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一个人学期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一个人学期总结范文1
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不仅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还在业务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这半年的教学历程,是忙碌的半年;是充满艰辛的半年;这也是收获喜悦的一学期.现将有关方面总结如下:
1、热爱并忠诚于人民的教学事业,教学态度认真,教风扎实,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2、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3、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课数学课。
4、每周坚持集体备课,保证每次都有收获,真正为提高高一级的数学成绩而努力。要求所有老师用电脑备教案,尽量并且实现资源共享共同研究、共同进步。在教学上,坚持教学研究,共同讨论,同时,多听课,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5、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启发式教学,坚持向45分钟要质量。
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教学过程重视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精神。
6、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通过互联网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
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7、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8、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
力的培养,坚持采用分组探究式数学教学模式,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高一教师数学期末个人总结二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的数学教学,完成了必修1
、
2的教学。本学期教学主要内容有: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函数的应用,空间几何体,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等七个章节的内容。现将本学期高中数学必修1
、必修2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1.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是关键,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前提。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对课改有所了解。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教学的目的、教学目标、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及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继承传统,更新教学观念。
高中数学新课标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
要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要注意的是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
2.合理使用教科书,提高课堂效益。
对教材内容,教学时需要作适当处理,适当补充或降低难度是备课必须处理的。灵活使用教材,才能在教学中少走弯路,提高教学质量。对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应认真理解课标,对课标要求的重点内容要作适量的补充;对教材中不符合学生实际的题目要作适当的调整。此外,还应把握教材的“度”,不要想一步到位,如函数性质的教学,要多次螺旋上升,逐步加深。
3.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注意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
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方法。以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归纳、总结。引导他们更加主动、有兴趣的学,培养问题意识。
4.在课后作业,反馈练习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课后作业和反馈练习、测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抓好这一环节的教学,也有利于复习和巩固旧课,还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完一课、一单元后,让学生主动归纳总结,要求学生尽量自己独立完成,以便正确反馈教学效果。
5、分层次教学。
我所教的两个班,层次差别大,1班主要是落后面的学生,初中的基础差,高中的知识对他们来说就更增加了难度,而2班也是两极分化严重,前面16个学生的基础扎实,成绩在中等以上,而后面的30个学生的成绩却处于中下以下的水平,因此,不管是备课还是备练习,我都注重分层次教学,注意引导他们从基础做起,同时又不乏让他们可以开拓思维,积极动脑的提高性知识,让人人有的学,让人人学有获。
二、存在困惑
1.书本习题都较简单和基础,而我们的教辅题目偏难,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学生完成情况很不好。课时又不足,教学时间紧,没时间讲评这些练习题。
2.在教学中,经常出现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不成的现象,更少巩固练习的时间。勉强按规定时间讲完,一些学生听得似懂非懂,造成差生越来越多。而且知识内容需要补充的内容有:乘法公式;因式分解的十字相乘法;一元二次方程及根与系数的关系;根式的运算;解不等式等知识。
3.虽然经常要求学生课后要去完成教辅上的精选的题目,但是,相当部分的同学还是没办法完成。学生的课业负担太重,有的学生则是学习意识淡薄。
三、今后要注意的几点
1.要处理好课时紧张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加强对教材的研究;
2.注意对教辅材料题目的精选;
3.要加强对数学后进生的思想教育。
总之,作为一名刚教高中的新教师,对教材的不熟悉,对重难点的突破,对考点的把握,对学生的方法指导,对高中教学的经验都是一个很大漏洞,我将把握好每一天,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高一教师数学期末个人总结三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1)、(2)两班的数学教学。本学期教学主要内容有: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函数的应用,直线与方程等内容。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育教学
1.合理使用教科书,提高课堂效益。
对教材内容,教学时需要作适当处理,适当补充或降低难度是备课必须处理的。灵活使用教材,才能在教学中少走弯路,提高教学质量。对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应认真理解课标,对课标要求的重点内容要作适量的补充;对教材中不符合学生实际的题目要作适当的调整。此外,还应把握教材的“度”,不要想一步到位,如函数性质的教学,要多次螺旋上升,逐步加深。
2.在课前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课前做不做预习,学习的效果和课堂的气氛都不一样。为了抓好这一环节,我常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做好以下几点,促使他们去看书,去动脑,逐步培养他们的预习能力。
(1)、本小节主要讲了哪些基本概念,有哪些注意点?
(2)、本小节还有哪些定理、性质及公式,它们是如何得到的,你看过之后能否复述一遍?
(3)、对照课本上的例题,你能否回答课本中的练习。
(4)、通过预习,你有哪些疑问,把它写在“数学摘抄本”上,而且从来没有要求学生应该记什么不应该记什么,而是让学生自己评价什么有用,什么没用(对于个体而言)少数学生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有一定的灵活性。这些要求刚开始实施时,还有一定困难,有些学生还不够自觉,通过一个阶段的实践,绝大多数学生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3.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渠道。作为数学教师改变以往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显得至关重要,而应采用组织引导,设置问题和问题情境,控
制以及解答疑问的方法,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从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我也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发掘出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尽量做到基础分流,弹性管理。在教学中我采用分类教学,分层指导的方法,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够稳步地前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问题我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让他们在交流中掌握知识,在讨论中提高能力。尽量让学生发现问题,尽量让学生质疑问题,尽量让学生标新立异。
4.在课后作业,反馈练习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课后作业和反馈练习、测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抓好这一环节的教学,也有利于复习和巩固旧课,还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完一节、一课、一单元后,让学生归纳总结,要求学生尽量自己独立完成,以便正确反馈教学效果,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把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
二、教育创新
大家都知道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为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源远流长。不可能再有什么知识层面的创新了。更不可能要求学生发明创造什么新的初等数学的结论。因此,我个人认为数学教育创新应该着眼于学生建构新的认知过程,用数学的
语言就是——“认知建模”。而这过程的创新应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勤于思考:
创新的前题是理解。我们知道,数学离不开概念,由概念又引伸出性质,这些性质往往以定理或公式呈现出来。对定理、公式少不了要进行逻辑推理论证,形成这些论证的理路需要思维过程。为此,我们首先必须让学生对学习的对象有所理解。因为数学知识的获得主要依赖紧张思维活动后的理解,只有透彻的理解才能溶入其认知结构。
这就需要拼弃过去那种单靠记往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数学结论,然后套用这些结论或机械地模仿某种模式去解题的坏习惯。而要做到理解,就需要勤于思考。对知识和方法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如:为什么要形成这个概念?为什么要导出这个性质?这个性质、定理、公式有什么功能?如何应用?勤于思考的表现还在于对认知过程的不断反思、回顾,不断总结挫折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避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
2.善于提问:
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通过观察、感知学习的对象以后,要学会分析,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要人云亦云,要善于挖掘自己尚不清楚的问题,多角度,全方位地探究,并提出质疑。作为一个中学生,不见得也毋须什么问题都能自己解决。我们倡导的只是能对
学习的对象提出多角度的问题,尤其是善于提出新颖的具有独特见解的问题。我认为会提问是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
3.解决问题:
学数学离不开解题,解题是在掌握所学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运用。解题可以训练技巧,磨炼意志。在解题过程中,首先应判断解题的大方向,大致有什么思路,在引导学生解题的探索过程中,要注意联想,要学会用不同的立意、不同的知识、不同的方法去思考,并善于在解题全过程监控自己的行为:是否走弯路?是否走入死胡同?有没有出错?需要及时调整,排除障碍。这样长期形成习惯后,往往可以别出心裁,另辟解题捷径。
这种思维品质也是创新的重要标志。为了让学生达到这个境界,必须让学生明确不要为解题而解题,要在解题后不断反思、回顾,积累经验,增强解题意识,提高能力。从他们的经验中我体会到数学的核心——问题;总结出解决问题的途径——问的是什么、有什么、还有什么、是什么;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提问、解决问题。
高一教师数学期末个人总结四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过了一学期。这是忙碌的一学期,也是充实的一学期,收获的一学期。在学校教务处的安排下,这一学期由我负责高二(203)、(205)两个班的教学工作。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了教学计划,使教学工作有计划,
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在考试中203班数学成绩在普通班中取得了第二名,205班数学成绩超过重点班200班,达到全年级第二名,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充分的课前备课
上好新课的前提是备好课,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拟定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因此,我把备课当作关键的关键。本学期,我加强了理论学习,特别是报名参加了省级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受益匪浅,学习了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而课堂教学常用方法包括讲授式的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通过学习,这也为我增加了不少自信。我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学期初上新课前,认真研究教材、教参、教案,试题,吃透知识,力求每一课都备的完美。课后,我认真反思,对每节课进行了再备课。
二、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上好课就要抓好每一次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我注重理清知识的条理和逻辑,坚持每个知识点讲清楚,分析透,通过多种方式将课本知识化难为易,不给学生吃夹生饭,增加情景教学,努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学习了课堂教学常用方法包括讲授式的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基于
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后,在课堂上我有意识选择去实践些教学方法。
根据数学课程的特点,实施较多的是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和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比如概念性课题,一般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我在上选修2-3《排列与组合》这一课时,就采用了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新课引入通过提出问题1:我们班级50名同学中选出5名同学参加数学竞赛有多少种选法?这是什么方面的问题。学生作答,得出能描述的是只需要选出来,不需要研究顺序,故而是一个组合问题。问题2:如果竞赛选手获奖后要求拍照纪念,共有多少种排座方式,这个是什么问题?你能举出其他例吗?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问题3:那么需要研究顺序的问题就是排列问题,又该如何去求呢?从而较自然的引导学生了解排列数公式与组合数公式。在知识点讲授完后对先天作业进行讲评,同时增加了一问:探究什么问题与顺序有关,什么问题又与顺序无关是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关键。最后课堂上布置相关习题指导学生练习,学生完成得很好。
三、完善的课后反思
看过一句这样的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学期初我虚心地向数学组长张建辉老师取经学习,学习他的教法和课堂处理艺术,同时也得到了很多同行的指导,比如卓志波老师的课堂提问效果很好,比如彭一秋老师的
黑板板书真的狠棒,杨立群老师的阶梯式作业布置很有特色,都值得我好好的学习借鉴。我上完每节课后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提升。
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学期来,我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个人的教学也有了一点提高,但是与现代教学质量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自身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教学工作中课堂语言不够生动等问题,这些问题尚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以达到更高的高度为学生更好的服务。
高一教师数学期末个人总结五
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本学期,我担任高一(11)的数学,我内心深处时时充盈着感动。是领导的关怀,同事间的互助,师生间的灵犀,让我感到了生活的意义,感到了生命的美好,也给了我在单调机械的工作中坚持下去的理由和信念。我感动着这一切,所以我也努力工作着,回报着。
转眼间,一年过去了,在这一年的工作有成功与失败、有欢笑与泪水。这一年是我人生中最亮丽的一年,是几年教学中收获最多的一年,虽然这一年的工作还有缺憾、还有不足,但绝对是
我成长最快的一年,是我经验积累最多的一年。现就这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收获
1、备课:这学期的备课在去年的基础上去繁就简,简化了知识上的抄写,强调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环节的过渡;依据中考要求、学校招生考试试题难度要求,简化了去年过繁、过深的知识传授,尽量将教学难度降到合适的要求,并充分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记忆;根据学生实际,简化了过多、过细的教学内容,重点强化重点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
2、教学方法
今年,我积极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课内比教学”活动,另外在与教学不相冲突的情况下,尽量多听课,多听有经验教师的评课,多总结别人的优点,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加以借用。在教学中,我还十分注意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学习他们管理学生的方法、学习课堂教学的语言、学习教学过程的组织、学习各种课型的的授课方法、学习课件制作的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学逐渐成熟。
3、课堂管理
通过一年的带班,自己最深刻的体会学生管理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怎样使自己管理学生严而有度、活而不乱,怎样使课堂教学轻松的氛围中进行,都是自己今后还应努力的地方。
二、工作反思和改进
1、狠抓学生管理:通过这一年的工作实际和观察,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处关系休戚相关。教师对学生管理严格、教师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教学氛围、教学成绩。在今后应逐渐总结、不断学习,努力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2、完善常规教学:常规教学识教学工作的重点、核心,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克服教学中的不规范行为,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完善。针对今年的教学实际,在今后教学重要注意对学生的了解,注意学生的实际,把握教学的难度和深度,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能急于求成,应避免求全求细。
3、变换教学模式:在今年的教学中,我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一厢情愿的认为讲的次数多了学生自然就懂了,忽视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切实不断变换教学方式:讲解、讨论、探究、记忆、练习等方式的灵活运用,避免教师的直接灌输。
4、提高教学水平:作为一名高中教师,仅仅只满足于平时的课堂教学达到要求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能走得出去、拿得出手,不仅要征服学生,还要能征服听课的教师、评委。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还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总结先进的教学经验,努力形成符合学科教学特色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早日登上一个新台阶。
5、工作细节有待改善
高一个人学期总结范文2
一、研修活动的设计
《教师研修:国际视野下的本土实践》(张铁道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一书提出,教师教育应当遵循成人学习规律开展。成人学习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是成人如何学习,如何依据成人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去设计和组织有效的学习与教育活动。成人教育最基本的特点是,其对象都具有本领域的知识和经验。但长期以来我们却都认为,成人学习面临普遍的工学矛盾,实际上是把成人的工作和学习对立起来,忽视了成人的实践经验所具有的知识价值。教师是具有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的成人学习者。因此,针对在职教师设计和实施的专业学习活动必须针对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他们已有实践经验的资源价值,聚焦一定主题进行充分的交流建构并获得有价值的研修成果。
因此,我们依据上述原则,回应来自海南与山西两省积累了多年经验并做出了突出业绩的优秀教师与校长“希望成为所在学校的教师发展引领者”的客观需求,对研修活动进行了全程设计。我们设立一个假设,如果我们能够创设一个真实的主题研修过程,汇集来自所有参与者的相关体验与想法,不仅参与者本身可以获得对于教师研修的体认,也能够有助于为他们开展教师研修的后续实践提供方法论指导。因此,作为研修活动的组织者,我们所做的就是依据研修主题设计脚手架式问题链,引导大家进行参与互动式分享交流,并汇聚大家的智慧形成有价值的学习成果。
二、研修过程的互动讨论
海南一组代表(海南中学数学教师 贾天友):《教师研修:国际视野下的本土实践》一书中《儿童视角中的为师之道》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作为教师,我们都特别希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那么首先就要心中有学生,去了解学生是怎么看待老师的,按照学生的希望来要求自己。联系到今天的研修活动主题“让我们共同体验教师研修的力量”,我在思考,怎样通过研修让我们的老师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呢?
张铁道(主持人):其实,这篇唤起你兴趣的文章背后有一个故事。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50多个国家开展了“孩子心目中的好老”主题征文征画活动,并出版了一本小画册。我在1997年的时候看到了这本画册,立刻就被孩子们对教师的真实需求和热切期待打动。我想,如果让老师们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他们自己,看他们的职业,应该非常有震撼力。当时也做了几次培训,效果也不错。遗憾的是,其中没有中国学生的参与。2003年元月,我在《班主任》杂志发表卷首语《让我们倾听儿童的心声》,邀请各地老师组织少年儿童将他们心目中的好老师用绘画和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短短几个月时间,我们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4000名中小学生的儿童画和文稿。我们从这些儿童作品中发现,学生对于老师及对于学校教育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知识和能力,他们更加需要并珍惜的是老师和他们之间的充满关爱的情感互动和思想交流。其中,确实有很多催人泪下的故事。
大家可以看看我的微信头像――那是北京市延庆县永宁小学11岁的安泽同学画的一张老师的脸。老师的两只眼睛里分别有一个开心的学生、一个郁闷的学生,鼻孔里也有学生,上、下嘴唇之间还标有“好好学习”“I love you”(我爱你们)的字样,形象地说明好老师应当关注全班每一个学生,悉心感受他们的情感需求,并在鼓励他们好好学习的同时,让他们体会到老师的关爱。这实际上体现了孩子们对于好老师的希冀。
这项尝试让我们获得很多发现。大多来自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的叙事和图画,好像都与学科教学没有直接关系,却是最打动学生、影响学生的重要事件。我们借助儿童视角开展的教师研修实践也表明,引导广大教师站在学生立场体察他们的教学服务及其成效,进而积极回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不仅是我们深刻理解自身教育服务工作价值的一个重要的评判维度,也是教育管理者和专业机构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有效的行动突破口。
海南二组代表(海南中学政治教师 叶小):看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一文后,我有了很深刻的体会。
第一,教师研修是有规律的。如文中所说:“成人唯有将亲身体验进行分析,并加以理性化,学习的内容才能有效地转化为自身的素质。”因此,要做好教师研修,首先要了解教师研修的先进理念,掌握教师研修的规律。第二,教师研修想取得良好的成效,很重要的是立足于教师自身的需求。我们只有找到教师需要什么,在教学当中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了解教师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有针对性地为教师量身定制研修计划,组织教师研修,帮助教师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这样的研修也才是有效的,才能被老师所喜欢。第三,教师研修的形式要敢于创新,要通过相互的分享、交流去推进。例如,书中流动教师培训队案例,就是研修形式的创新,深入到农村贫困学校开展研修,成本低,又非常有实效。还有,教师研修要注重分享,通过分享让大家有更多的收获和体会。研修活动结束后,还应该督促教师进行总结和反思,借此也能够了解教师研修的成效。我的问题是,教师研修要非常关注教师的需求,怎样能够方便快捷地了解教师的需求呢?
张铁道:非常感谢您对教师研修的认同。我来分享一个自己在海南的实践故事。2004年,我随教育部专家小组到海南考察学习高中课改实施情况。我应用研修方法在三所中学与高中学生开展了系列专题座谈会。我们从每一个班级选取一组同学参与座谈。我问学生们:“在高中课改刚开始的时候,你们在学习中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老师怎么教,你们就感觉到特别开心,特别受益?你们现在有什么困惑?比较课改开始到如今,你们感觉最大的变化在哪里?”学生们针对这些他们熟悉的问题,向我反馈了很多真实信息。其中,谈到他们特别喜欢的老师时,也是十分看重老师和学生之间能否建立朋友般的关系。之后,基于三所学校的高中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我们完成了一个来自学生视角的课改成效研究报告。我们当时的调查结果有力地证明:海南的课改做得很好。其实,如果能够继续跟进,在研究报告的基础上提炼:在高中课改实施将近一轮的背景下,海南的教师在哪些方面做得特别好,赢得了学生赞许?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特别是将其中学生提到的教得特别好的老师的做法和学生提到的困难和困惑梳理出来,并组织教师们研究如何改进,那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其实,借助研修方法诊断需求、改进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可以到一个课堂去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也可以设计一些问题,通过对象对于问题的回应做出判断。我曾经到北京一所学校进行调研,在听取校长报告学校情况、深入课堂听课、与教师座谈,并对学校进行反馈之后,我利用中午的半个小时和来自初二、高一和高二3个年级的学生代表进行了座谈。我首先问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今天到你们学校来,印象特别好。你们能不能说说学校让你们感觉特别骄傲和自豪的是什么?”他们都纷纷说:“我们学校的老师好,老师对我们非常好。”我接着问:“请你们说说你们最喜欢的一门课和你们最喜欢的老师?”其中一个组就讲:“我们特别喜欢政治课。老师在第一节课就对我们讲,‘同学们,我可给你们约好了,你们哪一个都别想在我这门课上落下!’我们心里说,为什么呀?结果没想到,这位老师讲得非常好,一个学期下来,我们全班的同学政治课都学得非常好。”还有一个组说:“我们特别喜欢上体育课。先前一堂课只有一个项目,现在老师给我们四个项目来选择学习。大家都根据自己的爱好选学一个项目。我们非常开心。”我又问:“那你们觉得来学校以后有哪一件事让你们特别难忘?”初二的同学说:“我们特别难忘的是学校组织我们去林县。”我明知故问:“林县有什么难忘的呀?”他们说:“老师,你可不知道,我们长这么大,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到林县去。坐了一天车,晚饭刚吃过,大家的手机就此起彼伏地响起来了。奶奶问路上安全吗?妈妈说外头的饭好吃吗?爷爷说你们啥时候回来?……我们突然意识到,我们走到哪里,家庭的关爱就跟到哪里……”
我看前面三个问题都铺垫得差不多了,就接着问:“目前学校做得很好的情况下,你们觉得如果学校只需要再改进一条,那会是什么?”同学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我们学校学生太多了,做操时胳膊都伸不直;吃饭分三波去吃,仍然挤得不得了;上厕所排队,排到上课铃响了还没有排到;图书馆一个星期只开两个小时,能不能多开一点时间……座谈结束之后,我就把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反馈汇报给学校的领导,当我讲到最后一个问题的时候,校长就忙着要求记录下来,还解释说马上就进行改进。
以上实践说明,如果能够围绕一定主题,基于对象群体的既有体验,有针对性地设计好一组问题链,就能有效地了解他们的需求。
垣曲一组代表(山西省垣曲中学物理教师 吴宝军):您在书中对教师研修强调了三项原则:一是务必注重教师的实践;二是务必持有学生的视角;三是务必了解理论并努力付诸实践。我的理解是,第一,注重教师的实践,就是从教师的需要入手,从实际出发。第二,从学生的视角,就是以人为本。第三,每一个老师必须有持续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在《探索教师研修20年》这篇文章中,你提供了一个教师研修路线图,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的问题是,教师研修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但是,如果教师不愿意参与研修,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张铁道:我借用书中的《新课程教学改革:北航附中教师的研修实践》这个案例来回答你的问题。当时,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刚刚启动,我自己也需要有深入学校深入了解实践的机会,于是就应时任北航附中校长罗滨邀请深入该校连续做了五次专题调研与研修活动。
第一次研修活动的主题是“我们怎样走过高一”,旨在判断首届高中新课程的高一学生已有的实际学习体验,将其作为评价学校新课程教学现状的尺度和制定改进教学策略的重要参照。我们把高一年级四个班的W生分成四个组:开心组、感动组、郁闷组和困惑组。讨论“回顾高一时光,哪些是我们最开心、最感动、最郁闷和最困惑的事?”每一个组分别重点分享一个主题的体验,最终各组的反馈就构成一个整体的结果。我们发现,2008年度高一学生最开心的是“军训”“选修课”“外教课”“社会实践”;最感动的是“军训”“联欢会和主题班会”“汶川大地震”。而最郁闷的是他们的学习,最困惑的是学习方法。来自学生的真实体验,让在场的高一年级组的老师们感到十分惊讶,也促进了他们的深刻反思。教师们感到,他们并没有完全领悟课改的理念。如果重新再教高一,他们会加强教研,精简教材内容,增加学生实践和体验的机会。来自高一年级教师的这些经验,为即将担任新高一教学的老师们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现实背景和行动导向。
第二次研修活动,我们针对学生普遍需求开始关注学法指导。第三次研修活动,我们又以新一届学生的入学教育实践及其成效为案例,研究高中阶段入学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第四次研修活动,我们尝试从学生视角讨论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教学改进。第五次研修活动,我们总结高中语文组关注学生需求、改进教学的探索,并推动学校其他学科依据学生需求,提出改进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行动计划。一个学期下来取得显著成效,而后又推广到全校所有学科。
上述实践显示,诊断需求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后续跟进则是解决问题的必不可少的过程。没有对于实际需求的揭示,行动就没有针对性;没有执着的跟进,就难以达到解决问题的预期结果。
国兴一组代表(海南省国兴中学语文教师 李占民):书中的《团队研修: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的实践》一文,正好契合我们来北京考察学习的任务。在我们常规教研工作当中,最常态、最重要的但也是最薄弱的就是教研组的研训活动。在北京的学校里,教研组的活动是如何开展的呢?请您结合具体的案例,谈谈如何改进教研组团队研修的工作?
张铁道:你提的问题是一个困惑很多基层教师、教研员的实际问题。我曾在甘肃和北京从事教研工作二十多年。我认为,我们的教研需要在新时期重新定位。许多教研员因为曾经是优秀教师或身受基层教师期待,所以总是有意无意地以我为标准,向我看齐。但这种理念已经不再符合现今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了。教研员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承担教书育人职能的基层教师。为此我认为,教研员需要掌握两门教育学,一门是少年儿童教育学(即我们熟知的教育学),一门是回应教师学习需求的成人教育学。只有掌握并自觉应用成人教育学,教研员才能自觉尊重教师的既有经验,引导他们相互借鉴并做出实践改进。另外,由于教研员的工作头绪繁杂,所以很难实际跟进一个项目或聚焦一个特定群体,因此也为开展有效的问题解决、资源开发和能力建设带来很大难度。
以上这些,或许可以丰富我们对教师研修的性质、定位、特点甚至规律的基本认识。
(二)研修策略
开展教师研修的前提是依据任务或主题进行需求调查,再基于需求调查的结果,规划与设计研修活动。以今天的研修活动为例来思考活动的设计特点,我与大家分享了很多案例,尤其是研修活动中如何设计问题链。问题链很重要,不仅要让大家觉得有话可说,还要让大家说得有价值,而且还要让大家的说和说之间有互补性、建设性。
怎样设计和组织有意义的研修活动?我们通过多年实践,归纳出来四个层次16个字的总结:一是“巧在设计”。要遵循成人学习的基本特点,活动必须要有利于能力成长或者问题解决,并善于去做细化的设计,有步骤、有细节。二是“重在实施”。精心地实施活动设计方案,使大家充分地参与、聆听、互动讨论。三是“成在后续”。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有时候研修活动设计得不错,实施得大家觉得也满意,但往往会由于后续没有跟进,不能产出相应的成效。研修成果也是至P重要的因素,决定着参与活动的教师是否有成就感。其实,成果就是对于我们想做什么、怎么做的以及做的结果的一种理性的记述和表达。四是“落在资源”。比如,我们进行需求调查,之后就可以形成调研报告。再比如,我们今天的研修活动,也将会形成汇集大家的反馈的成效评估报告和体现集体智慧的团队研修报告。来自大家对于教师研修的视角、观点、建议所构成的团队报告,将成为一份对于大家今后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专业资源。
(三)成效评价
评价的主要教育价值不是比较高低,而是要通过评价促进研修活动的改进。大家提到,关于成效评价,既可以采用定量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定性的方式。比如教师的论文、获奖等,还有更多的是看不见的、内在理念的变化,最终反映在教师教学行为的积极变化及其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上。这些都可以作为评价的指标。
成效评价最关键的指标是对象的体验,对其产生了什么影响。在座的各位学科带头人,如果我们带的青年教师受益了,有成就感了,那么我们的研修工作就有成效了。我们在实践中积累了七条关于优秀教师的标准:第一,具有坚定的教育职业追求,喜欢教师职业;第二,具有较为全面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积累;第三,具有全面的学生知识,能够读懂学生的需求;第四,积累了实际可行的教学知识与技能,善于依据教学主题和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设计,有效引领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学习并从中获得有成就感的学习体验;第五,善于进行研究,研究自身和他人的教育实践;第六,能够保持身心健康和积极心态;第七,具有个人魅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四)后续跟进
后续跟进的目的是将学习与实践融为一体,带给教师有价值的职业进步和专业成长。各位学科带头人所做的最有价值的贡献不仅在于自己要身为表率,更应努力帮助在工作站学习的老师获得有意义的能力成长。
能力成长是一个行为干预和愿景引导的过程,不是一次就能达成的,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作为学科带头人,我们是特定群体的教师成长的引领者。我们要善于依据特定的主题学习或培养任务需要规划专题课程,把自己不断的成长和所带教师团队的成长,变成一种课程实施过程。
我最近参加了一次“如何推广优秀成果”的专题讨论。大家都知道,目前,推广先进经验的主要方式就是表彰优秀教师,请他们去做示范课、做报告、出著作或者带徒弟。但是,这往往很难达到激发更大范围成功实践所需要的实践能力赋予的目的。我们认为,推广成功教学经验也需要课程规划和教学过程,主要涉及三个层面的学习,即“知晓”“会做”“有成就”。由此,你不仅可以明白“是什么”“为什么”;而且能付诸自身教学实践;更能从取得进步和成效中获得成就感、建立自信。事实表明,真正的学习必须能够带给学习者以能力成长的体验,否则,就不是有价值的学习,也就不可能持续。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有不懈的动力去体验自己的职业幸福,才能够变成教师一直拥有的、不断推动他前进的成就感。这是我们作为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校长,都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我们处于相对成熟阶段谋求造福他人和丰富自身的双赢策略。
(五)组织者的角色与能力
教师研修组织者需要为参与者创设有意义的、有价值的、给力的学习体验。组织者既是同伴学习的促进者,也是高效的学习者。实际上,我们今天采取的是一种混合式学习策略。之前大家都进行了自主阅读,我们在现场开展多重交流,与此同时还开展了微信同步交流。之后,我们还会征集大家的学习体会,开展成效评价,并进行基于本次活动的专题资源开发。
高一个人学期总结范文3
我班有个学生叫小强。父母离异,现在与母亲一起生活。人长得活泼,漂亮。但行为习惯不规范。性格外向、倔强,脾气暴躁,喜欢我行我素,他精力旺盛,自尊心强,上课东张西望,不遵守纪律。而她的妈妈工作也忙,孩子的事情虽有关心,但方法不对,不好时就狠狠打一顿,因此收效甚微。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小孩逐渐养成了一些坏习惯。针对小强同学的特点,我对他采取了如下心理辅导:
二、分析
1.克服自卑,建立自信
他由于学习成绩不好,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和同学的轻视,因此存在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对他的学习和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在这种自卑心理的影响下,他对学习不够努力,因为觉得努力也没有用,同时,她对于老师的批评和帮助无动于衷,觉得自己也就这样了,怎么也好不了。因此,帮助他克服自卑,建立自信是帮助他解决心理问题的关键。我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对他多进行表扬,善于发现他的闪光点,及时地进行表扬和鼓励,即使他有一点点进步,就应该给予充分的鼓励。同时,对他进行批评时,注意不伤害他的自尊心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批评,在批评后要向他提出希望,使他感到老师对他很有信心。总之,帮助他建立自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抓住时机,不断进行工作。但是,一旦他建立了良好的自信后,他身上的的变化将是十分明显的,他会热情地投入到学习和班级工作中去,不仅在行为方面大有好转,连学习成绩也会有显著的提高。
2.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桥梁
为了真正使小强走向重新塑造自我的道路,我想在加强学校教育的基础上还应取得家长的配合,所以我坚持一学期多次家访与家长互通信息,共同教育,同时帮他补缺补差,当他成绩有进步时及时表扬他,使他找回信心,找回了失去的学习愉悦感。
3.成功和喜悦
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与信任,给了小强无穷的力量,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从四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他的行为规范,学习成绩渐渐由差转好,成绩也由不及格上升到70多分。同学说他简直像换了一个人。他妈妈说没想到孩子的进步那么快。由此我想到,我所教的班级中还有类似这样的家庭由于家庭结构的改变,家庭成员的远离给这些家庭中的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孩子的心理、学习、行为等方面的发展都受到了制约。由于他们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在心理、行为等发面容易出现问题。作为老师应当多关心他们,把这当作老师教育工作的重点来抓好落实好。要相信他们一定能变好的,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呀!
三、针对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1.用老师的真诚,赢得他(她)的信赖
作为教师应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在对后进生的教育中,我们教师应抛弃以前的“师道尊严”等观念,放下架子,主动而真诚地与学生沟通。通过沟通会掌握第一手资料,我们会发现以前对学生的判断也许是不正确的,而且会发现学生当务之急最需要的是什么?只有了解学生真正的需求,在教育过程中才会采取针对性很强的方法,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当然,现在的学生独立意识、认识事物标准有较大的变化,我们在教育后进生之中往往会遇到一个难题,就是无法与学生沟通,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更谈不上与他们交上朋友。在转化他们的过程中只是一种“单相思”,这就需要我们有更多的耐心和不断改变教育方法。在转化他们过程中最突出的一个现象就是容易反复,我们应允许这种反复存在,即我们应该抓反复,反复抓。
例:我班有个离异家庭的男生陈XX,贪安逸,图享受,外号叫“阔少爷”。是个喜欢逞能的“老大”。我利用他“好逞能”的特点,让他做几个后进生的组长,负责监督这几个后进生的自行车停放和检查值日生工作,于是他每天到校第一件事就是检查自行车是否停放整齐,包干区卫生是否整洁。这个“犟头王”用我赢得他的信赖,与我有感情,关系融洽,促使他对学习有信心。作业从拖欠不上交,到基本上能准时上交作业。
2.发挥班干部的作用,燃起他(她)学习的“热情”
班干部是一个班级的主力军,健全的班干部队伍,能使班风正,学风浓。由班干部出面结对子,手拉手地帮助后进生,是转变后进生的一种妙术。
例:我班有个学生陆XX,人调皮,打人骂人家常便饭,吵架、旷课时常出现,外号叫“黑野马”。为了使甲班同学齐头并进,班干部献计献策,在班中掀起“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热潮。班长第一个与陆XX同学结对子,平时给他辅导文化知识,班校活动一起参加同一个项目,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表扬成绩,指出缺点,制定目标。经过一年的帮、教、带,不仅是陆XX同学转变了学习观念,树立起了学习信心,而且其他后进生也进步较快。
3.利用集体的温暖,燃起他(她)重新生活的“火星”
因父母离异,家庭破裂,使他(她)悲伤过分,情绪低落,心情抑郁。我发觉后,及时稳定他(她)的情绪,并找几个与他(她)要好的同学,或老师与之谈心,帮助他(她)从悲观的情绪中解脱出来,重新树立起学习生活的信心。
例:我班有一离异家庭的男生俞XX,父母离婚后,闷闷不乐,心情抑郁。被我了解后,利用国庆节让他与几个同学一起来我家吃饺子,并指导这几个同学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与他多谈心。让他的感情得到安抚,并以别人的欢染他。经过一段时间后,他的情绪漫漫地好转,并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同时渐渐地萌发了学习的热情。
4.以榜样的作用,引导他(她)上进
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它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离异家庭的学生虽有些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不思上进,得过且过。但当他(她)崇敬的榜样出现在面前时,这榜样的精神价值思想倾向、态度、品格,也会打动一部分学生的心,被他(她)所接纳,佩服得五体投地。
5.发挥家长的作用,使他们关心自己的孩子
高一个人学期总结范文4
【关键词】学生学习生活主人
班级是学校的最基本的单位,班级管理的好坏,关乎学校的生命。传统的班主任工作大多是强制性地发号施令,家长式地出言必训,学生永远不能挑战权威,稍有异议则认为是学生大逆不道;或是保姆式地看管,不给学生一点自由支配的权利,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教育。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只有实行全员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整体的力量才能得到发挥,学生学习生活的积极性和整体素质才能得到提高。只有确认学生在班集体中的地位、权利和义务,让其真正享受到民主、平等、自由的权利,才能唤起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义务感,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班集体才能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尝试成功的精神乐园。因此,我认为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要对传统的“保姆式”的班级管理模式要进行根本的变革。让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学生才会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真正做到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关心自己,促进学生独立自主地发展。我们老师不仅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把他们培养成为会生活的人。如何在班集体建设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近年来,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引导学生制定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
目标是一个人奋斗的方向,没有目标,我们的活动犹如大海上没有航标的船,永远也达不到理想的彼岸。班级管理也是如此。制定目标是班级管理的前提条件,而学生的自主精神是班级管理的灵魂。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管理的主人,他们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因此,作为班主任,首先要从思想上更新管理观念,确认每个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权利和义务,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加强自主意识和民主意识的教育和培养,以“我是班级管理的主人”为主线,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让学生逐步树立起“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
1、班级总目标的制定
在进行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时,要求每个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出谋献策,组织他们学习、讨论,共同制定出切合班级实际的总目标。这些目标应该是多方面的,而且是量化的。如:争创文明班级、劳动竞赛、文体活动、学业等等。管理目标的确立,一方面使学生既要看到前进的方向,又要明确目标实现是每个个体努力的总和;另一方面也要使学生看到目标高而可攀,但必须经过努力才能实现。管理目标制定的过程,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认识、自我激励的过程。
2、引导学生制定分解目标
分解目标分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
(1)横向目标。横向目标其外延涉及学风、组织纪律、班风班容、宿舍内务、学习互助小组等。对每一项目标,都予以量化,变软性任务为可检测的硬性指标。每个小组都实行组长负责制,组与组之间开展竞赛,激发学生把潜在的能量充分发挥出来。每一小组的情况有专人记录,每月一统计,评出优胜组,期末按目标评出各项最佳小组。
(2)纵向目标。纵向目标是指“横向目标”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要达到的具体标准,即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这些都得明确设计。如学习互助小组,我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制定个人近期奋斗目标,并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最后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达到个人及班级目标。许多同学认为“一帮一”活动值得尝试,因此我采纳了他们的建议。结果证明,“一帮一”活动使学生们受益匪浅,达到了帮助者与被帮助者获得双赢的目的。
学生通过参与目标的制定与实践,增强了主人翁的意识与责任感,使班级管理目标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为班级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建立班级自我管理机构,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整体的育人工程。把学生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构筑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因此,班主任必须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为学生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岗“施政”,有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
1、建立值周制度。
根据抽签结果,按先后顺序每周由一名学生担任“值周小老师”。班中的事由值周小老师全权负责。团会、主题班会等活动,老师只加以启发指导。从方案设计、组织准备到主持活动、总结评价都由学生自己做。值周小老师还要负责记载班务杂志,检查班干部的工作情况。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他们在活动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班组的自我管理得到了加强,班集体内部也日趋团结。
2、改革班干部的选举方法。
以前班干部的选举或由学生提名,举手表决通过,或无记名投票选举。常常有这样一部分学生,从进小学开始,就因为听话、大胆、人缘好等原因被选上班干部,以后又因为有了工作经验,有了一定的组织上和管理能力,从高一年级到毕业,连选连任,致使多数学生失去了锻炼的机会。为了使更多的学生有当干部的机会,我采取干部定期轮换的方法,通过自由组合,把班上50名同学分为五个小组,每组班干负责一个月。班干部的职责是各司其职,协助值周小老师管理班级,负责检查各管理小组的工作,并记录检查情况。根据已制定好的量化管理,期末评选出优秀班干组两组。这样既可给每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又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有利于学生干部以后走上社会能摆正个人和集体的位置,正确处理各种关系,成为生活的主宰。
3、建立若干管理和兴趣小组,逐步健全各项职能。
根据班级管理和活动的具体需要,在班里建立若干管理、兴趣小组和职能部门。每个小组及职能部门职责分明,分别督导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维护班级纪律秩序,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如:卫生组——负责教室及包干区的清洁工作,检查个人卫生;课间纪律组——负责课间纪律的检查;仪表监督员——负责本班学生仪表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要求当事人整改;调解员——善于发现同学之间的不和谐信息,并能尽最大能力进行调解,努力营造一个团结、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应急小组——班级或学校出现意外情况时,负责组织学生及时处理;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组长——组长负责计划、组织成员开展活动及活动器材的购买、准备;财政部长——班会费和班级各种费用的收支管理。
各管理小组建立后,各组的岗位责任明确,并由组长负责。组长是一周一轮换,负责记载好当天检查的情况。
建立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机构,虽然强化了学生的自我管理,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老师进行必要的指导。为了调控好整个班经受管理机制的运转,我们提出了“领导负责制”的管理模式。各管理小组组长分别向自己的主管同学汇报,主管同学再向值周小老师汇报。值周小老师把各主管同学汇报的情况进行整理归类,并向班主任汇报,以便班主任及时了解班上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力争做到下一级能解决的问题决不推给上一级。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班团队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活的乐趣
一个班级其实就是一个大家庭,班级活动是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桥梁,是促进班级集体建设的中介,是学生展示才华的乐园。作为这个大家庭的家长,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和谐的、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责无旁贷。因此,班主任必须根据班级管理目标,指导学生设计并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1、丰富多彩的主题班团会。
每学期初,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管理目标的要求,老师有意识地让同学们去集思广益,精心设计适合初中生年龄特点的主题队会,制定好一学期的主题班会、团会计划(有时可根据学校工作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并选好主持人,做到人人参与,富有个性。由于这些班团队活动,从设计到实施的每个步骤都是学生主动参与。因此,在参与过程中,学生的自治能力得到提高。
2、每月一次的知识竞赛活动。
这个活动由学习委员组织,以学习互助小组为单位进行,最后以一个学期五次总分排名坐次,并给优胜小组给予奖励。这种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给同学们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开阔了视野,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临场反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竞争意识。
这样周而复始,进行常规化的系列的活动,既有针对性,又有启迪教育意义。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创新性融为一体,既成了学生自主教育、自我管理、展示个性、尝试成功的乐园,又培养了学生的自治能力,对班集体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四、建立竞争机制,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让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长其才能的重要途径。在改革开放的现代社会,我们更应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和耐挫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在班级中建立竞争机制,创造竞争气氛。每个学生自找一名对手(水平相当),老师可依据学生的可比性,稍作调整。竞争对手比学习、比思想、比纪律,比体育等。竞争对手名单列表上墙,各自的成绩量化公布于表,以便时时可激励双方。通过竞争,优等生更优,基础薄弱的学生也不甘落后,奋起直追,进步也特快。通过竞争,班级中形成了一种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你追我赶的氛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和谐、生动活泼地发展。
总之,现代教育对我们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才能,以自己为本,才能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他们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
参考文献
高一个人学期总结范文5
题 目 《对"影响物理学习的各种因素"的调查》
院 系 理化学院物理系
年级,班级 02级6班
实 习 生 孟令奎
带队教师 荣宪伟 孙文军
实习学校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
指导教师 王乐钦
XX年8月24日至10月21日
对"影响物理学习的各种因素"的调查
调查时间:XX年9月
调查地点:哈尔滨市第三中学
调查对象:哈三中学生
调查方法:访谈 问卷 实地调查
XX年9月我带着激动与兴奋的心情来到了哈尔滨市第三中学进行教育实习工作,进行教育调查报告的撰写是教育实习的一部分,因此调查什么以及如何调查一直是困扰我的一个问题.来到三中后我了解到,在三中这样国内知名的学校,无论是师资还是教学资源都是国内一流的,当然,物理教学更是首屈一指,因此我选择了根物理教学有关的题目——《对"影响物理学习的各种因素"的调查》,相信调查结果对我以后的物理教学工作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调查过程中,我采用了访谈,问卷以及实地调查的方法,对调查对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1,实地见闻
来到三中后,第一感觉就是这里的学生不仅爱学习而且会学习,大多数学生的各科成绩都很优秀,为了比较学生们对各科学习的方法与手段以及横向比较一下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区别与联系,无分别选择了语文,政治,化学,英语,数学等学科去听课,课堂见闻如下:
我听的一节语文课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给一个非重点班级上的一节新学期的起始课,本节课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教学相长".课上老师以故事的形式交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而学生们便以口头作文的形式向老师表决心要学好语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叫孙一欣同学的作文有这样一句话,其主旨就是向老师表示高二了从此要放弃一些玩,乐的时间,去追求高考的胜利,题目就叫《放弃与追求》.那段话是这样的:
让我们伸开双手——
坦然放弃,享受追求的阳光;
果敢放弃,聆听追求的歌唱;
大度放弃,奔向追求的天堂;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这堂课,那就是"绝"!
政治课也是在理科教学班听的,当时课堂讲的是哲学.主要是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课堂上老师生动的给大家剖析了杨利伟的贡献,乔丹的传奇经历,姚明现象以及令人闻之色变的SARS 疫情.学生们也十分配合的讲出了他们的想法,或者他们说出他们所见的实例,让老师帮着分析,总之这节课我的体会就是老师十分认真,投入,学生则格外的放松,这种放松在理科的课堂上是很少有的,这种现象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化学课上讲的是化学平衡,这部分知识应该是比较难理解的,学生们在听课的时候我又看到了在物理课上那熟悉的目光,学生们生怕哪一下不小心眨了眼没听到老师的讲解,我不禁暗自赞叹,这真是一帮学习理科的"小疯子"啊!他们把哲学上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简直可谓淋漓尽致!
最值得一提的应该算英语课了,在这节课上学生们充分地发挥了他们的能动性,真正体现出了师生互动的思想在里面,而且最有特色的是在这节英语课上完全是纯英语授课,你不会听到一个汉字.这节课是这样设计的:英语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单词,其中有:
MERRY CHRISTMAS MR OUYANG
BASKETBALL FOOTBALL
SHOPPING LILEI
教师写完以上几个单词让学生随意用英语去提问,老师只是回答"YES"或者"NO",这样的教学方法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其中有的学生问到:①哪个节日您最喜欢 是圣诞节吗 教师回答:"NO".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用英语提问,直到一个学生问到②请问您的生日是圣诞节那天吗 教师回答"YES".于是老师给该学生所在的组加了分.从这节轻松的英语上我又想到了我的物理课,我是不是也应该给我的课增添点儿什么.
在三中的所见所闻真的给我的调查增添了许多有说服力的资料,从三中教师精心给学生们准备的每一节课中我能判断出什么才是学生需要的,从学生的克服困难,努力学习中我看到了他们学习是有方法的.
2,问卷统计
通过实地见闻,真的让我感慨万千,面对这样教学有方的教师,面对这群会学习,爱学习的孩子,作为即将走上讲台的准物理教师怎能没有想法,我从语文课上看到了学生感性的一面,他们能用心去体会教师对他们的良苦用心,做出回应.从政治课上我看到了他们放松后去回答问题才是那么有想法,在化学,数学课上我看到了他们学习理科的精明的头脑和锐智的眼神……
不过回到主题,我其实想的更多的是,能不能够把他们在那些课上的优秀表现综合到我的物理课上呢
他们在物理课上能否像语文课上那么感性的用感情和我交流 能否像在非高考科目政治课上那么放松去回答我有问题呢 (那样的效果会更好)能否会像在英语课上那样绞尽脑汁去动脑筋回答我的每一次提问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和这样的幻想我精心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为了弄清对物理学影响程度的各种因素,我列出了可能影响学生们学习物理的40个因素.每个因素按对物理影响的大小分为"很大,较大,一般,较小,无"五个等级,分别计4,3,2,1,0分.我对高一,高二的学生们进行了抽样调查,并且对回收的问卷中的260份有效试卷进行统计,获得了如下的数据:
因 素
得分
因 素
得分
听课专心
881
学习努力程度
867
思维能力
846
毅力
834
自信心
822
对这科感兴趣
813
课后及时复习
807
重视基础知识
771
根据学生基础针对设计方案
769
教师的教学水平
758
求知欲望
752
师生感情
737
数学对物理的影响
734
有学习目标
728
做课堂笔记
726
有问题及时请教
725
课前预习或准备
722
初中物理基础
720
作题后归纳总结
718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705
认真改正作业试卷
703
重视实验教学
700
有学习计划并实行它
694
有一本好的资料
661
记忆力
615
同学间相互交流
610
做题目的数量
607
教师的各别指导
603
其他学科占用学习时间
581
物理天资
579
化学对物理的影响
575
受到教师的批评或表扬
572
教师批评作业及时
571
知识与生产等相联系
557
家庭环境
548
开展学习竞赛
518
语文对物理的影响
454
地理对物理的影响
421
生物对物理的影响
415
性别差异
386
在对学生们进行调查的时候,我也同时进行了访谈,谈话的对像是随意选择的,谈话的内容也几乎和上述几种因素有关的,其结果与以上我统计的结论几乎一致.
(1)观察得分前六名的几种因素,我们会发现这几种因素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都与学习者的主观努力有关系.也就是说学习物理最主要的还是个人.一个物理成绩好的学生就一定会专心听课,努力学习,思维能力较强,有坚强的毅力,很强的自信心,当然,也少不了浓厚的学科兴趣.
(2)在平时我们经常听到人们会这样说在学习物理方面男生的优势要多于女生,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认为性别差异影响物理学习的看法是绝对不科学也不正确的.
3,调查分析
从调查来看,影响物理学习的因素主要是物理学习者本人的主观努力.从心理学角度看,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较持久和行为变化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点是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过程;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个人的主观努力有多么的重要了.我们说一个人努力学习,愿意去学习,在心理学中我们就说这个人学习动机明确.所谓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由调查结果我们还是不难看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学生物理学习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这说明教与学是分不开的,学生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劳动,教师的教学过程也离不开学生的配合,在课堂上只有教师和学生互相配合,达到互动的效果,这样学生的物理成绩才能保证有所进步.
除了上述介绍的两个影响物理学习的因素,我们还能发现一些客观因素对学生学习物理也是有很大影响的.例如大家可以看到的在700分以上学生的求知欲望,师生感情,数学对物理的影响等等.
4,几点建议
首先,针对此次调查结果结合三中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想提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1)三中的学生主观方面和客观上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硬件上都有已经很优秀了,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为他们设计一些个性的学习方案,这样教学的效果也许会更好一些.
(2)重点中学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就是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大,因此如果时间安排再合理一些,会更好.例如要在合适的时候多给学生们一些自由的空间,这样对培养学生们的物理思维,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有利的.
(3)习题课的指导方面要争取多一些时间.在调查中,许多学生都反映习题课太少,或者与新课教学衔接不上,我想如果这些问题解决掉,教学效果会非常理想.
其次,针对当前高中普遍存在一些情况并且结合我此次调查的结果,我想提出几种设想或者一些建议:
第一,从心理学角度讲,物理知识的学习包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以及对物理知识的应用.理解也就是"懂"得意思,也叫领会.因此如何让学生们去领会,就是我们物理教师的职责所在.而知识的应用是学习知识的最高境界.因此针对当前多数中学只搞应试教育而不去重视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及应用我认为有必要花费一些精力在培养学生们的应用技能上面.
第二,从影响学生物理学习的因素以及物理教学理论讲,应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将学生的学科兴趣提起来,那课堂的物理教学效果一定会非常好.
高一个人学期总结范文6
关键词:冯友兰;中国哲学思想;极高明而道中庸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4)-09-0038-02
冯友兰先生处于东西方哲学交流碰撞的时期,在西方哲学盛行于世界的情况下,以冯友兰先生为代表的新儒家开始寻求中国哲学的新出路。冯友兰先生认为西方哲学分为三大部分:“宇宙论――目的在求一‘对于世界之道理;人生论――目的在求一‘对于人生之道理’;知识论――目的在求一‘对于知识之道理’。”[1]相比之下,中国哲学虽然传承千年却没有系统的体系,同时也缺少思辨性的论证说明。“中国哲学家,多讲所谓内圣外王之道。‘内圣’即‘立德’,‘外王’即‘立功’。其最高思想,即实有圣人之德,实举帝王之业,成所谓圣王,即柏拉图所谓哲学王者。”[2]在这样的传统影响下,冯友兰先生的哲学重点在人,在于人精神境界的提高,基于此提出了“极高明而道中庸”的观点,认为只有将高明和中庸统一起来,才能在平凡的世俗生活中达到最高的精神境界,实现内圣外王之道,冯友兰先生认为这才是中国哲学精神的精髓所在,是哲学研究的根本任务。
一、极高明而道中庸
为了论述“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哲学含义,冯先生首先讨论了出世间底和世间底这两种不同的关于人生的哲学思想。出世间底哲学认为对于精神的追求是更为高级的,为了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水平,人必须放弃放弃现世的世俗生活;世间底哲学则主张现世生活更为重要,这种极端务实的思想几乎将精神追求贬得一文不值。出世间底和世间底分别代表了“高明”和“中庸”,冯先生认为将二者严格对立起来是有失偏颇的,可以将“高明”和“中庸”统一到人生当中,得到一种特殊的不同以往的境界追求,而这种全新的境界才是人在现世世俗生活中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这也正是“极高明而道中庸”这一思想所提出的哲学意义。
对于“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含义,其原意认为现世的完善的道德是最高的精神境界,而冯友兰先生却赋予了其全新的意涵。冯先生认为只有宇宙才能用“极”来形容,现世的道德只能逐步接近“高明”,却不能达到“极高明”的境界,因此,人们所追求的最高的境界即使对宇宙的理解。而“道中庸”所要强调的是依照道德标准来规范自身的行动,并把握尺度使其符合“中道”的要求。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是人的心灵的活动,无论本人是否愿意,都不可能不食人间烟火使身体脱离现世生活而单独追求精神,这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无用的。人所应该追求的最高的境界应该是在现世生活的基础上实现对世俗生活、人间道德的超越,而并非脱离,否则将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法实现跨越。
总体说来,“极高明而道中庸”就是实现出世与入世的统一,即以出世的精神来体验感悟入世的生活,在世俗生活中实现精神境界的飞跃,以此来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这才是冯友兰先生赋予“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全新含义,正是基于此使得冯友兰先生的思想从根本上与出世间底哲学和世间底哲学得以区分开来。
二、传统思想的不足
冯友兰先生认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3]作为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道家等思想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但在冯先生看来,不论是哪家之言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真正道出实现人生境界提高的途径以及意义所在。
(一)儒家
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一直贯彻儒家思想发展的始终。孔子将“仁”“礼”视为个人以及国家思想、行为的核心。所谓“仁”即仁慈、仁爱,是个人日常行为最重要的标准之一,而“礼”则“兼指一切风俗习惯,政治社会制度。子产谓‘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4]“仁”与“礼”的提出是对个人行为和国家运行的约束,是一种道德规范。个人依此进行日常生活,便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直至“五十而知天命”,即理解在道德之上的关于“上天”的思想。孔子认为只要按照“仁”和“礼”的要求来进行规范,人们就会顺理成章的“知天命”,虽然孔子倡导修身养性,但个人的修养是为了国家政治服务,其实质仍是主张采取积极入世的态度参与到社会生活当中,并在齐家治国当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因此,孔子所倡导的思想主张只停留在了道德规范的层面上,并未达到冯友兰先生所讲的最高境界。
继孔子之后,孟子发展其学说提出了“四端说”,即认为人的本性当中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四端,这四端其本质与“仁”“礼”的思想并无差异,只不过孟子认为这些出于人之本性,而孔子对此并未提及。出于所处历史时代的限制,孔孟的思想追根究底仍是为个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为服务的,对人生境界的理解也仅局限在道德境界上,对宇宙本体等理论并未提及。
到了宋明理学时期,儒家思想中逐渐出现了关于宇宙发生的理论,张载朱熹等人将宇宙与“气”“理”联系起来,提出“格物致知”的主张,认为每个人都能理解万物之理即宇宙,只是受到“气”的限制使得每个人的理解程度不同,而后期的儒家思想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这一思想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宋明理学较孔孟时期的儒学境界进一步提高,与冯友兰先生所主张的最高境界更为接近,但根本上来说,孔孟儒学注重政治生活,而宋明理学强调个人修养,注重圣人的塑造,儒家思想的主张更多的倾向于“道中庸”,并没有将出世与入世结合很好的结合起来。
(二)道家
道家思想十分注重对于世界本质、万物起源的思虑。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主张虽然万物各有差别,但最终仍统一为“道”,认为应该忽视事物之间的差别,“一即全,全即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这个意义上来看,老子的主张可以说是“极高明”的,但这与冯友兰先生的观念相差甚远。老子的学说可以说是典型的出世学说。究其学说,其实质是在无法摆脱入世生活的情况下转而采取消极态度,其所追求的还是超脱的出世的人生境界。
到了魏晋学期玄学盛行,方内方外成为俗世与自然世界的代名词。其认为只要内心达到淡泊无为的境界,即使身处方内进行世俗生活也等同于游于方外,不免有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意味。魏晋玄学时期的主张看似十分符合冯友兰先生的“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精神,但其行为的初衷却不同,冯友兰先生的主张其目的是为实现内圣外王而服务,虽然“内圣外王”出自庄子思想,但道家根本上还是更加注重“内圣”,追求出世生活,对“外王”这类世俗事务则颇为冷淡。因此,在冯友兰先生看来,道家学说在此仍是有所欠缺。
(三)佛教
佛教思想极具宗教意味,虽然其思想包罗万象,但根本上还是以“来世”观念为核心展开的,尤其在关于“涅”和“世间”的思想上,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同源同流,虽历经千年的发展,但根本上还是以大乘与小乘的观念为主。
“‘涅’是佛教徒一切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或最终目的”[5],早期佛教与小乘佛教认为现世的苦难是前世的因缘造成的,个人对命运只能顺从却无力改变,人们只有禁欲苦行,累积功德,待进入六道轮回之时,才能在来世摆脱苦难的折磨,或享受现世的生活或立地成佛,“涅境界与轮回中的状态或世俗世界完全不同”[6]。而到后期,中观派提出了与早期和小乘佛教完全不同的涅思想,中观派提出了“实相涅”的思想,其中心思想认为“涅是要达到与世间有关联的一种精神或认识境界。这种境界不是一种脱离了世间而存在的另一个更高级的境界,而是对世间或事物‘实相’的认识。”[7],这实际上已经接近了冯友兰先生的出世与入世辩证统一的思想,但后期大乘经中并没有继承中观派的思想,仍严格划分了涅与世间之间的界限。而在中国古代,为了维护统治,君主更多主张倡导的是小乘佛教的思想。
佛教思想中着重突出出世观念,对于皈依佛门的出世之人,认为其应潜心佛法、普渡众生,最终修成正果得道成佛;对于尘世的凡夫俗子,则认为应多行善事,为来世的幸福积累功德。佛教将出世的得道与入世的善行结合起来,虽然这对俗世生活有所指导,但根本上,佛教仍是主张个人应该脱离红尘潜心修行,这样才能摆脱轮回之苦,修成正果。这与冯友兰先生所主张的出世与入世的统一相差甚远。
三、新理学思想
在对传统思想进行分析批判之后,冯友兰先生认为儒释道三家的学说都有失偏颇,并提出新理学,将其视为中国哲学的全新释义。
在《新原人》中冯友兰先生提出了“觉解”这一思想,觉解是对理性思想的进一步发挥。他认为人类是有觉解的生物,正是人得以与禽兽区分的重要本质。对于“觉解”,“觉”意为自觉,而“解”意为了解,即人了解某一事物并自觉去实施。依据事物和人之间的区别,“解”也有高低之分,冯先生认为停留在字句或是事物表面含义的“解”是初级的低级的,而深入的研究了解,并将知识、经验赋予实践,并依据结果反观该事物,这是更高一级的“解”。“觉”作为人反躬自省的一种心灵活动,冯先生认为同“解”一样也有高低层次之分。而依据个人觉解程度的不同,所达到的境界也有所不同。在《新原人》中冯友兰先生将人的境界由低到高划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而天地境界是人们应该追求的最高的境界。只有进入天地境界,个人才算真正的实现了人生的最高追求,找到了“安身立命之地”。冯友兰先生认为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人虽然生活在现世的世俗生活中,却完成了对自我的超越,由此也就实现了“极高明”和“道中庸”的统一。
在整个新理学的人生哲学当中,超越的观念一直是其思想的核心。能否实现自我的超越是一个人达到最高境界,即天地境界的关键所在。只有通过自我超越才能保证既实现精神境界的提高,又不脱离俗世生活。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哲学自古以来注重的一直是内在的修养,对内在的追求和超越相比外在的超越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现世的生活非但不是阻碍,在一定程度上更会给予人们以启示,使人们更加深刻的感悟天地境界,真正的达到“极高明而道中庸”这一人生哲学的诉求。
四、总结
作为近代以来成就最为突出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分析批判儒家道家等传统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理学这一思想体系,认为“极高明而道中庸”才是中国哲学应有的意涵,天地境界才是人们应当追求的最高的境界。这样的主张是对中国哲学的全新释义,为我国哲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出路,不仅为中国哲学开辟了新的篇章,同时也在人类思想文明史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①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②冯友兰.中国哲学之精神[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版.
③冯友兰.三松堂全集[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④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⑤姚卫群.印度宗教哲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注释:
[1]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第4页.
[2]同上书 第8页
[3]冯友兰.中国哲学之精神[M].中国青年出版社,第6页.
[4]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第85页.
[5]姚卫群.印度宗教哲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