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酒店管理课程设计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酒店管理课程设计总结范文1
摘 要:为解决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中餐服务与管理》课程定位及教学内容设计与其职业能力需求衔接存在的问题,调研酒店管理专业实习酒店及湖南本地有代表性酒店的中餐厅岗位群,分析各岗位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要求等内容, 探索研究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改革,构建与岗位职业能力相对应的“分段项目化”课程内容,创新“三化八步”教学模式及方法,以提升学生餐饮职业能力。
关键词:职业能力 中餐服务与管理 分段项目化 三化八步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c)-0089-03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已由以规模扩张为主转变为以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为主。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处于整个教学改革的中心地位。因此,探索研究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重中之重。但目前一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内容与其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的衔接不紧密,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工作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高职教育特色很难彰显。该文针对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中餐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做一些探讨,希望能够获得一定的教学实效。
1 通过对岗位职业能力调研与分析,进行课程整体设计
中餐服务与管理课程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课程的改革与建设首先要对酒店中餐厅相关岗位群进行调研,对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进行分析,总结岗位对应的职业能力标准,围绕标准构建基于职业培养的中餐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体系。在对中餐厅各岗位职业能力深层分析的基础上,选取、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实现课程改革与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最终培养出满足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酒店中餐管理人才。
1.1 中餐厅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根据酒店中餐厅实际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邀请餐饮管理专家及行业指导委员会一起研讨,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认知规律特点及目标就业岗位能力要求,将酒店中餐厅职业岗位群划分为两个层级,分别是一线服务层和基层管理层,每个层级岗位所需要的岗位能力包括:业务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具体职业能力要求如下。
1.1.1 业务能力
业务能力包括以下几项:对餐饮企业认知能力,对餐饮服务与管理知识应用能力,餐饮服务技能,中餐菜单筹划设计能力,餐饮服务质量管控能力,中餐营销活动策划能力等。
1.1.2 方法能力
具备从事餐饮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评估工作结果的方式;收集、组织、分析信息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等。
1.1.3 社会能力
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餐饮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如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与顾客、同事进行合作和实现良好交流沟通的能力;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等。
1.2 精准课程定位,确立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中餐服务与管理》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该课程要求学生在积累酒店中餐厅相关岗位需要的职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应掌握餐饮服务的操作流程及标准,并且熟悉餐饮基层管理理论及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不但具备从事餐饮服务的职业能力,同时还能胜任餐饮部基层管理岗位的工作,对餐饮部菜单计划、宾客关系管理、餐饮服务质量、营业推广等工作进行协调与管理,最终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扎实的餐饮知识与技能,以及较强的管理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该课程应打破以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为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确立“理论够用、注重实效、提升能力”的课程建设指导思想,遵循“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念,邀请企业专家全程参与课程设计,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中餐服务与管理项目为载体,按照该课程特点和高职学生认知规律特点来开发设计。课程首先细分中餐厅岗位,分解岗位工作过程;其次,确定岗位能力要求,构建课程能力标准;再次,整合教学项目, 确定工作任务;最后,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岗位工作任务过程中完成项目操作和相关理论知识构建,实现课程能力标准达到职业能力要求。
2 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分段项目化”课程内容
围绕餐饮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基于餐饮服务与管理工作过程设置“分段项目化”的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相对接,在对岗位职业能力深层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必备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核心能力为主线,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与中餐服务与管理岗位能力相结合,构建与岗位职业核心能力对应的“分段项目化”课程内容。(见表1)
重新构建的教学内容是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线,把餐饮理论知识演变为完成每个工作项目与任务的工具, 将整个教学过程融入一个连贯的业务操作流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每个项目由若干个工作任务构成, 每个任务包括“案例导入、任务引领、知识资讯、任务实施、能力测试”五个环节,借助餐饮服务与管理案例分析,将餐饮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与情境,将学习课堂变成工作场所,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能力训练,使学生获得真实的职场感性体验,使课程教学内容实现阶段化、项目化、任务化和实践化,培养学生胜任中餐服务与管理岗位的职业能力。
3 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以强化学生中餐服务与管理技能,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目的,实行“三化八步”教学体系。
3.1 教育教学实行“三化”模式
3.1.1 理论实践一体化
该课程采用“工学情境结合、工学过程结合、工学任务结合、工学角色结合、工学环境结合、工学标准结合”的“六结合”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过程要体现岗位工作流程和标准,课程要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组织教学,以职业活动过程为导向教学,强调做中学,学中做,强化知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1.2 线上线下同步化
加快该课程教育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及应用,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利用课程教育网络学习空间,提升课程教学水平。该课程教学资源将全部上传空间,学生可以在空间直接下载该课程的所有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授课教案、课件、微课、案例、试题库等,并为学生提供在线辅导答疑、在线研讨、在线测试和成绩评定等平台。
3.1.3 实践教学多元化
针对课程特点,以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为依据,立足高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特色,做到学做一体,理实融通,实现餐饮从业人员的能力递进,创建 “感知实践、项目实践、企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岗位技能培养模式。“感知实践”这一阶段是让学生了解餐饮企业基本知识、发展现状与趋势、餐饮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等,由任课教师带学生到酒店参观,利用寒暑假让学生进行与课程相关的社会实践或社会调查,开展主题班会进行讨论交流等方式开展相关实训活动。“项目实践”阶段是针对每个项目下的具体工作任务进行实训,由此锻炼学生的餐饮服务与管理职业能力。“企业实践”是通过学校与酒店合作,酒店有大型餐饮接待活动时,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深入酒店餐饮部各工作岗位进行短期实习,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实现从学校到企业,从理论到实际和教学做一体的深度融合,为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提供有力的支持。
3.2 “八步”创新项目教学法
该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将讲授法、互动式、启发式、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模拟训练法、实践体验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整合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方法,那就是“八步”创新教学法,再通过灵活的课堂组织,强调学生内部动机的激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采用“任务与资讯―计划与决策―实施与展示―检查与评价”进行教学组织,实施“八步”项目教学法,在“任务与资讯”环节,教师设计和解析任务,并给出完成任务的资讯,包括知识、能力、态度要求、工作流程与工作标准,编制项目任务单,项目任务单包括工作目标、内容、教学组织、考核方式等。在“计划与决策”环节,教师将全班编成若干学习团队,每队四名成员,设组长一名,组长拿到任务单后,组织团队通过教师引导、成员提问、互动答疑与协商研讨等环节进行计划制订与方案决策。在“实施与展示”环节中,各团队在教师或行业专家的指导下,按计划完成实训项目。在“检查与评价”环节,采用项目作品报告会、作品展示、主旨演讲等形式进行,该课程实施“过程表现评价”加“目标评价”的“360°评价法”。将学生职业习惯与职业素质纳入评价体系中,引入6S管理理论,结合理论制订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对学生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创新精神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每个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餐饮职业能力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养成。
4 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以餐饮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分段项目化”课程内容,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的“三化八步”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中餐服务与管理岗位职业能力,实现酒店餐饮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赵莹雪. 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标准研究――以《餐饮服务与管理》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2):44-47.
[2] 韦飞.高职“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8(33):156-157.
酒店管理课程设计总结范文2
关键词:酒店英语;职业技能;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11-0062-02
酒店英语是高等职业教育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酒店工作的基本情况和服务要求、根据主要部门及岗位工作中的常见业务情景熟练运用与之相关的英语语汇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在酒店交际环境中对包含语言素质在内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其初步具备运用英语提供酒店接待服务、接待外宾等能力,为毕业后从事该行业工作打下坚实的英语基础。
一、酒店英语课程技能培养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是具有较强职业性和应用性的一种特定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当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岗位实操能力,与高等学历教育不同,高职教育更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酒店英语课程的学习,不应单纯通过课程考核为目的,掌握课程培养的职业技能才是终极目标。
(一)理论教学重在够用
实践性课程若过度重视理论教学,无形中会给高职学生增加学习难度和压力。高职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片面追求高深原理,学生学起来很吃力,容易产生焦虑甚至抵触情绪,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养成,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有害无益。作为教学者努力而不见成效,也会产生极大地挫败感,久而久之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学和学习效果进入恶性循环。
根据高职生源状况和英语水平,教师应把握量力而行,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对理论知识部分的教学处理采用“够用”原则。酒店英语课程理论部分够用的“度”需建立在行业、岗位基础上的。必要的学科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内容不能缺少,把够用的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实践来强化和深化学生对学科的理解。
(二)实践培训重在掌握
酒店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是通过学生是否掌握酒店业务各环节中与外宾的自如沟通来体现的,换言之就是运用语言这个辅助工具,为客户提供令人满意的服务。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特别重视学生专业技能掌握情况,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他们的薄弱点,是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很多同学的英语表达很中国化,西方人听起来晦涩难懂或者造成歧义,类似的问题需要教师归纳总结,并详述中西方语言表达的差异,让每一个词汇、短语,学生都能正确地使用在合适的地方。
教学上教师要力求务实,不必深入语言、语义的理论研究,对学生的培养更多地应放在实际运用上,注重学生对对每一个特定环境的业务处理,能用英语表达出来,表达符合英语的语言特点,表达内容对方能够理解,就是该项技能学生实践的效果。
(三)灵活运用重在引导
作为一个服务性行业,酒店业务主要就是职员和住宿客人打交道的一个过程,这种人性化服务占较大比重的行业中,除了基本的酒店运作流程和规范外,最重要的是提供得体的服务,与客户的交流和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训练学生语言技巧和沟通技巧的同时,还需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主动和自发地思考怎样做、怎样说,在不损害酒店利益的情况下最大限度让客人满意。综合性运用相关课程的知识,如酒店管理、商务礼仪等专业课程,引导学生用语言充分地展示出来,这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二、酒店英语课程设计
酒店管理课程设计是具体实施教学的前奏,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课程实施的原则、技能培养要求等,并把这些元素糅合在设计方案中。针对酒店英语课程较强的实践性、语言运用的特定性,课程设计时可任务将分解形成项目,在分块培训。
(一)项目分块学习
酒店业务按照客人入住的先后顺序及客人在酒店的商务活动大致可以分成前台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商务中心和特殊服务五个业务项目,根据五个项目具体设定不同业务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依教学内容和难易程度分配不同的学时。
按照项目分解全业务的方法,可以比较系统地学习酒店不同典型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流程,便于学生消化理解。如特殊服务项目中,处理客房预订投诉、客房服务投诉、餐饮服务投诉、账单投诉、商务中心投诉等事宜,看似是不同岗位发生的事情,但都涉及如何与客人沟通,如何向客人道歉、解释、安慰以及提供解决方案等。沟通时语气相同,语言句式相近,这样归结为一个项目,语言教学实训有针对性,同时业务处理又存在差异性,多样化的业务场景反复训练同一个项目主体,可起到强化学生知识该项目的技能
掌握。
(二)项目分块实操
高等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围绕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始终贯彻学生是教育主体这个中心,酒店英语课程在每个项目中都要做好学生的实操训练。高职学生的普遍特点是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尤其表现在听说能力上,因此在教学环节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实操训练,通过形式多样的训练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逐个攻克单个项目训练,循序渐进完成酒店英语的全部教学内容。
在处理理论教学和实操训练上,教师特别要注意的是实操比例。每一个项目主题都需引导教学,通过教材内容的梳理和演示后,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形式多样的课程内实训内容取代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课堂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注意收集、归纳,并反馈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技能水平螺旋式提升。
三、酒店英语课程技能培养实施
(一)专业基础知识夯实
作为专业基础知识,需要做到英语发音要准确,语法尽量做到无误,词汇量充足,用词要恰当,符合西方人的语言特点。基础知识扎实与否直接关系到后续的运用问题。
1.让学生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作为一门语言型课程,仅凭课内有限的时间让学生既消化知识点,又掌握实际运用,显然是不现实的。语言的学习过程本身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应该让学生养成课上听讲、笔记,课下复习、提炼的好习惯,同时进行毅力教育,让他们形成持续学习的观念。
2.基础性学习侧重听说。高职学生没有办法开口说英语,一个核心问题是根本不知道对方在问什么,因此实践性语言训练中“听”是放在第一位的。除了课上针对项目的专业性教学和辅导,教师还要额外补充一些听力资料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和训练听力。只有把基础打牢了,后续的专业性训练才会产生好的效果。
(二)情景商务模拟仿真
课堂内学生各项目的学习,可采用商务情景模拟的方式,加深学生对项目内容的理解和项目流程的记忆。情景的模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这种感性的学习方式比让学生机械性记忆效果来的快、好得多。
结合酒店英语五大项目内容和工作情景,辅之以PPT的展示,仿真酒店商务活动的场景。高职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在这种商业环境下的较为真实的业务活动,已经就不再是一种单纯英语知识的教学,也不再是简单的听说练习,它融入了较多的职业元素、文化元素,能够激励和促进师生互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师查找学生知识盲点、学生锻炼专业技能的目的。
(三)课内分组实训强化
以小组的学习形式可以让学生都有参与训练的机会。教师按照教学项目的内容,设置语言实践的环境,学生的分角色和轮换角色对话训练,可以帮助他们体会酒店服务人员和客户的心理活动和语言技巧。学生自己组织、编导、练习、演练,不仅加固了项目内容的学习,还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课内分组实训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酒店业务各个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还能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用英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组实训可以提供给个体学生全方位的岗位体验,借助每个项目这个“点”载体,将酒店的工作任务串成“线”,从而完成全方位处理各类酒店业务的能力训练。
(四)综合技能测试组合
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在检测学生技能水平方面是有很多不足的,尤其是针对酒店英语这类实践性课程,通过组合技能测试,一方面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技能水平,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
1.闭卷测试基础知识。期末的闭卷考试只占较小的比例,保留纸质试卷的考核主要是考察学生理解和掌握酒店各部门实际工作中服务用语及专业术语规范的英语表达方式的掌握情况;考察学生能否阅读并理解与酒店业务相关的一般性文章;能否熟悉填写常用英文表格等。这是必须识记的部分,也是英语书面操作的内容,闭卷考核形式恰好应对这部分的检验。
2.项目演练决定平时成绩。酒店英语课程在设计时按照工作内容分解成五大项目,每个项目的小组实训成绩可以纳入考评体系,这将有力地督促学生平时的训练和单元项目的知识掌握情况,帮助他们运用所学常用句型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对话,熟练地表达所规定的语言功能项目。
3.英语情景剧即兴表演检验综合素质。英语情景剧的考核可以采用抽签的形式来完成。按照酒店英语的业务内容教师事先设定好一定的业务情景,学生自由组合,按照界定好的业务背景,在规定时间内编导对话。通过酒店情景剧的表演,可以考核学生对酒店内各主要部门的基本职能、组织架构、一般服务流程和员工素质要求是否掌握,以及学生对客人的特殊需求和突况的应急处理是否得当。
参考文献
[1] 罗木兰.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酒店英语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9).
[2] 邹函.浅析以就业为导向加强高职酒店英语实践教学[J].商情,2011,(17).
酒店管理课程设计总结范文3
关键词:现代旅游;实践教学;旅游人才;日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0-0270-02
引言
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意见》的提出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并作为国民支柱产业,对中国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旅游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预示着中国旅游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重大发展机遇。旅游服务业,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头戏”,尤其是中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因此,旅游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旅游业对外语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语言能力,更是实操能力。但是目前旅游外语人才十分匮乏。为了应对当前社会需求,以及就业环境的需要,中国不少普通高校开始增设与旅游相关的专业,旅游日语专业就是其中之一,其是高职、高专等院校。即培养旅游业所急需的实用型外语导游人才,因此,旅游日语方向的日语教学必须主动去了解当前旅游市场的要求,在传统的文学方向的日语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式和培养模式上的改进和创新,以求培养适应当前国际旅游业需要的以日语为基础,旅游管理为方向的复合型人才。
一、高职旅游日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现状分析
中国各高职高专院校旅游管理日语教学起步较晚,从目前教学效果及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流向来看,一是市场对具备日语技能的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强,二是大部分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并不具备日语交流技能,造成这种供需脱节的主要原因是教育的疏忽。以旅游日语专业为例,课程结构基本是基础日语课程外加旅游管理课程,专业运行几乎沿着日语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两个轨迹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各有一定的倾向性,不能有效兼顾语言能力和旅游专业能力的同步提高。
(二)教学存在的问题
就旅游市场实际反馈的信息看,旅游专业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缺口甚大,以上海为例,据专业人士估计,到 2011年底上海酒店业的人才缺口约在 50万左右,导游人员缺口在30万左右。虽然这不能全部反应双语教育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的缺失,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在双语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具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师资方面。师资水平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师资是双语教学的关键,因此双语教学的缺乏是双语教学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的瓶颈。从目前来看,中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相当一部分还存在着知识结构陈旧、 教学方法陈旧、 外语水平有限等与市场脱节的现象,这都从根本上制约了日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2.在学生方面。学生与学习兴趣存在一定的差距。从目前来看,中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很少甚至从未接受过双语授课这种形式,部分同学认为双语教学影响了对专业课的理解,使双语教学难以开展坚持下去,受学生语言能力的局限,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得不适当地增加日文板书的内容,增加中文的讲解比重,这尽管表面上便于学生听课,但它却使老师、 学生耗费太多的时间而无法完成预定的授课内容,失去了双语教学的意义。
3.在教材方面。教材与教学要求和效果存在一定的差距。教材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的效果。从目前来看,中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在选择双语教材时可以选择外文原版教材。外文原版教材语言纯正、 视野开阔、 内容丰富、 贴近生活、 阅读量大、 可读性强,而且处于学科研究的前沿,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提供该领域较新的专业知识。但由于国外教材的编写体系与中国现行教材有很大的不同,原版教材在内容编排、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不太符合现有的教学要求和实际,而且中外思维方式不同,日文的表达方式上也有别于中文,这可能使学生感到极不适应,从而限制了教学要求和效果的发挥。
4.课程设计。受传统外语教学模式影响,日语作为第二外语在中国高职高专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设定上普遍存在课程定位模糊、专业定位不明确、专业面向不清晰的情况。目前中国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没有开设酒店管理日语教学,或是仅仅以二外选修形式开设日语课程,这本身就容易造成学生的轻视和忽略。较之普通日语而言,旅游管理日语教学更应凸显其实用性与应用性,但目前的现状是大部分院校没有针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职场需求进行日语教学,而仅仅教授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酒店专业用语日语教学基本空白。
5.教学实践性。目前的高职高专旅游管理日语教学的实践严重缺乏,导致无法学以致用,很容易造成 “纸上谈兵”。由于缺乏实践,所学知识容易遗忘或错记。尤其是实践性较强的旅游专业,这就要求学生从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时能够很快进入工作角色,可就目前的毕业生来看很难进入角色,而且还要求企业对学生进行上岗再培训。
二、高职高专旅游日语教学改革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扩大从企业引进的兼职教师人数,建立一支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高职师资队伍,可以很好地解决因专业转换所。同时也可以引进日籍教师参与训练和考核。学生在课堂所学的旅游日语,难有机会参与相关的社会实践,所学知识的练习对象大多是同专业的学生。如以日籍教师为模拟会话对象,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日籍教师模拟的日本游客,能增加模拟训练的灵活性和实战性,更能提升学生大胆使用日语口语的信心,和提前体验工作岗位的角色心理,为学生更好的进入工作状态打下良好的基础。
2.明确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选择专业,并非是自己的意愿,有些是按父母要求填报的,有些是被调剂的。对所学专业的产生盲从感。甚至是抵触情绪。因此,教学者应让学生在学习专业之前,就充分认清自己的专业方向、就业前景,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努力引导学生克服对外语学习恐惧感,并营造良好的外语学习的氛围。而针对高年级学生,授课则应着重培养学生掌握日语语言的基础上,扩展旅游日语专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如:了解日语的表达习惯、日本社会文化内涵,旅游活动中的常用表达,旅游常识等。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导游志愿者实践等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外语水平,总结出学与用的差距,反馈给教师,促进教学的不断改革。
3.采用高职特色教材、提高教学的目的性。很多高职院校的日语专业都是采用与本科院校相同的教材,只不过减少了学习的内容,但这样的教材往往过于陈旧,过多注重语法知识系统性、完整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缺乏先进性和实用性,不能紧跟时展的需要,不适合高职日语专业学生的学习。根据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特点,应该选用由从事多年高职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的,有企业人员参与指导的,具有时代性、科学性、系统性的,能够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语言的交际能力为本位的,具有高职特色的日语教材。
4.精心课程设计、 突出专业的针对性。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本身性质的特点,要求学生走上岗位后必须尽早具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因此,在日语教学设计上尽量避免纯理论型课程,增加实用性强的课程。注意加强酒店前台接待日语、 客房及用餐服务日语、 电话接待及商务函电日语以及导游服务日语的学习。具体到日语课程体系的构建上,不再是一般本科日语或专科日语专业学习的压缩版,而是在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专业用语能力和扩展学生的文化视角方面加大力度。 第一学期主要是日语基础阶段的学习,关键在于基础语音、常规单词及简要语法的学习,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基础日语。第二学期在常规的日语基础学习之外,添加专业用语学习。 第三学期为增强语感和反应能力,提高语言沟通水平,更加注重日语视听和会话练习,并尽量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其尽快的熟练使用专业日语与客人交流。
5.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突出教学的实践性。改变以教师教授为主的模式,突出以学生说为主,教师指导为辅,侧重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目的是学生开口说外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提前一堂课给学生确定下节课要训练的题目和要求。由学生自主准备口语练习材料,课堂演练时以抽签的方式确定口语会话的对象。让学生的口语训练更贴近实战效果,增加实景教学环节。如讲授湖景,山景等景点介绍课程时,可以让学生到学校内湖边,草地甚至旅游景区等实景进行模拟导游教学。将所学语言融入情景之中,以便使学生开口,快速牢记所学知识和语言,迅速地学以致用。所以,日语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实践课的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优秀日语旅游专业人才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实际工作中要求的人际交往、灵活应变等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车金善.高级日语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世纪桥,2008,(18).
[2] 金锦善.日语精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商业经济,2008,(14).
[3] 黄慧.旅游日语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长江大学学报,2010,(1).
[4] 曾令明.浅谈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与日语人才的培养[J].海南大学学院学报,2011,(7).
[5] 王宝珍.论日语模拟导游课教学法[J].旅游科学,2000,(4).
[6] 罗如新.对高职日语教学改革的探索[J].职教通讯,2007,(3).
[7] 韩慧.改革高级日语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J].广西大学学报,2007,(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