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牛头刨床课程设计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牛头刨床课程设计总结范文1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 教学改革; 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H191
近几年来,随着高考生源减少和本科院校的扩招,低分生源进入高职院校已是不争的事实。他们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偏低,抽象的机械类专业的学科知识让他们感到很难学懂,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机械设计基础,是各个专业中学时最多,任务最重的一门课程,在人才培养计划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价值,也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如何上好这门课,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既能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又具备一定的基本技能训练和工程实践的能力,成为教师教学方法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了客观真实反映教学现状,我们在7个高职院校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调查研究。
一 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
我们于2012年3月至2012年9月开展调查,本次调查问卷主要涉及《机械设计》的课堂教学、实验、课程设计,考试安排,任务驱动法的学生反馈五个方面,共40个问题。调查学生包括不同职业院校,不同专业学生共计1200人左右,题型以选择为主,选作安排学生对课程讲解的建议和意见。发放试卷采用任课老师安排作业的方式,这样可以避免学生敷衍了事,反映真实的教学现状。
二 调查结果反映的问题
调查共收到有效答卷960份。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学生学习时目的性不强。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活动没有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使学生感觉这门课程与今后所学专业没有太大关系。
(二) 课程设计质量下降。
(三) 学生工程意识薄弱,学习方法不适应课程要求。
(四) 考试方式陈旧单一,过程不透明,没有新颖性。
三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改方案的实施
一、教学内容模块化,增强立体感
高等职业教育重视技能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应减少原理阐述,把重点放在与生产一线紧密结合的机械零件部分,在教学中将课程内容分为必修、选修和自修三种,另外,针对我校数控、模具和机电专业的特点,涉及到的机械设备都是高速回转机械,回转件的平衡和滑动轴承中的静压轴承在本专业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也作为必修内容,将教学内容分成牛头刨床刨刀驱动机构的传动分析、缝纫机踏板机构的运动分析、单缸四冲程内燃机的传动结构分析、圆柱齿轮减速器的传动分析四个情景。每个情景安排学习目标,内容,方式方法建议。根据教学内容下发若干任务,每个任务中具体化知识点、能力点、教学形式、方法、环境要求。以牛头刨床刨刀的教学情景示例如下表一。
5.材料与工具 实验实训指导书,教学模型机构
6.教学重点 自由度的概念和运动副对自由度的限制,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二、突出课程的工程性和实践性,提高创新积极性
应用型高职教学不仅要重视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工作原理和设计理论,而且要将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的部分作为教学重点,才能使理论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在绪论中研究机械的组成和功用,以汽轮机和内燃机为例子讲授,这两个例子中,包括连杆机构、凸轮机构、连接件、传动件、轴系件以及弹簧等。这两个典型例子的选取,既满足了教学要求,便于学生理解,又突出了课程的实用性和我校的专业特色。课程设计题目的搜集有多种途径,例如: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拟定合适的课程设计题目;建立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了解企业的需求,将企业一线急需解决的设计问题引入到课程设计中;从往届毕业设计的题目中截选出合适的传动装置设计部分作为题目;允许并鼓励学生根据经验和兴趣自己拟题;结合国家、省和市机械创新大赛主题寻找一些题目作为课程设计题目。在此类题目的课程设计中,由于有明确的设计目标,学生投入精力很大,兴致也很高,课程设计效果较明显。
三、使用现代工程设计方法和手段,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机械制造业已进入数字化设计、分析与制造的新时代,先进的三维设计及其制造方式正在全面展开。所以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将三维数字化设计代替传统的二维制图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并对二维设计的机械课程进行整体优化。现在领先的三维设计软件有Pro/E 和UG 等。现阶段许多学生选用传统二维设计软件AutoCAD 绘制工程图,对于缺乏感性知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有碍于学生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应当鼓励学生采用三维设计软件进行三维实体设计,使设计手段与现代企业要求接轨,完成零件与系统的设计,先建立三维模型,再形成二维投影,符合一般人的思维习惯,有利于学生创新形象思维。三维图形模型可直接调入有限元软件,进行CAE 分析。这样可拓宽学生创造设计能力的培养,也是软件发展多样化的需要。随着机械制造企业信息化工程的进展,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设计计算工作,对机械设计制造中通用基础信息资源也提出了新的需求。在使用CAD/CAM/CAPP/CAE/PDM 等软件工具进行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中,经常涉及各种标准规范、常用基础数据、曲线图表等信息资源的查询和选用,也涉及常用机械零部件、标准件校核计算和设计分析等专业应用问题,设计手册的查询是设计时遇到的一件非常繁琐的事情。我们推荐使用《机械设计手册(软件版)》,实践表明,学生应用该软件进行传动部件相关零件计算和数据查询所花时间只有以前的一半,不但可以留下更多时间去进行传动机构的三维造型,而且也通过传动部件设计实践,掌握了有别于手工计算、人工查询手册的软件版手册用法,为今后更有效地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坚持并加强课程设计的总结和答辩,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答辩是对学生设计成果的一种肯定,也是学生间、师生间相互交流的重要方式;是教师检查设计质量高低的有效手段,也是对暴露出来的共性问题进行的一次集中答疑。以往的答辩方式是单个学生逐一答辩,由于时间紧,提出问题的覆盖面小,难以真正反映学生对课程设计知识的掌握程度。采用分小组答辩的方式,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相互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这样可以获得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提高答辩效果。同时要重视课程设计总结。学生通过认真总结,剖析自己设计中的得失、成败,有助于进一步掌握设计方法和步骤,找出今后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师也要认真对整体设计情况有一个针对性的总结,指出设计的不足,要肯定成绩并给予鼓励。通过系统总结和答辩,可使学生进一步发现设计计算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搞清不甚理解的或未曾考虑到的问题,从而取得更大的收获,圆满地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五项目化教学的考核评价方法
基于项目驱动教学的考核强调以人为本的整体性评价观,重视对学生能力高低认定具体手段和实用方法。根据《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特点及教学目标, 结合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 该课程学生学习成绩由学习过程态度考核、学习过程知识技能考核、综合能力考核及理论知识考核四个部分组成。具体考核评定标准如下。
准时提交作业、实验报告且内容基本正确和符合要求可得满分;迟于规定时间上交作业者每次扣1分;不交作业者每次扣2分;作业内容有明显抄袭痕迹或完全不符合要求者每次扣1分。
实验、设计课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实验操作规范得满分。明显扰乱课堂秩序,影响他人的扣2分,扣完为止。
全部按时交作业准确率80%以上得15分;准确率(70-80)%得12分;(60-70)%得10分。不交作业一次扣一分,扣完为止。
客观题部分,主要用来考查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主观题部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结束语
教学实践表明,本次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采用任务驱动和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成功的。教育模式是能力本位的培养模式,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颠覆性改革。其优势体现在:第一,构建以培养学生具备在现代工程环境下赖以生存和成长的团队协作精神、交流沟通能力,对新产品、新流程、新系统的掌控意识和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第二,将教学内容与工程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顺应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需求,适应日益扩大的国际经济交流,以及日益增加的工程全球化竞争环境。第三,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满足社会对工程人才知识结构和素质能力的要求。第四,在理论课堂教学中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素养。以适应信息时代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适应高职院校对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但是,这种教育模式的实施,对教学环境,对教师的素质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使中国的工科教育能够走在世界前列。
参考文献
[1] 濮良贵, 纪名刚. 机械设计[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秦剑英.项目教学法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9,(2):219-220.
[3]沈晓玲,平学成.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改探索[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12):132-133
[4]朱玉.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改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19):98-99.
[5]唐锐,党玉春.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改探索[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4,(12):112-113.
牛头刨床课程设计总结范文2
关键词: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改革;设计题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133-02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原理课程所学理论知识,系统地完成一个大型机构设计课题,使学生获得工程技术训练的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1-8]。本课程的时间一般安排在大二,它是机械类学生首次接触的专业基础知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作为教学的重点和热点,一直在各高校中进行,研究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方法、题目、组织形式,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创新设计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但是,迄今未有广泛认同的一体模式,基本上是各高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各自拿出一套解决方案。鉴于以前课程设计方法已经沿用多年,这与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有了不小的距离,迫切需要进行适当的改革,使得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任课老师群策群力、多次讨论和反复修改,得出了系统的改革方案,并在近三年里加以实施,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改革主要任务与方法
改革主要涉及课程设计题目和时间安排。以前,本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源于传统的几个题目,如牛头刨床机构设计,凸轮、齿轮机构设计,主要以基础训练为住,是对理论课内容的加深巩固,基本等同于一个大作业,虽然能起到理论教学内容的目的,毕竟与时代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必须做出改进。
机械原理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在课程设计题目的改变。本课程设计提供了A、B、C三类题目。A为指定性设计题目,B为创新性题目,C为机构仿真类题目,要求每个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题目。下面是部分题目名称:A.指定性设计题目,题目1:洗瓶机设计;题目2:医用棉签卷棉机设计;题目3:步进输送机设计。B.创新性设计题目,题目1:设计适合老、中、青不同年龄段使用并针对不同职业活动性质(如坐办公室人员运动少的特点)的健身机械;题目2:汽车夏天露天停车,设计一伞状机械装置,为汽车遮挡阳光;题目3:多功能担架。设计一种可用于崎岖路上手抬、平路上手推、静止时可作休息的小床或座椅的多功能担架。C.机构仿真题目,题目1:铰链式颚式破碎机方案分析;题目2:一种夹紧机构模拟与分析;题目3:汽车转向机构模拟。每年给出的题目可以有所变化。例如,对于B类创新性题目,可以结合每两年一次的全国机械创新大赛给出的题目,给出类似的题目,可以从中筛选出具有潜力的学生,参加大赛。改革的另一项体现在课程设计时间的安排上。由于新设计题目难度较大,一周的课程设计时间,很难完成,因此做了如下安排:①第18周一课程考试完后,老师就可提前布置设计任务。学生即日起可根据本任务选择自己的题目,查阅资料,构思设计。②课程设计周第1天~第3天,老师到新校区授课教室答疑式辅导,有问题的学生可以来问。③课程设计周第4~5天,小答辩方式,老师在教室检查设计。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结果,并做说明。④课程设计周第5天,学生上交课程设计结果。
二、实施效果
此次课程设计,学生总体经历和感受可以概括为“困惑—讨论—实做—成就感”。从选择三类题目的数量来看,指定性设计题目和创新性题目选择的人较多,且数量相当,自己选定题目后,马上发现题目很难;对创新性题目,一时想不起具有创新点的设计,对指定性设计题目,发现自己理论基础欠缺的有很多;对机构仿真类题目,发现自己软件应用能力很差。总之,学生的自信受到严峻的考验。课程设计周的前几天,也是最艰难的几天,同学们在受到暂短的挫折之后,会积极地查阅资料,与同类型题目同学相互探讨,相互学习,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辅导教师给出详细的解释,大多数同学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主体设计。从完成的情况来看,对指定性设计题目,学生能给出完整的设计方案,基础知识应用较全面;对创新性题目,不少同学提出了很好的选题,在与老师和同学讨论后,图文并茂地描述出自己的设想;对机构仿真类题目,这些同学一般是对软件有较大爱好,有一定基础,也有的是在短短几天内突击学习,也有不俗的表现,对设计、分析软件的应用有了良好的开端。绝大多数学生独立地完成了设计,其中不乏具有创意的高水平作品,有的已经上报申请专利,总体成绩和往届相比较好。不少同学用“非常好的训练”、“艰难的过程”、“成就感”等来总结自己的课程设计。
三、存在的问题
此次课程设计的改革尝试,也暴露出不少问题:课程设计时间紧迫,不足以最好地供学生完成任务。目前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但是,在前面的1~2天常被拖延到后面的考试科目占据,后面又面临回家,如果没有充分的时间保证,任何完美的改革尝试均不能收到实效。学生机械相关基础知识有缺陷,不足以完整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主要重点在方案设计,这是目前的共识,但是,即使仅仅表达设计方案,学生表现也力有不逮。反映在制图能力、计算能力,甚至文字表达能力,均很欠缺。这点有待整个机械类课程体系的全面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设计题目有待进一步完善。此次改革,设计题目是在短期内集思广益收集得到的,难度参差不齐,总体来说较有新意,但是结合以后的专业发展,应该多纳入一些实际类型的题目。
四、进一步设想
目前,机械类学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大致有《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金工实习》、《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这是数十年来一直沿用的模式,随着现代制造加工的更深、更广的要求,这种各种为战的教学模式,已经暴露出很多问题,难以分别解决,这里设想对这些课程加以整合,在不增加总体课时的基础上,用一门大的课程,姑且称为创新设计课程,来取而代之,时间安排在大三以后。这门课程的特点在于:教师给出一个大的题目范围,学生自己用三维设计软件进行产品设计,在计算机上制造出虚拟机械,并对此进行运动和动力学分析、有限元分析和优化等,最大限度地减少设计失误。学生自己动手,加工出自己设计的产品,进行产品答辩、。如此,学生对整个产品的开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由于加工产品需要原料成本,学生将更具有对自己产品的责任意识,一个大的题目,是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对优秀的设计作品,完成后组织上报专利申请,并推荐参加各种大学生竞赛,如挑战杯、机械创新大赛等,激励学生创新。这也是对学生将来在企业工作的一次逼真的预演。
参考文献:
[1]邹焱飚,翟敬梅.机械原理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2]师忠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曲继方.机械原理课程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4]邹慧君.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张春林,等.机械创新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6]姜琪.机械运动方案及机构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题例及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7]黄纯颖,等.机械创新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牛头刨床课程设计总结范文3
1 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1)智力素质方面表现为文化基础薄弱,认知、记忆、思维能力差,对纯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对授课内容难以理解,学生一旦掌握某个知识点就会对整个课程产生极大的学习积极性;
2)非智力素质方面表现为缺乏兴趣、自信心不足、不愿动脑、缺乏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3)在行为习惯方面表现为意志不坚定、自制力差、散漫、懒惰、粗心大意、畏惧困难,但动手能力强。
2 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1)传统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讲解者,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传统讲解式教学使学生对知识学习缺乏应有的生气和活力,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放弃学习,使得课堂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学科认知目标不能高效的完成。
2)传统教学内容和结构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就是理论与实践相分离,不能很好地解决该课程的重点、难点。对于基础差、学习意志薄弱的学生而言很难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
基于高职学生的特点和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总结一下我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得出以下教学方法。
3 讲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
采用事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实物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讲、学、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强化实验、实训实践环节,注重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课堂与实训地点的一体化,使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相融合,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1 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和课程改革
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易于学习和理解的动画素材,运用多样的教学载体和教学环节,从挂图,教具到实物;从板书到多媒体课件;从教室到实训室;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利用计算机的图形、动画功能,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益,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教学过程更形象生动。
将课件、网络课程、教学素材库等教学资源及时应用到课程中。整合课程内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中理论教学、实训的比例,形成完整的教学过程。
3.2 事例教学法
事例教学法是通过把所讲授的知识与实际的典型的案例联系起来,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的事例。把抽象问题简单化,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例如在讲解铰链四杆机构中曲柄存在的条件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根据三角形存在条件来推导。在推导过程中,学生听课比较乏味,有时很难理解推导过程,如果运用如下举例教学方法,则学生能很直观、具体的理解所讲授的知识并对知识点映象深刻,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掌握了知识。
例如:铰链四杆机构这一节,教师讲授完知识点后,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铰链四杆机构的模型。具体制作要求如下:
准备工具:剪刀、硬纸板、大头针、直尺和图板。
学生分组:每组4-6人。
制作铰链四杆机构:双曲柄机构、曲柄摇杆机构和双摇杆机构。
制作完成后,每组用直尺量取记录机构中每个杆的长度,讨论并找出满足这三种铰链四杆机构类型所具备的长度关系,从而掌握铰链四杆机构中曲柄存在的条件。学生从做到学过程中,经过不断地修改和讨论从而能理解并掌握判别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能力。
事例教学法除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铰链四杆机构的应用,还有渐开线齿轮齿廓的形成、齿轮的失效、轮系、轴承等相关知识。
3.3 任务驱动型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结合课程设计,许多内容以任务形式分散到各个单元,最终形成完整的任务。教师在下达任务时要求设计题目难度适中, 设计过程中尽量包括课程理论教学的内容,为了引导学生顺利完成课程设计的任务要求, 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从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出发, 以含有各种常用机构的典型机器作为教学案例, 围绕工程实例组织课程教学, 同时指导学生分步完成相应的设计任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我们还组织学生参观各相关专业的实验室, 了解各专业主要机械设备, 以及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相关的问题, 以增强学生对本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认识。
例如课程设计中减速器的设计,课设任务分配之前先组织学生对减速器进行拆装,使学生了解减速器的构造及各部分的功能,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减速器的构架及所要设计的内容。减速器设计的内容按任务的形式先分配到齿轮机构、轮系、轴、轴承、联接、联轴器等单元中。教师讲授相关内容时,学生带着任务听讲目的性明确,学习知识认真专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当完成一个任务时学生的自信心会明显提升。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除了具有辅导者、引导者的身份外,不具备其他任何权威。通过实践发现“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3.4 实物教学
有些教学内容离开实物在课堂上不易讲解透彻,因此可以将机构实物搬进课堂,对照实物进行讲解。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工厂车间进行动态观察,从而使学生能充分地对机构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这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例如,讲解摆动导杆机构运动简图的画法时,在牛头刨床边对照机器的结构和运动情况进行讲解,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到工厂车间参观教学时,一定要做基本操作演示,切忌为了“保险、安全”而走马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