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卫生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卫生论文范文1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评价包括设计审查阶段(或可行性研究阶段)预评价和竣工验收评价两部分。预评价的程序,限于篇幅,我们将另行讨论。目前取得了评价资质的单位并非很多,各单位的评价程序也不尽相同,现根据我们多次对火力发电厂的职业卫生竣工验收的进行评价程序,对此程序进行介绍。
虽然卫生防病机构陆续开展了建设项目竣工验收阶段的卫生学评价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此评价工作一般仅限于考察作业场所有毒有害物质浓度能否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基本上以单项评价指标为主,缺乏对整个建设项目劳动卫生设施的整体把握。竣工验收阶段的职业卫生评价程序如下。
收集资料(国内外资料、工程资料、国家法规标准及其他)工程分析(工程概况、主要工艺设备、有害因素特性、健康反应调查)确定评价范围(现场采样、实验室检测)实施评价综合评价结论编写报告专家委员会审定竣工验收阶段的职业卫生评价程序
一、收集资料
广泛收集国内外资料、现有工程资料及相关的国家法规和标准。以及电厂的选址、厂区的布置图等,当地的气象资料,风向对燃烧尾气的排放方向有很大的影响,另外要注意的是锅炉用煤堆放位置与风向的关系等。
二、工程分析
了解工程概况及主要工艺设备情况,识别生产中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及对人体的影响,并进行健康反应调查。要求了解工艺流程、装机容量、工艺的先进程度,相对来讲小机组的自动化程度较低,需要人工参与的环节较多,需要的工作人员也较多,投资小,配套设施不太完备,职业危害因素多一些。针对电厂而言主要的职业性危害为:
1.化学因素:主要是用于锅炉水质软化过程中所需的硫酸所造成的酸性气体和燃烧煤时、煤中的硫燃烧后排放的二氧化硫。
2.物理因素:粉尘、高温、噪声、振动、照度等。
三、评价依据
评价是一项具有政策性、科学性和公正性的技术服务工作。同时,评价工作也为职业卫生监督部门“三同时”监督执法提供可靠依据。它必须以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为法律依据,以有关的劳动卫生标准、规范及其学科理论为科学技术依据。主要包括两部分:
1.法律、法规、条例及规范:《劳动法》1995年;卫生部卫监发(94)28号《工业企业建设项目卫生预评价规范》;卫生部卫监发(91)1号《卫生防疫工作规范》(劳动卫生分册)。
2.有关国家标准及卫生标准。
四、确定评价范围
1.总体评价:包括总平面布置、建筑物、生产工艺及其布局、采光照明、卫生辅助设施等。可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工业企业建设项目预评价规范》中规定的原则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
2.危害评价:包括粉尘、有毒有害气体、噪声等物理因素危害评价。应根据职业危害因素特征和操作部位确定测试点,进行调查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对各危害项目进行定性及定量评价。在火力发电厂,煤厂运煤工人接触的粉尘、机房巡检人员接触的噪声都是检测的重点项目。
3.通风等治理设备评价:通风系统在火力发电厂不是重点,如果软化水的加酸装置是密封的话,危害不是很大。其中排风罩有效性评价应包括排风罩的位置、类型及结构形式是否根据有害物源的性质和特点来确定的,能否做到罩内负压或罩面风速均匀,其排风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达到不使有害物逸至作业环境,以及排风罩的材质是否根据有害气体的温度、腐蚀性、磨琢性以及工艺条件来选择等。
4.卫生防护设施评价:包括口罩、耳塞、眼镜、工作服等个人防护用品。可根据有害物的性质来考察个人防护用品的有效性。对火力发电厂汽机房发电机组的运转噪声是相当大,由于技术进步和设备的升级,现在比较好的设备全部采用电脑监控,不需要工作人员长时间在机房工作,大部分时间只需要在控制室监视仪表,只需要定期到机房巡检即可,这样往往对噪声的防护就不是很注意,但是长期工作在此环境对听力的损害也是很大的。
5.卫生管理及应急救援设施的评价:包括建设单位制定的卫生管理措施是否可行,卫生辅助设施的配置是否符合卫生标准,在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物质或易挥发性物质且可能泄漏或积聚的地方,是否设置检测报警器和事故通风设施等。
五、评价标准
目前一般以卫生标准和国家有关标准为单项指标进行评价。因为《工业企业建设项目卫生预评价规范》提出的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某作业场所有毒性较强的物质仅个别点超标时,以综合指数评价方法有可能判定其为合格;而超标点的操作工位又不能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判定该项目验收合格似不妥。又如以噪声为主要危害的项目,其超标指数应是对数级而非线性比例,应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更有失真之误。因此现阶段评价时可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与各采样点单项指标达标相结合的方法。待以后条件成熟,可进一步探讨建立科学评价体系的方法。可采用系统工程理论对各评价单元进行技术指标分析,当为单项指标时,合理确定其达标值;当为综合指标时,分析各指标的组成及权重系数,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六、综合评价结论,编写评价报告
职业卫生论文范文2
1.1金融危机下,企业是否不愿意招聘没有工作经验的高职生
66.7%的企业对此持肯定态度,金融危机下,很多企业都停止了校园招聘,他们招聘人才显得更加谨慎,不愿招聘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高职生而增加企业的开支和花费时间、精力。高职生没有经验,是企业不愿招聘高职生的主要原因。
1.2金融危机下,企业是否更愿意招聘担任过学生干部或班级干部的高职生
58.3%的企业表示特别看重这一点,金融危机,让众多企业纷纷倒闭,让企业更加感觉了解到需要引进最有能力,最优秀的人才来为自己工作。杭州韩进口贸易有限公司的孙经理表示,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可以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绩效。同时,担任过学生干部的高职生更懂得换位思考,站在领导者的立场想问题,减少抱怨,有利于上下级和谐相处,有利于更好的发挥团队的力量,为企业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1.3金融危机下,企业更看重高职生哪方面的能力
41.7%的企业看重高职生的创新能力,25.0%的企业看重人际交往能力,16.7%的企业注重高职生时间管理能力,17.6%的企业注重学习能力。金融危机,部分企业倒闭是由于其不懂得自主创新,没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真正实力,导致在危机面前无能为力而倒闭,让现存的企业深刻了解到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1.4金融危机下,企业录取高职生后,是否会将其直接放在重要的岗位
41.7%的企业对此持否定态度,25.0%的企业表示会,另外还有33.3%的企业表示会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而定。可见,大部分企业不会将其直接放在重要的岗位,浙江新世界国际旅行有限公司的经理表示,大部分高职生都比较心浮气躁,“眼高手低”,他们会将其先放在基层的岗位工作,一方面,让他们了解公司的基本流程,同时考验一下他们是否具有勤奋,踏实,毅力,坚持不懈的精神,他们更加重视高职生身上所具备的精神状态,才会委以重任,希望高职生能够不要只注重“眼前”,而应着眼于“将来”,先放低自己的身价。
1.5金融危机下,企业是否更加重视高职生的知识面
66.7%的企业对此持肯定态度,金融危机下,企业的倒闭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其“闭门造车”,以致在危机到来时纷纷倒闭。因为现代经济是“全球经济”,他们更多需要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当前经济形势的高职生,高职生应该以所学主业为主,与其他相近专业的、有较大相互作用的知识作网状连接,形成“蜘蛛网”。企业更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
1.6金融危机下,企业看重高职生那些方面的素质
50.0%的企业重视高职生的心理素质,33.3%的企业重视高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16.7%企业看重自学能力。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使企业更加看重高职生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否具备面对失败或挫折时表现出的坦然态度,是否具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并积极找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1.7金融危机下,企业是否特别强调高职生的对企业忠诚度
100%的企业强调高职生对企业的忠诚度,“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危机面前,企业更需要的是能与企业共同努力度过难关,懂得发挥团队的力量,不会随便跳槽的人才。拥有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的高职生,并做好为公司长期工作的准备的人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留得住的人才”。
2调查结论
企业出现“招工荒”,有一部分原因是其将“门槛”设的过高,但更大一部分原因是高职生所具备的素质无法满足企业用人的要求。金融危机下,企业更加需要有社会实践经验,领导能力、沟通能力、换位思考能力强的高职生。他们注重高职生的创造性思维,它是高职生全面素质的综合体现,是高职生素质的核心。
同时,企业特别看重高职生是否具备的勤奋的品质,他们更需要懂得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实践,具备脚踏实的、坚持不懈精神的高职生。
知识经济的时代,呼吁大批新型的知识分子,高职生应该具备宽阔的知识视野,博大的战略胸怀,开拓自己的知识面。同时,心理素质属于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类思想道德,智力开发,身体发育的物质基础。企业更加注重那对企业的忠诚度较高,具备责任心,懂得发挥团队的力量的人才,需要“留得住”的人才。3建议
从以上的调查结论,我对高职生就业提出以下建议:
(1)高职生应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从事一些兼职的工作来增加加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同时,应该做好自我定位,清楚自己就业方向,到相关的行业实习,提高自己实际操作能力。
(2)高职生应该积极参加学生干部的的竞选,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如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换位思考的能力等,很多企业招聘时都写明“学生干部优先考虑”的要求。
(3)高职生应该更加注重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勇于突破思想束缚,敢于挑战权威,培养严谨、科学的学习和思考习惯。
(4)高职生应该努力培养自己勤奋,踏实,毅力,坚持不懈的精神,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勤奋。企业更需要勤奋的人才。
(5)高职生不应该“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传外事”,同时要了解世事,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学习一些财会、安全、商业、保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成为“复合型人才”。
(6)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敢于接受挑战和面对失败,培养自己面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并能力积极地找出应对困难的方法,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具备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表现出的坦然和镇定。
(7)高职生准备去一家公司面试前,应该问自己是否做好为这家公司做好长期工作的准备,清楚这家公司吸引你来应聘的理由,如果认准了一家公司,就应该全力以赴为之工作,而不要随便跳槽。
4高职生就业前景展望
金融危机,虽然给高职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但是高职生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更是企业发展的主力军。高职生思想前卫、视野宽广、专业性强,容易接受先进的技术和新思想,不论大小企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有真本事、专业水平高的高职生。杭州巨创网络公司的高总表示:“只要能力与素质达到企业的要求,能为企业的长期发展作出努力,不论学历高低,我们都会考虑录用。”
高职生应该做到知己知彼,了解社会需求,明确自己的求职地位,主动改造自己,主动适应社会,而不是一味地盲目闯荡“才市”。高职生们更应该向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标准去努力,适时充实自己,只有这样,高职生的求职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杨立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思路探微[J].现代企业教育,2007,(10).
[2]潘懋元.金融危机应引起高等学校对人文素质教育反思[L].中国教育报,200946.
[3]管健.金融危机下如何做好高职院校就业工作[J].考试周刊,2009,(32).
[4]梁丹.浅析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问题[J].成功•教育,2009,(6).
职业卫生论文范文3
(一)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需求调查概况
本研究课题立足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提升问题,重点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对高职学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需求现状,并且搜集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议。调查对象包括与南京市某高职院校有密切合作的校企合作单位以及其他用人单位的招聘人员。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5份,有效回收32份。调查单位涉及到南京、无锡、上海等地的用人单位。所调查单位所有制形式较为齐全,其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占大多数。在调查的所有单位中,房地产单位有2家,其余全部为电子、通信等制造业单位,这与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领域相符。
(二)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需求调查结果分析
本研究将八项职业核心能力分成了四个层级,对各项能力每一层级的描述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要求被调查者按照单位实际需求选择符合本单位需求的层级。以此为基础制定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进行调研。通过调查发现,各用人单位在对各类能力的需求选择中更倾向于层级二和层次三,这说明用人单位对高职院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层级要求还是比较高的;用人单位比较注重高职院校学生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与人交流的能力,而对于信息处理、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的能力则要求不高;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策略
由调查结果可知,高职院校在师资建设、课程教学、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等方面,可以以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五项能力为第一层次进行着重训练和培养,以信息处理、创新革新、外语应用三项能力为第二层次进行培养,每项能力培养以用人单位的层次需求为标准进行。另外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推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和实训教学
对于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一方面可以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情况设置核心课程,并对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进行市场化嵌入式教学;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设置调整专业选修课,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更为适应专业市场的需求变化。对于实训教学方面,一是可以根据岗位需求,构建模块化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不断适应企业不断变化的岗位要求;二是可以采取模块化教学,根据岗位实际需求开展实训模块训练;三是对于实训课程要根据岗位实际需求不时更新教学项目,着重考虑实训教学的实用性、创新性以及综合性。
(二)重视并加大就业指导强度
一方面对刚入校的同学进行心理测试,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同时进行职业倾向测试,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且通过对专业和职业的讲解和剖析,进一步推动学生在认识自身兴趣点、优势劣势等方面的基础上,能够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另一方面对大二的学生加强实训教育力度,在实训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熟悉企业真正的需求,让其知晓在岗位上能够成功所要具备的因素,通过组织参加招聘会的方式来让学生切身感受就业。
(三)多渠道培养学生职业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纳入教学目标,让学生对自身专业和将来的职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灌输职业思想,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并能以一个职业人的身份来不断要求和激励自己;在实践性教学中,可以将学生送到企业中进行实训,实地培养自身的职业意识,加强学生努力训练自己职业意识和参与核心能力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全力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职业卫生论文范文4
【关键词】高职图书馆 论文 服务
时代的前进,信息的飞速发展,更新,日新月异,图书馆是现代信息集散中心,承担着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职能,为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提供各种文献资料。文献资料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基础,据调查,大多数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写作的主要困难是找不到合适的参考资料。因此,要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信服效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学生的文献信息需求。
一、跟进学生,了解学生的信息需要
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必须及时了解当前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信息需求特点及文献信息素质现状,这样在平时的工作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大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实际是一个学术研究的过程,大致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选题广泛,学科门类庞杂。其次知识深化,信息细化。再次信息需求的时效性和紧迫性。在校大学生文献检索能力相对滞后。由于大学生平时利用图书馆进行文献检索的意识不强,他们的实际文献检索能力与他们在毕业论文中的资料需求差距很大。不断的跟进学生的写作,有新的文献的到馆及时的通知学生,了解他们的困难的帮助解决,有新的需要帮助查找,把与学生相对需要的文献推]给学生,并做好统计工作。
二、做好为大学生提供信息服务的措施
为保证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任务顺利完成,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做好文献需求的服务工作。为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图书馆不断加强实体资源和电子资源的建设,纸质中外文图书达144.7万册,中外文期刊有1756多种,电子图书25.8万册,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总量达到170.5万册,生均达到103.3册。各类数据库26个,涵盖5万多种期刊。建立了总馆、分馆、资料室分级文献保障体系。
1.为了了解毕业生文献需求的规律和特点,了解馆藏的利用情况,需要对以往毕业生利用文献资料的情况予以分析统计,对那些利用率较高的文献,要及时清查、增补,并通过积极引进电子资源,自建特色数据库等方式充实馆藏资源,例如:鄂西圈文化旅游资源特色数据库(CALIS)、《特教天地》杂志专辑特色数据库、期刊查询系统、光盘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
2.高校图书馆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毕业生的信息需求,通过对信息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分析、鉴别、撰写专题综述、述评及各种索引、文献等深层次文献信息服务,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有特色的、高质量的、全方位的服务。
3.建立网络资源导航。网上能查到不少重要的学术资源。有的数据库网站提供了免费题录或摘要服务,有的可以免费下载全文。开发和利用好这些资源,对毕业生论文资料查找无疑是有帮助的。
4.及时提供参考咨询服务。由于毕业论文写作时间紧,加之有些毕业生对本学科的各种载体信息资源的馆藏不了解,一时难以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图书馆可针对用户查询问题,给出明确的解答,直接解决学生的问题。这就要求图书馆员能主动为读者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咨询内容包括:课题分析、资料查找方法与途径、论文写作方法与格式等,解答咨询有关书刊的收藏情况及获取书刊原文的途径。或者通过在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期间专设“毕业论文写作资料咨询”专题,为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三、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1、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升个人素质。作为一名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还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熟悉中国图书分类法及分类规则,熟悉本馆馆藏及各个书库的藏书范围,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毕业生提供论文文献资料的查询、筛选和收集服务工作。
2、积极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效率。大学生写毕业论文的时间紧、任务重,且很容易扎堆到图书馆查找资料。针对这种实情,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积极行动起来,提前做好相关工作,力求最大限度地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学生,真正让每一位学生从中受益。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很多,比如:(1)与教学第一线的院系建立信息互通渠道,及时掌握大学生毕业论文的动向和资料需求信息,做好资料的前期准备工作。(2)开设形式多样的讲座,提高毕业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和信息利用素质。(3)调整优化有工作经验和业务过硬的人员到咨询服务第一线,将文献咨询服务作为这一时期的工作重心。(4)充分利用信息宣传阵地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主页的作用,宣传文献资源,引领资料检索。这样做会大大延伸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效率。
参考文献:
[1]林晓英。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时的文献信息需求与图书馆
服务[J]。咸宁学院学报,2008,28(1):151―153
[2]董宁昭。社会信息化进程中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J]。图
书馆学刊。2006(4):42―43
[3]吴玲。图书馆在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中的辅教作用[J]。南
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报)。2006(3):70―72
[4]袁剑君。略论高校图书馆在学生撰写毕业论文中的作用
职业卫生论文范文5
[关键词]高校师生 本科 毕业设计(论文)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4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1-0051-03
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与其他教学环节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本科教学体系。教育部于2004年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高校加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加大改革力度,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然而,由于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高校扩招带来的资源紧张和管理难度的不断增大等原因,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出现了下滑的趋势。[1]同时,论文购买、、伪造数据等问题的曝光,以及学士论文抄袭剽窃[2]等学术不端现象的发生,使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训练和培养学生理论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作用受到社会质疑。江苏省教育厅高度重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各高校也纷纷采取措施,加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各环节的管理。作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主体的高校师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认知和行为将直接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为此,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江苏高校师生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认知、行为和需求,为加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文章以江苏省普通高校2014届本科毕业生为问卷调查对象,自行设计问卷,采用判断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3月~5月先后在南京邮电大学、盐城工学院、常州大学、江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多所高校,以及南京市大学生招聘会现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师生在毕业设计(论文)上的时间精力投入、沟通交流、认知态度,以及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条件保障等。共发放问卷13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8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1%。调查对象中,男生占53.2%;理工类、经管类、文史法哲教育类、农林医药类学生分别占46.1%、34.1%、11.7%和5.9%,艺体等其他类别学生较少。运用SPSS建数据库,对大学生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认知、行为与需求进行统计分析。
同时,在南京邮电大学、盐城工学院和江苏大学对教师进行实地访谈,共访谈教师17人,其中,男教师11人,女教师6人;教授6人,副教授10人,讲师1人;受访教师的专业类别主要为理工类和经管类。
二、主要结果
(一)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认知态度
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60.9%的调查对象认为本科最后一年最重要的事情是实习或找工作,其次是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和复习考研,这分别占18.5%和17.5%,还有约3.1%的调查对象选择通过补考等其他事项。尽管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认识不足,但调查对象中,74.1%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必要开展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认为无所谓和没必要的分别占15.2%和12.7%。在教师访谈中,教师普遍认为有必要开展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毕业设计(论文)是对学生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一位教师在访谈中说:“有必要开展毕业设计工作,多一个教学工作流程。”
同时,问卷调查对象对毕业设计(论文)从选题到定稿的预期完成时间差异较大,平均值为64.2天,标准差为50.6天,预期时间分布为:1个月以内占37.4%,1~2个月占25.3%,2~3个月占16.4%,3个月及以上占20.9%。而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预期收获,巩固专业知识居首位,占71.8%,其次是训练科研能力,占51.0%,再次是提高写作水平,占49.9%,认为能增加交流能力、师生了解、团队合作和接触社会现实的比例在30%~40%之间,只有3.8%的人认为没有收获(详见图1)。
图1 大学生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预期收获
(二)毕业设计(论文)前期准备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大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是前期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积累的综合体现。在1183名调查对象中,16.3%的调查对象没有课程设计 / 论文写作经历,61.4%的调查对象没有参加过竞赛实践活动。在有前期课程设计 / 论文写作或竞赛实践活动经历的调查对象中,参与课程 / 竞赛训练次数不多(详见表1)。在日常学习中,只有25.8%的调查对象经常关注搜集相关学术论文资料,60.7%的调查对象偶尔关注,13.6%的调查对象几乎不关注或从没留意。调查还发现,41.9%的调查对象参加过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讲座 / 课程,其中,认为很有帮助、有帮助和有点帮助的比例分别为6.9%、27.8%和55.9%,只有9.4%的调查对象感觉说不清或没有帮助。
表1 调查对象参与课程 / 竞赛训练情况
(三)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情况
调查时,93.7%的调查对象已确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确定方式以师生双向选择居多,占47.8%,其次是统一指定,再次分别是学生选教师和教师选学生,还有2.1%的学生不知道是如何确定的(详见图2)。指导教师的职称以高级职称居多,教授和副教授各占30.9%,讲师占30.7%,助教占0.7%,另有6.8%的学生不知道指导教师的职称。实地访谈结果表明,各高校、同一高校不同院系导师确定方式不同,有低年级就实行导师制的,有双向选择的,也有统一指定导师的。通常参加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或学科竞赛项目的学生会继续跟着指导教师做毕业设计(论文)。
图2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确定方式
调查对象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主要来源于导师指定和自身兴趣,两者分别占37.8%和36.0%,来自导师科研项目的占15.0%,来自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的占6.4%,2.6%尚未确定,其余来自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等其他选题。在毕业设计(论文)写作中,学生与指导教师的沟通方式多样化,以当面指导为主,占69.7%,电话指导和网络信息比例相当,分别占31.4%和30.0%,尚有0.8%的调查对象未与指导教师联系过。访谈中,教师也表示:“与学生的沟通方式主要有网上、信息、电话、QQ交流”。学校对毕业设计(论文)从程序、选题、字数、格式、参考文献、外文翻译等方面均有明确的要求。
(四)主要问题
学生撰写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时间投入不足,这占调查总体的57.1%。其他突出问题有:不知如何写论文,占44.5%;外语翻译困难,占29.3%;自己重视不够,占24.6%;经费设备有限,占22.5%;缺乏教师指导,占20.7%;不知如何选题,占17.7%;抄袭/同学,占3.3%;其他的如专业知识不足等,占0.3%。对突出存在的时间投入不足、不知如何写论文两类问题深入分析表明,不同专业类别学生之间差异显著。理工类学生自认为时间投入不足的比例最大,文史法哲教育类学生次之;而农林医药类学生不知如何写论文的比例最大,文史法哲教育类学生次之(详见表2)。实地访谈结果表明,尽管多数高校明文规定每个教师最多带6~8名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但有的院系由于师生比偏高,存在一个教师带20多名学生的情况,加之教师课程教学、科研活动繁忙,导致无暇顾及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访谈中,教师也多次提到“现在的学生不重视不努力,论文质量下去了,日常教学也是”、“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最主要取决于导师的责任心”。
表2 不同特征调查对象主要存在问题的列联分析
注:*表明在0.05显著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
(五)需求分析
问卷调查显示,学生最希望指导教师在研究方法、知识运用和创新思维三方面予以指导,选择比例分别为39.9%、38.0%和30.2%,而选择需要格式规范方面指导的比例仅为12.8%。实地访谈显示,教师最大的需求是学校优化管理、认定实践竞赛指导教师工作量、打通实践竞赛与毕业设计(论文)。目前,多数高校采用或即将采用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网上过程管理,但在网上提交材料的同时往往需要教师提交纸质材料,教师认为“系统、纸质材料都用,工作量大,没有体现优势”。有的高校,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或学科竞赛没有工作量,教师坦言“没有工作量,教师积极性不高”。同时,打通实践竞赛与毕业设计(论文),有利于学生在前期积累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撰写高水平毕业设计(论文)。教师表示“有了前期投入,后期好做多了”。
三、结论与建议
切实加强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工作,是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针对本次研究中高校师生对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认知、行为、存在问题与需求,结合相关研究文献,提出对策建议如下。
第一,加强教育,深化学生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尽管74.1%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必要开展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但对于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有不到两成的学生将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列为大四学年最重要的事情,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只要一个月时间就可以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由此造成大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精力投入不足。而相关研究表明,整个过程没有三四个月踏踏实实地工作,很难做出高水平的毕业设计(论文)。[3]因此,学校、教师要加强教育,使大学生思想上高度重视,处理好实习/找工作、考研和毕业设计(论文)三者间的关系,为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提供必要的时间精力投入。
第二,夯实基础,强化学生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理论与实践能力。
一方面,有41.9%的调查对象参加过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讲座 / 课程,且九成以上的参与者认为指导讲座 / 课程对毕业论文(设计)有帮助;另一方面,六成以上的学生没有参与过竞赛 / 实践活动,近两成的学生没有课程设计/论文写作经验,导致学生前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准备不充分,缺乏撰写高水平毕业设计(论文)的能力。借鉴基于研究方法论课程、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三个环节构建的本科毕业论文训练体系[4],建议高校将课程论文常态化、学年论文制度化。同时,打通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暑期社会实践,以及各类学科竞赛实践活动与毕业设计(论文)的关联,使毕业设计(论文)建立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
第三,优化管理,发挥教师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引领与监督作用。
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条件和质量保证。[5]高校要优化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境,一方面加强师资力量,另一方面精简管理程序,减轻教师负担,保证教师有充足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中。同时,应认定教师指导学生实践竞赛活动的工作量和业绩,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与此相应,教师应进一步加强高校人才培养的责任意识,鼓励学生深入实地调研,开展原创性、应用型研究工作,在毕业设计(论文)各个阶段积极主动发挥作用,根据不同专业类学生需求和各阶段工作特点,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 参 考 文 献 ]
[1] 杨水根.应用型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8(6):78-79.
[2] 何方永.高校学士论文抄袭的原因与反思[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1):68-70.
[3] 薛彩霞.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存在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J].高教论坛,2011(11):56-58.
职业卫生论文范文6
【摘要】[目的]了解肥城市企业职工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方法]2012年10月,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用问卷对企业职工掌握职业病相关知识等内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被调查职工的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同,不同学历、不同职业的调查对象有关职业病防治法的内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学历、年龄、工龄的升高,各类职业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呈上升趋势;被调查者获得职业病防治知识的途径不同,其中单位培训获得职业病防治知识的比例最高,占71.79%。被调查者希望进一步了解的职业病相关知识内容不同,其中想了解“常见职业病、职业多发病的表现及防治知识”的最多,占调查者的82.80%。不同职工对《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卫生知识的知晓率不同,单位组织培训对提高工人的职业病防治知识的掌握起着重要作用,应有针对性加强企业健康教育工作内容,提高职工健康知识水平和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损害和职业病的发生。[结论] 不同职工对《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卫生知识的知晓率不同,单位组织培训对提高工人的职业病防治知识的掌握起着重要作用,应有针对性加强企业健康教育工作内容,提高职工健康知识水平和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损害和职业病的发生。
【关键词】职业病 知识 知晓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2011年12月31日起修订施行。为了解肥城市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职工对《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卫生知识的知晓程度,以便今后更好的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肥城市疾控中心职业卫生科对全市3273名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职工进行了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2年10月,工作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规定的矽尘、电焊烟尘、苯系物、噪声及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职工。
1.2 方法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状况(性别、年龄),职业病防治核心知识(职业病防治法律及法规有关内容、职业病防治知识获取的渠道及何种渠道最适合、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危害防护、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等内容)。
2 结果
2.1 总的调查情况
共发放调查表3500份,收回调查表3310份经分析整理剔除填写内容不全的调查表37份,有效调查表3273份,有效率93.5%。被调查对象的年龄平均在35岁,大专以上学历30.4%,高中及中专学历57.1%,初中及以下学历12.5%,各职业危害因素接触人数:粉尘1295人,物理因素1223人,化学因素755人。
2.2 不同年龄人群知晓情况 调查≤35岁的1666人,>35岁的1607人。对各项职业病防治相关知识,两组人群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职业卫生知识的掌握水平受到年龄、文化程度和来源身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次调查研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年龄、工龄和接害因素不同均与职业卫生知晓情况有关系;本调查结果显示高年龄段工人回答正确率高,与其受教育培训机会、经验积累多和个人防护意识增强有关。低文化程度制约着工人的知识接受程度,提示工龄短、文化程度低的劳动者应作为今后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的重点使其掌握基本的职业危害防护技能,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用人单位应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和用工变化等新情况,认真履行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的社会责任,重视工人的职业卫生服务需求,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加强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大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监管力度,同时加强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及法律法规的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职业健康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011
[2] 王秀兰;曾庆民 佛山市顺德区企业管理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 [期刊论文] -职业与健康2008(24) doi:10.3969/j.issn.1004-1257.2008.24.012
[3] 黄意府;王清海;黄鲜华 有害作业工人491名职业健康教育知识的调查 [期刊论文] -职业与健康2008(05) doi:10.3969/j.issn.1004-1257.2008.05.004
[4] 韦光武;于建新 崇左市职业病防治法知晓率调查 [期刊论文] -应用预防医学2008(06) doi:10.3969/j.issn.1673-758X.2008.06.028
[5] 梁惠琴;王冠梅;吴秀玲 某铸造企业职业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