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贸易统计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贸易统计工作计划范文1
一、 总体要求
20__年全市统计稽查工作以加强统计基础、服务基层统计为目的,继续改进稽查方式,规范稽查程序,注重事前预防、事中稽查和事后整改,通过统计稽查,做好法制宣传、业务指导、处罚教育的有机结合。
二、 统计稽查的对象和数量
稽查对象主要是20__年以来未被检查过或者涉嫌统计违法问题的镇、街道、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重点稽查:
(一)第二次经济普查各关键阶段的普查单位;
(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企业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建筑业房地产企业统计单位;
(三)旅游、教育、电力、金融系统统计单位报送的单位从业人员和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服务业统计调查对象;
(四)抽样调查样本单位(不含住户调查样本)。
在全市范围内稽查单位40家以上,其中:工业 40%、劳动工资10%、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企业20%、房地产企业10%、贸易餐饮业和三产服务业20%。
三、 统计稽查的内容和组织方式
认真贯彻执行统计法律法规,确保统计稽查的顺利进行,明确稽查内容、稽查方式和稽查对象。
(一)稽查内容。统计法律法规贯彻执行、组织管理统计工作和学习《统计法》情况。重点稽查统计基础工作(统计单位登记(来源:文秘站 )、统计从业资格、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统计资料报送及时性、统计数据准确性三方面情况。
(二)稽查方式。经常性统计稽查,以我局各专业科、室、队组织为主,局法制科给予业务指导和配合,检查时间为全年度。局各科室队、各专业可以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安排对稽查对象的具体稽查时间。对日常统计工作中存在严重问题的单位可以随时组织稽查。
专项的、重点的、领导交办的、部门移交的和群众举报有线索的统计稽查,由法制科牵头,各科、室、队配合;如遇全国、全省统计执法大检查,则与相应检查相结合。
(三)稽查对象由各科、室、队经过排摸和随机抽样,统计局将抽调业务骨干组成若干稽查组,对有关单位进行统计稽查。在开展统计稽查前报局法制科备案,具体稽查对象由各稽查组确定。
四、 统计稽查的要求
统计稽查是一项严肃而细致的工作,因此要认真组织,加强领导,一丝不苟。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继续深入开展统计稽查,是市统计局推行依法统计和促进依法统计制度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对维护统计工作秩序、树立统计信誉、打造诚信统计具有重大意义。各镇、街道、各部门,局各科、室、队必须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把统计稽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稽查工作顺利进行。
贸易统计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统计管理体制;统计基础规范建设
所谓基层统计工作是指县级及其以下乡镇、村从事统计业务的单位或个人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基层基础工作是统计调查立足之本,是统计系统根基所在,是统计事业兴旺之源。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不仅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打造“科学统计、依法统计、阳光统计”的关键所在。
一、基层统计工作的现状
1、统计指标体系滞后,缺少应变对策,难以适应当地政府部门的需要
目前,统计指标主要是为了满足开展全面调查的需要而设置的,下级实施业务以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领导为主,执行全国统一的基本统计报表制度相关指标。由于整体统计制度中全面指标相对滞后,而普查和抽样调查方案设计初衷就是为高层服务,因此,国家统计局在制定基本统计调查时主要考虑自身开发统计数据结果的需要,忽视了基层党委政府部门的需要,使得基层地方政府对部分统计数据难以进行开发利用,而地方政府需要掌握的指标,基础统计部门又难以准确去统计和反映。与之相对,基层统计部门为加强服务职能要制定本地区统计调查计划却又受到基层统计人员整体素质,办公设备条件,特别是经费不足的制约。
2、领导不重视,统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比较严重
部分领导普遍认为:统计不是直接的经济管理部门,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也就是没有物质产出,所以统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可以不要。特别在基层部门,统计人员往往抽调到其它各部门,在完成各项中心工作之后,才来完成统计工作,这样就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3、向主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与向政府统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重视不够程度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由于统计数字是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促进工作的同时,不得不看到对数字的负面效应。“数字出宫”,“宫出数字”的现象屡见不鲜,数字跟着计划走,年初计划有多大,年底完成就有多好。甚至个别地方出现领导直接干预,多报或瞒报,篡改统计数据,造成统计信息失真。
4、《统计法》的违法处罚不明确,依法治统力度不够
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和文化比较落后的地方,劳动者素质也相对较差。目前新《统计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不够具体,对迟报、瞒报、拒报等统计违法行为的处罚没有明确的限额,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又由于诸多因素的干扰,案件查办难落实,影响了统计法律法规的严肃性。这样,难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统计管理体制影响了基层统计工作的独立性
在现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下,统计业务领导与行政管理分离,地方统计机构直接受同级政府的领导,人事、财务等事项也由其管辖,这就给县、乡两级政府以“人、财、物”权影响统计人员“事权”留下了操作空间。因而这种体制对抵抗行政干预的能力较差,在逐级综合汇总统计数据过程中,统计信息的真实性容易受到地方利益的某些不利影响。如一些地方领导一方面为得先进、争荣誉、个人升迁等,需要政绩作铺垫的时候,就虚报主要经济指标,如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外贸出口额、招商引资、财政收入以及城乡居民收入等;另一方面为了争取政策的扶持而假报有关经济指标。如虚报贫困户、贫困人口、粮食生产面积及良种面积等,瞒报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一些地方领导为了完成名目繁多的责任状,更是把上级部门下达的指导性计划当成指令性计划指标来完成,造成这些指标的统计结果是计划部门将任务层层分解,乡、村统计又按计划数层层上报。统计工作的实践也已经证明,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源所在。
(二)部门协调不力加重了基层统计工作的负担
长期以来,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之间关系一直没有理顺,联系不密切,缺少强有力的协调:一是政府综合统计系统缺乏与政府部门统计系统的横向联系。当上级综合统计部门需要统计资料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向下级综合统计部门布置,而不管同级政府部门统计是否已取得此项统计资料;二是不同政府部门统计机构之间在职能上交叉、重叠,如主要农产品产量、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人口等指标均有多个政府部门统计机构在同时统计;三是部门统计自成体系的内向运行,阻隔了与综合统计部门的有效配合,部门统计的统计指标、计算口径、指标代码等都由部门自主决定,缺乏与综合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协调,多头向下、重复调查、报表多乱、数出多门的现象较为严重,不仅加重了基层统计负担,而且影响了基层统计数据质量。
(三)系统内部关系不顺降低了统计工作整体效益
从2004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对所属城市、农村、企业三支调查队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将三支调查队的机构和人员整合在一起,成立国家统计局各级调查队。由于对改革方案缺乏通盘考虑,宣传力度不够而且操之过急,目前已暴露出一些明显问题:一是局队相互完全独立,协调机制不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可操作性差,已造成了新的各自为政的局面,对统计部门的地位有一定影响;二是调查队内设机构设置不合理,与地方统计局机构重叠,职责不清,进一步割裂了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权威性;三是部分县(市、区)局队分设,进一步加大了基层统计工作成本,降低了统计工作整体效益。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想走出当前面临的困境,从根本上扭转统计工作“弱在县级、冷在乡镇、空在村居”的局面,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转化为谋划统计事业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统计事业发展的有力措施,转化为领导统计事业发展的实际能力,理顺关系,扎实推进,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一)加快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改革现行统计管理体制,是统计工作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更好地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服务、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的客观需要。目前实行的“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体制,事实上就是“统而不管,分而无责”。基层统计不能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在客观上造成了对“上”不负责。没有时间和精力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客观上也存在对“下”不负责。要改变这种局面,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统计工作实际,实行“业务上全国统一领导,机构、人员、经费省以下垂直管理”的体制,同时调整政府统计系统的内设机构和专业统计分工,理顺与部门统计的关系,是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垂直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统计的抗干扰能力,从过去和现在来看,对统计数据的干扰主要来自地市、县区和乡镇,由省统计局对下垂直管理,操作上更可行,易被各级政府接受。同时也可使基层统计人员切实履行好统计管理和监督职能,形成对政府负责、对公众负责的强势统计。
(二)加强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卸下沉重的包袱
目前基层统计报表数量越来越多,指标不断增加,报告期也越来越短,基本上是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基层负担越来越重。实际上有些报表和指标基本没用或已经过时。因此,必须把改革统计指标体系、减少基层报表工作量提到重要日程。一是精简报表。重点是剔除那些已经过时或不经常用的报表和指标,对有些变动不大,或不常用的报表、指标,扩大报告期,不要每月或每季都统计。二是实施基层统计“一套表”制度。对现行的各项统计调查项目进行清理整合,消除重复矛盾的内容,实行基层统计“一套表”制度,不管是统计部门还是行业主管部门,统一向下布置,做到“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三是扩大抽样调查领域,可以使用抽样调查方法取得数据的项目,尽可能进行抽样调查。要强化抽样调查的培训、设计和操作能力,使抽样调查在社会更大范围派上用场、树立信誉、发挥作用。
(三)完善统计规章制度建设,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基层统计既担负着统计调查的使命,也担负着统计服务的使命,更担负着统计监督的使命。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是基层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内容,各级统计部门和基层统计机构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有关业务管理、纪律管理、学习管理、财务管理等一系列便于操作落实的规章制度及统计工作规范化流程,强化依法行使统计的监督权,并做到严格执行,落实到位,坚持用规章制度约束和规范行为,使统计业务工作高效、流畅地向前推进,彻底改变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计划,就统计而统计,就数字而数字的工作格局,使统计工作更好地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情况,科学开展统计调查,积极开展优质服务,依法行使监督职权。
(四)夯实统计法制建设基础,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树立坚强的后盾
实践证明,要抓好基层统计工作,法制是最有力、最有效的手段。各级统计部门要坚持一手抓统计基础工作,一手抓统计法制建设,充分依靠法制手段规范统计行为,维护统计秩序,改善统计工作环境。一方面,要加大统计普法宣传的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开展多种形式的统计法律法规宣传,不断增强基层领导干部、统计人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统计法律意识。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让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公众进一步提高对弄虚作假行为的严重危害性的认识,让县级统计人员明确自己的合法权利和法定职责。另一方面,要严厉打击各类统计违法行为。对虚报、瞒报、迟报、拒报及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等统计违法行为,一定要严肃查处。对于基层代填代报统计报表的问题要进行重点执法检查。并且要把机构人员是否到位,统计台帐是否建立,登记是否及时,资料是否可靠,工作程序是否规范等基础性工作,列为统计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
(五)深化统计基础规范建设,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构筑坚实的根基。
规范化建设是从微观上、从技术层面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的必要手段。在改革完毕、体制顺畅的情况下,规范化建设不能松懈。在尚不能对统计管理体制进行彻底变革的情况下,规范化建设更是举足轻重。一要加强统计手段的现代化建设。各级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基层统计工作的现代化和信息自动化水平。当前,要重点解决县乡之间的联网问题,做到县、乡两级统计机构网上互联,实现统计资料的网上传输,逐步实现统计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应用和管理的现代化。二要加强统计资料的档案化建设。基层统计机构应当统一管理统计资料,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报送、保密和档案管理等制度。统计工作中形成的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基层统计表、统计调查分析以及其他有保存价值的统计资料,都要及时整理归档,妥善保管。三要加强统计机构的网络化建设。要切实采取各种措施,督促各乡镇建立健全统计站,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切实把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开展起来。在此基础上,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最大限度地保证统计队伍的稳定性、统计工作的连续性、统计资料的完整性、统计信息的时效性和统计标准的一致性。
(六)强化统计队伍素质提升,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搭建人才的平台
加强统计队伍建设,事关统计事业的长远发展,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清正廉洁”的统计队伍是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的前提。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统计人才的培养,下大力气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结构优的复合型统计人才。一是“筑巢引凤”,引进优秀基层统计人员。以感情凝聚人,以待遇留住人,以事业召唤人,确保优秀统计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活,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统计干部队伍的潜力;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县乡统计人员身处统计工作最基层,既是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者,又是统计业务的具体操作者,要求具备全面的素质。各级统计部门要把统计、经济、法律、计算机等知识的培训列入统计工作的重要体系,通过开会、办班、讲座、函授等多种形式,组织统计人员学习,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三是建立合理的人才交流机制。一方面把有培养前途的人员输送出去锤炼锻造,使得统计人才能走出去拥有更多更广阔的空间,拓展视野、丰富经历、积累沉淀,通过挂职锻炼和基层体验,提升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实行系统内部的轮岗交流,让干部到多个岗位接受锻炼和挑战,多方培养,全面成长。通过有步骤地轮岗交流,力争培养出一批熟悉几个专业以上的统计业务骨干。
【参考文献】
[1]刘春才,翁祥桂,王桑根.基层统计的特征及存在问题[J].中国统计,1999,(1).
贸易统计工作计划范文3
公路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公路事业的发展,对于调整国家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开拓市场,加强城乡地域交流,开发城乡经济资源,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改变偏远地区的落后状况,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等方面起着巨大作用。公路统计工作可以帮助政府职能部门及社会各相关部门了解当前工作情况、调整工作计划、改变投资方向、制定年度生产计划及长远规划、杜绝不安全因素、保证安全生产。所以做好公路统计工作,提高公路统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的形势下,做好公路统计工作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对公路统计信息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公路统计人员应提高对统计数据信息重要性的认识,树立统计新观念,改变旧的套路模式,大力推进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顺应时代的发展步伐和社会的发展趋式。
二、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资料
公路工程投资巨大,每一项改建、新建工程都以万元为单位计算,即使中修工程投资规模较小,也是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资金投入,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对投资者的影响极大。因此,公路统计人员不仅要做好统计的基础工作,还应具有勇于吃苦的精神,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资料,配合计划及工程、养护部门,仔细关注每项工程从调研、测量、设计、招投标、施工的每一环节,快速、适时为领导送上“及时雨”,防止虚报、瞒报现象的发生。随着城乡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各地交通流量增大,加之超期服役公路增多,进而养护投资成本也在逐年增加。统计人员在收集、汇总基础资料的基础上,要充分了解公路现状,分析好路率上升或下降的原因,分析人工、机械等使用率,利用丰富的统计信息和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的优势,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分析报告的撰写,迅速及时地向领导发送各种新鲜动态信息和经济运行状况的监测预警分析报告,以便领导及时掌握情况,指挥全局。
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收集、审核、汇总、提供各种统计信息,一是要对应由综合统计部门负责且由各基层单位层层上报的信息进行审核,而后加以汇总;二是要收集审核本单位其他职能部门负责汇总的信息;三是要搜集分析本单位以外但对单位生产经营有参考价值的各种统计信息。统计人员应该仔细检查各种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虚假、繁冗并含有水分的数据删除,按真实有用的数据分门别类加以汇总,形成各种有效统计报表,并对各种统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剖析生产进度情况,进行市场行情及发展前景预测,向本单位领导及各相关部门提供其所需的真实可靠的统计信息材料。
四、突出重点,一事一议
公路统计人员不仅应该保障统计数据真实性和提高统计分析质量,也要在保证数据准确的基础上,以科学求实的精神对当前工程经济运行状况及路况现状提出恰当的分析,突出重点问题。对于公路工程改扩建项目,由于投资庞大,涉及到拆迁、季节、资金等较多问题,不能简单地按汇总后的合计数值去分析、反映问题,而是要随时掌握每一项工程的施工状况、每条路线的进展,发现问题并了解阻碍工程进展的症结所在。“突出重点、一事一议”,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和理论依据,及时针对某一事项的弊端解决问题。
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公路统计工作面向政府、社会、公众服务,社会各相关部门对公路统计信息的需求也愈来愈多,公路统计数字覆盖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公路统计资料不能只是简单的数字填列,必须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设计并制定本行业的统计信息报送要求,要充分考虑公路行业经营与管理的需要,考虑面向市场、参与竞争的需要,把政府统计部门、公路主管部门的要求同本单位的实际相结合,提出完整的指标体系并分解到各个部门、单位,明确其报送或提供的时间、内容及方式,明确各部门的统计责任。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管理与决策的需要,对集中起来的诸多数据进行排列组合,生成新的有用的统计信息,从而为单位的发展与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参考依据,发挥其他任何工作都难以发挥的参谋作用,促进单位管理与决策水平的提高。
六、把握经济发展脉搏,关注热点问题
随着我国与国际经济贸易的接轨,我国已逐渐迈进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公路统计人员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步伐,“把握经济发展脉搏,关注热点问题”,时刻把握新的“增长点”和“变化点”,增强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拓宽和延伸统计信息服务方向,并针对当前公路经济发展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研究。
七、体现信息的价值性和时效性
公路统计部门应确保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相应的统计责任,要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要特别重视一些被忽视的部门信息,要及时、准确地向各施工、监理、养护等相关单位提供外部市场信息和内部管理信息,为各相关单位制定正确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杜绝在统计数据信息中拼凑篇数、字数、业绩,随意加大、篡改统计数据信息指标,充分保障统计数据信息的使用价值。
贸易统计工作计划范文4
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统计局的具体指导下,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依照“内创和谐、外树信誉、优质服务”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瞄准一个目标(打造市金三角实力板块)围绕两个中心(守业富民、创新发展)发挥三大优势(区位、资源、环境)掌握四个重点(发展、服务、民生、稳定)实施五项战略(工业强县、农业稳县、三产旺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和市统计局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充分发挥统计客观、公正、全面、准确的优势,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权威,抓好普查调查、统计服务两大重点,狠抓统计改革、统计建设、统计和谐三个关键,为我县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统计服务。
(一)着力提高统计数据权威。
专业统计字典库和抽样调查样本框的更新维护管理,一是加强对基本单位名录库。新增基本单位63家,规模以上工业5家。二是召开全县统计工作会议,布置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三是建立完善每月报表数据质量集中点评分析制度,加强对各专业统计中与GDP核算相关指标数据的审核把关,防范系统误差、指导失误,再生错误和审核缺位。四是努力在经济运行监测预警中及时、准确的提供数据。五是加强统计调研,规定各专业至少每季度下到基层单位进行数据核实,掌握第一手资料。六是跟踪大项目,对我县今年新开工的大项目,派专人现场跟踪,以便及时准确上报。
(二)认真做好全县第二次经济普查的各项准备工作。
县于年5月17日成立了县第二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一是成立了机构。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要求和部署。并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县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府字[2008]22号)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统计局,具体普查工作开展由县统计局负责实施。二是积极落实经费。县第二次经济普查办公室依照市经济普查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的要求,提交了经济普查的经费预算,整个普查经费分200820092010年三年拨付,年普查经费正在落实中;三是落实了人员。县第二次经济普查办公室现已抽调了18名前期工作人员,主要负责普查规划设计、宣传报道、工作协调和联络,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将在下半年选拨和培训。四是办公条件基本落实。县第二次经济普查办公室设在统计局,办公室已配备了通迅设备和一台电脑,交通工具现正在落实。
(三)针对热点、难点问题。
1圆满完成了各项调查任务。一是认真做好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开发利用。利用农业普查效果。弄清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基本信息,局准备出资5万元,组织普查骨干向省、市统计局学习经验,并结合外地实际,拟编印《县农业经济通览》为我县研究制定“三农”惠农政策提供翔实依据,为农业生产经营者和社会公众提供统计信息服务。二是依照上级要求积极开展了城镇劳动力抽样调查、工业规模以下和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限额以下抽样调查、投入产出调查等调查工作。三是依照新的国家规范,完成了基本单位名录库更新维护工作。
2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分析调研。一是定期编印《统计》县情》统计年鉴》全县经济运行季度分析》等内部刊物。紧扣党政领导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开展统计调研分析。三是加大课题研究力度,组织并参与完成了5篇经济普查研究和《统计法》修改征求意见等研究课题。
(四)继续深化统计改革。
建立了3000万元新开工项目入库核查制度。二是加强对省外入县建筑企业、房地产企业的调查,一是调整月底投资统计全面调查起点。做好建筑业、房地产业增加值核算基础工作;三是加强能源生产、消费和流入流出统计,做好节能降耗的监测、考核工作。四是增强名录库维护的更新和管理,改半年更新为季度更新。五是做好联网直报工作。
(五)抓好统计四项建设。
对19个乡镇、38个部门进行督查检查和回访,着力加强法制建设。认真执行统计监督检查制度。通过监督检查,立案查处4起,其中罚款1起,通报批评3起,限期整改的单位5个。
台帐建设等规范化建设的管理,夯实基层基础建设。一是全面实行在地统计制度。二是举办乡、村两级基层统计人员业务培训班。就农村经济统计、工业统计、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有关抽样调查等统计相关基本知识进行了培训。三是加强对企业、劳工单位的原始记录。从源头上把好统计数据质量关,切实保证数据的合法性、规范性和准确性。四是加强对城农住户调查样本点(户)检查指导。五是以统计从业资格监管和统计业务监督检查为抓手,加强对部门统计的协管。六是依照省、市统计局安排,开展数据质量自查,整改了存在问题,规范了专业工作。
加快信息更新,强化信息化建设。不时完善统计信息网建设。利用县政府网站,做好统计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做好统计内网的扩充工作。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双月整治”等教育活动的开展,推进机关效能建设。结合“双创”和“深化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加强组织学习,认真查摆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提高办事效率,坚持每周五学习制度,争创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节约型机关,落实有错与无为问责办法,严令禁止公务时间上网玩游戏、聊天、炒股。
(六)努力构建统计和谐。
实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奖能罚庸的激励机制和竟争环境。二是增加各专业间的协作,一是完善“季度述职半年考评”管理。实现数据衔接、趋势一致,确保集成数据的客观准确。四是加强工业、投资、贸易统计和GDP核算中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实现口径统一,数据衔接,效果共享,从而提升统计工作的整体合力。五是组织开展集体活动,加强同事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六是认真落实治安综治,平安创立、计划生育、廉洁从政等责任制度。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1继续抓好我县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一是认真组织好普查指导员、普查员的选用和培训工作。二是认真做好普查的试点工作。使普查工作家喻户晓,得到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四是按上级普查工作要求,抓好普查登记前的其他各项工作。
2认真抓好统计执法大检查。
通过检查查找存在问题,年7月是统计执法大检查月。局准备联合县人大财经办在全县范围内进行统计执法大检查。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规范统计管理。
3开展对全县人口变化情况的抽样调查工作。
重点是按上级要求做好年1‰人口变化抽样调查和下半年城镇劳动调查工作。
4协助做好全县文物普查和土地普查工作。
贸易统计工作计划范文5
20*年是全面贯彻党的*精神的第一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统计局的具体指导下,按照“内创和谐、外树信誉、优质服务”的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瞄准一个目标(打造*市金三角实力板块),围绕两个中心(创业富民、创新发展),发挥三大优势(区位、资源、环境),把握四个重点(发展、服务、民生、稳定),实施五项战略(工业强县、农业稳县、三产旺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和市统计局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充分发挥统计客观、公正、全面、准确的优势,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权威,抓好普查调查、统计服务两大重点,狠抓统计改革、统计建设、统计和谐三个关键,为我县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统计服务。
(一)着力提高统计数据权威。
一是加强对基本单位名录库,专业统计字典库和抽样调查样本框的更新维护管理,新增基本单位63家,规模以上工业5家。二是召开全县统计工作会议,部署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三是建立完善每月报表数据质量集中点评分析制度,加强对各专业统计中与GDP核算相关指标数据的审核把关,防范系统误差、指导失误,再生错误和审核缺位。四是努力在经济运行监测预警中及时、准确的提供数据。五是加强统计调研,规定各专业至少每季度下到基层单位进行数据核实,掌握第一手资料。六是跟踪大项目,对我县今年新开工的大项目,派专人现场跟踪,以便及时准确上报。
(二)认真做好全县第二次经济普查的各项准备工作。
一是成立了机构。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要求和部署,我县于20*年5月17日成立了新建县第二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并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县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新府字[20*]22号),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统计局,具体普查工作开展由县统计局负责实施。二是积极落实经费。县第二次经济普查办公室按照市经济普查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的要求,提交了经济普查的经费预算,整个普查经费分20*、2009、2010年三年拨付,20*年普查经费正在落实中;三是落实了人员。县第二次经济普查办公室现已抽调了18名前期工作人员,主要负责普查规划设计、宣传报道、工作协调和联络,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将在下半年选拨和培训。四是办公条件基本落实。县第二次经济普查办公室设在统计局,办公室已配备了通迅设备和一台电脑,交通工具现正在落实。
(三)针对热点、难点问题,为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优质服务。
1、圆满完成了各项调查任务。一是认真做好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开发利用。利用农业普查成果,全面掌握我县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基本情况,弄清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基本信息,我局准备出资5万元,组织普查骨干向省、市统计局学习经验,并结合本地实际,拟编印《新建县农业经济通览》,为我县研究制定“三农”惠农政策提供翔实依据,为农业生产经营者和社会公众提供统计信息服务。二是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开展了城镇劳动力抽样调查、工业规模以下和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限额以下抽样调查、投入产出调查等调查工作。三是按照新的国家标准,完成了基本单位名录库更新维护工作。
2、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分析调研。一是定期编印《新建统计》、《新建县情》、《统计年鉴》、《全县经济运行季度分析》等内部刊物,为县党政领导及时掌握全县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提供依据。二是深入开展统计调研分析。主要围绕社会经济现象,紧扣党政领导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开展统计调研分析。三是加大课题研究力度,组织并参与完成了5篇经济普查研究和《统计法》修改征求意见等研究课题。
(四)继续深化统计改革。
一是调整月底投资统计全面调查起点,建立了3000万元新开工项目入库核查制度。二是加强对省外入县建筑企业、房地产企业的调查,做好建筑业、房地产业增加值核算基础工作;三是加强能源生产、消费和流入流出统计,做好节能降耗的监测、考核工作。四是增强名录库维护的更新和管理,改半年更新为季度更新。五是做好联网直报工作。
(五)抓好统计四项建设。
着力加强法制建设。认真执行统计监督检查制度,对19个乡镇、38个部门进行督查检查和回访,通过监督检查,立案查处4起,其中罚款1起,通报批评3起,限期整改的单位5个。
夯实基层基础建设。一是全面实行在地统计制度。二是举办乡、村两级基层统计人员业务培训班。就农村经济统计、工业统计、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有关抽样调查等统计相关基本知识进行了培训。三是加强对企业、劳工单位的原始记录,台帐建设等规范化建设的管理,从源头上把好统计数据质量关,切实保证数据的合法性、规范性和准确性。四是加强对城农住户调查样本点(户)的检查指导。五是以统计从业资格监管和统计业务监督检查为抓手,加强对部门统计的协管。六是按照省、市统计局部署,开展数据质量自查,整改了存在的问题,规范了专业工作。
强化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统计信息网建设,加快信息更新,利用县政府网站,做好统计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做好统计内网的扩充工作。
推进机关效能建设。结合“双创”和“深化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双月整治”等教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加强组织学习,认真查摆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提高办事效率,坚持每周五学习制度,争创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节约型机关,落实有错与无为问责办法,严令禁止公务时间上网玩游戏、聊天、炒股。
(六)努力构建统计和谐。
一是完善“季度述职半年考评”管理,实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奖能罚庸的激励机制和竟争环境。二是增加各专业间的协作,实现数据衔接、趋势一致,确保集成数据的客观准确。四是加强工业、投资、贸易统计和GDP核算中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实现口径统一,数据衔接,成果共享,从而提升统计工作的整体合力。五是组织开展集体活动,加强同事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六是认真落实治安综治,平安创建、计划生育、廉洁从政等责任制度。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1、继续抓好我县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一是认真组织好普查指导员、普查员的选用和培训工作。二是认真做好普查的试点工作,为全面普查积累经验和进一步开展普查奠定基础。三是加强宣传力度,使普查工作家喻户晓,得到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四是按上级普查工作要求,抓好普查登记前的其他各项工作。
2、认真抓好统计执法大检查。
20*年7月是统计执法大检查月。我局准备联合县人大财经办在全县范围内进行统计执法大检查,通过检查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规范统计管理。
3、开展对全县人口变动情况的抽样调查工作。
重点是按上级要求做好20*年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和下半年城镇劳动调查工作。
4、协助做好全县文物普查和土地普查工作。
贸易统计工作计划范文6
①对物资采购计划、采购资金计划、物资消耗、节约指标、实际执行过程中发现偏离计划的情况,应及时报告有关责任人(部门),采取相应措施,纠正偏差、保证计划的顺利完成。②通过库存收、发、存台账报表,掌握库存动态,检查库存物资对生产的保证程度,发现超储和储备不足,需及时检查储备定额执行情况,以求得占用最小的资金和物资,保证完成最大的生产任务。③通过领料、用料记录和非工艺性损耗记录台账,执行产品工艺消耗定额在实际生产中发生偏差查找原因,为纠正偏离工艺定额和制定更合理先进的工艺消耗定额,提供依据,达到节约材料降低材料消耗的目的。④对外购原材料做好进厂的验收,到货记录、质量取样、库存保管发放、使用前的检查记录、以取得有关产品质量保证的数据,为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提供准确的信息。⑤做好原材料供货单位、供货时间、物资采购价格、进货方式记录,为选择最合适的进货点和储备量提供完整的数据。⑥对物资盘点发生的盘盈、盘亏作原因分析,找出具体影响盈亏的各个因素,为改善运输、保管条件,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有关人员责任心,提高工作质量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数据。⑦各种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关于品质、规格的意见要求应及时反馈给采购人员,以保证供给合格的材料,满足企业生产需求。
2查找“拐点”,畅通信息渠道
当前,企业对物资供应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信息没有按其所需的方向流动,物资信息传递的协调不力,信息流转到某个地方出现了“拐点”,使应该得到这些信息的相关部门掌握不到,难以有效地开展工作。物资供应管理信息没有得到充分的分析、核实和利用,如果物资信息不准确会造成盲目采购,物资供应混乱,如物资计划的频繁调整,会造成没有效益的加班及库存储备的增加。更有甚者,把物资信息视为本部门或个人私有,有意不传递,则影响更大。所以,逐步打通信息流通中的“拐点”,分阶段实现信息流通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企业生产所需的各种原材料、辅料品种有成千上万,采购计划、采购合同中价格、材质、数量、运费单靠人脑的记忆力是无法准确掌握完成的,这些工作在手工操作方式下,存在着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工作实效性差等问题。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多,特别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公司内外的流通领域也充斥着大量信息,应当从中汲取有用的信息,经过汇总、分析、处理等,再进行放大输出,有些公司在信息闲置方面的浪费是惊人的,需要从根本上进行变革,从信息的有目的的搜集开始,经汇总、分析、存档、再输出的全过程中找出不准确、不及时、错误的信息进行排除。目前,各企业物资流通信息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管理水平较低,大部分人员知识老化,不适应现代网络信息科学技术发展,另一方面物流信息管理又是一个新兴行业,高校毕业生少,而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涉及国家法律、法规、贸易经济学、管理学、运输学、商品学、合同法、统计学、电脑网络技术等多方面知识,所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物资信息人才队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要采用多种渠道形式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物流流通信息管理专业人才。
3应用网络技术搭建信息管理平台
3.1建立信息化系统
物资信息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工作标准体系是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并贯穿于物资供应管理工作的始终,因此,它必须在管理系统中不断运转。它的输入必须是来自物资供应管理过程中的各个数据,如工作计划、物资采购计划、订货合同、库存动态、质量信息、统计报表等,总的信息系统是各个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小系统组成的。它的输出必须是经过整理和分析的信息。
3.2核准可靠信息
信息数据输入和输出都通过计算机的储存、计算来完成,最后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所需报表和台账。一个完整的物资信息,要在统计整理工作过程中最终完成,统计整理后必须由统计分析,即进行一系列定量研究,从而提供物资统计研究成果(数据),满足各级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工作需要。信息数据处理的速度加快了,信息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减少了因疏忽大意及计算失误造成的差错,工作效率极大地提高,原来由几个人或几个部门按预定的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现在可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完成,减少了人力配置。
3.3屏蔽关键信息
原来书面形式的各类原始记录,转变为以文件、记录形式储存在计算机上,书面形式的资料减少了甚至消失了,原来在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必要核对、审核等工作有相当一部分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计算机给物资统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凡事有利有弊:个别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浏览数据文件,复制、下载、甚至销毁企业数据,造成商业机密外泄和部门数据损毁,给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物资流通信息管理一定要规范化。
3.4及时反应处理
企业运营运作都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地掌握以物流信息为核心的管理信息,以对各种资源进行高度集中管理、控制。物资信息要求来源广泛、收集完整、传递迅速,处理准确、实用得当、反应清楚细致、反馈及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强管理,为企业迅速地做出科学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
3.5强化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