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思政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思政教育范文1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网络教育宣传
网络除了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影响和改变之外,也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在现在的网络时代,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已经跟不上时展,面临巨大挑战,因此高校的网络思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
1.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现状
高校的网络思政教育集中映射了大学生的精神、行为以及思维等方面,把思政教育从以往的教师为主的单向的学习方式转变成了以学生为主的互动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网络宣传的优势,如影响力大、渗透性好、宣传面广等优势。这里我们以某市科技大学为例研究了网络思政教育的宣传现状。
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并不习惯与访问学校的思政教育网站。现在,上网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网络思政教育并没有融入到大学生日常的生活当中,这一现象说明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认识思政教育网站与学生自身的关系,他们认为这个网站仅仅是为了一些公告和通知。另外,大学生浏览网页时很看重网站的栏目设置、颜色布局等,但是学校的网络没有满足学生的这些需求。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是有原因的,例如,在网站的管理和网页的更新方面,由于管理人员只能进行公告的工作和文档的上传工作而不具有网站代码的编写等技术,因此,管理人员并不能及时地对网页进行更新,这就导致学校的网络教育思政网站时效性差、凝聚力不强。此外,在网站宣传和新闻采编方面,学校没有专门负责新闻的采编、稿件的整理以及图片的采集工作等人员,这使得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所的内容缺乏互动性和生动性。因此,要想推进思政教育网的建设就要从内对网站内容进行强化,从外对网站的宣传力度予以加强。
2.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对策
2.1加强经费投入
网络是高校进行思政教育宣传工作的重要途径,要保障网络思政教育的宣传工作的有效性,学校就要加强对相关的设备和仪器的经费投入。因此,学校应对网络思政教育的宣传工作予以重视,建立部门监管机制、定期考评机制等,要有专门管理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宣传的工作的领导,要形成互相促进、互相监督的网络的思政教育宣传的保障机制,要落实专门的经费和人员编制,从而提升思政教育的设备水平,从制度上保证技术具有领先性。
2.2创新管理模式
要组建对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进行管理的办公室,建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管理模式,这个办公室之下应设立宣传策划组、评议监督组、网络技术组和信息采编组。宣传策划组负责宣传工作的策划、线下宣传和网络的互动工作;评议监督组负责网站的评价和监督工作,并进行改进措施的反馈;网络技术组负责利用技术对网站进行建设和维护;信息采编组负责对新闻稿件进行筛选和采编。此外,教师要培养一批作风正、业务精、政治强的学生干部参与到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管理工作之中。作为管理后台和技术支持,教师要对思政教育网站的发展趋势有一个宏观的把控,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才能设计出学生所喜欢的网站,保持网站的互动性以及特色性。
2.3优化思政教育网宣传内容
高校的思政教育网站和商业性网站不同,其内容应该紧跟时化,要能把握主流。此外,高校的思政教育网站的内容应该要有吸引力、有原创性以及知识性。为吸引更多的原创性的作品,应开展一些比如比赛这样的活动,并在网上进行评选,这样既可以提升网站的互动性,又可以增强网站的凝聚力。
此外,为了开展多种形式的工作,还可以转载一些名师课件、教育讲座等;举办一些辩论论坛等;开设一些在线课堂,以增强网站的互动性;结合一些大学生创新计划,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4丰富思政教育网布局架构
要加强网络思政教育的宣传工作,首要的就要重视网站的整体的布局的设计,使得各层次的网页具有统一的排版形式、多元的色彩基调,并且设计要具有连贯性。思政教育网站的整体布局的设计应该与大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等结合,以在总体上对网站上进行构架。通过一些服务平台(如查询档案的系统、网上选课的系统等)的导入来增强网站的服务功能;通过一些互动栏目(如贴吧、留言板等)的设立来增强网站的互动性;通过一些专题栏目(如师生的博客等)的开设来增强网站的沟通性。以班级为单位设班团主页,建设一些能够丰富网站的实质性的内容,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的凝聚力。在完成网站的基础的模板和内容的搭建工作以后,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网站的宣传。
2.5规范思政教育网规章制度
要建立网站的规章制度,以确保思政教育网站能够有序地运行。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对思政教育网站的规章制度进行制定。引导学生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坚持健康地网络交流,对先进的文化进行传播。在网站上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方面的教育,开展多种活动使大学生能够做到科学上网、规范上网、文明上网。要制定网站的信息负责制和信息审批制,使信息工作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办公室要审核其下设单位报送的信息,以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和高质量。
结束语:网络除了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影响和改变之外,也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在现在的网络时代,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已经跟不上时展,面临巨大挑战,因此要采取有效的对策以改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工作。在对高校思政教育网站进行建设的时候要注意使学生能够合理地利用该网站,接受积极地思政教育,从而使网络思政教育真正地起到宣传作用以及凝聚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静静.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考试周刊,2013(01):157-158.
[2]田树学.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0):60-61.
网络思政教育范文2
关键词:网络环境;思政教育;创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成为了一把双刃剑,尤其是在青少年的教育方面,一方面拓宽了青少年的眼界,另一方面也让青少年受到了不良文化的侵袭。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如果做好学生的思政教育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1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状况
1.1思想不够成熟
青少年学生阶段,思想日趋成熟,但又没有完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如今缤纷复杂的网络环境影响下,容易出现阶段性错误,就一些问题的看法既简单又单纯,一方面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另一方面也易产生不良心理问题。
1.2合作意识淡薄
这个阶段的学生喜欢展现自我,参与意识日趋加强,但是合作意识淡薄,不懂得如何与人合作,渴望成功,但又不懂得如何能够取得成功,容易造成对未来的迷茫和失落,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
1.3个性突出
由于独生子女占大多数,造成了这个阶段的学生个人意识强烈,集体观念淡薄,在问题的处理中,极易忽略他人感受,对周围人缺乏关心,集体荣誉感不强。
2网络环境下学生思政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2.1创新是网络环境下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网络时代的到来,科技日新月异,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接受各种信息,自主性和主动性增强,而由于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各种信息鱼龙混杂,因此,作为学校就要主动接受这种开放的环境,积极创新,把握思政教育的主动权,正确引导学生。
2.2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基本立足点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消费热点,教育的整体转型势在必然,办学形式、投资主体、招生就业制度等方面将全面进行深化改革,因此,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创新教育方法和教育形式迫在眉睫。
2.3学生个性化对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
当今社会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校聚集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但同时,他们的基本需求需要得到满足。作为我国唯一一代的独生子女,强烈的个性化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这样的群体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主体一定处于主导地位,传统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时展,因此,在网络环境下的思政教育,教育主体要不断创新教育模式,采用主体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能够适应时展的全新模式来正确引导学生,以学生为本,找准突破口,适时地做好教育工作。
3网络环境下学生思政教育创新的途径
3.1更新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式,因此,学校要紧跟时展步伐,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教学模式。针对阶段学生特点,重视学生个性发展,进行素质教育,从传统的“唯知识”改变成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发挥其所长,培养学生自信心,这也是对思政教育工作者必然要求。
3.2优化配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支配置合理的教师队伍是做好思政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针对目前学生特点,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是做好青少年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保障,队伍的年轻化能够让教师更好的接受新鲜事物,更有利于教师在跟学生交流中消除代沟,容易走近学生;专业化是指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以及政治觉悟,精湛的专业知识是政教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而较高的政治觉悟更是成为政教工作者的必然要求。
3.3营造环境,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良好的氛围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是学生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教育创新必须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必须要与素质教育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我国教育改革的目的,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结束语
教育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而政治教育更是保证国家稳定、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方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政治教育是存在一定挑战的,但是,只要能够根据学生性格特点,掌握适当的教育方法,创新教育模式,相信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景是美好的,终将成为教育史上一颗璀璨的新星!
参考文献:
[1]徐海鑫.试析新媒体如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发挥作用[J].学术论坛,2011,7.
[2]闫晓静,宁建荣.论网络环境相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中国报业,2013,8.
[3]刘涛.探讨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J].品牌:下半月,2012,4.
[4]李惠超,王文,汪芸.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自主创新[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14.
网络思政教育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思政教育;网络传播体系;构建
网络传播体系主要是指通过网络化、多媒体以及数字化等技术构建互联网网络信息传播平台,具有传播途径多样性、传播模式复合性、传播速度即时性、传播内容丰富性等特点,即时通信、门户网站、博客、微博、微信等均是其主要渠道和手段[1]。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日渐完善,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手机网络的快速普及,信息网络化传播已成为主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以灌输式教育等为主,在信息快速传播的今天,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基于大学生为受众群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网络传播体系构建进行了探讨。
一、目标定位
一是学生喜欢。从大学生的角度思考,主动了解大学生追捧的事物和热点,打开局限的视野,全面提升个人知识层面。善于总结大学生的流行语言,使语言表达更加个性化、幽默化,更易被学生接受。对社会热点进行权威点评,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二是学生接受。在构建网络传播体系时,应树立正确的意识,与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等。对学生所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探讨,以全新角度解读,与学生建立平等、互动关系。三是引领学生。在构建思政教育信息网络传播体系过程中,以个性化、幽默的表达方式展现教育主体和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在获得学生的认可之后,必然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结合网络传播体系,及时把握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思想变化,帮助他们正确看待世界变化和人生变化,树立正确的应对心态。
二、体系构建
在构建以大学生为受众的思政教育信息网络传播体系过程中,可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实施。
(一)网络传播体系前端:着力推进思政教育信息网络传播矩阵建设
以“矩阵模式”为网络传播体系构建的使用法则,简单来说,就是指将品牌微博、微信等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引导学生微博、粉丝团微博、活动博客等。微信、微博等平台获得官方认证,获得平台的技术支持,不断提高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公信力,努力打造新的宣传平台[2]。结合微博、博客、微信等自媒体的不同作用、不同主体,构建起网络化微信、微博等集群。需要注意的是,高校主管部门应对官方组织注册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博客等统一备案和管理。在构建信息网络传播体系矩阵中,不同平台发挥的作用存在差异,信息内容可呈现更加丰富的形式,但各个平台所的内容应当具有一定的共性[3]。
1.学校要闻
在思政教育信息网络传播体系矩阵中,官方组织可充分发挥微信、微博等平台的宣传功能,及时校内各种要闻。同时,通过网站、微信、微博等,实现共同传播和相互链接。例如,微博上字数相对有限,但其具有即时性,可快速吸引关注者的目光,引导其了解学校动态,并可通过链接学校管网或者微信进行详细阅读,能够增进信息者与关注者之间的接触,有助于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形象。
2.补充信息
信息网络传播体系可采取多样化操作模式,并且能够迅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实时性。例如,福建农林大学在开展“千村观察”活动过程中,学生在深入到乡村之后,通过镜头对自己家乡或者所到之处进行拍摄,再将其直接传递给学校团委,团委通过展览等方式进行展示,起到宣传本次实践活动的效果,也通过不同地方风貌照片吸引更多人的关注[4]。
3.转发
大学生在关注学校微博、微信等平台时,经常会进行信息的转发,这样一来不仅节省了大量的宣传成本,也有利于扩大宣传范围和影响力。
4.个性化内容
信息网络传播体系中,不同类型的微信、微博等平台其功能有所不同,故可通过网络传播体系发挥不同的作用。例如,可进行真诚提醒、温情问候、失物招领等服务,还可及时传播校园重大事件、活动等消息。
5.与粉丝互动
在推出思政教育信息网络传播体系的过程中,应抱着开放的心态,认真听取粉丝意见,及时做出相应回复。在回复中,可针对典型问题进行选择性转发回复,也可针对粉丝的提问做出相应回复。
6.使用效果评估
定期对网络传播体系各个公众平台的情况进行反馈,对网络传播体系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可有效总结网络传播体系使用效果,及时调整思政教育信息传播策略,更好发挥网络传播体系的作用[5]。
(二)微信体系后台:注重舆情监測平台建设
1.架构全方位微信预警机制
在思政教育信息网络传播体系形成、发展之后,应加强各体系的监督管理,并构建起全方位的预警机制。以微信为例,根据已经形成的微信体系,在学校各个部门中选取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安排其通过已有的微信平台,定期一些思想教育传播内容,同时通过微信平台对学生的行为、思想等特点进行了解,针对较为明显的问题,及时做出相应的引导。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诸多不可预知的风险,应当结合民间组织、网络运营商等各方面综合力量,全面强化微信预警机制的业务能力和影响方位。对待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舆情危机,舆情预警机制提出应对方案,发挥各层级组织的作用,全力参与舆情危机的化解。借助微信预警机制,学校还可延伸出系统、规范的网络传播预警机制,确保在面对各种类型突发事件时,能够灵活应对。与此同时,从互联网风险多样性出发,在微信预警机制构建时,可结合高校自身特点,提出预警指标,使预警机制能够更好发挥作用[6]。
2.形成高校特色的微信研判机制
当高校思政教育信息网络传播体系发展到一定的时期,可在思政教育工作人员、高校官方组织、学生民间组织等微信中,提出一批在校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微信号。这些微信号应当具有较多的粉丝数量、信息流量较大、传播内容获得共同认可等特点。基于此,一是微信管理部门可通过运用这批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微信号,隐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进行信息的隐性传播。二是学校微信管理部门可更加侧重于对这些微信号群体动向的关注,以便全面掌握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思想动态。通过运用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微信平台,构建起特色微信研判机制,可更好促进思政教育信息网络传播体系的完善[7-8]。
3.搭建完善的微信反馈机制
从校外购入专门网络监测软件,实现对大学生微信信息浏览和来源分析,并以此实现对大学生微信信息的归档、收集和分类,提高微信监测管理中各种信息的监测。充分发挥微信预警、研判机制的作用,通过微信平台对各方面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做出相应反馈。针对负面反馈,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产生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针对正面反馈,对其可用经验进行挖掘。对微信信息反馈平台进行构建,并及时对信息做出相应的反馈,以便能够调整微信平台的管理策略和方案,提高思政教育信息传播网络的价值[9-10]。
三、结语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其优越性逐渐受到了各个领域的关注,成为当今社会发展和各行各业的重要工具。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网络传播体系构建,旨在进一步推动思政教育信息的传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湛霞英.网络传播与思政教育创新[J].新闻战线,2015(6):24-25.
[2]徐道立.网络传播文化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对策探讨[J].新闻战线,2015(10):117-118.
[3]丁振国,杨玲玲.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8(5):67-68.
[4]刘慧.完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研究[D].赣州:江西理工大学学院,2013.
[5]陈莉蓉.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24(12):79-81.
[6]李琳.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4):69-70.
[7]颜学兰.网络环境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学院,2014.
[8]徐安鑫,何义圣.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J].求实,2008(2):85-88.
[9]丁蓓蕾.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开发[J].河南社会科学,2009,17(1):196-198.
网络思政教育范文4
为了应对互联网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各高校纷纷进行了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并且也取得较为卓越的成就,但仍存在不足,例如思想政治网络建设内容僵化,没有吸引力,网络交流平台的广泛应用导致不良文化对学生思想的侵蚀。因此掌握使用网络教育方式和途径非常重要,必须要采取相关措施,来做好对大学生思政教育。
1、网络娱乐功能应用在大学思政教育中的影响
1.1积极意义
(1)信息技术为思政教育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手段,使教学效率更高,质量更好,体现了广泛性、丰富性等优势。人们可以通过报纸、电视以及网络等媒介快速了解到世界各国有关经济、政治、生活等各方面的信息。这种快速的传播方式,有利于教育者及时调整教育方式,更新教育内容。通过最新的教育方式传播健康科学的思想政治信息,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多媒体的教学内容和对象非常广泛,它摆脱了空间上的局限性,让不同阶层的人能够了解到相应的知识信息。
(2)网络娱乐功能摆脱了大学思政教育中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更加丰富,生动的教育内容,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类难题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参考信息和资料,也有助于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开阔视野、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改变灌输式教育,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3)就网络娱乐本身来说,现如今的人类生存已不再受物质需求的局限,慢慢在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而网络正好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极其便捷和广泛的娱乐平台,它包含了大部分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娱乐项目,甚至原本只能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的,现在通过虚拟场景都能实现,大大符合和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1.2消极影响
(1)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就是强调物质利益和利润的最大化,这也导致了拜金、享乐等腐朽思想产生,不仅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严重影响,也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某些人士就此提出一些远离政治,抛弃主流意识的偏激观念,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在人们享受网络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附带了一些负面影响,而大学生又是网民主体,由于好奇心和网络信息覆盖面的广泛,再加上前卫的思想,过早的接触原不该接触的事物,并轻信网络上未经证实的言论,利己主义思想的盛行,导致了大学生对物质和利益的过分追求,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与身心健康的带来不利的影响。
(2)社会思潮和大学生思想是不断发展与变化的,为了适应大学生思想发展的进度与国家发展的需求,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也应随之进行改革。在思政教师相对缺乏和传统教育模式下,进行各专业集体教学或是讲座教学,并且最后对学生的认知标准就是考试及格与否,对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丝毫没产生积极影响,觉得思想政治理论对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无用,所以无法引起学习兴趣,不利于思政教学取得良好成果,而因此产生的效果也不符合国家对思政教育发展的期望与要求。
(3)媒体传播的速度与范围非常之广,尤其是与外来文化的接轨,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很大冲击,国外的一些传媒机构也在不断地进行文化渗透,肆意评论和夸大我国社会制度的弊端,造成很大言论影响。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虽然突破了国际文化交流的局限性、克服文化差异性、优化获取信息环境,但也有一些国家利用这种渠道渗透具有思想偏差的制度、信仰、观念和文化,引起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新矛盾和挑战,也给思政教育工作带来更大难题。
2、提高网络娱乐功能在思政教育作用的途径
网络科技不断发展,导致思政教育工作者面临更加复杂的工作环境,因此高校要以培养人才为目标,坚持我国社会发展体系,把教育人才的培养放在首位,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网络工作队伍,将这支队伍建设成既熟悉思政教育工作的规律,又了解网络文化的特点,同时也熟练掌握网络技术。要合理开展教育工作的网络环境,使得学生能更容易接受思政教育的形式与方法,也使学生的个体需求和群体发展能够有机地融为一体。
(1)发挥网络的优势,积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呼吁大学生抵抗落后腐败文化的侵蚀,抵制不良文化的渗透。高校思政教育应以网络为思想阵地,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的优势和手段,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和传播,营造一个具有感染力和穿透力的教育环境。例如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开放的言论平台,再聘请专业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掌控,或运用最新的交流工具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呼吁优质的网上讨论方式,弘扬优秀先进文化,增强师生间的沟通,能够随时掌控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变化,避免不良文化腐蚀大学生思想。
(2)加强软环境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信念教育,提高思想凝聚力,使其发挥主导作用,也要时刻注意受网络环境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发生变化的特点、规律,及时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也提高正确的网络主体意识和行为。同时根据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更新来提高学习质量,不断完善平台建设,设立灵活多样的交流途径,通过创新和使用交流工具的过程接受并认可所蕴含的思想观念。
网络思政教育范文5
论文摘要:关注网络舆情;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重要领域和课题;高校应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认真分析其形成原因;准确把握其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加以规范和引导,着力做好网络舆情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论文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与规范
一、高校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在网络环境下的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包括新闻评论、BBS、微博等。网络舆情的迅速形成会对高校本身和社会产生较大影响,在这时候任何不适宜行为,都容易对高校本身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导致高校网络舆情会出现一些令人不愿意看到的现象,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危害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学生集结滋事”,网上热炒一些绯闻,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我们要看到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加以规范和引导。
二、高校网络舆情的成因
(一)校园内外突发事件的网上讨论。影响高校网络舆情的校园内外突发事情,主要包括在社会上和校园内突发的与学校有关的或者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情,学生在网上开展讨论,不顾后果妄加指责。
(二)与高校师生员工利益密切相关事情的网上诉求。校内学生评先评优、入党、就业以及人事、财务、住房分配和职称等制度改革也容易形成网络舆情,同时教学管理改革、学生就餐、住宿、水电供应等后勤管理与服务常常是网上诉求和民意集聚的热点和焦点。前段时间网上热炒的复旦大学学生宿舍装空调的事情就是网络舆情的一个小的缩影。
(三)大学生自身的特殊性。大学生群体具有相互交往频率高、相互影响和人际吸引大、相互关系持续时间长、群体认知和群体目标共性强等心理特征,易构成特定的群体心理情景,更容易就某一大家都感兴趣的热点事件达成共识,从而引起热议的连锁反应。
(四)高校网络存在漏洞。高校网络道德规范还不够成熟,网络言论方面的管理仍然存在缺陷。学生不需要为自己在网络上的非理性行为承担任何责任,是造成他们肆意宣传,大发“感慨”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
(一)自由性和限制性。网络改变了传统媒体推出信息的单一方式,由受众自由拉出信息,扩大了人们获取信息的自由度,但同时也使得传者和受者的界限愈加模糊,为人们提供了发表言论的最大自由。使得以网络为基础而形成的高校网络舆情具有自由性的特点。但在一些情况下,有些学生也会顾虑学校的严格制度,稍微有所收敛,程度上起到了限制作用。
(二)群体性与开放性。在网上持有一种思想政治态度的人数集聚到一定的量,集中反应一个群体的态度,就能引发一种网络舆情,使得网络舆情具有群体性特征。同时网络也是开放的,每个师生员工都可以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对校内外热点事件进行评论,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三)隐匿性与多样性。网上表达的舆情信息虽然公开透明,实实在在、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受众,但是信息的人一般都不署其真名,具有隐匿性、虚拟性。而且师生员工关注的热点不相同,关注的内容也有差别,这必然使网络舆情出现了多元化的特点。
(四)实时互动性。网络舆情形成速度快、时间周期短,而且参与方便,容易彼此交流,灵活互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沟通和互动,便捷程度大大加强。
(五)可控性。利益主体、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决定了体现不同利益的主体必然在开放性的网络空间相互碰撞,然而校园网络舆情可通过积极、健康的方式和办法来引导、控制,使其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所以,即使网络舆情出现一些令人不甚满意的情况,只要规范引导也能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四、高校网络舆情的规范与引导
(一)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控
1、提高网络舆情监控的技术水平。网络舆情信息的技术管理主要体现在利用技术手段对网上包含不良和非法内容的舆情信息进行封堵和过滤。高校网络舆情的技术管理要使论坛有专职版主值守,来负责对所有用户发言进行及时审核,同时要加强硬件与技术保障,并应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强校园网站管理,特别是要注重在网络舆情智能监测平台的开发与网络舆情模型库、案例库等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上加大工作力度。 转贴于
2、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目前,我国制定的与互联网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还不够成熟、健全,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因而,高校的校园网络制度建设没有完备的指导方针可参照,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研究,不断修改完善,建立健全校园网络舆情监控制机制,规范校园网络。
3、加强网络舆情管理队伍建设。校园网络论坛是学生网民交流讨论最活跃的场所,这要求我们既要保证学生的言论自由,又要防止有害舆情信息的散布,由此看来论坛版主的管理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版主除了制定本版的版规外,还要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设置和引导,对论坛内容进行审查,对不合要求的帖子进行删除。全力打造一支思想水平高、网络业务强、懂网络技术、会监控处置网络问题的校园舆情监控队伍。
(二)注意网络舆情的预警
1、收集信息。高校网络舆情信息收集的总体要求是迅速、准确、深刻。管理者在收集信息的时候反应要快,能够迅速地为学校决策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同时不能含含糊糊,也不能掺杂个人主观意见,要主次分明地反映信息;而且反映的信息要揭示大学生思想上深层次的问题,给校方的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2、分析舆情。高校网络舆情工作者在对相关舆情信息汇集整理的基础上,运用相关技术来把握高校网络舆情的本质,从而全面了解学校网络舆情,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3、准确预测。在及时掌握校园网络舆论动态,探索舆情的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预测校园网络舆情的发展,对校园生活所能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估,及早制定相应的消除负面影响的措施。
(三)重视网络舆情的引导
1、培养提意见的领头人物。校园论坛管理员在校园网络中发现培养一批固定的网络,通过他们吸引一批忠实的读者,集中反映群众的意见。对于一些争议较大的网络问题,校方可以组织理论功底较好的老师来撰写相关文章或者进行访谈,通过他们对大学生网络舆情进行引导。
2、确立正确的参照人物。在不少情况下许多大学生仅依据自己的信念和经验尚不能明确自己应当对某些热点问题持什么观念和态度,因而在表达观念时有意无意地总是需要参照系。通过学校媒体的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为校园舆情发展提供参照系,营造正面的校园舆论环境,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舆情,规范校园网络环境,引导网络舆情健康发展。
3、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要重视对师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一些学生在寻求网络表达自由的同时,忽视了自由的界限,校园网络舆情酿成的群体性事件,与部分学生在校园网上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有密切的关系。学校的管理者可以通过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切实增强法制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自觉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
网络思政教育范文6
1.对大学生正确树立“三观”的挑战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信息化校园时代,网络的自由性、交互性、虚拟性等特征,使信息的和使用没有限制,各种主义、反论调公开向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指导理论和自身理念的传输主导性提出了挑战。如具有信息优势的西方大国,利用“民主”、“人权”、“自由”等问题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攻击和诽谤。大学生是非观念模糊,网络的有害信息导致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对大学生激励作用在不断减弱,这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剧烈的冲击。
2.对大学生正确把握“三力”的挑战
网络带给我们的不仅只有好东西,还有许多不良信息危害着我们的身心,需要青年学生提高警惕,正确把握鉴别力、自制力、约束力,抵制不良信息。大学生政治理论水平不高、社会阅历浅,每个大学生都会依据个人认知水平和生活阅历及个人好恶来取舍网络上的信息,最终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言行,极容易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下滑,集体观念淡漠,甚至产生一些违规违法行为。网络提供了超越现实的各种可能性,强调个体超越性和自由,由于对网络管理上还未形成系统的法律规范,现实社会中法律准则又无法有效制约网上行为,因特网上的行为目前主要靠自律,而这很大程度上对学生正确把握“三力”提出了挑战。
3.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较高素质要求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者对网络这一新校园信息化平台的掌握、熟悉和运用,及其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决定了思想教育工作者对思想教育工作网的使用和发展。在网络时代,学生可以迅速查到各种信息,而教育者有时却处于信息劣势境地,而且还存在网络意识淡薄、计算机操作和网络技术水平差、缺乏接受新鲜事物的敏锐性、观念更新不够等不足之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熟悉网络、更新知识、提高素质,是迎接网络时代挑战的必然要求。
二、网络文化视野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
CNNIC最新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中、青年网民比例超过80%,中学以上学历人群的比例占91.6%,大学校园已然成为我国网络用户十分密集的区域。因此,我们也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加强和改进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建立健全高校网站,优化校园网络环境
1.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倡导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既需要正确观念的指导和领导的重视,又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配合。一方面,应推进信息产业的立法执法,加快网络法规建设,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发挥法律和制度的规范作用,及时发现大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做到防微杜渐。另一方面,应提高网络宣传针对性,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引导,强制性地检查并过滤信息,从源头上净化网络。对于校园网站,应加强管理,引导、规定学生的网上行为,对提供免费主页的网站进行定期扫描,对高校可控制的校园网实行版主负责制,对一些极端错误信息及时删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2.拓展网络阵地,构筑联合的教育功能
一方面,高校思想教育的网站要具有鲜明的立场、观点、方法,突出主旋律;要以学生为本,强化导向,牢牢把握网上舆论主动权,坚持以正面宣传教育为主;要注重服务,开辟教师网页,加强师生间无障碍沟通。另一方面,要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和虚拟两条战线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促进网下思想政治教育与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互相配合和彼此协调,才能更好地营造大学生健康向上的氛围。
(二)提升教育者综合素质,跟进网络教学手段
1.提高教育者素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通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的,教育者素质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要想搞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努力学习网络知识,深入了解网络特征,熟悉掌握网络技术,能及时洞察、发现和解决网络信息问题。要完善日常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特别要采取有力措施,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辅导员、班主任队伍。一方面,教育者可以通过培训或自学等多途径学习,进入网络使用者的思想世界,去了解发现并帮助他们解决思想问题;另一方面,教育者要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把握,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魅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实效性和说服力。
2.采用网络教学手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教育者可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发挥网络教育的传播优势,创建具有亲和力的思想教育情境,争取为大学生创造良好教学效果。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在完善学校、学院及班级学生网络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在网络上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利用网络优势,让教育者们参与开发更多的政治教育软件,逐步扩大网络软件教育的内容,通过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网络教育手段,吸引广大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接受教育。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良好网络文化氛围
1.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倡导网络道德自律首先,可以开设网络培训指导课,组织学生开展信息交流活动,将网络培训作为一个经常性的计划,着眼于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分辨信息、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要适时组织信息交流活动,如网络信息咨询、上网统计调查活动,了解学生的网上信息活动、思想动向,提高学生使用网络的水平。其次,通过营造正确舆论氛围,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他们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增强抵御网络环境负面影响的能力;要加强网络道德的宣传力度,规范网络操作行为,倡导网络道德自律,强化网络道德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