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八个月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士八个月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士八个月总结

护士八个月总结范文1

为达目的不计名利

沈继波,辽宁人,1996年大学毕业后到北京打工。“不是工作难找,是根本找不到。我当时住在北京地下室,身无分文。为了最后一次求职,我卖了唯一值钱的家当――煤气罐。我不要工钱,只要包吃住就成,3个月后,工钱你看着给。”一句话,让招聘人员目瞪口呆,他被录用了!这是一家罐头厂,沈继波从苦工干起,一丝不苟,任劳任怨。一个星期后,他当了组长;一个月后,他当了班长;八个月后,他荣升为车间主任。

做事时比别人多想一点、多做一点,是沈继波对自己的要求。一次,他注意到一个细节:日本客商要的罐头,突然间由小罐变成了大罐。经过多方了解,他才明白,原来,变成大罐后,日本人只要简单地分装,就能做成果肉果冻,翻倍地赚钱。为什么,我们不能这样做?原来,中国的厂家生产不出大个的果肉果冻。他就带领技术团队埋头研发。整整4个月,他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兆宝”果冻诞生了!为了卖“兆宝”,沈继波又主动降职,干起了销售,从基层业务员做起,最终做到了区域销售经理。

罐头厂不是沈继波自己的买卖,他却不像别的打工者那样,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投机取巧、得过且过,而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这是所有成功者必备的素质。因为这种全力以赴的付出,会培养出成功者必备的素质:宽容、踏实、胸襟宽阔、不为小利左右等等。

促销方式不断创新月销过百万元

2003年,沈继波再次从零开始,和朋友合种和推广有机大米。一斤有机大米卖9.8元,看热闹的人远远多过买的。怎么办?沈继波的促销办法让人大吃一惊:好米配好锅、用有机大米换电饭锅。他主动腾出一半的租地,摆上电饭锅,现场烹制有机大米。方式新奇,加上喷香的大米,顿时吸引了大批人的眼球。这还不算,沈继波还主动联系了品牌电动车,还是用大米换:买大米可以抽奖,奖品就是品牌电动车。

一系列的促销活动,打开了有机大米的大市场。第一个月,销售额就实现了100多万元。大家都惊讶他的创意,他却说:“其实,我没有多聪明,只是比别人多想一点,多干一点而已。”

基因美容高效高利润低投入

在温州推广有机大米时,沈继波恋爱结婚了。因为妻子是温州人,他也留在了温州创业。一切再次归零。这回,他看中了基因医学美容行业。

对于一般人来说,基因陌生而神秘,基因美容就更神秘了。和高校科研团队接触时,沈继波敏锐地发现了巨大商机,并找到了一条捷径:让生长因子的高新技术民用化、产业化。

2009年1月,温州创美基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立。6月,创美基因皮肤修复中心开业。沈继波说:“创美基因要想成为大品牌,绝不能走中国美容产业的老路子。必须要加大科研投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护肤品要科学、安全、专业、有效,要建立美容业的行业标准。”

创美基因的主要关注点是:修复后天损伤性皮肤,如后天性红血丝、光子嫩肤术损伤等,让损坏的皮肤再生。它成了女性的“肌肤管家”。同时,美容服务模式上,创美基因也不断创新:医生专业问诊,护士热心服务,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地消费,开开心心地消费,大家认可,才有创美基因越来越好的明天。”沈继波总结说。

经过深入的市场研究,沈继波发现:精油市场大,假冒精油大行其道;精油的大品牌都来自国外,中国人自己没有核心技术。

沈继波远赴世界化妆品与精油产地――法国和比利时,寻找国际顶尖的跨国公司,产供销一条龙,“中国的中药+西方的精油”相结合,研发出新品种、新产品。最终,创美基因与比利时普罗芳公司联手,掌握了萃取精油的核心技术。

护士八个月总结范文2

  医院医生实习个人总结

  本人从x月x日至x月x日来到xx医院实习的,一直手术室里度过的。这一段日子我觉得过得非常的紧凑与充实。

  手术室是一个对工作质量与无菌观念有着高要求的地方,同时我们的实习也是在没有任何的模拟练习下直接开始接触真实的手术工作,这里面接触的都是真实的病人与不容忽视的病情,没有专门的学习时间,一切从实践中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学习,面对大量陌生的工作内容仔细观摩,快速记忆,认真思考,还要有慎独的无菌意识。

  在手术室的学习工作主要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第一周刚来的时候,对我院手术室的各种操作及日常工作流程还处于学习阶段,不仅没帮上老师什么忙,不少时候还得耽误老师的时间向我们讲解,心里产生愧疚感的同时也给了我学习的动力,要让自己更快更好的融入手术室的工作中。我不断督促自己在老师操作时仔细观察,先是牢记下来工作的步骤,再思考这些操作的注意事项及为什么要这样做。在不耽误老师工作时,就主动把不清楚的工作内容拿出来请教老师。在手头上的工作停下来时,就在脑海中回忆与反复工作的步骤和细节,在下一次同样的操作中取得进步。

  还记得第一次进到手术间时心里是紧张的,毕竟是第一次进入一个高度要求无菌操作的大房间,在心里默默的回想学校里病房里学过、接触过的各项无菌原则,生怕因为自己的过错影响手术的进行,这也造成了那时候行动比较拘谨,没有出错但耽误老师的时间是免不了的了,恰巧当时还碰上了急性子的老师,于是工作的节奏一下子就快了起来,连呼吸都是紧张的。

  就这样在短短的两三天里,我不仅靠自己快速识记下了许多新知识新方法,还在老师指出我的不足后更加巩固了不少重要的操作技能与工作中的配合方法,在观摩,实践,批评,改进中越来越熟练手术室的工作,同时还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克服了对各种手术及复苏用物环境的不熟悉,使我的手术室实习开始进入第二个阶段。

  从进入手术室实习的第二周开始,我基本熟悉了手术室日常的各种工作流程后,我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做对的同时做快做好。

  实习到第二周之后,我将不同类型手术的工作流程梳理清楚,把术中的各个操作步骤连贯起来。做巡回时,老师打开手术包时就开消毒液,老师摆时就对好灯,老师插管时就写好标签。洗手上台时,时刻提醒自己无菌原则的要求,记下手术的进度与要用的器械之间的关系。慢慢做到不需要老师提醒任何语言就能将工作顺利进行下去。同时我不断减少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老师指出不妥之处后牢牢记在心中,再遇到同样的情况是不犯同样的错误。

  当然,遗憾的地方是对于电刀,腔镜工具等昂贵的手术器械没有机会系统的学习其工作原理,所以遇到要使用这些器械的手术时,无法形成配合的套路,只能遵照老师的指示说一步做一步。若今后还能来到手术室工作,我会好好弄清楚这些器械的工作流程,定能更好的完成工作。

  四周过去了三周,在手术室的实习不久后即将告一段落,在实践中的学习是深刻的,手术室不仅教会了我许多操作的技能,更进一步强化了我的无菌观念与严谨的工作态度。另一方面,与不同老师的配合中也学到了不少人际沟通的经验,相信对今后的工作生活都会大有裨益。

  医院医生实习个人总结

  终于离开的枯燥的理论学习,怀着激动地心情,通过医教科的岗前教育,迈入了外一(神经外科)。这对于初次走上一线的我来说是极大的'考验。在这短短的15天里,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从试验模具、电教片到身体力行,战斗在一线;才明白医学的海瀚和医生的坚辛,但我知道我不会退缩。

  实习期间,我遵守医院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指导老师及实习单位人员,实习态度认真,勤奋好学,紧密联系实际,刻苦钻研课本外专业知识(医院的阅览提供了这一条件)。短短的15天,我首先要学习的是最基础的东西:开处方,可能大家都不陌生,但我却总是犯错。在陈老师的解说及护士长以“一张纸要两毛钱呢”造成我个人良心的谴责下牚握了处方、各种化验单和出院记录的书写规范。下来就是住院病历了,首先我照着已有的病历抄几次,然后自己写刚入院患者的住院病历,写完后请老师修改评论不断完善,再后来写完病历后就与老师写的对照,自多检讨,弥补不足。这样,我初步牚握了住院病历的书写规范,用同样地方法学会首次病程记录及后续病程记录的书写。动手方面,要感谢陈老师对我的信任,指导我学会各种深浅反射及病理反射的检查方法,多次让我独立完成换药拆线。病例方面,牚握了颅脑损伤的诊断方法及依据,如“脑震荡、头皮损伤、头皮下血肿、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等”。熟悉了颅脑损伤的基本治疗方案,如“抗感染,减颅压,预防出血,营养神经等”,了解了病情的演变过程。随着一位20岁重型颅脑损伤及脾破裂少年行脾切除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后,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我在外一的实习也结束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这15天里,我学到的不多。但是没关系,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了以后要走的路,“医务工作是神圣而光荣的,但担子也是沉重地,医生的路不好走,做一个好医生就更难!”人生最难的是决择,这句话没错!我选择了走下去,没有挑战就没有进取!所以我不会退缩!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复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摧。

  医院医生实习个人总结

  近期,我在医院进行毕业实习,经八个月的实习,我不但熟悉了医院各专科护理工作的流程、规律,而且大大提高了专业技能,得到了带教老师的充分肯定,实习成绩评为优秀。那么,如何能较好地完成毕业实习呢?我总结出“三熟悉”及“三勤”两点经验。

  一、“三熟悉”

  熟悉环境。这是到科室后的首要任务。每轮转到一个科室,除了听取带教老师介绍清况外,自己还要多听多看,勤走勤问,有重点地了解所在科的治疗范围、各班次的工作程序及护理常规,还要熟悉吝类药品、器械、急救用品和被服等用物的放置地点,有些物品还应细致了解。例如,在看药柜时,不仅要注意口服药、外用区注射用药的配备和放置的地点,还要记住哪些是专科用药,哪些是普通常用药。这样就能为以后的工作,尤其是为抢救工作做好准备。

  熟悉带教老师。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学习更多的新知识。临床带教老师一般来说对实习学生都是认真负责的,但也有因怕出事故而不愿意带学生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对实习学生往往不放心,示教多,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少。遇到这种情况,我首先特别注意虚心学习,对不懂的问题决不装懂,对似懂非懂的问题也不凭想像办事,而是诚恳地向老师请教,自觉地接受老师的监督。其次,在执行操作时,我都认真做到“三查”、“七对”,尽量把工作做好,使老师放心,争取尽快能独立操作。有的老师喜欢找学生“跑腿”,我就利用这机会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例如,我到检验科去取特殊试管时,就注意了解这项检查,为何要用特殊试管,以及检查的正常值和意义等,这样既完成了“跑腿”的任务,又增长了知识。熟悉带教老师的特点及教学方法,适应他们的带教方法,这对于完成好自己的实习任务是很重要的。

  熟悉患者病情。这是责任心问题,也是做好护士工作的先决条件。在实习中,我经常阅读病历,了解治疗和手术方案,并细致观察病情,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便在护理及治疗时,心中有数。有一次,我护理一位持续高热不退的病人。我便根据几天来所了解的有关他的病情、用药及化验等情况进行分析,怀疑他是并发腮腺炎,随即报告给带教老师。经医生检查,证实他确实是患了腮腺炎,这就找到了高热的原因,从而及时地给予处理。我觉得只有深入了解病清才能切实地做好护理工作。

  二、“三勤”

  勤练习。练习是提高技术的关键,因实习时间短,所以自己要善于找更多的操作机会,每次值晚班后,我就在科里休息,以便在第二天早上可以参加一些早晨的护理操作。在多练的同时,我还注意总结经验,例如静脉穿刺技术,我要求自已每扎一针,都能把课堂上讲的、老师示范和自己的操作结合起来。我的几位老师,有的喜欢从血管侧面进针,有的喜欢从血管上进针,也有的喜欢用持针器。出于责任心,她们都热心地为我纠正动作,结果哪种方法我都掌握不好。后来,我选定了自己比较熟悉的一种方法,重点练习。有了一定的经验后,再学习其他的方法,使自己技术过硬。

  勤复习。从外科转到妇产科实习,虽然墓本操作相同,但我对产科护理技术很生疏。我就迅速地把《妇产科学》复习了一遍,重点熟悉产科护理,理论联系实际,尽决掌握实习内容。以后,每轮转到一个新科室之前,我都有针对性的复习所学的理论,为实习做好准备。

护士八个月总结范文3

医疗事故屡见不鲜

随着现代社会和科学文明的不断发展,现代人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可是人们的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据权威部门报告,70%以上的职业人群有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全国高血压患者已逾2亿,糖尿病人4000万以上,每年新增癌症病人200万: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比10年前下降了5岁,仅为53岁,比全国平均寿命则低17岁。“健康虽不是一切,但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的观念促使人们更注重和寻求如何运用最好的方法来预防、缓解和改善亚健康及慢性病的问题。

虽然现代医学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使许多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随之而来的是化学药品、合成药物的毒副作用日趋严重,医源性疾病大量涌现。

比如说:医生询问病史只是草草而过,精神、社会、环境因素一概不涉及;体检往往限于病变较明显的部位,有时竟将这一关免了;急于开化验单用来证实临床诊断的倾向性诊断;滥开化验单,就像猎人不用瞄准星而四处射击一样,不必要的、而且有害性检查导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加重了病人的精神负担,均可导致医源性疾病。临床往往还因医生语言不慎都可引起患者某些方面的损害而形成疾病。

而今,医源性疾病在世界各国也越来越普遍。最近施梅尔在美国耶鲁大学作了八个月研究,发现1252名住院病人中,240人患有与医院环境或接受的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包括对诊断过程、药物、输血反应和医院感染。其中44人病情严重,16人死亡。1989年,斯蒂尔和助手在波士顿大学医学院中心作了五个月的统计研究,发现815名住院病人中,209人患有医源性疾病,其中1 5人死亡。

近些年来,我国的“医源性疾病”有增长的趋势;因医德医术不佳和医院管理混乱而引发的医疗事故和误诊误治屡见不鲜;滥用抗生素等药物,滥施各种有创性检查给病人带来了伤害或后遗症的现象层出不穷;病人因轻信虚假医药广告误导和伪劣失效药品坑害,或盲目胡乱服用药物而引发的疾病也在大幅攀升。“医源性疾病”已成为危害民众健康的常见疾病。

1、缺乏医德:作为医务人员,如果缺乏认真负责的职业精神,必然会导致医源性疾病的层出不穷。一位19岁的初产孕妇,因臀位难产。早期破膜,住进某医院。该院妇产科主任为了学习验证美国的一本医学杂志中介绍的“臀位可以自然分娩”法,拿这个产妇做实验。当胎体娩出,胎头还在宫内,其他医生提醒他尽快采取措施,避免胎儿死亡,他不接受,结果产期长,导致新生婴儿吸入性肺炎窒息死亡。

2、医术不佳:医务人员的医术直接关系着治疗疾病的效果。一位52岁的男患者,患痔疮10多年了,痔疮有时候脱出、出血。那医生用“枯痔散”外敷治疗,每天两次。到第三次,痔疮虽然已经坏死,但患者体温仍在38℃,伴有腹泻、下坠等症状。这个医生未能掌握“枯痔散”的中毒反应,没有及时停药和解毒,还继续用药3次,后来经过抢救无效死亡。

3、粗心大意:医务人员如果在诊疗中粗心大意,会给患者带来灾难。一位男性患者,因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在某医院中度低温麻醉、体外循环下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由于主刀医生粗心大意,将导管误插入右股静脉,引起动脉压降低,静脉压升高,造成手术中心脏骤停,手术后心跳无力,神智未能恢复。尽管当时采取种种措施进行抢救,患者仍死亡。

4、违反规程:临床诊疗技术已经形成有效严谨的规章程序,如果在诊疗中违反这些规程,将会引出不良后果。一位男性患者因食道癌住在某医院外科10病床,准备手术。手术前一天医嘱配血,该护士未经核对姓名、床号,误采了11号床患者的血样送去检查。第二天,在气管镜插管全麻的情况下为10号床患者做食道癌切除及食道胃吻合手术,发生严重的溶血反应,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经抢救患者才脱离危险。

5、误诊误治:误诊误治在临床医学中时有发生,给患者带来的危害也很严重。一位28岁男性患者,1976年6月出现腹痛腹泻,同年9月发现贫血,他所在的学校的校医诊断为脾胃不合引起的贫血。1979年春,某家大医院诊断他是“缺铁性贫血”,给其补予铁剂和维生素治疗无效。同年6月他去某个中医医院求治,仍被诊断为“贫血”,鉴于他的体重减轻很快、血沉每小时高达82mm,并出现胸水。可以用手摸到左下腹有肿块,才被怀疑是恶性肿瘤,正当进一步确诊时,患者于6月26日死亡。尸检证明为结肠癌腹腔广泛转移。

6、药剂错误:因调配、发售或应用错误而致病、致死者屡见不鲜。一位9岁患儿,消化不良,医生给开了葡萄糖50g,让分次冲服。患儿家长回家按医嘱喂服时,患儿哭哭啼啼拒绝服用,后家长发现葡萄糖水有苦涩味,就拿去医院检查,结果是药房误将硼酸粉当葡萄糖发出。第二天早晨,孩子病情突然恶化,剧烈呕吐、腹泻、血压下降,经过急诊抢救无效死亡。

7、护理失误:护理工作是临床诊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有失误后果也非常严重。在我们国家医源性疾病也经常发生,最严重和影响最大的一起护理失误。就是1999年6月14日,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决的全国医疗最高赔偿案“脑瘫龙凤胎获赔290万”的案例。由于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导致那一对出生不久的男女婴儿意外脑瘫致残。

有关链接:

在公元前2000年,美索不达米亚的古巴比伦王国,制订法律中有对医生奖惩的条款,同时也考虑到患者是处于弱势,如果将病人治死,或弄瞎眼睛,损害视力,医生将被砍去双手:如果将一个平民的奴隶治死,医生要赔偿一个奴隶;如果弄瞎奴隶的双眼,医生用银子赔偿他的半个身价。这对医生过于严酷,但是对加强医生的责任心,预防医源性疾病有积极的意义。古代秘鲁的印加入的医药卫生也较为发达,那时已经应用了外科钻颅术,并制止滥用药物致使麻醉剂成瘾,这对防止医源性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

自明清两朝以来,我国对医源性疾病的认识和重视非常不够。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医学杂志和学术会议发表的文章很少见到有关于医源性疾病的内容:医疗机构对医源性疾病的发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不了了之,以至成为今天众多医疗纠纷的渊源和医患矛盾的焦点。

诊断性医源性疾病

诊断性医源性疾病,是在诊断疾病过程中,由漏诊、误诊导致的医源性疾病。当存在着医务人员的诊断水平低、诊断条件差、诊断资料不足、医者的判断失误、对新的诊断措施及器材尚未熟悉和掌握等情况时,此类医源性疾病常常随之出现。其中诊断措施(例如穿刺

术、内镜检查、X线造影等)失误给患者带来的危害,更是应该避免的。

[实例]他为何闯入单身女郎的房中

主任医师:杨辉

早晨我在观察室值班,刚接班,楼下急诊室就来了一个危重病人,我赶忙下去帮忙抢救。下楼时在楼梯上遇见一个男青年背,着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儿走上来,我看了病人一眼,病人的眼睛半睁半闭,好像有意识障碍。约一个小时之后,那个青年惊慌失措地从观察室跑下来找我,说他父亲有糖尿病,不能输葡萄糖。我赶紧回到观察室,只见老头儿躺在床上两眼惊恐地盯着挂在输液架上的那瓶液体。我看了看液体,是10%葡萄糖,内含维脑路通。我问他:“你有糖尿病吗?”

“有。”他马上回答。

“多少年了?”

“刚得,”他回答,人显得非常清醒。可是我记得一个小时前我们在楼梯上相遇时,他双眼半睁半闭,好像是意识不清。一个意识不清的人静脉输入葡萄糖之后就清醒了,我马上想到低血糖。我拿过病人的病历一看,诊断。是“脑梗死?”,治疗是静点甘露醇和10%葡萄糖及维脑路通。

于是我仔细地询问病史,病人4天前因身体不适到一家工厂的职工医院就诊,医生给他验了血,告诉他得的是糖尿病,给了优降糖和降糖灵,让他一天吃3次,每次各1片,病人遵嘱连服了三天。

从昨天上午起,病人开始感到乏力,晚餐前在外边散步时觉得乏力加重,而且有点恍惚,就赶紧回家,勉强上了楼,可是却一头钻进邻居的家门。邻居是个单身女青年,平日病人十分注意男女有别,从来不进邻居的屋。时值盛夏,这位女青年穿得很少,突然钻进来一个老头儿,十分难堪。

但因老人平日规规矩矩,她原谅了老人的莽撞。

病人被邻居送回家后,倒在床上就睡了,晚饭也没吃。睡眠中病人出现间断性狂躁,发作时又哭又喊,妻子上来劝慰,对妻子又打又骂。一家人都以为老头儿得了精神病,赶紧把病人送到医院的急诊室,这时是当晚9时。

病人一到诊室,发作就停止了。急诊医生一检查判断是浅昏迷,就让病人到附近一家医院去做脑CT检查。两个多小时后病人回来,脑CT检查未见异常。此时病人有些清醒,要东西吃,家属忙买来饼干。吃了几块,更清醒了,闹着要回家,当时可能正是就诊高峰,值班医生也没有再深究,就让病人回家了。

病人到家后又睡了,睡眠中又间断发生哭闹,到了凌晨,再次躁狂,又打又骂,几个人也按不住,妻子以为老伴是中了魔怔了,吓得直哭。早晨病人再次被送到急诊,医生就以脑梗死把病人留院观察输液。

输液时病人大吵大闹,拒绝输液,几个家属只好按住病人,强行输入。甘露醇顺利输完,10%葡萄糖+维脑路通液输入10分钟后病人安静,稍后病人苏醒。病人一醒发现自己躺在医院里,大惑不解。家属这才知道病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全然不知。

当病人得知正在给自己输入葡萄糖时,立刻勃然大怒,命令家属赶紧叫医生来。

听到这里,我的诊断完成了,这是医源性低血糖!我马上让护士给病人抽血验血糖。

病人已清醒,这瓶葡萄糖要不要输完呢?

我于是问病人4天前那次血糖是多少。我当时这样想:如果那天血糖很高,说明病人的糖尿病很重,这瓶葡萄糖就不再输了。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病人回答竟是“6.22”。我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又问了一遍,回答还是“6.22”。恰好那张化验单家属随身带着,我要过来一看,目瞪口呆,化验单上清清楚楚地写着“6.22”。血糖6.22HHOL/L,优降糖和降糖灵1天3次,每次各1片,这是多大的一个误诊和误治!

遇见以下两种病人,都要想到医源性低血糖的可能。这两种人是:1、意识障碍者;2、精神异常者。而且凡是昏迷患者都要想到医源性低血糖,并且询问是否为糖尿病患者,如果是糖尿病患者,不管近几天是否使用过降糖药,一律立即检查血糖。

如何做好医源性疾病的诊断?专家建议:

一、明确病因

二、病因诊断应尽量具体

三、病因诊断还应该有别于其他致病原因

四、医源性疾病诊断的定位应准确明晰

治疗性医源性疾病

治疗性医源性疾病指由于误诊而误治或治疗不当而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1、药物性医源性疾病。药物导致的医源性疾病是指临床上用药不当,其产生有害的作用超过其有益的作用,导致另一疾病的发生而言。在很多情况下由于临床医生对药物使用指征掌握不严,对剂量使用不合理,在用药过程中观察不够严密,以及对药物的伤害作用根本没有了解,因而造成了许多严重的,甚至致命的DID发生。

2、手术性医源性疾病。是由于手术对机体的损伤及其它原因,在手术过程中导致的医源性疾病。有些手术性医源性疾病非常严重,可危及生命或导致死亡。

3、感染性医源性疾病。以往所谓医源性感染指院内感染或医院内感染。然而,医院感染的范围不应只局限于医院,应该包括与防治疾病有关的各方面,诸如医院、诊所、疾控中心、疗养院、家庭病床、制药厂及输血站等。因此,凡在防治疾病过程中感染的疾病,均应属于感染性医源性疾病。

医源性感染已成为美国的第四位死因,导致每年有8.8万人死亡,病人住院日延长,如外科伤口感染延长住院日8.2天,泌尿系感染延长1.4天,医源性肺炎延长1~30天。每年因医院感染增加的医疗费用大约46亿美元。在我国,住院死亡病人中约22.22%的死因,直接或间接与医院感染有关,每例增加的医疗费用约2400~14000元人民币,延长住院日15~18天。其原因剖析如下:

一、医疗机构违法、违纪、违规。

二、对医疗法规法律认识不足。

三、医院缺少严格的日常监督、检测措施。

四、对外源性带入感染缺少警惕,误诊、漏诊、混合收容。使传染源带入。

五、医院建筑布局不合理或缺少必要的防护措施。

六、医院管理不到位,无必要制度或有章不循。

七、不严格遵守消毒隔离措施。

八、抗菌药滥用造成双重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

九、血源性疾病传播。我国部分地区对献血、输血管理不严格,极易造成乙肝、丙肝、巨细胞病毒甚至艾滋病的传播。

十、不安全注射和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不规范。

性问题,人为作用和医源性误导

在医源性疾病中,还有一种让人十分关注,那就是医源性障碍。

国外一位著名医生说过:“过分热心和不适当的提示会引起性困难”,这句名言决非夸张不实之词。只有临床医生不断丰富他们的性知识宝库,他们才不会好心办坏事,才能更好地维护病人的利益。特别是我国医学教育中尚欠缺,广泛的性教育,所以在临床实践中常常可以见到医生向病人传播错误的性信息或给以完全错误的治疗和指导。

例如,一位有两个孩子的26岁的妇女来临床进行常规体检时,医生关心地问起她的性生活的情况,这位

妇女已结婚5年,婚姻美满,她对每周2~3次的性生活十分满意,但她从未达到过。医生告诉她,在性生活中她还应得到更多的乐趣。

虽然这位妇女对性治疗并不热心,但她还是勉强同意动员丈夫一起来参加治疗。在治疗中丈夫谈起他没有意识到妻子缺乏,他对妻子一直欺骗了他感到十分恼火。尽管医生向他指出这种情形很常见,事情的发生并不在于他做或未做什么造成的。但这位丈夫已感到他作为一个男子汉已不那么称职,他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夫妻开始发现越来越多的不和谐之处,最终,医生不得不请心理医生给予帮助,结果花费了几周时间才使这对夫妻恢复到治疗前的婚姻关系状态。

这就说明当要治疗的案例是一个偶然的发现时,医生在让病人接受其性治疗方案时必须采取慎重的态度,以保证不会引起病人或伴侣的任何不安。有些妇女没有获得过,但她们仍能从亲昵行为和性活动的接触中得到乐趣,因此,不必强求他们参加治疗,治疗建议和安排只是提供给那些对性问题感到不满足并迫切希望得到改善的人。

有一位家长领着5岁的小男孩看病,主诉是小男孩爱用手玩弄生殖器,医生针对小儿问题本应告诉家长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不应大惊小怪,但这位医生却采用恫吓的方法把孩子训了一番,“你再不听话就给你打针、开刀”,据说,他成功地治愈了这例小儿患者。孰不知这种恫吓方法正是心理治疗之大忌,它往往是日后障碍的原因之一,可叹的是该医生还总结成论文到全国学术会议上去交流。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由于医生的权威性和在孩子心目中的可畏的形象,他的恫吓显然比家长的恫吓具有更严重的不良后果。

还有的病人在谈起不育或阳痿、的时候,总要检讨自己过去有史,有的医生便说:“你看,我早就猜出来了,要不是你怎么会得这种病?”这就使病人的精神包袱更重了,连医生都说是的结果,这回可完了,反正早也发生过了,就像白纸上的污点想洗也洗不掉了。这种庸医害人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人的整个一生中,性领域始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伤害。医生不负责的回答和处理则是其中原因之一。在临床实践中病人往往会随意或顺便地提出一些性问题,对医生来说可能早已司空见惯了,但对病人来说每个问题都可能直接或间接与她自己有关,甚至对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或困扰已久的,所以每个问题都是重要的。如果医生对与性有关的哪怕是再无知的问题作出漫不经心的回答,那就很可能给病人带来伤害,而很难对病人有什么帮助。

例如一位20多岁的妇女问起书本上曾见过的一个医学术语“”是什么意思?医生告诉她这是同性恋者喜欢的一种变态行为。这位妇女立即紧张起来,因为她和丈夫不时地实践这种行为,医生的回答不啻是一颗重磅炸弹,“原来我们是变态的”,严重的内疚感和羞怯感使她郁郁寡欢,惶惶然不可终日,幸亏她及时请求另一位精神科医生治疗她新出现的问题,否则她将因医生不负责任的回答而产生长期的情绪波动和紧张。教训是深刻的,其实她所问的只是一种正常的。

医生性观念和性态度的偏差,对性健康和性卫生保健的无知和放弃,不敏感,语言的笨拙,不能以他们的权威性角色的力量来处理问题,都是性治疗医生所忌讳的。

在现代医疗手段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也伴随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医生也是人,也会犯错误,这仅仅是一方面。重要的是人类对肌体和生命认识,却始终都是在探索的路上。因而,医源性的疾病总是不可避免……

医源性疾病大预防

20世纪前叶,西医大量应用化学合成药、放射线及手术等诊疗手段防治疾病,引起了不少的医源性伤害或疾病。在几十年短暂的医事活动中,证明了西医所致医源性疾病的严重性。

有专家认为,对于医源性疾病来说,中医有招。从历代文献来看,无不包含着“治未病”的指导思想,并且从中医学理论到临床实践都采取了防治医源性疾病的措施。整体观是中医防止医源性疾病的基础,中医防治医源性疾病的措施有:防治并重的指导思想、四诊合参的诊断常规、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虚实补泻的针灸方法和君臣佐使的配方意义等,这就是中医防治医源性疾病的优越性。

但也有专家认为,中医也会引起医源性疾病。人参、艾叶、知母等都有产生中毒反应的报道,这与剂量过大或服用时间过长等有密切关系

应该怎样全面预防医源性疾病呢?邢哲斌教授现为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专家门诊主任医师。从20世纪50年代邢教授就对医源性疾病有所重视,1996年主编中国第一部《医源性疾病学》专著,它是国内外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医源性疾病专著。记者采访了邢哲斌教授,请他谈谈关于医源性疾病的预防。

详问病史――发现医源性疾病线索

诊断医源性疾病,贵在详问病史,仔细检查,全面调查、科学分析,才能正确诊断。只有如此才能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提高诊疗水平,增强医务人员的医德修养和责任心,最大限度的减少或避免医源性疾病的发生。

破除迷信――提高国民对医源性疾病认识水平

针对医源性疾病,应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广泛宣传科学卫生知识,破除迷信,鼓励患者有病及时去医院治疗。媒体应当经常刊载医源性疾病的危害和有关防治的通俗易懂知识,提高国民对该病的认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