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作文辅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作文辅导范文1
关键词:作文辅导;写作兴趣;评价体系
作文针对于小学生而言,是相对较为困难的,学生由于语言较为贫瘠,语言水平较低,在进行写作时,需要教师的指导帮助。
一、培养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做什么,都应该怀着感兴趣的心情去对待,这样便能取得极佳的效果。人如果想做好一件事,一定要用“痴缠”的热情去对待,那么,教师应当采取何种措施来激发学生对作文的热爱之情呢?
1.从浅入深,加强学生自信心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在讲解作文时,往往是单一地讲述着空洞的作文理论以及方法,这种枯燥乏味的讲解,让学生逐渐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同时,也会让学生对写作充满压力,对写作充满恐惧,逐步失去对写作的兴趣。因而,新课改要求中提到,教师在讲解作文写作时,应当由浅入深地进行讲解,逐步地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以及热情。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作文的第一课时,可以利用“情景引入法”来吸引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个故事,一个能吸引学生目光并且能引人深思的故事。然后让学生口口相传地讲解这个故事。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之前那个故事复写出来。在学生写作完毕后,教师应当进行相关的点评并且以积极鼓励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的作业。
2.注重交流,激发潜力
在日常的写作课堂中,教师应当让学生阅读同学间优秀的作文,而不仅仅是名人伟事的阅读,过多地阅读同学中的优秀作文,能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因为学生的优秀作文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以及写作水平,学生更容易从中学到知识,从而体会作文以及语言的魅力。与此同时,每位学生都有着自己的好胜心,看到同学的优秀作文时,也希望自己能写出更好的文章,继而不断地努力进取。这是一种极好的竞争形势,教师应当有效地利用此种心理,给每位同学同样的机会,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竞争观以及人生观。
二、注重实际,发展自我
作文教学的目标并不是将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为一个个优秀的作家,而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这一基本技能,之后能更好地充实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能帮助学生在写作中不断地寻找自我,不断寻找自己的自信心。
1.在对小学生进行写作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写作的实用性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中,教师将作文教学实践的重点放在作文的艺术感上面,从而忽略了作文的实用性,让学生产生“作文无用论”的想法,由此将写作看做是自己日常学习的沉重负担,长久以往,只会让学生对写作充满排斥,无法专心地进行写作。
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应当注重作文的实用性,真正从作文本中走出来,走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生进行写作时的心情。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书面形式来谈谈自己针对班级管理以及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方面的不足以及改进方法,同时,也可以跟老师谈谈自己的心里话,可以畅所欲言,这样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作文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2.主动地进行写作
在日常的作文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从传统观念上的“要我写作文”转化为“我要写作文”这种主动的行为上来,让学生写自己所想写自己所经历的,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写作的魅力。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不限形式,不限字数的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能让学生在进行写作的时候,真正做到心中有所想,便有所写的状态。这样的状态,不仅能帮助学生抒发心中感慨,而且能帮助学生真正地热爱上写作,将写作看成一件快乐的事情。
三、全方位的评价体系
作文的批改是作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直接反映着整个作文教学质量的好坏。因而,教师在进行作文批改时应当极其认真,尤其注意挖掘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并进行及时的表扬,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心。
当然作文批改不应该只有优点,更多的应该是优缺点相结合的评价,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有所进步,缺点让学生找准目标,加速前进,优点让学生充满信心地进行学习。
综上所述,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作文辅导时,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同时加强写作实用性的培养,并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以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章玮.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3):83-84.
小学作文辅导范文2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教学方式。现如今,小组合作被广泛的运用到课堂中,但是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小组合作型学习仅仅是一种表面上的现象,并没有渗透到小组合作教学的实质,所以小组合作可以达到的实际效果并未能完全展现。因此,笔者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小学过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提出了相关的策略,从而让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弥漫着幸福的味道。
【关键词】
小组合作 小学语文 策略
小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每个学生各自的学习能力,并且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共同完成同一教学任务,从而更好的达到教学的效果。小学语文是需要学生之间进行语言交流的,将小组合作渗透其中,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对于小学语文书本知识的掌握,同时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幸福的成长。
一、植入“幸福”味道――合理分组,增强小组均衡性
小组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对于教学有系统、有结构的组织形式。一般地,一个小组大致含有4-6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他们在智力、学习能力或是兴趣爱好等诸多方面都是存在差异的,为了让学生之间能够最大限度的进行互补学习,合作学习的小组一般不会去提倡自由组合,学生的个人分组意愿仅仅作为统一分组的参考,因为分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交朋友,而更多的是为了更好的进行学习。
例如,在进行《三袋麦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分组,保证每个小组之间的综合实力是相当的。在课本内容中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小动物对于土地爷爷给的麦子都有自己不同的处理方法,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并进行小组讨论这三个动物朋友,你最喜欢谁?为什么?[1]在小组讨论中植入幸福,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合理分组,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学习,相互补充,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能够活跃起来,从而让小组成员之间共同促进,共同发展,从而营造出一个幸福而又温暖的课堂。
二、增强“幸福”体验――适时引导,掌握课堂节奏性
在小组合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者,而且是学生和书本知识之间的一座桥梁,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连接者。所以,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时候,教师要能够深入学生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充分的对学生小组合作的情况进行了解,并注意到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焦点问题,从而把握住课堂。例如,在教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文章的时候,让学生进行文章的另外两个命题的时候,有小组成员就因为观点不同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学生认为需要用“昆虫迷法布尔”,有的学生则认为要用“昆虫学家法布尔”,教师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及时的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的精读,要求学生在文章的阅读过程中发现到底这篇文章更适合哪一个命题,最后,通过文章的精读之后,学生们的意见得到了统一,选用了“昆虫迷法布尔”这个命题。[2]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走进学生,充分了解到学生讨论的程度,从而更好的给予学生指点,化解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的地方,把握住课堂的节奏性,从而增强学生对于小组讨论课堂的幸福体验,并及时对学生讨论过程中出现的相关情况进行调节,基于学生有效的指导,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三、提升“幸福”感受――关注差异,提高教学计划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开展小组讨论就必须要能够把握住教学过程中的差异性,对相关内容做好科学的调控,把班级中的授课计划和学生的小组合作进行结合,灵活的运用教学材料,教师要能够对每个小组的实际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尤其是每个小组中的学困生,教师要能够多多的为他们搭建一些交流的平台,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进行观点的分享,让他们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找到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更好的参与其中,提升课堂幸福感受。
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灰椋鸟》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在关注学生差异的基础上,提高教学的计划性。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把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并让同学们默读第一段,思考: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画出文中相关的句子,读一读。之后,让学生继续读第一至二自然段,解决以下两个问题。A: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B:“我”和同伴准备在什么地方观看灰椋鸟归来的情景?接着,同学们读读第三至五自然段,小组之间讨论,每段主要写什么。最后,让学生们齐读最后一段思考:(1)在回来的路上,“我”有哪些感想? (2)为什么说鸟是人类的朋友?[3]通过一连串问题的设置,由浅入深,让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空间,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断提升学生对于课堂氛围的幸福感受。
【结 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很好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把握住小组均衡性、课堂节奏性以及教学计划性,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断增强自身学习的积极性,更好的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增强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让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弥漫幸福的味道。
【参考文献】
【1】刘俊.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探究【J】.语文学刊,2015(19)
小学作文辅导范文3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重在引导。
1、引导学生写"我"。
向学生提出写"我"的要求,就是要求学生写"我"的生活、"我"的见闻、"我"的感受。毕竟学生最有话说、最有事写的就是自己了。因此要让学生在自己的身上做文章,从写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真情实感起步。
2、引导学生写"熟"。
写自己熟悉的事,当然是指自己听得多,看得多、经历得多的事。写"熟"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他人、他事。这就要求学生做到:多看看,见多识广;多想想,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长期坚持训练下去,学生就会尝到多看、多思的甜头。
3、引导学生写"新"。
写新是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一个重要步骤。因为写"我"所熟悉的人和事未必都是新人新事,而且对新人新事的认识、概括和提炼,需要更高的思维水平和写作能力。因此,在写"熟"的基础上,进行写"新"的练习是作文训练的重点,值得教师花大力气教学。写"新"要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对生活的认识能力着手,否则,可能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自在"新"中不知"新"。
4、引导学生写诚实的自己的话。
写诚实的自己的话旨在营造自主作文的氛围。所谓自主,就是不受条条框框限制,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思想,自由自在的写作。自主作文就是"言为心声",展现自我的风采,体现鲜明的个性。可以让学生在自主状态下写作,摈弃矫揉造作、模仿穿凿的陋习,赋予作文鲜活的想象力和丰富的创造力。
5、引导学生讲故事。
要会写话,就要先会说话。训练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最好形式就是让他们讲故事。小学生生活阅历浅,认知水平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让他们凭自己的想象去编故事是一件困难的事,因此,对他们要降低要求,可先由教师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给他们听,然后让他们复述。这样,学生兴趣高涨,常常盼着听故事、复述故事,就再也不怕写话没材料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口头复述课文、讲故事赛、评论故事中的现象等活动。口头表达、同桌讨论、小组争论、师生交流等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学生讲故事同时也是在进行故事素材的扩充和积累,更重要的是为写话做好准备。写话就是要写"讲出的话",如果学生"讲话"讲好了,那么写话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二、加强阅读,积累材料。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其实,作文并非一定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否则哪来的"以小见大"、"细微之处见真情"?作文最主要的是写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写出真情实感。因此,要教育引导学生做有心人,留心身边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去观察感受,理解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吧。
三、提倡模仿,掌握技能。
学生能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不一定就能写出好的作文,还需要老师辅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学习其写作方法,有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防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法,成为一代风范。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在模仿中学到了方法,掌握了技能,以后才会有所创新。
四、多写片段、日记、以说促写。
一般的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学生平时可以多练笔,多写日记,矛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只铅笔和一本草薄,把你所见所闻及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的要求去做,平时多写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缺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得缺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说出来后再写。引导学生把"说"与"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能力,使学生写作时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五、多加肯定,少点批评。
有人说:"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应该尽量多的肯定学生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写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把学生的作文评的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他们热爱写作。当写作不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学生面对写作不再是大倒苦水,而是一种兴趣,一种爱好,一种享受,这样学生写作文时,就会滔滔不绝,如泉之涌。 (接上页)同学读了以后,修改幅度更大,进步更显著。另外,学生在评价对方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剖析自己,使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对作文的自我评改水平和能力得到提高;在互相学习中既培养了自己的表达、分析、判断能力,又养成了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更使自己的作文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小学作文辅导范文4
[关键词] 辅导员 大学校园文化培育 作用
大学校园文化是内化了的高校精神文明,它是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载体,对高校学生进行熏陶、渗透的一种群体文化。高校辅导员担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等工作,是校园文化培育中的规划者和一线指导者。因此加强辅导员在大学校园文化培育中的作用探讨,提升辅导员在大学校园文化培育中的作用对促进高校育人功能,提升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辅导员在大学校园文化培育中的角色地位
大学校园文化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载体,以精神文化为导向引领师生健康发展。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领悟者、定向者和引路人,在大学校园文化培养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有着重要的地位。
1.辅导员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领悟者。大学校园文化体现着大学的办学精神,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有目标、有计划的实施过程。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者,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其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辅导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及时、高度、深刻地领悟校园文化的内涵,发挥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领悟者作用,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寓教于乐地引导大学生健康发展。
2.辅导员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定向者。在高度领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内涵的基础上,辅导员需根据时代需求,确定不同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心,并结合大学生的专业状况、个性特点、学习阶段,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组织和实施各类校园文化建设活动,通过有效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辅导员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定向者,把握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大方向。
3.辅导员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引路人。大学是培养大学生能力、展示大学生风采、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舞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服务对象、受益对象是学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是让大学生主动参与建设过程,并在建设过程中感悟教育的真谛。辅导员在把握各项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主导思想的前提下,需引导学生积极参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文化的培育作用。辅导员在此过程中充当着引路人的角色,指导学生积极前行,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成长成才。
二、辅导员在大学校园文化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岗位职责的特殊性,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接触时间相对较长,接触较为密切和深入。辅导员的言行举止、能力素质等对大学生有着直接和潜而默化的影响。因而有必要发掘辅导员在大学校园文化培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提升辅导员在校园文化培育中作用的研究作准备。
1.事务性工作繁多,影响辅导员在大学校园文化培育中主导作用的发挥。辅导员在大学担负着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学生干部培训管理工作、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学生奖学助学贷款工作、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就业指导等系列工作。辅导员日常工作琐碎而繁多,这使部分辅导员在工作中出现力不从心,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大学校园文化活动进行引导,未能在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的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
2.对大学校园文化培育作用的重视不足,导致辅导员在大学校园文化培育中引领作用欠缺。部分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未能正确认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的培育作用,不善于把握校园文化活动的教育潜能,未能很好地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寓教于乐地贯彻学校的教育理念,未能把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目标有机融合,甚至有个别辅导员对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持有抗拒情绪。对大学校园文化培育作用的重视不足,将明显地影响辅导员在大学校园文化培育中的引领作用,可能导致校园文化活动意义的减弱甚至丧失和歪曲。
3.人格魅力不高,妨碍辅导员在大学校园文化培育中导航作用的发挥。辅导员人格魅力是指辅导员在性格、气质、能力和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能感染和吸引学生,令学生对其尊敬、信服、爱戴并自觉向其学习的力量。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在日常工作的的方式方法及其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通过一言一行充分地表露出来。具有较高人格魅力的辅导员,能通过其特有的吸引力促进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相反,人格魅力不高却在无形中影响着辅导员工作的顺利开展,影响辅导员在大学校园文化培育中导航作用的发挥。
4.能力水平有限,制约辅导员在大学校园文化培育中引领作用的发挥。大学生是文化程度较高,知识面较广,接受能力、创新能力较强和社会触觉较为敏锐的青年群体。辅导员要真正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要驾驭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大学生的行为,这必然要求辅导员具有丰富的知识和阅历,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而实际上,很多辅导员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体系知识欠缺,导致综合教育管理能力不足,这制约着辅导员在大学校园文化培育中引领作用的发挥。
三、提升辅导员在大学校园文化培育中作用的措施
小学作文辅导范文5
创造机会让孩子多接触同龄人,在交往中互相取长补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性格。
********************************************
【招生范围】:小学1-6年级,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
【热门课程】:小学、初中、高中各年级各学科同步辅导、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作文,语文,历史,地理,生物。小升初、衔接班、托管班、奥数班 、中考冲刺、艺考辅导。
【课程费用】:不同年级,不同科目,价格不一,详情拨打免费电话咨询
【上课地点】:选择最近校区,来校区上课!(具体校区见下文)
【上课时间】:周六日、寒假、暑假、平时晚上等时间灵活协商安排!
抚顺学大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63702(接听时间8:00-24:00)
温馨提示:400免费电话使用方法--先拨打前十位,听到语音提示“请输入分机号码”后按“转分机”后的几位分机号即可。 免费咨询了解~从现在开始!
********************************************
抚顺口碑比较好的辅导机构咨询电话(每日前十位拨打400免费热线电话咨询,可享受免费试听课!400询电话使用方法:先拨前10位总机号,听到提示音后再拨后几位分机号即可咨询详情或预约对孩子学业进行免费测评)
1、抚顺学大教育校区及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63702
【顺城校区】——抚顺市 顺城区
品牌:二十年办学经验!学大教育遍布全国60余城市,充分了解各地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和考试状况
师资:7000余名专职老师!多年担任各年级、初高中毕业班教学工作,部分教师长期研究中考、高考命题和阅卷任务。
ps:每天前五位拨打免费电话咨询的家长,还可以享受免费试听机会哦!
浏览十个广告,不如一个免费电话了解快!
********************************************
教育心得:
为了让教师、学员拥有更精准化、互联化的教学体验,学大斥巨资为教师配备了Pad作为教学工具,学大内部还开发了数款教育APP应用,供学生进行即时的自我学习测评和碎片化时间利用。
小学作文辅导范文6
1.请谈谈《意见》出台的背景
答: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提出,实行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推行教师培训学分制度。《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教师〔2012〕13号)明确提出,教师培训实行学分管理,教师培训学分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教师考核和职务(职称)聘任的必备条件。《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 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进一步提出,建立培训学分认证制度,学时学分合理转化;建立教师培训学分银行,实现教师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教育学分互认。
2010年,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国培计划”,深化培训模式、管理机制等方面改革,加强培训团队和机构建设,产生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教师培训机会逐渐增多,教师培训质量逐步提高。但是,当前教师培训仍然存在着重项目设计、轻整体规划,重统一培训、轻教师选学,重短期学习、轻持续提升,重学时认定、轻结果应用等问题,亟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2012年,教育部在辽宁、浙江、湖南、重庆等地启动教师培训学分管理试点。经过3年多的试点工作,4省(市)试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取得了成效,教师全员培训有序推进,培训专业化管理水平有效提升,教师参训动力明显增强,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持续发展,为研究起草《意见》、全面推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请介绍一下《意见》的总体思路
答:《意见》是“十三五”时期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长效机制建设、切实提高教师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举措。针对教师培训管理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和教师参训动力亟待激发的现状,《意见》提出,各地要以大力推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为抓手,着力构建培训学分标准体系,科学规划培训课程,积极推行教师培训选学,完善培训学分审核认定制度,建立健全培训学分转换与应用机制,深化教师培训管理改革,进一步提升培训质量。
3.《意见》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意见》共8条约2500字。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提出总体要求(第1条)。明确教师培训学分管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推行培训学分管理的改革方向,并对建设教师培训学分标准体系、做好教师培训规划进行了重点阐释。
二是明确主要措施(第2-7条)。包括分层提供培训课程、建立学分认定规范、严格学分审核认定、探索建立学分银行和强化学分应用等内容。
三是加强组织保障(第8条)。主要就推进教师培训学分信息化管理、落实教师培训学分管理职责等提出具体要求。
4.《意见》做了哪些制度设计创新?
答:《意见》以激发教师参训动力,促进教师终身学习,促进教师持续成长为目标,对推动和规范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做了以下制度设计创新。
一是构建教师培训学分标准体系。《意见》明确提出,各地要以大力推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为抓手,着力构建培训学分标准体系。学分标准体系的构建将有助于各地科学制定教师培训周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有利于培训机构分层、分类、分科建立教师培训课程体系,有利于推进广大教师按需开展自主选学。
二是健全学时学分合理转换机制。学时反映了学习的时长,学分则反映了学习的质量。针对当前不少地区存在的学时与学分简单换算,未体现培训层级和学习成效差异,不能对教师参训学习形成激励的问题,《意见》明确提出,要合理制定培训学时与培训学分转换办法,体现培训级别和学员学习成效差异。在学时与学分的转换上,实行培训层级不同、学员学习成效不同、承担培训任务层次不同,差异性认定培训学分的制度,体现了培训学分的“含金量”,将极大地调动教师参训的积极性。
三是探索建立教师培训学分银行。《意见》明确提出,探索建立教师培训学分银行,记录和存储教师参加培训与自主研修的成果,推动高等学校认可培训学分,建立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教育的衔接机制,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立交桥”,拓宽教师终身学习通道。建立培训学分银行将有力推动高等院校、区县研训机构、一线学校的协同,促进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一体化。
四是注重发挥培训学分应用价值。针对当前培训学分管理执行不到位、结果未有效运用、未能发挥激励功能等现象,《意见》提出,将培训学分与教师管理、学校考评和教育督导工作相结合;加强教师培训学分监测与通报,分级落实监测责任,及时年度和周期监测报告。强化教师培训学分的有效应用,将教师参与培训与自身专业持续发展结合,依托教师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教师培训档案,适时记录教师所学课程、学习成效和学时学分等关键信息,对教师递进式、持续性、终身化成长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5.《意见》出台后,对贯彻实施有哪些要求?
答:推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是完善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健全教师培训管理机制,激发教师参训动力,促进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举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研训机构和广大学校要高度重视,切实把培训学分管理作为推进教师培训改革的重要抓手,结合自身实际抓好贯彻实施。
一是分级落实管理责任。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是教师培训学分的认定主体。要依据《意见》,结合地方实际,研制培训学分管理实施办法,加快推进培训学分标准研制,有效利用全国教师管理信息化系统,按规范流程做好周期性学分认定工作,加强对市县的管理指导和监测评估。市县要制定本地培训学分管理实施细则,健全培训学分管理组织机构,做好培训学分审核工作,加对学校参与相关工作的指导与监管。学校要科学规范地开展教师培训学分申报与管理,真实有效反馈教师培训学习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