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总结范文1
关键词: 机械制造工艺学 实践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1.引言
机械制造工艺类课程是本科院校、高职高专和成人教育学院机械类、近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特别是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机械类专业,占有较多的课程学时量,是机械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等课程体系环节,使学生巩固和加强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获得机械制造的常用工艺方法和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及装配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处理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能力,从而对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形成一个完整全面的认识,为学生在毕业后的生产实践中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技术问题奠定基础。
机械制造工艺类课程具有以下特点[1],[2]:
(1)专业面宽、综合性强:机械制造工艺类课程融合了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工程材料及成型基础、机械原理及设计、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等多门课程的内容,涉及各类制造方法和过程,从毛坯的制造、热处理、机械加工、表面处理、装配到检验等,都有涉及,各部分课程内容之间又相互交叉、渗透,并且对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要求有一定的了解,涉及的专业面很广。
(2)实践性强:本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均是从科学实验与生产实践中精选出来的,且直接用于和指导生产实践,每一种零件的加工工艺不同,即使是相同的零件,对于不同的工艺人员、不同的企业、不同的生产条件,该零件所采用的加工方案也不尽相同,因此该类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3)知识点广、散、乏味: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工件定位与装夹、夹具设计、切削加工原理、零件加工方法、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机械装配工艺等几部分,各个章节既相互联系又独立成章,知识点比较多、比较散,不容易记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比较乏味。
从课程教授情况来看,很多学生难以掌握本类课程内容,学习情况不容乐观。
2.机械制造工艺类课程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方法传统
虽然有了多媒体的辅助,但现在的教学方法仍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加之课程内容知识点众多、内容抽象复杂且涉及实际制造场景,因此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大班授课
受制于师资力量和学生扩招的影响,很多课程都是大班授课,甚至出现了两百多学生在阶梯教室同时上课的现象。对于一些讲座类内容,尚可达到预期教学目的,但对于机械制造工艺类的专业核心课程,就很难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2.3学生自律性差
手机类电子产品的普及,对课堂教学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个别学校甚至出现了进教室前要交出手机的现象,可见手机类电子产品对教学的影响极深。加之本类课程较枯燥乏味,也使得部分学生上课玩手机等。
2.4各个环节连续性差
机械制造工艺类课程完整的环节应包含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工艺实习等内容,但在学校实际安排时,往往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将各个环节紧凑地安排在一起,从而影响了学生最终的掌握程度。
3.机械制造工艺类课程改进措施
3.1翻转课堂
开放式在线课程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rs)是近年来推出的一种新型网络在线课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出现,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冲击,随着一批优质在线平台的出现,MOOCs教学的优点也逐渐体现出来。因此,可以采用传统教学和MOOCs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强化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与MOOCs各有特点,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让学生的学习形式多样化、个性化,更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给传统课堂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从而实现学校教学活动的最优化[3]。
3.2小班、小组化教学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采用小班化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根据课程教学进度计划,将学生划分若干个小组,为每一个小组分配一部分课程内容,让他们利用课外时间学习、讨论并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堂内让每个组的学生给全班同学上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以加深记忆和理解[4]。
3.3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本课程的教学涉及三维实体和复杂的运动,充分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各种工艺过程,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增加动画和录像等工程实例展示、利用动画演示机床的组成及拆卸,直观易懂,给学生身临其境感,让学生对机床的每个组成部分都能细致的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5]。
3.4多环节一体化教学
课程设计和工艺实习是机械制造工艺类课程的重要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但课程设计和工艺实习往往都是集中二至三周进行,未能与课程教学有机联系起来,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不知如何用,只是机械记忆,学习效率低;在课程设计和工艺实习方面,因距课程学习时间较长,所学的理论知识忘记,课程设计难度大,工艺实习效果弱。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可以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穿行,在课程学习之前,先进行1~2天的工厂实习参观,然后给出学生的课程设计任务,再进行课程理论学习,三者交叉进行,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程学习,使得学习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边学边思考,工艺实习过程又促进课程的学习。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效果更加显著,同时即学即用降低了课程设计的难度,提高了工艺实习的效果。通过课程学习、课程设计、工艺实习,学生能够制定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4.结语
机械制造工艺类课程是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和方式也应随时代和技术的发展不断改革和创新,结合学校的教学实际条件和在线式教学的发展,精心设计组织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形成适合本校学生培养目标的独特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笔者在分析总结了机械制造工艺类课程教学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感受,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进措施,对机械制造工艺类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建军,任小中,魏冰阳,等.机械制造工艺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227:43-45.
[2]吴勃.《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3,23:158-159.
[3]邓波.高校传统教学模式与MOOC相结合的改革实现[J].考试周刊,2016,13:8-9.
[4]胡迎春.浅谈《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手段的应用[J].才智,2015,32:176.
[5]王丽,张恩光.独立学院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考试周刊,2015,15:11-12.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总结范文2
关键词: 机制制造 内在联系 直观教学 现场教学 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它包括金属切削机床、金切原理与刀具、机床夹具、机械制造工艺、数控加工工艺等内容。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通过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使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机械加工技术问题的能力,学习机械制造的新工艺、新技术及发展方向,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从事生产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积极研究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一、教书育人,德育为本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教授学生专业知识,更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技术与管理工作的性质,从本专业对人才培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生动深刻的讲授,使他们了解本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职业道德与专业技术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教师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做好表率,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学会怎样做人。
二、注重内在联系
专业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学生用全面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教材前、后内容的联系上,从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从机械制造技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从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上全面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教材是按着一定的顺序编写的,但前、后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教师在讲授“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机械加工精度”等基本概念时,经常要用教材中的例子和生产中的实例来说明,而“典型零件加工”的内容又与前面机械制造基本理论有重要联系,就应引导学生寻找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这样更容易系统深刻地理解教材。
机械制造专业的各门课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密不可分。机制制造技术与“机械制图”、“机械原理与设计”、“数控加工与编程”等其它专业课和基础科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例如在介绍机床夹具的内容时,夹紧力可以由机械、液压或气动装置提供,夹具的结构就有变化[1]。教学中,要把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气动和液压传动等课程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全面掌握要点,提高专业水平。
机械制造技术和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PLC、单片机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其他学科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在介绍“机械加工设备”的内容时,由于机械装置采用不同的控制方式,导致机床内部结构有很大差异。普通机床有复杂的机械传动和变速机构,而数控机床采用CNC、伺服电机、滚珠丝杠等部件,机械机构大大简化[2][3]。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使他们深刻认识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从而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理论与实践更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机械制造技术的实践性很强,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理论联系生产实际,而在实习时要联系理论知识,这不仅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还能带出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三、教学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机械制造技术的学习中,不少学生感到每节课的知识过多,不能及时理解消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使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并提高教学艺术性。对教学内容要有的放矢,详略得当。对于易理解的内容,要求学生先预习,讲课一带而过;较抽象的内容除布置学生预习,还应认真讲解;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知识重点讲解,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中可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即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思考题在课前进行预习。课堂上先提出问题,再让学生略加思索之后回答。学生各抒己见,在充分地讨论之后,教师做总结,指出要点。例如在学习曲轴加工的内容时,曲轴与一般的轴不同,它由主轴轴颈、连杆轴颈和连接板组成,结构细长,多曲拐,刚性差,其加工过程很有特点[4]。组织学生参观曲轴加工现场并翻阅技术资料,自己根据零件加工特点,提出加工的方法并相互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曲轴加工的工艺难点和解决方案。这样以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讨论为主,教师提示、答疑为辅,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便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促使学生动脑筋想问题,使其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锻炼,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创造性人才。
四、利用教具、实物等进行直观教学
机械制造技术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各部分教学应注意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可以利用各种教具、挂图、实物、模型、录像、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例如讲解各种刀具时就可以把常用车刀、数控刀具和刀柄、麻花钻、深孔钻头、浮动镗刀、珩磨头等带到课堂上,适时拿出来介绍。在介绍机制工艺规程制定的内容时,可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直观了解工厂生产的过程,包括生产技术准备、毛坯制造、零件的各种加工过程等。较大的典型零件如车床主轴箱:床身等可能用木材和纸板做成简易模型,较复杂的工装、机床结构也可做成模型,必要时还可以带学生到工厂参观,进行现场教学。对于工步、走刀、工序等较难掌握且容易混淆的概念,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车削、铣削的加工录像,有针对性地讲解和区分。讲解数控加工工艺时,可利用数控加工仿真软件介绍数控车、铣和加工中心的对刀、设置刀具补偿、工件的定位和装夹、刀具运动轨迹等内容,带领学生深入工厂观看数控机床加工现场,都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搞好现场教学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情况采用多种形式的现场教学。对于各种加工方法、各种机床、夹具、刀具和量具,可组织学生去实验室、工厂机加工车间参观实习。针对某一典型零件的加工,可组织专题现场教学,要详细了解图纸和工艺条件,学习工艺过程,了解其典型设备、工艺装备的机构特点和使用方法。对重点零件的加工,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改进不合理的工艺方法;对生产中遇到的质量或其他技术问题,应指导学生分析并解决,必要时,向工厂的技术人员和工人请教。在实习中,把典型的工艺方法、夹具、专用刀具都记录下来,与所学的理论进行比较,来巩固理论知识和提高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当然,课堂与现场要相结合,教师应根据工厂的情况编写出实习教案,精心组织实习的内容,首先在课上介绍零件图纸和技术要求,然后带领学生深入现场,最后回到课堂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汇总,指出要点。
六、认真搞好课程设计工作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对绘图、制图、加工方法、刀具应用、材料选择、夹具设计和工艺实施等各方面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是学生独立思考、翻阅技术资料、完成设计的一个实践过程。设计的课题应选择有一定难度和代表性的零件,要求学生完成工艺设计、专用夹具设计、编写工艺规程等,学生要深入工厂,研究技术资料、夹具、刀具和量具,独立完成课程设计。有生产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生产并验证工艺的可行性。
总之,机械制造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任课教师认真研究教学方法,不断提高知识水平,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必然能教好这门课,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韩洪涛.机械制造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蔡厚道等.数控机床构造[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3]吴国华.金属切削机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总结范文3
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方法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不能很好地解决该课程的重点、难点问题。笔者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系统分析了该课程的特点,将课程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基础知识、机械加工质量、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装配工艺。根据每一部分的内容、特点、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实施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务必理论联系实际,采取现场教学、项目教学、参观教学、实践性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工艺问题的具体分析,以获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现场教学法
采用现场教学法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解决基础知识的教学问题。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基础知识部分包含的内容很多,有机床与工艺装备、毛坯选择与加工、热处理方法选择及工序安排、机械制造工艺常用数据的查阅、工艺参数的选择等。这些内容比较松散,相互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现场教学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例如,在讲授热处理方法选择及工序安排时,可通过现场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预先准备一些未经热处理的材料:45钢、高碳钢、低碳钢、低碳合金钢。准备一些经热处理的材料:淬火后的45钢,经渗碳、渗氮后的低碳合金钢等。然后让学生在机加工车间亲自动手在车床上加工,感受不同材料的加工工艺性,包括切削加工难易程度和表面质量。在加工过程中,学生会发现45钢加工工艺性较好,高碳钢太硬,低碳钢、低碳合金钢材料太软,韧性太大,也不利于切削加工和实现表面质量;淬火钢,经渗碳、渗氮后的低碳合金钢,采用普通切削刀具根本无法加工。针对这种现象,将高碳钢、低碳钢和低碳合金钢拿到实验室分别进行退火、正火热处理,再进行试切。学生体会到经热处理后的高碳钢、低碳钢和低碳合金钢材料均比热处理前易于加工。最后有了这些感性认识后就可以进行系统归纳。这样采用现场教学法解决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的基础知识教学,容易被学生所掌握。
二、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它从职业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典型的项目为教学内容,通过师生共同实施项目内容进行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性、探究性和职业性,采用此种教育方法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加工一个台阶轴为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拟定加工工艺方案,由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公布自己本组的方案并作出说明。将学生带到机加工车间,按照拟定的加工工艺方案进行零件的加工操作,操作加工的每个步骤过程和加工表面的质量都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比较,并对加工零件的质量进行检验。没有达到质量要求的,让学生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法。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笔者通过操作演示来验证学生的加工工艺方案。然后以学生为中心,讲练结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互帮互学,共同学习,教师巡回指导,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指导,每个学生加工好一个零件后,各个小组作总结,展示加工零件(台阶轴)。按评分标准,首先由学生个人对台阶轴进行自评,然后小组成员互评,最后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定,给出学生的成绩。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机械加工工艺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三、参观教学法
参观教学法是指根据教学目的,组织与指导学生到校内外一定的场所,对实际事物进行实际观察、调查、研究和学习,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正和扩大已学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圆柱齿轮加工内容时,笔者在讲授编制盘式齿轮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后,为了让学生能验正、加深和开拓所学知识、技能,亲自联系了某机械厂,让学生到该厂进行参观学习。在工厂,笔者邀请技术人员对学生作讲解介绍,首先给学生分析零件的技术要求和结构特点,寻找出零件由哪些基本表面和特形表面组成。对于盘式齿轮来说,可把它分解成外圆表面、端平面、内圆表面和渐开线齿形表面。其次,在开始编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之前,讲解如何拟定单一的外圆表面、平面、内孔和齿面的加工方案。最后,将这些单一表面的加工方案合理地融合在一起,最终形成盘式齿轮的加工路线,解决了编制盘式齿轮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的主要问题。然后把学生带到生产车间,引导学生根据工艺过程卡的内容,学习掌握盘式齿轮加工过程的几个阶段。
四、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图文声像并茂,因此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机械加工质量(误差分析)一章,因涉及空间误差变化情况,十分抽象,很难理解。笔者在讲磨床导轨的制造误差对加工表面的形状影响,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引起被磨削工件半径方向上的误差,这种误差造成工件的圆柱度误差,这一误差的形成过程,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理解和接受难度很大。笔者利用Pro/E绘图软件,绘出空间误差形成图,并对其磨削过程进行演示和动画模拟,做成CAI课件,课上直接打开CAI课件投放在屏幕上,投影效果是放大的,画面是彩色的、可动的,看起来既清晰又直观,不仅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还利于引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的智力。可见,采用多媒体教学,既可使课堂变得灵活、直观、生动、形象,又可使教学过程得以精简、优化;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增加课堂的教学知识量,节省授课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五、实践教学法
合理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组织学生深入车间或工厂参观、实习,了解工厂的生产条件、产品结构、制造工艺、检验和管理情况。例如,笔者组织学生到某机械公司进行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工艺实习,笔者要求学生对机械加工车间的典型产品YC6105QC柴油机的连杆应详细了解图纸和工艺条件,深入现场学习工艺过程,了解其典型设备及工艺装备的结构特点、使用调整等。在实习过程中,把遇到的典型工艺方法、夹具结构,包括定位、夹紧装置、专用刀具的结构记录到实习笔记上,与所学理论进行比较,总结实习中自己的收获和见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课程设计是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应用,是对绘图、识图、加工方法选择、切削刀具种类、材料选择能力的一种训练和提高,是培养学生独立查找资料、运用表格的一个实践过程。笔者给学生布置的课程设计内容是:YC6105QC柴油机的连杆制造工艺设计。要求学生编制工艺规程,包括连杆体、连杆盖、连杆总成的工艺过程卡,绘制主要工序卡和工序图。整个设计过程,笔者要求学生不断地深入工厂车间的工艺室、夹具库、刀具库、量具库,多研究相关的工艺,以及同类夹具、刀具的结构,运用所学的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实现应用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根据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课程特点,分别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结合中职教育特点,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增强学生运用本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艺技术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从事生产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焕池. 机械制造工艺学[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总结范文4
关键词:机械制造 实践 教学方法 引导
机械制造实践课程是机械制造技术中不可或缺的实践环节与有力补充,不但是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具体应用,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前序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课程设计任务不但要注意巩固之前的课程内容,也要注意培养个人的操作能力,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任务,诸如夹具设计或零件加工工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机械制造实践课程的性质,授课内容与意义
1.机械制造课程内容
机械制造课程的主要目标也即在工作现场从事机械制造工作所需的各项能力和理论,包括钳,铣,刨,磨,车还有电工等传统形式机械制造理论及其实践知识,钳工,焊工,铸工和钢的热处理技术相关知识,以及数控加工等现代化制造业知识。是为培养从事第一线生产工作中机械制造工作,能够熟练操作和维护车床,具备机械产品设计能力的就业人才而产生的课程。
2.机械制造实践课程性质
如同其名字一样,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的技术课程,在学习中需要紧密联系实际,将之前所学习的理论与现实操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获得现场工作经验,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3.机械制造实践课程意义
为后续的专业技能学习,毕业设计乃至毕业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能力与操作基础,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而增加其学习水平和就业能力。
二、机械制造实践课程的一些教学方法及要点
1.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法就是教师在实训课程的教学中,使用真实或者近乎真实的机械和车间环境来教学知识以及操作方法。实践是提升学生工作能力与生产经验的唯一办法,对于该课程而言,近乎真实的车间环境与各类机械以及材料是不可或缺的。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进行安全的准确无误的现场操作,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讲解课本上的有关知识,进而用知识来引导学生操作现场设备。在这个教学办法的实践中,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现场操作能力,使其进入真实的车间工作氛围中,教师要对此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包括生产安全教育,工作品德教育,教师工作培训,车间布置等。
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对于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实习报告的写作,进一步巩固实践得来的经验,为日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课堂讲述法
实践经验固然重要,然而课本知识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部分。课堂讲述法的内容就是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讲述所需知识,为实际操作做好准备。
课堂讲述的方法多种多样,一方面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设备以及高清影片为学生示范具体操作过程,对于钳工,可以示范诸如游标卡尺,百分尺的具体用法,以及一些具体操作的手法说明,对于电工课程,可以示范各类电工工具的使用方法,电路的维修工作,电工的操作规范等,也可以学习到各类机械的操作规范,构造,以及维修方法等。
要注意突出授课重点,对一些复杂问题进行细致的讲述,而非机械的依赖PPT进行授课,以起到便利又不失效果的授课作用。
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如材料学这样需要书本授课的课程,教师在现场讲述中要注意教课方法和授课重点。课堂讲授相比实践操作更加不直观以及晦涩难懂,对于学生不懂之处,教师要积极指出并加以解答,在一些具体操作难点问题的教学之中可以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首先提出激发学生思考的关键问题以及案例,在讲授概念之后再以实物和工作流程讲解,以此正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激发学习积极性。在采取了正确授课方法的同时也要注意授课顺序,要依照从简单到复杂缓缓渐进的原则。在关于错误操作和生产安全的内容中,可以示范一次错误操作的行为及危害,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正确操作,安全操作之必要性。
3.教师示范法
在学生进行各类操作之前,教师要对机械的各类操作予以示范,即为教师示范法,它有着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各类设备的作用,是教学实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教师示范是让学生理论知识与现实操作结合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注意把握授课速度,尽量放缓操作速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每个操作步骤的环节与意义。对于复杂困难的操作,要不怕麻烦,多次演示,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要注意疏通指导,务必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对操作流程有所了解,为实践课程所服务。
4.培养学生的工作态度
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来自于其实践操作态度。在教学中同时做到传授知识,增进经验和能力提升,教师要注意建立实际工作环境,不光是对模拟车间环境加以布置,也可以通过建立工作小组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与工作态度。
也可以利用项目规划课程的方式,将各类学习要求变为学生的项目与任务,在操作中完成任务,以达到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实践课程中形成具体的工作流程,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与个性发展,要注意与学生的沟通以及对工作成果的测评,正确评测学生能力,进而因材施教。
5.教学成果的评价与考核
机械制造课程是各项课程中的关键环节,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以及实践成果进行评价以及考核。对学生的实训成果评价要本着公平,公正,准确的原则,正确评估学生的操作与技术水平,不仅是评估分数和评价,也要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能力的优势与操作上的不足。一般而言,学生难免会有应付考试或者糊弄了事之态度,要注意在考试之外激发学生学习精力,并综合各方面表现来决定学生的学科成绩,包括考核成绩,工作表现,思想觉悟等等.。对于学生有所不足之处加以督促。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的出勤记录,并注意学生的状态进行辅导。
三、结束语
机械制造实践课程是各类相关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工作素养,对于这门课程而言,具体实践与知识储备都不可或缺。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中心原则,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不断提高授课质量,以实践为主,优化课程效率,培养更加适合机械制造岗位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胡迎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青春岁月,2012,(11).
[2]陈国松.我国重点大学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10).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总结范文5
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不合理
本课程内容较多,包括“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等知识。在较少的教学时数内,应侧重于培养的学生能达到合理选择材料和毛坯生产方法、合理设计零件的结构、对中等复杂零件可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机械加工制造过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体系设置不合理
理论教学与工程训练相互独立和分离,课堂教学前未能预先安排金工实习,学生缺少实际经验。由于学生缺少感性认识,理论教学变得十分枯燥难懂,本来形象具体的可以触摸感觉的东西,变成了超想象的抽象的不可以接受的东西,实际经验知识变成了抽象理论知识,可以理解记忆的东西变成了死记硬背的东西,使教学效果打了折扣。
3、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改善
本课程讲授时,如果方法不得当,学生难以消化、理解和吸收,学生越听越糊涂,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应采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明确学习目的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降低学习难度,以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改革
1、构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新体系
积极吸收国内外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果,不断创新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图1)及相应的教学方法,使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合理解决课程内容与学时之间的矛盾,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从而使本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达到地方院校先进水平。
图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体系
2、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
(1)情境引导,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根据课程的整体设计,在课程的不同环节,带领学生深入学校的相关实训车间去参观,同时引导他们应该注意观察哪些是要点,使用什么工具、量具、产品质地、形状,车床上的构件是怎么运动的,让他们注意车床、刨床、铣床、加工中心等加工设备的结构,了解他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从而使学生对整个的机械制造技术有一个直接的了解,让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对理论知识的吸收就会有所帮助。(2)案例教学。主讲教师在进行科研工作和实践工作中,将其中的经验成果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对其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手段,同时对本学科的前沿研究成果有所了解和掌握。(3)启发、提问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通过启发、提问等方式,对学生循循善诱,使课堂教学主体发生转变,增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师生间的互动,这样教师就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4)还可以通过交互式、讨论式、研究式和启发式等教学方法,营造师生互动的教学环境。
3、实验教学改革
为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课程理论教学中需要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设置实验,如车刀几何角度测量、切削力的测量、机床结构模型分析试验,机床静刚度测量和误差复映规律试验。以往开设的这些实验大多都是验证性的实验,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针对这个问题,在课程实验中,减少验证性的实验,增加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如典型零件的工艺分析和机床夹具综合分析等,给定一个具体的零件,首先进行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工艺路线的拟订及论证并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其次针对某道工序进行专用夹具的总体方案设计与论证,最后和实验室已有的工装夹具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各自的利弊。这样以来,就可以很好地将实验环节和理论学习及后续的课程设计、生产实习联系起来,既可以对书本上所学的较抽象的理论内容很好地理解,又为后面的专业课的学习及实践环节打下一定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实验与金工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理论不足以联系实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这门课是一门与实践密切相关的专业基础课,材料在不同工作环境中的各种特性、设备的各种结构、工艺的各种优缺点及在生产中可能会造成的后果等,学生必须结合大量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理解,很多操作步骤和原理听起来很费解,但只要到车间或现场看一眼就不难明白。已有的教学模式将理论和实践在时空上分离,先将理论全部学完再实践,或先实践完再进行理论学习。缺少工程实践的理论教学,由于学生缺少感性认识而变得十分难解,处于云里雾里的迷糊状态;没有理论支撑的工程实践必然只能停滞在获得一些感性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较低的层次上。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实现良好的教学目标,过硬的师资队伍是关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课程性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具有理论与生产结合的综合能力。许多教师,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实际生产经验不足,动手操作能力有所欠缺,呈现出“纸上谈兵”的局面。因此,在建设师资队伍过程中,通过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和时间、参加项目开发等方式,加强他们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殷晓中.浅谈“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J].镇江高专学报,2010(3).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总结范文6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现状;改革策略
TH16-4
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
1.教学方法因循守旧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先进的教学手段已经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但是有部分教师依旧固守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这样教学方法的教学下,不但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吸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知识,还会使部分学生越听越糊涂,进而导致教师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虽然有的教师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也做了积极地努力,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展示实物模型,但是由于模型有限以及教室的空间等问题,仍然不能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尽量用通俗易懂、诙谐有趣的语言给学生讲解晦涩难懂的章节,这样通过讲解不但能够降低学生学习上的难度,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不能恰当利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学校教学中已屡见不鲜,但是由于一些教师运用的不得到,不但没有对学生带来多大的好处,还白白浪费了学生的上课时间。因为有一部分刚刚从教的老师,他们几乎没有教学经验,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一意孤行,这些教师觉得多媒体就是减轻备课任务的一种工具,而正是因为这种错误的认识,他们才会把上课所要讲的内容全都做成PPT,上课一味依赖PPT。而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学生从来不看课本,觉得只要看老师做的PPT就可以了,但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这门课有很多抽象的内容是无法做成课件展示给学生看的,这样就会遗漏很多重点知识。除了这类教师外,还有一部分教师与之完全相反,就是很排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部分教师大多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这些教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以依旧采用讲授+板书的传统讲学方式,而这造成的后果就是: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当在讲到机床的结构以及加工过程时,要想让学生透彻的理解,那么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模型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为了改善这种现状,教师应该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3.不合理的考核方式
在对学生进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这门课的考察时,大多数学校会利用书面试卷的形式来进行考察。但是如果仅仅采用这一种方式考核,就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味地单纯追求卷面分数,而不注重实地锻炼,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会成为纸上谈兵的书呆子。而且在这种考核的方式下,还会使部分学生养成临时抱佛脚的坏习惯,就是在上课的时候根本不听教师讲课,而快到考试时就死记硬背书中的简单理论,通过这样的临时抱佛脚,部分学生也能通过考试,但是这些学生根本就不能真正的学到知识。所以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学习应建立多种考核制度。
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1.在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此本人主要总结了四种:①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应做课堂情境引导。比如:可以在讲课之前,应带领学生去学校相关的车间去参观,并在参观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机械设备的结构,然后在适时的提出疑问,例:这些机器是怎样运转起来的呢?等充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后,就说这些问题一会在课堂上会讲到。②要适当的进行案例教学。所谓案例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这门课程的经验成果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充分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③要尽量营造师生互动的上课方式。为了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那么教师就应该像朋友一样跟学生交谈,比如可以采用讨论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也能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进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也能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④要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要知道运用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以上就是本人总结的教学方法,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就应把这四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2.应创新考核方式
在考核机械制造技术这门课时,不能仅靠卷面分数来判定一个学生的优劣。而是应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察,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实践的机会以及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因此。为了学生更好的进步,就应该采用更合理的考核方式,比如可以加入对学生实际操作水平以及解决突发状况能力的考察,这样就能够较为全面的考核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
3.应该加强师资力量
要想培养优秀的学生,除了学生自身的努力外,过硬的师资力量也很关键。尤其是教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这门的课程,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必备较为熟练的操作能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授课。但是就目前状况,教授这门课的教师大多数是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并没有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丰富的生产经验,所以当教师在讲课时,也只是依葫芦画瓢,照着书上的内容讲给学生,当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问教师时,教师由于缺乏丰富的实践知识,那么就不能详细的讲解给学生,长此以往,在这种模棱两可的讲解下,学生不但不能获得进步,甚至有的学生还会对实际操作课失去兴趣。因此,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各个学校应该努力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三、结束语
要想学好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这门课,那么必然要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但是长期以来一部分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依旧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严重脱节。而在以上篇幅中,我主要研究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之策,希望能给对大家带来裨益。
参考文献:
[1]朱从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黑龙江教育,2012,(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