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生德育自我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生德育自我总结范文1
1.严格要求,形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
对于做笔记,学生往往有两种情况:一是认为书上有,懒得做;二是想做笔记,但由于上课速度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跟不上,有些学生半学期过后仍没做任何笔记,甚至在书本上连记号都没有,这样给学习带来诸多不便,学业成绩也往往很差。因此,在绪论课上就要介绍生物学笔记的作用、方法、要求,在以后教学中更进一步指导和督促检查,促使学生形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
2.加强指导,提高记笔记的水平
笔记是一项具一定技巧性的活动。学习记笔记不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书写、绘图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和提炼笔记内容的能力。刚开始学生可能跟不上,可适当放慢教学速度,提醒学生记笔记的内容,每节课可留适量时间让学生整理补充笔记。尤其要避免学生将笔记记为教师上课的流水账,不加选择地全部记下,也要避免将笔记记成教师板书的翻版。上课是紧张的脑力劳动过程。生物课是理科课程,理解思维是上课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教学生处理好听课、思考和记笔记的关系。如果思考与记笔记发生矛盾,要先跟随老师思路思考,避免因记笔记而使后继内容无法理解,对于笔记可写标题留空课后补充。对于新课要安排学生预习,先对内容有一个粗浅、大致的了解后,就可减少上课时听课的压力,记笔记时更有针对性。
一个虚心好学的青年教师,应当把授后教学自我总结视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经常性地开展此项工作,不断地反省,不断地总结,扬长避短,自我鞭挞,尽力追求教学的完善。我在实践中认识到,要做好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应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1)必须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毕竟属于主观的东西,要使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有实用价值,必须如实地反映教学的客观性。这里所说的教学的客观性,是指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等。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必须忠实地记录教学实践中的成功方而和不足方面,切忌随心所欲,随意夸大成功经验,或只记成功之处,不足方面竭力遮盖;要克服露短揭丑心理。只有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符合教学实际,从而使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具有实效和生命力。
(2)必须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般地说,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内容应以公开课的评价要求为对照标准,落实知识、能力、觉悟三方面要求。从知识角度看,应检查新授课的科学性,检查对教材重点、难点的落实情况,总结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的程度的信息(情绪反映),核对数据、材料等;从政治课德育功能看,应检查能力培养目标,以及学生当堂课后的分析、运用情况。此外教学原则的贯彻,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应检查的。标准和要求的高低一般与教师成长过程相联系,新教师可以低一点,以后逐步提高。切忌标准和要求的过高或过低。总结的形式一般是在每一节课后进行,以书面文字进行笔录,并依据新授课的教学内容而有所侧重,或注重知识体系、或注重能力方面、或注重觉悟方面,或三者综合。切忌流水账式,缺乏理性分析,或每次记录都是老面孔,单调无味,否则会失去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学生德育自我总结范文2
一、强化初中的教师队伍
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不断强化初中的教师队伍,构建一支高专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通过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涵养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因此,初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不仅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在课余时间也要遵守思想道德的约束,通过环境的熏陶,使学生的遵守公德。例如,为提高教师的道德涵养,学校应组织教师进行道德培训,并设立考试机制,通过成绩评定评选出最优秀的教师员工。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教师的道德水平可以与教师的薪资成正比,以此来约束教师的不道德行为。
二、设置科学合理的教育活动
为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应在初中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科学合理的教育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渗透德育,如对班级设定的值日生创建监督机制,并对表现优异的学生加以表扬,对逃避责任的学生进行惩罚。通过这种奖惩制度的设立,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打造一个高质量、高水平的班集体。例如,教师要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清扫烈士陵园,让学生瞻仰烈士的英雄事迹,增强学生的英雄情怀,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三、创建评价机制
在改进教学方式的同时,也要创建完善的评价机制,在评价的过程中总结德育的实效性。反映学生的真实性教学评价,不仅要让学生进行评价,还应完善家长的评价机制。要按照评价进行教育的改正,改正德育的方式,通过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及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从而达到道德教育的目标。
学生德育自我总结范文3
纵观过去的一年,我只是和在座的每一位老师一样,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份工作,做到勤勤恳恳教书,踏踏实实做人,下面就简单地向大家汇报一下。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工作中,我用我的真心真情去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思想和观点,平等地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耐心地引导他们迈好成长的步履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和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担任五(1)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我的肩上担负着双倍的责任。时间真的是很有限,但我必须对我的学生负责。我以十倍的责任感投入到教学工作之中,不断学习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教法,期望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影响他们的思想情操,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拓展他们的知识技能。对于我的学生我在尽我所能地指导他们学习,但分管工作耗费了我的一定的精力,花在学生们身上的时间相对少了,对此,我总觉得心怀歉疚。古人云:“飞瀑之下,必有深潭。”这“深潭”是“飞瀑”长年累月冲击地面而成的。同样,教学经验和方法也是靠长时间积累起来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注意对自己的知识进行分类、比较、归纳和提炼,总结了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更注重研究如何启迪学生智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扬长避短,更好地教书育人。
谈到我的分管工作,我要感谢在座的每一位同仁。是你们给予了我最大的理解和支持,是你们替我分担了肩头的重量。回想一年来的德育工作、少先队工作:从军事夏令营、常规教育成果展示会到江苏省公益广告设计大赛,从红读征文到加碘盐征文、科普征文,从江苏省第十五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到少先队dv短片大赛……一个个比赛纷至踏来,一项项活动应接不暇,再加上学校的德育常规工作,牵扯了不少精力,花费了不少心血,度过了不少个不眠之夜。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在这一年中,我校的德育工作为评估为优秀级,少先队工作年度考核连续两年被评为武进区少先队基础建设星级单位。算不上什么成绩,但它是我们全校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
一年一度的述职,让我更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工作中的疏漏和失误,实事求是地认真反思后,发现自己工作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1.缺乏进取精神。工作中,虽有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意识,但缺乏细致果敢的工作作风,容易自我陶醉,且有很强的惰性,工作还不够主动、大胆,更谈不上潜心钻研。
学生德育自我总结范文4
关键词:德育答辩;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德育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张立忠: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河北石家庄050018
多年来,高等学校坚持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等全方面教育,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相对于智育、体育的评价手段与体系而言,德育的评价体系相对薄弱。如何评价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是长期以来摆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问题。
为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全面考核,检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完善学生德育的评价体系,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开展了德育答辩活动。实践表明,德育答辩不失为构建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重要平台,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探索。
一、德育答辩的实施过程
德育答辩是指应届本科毕业生将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纪、心理等教育的效果,按照规定的格式,以总结报告的文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形成个人德育状况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答辩会的形式,向班级的同学、答辩委员会成员宣读,同时接受提问,回答问题,由同学和答辩委员会就其德育表现作出评价。
(一)精心组织、严格要求,确保德育答辩教育效果
为了上好德育答辩这堂“课”,理工学院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德育答辩实施方案,成立了由院领导、学工部(团委)负责同志、学部书记、辅导员、“两课”教师为成员的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按照学院的总体部署,德育答辩分为撰写论文、审核评阅、现场答辩三个阶段。
撰写论文阶段。学院要求每个毕业生认真回顾自己四年的学习、生活,对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全面总结,寻找并弥补不足,调整发展方向,达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的。2010届2196名毕业生全部撰写了德育论文。
论文评阅阶段。学院专门安排了德育答辩论文导师,对毕业生德育论文进行指导、审核、评阅,并写出评阅意见。大部分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从思想认识、道德品质、人际关系、未来发展等方面做了认真总结,写出了有质量的论文。
现场答辩阶段。在德育答辩会上既有毕业生们的真情告白,也有献给学校建设发展的合理建议。学院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成员分组深入各学部,听取学生陈述,进行现场提问,根据德育答辩评分标准评定现场答辩成绩。
(二)根据学生在校思想政治表现,评定德育答辩教育成绩
学生德育答辩的成绩由现实表现、书面总结、现场答辩、毕业离校期间表现四部分成绩组成。其中,现实表现的成绩占50%(辅导员打分)、德育论文的成绩占20%(指导教师打分)、现场答辩的成绩占30%(答辩评委打分)。
德育答辩的成绩分为四个等级:优(90分以上)、良(75分以上)、合格(60分以上)和待考察(60分以下)。对于成绩评定为待考察的学生,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进行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不及格的,按结业处理。
2010届有2196名毕业生,其中有248名毕业生因工作需要(顶岗实习)不能回校答辩(但均提交了德育论文),在校答辩194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9%;有81名学生第一次答辩成绩不合格,进行了二次答辩。
(三)发动低年级学生参与,延伸德育答辩教育效果
现场答辩阶段,学院鼓励低年级学生旁听。对于毕业生本人来说,这是对自己大学四年的总结和人生的升华,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是最好的心灵鸡汤,为他们的大学之路指明了方向。答辩结束之后,德育答辩委员会评选出优秀德育论文,将其集结成册,提供给在校学生阅读,进一步扩大德育答辩的影响力。同时,学院围绕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把优秀毕业生在德育答辩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感悟传递给新生,进一步促进了学院优良学风、校风在高低年级间的传承。
二、德育答辩的实际成效
实践证明,德育答辩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是对大学德育实施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对毕业生在高校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总结性的考核评价环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思想状况的全面考核,是大学毕业生德育状况评价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德育答辩成为加强毕业生离校教育工作的有力方式
相对于专业答辩,德育答辩形式更加灵活,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因此更具吸引力。这种新颖的毕业教育方式在毕业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位毕业生的感触颇具代表性:“在离校前夕,能有这么一个机会与教育、帮助、关心我们四年的老师进行一次坦诚的沟通,实在是很难得。老师们不仅帮我分析了优缺点,还给了不少中肯的建议,对我走向社会大有益处。”
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全面考核了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进一步掌握了学生的成长轨迹,全面检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德育答辩工作还吸引了其他专业课教师和“两课”教师,德育答辩的过程成为师生真情话别共叙情谊的过程,进一步密切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及时疏导了离校前学生中存在的各种不良情绪,2010届毕业生成为历年来毕业离校期间表现最好的一届毕业生。
(二)德育答辩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为学生提供一个量身定做的教育环境是德育答辩工作的出发点之一。按照教育规律,大学教育是通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相互作用,最终以学生自我教育来实现的。而毕业生德育答辩活动的形式特点是,它从毕业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出发,充分反映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答辩会的时机、内容及形式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提供了一个个性互动的教育环境。学生有机会自我总结、交流、答辩、阐述,使学生在浓郁的人文氛围中自觉地投入。经过学生入脑、入心的理智思考获得的心灵体验、思想升华的效果是任何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同时,学校注重将德育答辩理念加以推广,发动低年级学生现场旁听毕业生德育答辩,以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德育答辩成为贯穿所有年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纽带,成为学校德育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的载体,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有效途径。
(二)德育答辩成为构建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的重要载体
如果说专业答辩是学生完成学业的检验,那么德育答辩就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综合考核,是学习期间思想状况的展示和总结。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增加了一道“出口”检验关,改变了以往学生重专业、轻德育的思想。与专业答辩相比,德育答辩更多的是一种思想与实践的总结和展示。通过这种“出关”,更增强了大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更增添了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的信心。
按照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的安排,在2010年毕业生德育答辩的基础上,已组织新生结合入校以来的所感所想,在辅导员和个人成长导师的指导下,撰写德育论文开题报告,认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为自己4年的大学生活打下基础,也为学习4年后的德育论文答辩积累资料。从入学教育时的“德育论文开题”到毕业教育时的“德育论文答辩”,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同时辅以二、三年级德育论文的阶段答辩,一个完整的本科生德育工作体系正在该校逐步形成。
事实表明,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以德育答辩为载体,以学校德育理论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活动为核心,以学校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为支撑的模式,成为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平台,“下得去、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住”,成为学院毕业生的普遍特点。学院2010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4%,受到社会、同行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广泛肯定。
三、德育答辩的实践启示
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对于高校优化育人过程、提高育人效果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然而,目前不少高校的德育评价缺少人性化、动态化和多元化,影响了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全面性、合理性和公正性,进而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高校德育评价体系亟待改革。河北科技大学德育答辩工作的实践表明,德育答辩正是实现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改革的重要平台。
(一)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人性化
重视人的差异性,突出人的主体性,这是人性化评价理念的基本要求。德育答辩认可了个体的差异性,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德育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期答辩、毕业答辩组成一个完整的道德评价过程。这个过程立足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评价前、评价中、评价后的全过程跟踪管理,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的能力,促使学生由对德育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动力,促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有效载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评价的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启动功能和激励功能,实现德育评价育人育才的真正意义。
(二)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动态化
长期以来,高校德育评价注重静态取向,重视的是评价的判断和鉴定功能,并进一步异化为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作用,以终结性评价结论来区分学生道德素质的高低,而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还处于成长的动态过程中。因此,教育者必须以发展的目光、前进的观念来看待每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行为表现,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最终结果,而应关注其成长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指引他们看到自己发展过程中的成功方向。通过对学生阶段的、单元的和局部的道德发展水平评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全面发展,也能对德育工作进行不断调整,改进德育体系及其手段方法,甚至重新构建。这样,在学生自我发展和学校德育评价的互动中,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德育工作目标也能够最终实现。
(三)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多元化
学生德育自我总结范文5
一、管理“放权”,多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在班级工作管理实践中,我坚持下放部分管理权力,指导学生管理班级,让他们争做班级的主人。我在班级推行“班主任助理制”“轮值班长制”“班级小主人岗位目标责任制”等一系列管理创新措施,让班干部职、权、利高度统一,使学生充分展现了自我,在增强主人翁责任感的同时,培养了一位位得力的班级工作小助手。更为重要的是减轻了我这个“懒”班主任的工作压力,一举数得。值得一提的是,在我所带的班级中,当同学之间发生争端时,当事人在化解矛盾时往往首先不是征求我的意见,更多的是通过班干部调解和自我批评的方式进行,学会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二、弯腰“问计”,立足儿童视角,组织各种班级活动。
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人。在策划、实施各种班级活动时,我总是充分发扬民主作风,
先问计于学生,以保证活动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征集“金点子”最佳“活动方案”评选、活动创意大PK等活动使学生耳目一新,有效激发了其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效果显著。比如,在讨论如何处理“早恋”问题时,学生们纷纷献言献策,一致认为召开一次主题班会,首先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认识“早恋”给当事人带来的危害;然后针对班内“早恋”现象(对事不对人)进行理性分析,结合“如何与异性朋友交往”展开大讨论,正确认识友情与爱情,坚决不用所谓的“爱情”赌明天;最后让学生畅所欲言,对解决“早恋”问题积极支招,达成共识。这一活动既保护了“早恋”当事人的自尊,又使其受到深刻教育,也给其他同学敲了警钟。
三、践行“班规”,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每学期初,我都以《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组织学生结合班情开展“班规大讨论”活动,集思广益,广泛听取意见,从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修订班规,形成被全班学生公认的“班级法律”,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执行班规的过程变为培养行为习惯的过程,让学生们心服口服。有位同学成绩优异,进取心极强,但比较自私,考虑到“班规”中有这样一条“同学间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于是我有意让其担任第一学习小组组长,并与组内一学困生“捆绑结对”建立帮扶关系。我与他约定:除了他个人的努力,还要帮助学困生共同进步,否则即使他学习成绩再出众,学期末的“学习标兵”称号也不会授予他。由于好胜心的驱使,在“班规”的约束下,他一下子变成了“热心肠”,那位学困生在他的精心辅导下,期末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四、凸显“微型”,晨会活动小、实、新、活,由形式走向实质。
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我自主研发了 “微型德育课实验研究”德育科研课题,以“课”为表征,创新晨会活动,从学生思想实际出发,适度链接社会生活,展开微型德育活动,突出“小、实、活、新”,借助“话题生成”“情景表演”“热点透视”“故事启迪”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全员参与,活动策划、实施均由学生做主,并通过导航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使班级德育工作少了枯燥的说教,多了教育的灵性,由形式走向实质。如“故事启迪”式晨会活动深受学生欢迎,流程为“讲述故事,触及心灵――畅谈启发,互动交流――联系实际,引发思考――点睛升华,揭示内涵”,不仅彰显了德育功能,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实现了德育与语文的高度整合。
五、多元“评价”,让每个学生增强自信心,体验成长的快乐。
学生德育自我总结范文6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程 课程改革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055
1 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的问题
1.1 落后的考核方式
中职的德育课程在进行评价和监测学生的水平方面以及学习情况上,还是会以老旧的考核方式为准,考试模式也是以闭卷的形式开展,若分数高,就会证明道德水平较高。虽然在考试分数的体现上,能够将学生的考试能力反映出来,可是不是全部的表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是怎样的。不够合理的评价机制,让形式化的考核工作产生,让德育考试的主要引导作用丧失。
1.2 陈旧的教材
当前的教材重点放在教学德育理论,对学生所具备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的教育较为忽略,尤其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较为缺乏。教师作为引导者,在教学阶段讲解理论知识十分透彻,可是对于社会现象的讨论和分析较少,不能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所调动。
1.3 单一的授课方法
中职德育课往往会采用单一的教材开展课堂的教学内容,这样的灌输式教学,让引导过程较为淡薄,只是抽象的进行授课,行为指导方面实际进行的几乎没有。
2 中职德育课程改革中所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将能力作为核心,对德育教学的考核模式要正确改革
多年来的德育教育,让中职的德育课教学当中产生了极大的缺点,就是灌输式的教学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在书本上标注重点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们在脑中牢记所讲的理论知识,最终在试卷上考相关的理论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来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只是片面的评定标准,对于学生的多角度全面发展不是非常的有利。在现阶段,中职的德育考试要不断科学化,在价值、情感、能力、知识这几方面对中职学生开展系统的考试评价。中职学生的相关成绩评定需要对这几方面的内容有效融合。
第一,平时表现要和卷面成绩相融合。
对卷面成绩的注重,对实际表现忽视的评定模式要有所改善,总体成绩不能够通过卷面成绩来评定,这样进行的后果只会让弊端愈演愈烈。有必要将平时的表现也纳入总体成绩中。
第二,要将能力与知识相互融合。
让死记硬背知识点的倾向全力克服,严格关注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三,要让闭卷和开卷有效融合。
要正确的引导中职学生书写调查报告、小论文等,要让学生们积极的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运用在生活上的具体案例对教材中的详细内容有所印证,让理解方面更加深刻,重点培养学生们使用自身学到的知识点、对实际问题系统解决的能力。运用这样的方式,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德育学科的相对育人功能发挥出来。
2.2 将就业作为导向,对德育教学内容要充分整合
中职德育的教学内容需要充分的进行整合,其中要将就业作为导向,实施模块式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就业与创业指导”这一节的过程中,需要对“职业与创新”这一主题合理围绕,针对职业教育课程需要分割成创业和职业两个大型模块,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严格培养学生们的创业意识以及职业道德意识,可以进行“模拟招聘”等教学活动,开展即兴的辩论、演讲,还可以开设创业方案等适当的比赛。
2.3 对课堂教学的注重,对社会实践教学的忽视要合理转变
第一,在中职德育课的教学方式上有所突破。
按照中职学生的普遍思想品德特征,利用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现场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和学生活动、职业活动相互融合,让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所突出。
第二,在中职德育课的内容上要有所突破。
要让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以及贴近生活进一步体现出来,让社会主义的价值教育有所突出,要在德育课的教材中有效的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相关内容,主要是为了让职业教育特点凸显。也就是要对心理健康教育、创业和择业教育、法制教育、职业纪律、职业道德教育以及职业理想教育给予合理强化。
第三,在中职德育课的教材结构上突破。
利用模块化这一方面,让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需要充分适应。
2.4 中职德育的教学模式需要改革,让学生成为主体
在德育教学当中,学生是以主体的身份存在,不可以当做灌输的客体。所以,在中职德育课堂的教学方面一定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让学生学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让学生可以学会正确的思考。要把德育教学的具体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教学专题,正确的引导学生们将问题带入企业、带入社会,再进行详细的体验和调研,在探究问题中会同时将该问题的解决方法充分掌握。
这样的研究方式,能够让学习方式有所升华,也就是学习的八步法,具体包含:自我评价实践证明、自我总结、体验、答疑、交流、调研、设疑自学。这样的学习方式合理的凸显出了学习的合作性、研究性、自主性以及学生的主体性,显示出了将学生作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能够提高和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学习的能力。
3 总结
根据以上的论述,中职德育的教学改革方面是较为繁琐的,一定要采用严格、细致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进行不断的提升和反复的实践,要具备优质的环境,让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标准有效构建,要力求将就业作为关键点,让能力有所提升,让德育教学模式有所完善。
参考文献:
[1]杨光辉.中职道德课程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信息部(下旬):理论版,2011,(5).
[2]罗伟林.浅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职德育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