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秩序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市场秩序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市场秩序论文

市场秩序论文范文1

关键词:利益主体;证券市场;秩序

一、证券市场秩序的内涵

证券市场秩序意味着按照一定的规范和准则,对证券市场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市场按照特定的规则运行。证券市场制度提供的正是这种内生的规则体系。证券市场的秩序由市场内的行为主体相互作用而形成,但政府作用比较特别,它可以出现在更高的秩序形成与控制层次上。在一般意义上,市场秩序指依据规则和准则进行控制下的市场运行状态。市场的公平与效率是市场运行状态的主要指标,也是制度规则体系的评价标准。

国内对证券市场效率的实证研究分析,1993年以前的研究数据得出的结论是非市场有效,此后的研究大多支持弱式有效。市场秩序混乱,市场公平和市场效率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市场的运行是在制度的约束下进行的,要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必须从形成秩序的市场主体的行为出发,建立相互制约、平衡的利益框架。

二、利益主体行为与市场秩序的相互影响

证券市场行为主体在相互的交易中会自发形成一种市场状态,可以称为自发秩序。每个行为主体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将拥有的资源投向能获取较高收益的股票,这有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但自发秩序的优势必须在长期和重复的交易关系中逐渐形成。如果交易者的行为预期不确定时,极容易产生机会主义行为,这就会增加市场的交易费用。从长期看,某个市场体系要生存下来,必然能逐渐调节纠正交易机制,取得交易费用上的优势,但要达到良好的状态可能要经过相当长时间,在调节过程中也会浪费巨大的资源。下面从几个主要利益主体行为对秩序的影响进行分析。

1.政府。从证券市场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初步形成看,政府是证券市场制度供给和运行的核心,其他主体大多通过影响政府决策而获利。强势主体(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能对政府的决策施加较大的影响,但并未能控制政府的行为。而政府过多涉及到证券交易中的具体利益,一是政府对证券市场目前的定位与期望过高,二是政府自身利益和其他市场主体过于密切地混杂在一起。在国内证券市场中,国有性质的主体占据了主要的地位。上市公司中国有企业占绝大部分,机构投资者中,国有企业也占据了重要地位,而媒体更是政府或国有资本主办的,它们的行为在相当程度上正是通过政府整个权力机构发挥了作用,对证券市场的秩序形成与变动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2.上市公司。由于占绝大部分比例的国有上市企业采取的都是增量发行,国有股仍占有控股地位,外部股东无论在控制权还是在信息上,都处于十分不利的状态,公司经理等“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为了获取更多的融资,欺诈发行,虚假信息披露等情况时有发生。由于上市公司都属于利益既得者,其利益主要在一级市场的发行中,而在证券交易市场上,上市公司间难以形成比较普遍的共同利益。而且由于国有上市公司仍然承担了政策性负担,国有企业固有的“预算软约束”弊病也移植到上市公司身上。上市公司的利益一致性不够,难以采取集体行动。但上市公司与政府的利益密切相关,分别对各自的管理部门有较大的压力。

3.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不仅实力雄厚,而且数量比较有限。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规模很大,因此它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也很大,对环境的变动比较敏感。在外部环境中政策和市场景气是最重要的因素,这些因素具有集体物品(它的收益者只是一个局部的集体)的特点。机构投资者通常能够组织起来,争取更有利的外部条件。

机构投资者个体参加争取集体物品(政府有利政策)行动的条件是,它从这个集体物品中获取的收益大于它付出的成本。每个参加者的成本包括行为成本和组织成本的一部分。但集体物品能够为所有投资者共同享用,而不仅仅是付出努力争取的机构。每个机构投资者都希望别人去争取而自己能够“搭便车”。如果努力者分享的集体物品低于其付出的努力成本,它是不会去争取这个集体物品的;如果即使与别的机构投资者共同分享,它从集体物品中获得的收益仍高于它为争取这个集体物品付出的成本,那它有提供的激励。机构投资者的数量较少,在争取能够带来足够大收益的集体物品时,通常每个机构投资者能够分享的收益大于它为集体行动付出的努力成本。另一方面,机构投资者也会权衡不作为的机会成本,在不作为的损失大于作为的成本时,他具有参加集体行动的压力。因此机构投资者经常能够组织起来争取对他们这个群体有利的集体物品,如对政策改变的影响,对政府支持股市的需求,都比较明显的表现出来。但集体物品量总是低于最优水平,因为搭便车者的存在,使得努力者总是无法获得它所争取到的集体物品的全部收益。

4.一般投资者。在国内不规范的证券市场上,受到损害最大的是一般投资者群体,一般投资者的个体力量弱小,更应该联合起来采取集体行动。但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是机构投资者经常联合起来,集体要求某些对他们有利的政策,而一般投资者则是“沉默的大多数”,极少有集体行动来申诉自身的要求。一般投资者参与争取集体物品的条件和机构投资者个体相同:他从集体物品中获得的收益大于他参加这个集体行动的成本。但一般投资者数量众多,任何投资者能够从可能的集体物品中获利都极为有限。而对一般投资者进行广泛组织的成本都极为惊人,除非某个组织的成本已经为它的其他职能承担。一般投资者从集体物品中的获利微小而成本高昂,搭便车的倾向同样广泛存在。他们预期的成本和收益极端不对称,通常没有参与集体行动的激励。

一般投资者不能形成有效的压力集团,不利于市场均势的取得,应该在制度上有一个一般投资者保护协会之类的组织,它由某些具有政治、地位要求的个体来推动,同时可提供其他非集体物品,这个组织的真正目的:组织一般投资者,维护自身利益服务。而先例也可以改变一般投资者对争取自身合法利益行为的预期。如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失职和违法及中介机构的虚假审计行为,投资者也许有通过诉讼等法律途径来保护自己的意识,但个体能获得的利益有限,而个体在对公司和中介机构的诉讼中又明显处于人财物的劣势,在证券市场现实中,个体诉讼行为也没有取得明显的成功。如果法律的变动使投资者个体有合适的诉讼环境,出现了较为成功的诉讼案例,形成“选择性激励”的效果,其影响可以从个别到普遍,逐步改变投资者对诉讼的收益——成本预期,使更多投资者愿意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也即成为制度变迁的路径。

三、良好市场秩序的形成路径

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等强势主体群体与一般投资者弱势主体群体的力量极度不平衡,欺诈行为、虚假信息泛滥,操纵市场行为流行,市场规则有向不利于市场长期利益方向发展的趋势,市场的秩序陷入混乱。在此阶段一种比较有效的解决办法是政府的强力介入。政府必须充分尊重并利用自发秩序,但这不意味着政府对制度体系形成与变动的不参与,自发秩序需要通过政府的行为来调节。政府的制度创新应该和市场主体的创新互为补充,要相信在良好规则下的市场制度能够带来社会福利的整体增进。政府确定交易的基本框架和公平原则,在证券市场已经建立起来的现在,应该放宽其他由市场主体自发创新的空间,政府则致力于提升自发创新的层次,消除市场主体创新的外部性,最终形成互补性的制度创新框架。

证券市场的长期利益一是公平;二是效率。自发秩序也许可以提高市场的效率,但自发秩序通常不能带来公平。政府是证券市场中最重要的主体,他供给证券市场制度,调整并维持公平秩序的形成。但统治者也是经济人,他也面临有限理性的制约,且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不能指望政府的制度供给和秩序调节就必然能带来良好的证券市场秩序,增加社会的总体福利。当政府的利益来源与证券市场的长期发展一致时,它的行为会促使社会的进步;反之,它会导致市场的混乱,阻碍良好秩序的形成。这时就要调整政府的收入来源,使得从降低市场交易费用中获得的利益大于从寻租中获得的利益,而且实现这一点,可以削弱个别市场主体群体对政府决策的严重影响或控制,摆脱不利路径依赖。

政府要降低市场的交易费用,必须为市场主体界定明确的行为边界,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产权。政府部分放弃从参与交易中得到的收入,而增加从经济发展中得到的税收,即要使每个官员和国有资产经营者有明确稳定的预期:从努力完成职责中得到收益大于设租和寻租得到的收入。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最终的目的也在于此,而推行上市公司和投资机构的全面非国有化并不一定能促使它们形成明确的预期。在当前情况下,要政府完全放弃为国有企业融资的目的不仅是不现实的,也是难以改善市场秩序的。国有上市公司的根源在于政策性负担造成的预算软约束,当存在政策性负担时,即使是私有企业,也同样会出现这些问题。因此,政府的行为应是逐步取消国有上市公司的政策负担,界定行为边界、获利或受损的方式,迫使国有企业与其他性质市场主体竞争,实现为国有企业融资与证券市场规范发展的平衡,加固证券市场的基石。

政府加强对市场的监管而减少对要素流动的控制,可以消除在证券市场上广泛存在的“管制租金”要素的自由流动可以加速租金的消散,促使证券市场向常态的回归。严格的监管可以促使机构投资者和上市公司违规的预期成本上升,有利于遏制违规行为,而要素流动控制的放松,有利于市场配置效率的提高。同时,要素流动控制的放松可以促使不同投资市场间的竞争,降低市场主体退出证券市场或选择其他市场的成本,这对弱势市场主体尤其有利。而市场间的竞争可以迫使每个市场降低自己的交易成本,否则将被淘汰,这可以帮助提高整体市场体系的资源配置效率。

参考文献:

市场秩序论文范文2

笔者学校开设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有平面设计、动漫设计和建筑可视化设计三个方向。由于这三个专业的毕业生可能涉及到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图像处理、室内设计、动漫设计、网页设计和景观设计等就业方向,因此,在六个月的时间内,课题组成员选择了上海、南京、苏州、芜湖等不同城市的30家相关企业进行调查,收集到各城市对艺术设计类人才的需求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招聘职位、人才需求量、岗位技术要求、职业综合能力要求以及薪资待遇等方面的要求。调查采用了定量分析(30家企业)和定性分析(针对不同企业不同岗位深入调查)的研究方法,课题组成员通过实地走访和与相关人员之间的交流,获取了大量重要信息。

二、人才市场需求分析

1.招聘职位岗位需求分析

我们把所有的职位综合分为几大类:设计师、实习设计师、绘图员、美工和其他。可以看出:无论是哪种设计公司,对各类设计师的需求量是最大的。而一位合格的设计师,不等同于单纯的作图人员,他应当能够独立地承担设计职责,对设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2.招聘职位的学历要求分析

除了个别规模较大的公司,对学历要求相对较高之外,在这些招聘职位中,基本都是以专科为起点。由此可见,在艺术设计行业,学历并不是衡量专业水平的重要因素,各公司更注重的是设计人员的自身能力和客户对设计作品的满意度。

3.招聘职位的工作经验需求分析

各公司往往都要求有至少一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工作经验越丰富,待遇也越高。由于设计公司毕竟是以盈利为目的,一个完全没有工作经验的实习生加入,不仅无法独立为公司盈利,公司还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培养,所以他们更青睐直接能够上手的“熟手”。

4.其他调查结果分析

(1)从操作的角度来看,必须能熟练使用photoshop、AutoCAD、3DMAX、coreldraw、Il-lustrator等软件操作,具有良好的手绘能力,特别是动漫专业擅长卡通绘制者优先。

(2)从审美的角度来看,要具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具备良好的美感,出色的配色和编排能力,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3)从岗位职能要求来看,需要十分熟悉本岗位的工作要求,可以独立完成业务,富有工作热情,能吃苦耐劳,谦虚乐观、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三、分析现状与改进措施

(一)从“学徒”到“设计师”的道路

1.现状

所有艺术设计类企业招聘职位中,各类设计师占了半数以上,说明企业需要的是可以独当一面的“设计师”。反观我们的毕业生,在校期间最多的功课是做“作业”,拖到老师要求的最后时间能完成“作业”就好,真正涉及到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品”的机会很少;同时由于时间宽松、作业量小、外界压力小,当突然遇到高强度的设计工作时几乎无所适从,因此,许多学生毕业初期只能从待遇低、机会少的“学徒”做起,在走向“设计师”的漫长煎熬过程中,往往有人坚持不了就做了逃兵。

2.改进措施

首先,从学生入学初期就大幅度提升基础部分训练强度,使他们从一开始就适应高强度工作;其次,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放开学生自己去发挥,去表述自己的想法,当然在这过程中老师的正确引导必不可少,因此,初期老师的工作量比较大,需要老师做合理地安排,而当学生的能力迅速提高之后,老师的工作量也会逐渐下降;再次,增加实战训练,把每一次的实训都当作是就业的战场,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出作品、出成果,没有成果就没有成绩,反复训练,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具有一定的独立设计能力,会大大缩短从“学徒”到“设计师”的距离;最后,很关键地是要告诉学生即使身为“学徒”也并不可怕,学会坚忍,沉住气,默默提升自己的能力,以早日蜕变成优秀的“设计师”。

(二)较短的学习时间获取最大的学习效率

1.现状

虽然各企业对学历的要求大多是以专科作为起点,给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带来很大的机会。但是毕竟高职毕业生是处于最低学历要求,如果没有出众的专业能力,在与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的竞争中,依然处于劣势。可是如何能让两年多的学习时间获得大于三年的学习效率呢?

2.改进措施

首先,调整当前的专业课程设置,打破传统,去除冗余的项目,针对市场需要开设必需的课程;其次,不断调整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承接关系,努力让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衔接最优化,尽量不做重复的工作;再次,边学边练,以实战巩固理论知识,省略掉抄板书背课本的过程,大幅度提升高职生的学习效率;最后,从开始就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训练,尽可能的不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如果在初期就让学生培养了集中注意力的意识,那么这两年多的高职学习将会给他们带来远远超过其他学生两年多的知识储备,在毕业后的竞争中也会得益很多。

(三)学生时代“经验值”的积累

1.现状

企业对工作经验都有一定要求,有经验的设计师与没有工作经验的实习生待遇要相差数倍,甚至在很多室内设计公司,实习生有长达数月的“零工资”待遇,这对于工作后就想有收入的学生来说是很大的打击。大多数企业也只是需要一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而我们的高职生在大二下学期主要专业课程已经全面开展,此时老师应当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外出实习或者做本专业的兼职,毕竟学生时代的“零收入”从心理上来说要远好过于毕业后。不过由于受学生自身条件(时间、地点、经验)的约束,想大面积地寻找到实习机会比较困难。

2.改进措施

首先,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平台,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孙爱武院长在讲座中曾经说过,他的学校每年都大力栽培几十个各专业的优秀毕业生,然后等过了数年之后,这些优秀毕业生都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他们所在的公司即成为了后面学弟学妹们最好的实习基地,笔者认为这样的方法值得所有高职院校推崇;此外,学校应当定期邀请企业的相关专家为学生讲座,让学生在出校门前就知道校外一些不同的情况,懂得如何应对,前辈们的经验也是后辈们最好的学习榜样。通过在校期间的各方面“经验值”的积累,等到毕业的时候学生们不再是一无所知,相信他们的就业门槛也会降低很多。

(四)培养良好的品格,提升综合素质

1.现状

从其他方面综合素质来看,艺术设计类的企业虽然数量很多,但是规模普遍较小,因此,对招聘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一个设计师不仅要有熟练的操作能力和良好的美感,还要热爱自己的工作,懂得与伙伴之间团结互助,并且能够应对客户的各种挑剔,坦然面对各种困难和压力。而作为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很难做到如此全面。很多学生只知道埋头作图,既不愿意跟人沟通,也不喜欢欣赏别人的东西,更不能接受不同于自己的意见,因此,在工作中遇到不顺的时候经常表现出非常抵触的情绪,自己不开心,别人也不满意。

2.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