发体系,在大力培养林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建立林业科技示范点。否则,人们则根本无法为林业建设及林业科技研究做出保障,更无法提高林业经济的发展速度。

4结束语

林业专业技术水平总结范文6

关键词:林业植物;检疫标准;标准化;现状

林业植物检疫(原称森林植物检疫)是指依照植物检疫法规采取的控制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蔓延、保护森林资源和国土生态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则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对林业植物检疫的全过程规范化和系统化,从而达到最佳的防控效果,取得最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活动。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是保证林业发展的基础性活动,是林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对促进我国林业的又快又好发展,规范我国社会、经济的法制化、规范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1·1作用

1·1·1可补充植物检疫法规的内容,推动林业有害生物依法治理的进程标准是国家法律法规在技术上的补充。林业植物检疫标准是依据《植物检疫条例》和《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通过林业植物检疫标准的制定,特别是一些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可有力地补充《植物检疫条例》和《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在技术上的有关规定,并对强化植物检疫检验技术和除害处理技术、加强检疫管理和人员管理、规范检疫行为、维护检疫执法秩序、体现相关法律法规的内涵和内容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必将成为林业有害生物治理过程中的重要技术基础和重要依据。

1·1·2可加快林业植物检疫技术成果的转化,提高林业有害生物科学防控的水平标准不能迁就或满足于落后的生产水平在植物检疫标准制修订过程中,通过吸纳国内外的新成果、新技术和新经验,并随着标准的实施,成为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纽带和桥梁,对加快成果转化、提高林业植物检疫和有害生物科学防控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1·1·3可提高林业植物检疫工作的效率,节约人力物力资源标准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重复性。在生产实践中,标准化就是要对重复发生的事物尽量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劳动消耗,这对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物力资源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新标准的实施,不仅可以推进林业植物检疫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而且可以减少检疫工作的盲目性,节省工作经费,提高工作的整体效率。

1·2重要性

1·2·1林业植物检疫工作特殊性的需要林业植物检疫是融行业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工作,具有工作程序复杂、内容繁多、技术性和规范性要求高、涉及面广、社会责任大等特点,是我国控制有害生物传播扩散的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植物检疫相关的法律法规只对宏观的工作及主要的方面作了规定,难以兼顾技术、管理等具体细节问题,而这些工作则需要一系列完善的标准来补充和规范。

1·2·2国际化新形势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一个国家保护本国产业,促进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直接取决于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和精密程度。当前,我国参与国际化贸易的程度越来越高,但一些林产品在进出口贸易时屡屡遭受检疫方面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进口林产品的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提高我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的技术水平,完善标准体系,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性的标准化工作,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合作和交流,以适应国。

1·2·3当前我国行政管理的需要自《行政许可法》实施后,国务院各部委(局)出台法律、法规规定之外的强制性部门规章受到限制,而制定和出台标准将及时补充部门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需强制性执行的一些法律、法规规定之外的规范、要求。在林业植物检疫工作方面,《植物检疫条例》修订相对滞后,一些生产中急需强制性统一的规范、要求很难在短期内实施,而及时制定和出台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强化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我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和问题

1993年,我国公布了林业植物检疫领域的第一项国家标准《林木引种》和第一项林业行业标准《松材线虫病检疫技术》,拉开了我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序幕。随后13a来,我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在标准制修订、组织机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1现状

2·1·1林业植物检疫体系框架已初见端倪截止2007年4月,我国已制定并公布的林业植物检疫方面的标准共4项(包括正在修订的标准1项),其中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1项;正在制定的标准28项,其中国家标准27项,行业标准1项。这些标准涉及了林业植物检疫领域的检疫检验技术、除害处理、检疫性有害生物根除、检疫管理等多个方面,林业植物检疫标准体系框架已现雏形。

2·1·2建立了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机构2005年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林业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林业植物检疫分委会)正式成立。这是林业植物检疫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从此有了自己的组织机构。这是从事全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工作的组织,负责全国植物检疫专业技术领域的标准化技术归口工作。

林业植物检疫分委会成立以来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正式立项国家标准17项,完成国家标准1项;召开了3次分委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4项国家标准;同时在黑龙江等省开展了培训活动,加大了宣传力度,有力地推动了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2·2存在的问题

2·2·1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起步晚,标准数量少我国林业标准化工作开始于1952年,但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直到1993年才起步,在随后的13a中,工作基本处于时断时续状态。仅于1999年公布了第三项国家标准《林木种子检验规程》,2006年公布了第四项国家标准《松材线虫病发生区松木包装材料处理和管理》。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起步晚,工作不连续,公布标准数量少,直接影响了我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开展。

2·2·2新标准制定滞后,已制定标准不能及时公布

我国加入WTO后,林业植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制定林业植物检疫工作全过程的各项标准,使之连接贯穿并形成系列,并与国际标准接轨成为当前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一项最为重要的内容。但在这方面我国的新标准制定滞后,绝大多数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检疫技术标准仍未制定,基础性、管理性等方面的标准更是寥寥无几。而已制定的松材线虫、美国白蛾检疫技术规程等标准虽已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部门,但尚未公布。

2·2·3植物检疫标准体系急需建立和完善标准体系不完善导致标准制修订缺乏系统性。目前,林业植物检疫标准体系框架虽已建立,但科学、系统、适合当前林业发展形势的标准体系还未建立,以至每年标准的制修订没有“体系”这一纲的规范,对申报和制定什么标准带有盲目性,缺乏系统性。

2·2·4参与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人员少,水平参差不齐目前,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制修订项目中,有三分之二是由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承担,浙江、安徽等省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部门的业务人员及中国林科院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员承担了部分项目,参与标准化工作的人员少,水平不一,甚至一些承担制修订标准的人从未参加过任何培训,很难保证标准制修订的质量。

2·2·5标准化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工作举步维艰当前,国家下达的每项标准制修定经费明显不足,有时甚至连基本的标准调研所需经费也无法满足,很难保证标准制修订的质量。此外,植物检疫标准的实施、宣传工作的经费也无任何来源,相关工作几乎为空白。经费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加快我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的建议与对策

3·1尽快建立和完善林业植物检疫标准体系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体系应是在一定范围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系列林业植物检疫领域内标准的集合体,它是按照“统一、简化、协调、优选”的原理,以国际先进标准为参照,通过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将林业植物检疫工作的全过程纳入标准化轨道上来。因此,我国林业植物检疫部门应根据植物检疫工作的实际情况,尽快构建包括基础标准、检疫检验技术标准、除害处理技术标准、风险分析及管理等内容的林业植物检疫体系框架,并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有计划地制定标准项目的规划,逐步建立起科学完整、层次分明、具有前瞻性、开放性的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体系,并在“体系”这一纲的规范下,科学、系统地开展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制修订工作。

3·2进一步加大标准的制修订力度和标准公布进程要针对我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起步晚,标准数量少等突出问题,全面加快标准的制修订速度,着力解决当前制修订速度慢、标龄老化的问题,改变标准数量少,种类分布不均的现状。应重点应开展基础类、检疫检验技术、除害处理技术、检疫管理等一些急需标准的制修订,以满足当前林业植物检疫工作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加快标准公布的速度,以发挥这些标准在控制有害生物扩散蔓延中的作用。

3·3建立林业植物检疫标准数据库,实现标准管理的网络化,提高标准使用率可利用林业植物检疫分委会挂靠单位的信息网络资源,建立林业植物检疫标准数据库,逐步实现标准服务的网络化,使标准使用者能查得到、找得准、用得上标准,以进一步推动标准的普及,为全社会提供及时、准确、高效、权威、便捷的标准信息服务;在经费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建立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实现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制修订项目的网上申报和信息反馈,优化标准制修订程序,提高标准化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

3·4充分发挥林业植物检疫分委会的作用,加快标准化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分委会组织培训等方式,吸收一些学习意识强、服务意识强、思想意识超前、专业技术扎实、业务和外语水平高的林业植物检疫领域的工作人员及相关专家加入到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中来,使其成为我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主力军。

3·5加大采标工作力度,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和交流活动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应积极采用当前林业植物检疫工作中急需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加快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向国内标准的转化,提高我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水平。同时还应加强与国际组织及区域化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组织等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植物检疫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通过采标、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和国际交流活动等,不仅可以了解国际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进展情况,还可以国内的相关要求反映到国际标准中,甚至可以把我们的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从而反映我国整个林业植物检疫行业的要求,维护国家利益,为我国进出口贸易营造良好环境。

3·6加大宣传,增加投入,优化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环境要充分利用报纸、新闻媒体、互联网、培训班等形式进行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的宣传和引导,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和掌握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的知识。同时,还要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千方百计地扩大经费渠道,增加标准化工作经费的来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