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尔夫专业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尔夫专业论文范文1
关键词:高尔夫 应用型 人才培养
伴随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高尔夫产业发展非常迅猛,截止2010年,我国已营运的球场数量有395家,共计8814个球洞,折合约490个18洞高尔夫球场(未含港澳台地区)[1],仍有许多球场正以其它绿化项目正在建或正在申报中,有研究表明,我国今后建设13375家球场是较符合国情的[2],经济学家迟福林认为,中国潜在的高尔夫消费者现在是2000万,2020年可能是5000万[3,4],这些数字也许并不一定精确,但足于证明高尔夫在我国的发展势头是不可阻挡的事实,中国将成为世界高尔夫强国之一。
与此同时,高尔夫教育亦是近十年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热点。总体上看,虽然高尔夫教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却一直承受着种种压力。相关院校高尔夫教育办学硬件与师资不足,加上高尔夫专业的学科归属、教学理论与课程设置及培养方向均处在初级阶段[5],以及社会对高尔夫教育的质疑声等等,高尔夫教育的困境已成为抑制高尔夫产业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客观分析高尔夫教育现存在的问题,以期推动高尔夫教育向前发展。
一、高尔夫教育功利主义
对高尔夫教育功利主义的认识有两个角度,一个是从办学的角度来看高尔夫教育,功利性院校办学局限于眼前利益,主要表现在对招生规模及生源的抢夺。一些院校在“多快好省”办学思路指导下,没有高尔夫教育办学条件也要“创造”条件申报高尔夫教育,视如专业师资不足,缺乏实训场所,甚至有的院校连专业师资和实训场所都没有。功利性院校在致力于近期经济利益的同时,放弃了对学生进行保质保量的教育,这是高尔夫教育办学目标功利化造成的;一个是求学的角度来认识高尔夫教育,据初步统计有82.3%的学生完全不顾虑个人的兴趣爱好而报考高尔夫专业,而理由仅仅是因为家长和学生听说该专业就业前景好,可以通过高尔夫平台实现高薪就业,或借助高尔夫平台结交成功人士,为日后成功走“捷径”。种种功利行为表明高尔夫教育已成了一种畸形、不健康的教育。为此教育部门应正确引导对高尔夫教育的发展,避免盲目招生;同时加强对高尔夫教育的全方位宣传,提高人们对高尔夫教育的认知度。
二、高尔夫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专业师资不足
众所周知,由于高尔夫教育作为新兴专业,专业师资非常奇缺。目前具有中高协认定的高尔夫职业教练资格仍不足1000人,其中具有中级职业教练资格仅200多人。据不完全统计,大多数院校只有3~5名专职教师,且真正高校培养出来的高尔夫科班很少,多为草业科学、体育、工商管理和旅游管理等专业“半路出家”,作为兼职教师的企业管理层大多为球童出身,自身文化水平较低,理论教学水平较差。与此同时,高校在待遇上不去的同时,还增加了对研究生学历的要求,而现实中会打球的没有学历,有学历的又不会打球,导致高校很难招到有学历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为此,许多高校只能选择与国外高校或国内高尔夫企业联合办学,采取兼职教师的授课方式,但由于高尔夫人才流动性极大,兼职教师授课教学进程与授课质量很难保证。专业师资队伍的严重匮乏,已成为阻碍高校高尔夫教育健康发展的鸿沟。
2、教材现状
高尔夫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涌现出韩烈保、吴亚初、马宗仁、谭受清等一批从事高尔夫教育与研究的知名教授,同时也出现一批批从事高尔夫研究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还有高尔夫企业的从业人员投身到高尔夫研究中来,目前通过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的查新显示,截止2012年2月主题中精确含有“高尔夫”字样的数目条数仅有7649,其中还包括研究高尔夫汽车等的相关文章。据市场调查目前仅有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和人民体育出版社四家出版社出版了高尔夫相关教育系列教材,高尔夫相关教材可供选择的数量不仅不够,且多为专家的个人研究专著,很难满足本科和高职高尔夫教学现实情况的实际要求。
三、实训现状
3.1实训场地匮乏
一个标准18洞球场占地1000亩以上,投资均在亿元以上,而据网络资源调查,目前在60多家开展高尔夫教育的院校中仅有4所高校具建有9洞以上的球场,13所高校建有室外高尔夫练习场家。高校未能建场地大多是受场地的限制、资金不足或社会的舆论[6]等的因素影响。此外,我国政策也不允许建球场。
3.2实训经费不菲
国产品牌高尔夫球杆至少在3000元/套以上,高尔夫练习场年卡市场价为8000元左右,即使学生可优惠,但至少也要3000元/年,下场按照学生价18洞150元/场(未含球童小费和球车费),即使有球场的高校学生下场打球价格也很难优惠到18洞50元/场。以每周下场一次练习计算,小费50元/次,每生每年的球技练习费要花近万元,没有厚实的经济基础做后盾,练习球技将犹如戴着“脚镣”与“手铐”,倘若不然即使在练习场学会了挥杆,而不能下场体验的话,挥杆也只能是“屠龙之术”。如何解决教学实习经费问题,将是高尔夫教育面临的最大困境。
四、高尔夫专业归属与教学课程设置问题
由于我国高尔夫学科归属尚未明确,大多挂靠在旅游管理、草业科学、体育管理和工商管理等。目前高尔夫课程设置较为复杂,课程设置没有突出管理学和高尔夫专业的专业特色,带有明显的“拼装”色彩;课程设置带有明显的背景学科特点,与高尔夫实际需求严重脱节[5]。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近60所院校设置高尔夫课程,培养方向五花八门,百花齐放。但根据目前高尔夫产业人力资源结构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上看,高尔夫教育人才培养应主要有五个培养方向,且每个培养方向都应有独立的和科学的定位,并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4.1高尔夫草坪管理方向
草坪在高尔夫运营中的重要地位毋容置疑,球场90%以上由草坪覆盖。大多数球场一般需要数种不同品种的草坪草,不同的草坪草品种一般其养护方法与措施均有所不同,即使是相同品种的草坪草由于局部环境的影响也会造成其具体养护方法和措施的差异。而目前国内高尔夫球场几乎是使用引进国外研制的草坪草品种,而对这些引进品种的特性以及在国内球场环境下生长状况的研究尚欠缺,即便是国内唯一登记的果岭草坪草品种——粤选1号,在广东球场养护也不尽一致。球场过分依赖国外草坪品种和草坪管理专业人才,不仅增加球场建设与维护成本,亦不利于我国高尔夫的自主发展,同时,高尔夫赛事对高尔夫草坪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尔夫草坪草的育种和养护管理人才在国内市场发展趋势良好,而与此相匹配的就是高尔夫草坪管理人才的培养。
高尔夫草坪管理方向涉及到草坪管理学、土壤学、植物学、草坪病虫害、农药化肥和园艺学等学科知识,是草业科学和高尔夫的交叉学科。高尔夫草坪管理方向应以高尔夫草坪养护管理为出发点和归属点,主要培养草坪的日常维护、草坪机械的操作和草坪生态环境的保护等高级应用技能型人才。
4.2高尔夫经营管理方向
高尔夫经营管理方向涉及到高尔夫球会经营管理、财会、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高尔夫赛事组织与管理等学科知识,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与高尔夫的交叉学科。经营管理在高尔夫球会运营中的重要地位亦毋容置疑,高尔夫运动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球会的经营管理的成功运作。高尔夫经营管理方向以高尔夫俱乐部经营为基础,以会所经营运作、赛事组织与管理、会籍销售和高尔夫房地产销售等高级应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体现经营管理与经济管理的学科特点。因此,高尔夫经营管理方向应以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为核心,熟练掌握高尔夫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进行高尔夫球会日常运作的基层管理,能初步策划与组织高尔夫赛事,并兼具高尔夫市场营销等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4.3高尔夫运动方向
高尔夫运动方向以高尔夫运动作为基础,涉及到高尔夫球技、高尔夫裁判和高尔夫教练等学科知识,是体育管理和体育运动与高尔夫的交叉学科。目前我国高尔夫裁判、高尔夫球技教学人员和高水平球手人才非常奇缺,在中高协注册的职业教练员尚不足100名[5],世界排名靠前的中国籍球手尚未出生,而高尔夫教学人员和球手是高尔夫运动的主要推广者,同时对高尔夫的健康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因此,高尔夫运动方向以高尔夫球技作为基础,高尔夫运动管理作为核心,培养高尔夫运动员、高尔夫裁判员和高尔夫教练员技能型高级人才为培养目标。
4.4高尔夫球场设计与建造方向
高尔夫球场设计与建造方向是工程设计与建造与高尔夫的交叉学科。据调查,目前国内从事高尔夫球场设计与建造的专业人才和专业公司为数不多,导致国内大多数球场的设计者均为国外名师。其中原因也许由崇洋的观念造成的,但可以肯定的就是国内设计名师的严重匮乏。高昂的球场设计费直接导致投资高尔夫项目的高门槛,严重影响高尔夫的大众化普及。因此,高尔夫球场的设计与建造方向在国内尚属初级阶段,需要高等院校和高尔夫球场建造企业的优势互补,共同培养。
4.5高尔夫用品设计与制造方向
高尔夫用品设计与制造方向是模型设计与制作与高尔夫的交叉学科。众所周知,世界上大多数高尔夫用品的生产在珠三角,但只有极少数产品拥有知识产权,“山寨杆”、“仿杆”严重影响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在国际上的声誉,未来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趋势将越来越明朗,高尔夫用品设计与制造的知识产权保护已迫不及待。因此,高尔夫用品设计与制造方向的教育亟待解决,培养属于我国自己的高尔夫用品设计与制造人才,这就需要高等院校和高尔夫用品制造企业的优势互补,联合培养。
四、结语
高尔夫教育为典型的技能教育与学历教育双结合,其特殊的职业偏向性导致高尔夫人才培养必须以职业技能教育为主。为此高尔夫教育应偏向职业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迎合高尔夫产业需求,而目前高尔夫教育已严重制约着高尔夫产业的健康发展,为解决高尔夫教育的困境,教育部门加强对高尔夫教育的监督与引导,严格控制盲目上专业,肆意招生,专业学科归属问题和课程设置应尽快组织专家讨论,各院校之间加强合作与交流。
高尔夫专业教育应适应社会,以高尔夫产业需求为导向,以高尔夫健康发展为目标,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因此,高尔夫人才的培养应与高尔夫产业发展相对应,未来高尔夫产业需要什么样的高尔夫人才,高尔夫教育就相应的培养什么样的高尔夫人才,紧密结合高尔夫产业发展趋势,将高尔夫产业的需求作为高尔夫教育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归属点。高尔夫教育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必须有针对性的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高尔夫球技技能,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毕业后基本能跨越基层服务,立足于基层管理工作,满足高尔夫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总之,人才荒已成为制约高尔夫健康发展的瓶颈,互相挖人是高尔夫企业惯用的方式,且已成为行业内一种恶性循环,解决高尔夫教育困境问题已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朝向集团.中国高尔夫行业报告[R],高尔夫白皮书,2011,04.
[2]袁华莹,韩烈保.从土地资源看高尔夫的发展[J].草业科学,2006,23(4):105~110.
[3]程磊.对发展湖南高尔夫旅游产业的思考[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5,(4):50~51.
[4]陈明.浅析高尔夫专业的发展前景[J].湘潮,2007,9(269):92.
高尔夫专业论文范文2
2002年4月,山东省泰山市博物馆的专业人员在维修岱庙城墙遗址时,在地下发现了一组公元1O世纪至13世纪时宋代的石刻。这组宋代石刻由14幅画面组成,每幅画上都是小孩子们在玩游戏,其中就有引起轰动的“捶丸图”。图中双腿分立,手持L型球棍的孩童玩的正是在宋代宫廷中和达官贵人之间非常流行的捶丸游戏。具备现在高尔夫运动诸多元素的捶丸游戏令人很自然的联想到了高尔夫运动。
“中国是高尔夫运动的起源地”。这一论调随着“捶丸图”的出土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显然,宋代流行的捶丸游戏比西方兴起的高尔夫运动早了有400年之多。甚至在元代,曾经有本书,就叫《丸经》,书中详细记载了捶丸的历史、场地、规则等。而故宫博物馆内有一幅藏画,叫《明宣宗行乐图》,图画生动描绘了公元十五世纪,明宣宗朱瞻基亲自捶丸的情景。
上海博物馆的明代藏画《仕女图》也细腻地刻画了宫廷仕女捶丸的场景。山西洪洞县广胜寺的水神庙里有一幅元代大型壁画《元人捶丸图》,看到此画的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惊呼:“原来中国人在元代就开始打高尔夫了!”
南唐已有高球雏形
目前在世界上,关于高尔夫的起源流行有四种说法,分别是荷兰、古罗马、法国和中国。尽管当今高尔夫界的众多权威依然认定苏格兰是现代高尔夫运动的发源地,但近年来,“高尔夫运动是由蒙古大军在十三世纪西征时带到欧洲”的说法已经越来越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同。中国著名的高球选手张连伟更是曾自豪地对国外媒体称,高尔夫就是起源于中国。
2006年1月,又有新的证据显示中国乃是古代高尔夫运动的起源地。来自中国西北师范大学体育系的教授凌洪龄撰写论文指出,早在中国历史上的南唐,就有一项与现代高尔夫运动极其相似的游戏出现了,这要比苏格兰人开始打高尔夫足足早了500年之多。
宋朝流传下来的古籍《东轩录》中记载,中国人在公元945年就已经开始玩这种东西了。书中描述的这种游戏叫“捶丸”,游戏者用10根不同的外层饰以宝石的球棒击球,有些球俸的样式与现代高尔夫球棒十分相似。
凌教授表示:“高尔夫球被介绍到中国时,多数中国人都很自然地认为那是外国人的游戏。事实表明这种说法不符合史实,现在我们知道,高尔夫球显然起源于中国。”凌教授的论文给予了“高尔夫运动是由蒙古人带入欧洲进而传人苏格兰”这一论点进一步的支持。
苏格兰坚称正统故乡
然而作为苏格兰最古老的高尔夫权威管理机构,著名的圣安德鲁斯球场的皇家古典协会(R&A)则极力维护苏格兰对于现代高尔夫运动的创始功绩,他们公开宣称:“用杆打球入洞的游戏古代曾在多个国家流行,特别是在中国;但是我们所指今日的高尔夫运动,也就是18个洞的高尔夫,则很清楚起源于苏格兰。”
说到圣安德鲁斯,这是高尔夫世界中再响亮不过的名字,这座球场的历史已经超过了两个半世纪,这也是苏格兰敢于坚持自己才是现代高尔夫起源地的主要原因。
圣安德鲁斯的所在地爱丁堡1744年就有了世界上最早的高尔夫社团――绅士高尔夫团,后来这个社团改名为爱丁堡高尔夫球手荣誉社团,这个社团至今还存在于Muirfield。到了1754年,圣安德鲁斯的绅士们共同组成了圣安德鲁斯高尔夫俱乐部。这就是今天享誉全球的“圣安德鲁斯皇家古典高尔夫俱乐部”。
从那时起,圣安德鲁斯的球手社团就有了公开赛,而社会上每个人都可受邀参赛,并不在乎他是否是社团的会员。到了1764年,圣安德鲁斯球场的球洞数从原先的22洞减至18洞,并最终确定了下来,直至今日。
从此,18个洞就成为了世界上所有球场的标准。1834年,圣安德鲁斯高球协会达到了皇家级别,英王威廉四世不仅出任了协会的主席,并且同意该协会改名为“圣安德鲁斯皇家古典高尔夫俱乐部”,自此,圣安德鲁斯就被视作了“高尔夫的故乡”。
高尔夫专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 消费观念 专业化 职业教育
自1984年由霍英东先生投资的广州中山温泉高尔夫俱乐部建立起,中国高尔夫运动成长经历了20多年的时间,在这短短的20多年当中,高尔夫运动在我国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发展。高尔夫运动的蓬勃发展正见证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腾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踏步提高。同时,作为旅游休闲产业的一部分,高尔夫运动产业的繁荣也证明了我国的旅游业正进入结构调整期,正由人员密集型的观光旅游逐步转型成为私密集约型的休闲度假旅游。旅游职业教育应紧紧抓住这一契机,紧跟行业需求发展而变化,跟进扩展教育领域,为新兴的旅游产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一、我国高尔夫产业及高尔夫教育产业现状
(一)作为新兴产业,与高尔夫相关的休闲服务产业异军突起,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令人叹为观止。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短短的二十几年时间里,中国的高尔夫产业以惊人的发展速度迅速崛起,发展前景更是不容小觑。依据泛高尔夫网公布的最新数据表明:“目前,中国现有约600个18洞高夫球场和数以千计的高尔夫练习场,遍布了全国31个省、区、市中的29个。而且,球场的数量,每年以约30%的速度增长;中国山东南山国际高尔夫球场以15个球场,279洞的规模,成为目前世界上单个球会球洞数量最多的球场。现在参与高尔夫球运动的人约有300万人,业余运动员约3000余人,职业运动员约400余人。但参与者、职业、业余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经理人、球童等专业人员在过去两年中以40—50%的速度猛增。”①高尔夫球专业媒体方面,目前全国已经有3个数字频道,30余本专业杂志和数十家网站和报刊,也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加之国际奥组委已正式将高尔夫列为2016年奥运会比赛项目,高尔夫运动将重新进入奥运会大家庭,对于一切体育运动向奥运看齐的中国,高尔夫运动产业在我国未来的发展可谓前景广阔、空间巨大。
(二)高尔夫专业人才的极端稀缺成为制约高尔夫运动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最大瓶颈。
高尔夫运动产业井喷式的发展也带来了诸如土地利用、环境污染、水资源浪费、政策打压等相关问题和制约因素,但我国高尔夫运动产业跨越式发展所面临的最巨大的瓶颈却是高尔夫专业人才的极端稀缺。以一家正常运营的18洞高尔夫球场为例,需要各类专业人才350人,按此标准计算,目前中国的600家高尔夫球场专业人才缺口近20万人之多。而每年各类院校能为高尔夫人才市场提供的专业人才不足5000人,人才供应数量远不能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所以高尔夫俱乐部不得已降低标准聘用非专业人士来维持俱乐部的日常运营,而此类高尔夫从业人员大都没有受过高尔夫专业教育,对高尔夫运动产业知之甚少,仅仅依靠短期培训,只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的高尔夫职业生涯规划,对高尔夫俱乐部乃至整个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都将最终带来极大损害。对比我国的高尔夫产业发展规模及高尔夫教育的现状,这种“求”与“供”之间的尖锐矛盾将持续至少10年时间。面临如此巨大的人才需求市场缺口,肩负着向社会输送一线职业人才的职业类院校应迅速开拓这一新兴领域,为填补这一缺口做出努力,而首当其冲应做出反应与调整的恰恰就是旅游类职业院校。
二、旅游职业院校对于填补高尔夫产业人才缺口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专业对口。在总体上,高尔夫运动属于休闲旅游板块,而休闲旅游则是旅游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由旅游职业学院培养相关人才可谓专业对口。同时由于高尔夫这项运动本身的与众不同,使得高尔夫产业也具有一些其他产业不可比拟的特征,其最大特点是具有狭长的产业链:以第三产业为核心同时涵盖第一和第二产业,从草木灌溉、园林设计到机械修理,从建筑施工到竞技服务、接待餐饮,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一所高尔夫俱乐部的正常运营需要很多的部门相互配合,但最大的两个部门是营业部和运作部:营业部主要负责接待、餐饮、会籍销售与管理、专卖店等任务,人员编制在50人左右;运作部主要负责客人的竞技服务,由于是一人对一人的专人服务,人员编制在200人左右。这两部门人员之和达到250人,占整个俱乐部全体人员编制的70%以上。对于这类人才的对口培养,只有旅游类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才能满足其特有需求。
(二)旅游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我国旅游类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后起之秀,依托的是我国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飞速发展的观光旅游产业,所以其开设的专业多以观光旅游为核心,即以导游服务、酒店服务为主体来设置专业及与其相关的子专业,其针对面过于狭窄,方向过于单一。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旅游产业的发展,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昔日的“上车睡,下车照,一问什么都不知道”的传统旅游模式,而是更加注重休闲度假,提高娱乐的品味,提升文化修养,加强身体锻炼。旅游业也为迎合人们的需求而在悄然的发生着转变。因此传统旅游教育的生存空间正被不断压缩,开辟旅游教育新方向,拓展旅游教育新领域势在必行。正在兴起的以高尔夫运动为代表的休闲运动产业正迎合了这一需求。
(三)旅游类高校毕业生职业规划需求。无论是旅游类本科学校毕业生还是专科毕业生,根据其在校所学,毕业后的对口工作往往还是一线的导游或酒店的服务人员,直接进入其理想的管理层的可谓凤毛菱角,这就远远满足不了高校毕业生经过多年寒窗苦读,通过层层考验进入高等学府深造后的职业要求。此外,此类工作也不能够为毕业生提供施展所学的空间,给毕业生造成“上不上大学都能干”,“所学课程都没用”等负面的印象。这一情况对于旅游类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的心理冲击非常大,极大地影响了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而高尔夫等休闲旅游产业具备的高端化、新兴性等特点正可以弥合高校毕业生较高的职业规划需求。高端意味着收入、工作环境、身份地位的保障;新兴则意味着发展空间的保障,有其二者,旅游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余地被大大拓宽,层次被大大提高,毕业生的职业规划可以更加多元,无疑为毕业生的就业敞开一扇更新更好地金色大门。
转型意味着阵痛,开拓意味着艰辛,但开拓旅游职业教育新方向的步伐不能停滞。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已经开始了大胆的尝试,通过三年艰苦卓绝的努力,无数次的企业考察、行业座谈,不断的实践修正,再实践再修正,创新性的提出了“校企合作” 、“工学交替”、“企中校”、“订单班”、“教师挂职锻炼”等别具匠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师培训机制,卓有成效的解决了高等院校对于新兴高端休闲产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缺师资、少设备、无场地等巨大的困难。本着对学生负责,对教育尽责的态度,我们必将一步一个脚印的在开拓旅游职业教育新方向的征途中积聚力量,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高尔夫专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击球;不扎实;原因;方法
1 概述
随着高尔夫在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高尔夫运动,但是在我国高尔夫球友的球技水平普遍不高,原因有以下几点:(1)高尔夫仍然是一项新兴的运动,发展不够成熟。球友能够得到专业教练指导的机会较少,导致球友球技的整体水平偏低。(2)高尔夫是一项精确的运动,“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因此在缺乏专业指导的情况下,高尔夫球友单靠自己去领悟很难掌握其精髓。(3)球友在练习高尔夫过程当中存在相当多的误区,其中越用力打得越远这一误区在众多球友心中根深蒂固。
为了帮助高尔夫爱好者找到正确的练习方法,文章通过实验法探讨高尔夫运动中的一个关键的技术――击球。一次成功的击球需要满足几个条件:正确的击球前准备、稳定的挥杆、扎实的击球、自然的收杆。通过文章讨论击球不扎实的四种情况:打深、打薄、内侧击球、外侧击球;解决办法:掌握击球五要素、正确的挥杆节奏、正确的重心转移,稳定的挥杆平面。
2 研究方法
2.1 实验法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反映客观实际的真实情况,发现事物或现象的规律性。实验法的原理正是科学研究进行的逻辑设置。对于实验法而言,不同的方法的运用的目的就在于真实、全面的反映一个具体研究的特性,进而对因果关系做出一个客观的说明和解释。
通过7号铁杆击球的科学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结果,讨论造成球友击球不扎实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方法。
2.2 文献研究法
利用文献资料间接考察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称为文献研究,又称间接研究。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理论文献的阐释及对文字资料中的信息内容进行数量化的分析,是人文社会研究的重要方法和必要过程。
通过图书馆查阅高尔夫技术文献,上网收集资料等方法,研究高尔夫技术现状,用来提出解决球友击球不扎实的方法。
3 击球实验
3.1 实验设计
通过“高尔夫7号铁杆击球实验调查”这一科学实验,了解击球不可控的原因及造成击球不可控的挥杆动作原因,记录击球点分布,根据数据分析击球点分布与击球效果之间的联系,以此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希望能对高尔夫爱好者的竞技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实验方法:7号铁击球,目标:男生130码,女生90码(男女允许误差20码,计算停点距离)。击球30个为一组,相邻两次击球相隔适当时间以排除前一次击球的影响。前10次击球重点在于观察击球效果,建立击球程序(空挥2次、击球前准备、击球、完成击球);按照既定程序进行后20次击球,记录相关数据。
该实验安排在2016年3月中旬到4月上旬进行。一共15人(10名男生,5名女生;均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球龄在2年以下的学生),实验地点为校内高尔夫练习场。这次实验主要考察击球点的5个分布区域所造成的不同的击球效果,附带考察挥杆动作,以此分析造成不可控击球的原因。实验二将对10名男生进行跟踪调查,以提出最优的解决方案。
3.2 结果分析(见表1)
(1)将杆头击球面分为5个区域,每个区域击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按照命中率和直球率这两个指标考察,“击球点5”这个区域击球成功率比较大。相比而言,非甜蜜点击球,失误率就非常高。
(2)“击球点1”在命中率上相对非甜蜜点击球来说要高,实验中这个点的击球也比较容易打出直球,距离也没有太大的损失,但是滚动距离不可控。但是有一点,这个点击球在实验中也出现了“剃头球”,即球只是原地弹起,并没有向目标方向飞行。
(3)“击球点2”命中率非常低,失误率也非常高,实验组的同学击球时都是先打到草地然后再击球,严重损失击球力量,杆面受到影响也很难做到方正。失误中有击球过深,球只是向外弹出,方向偏离,只滚动了很小一段距离。
(4)“击球点3”在命中率和直球率上是非常失败的,这个点很难打出直球,偏离也比较大,很难使球往目标方向飞行。失误中出现了19次向克击球,球严重偏离目标,后果是灾难性的。
(5)“击球点4”在实验组的同学中比较经常出现,说明击球错误比较集中。因为这个点的击球面积相对大些,击球时也能打出一些好球,但是很不稳定,所以在命中率上和直球率上表现一般。从失误率来说,相对非甜蜜点击球“击球点4”的表现较好些,也并没有出现严重的击球失误现象。
击球点的重要性:
高尔夫运动的挥杆动作存在三个基本要素:线、面、点。线即使挥杆路线;面,是指挥杆平面;点,是指击球点。击球一直被称作高尔夫挥杆过程中真正发生作用的状态,因为这是球杆与球发生接触的唯一时间。对于几乎所有的高尔夫击球,杆面第一次碰撞球的时刻与球完全弹离开始飞行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大约是半毫秒(0.0005秒),甚至慢速移动、轻轻碰撞的推击也持续不到1毫秒。所以正确的击球点是球手打出扎实击球的先决条件。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高尔夫职业选手中,尽管他们的挥杆各不相同甚至有的差异相当大,但是他们挥杆击球瞬间总能够做到方正击球即以甜蜜点击球,所以这样扎实有效的击球使得他们总能把球打到战略中想要的地方。高尔夫球友必须明白一点,球杆凹面的设计的用意,就是让球杆击球瞬间使球产生后旋,落地后才能准确地控制滚动距离。甜蜜点以外击出的球所产生的旋转差异很大,甚至还有可能出现“向克”这一灾难性后果,这样的击球显然不可控,自然也就不能达到降低杆数的目的。
3.3 击球不扎实的原因
击球不可控的原因主要有4个:打深、打薄、内侧击球、外侧击球。以下以7号铁杆在练习场击球实验为例,并结合图表说明。
(1)“打深”就是球杆先打到地面在触球。由于球杆杆面在接触球前先接触地面,球杆会沿着杆头路线继续往下高速运动,以致球杆面上部(见图1,点2)与球发生碰撞。一方面杆头速度被地面大量吸收,另一方面球杆上部的击球点不能使杆面与球发生有效的摩擦碰撞,因此严重地影响了击球的稳定性和击球距离。
实验调查发现,造成打深的挥杆动作主要为:上杆过度,过早的发力造成身体下沉,从而使得杆头先接触地面以致打深。
(2)“打薄”就是球杆的底部(见图1,点1)没有接触地面,直接与球发生碰撞。这种击球由于球没有与杆面有一个摩擦的过程,球往往是不能以抛物线的轨迹飞行,形成平飞球或者滚地球,有时打得过薄甚至出现“剃头球”,即球没有飞行而只是在原处跳起。这种击球造成的平飞虽然在距离上不会损失太多,但是落点极其不可控,遇上沙坑障碍、水障碍或其他障碍时就容易产生的的麻烦。
实验调查发现,造成打薄的挥杆动作原因主要为:下杆发力过度,抬头,身体角度发生变化。
(3)内侧击球就是以球杆面的内侧(见图1,点3)击球。球杆面内侧面积很小,而且能与球发生接触的面并不能够使两者产生充分的摩擦,所以这种击球的效率是相当低的。最可怕的是,过于内侧的击球会招来灾难性的后果“向克”,即球严重向右飞甚至朝球手正前方飞出。
实验调查发现,造成内侧击球的挥杆动作原因主要为:外侧下杆(OUT-SIDEIN),同时杆面打开。
(4)外侧击球就是以球杆面的外侧(见图1,点4)击球。这种击球虽然有时也可以打出高质量的击球,但是很不稳定。首先杆面这个位置设计上并不是用来击球的,一方面杆面与球的摩擦不充分,另一方面击球时由于杆面外侧作用力很大,容易使球杆在手中发生颤动,严重影响击球的稳定性。
实验调查发现,造成外侧击球的挥杆动作原因主要为:挥杆过分依赖手部动作,击球时杆面打开。
3.4 准确的击球点
方正击球就是击球瞬间击中杆头的甜蜜点(SWEET-POINT,见图1,点5)。球杆面的底部先触球,然后球杆继续往下高速运动接触地面,这时杆头中心完全触球并与球发生充分的摩擦,此时的球以后旋飞出,飞行中划出冲劲很大的抛物线弹道。这样的击球落点可控,滚动距离也可控。
4 改进的建议和练习方法
4.1 认识击球五要素
认识击球五要素非常重要,因为它们是影响球飞行的直接原因。理解击球原理有助于球友更好地将理论实践于练习当中,更好地改正击球不扎实的毛病。
4.1.1 击球时的杆头路线
我们想象从球到目标点有一条目标线,我们站位的一侧称为里边INSIDE,另一边称为外边OUTSIDE。在挥杆击球时杆头的运行方向决定了球的初始方向。当球杆运行方向在击球瞬间与目标线一致即沿着目标线通过击球时,球的初始方向朝向目标。
4.1.2 杆面朝向
在击球瞬间,杆面朝向决定了球的弯曲。如果杆面朝向与杆头的运行方向一致,那么球就会朝杆头运行方向直飞过去。如果杆头打击面朝向挥杆方向的左边,那么球会因被切了一下产生左旋而导致左曲线。同样道理,杆面朝向挥杆方向右边时,导致右曲线。
4.1.3 方正击球
所谓方正击球,就是在击球瞬间击中杆头的甜蜜点(SWEET POINT)。如果非杆头甜蜜点击球会损失很多距离,据统计击球时偏离甜蜜点半英寸,距离损失百分之十左右。
4.1.4 击球角度
当我们挥杆击球时,杆头形成的轨迹与地面形成一个角度称为击球角度。有三种状况:杆头向下运行时击球;杆头轨迹与地面平行时击球;或杆头从最低点向上运行时击球。不同的击球角度产生不同的弹道和逆旋程度,向下挥杆击球使球杆的有效倾角变小,后旋大,弹道低;杆头与地面平行时击球产生标准弹道;杆头从最低点向上挥时击球后旋小,弹道高。
4.1.5 杆头速度
正常情况下,击球时的杆头速度越大,球飞得越远,这是由物理学上的碰撞原理决定的,当然前提是方正击球、杆头路线和杆面角度正确。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杆头速度越大,给球的后旋就越大,因而弹道变高。
4.2 自然的挥杆节奏
节奏指的是挥杆的真个来回:上挥和下挥的节拍,以稳定的方式完成挥杆,使球手更有效地掌握击球的时机,从而使击球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节奏能使得挥杆平衡,这不是一个静态的平衡,而是一个动态的平衡。在挥杆中,必须考虑的是一种离心力,球手利用它使全身运动累积的能量作用于杆头。许多球友常犯的错误是挥杆速度多快、挥杆节奏混乱,造成击球失误。一来挥杆的整个平衡被破坏了,二来整个站姿所储存的能量被破坏了。
下面是世界一流高尔夫球手“大白鲨”NORMAN的挥杆节奏:他的挥杆过程总用时1.8秒,其中用时0.37秒他球杆从瞄球位置上到腰部高度,这是整个挥杆过程中最慢的部分,比下杆全过程还要慢,耗时占整个挥杆时间的五分之一,但杆头只移动个整个挥杆的十分之一的距离。他用了0.7秒到达上杆的顶点位置,上杆时间大约占全部挥杆时间的一半。到达顶点后球杆停留了约0.05秒,从顶点到击球他只用了0.28秒。从击球到收杆结束用去了剩余的时间,速度又明显的慢了下来。
挥杆的节奏决定了你能否把杆头以正确的角度和速度送到击球点,自然的挥杆节奏使你能轻松地将杆头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击球区。挥杆不可用全力,最多只用八成力量,因为全力挥杆根本无法控制球杆,破坏了节奏与平衡,击球失误就在所难免。
4.3 正确的重心转移
重心转移是从上杆到下杆身体转动所带来的,重心从右脚过渡到左脚(右撇球手)的转化过程。每一个从事打击、投掷和踢踏项目的运动员都需要这种过渡运动“TRANSITION”。高尔夫运动为了使重心转移获得最大效益,必须满足:
(1)身体下盘稳定,以获得牢固的支撑。
(2)整个身体应朝目标方向反方向移动,以增加身体的牵拉程度。
(3)身体大块结构的大块肌肉应处于牵拉状态。
(4)释放牵拉力量的同时,身体整体向目标方向移动。
球员上杆时,重心落在右脚内侧,在下盘牢固的支撑下,身体角度不变,背部和腹部肌肉像发条一样被拧紧,胳膊肌肉群也一起被牵拉,为进入快速有力的下杆运动储存力量。然后,伴随左边胯部的移动,重心从右脚开始转移,使肩、臂和手向下挥动,避免失去平衡或浪费能量。再次,胯、腿和脚的移动所促使的重心转移,引发上半身一系列连续的挥杆运动,使球手沿着正确的挥杆轨迹向目标方向将杆头送出,完成击球过程。最后,完成重心转移,收杆。
4.4 稳定的挥杆平面
所谓挥杆平面,就是挥杆过程中,手臂、球杆挥出的平面。下杆过程中当手到达腰部手腕即将打开时,手臂和球杆都应该在瞄球的初始挥杆面上。这样击球时杆头会沿着目标线内侧路径挥动,杆头直接沿着目标线挥过击球,击球后杆头又回到内侧即IN-OUTSIDE-IN。
如果从正面看你的挥杆轨迹有点像圆形,但与椭圆更为相似;如果从侧面看这个椭圆的倾斜角度应该与杆身在瞄球位上的倾斜角度一样。不过,如果你在下杆的齐腰位置到达收杆齐腰位置过程中,球杆高于或者低于挥杆平面也很正常,只是杆身须在一个与这个角度相适应的平面上运行。例如,巡回赛上不同的挥杆却可以产生相似的击球结果正是因为球手在挥杆过程中,尤其是球杆到达击球区时是保持在挥杆平面上决定的。
从上杆开始到收杆结束,杆头的轨迹应该像是在划一个椭圆形。重要的是,杆头必须依照杆身在瞄球位上与地面所形成的角度触球。沿着这个挥杆平面击球则击球直接有力,力量损失最小、效率最好。
4.5 半挥练习法
在实验一中发现,造成实验组同学击球不扎实的挥杆错误集中在:发力、挥杆平面、重心转移、击球时刻手腕突然用力。
方法:半挥练习法。动作越大,错误就越多,动作的可改性就越差,通过动作幅度较小的半挥,一步步改正错误的击球方法。从半挥练习中掌握击球五要素,体会自然的挥杆节奏、正确的重心转移和稳定的挥杆平面。
期望目标:(1)挥杆稳定。挥杆稳定是反复打出好球的保证,是击球信心的保证。建立稳定的挥杆才能在动作记忆中形成正确的球感,这也是职业球手在不同的球况下也能打出高质量击球的原因。(2)击球扎实。击球扎实是本次实验的最终目的,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了解正确的击球点的重要性,练习中找出正确的击球的感觉并坚持练习,相信对球友提高击球成功率大有帮助。
半挥练习有效地改正实验组同学的几个错误的挥杆动作:(1)手过于主动,用手打球而不是用身体打球;(2)重心过分转移或者重心逆转;(3)挥杆节奏混乱,难以控制;(4)过早发力;(5)挥杆平面不稳定,杆头轨迹通过击球区域时路线时常变化。
半挥练习能有效地帮助球友改正击球不扎实的原因有:(1)挥杆动作幅度小,动作可改性强,可以将错误的动作分步改正;(2)让球友体验正确的转身,正确的重心转移;(3)半挥幅度小,挥杆平面恰好就在击球区域范围里,可以让球友体会只有在挥杆平面稳定的状况下才能反复地打出扎实的击球;(4)击球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反复的练习让球友找到击球扎实的正确感觉。
5 结束语
正确的击球点使球杆与球的碰撞中能量得到最大的转移,这就是击球扎实的威力。要解决击球不扎实就必须认识击球的五个要素,必须做到自然的挥杆节奏,正确的重心转移,稳定的挥杆平面。为了更好地将上述几个因素落实到练习当中,实验中采用了半挥练习法,在小幅度的挥杆动作中改正错误的动作,体会正确的击球感觉。只有做到可重复的扎实击球,才算真正找到高尔夫的训练途径。
参考文献
[1]龚平.浅析高尔夫挥杆技术的训练[J].教育,2015(25).
[2]王伟.高尔夫挥杆技术动作教学初探[J].科教导刊,2016(21).
[3]Jiann-Jyh Wang,Pei-Feng Yang,Wei-Hua Ho,Tzyy-Yuang Shiang.如何从高尔夫挥杆速度和击球精准度测试判断有效挥杆[J].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版),2015(3).
[4]孟慧芳,李格非.高尔夫全挥杆技术诊断:以武汉体育学院普修课2010级休闲班学生为例[J].运动,2014(22).
[5](英)阿拉斯坦尔・考西仑,(英)约翰・斯托勃斯.追求完美的挥杆 高尔夫球科学入门基础[M].杨万荣,袁运平译.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5.
[6]许隆雄.高尔夫基本挥杆法2[M].信宏出版社,1990.
[7]Jim Mclean,等.高尔夫实用练球法[Z].长升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6.
[8]耿玉东.高尔夫挥杆原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05.
高尔夫专业论文范文5
选修课程主要是,为进一步地拓宽博士研究生专业基础理论、扩大知识面及培养能力而设置的课程,除设置一定数量的专业选修课程外,还应要求研究生选修部分跨专业或跨学科的课程;为了拓宽研究生的视野、促进研究生主动关注和了解学科的进展,还应开设学术讲座和学术讨论性质的课程。我国大部分大学按照跨学科的原则设置体育学选修课程,以体现选修课程的多样性特征。
从我国12所院校博士培养方案看(表7),不同的二级学科在选修课程内容侧重不同。北京体育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作为体育学一级学科培养单位,在选修课程的设置上具有灵活性,北京体育大学在博士生培养方案中,提出选修的指导原则,要求选学与研究方向有关的相应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新思维新方法,以丰富和扩大知识面,提高科研能力,根据本专业和研究方向需要,学校又无力开设的课程,博士生可到有条件的外校选学1~2门相关课程,博士生的课程选择自由度大,从具体选修的课程分析,课程的内容丰富、范围广泛。上海体育学院选修课程通过体育科学技术前沿探索专题讲座形式完成2学分,每个学生至少参加4个专题讲座,经导师批阅合格后,才能获得学分。
表7 我国12所院校体育学博士选修课程设置情况一览表
选修课程名称
北京体育大学
运动训练学理论、体育社会学理论、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学校体育
学、体育管理学、运动解剖学、计算机、体育统计、体育测量、体育科研方法、逻辑学、导引养生功、第二外
语、生物实验课、外聘专家讲座、可外校选学1~2门相关课程
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科学技术前沿探索专题
华东师范大学
运动生理学、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运动营养与促力辅助剂、第二外语
福建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导论、体育科研方法论、逻辑学、运动训练学、体育统计与SPSS、国内外前沿知识专题
苏州大学
体育社会学、体育经济学、体育产业学、分子免疫学、高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医学文献检索、
社会研究方法选讲、运动心理学理论与方法
华南师范大学
管理学概论、社会学概论、经济学概论、文化学概论、社会心理学概论、哲学史、休闲娱乐概论、体育原理
清华大学
根据研究课题需要,选修校内其他研究生课程
山西大学
体能训练、体育教学论、神经生理学、体育实验设计方法、运动选修
河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研究、健身理论与方法、运动生物力学科研方法、跨学科选课(2门)
东北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实验研究设计与方法、网球运动、高尔夫球运动
北京师范大学
8次前沿讲座
浙江大学
国际体育体制比较、休闲体育文化、国际体育资本的投融资策略、国内外体育法案例分析、体育市场营
销策略和策划、行政法学、项目管理
综合性大学体育学博士点选修课程设置具有其特色。例如福建师范大学侧重工具和方法类课程,提高博士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苏州大学开设了拓展研究生知识的社会学、经济学和生物学课程和提高科研能力的方法类课程;东北师范大学开设网球运动、高尔夫球运动等有利于博士生未来社会交往需要的课程;华南师范大学和浙江大学开设了涉及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心理学、哲学等跨学科的人文社会学课程,扩大学生的视野,体现综合性大学的课程资源优势。
总之,我国体育学博士选修课程的设置以跨学科为原则,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综合性大学的课程资源优势,设置符合博士研究生培养要求的选修课程。
4.4 课程学分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教研[2001]1号文件)指出:“改革研究生培养制度和培养模式,形成有利于高层次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实行弹性学制。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具体由培养单位自行确定,允许研究生分段完成学业,并规定学年累计在校的最长年限”[10]。就世界各国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而言,一般有学年制、学年学分制和学分制3种。从我国12所院校体育学博士培养方案可见,除了北京师范大学没有实行学分制外,其他的大学都实行学分制,这不仅有利于博士研究生教育个性化的发展和培养,有利于研究生教育多样化管理模式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国际、国内校际间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相互交融、学分互认,加速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学分制的完善是时展的召唤,学分制具有弹性学制的优点,也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图3可见,我国11所院校博士研究生所修规定总学分存在差异性,北京体育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所规定的学分最高,分别达26学分和23学分,华南师范大学规定学分最低,为12学分,其他大学的规定学分一般控制在18学分左右。在不同大学的课程体系中,不同模块课程学分的分配也存在差异。在公共课程中,我国体育学博士外语课的设置大部分为2~3学分,但是上海体育学院的外语课程学分为9学分,占所修学分的39.1%,山西大学把第二外语作为公共基础课,而东北师范大学的外语课程学分为3学分,占所修学分的16.7%;在专业学位课程中,河北师范大学开设4门课程12学分,占所修学分的63.2%,浙江大学只开设体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1门课程2学分,占所修学分的11.8%;在选修课程中,北京体育大学选修课程学分为12学分,占所修学分的46.2%,苏州大学开设了9门18学分的选修课程,浙江大学开设了7门选修课程11学分,东北师范大学只开设了3门选修课程7学分。选修课程是学分制的基础,没有健全的选修制,就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课程的选修化是世界课程发展的趋势,符合我国体育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要优化体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减少必修课比重,适当增加选修课比重,为实行更加灵活的学分制创造条件。
附图
图3 我国11所院校体育学博士课程总分设置状况(学分)直方图
高尔夫专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就业,体育,毕业生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的就业不仅事关学生本人,也关系到学生家庭的幸福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也开始凸显出来。其实,就业难,更多的是指就业质量没有达到学生的预期,就业满意度不高。如果使期望与现实更加接近,除了机遇等外在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学生本人具备职场需要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这样在就业过程中才有竞争力。
一、我省体育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
目前我省招收体育专业学生的高校共有16所,其中河北体育学院是河北省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本科体育院校,招生的规模较大,对体育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本文以该校为研究对象,对其毕业生情况进行考察。
2011年该校共有毕业生1137人,2012年1331人。近两年平均就业率为84.5%,不同专业的就业情况又呈现出了差异性,高尔夫球专业就业率为100%,乒羽网球就业率89.9%,且就业地域大部分为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率相对低的专业为人体科学专业76.2%。从就业去向上看,企业单位的占78.2%,事业单位的占3.6%,自主创业的占0.9%,读研的占0.27%,其他占1.53%。
通过对在校生的调查了解到,学校等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成为最希望入职的两个行业,两者合计占到70%以上,这说明追求体面和稳定的传统部门是大学生就业时在内心最为看重的因素。随着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认识的加深,待遇较好的企业也开始为他们所接受,同时,也不再过分的追求初次择业就能获得正式工作,就业观念也开始发生转变。事实上,对一些特色专业如高尔夫管理的学生来说,由于高尔夫球俱乐部的的工作环境、发展前途及待遇较好,虽为企业性质,仍成为该专业学生的首选,也有部分学生担心虽暂时栖居一线城市,但灵活就业的不稳定因素会影响日后的生活。从就业的地域倾向情况看,80%以上的学生希望在城市就业,对于城市的选择上,省会石家庄、家乡所在地区的城市和北京、天津为主要的选择。对于来自农村地区和一部分来自县城的同学,由于回到家乡也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而且整体待遇偏低,因此普遍抱有先在城市打工或自主创业然后再作打算的心态。
对于收入的期望上,实际上分为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希望在参加工作的一到两年内能够维持生计即可,没有过高的期望。第二个阶段,希望在工作两年后月薪能够达到2500元以上。
二、经济社会发展为体育专业毕业生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1.挑战。我省高校的体育专业从招生人数来说,主要有体育教育、竞技体育(或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三个方向,此外还有运动人体科学(或运动康复与健康)、民族传统体育(或武术)、体育英语等。在过去,为中小学培养体育师资和从事竞技体育运动曾是体育专业毕业生的重要就业方向。近些年来其对高校体育毕业生的需求越来越少,吸纳就业的能力也在降低。竞技体育更多的是强调比赛训练,但由于淘汰率高,能够进入省队和国家队打比赛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学生还是要面临就业的问题。
2.机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开始重视身体的健康状况,加之国家大力推行全民健身活动,于是群众体育运动和社会体育事业开始蓬勃发展起来。这就为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带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如大众健身方面的健身指导教练,攀岩、滑雪等在户外运动方面的专业指导和运动保健人才等。此外,体育产业对既懂体育又懂经营管理或市场营销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三、体育专业毕业生自身的就业优势和劣势
1、优势。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体育专业毕业生有自己的优势,一是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由于受到学习环境的影响,他们的竞争意识、上进意识、吃苦耐劳和顽强拼搏的精神都很强,对于失败和挫折也有较强的承受力。二是在思维上也比较灵活。体育专业毕业生的一个特点就是思维上不墨守成规,遇到难题不会轻易服输,总会想方设法通过多种途径去解决。三是人际交往能力较强。大部分体育专业毕业生善于交际,对人热情、坦诚,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胆怯,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遇到人际交往矛盾时也善于沟通和解决。四是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由于体育专业的特点,训练活动和赛事开展比较多,这既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也使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锻炼。五是对体育运动项目了解。随着文化体育活动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当中越来越受到理视,单位之间也开始开展一些体育比赛活动,对体育项目了解和训练较多的体育生就有了用武之地。
2、劣势。相对而言,体育生的最大劣势在于其文化素养比较欠缺。这主要表现为知识结构不合理和能力结构不合理两方面。从知识结构上来说,主要是在对社科知识的了解少,由于文化基础薄弱,对社科知识尤其是文史哲的学习兴趣不大,平时的读物也主要为休闲类和体育类的刊物,使得知识面不够宽。从能力结构上来说,职场所需的一些基本能力如文字表达能力差、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不强等。由于在学校所学的专业和技能与参加工作后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常常相距较大,因而对工作内容的再学习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这也是体育专业毕业生相对欠缺的方面,因为这不但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更需要对学习的兴趣、信心及正确的学习方法。
四、增强体育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体系的构建路径
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指在人力资源市场上求职应聘时,与其他应聘者相比较所具有的更早更有效的就业信息、就业渠道以及更被用人单位所认可的、更为优异的素质或技能。后者主要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条件,如学历层次、专业情况这些硬条件和思想水平、知识水平、性格特点以及言谈举止所表现出来的风度气质等软条件,这在求职时会成为用人单位的第一形象。第二个部分是工作技能,包括通用技能和专业技能,前者如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还有计算机、外语、驾驶等操作能力,后者主要是针对具体的应聘岗位所具备的能力,这会因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要求。第三部分是求职技能,大学生在求职时是以基本条件和工作技能作为实力基础的,但是一些求职技巧和方法也是能否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通过用人单位的几轮筛选后进入最后的面试阶段时为显得更为重要,此时大家的实力都不相上下,能否获得工作岗位的关键可能就再于一些求职技巧和方法细节上。求职技能,还应包括对招聘信息的主动获取和筛选能力,有时通过一些小众的渠道获得了不为人知的招聘信息,或者是在大量的招聘信息中挑选出了既心仪又能凸显自身优势的信息,都会增加求职成功的概率。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育,需要政府有关部门、高校和学生本人共同努力,但最主要的还是在高校和学生本人方面。
1.高校方面。
第一,加强就业市场研究,提供有效就业指导。各高校已基本建立起了就业指导机构并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为学生的就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还应在两个方面加强,一是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研究,包括对国家有关就业政策的了解,与更多的用人单位建立稳固联系并了解其需求,对本校以往的毕业生保持联系并建立数据库等等,以在此基础上对就业形势通过建立模型进行预测,提早把握就业市场的新变化。二是要提供有效的就业指导。要把求职时和刚进入就业岗位时的有关内容,就业市场的新要求通过就业指导课或专题讲座等形式使学生充分了解,使学生尽早的了解自己哪些方面需要加强。还要及时将就业信息通过网页、短信、辅导员通知等形式传播到每一个即将毕业的学生手中。
第二,突出学校特色,深化教学改革。从长远来看,我省各个招收体育专业的学校应当在培养方向上避免同质化,只有根据自己的优势对就业市场进行细分,找准自己的定位,突出自己的特色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竞争。针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多设置与群众体育和健身、休闲密切相关的专业方向。在教学改革上,应针对体育生的特点,加强有助于人文素养的提升和工作技能、求职技能的强化课程的开设和教学,使学生的基本素质过硬,专业素质优异。比如人文素养的提高方面可以开设《大学语文》、《书法》、《心理学》、《世界经济与政治》等课程。
第三,开展院企联合,拓宽就业渠道。各种与体育相关的企业如健身俱乐部、高尔夫球俱乐部、体育用品公司等正成为吸纳体育专业毕业生的重要渠道。高校应当加强与这些企业的合作,建立实习培训基地。实习不仅仅是毕业实习,而要扩大到各个年级假期实习,这样既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又可以为学生积累工作经验,使他们更有动力去针对性地加强工作技能的提升,如果双方合作良好,合作企业甚至可以成为高校稳固的就业渠道。
2.学生自身方面
第一,尽早进行职业规划。大学生自入学起就应当具有就业意识,结合社会需求、所学专业和个人兴趣,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并以此为目标,注重相关的知识的储备学习。同时,尽力争取机会,在假期去符合就业方向的单位实习,了解实际工作中的要求,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并修正自己的就业预期,待毕业时做到有备而来。
第二,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养的提升。体育生应针对自己在人文素养方面的不足,多选修一些人文课程,多多阅读一些政治、历史、经济、文学等方法的书籍,培养一些在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的特长。
第三,考取一些必要的职业资格证书。除了毕业证书外,职业资格证书在求职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但是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应当有所选择。不然,单纯求多,不但浪费精力和费用,也未必能起到作用。
3.政府方面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如鼓励去边远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就业,并给予一些优惠,如较高水准的经济支持、一定年限后报考机关事业单位时加分等。二是加强就业市场的监管。如建立权威的就业信息渠道和平台、对就业信息的真实性进行监管、对就业培训市场进行规范等等。三是健全大学生就业管理与服务机制。如开展就业指导,作好人事服务,对未就业毕业生实行登记制度并提供系列服务等等。
参考文献:
[1]哈增红:《河北省体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与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