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讲课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两学一做讲课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两学一做讲课总结

两学一做讲课总结范文1

教学内容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法学法

情景教学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主备教师

讲课教师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ht 频|试卷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 )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一):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二):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5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 )分,1时比45分多( )分。

(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时。

3、竞赛: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例1 2时=()分

想: 1时=60分,2时是( )个60分

例2 想: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想: 45-30=15,是15分钟。

两学一做讲课总结范文2

关键词:复习课;高效课堂;复习效率

有人认为复习课只是把学生过去所学知识再回忆一遍,或者干脆以练代讲,将复习课变成了知识训练课。这种方法不能说完全无效,但效率不高。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有效地教学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对知识真正了解。尤其是复习课,关系到整个单元乃至整个教材,不仅关系到学生知识能力,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人格情感的培养。所以实现复习课的高效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我做了以下总结:

一、要让自己的课堂取得高效,首先课前老师得下狠功夫

认真备好课。备好课是最关键的一步。复习课本来就繁杂零乱,学生自己看就如同乱麻,心里没底。所以老师应当搭建好桥梁,做好引导者。平时上课前我总是先研究本学科的新课程标准,先分析该单元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及与前后相关单元的联系。然后重点分析本单元内部的知识体系结构,建立有效的知识框架,并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尤其重要,它关系到整节课的成败。我对这部分下的功夫最大,先把本单元所有题目做一遍,再把相关的中考题做一做,然后标出每个题涉及的知识点,经常考到的题目就是重点知识。考到次数多而且涉及学生情感价值观的知识点就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最后考虑重难点的突破。做题是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学生身边的事,让学生体验感悟难点,学生自己选择怎么处理,老师可以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做到正确选择,从而突破难点。这样利于把零乱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而且从知识框架中清楚地看到考试热点、重点、难点。对学生复习起到了很好地引导作用。备学生也是重要环节。要了解本单元对学生的难易程度,学生对本单元的熟悉程度,是否贴近学生生活,初中生生理心理变化,要做好课堂应急准备。争取最大化地了解学生。

二、课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环节安排紧凑使学生来不及游离课堂之外

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保证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总有人抱怨复习课没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自己曾经教的一个班,各科老师反映学生比较沉闷,我就更加注意他们,每次上课大家在欢声笑语中结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不少,每一节课我都会根据复习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适当的地方给大家唱首歌;多媒体播放个小视频;有时提出问题,让学生上台背诵;故意做错题让学生讲解……方法很多,只要有心,你的课堂就会成为学生的知识乐园。一次自己的课堂上安排了一组竞赛活动,学生热烈地讨论,头脑风暴后,胜者加分,败者扣分。这样的教学环节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复习了本单元的知识,培养了学生良好性格,学生学会了合作竞争。

三、课堂结束时争取当堂反馈

课后留出几分钟让学生总结思考巩固本堂课的内容。复习课每一科老师都追着课程赶进度。我们争取将课堂的最后一两分钟留给学生,一方面便于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另一方面让大家放松,一节课结束了,我们还剩下了时间,感觉不太着急就学到了很多知识。当堂反馈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新知识,并促进新知识的应用。在学生做练习期间,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收集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正确的及时肯定,错误的及时纠正,疑惑的及时剖析,缺陷的及时弥补。特别要注意加强对学困生的帮助。我会做到以下几点:题目紧扣本单元重难点,题型多样并符合中考题型,由易到难有梯度。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然后自己核对答案,分析解题思路,最后老师引导总结做题技巧。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课内练习的容量和密度,而且便于对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及时评价,及时矫正,做到当堂教学当堂过关。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效率。

四、老师不断改变自己的上课风格,吸引学生,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引领学生的知识品行,也有利于体现自己的人格魅力。老师性格与教学经验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有些教师讲课深入浅出,条理清楚,结构严谨。学生不仅学到知识,也受到思维的训练,受到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的熏陶和感染。还有些教师讲课情绪饱满,讲到动情之处,慷慨激昂,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有些教师讲课亲切自然,朴实无华,没有矫揉造作,师生之间平等、和谐,学生在默默的思考中获得知识。有些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幽默,动人心弦。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在自己的教学中,这几种都有表现,但谈不上自己真正的风格。真正的教学过程,充满着机智,努力做到各种技巧运用自如,形成自己的风格,既体现自己的魅力,又能实现高效课堂。

真正上好一堂复习课,达到复习课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品性,需要做很多的准备,这几点也只是自己的浅陋见识,在以后的教学中还会多研究多反思多学习,争取获得更优秀的复习课课堂、更优秀的自我。

两学一做讲课总结范文3

高三从开学就进入一轮复习阶段,导学案的设计要求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的新授课,而是重在基础知识的整合,要求有较高的资源融合度、开发度和创新性,而且容量也很大。因此高三的导学案要把问题解决于课堂,把能力提高于课堂。那么教师对导学案的评讲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导学案应在当天或第二天批改完后就及时评讲,这样做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

一、讲评课前精心备课

只有精心备课才可能上好课,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怎样备好导学案的讲评课呢?首先,认真及时批改每一份导学案里的每一题的详细解答步骤,这是上好导学案评讲课的前提。其次,对于主观题,应该在出问题较多的教学案上写下批语。这样,学生拿到导学案之后,就能有针对性地改错,同时反思自己在思维方法上的问题,认识到对哪些问题的解答存在缺陷。在备课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问题进行归类。每次批改后,对导学案作详细研究分析,把典型错误问题归类。不但要从学生方面深入分析错误率、错误类型及原因,还要从教师自己方面找得失,如知识点是否点透、点全,教法是否恰当。二是归纳解题思路和方法。要对错误率高的试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包括审题、关键字词、隐含条件、信息处理和分析、答题语言组织与表述等方面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解题思路是怎样的,解题方法、技巧是否简明,做到心中有数,应对自然。

二、讲评方法合理,突出重点

讲评方法的合理,就是讲究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达到有效的结果。不合理的讲评如:学生都会的还反复讲(无效),不会的也反复讲,结果学生原来会的会,不会的还是不会(低效)。会的会了,不会的大家集体讨论,从学生自己实际出发,用自己的思维观点去看问题。我们看问题与学生的高度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思维和想法有时候是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的,学生与学生而恰巧会因为在一个高度,考虑问题的思维和方法能够一致而达到效果。合理的讲评的方法有:浓缩式讲评、澄清式讲评、迁移式讲评、竞争式讲评等。

不同的知识点难易程度不同,在教材中和高考中的地位不同;不同的试题考查的能力层次不同,能力要求的侧重点不同;不同的试题所描述的过程简繁程度不同,分析难度不同。因此,在讲评教学案时,不应该也不必要平均使用力量,有些题只要“点到为止”,有些题则需要“仔细剖析”。对那些涉及重、难点知识,以及对能力要求较高的试题要特别“照顾”;对于学生错误率高的试题,则要“对症下药”,对每道题的错误原因准确地进行分析,对每道试题的讲评思路精心地进行设计。只有做到讲评前心中有数,才会做到讲评时有的放矢。

三、讲评贵在引导,重在思维

教师要具有讲透的能力,但千万不要养成讲课讲透的习惯,还要有适当的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去体悟、反思。教学过程是学生展示的过程,要让学生展示,要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什么别的想法,解决此类问题的最佳方法是什么?这种思路对于本题为何行不通?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交流、展示、探究,把话语权、展示权还给学生,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问题:我的基础知识还可以,上课老师讲的也都能听懂,但是一到自己做题的时候就做不出来了,请老师帮忙分析一下原因。

老师:在中等生这个层面上,恐怕十个人中就有九个人提出这个问题,这是学习数学的一大困难之处,听老师讲,听得特别懂,自己一做就做不出来了,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是:数学是靠着逻辑演绎向前推进和发展的。当一个老师把你抱到了逻辑的起点上,告诉你这个逻辑关系是怎样的,比如说饿了就应该找饭吃,下雨了就应该找伞来打,告诉你这个逻辑规则,你自己肯定会按照逻辑的顺序往前跑。那么为什么上课听得懂,听得头头是道,课下自己不会做了呢?是因为课下你找不到逻辑的起点。有两种学习模式学生常用,一种是靠效仿,老师给我变一个数,出两道类似的练习题,照老师的模子描下来,结果做对了,好像学会了,这就是效仿式学习。另一种是靠理解,所谓理解就是听了老师的一段讲解,看了老师的一个解题过程,你要把它提炼、升华成理性认识,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当你遇到新问题、新试题的时候,你应该拿着这个规律去面对它。这样的话,你就可以把老师讲解的东西很自然地、流畅地用在你的解题里,这就是所谓通过理解,通过顿悟来学习数学。方法是核心,思维是目标,渗透科学方法、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数学教学全过程的首要任务,当然也是讲评的首要任务。通过导学案的讲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发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对问题的化归意识得到增强。

四、讲评突出学生自主

即使是一份很好的试题,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覆盖到。可以说,知识是学不尽的,题目也是做不完的。所以,教师的本领就是怎样以一份或几份试题为线索,将涉及的知识讲深、讲透,并将没有反应出来的知识加以延伸,扩展,使之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只有这样的训练和讲评,学生才能举一反三,以一变应万变。不管是讲评优秀题例也好,讲评错误的题例也罢,都要启发学生来思考,让学生参加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忘记自己是教师,学生忘记自己是学生,达到一种师生互动、师生互学、师生互教的境界。这样做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容易引起他们参与讨论的欲望,也最容易让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讲评关注规范答题

两学一做讲课总结范文4

进入高中,在学习物理时要完成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这一转变跨度很大,一些同学不能完成这一转变,他们感到物理难学,一少数同学由于承受挫折的意志力薄弱,动摇了意志,以致于丧失了自信心,面对这样的问题,首先应排除心理障碍,正确分析社会上的言论,应认识到,学习物理和学习其它任何一门课程一样,都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说物理确实难学,就应鼓起勇气,下最大的决心,施展所有的本领来对付,开始时应多投入一点时间,那么就一定能学好,再说,说物理难学,对所有学生都一样,起点都相同,有什么可怕呢?其次应该静下心来分析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的差异,从心理上做好学习物理的准备,初中物理研究的问题相对独立,高中物理则有一个知识体系.

2学习要领

(1)上课跟着老师走,物理弱的话要更注重基础,而老师讲的基本上都是基础的东西和常规方法.

(2)选一本好的参考书,适合自己能力的,一本就够,不要多买,否则做不完,乱了思路.

(3)认真看书,最好能把书多看几遍,要有印象,尤其是实验部分和公式,对所有实验有个印象,而公式在解答题时,就算你都不会只要列出对的式子最少一个有2分.

(4)基础很重要,高考基础题占60% 以上,中等题有20% 左右.可以拿历年高考卷做,那里面的题目比较经典,尤其是选择题和实验题,不要随便挑战难题,适应高考才是正道.

(5)多理解,就是紧紧抓住预习、听课和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预习可分为粗读和精读.先粗略看一下所要学的内容,对重要的部分以小标题的方式加以圈注.接着便仔细阅读圈注部分,进行深入理解,即精读.上课时可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解难点,解答疑问.这样便对知识理解得较全面、透彻.课后进行复习,除了对公式定理进行理解记忆,还要深入理解老师的讲课思路,理解解题的“中心思路”,即抓住例题的知识点对症下药,应用什么定理的公式,使其条理化、程序化.

(6)多练习,既指巩固知识的练习,也指心理素质的“练习”.巩固知识的练习不光是指要认真完成课内习题,还要完成一定量的课外练习.但单纯的“题海战术”是不可取的,应该有选择地做一些有代表性的题型.基础好的同学还应该做一些综合题和应用题.另外,平日应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培养沉着、自信的心理素质.

(7)多总结,首先要对课堂知识进行详细分类和整理,特别是定理,要深入理解它的内涵、外延、推导、应用范围等,总结出各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其次要对多种题型的解答方法进行分析和概括.还有一种总结也很重要,就是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之后分析自己的错误、弱项,以便日后克服.

(8)多反思.对于错题,许多考生只是把答案看一遍,答案看懂了,也就自我满足了,下次再考到同类型问题时,依然是做不正确,这就是典型的一看就懂,一做就错.

3抓好学习常规、提高课堂效率是关键

3.1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

预习课文至少读两遍,一遍全读了解基本框架,基本知识,二遍仔细分析每一个知识点,找出自己的懂与不懂,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新的知识有所了解,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3.2听课过程中要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不能开小差

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若能做到这“五到”,精力便会高度集中,课堂所学的一切重要内容便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上课前必须注意课间休息,不应做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或激烈争论或看小说或做作业等,以免上课后还气喘嘘嘘,想入非非,而不能平静下来,甚至大脑开始休眠.所以应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

(1)主动听课.有人将我们的听课分成了三种类型:即主动型、自觉型和强制型.主动型就是能够根据老师讲课的程序主动自觉地思考,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难点和重点进行推理性的思维和接受.

(2)注意课堂要点.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听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所以我们应将这有限的集中注意时间用到“刀刃”上.

上课时,我们应有意识地去注意老师讲课的重点内容.老师,总是将主要精力放在突出重点上,进行到重要的地方,或放慢速度,重点强调;或板书纲目,理清头绪;或条分缕析,仔细讲解等,我们应培养自己善于去抓住这些.对于难点,则可能因人而异,这就需要我们在预习时做到心中有数,到时候注意专心专意,仔细听讲.总之,我们要做到“会听”,能“听出门道”.

3.3作好笔记

笔记不是摘抄而是将听课中的重点,难点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以便复习,消化.我们应认识清楚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听课是主要的方面,记笔记是辅助的学习手段.我们不应该将“记笔记”变成老师的“课堂语录”,也不应该将“记笔记”变成“板书复印”.笔记中我们要记的内容应该有:记课堂重点、记课堂难点、记课堂疑点、记补充结论、典型例题等课本上没有的内容、记课堂“灵感”等等.总之,我们应该有摘要、有重点地记.有的同学从来就没有记笔记的习惯,这是不好的,俗话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

3.4做好复习和总结工作是必要的

上完课的当天,必须做好当天的复习.复习的有效方法不只是一遍遍地看书和笔记,而最好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时老师讲的内容,例如: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也可边想边在草稿本上写一写)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书和笔记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就使得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了,同时也就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如何,也为改进听课方法及提高听课效果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其次做好章节总结. 章节总结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本章的知识网络、主要内容,定理、定律、公式、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常规典型题型、物理模型等.

另外,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表明:知识在学习最初的两三天内遗忘是最快的,也是最多的,所以,我们对知识进行及时的复习也是战胜遗忘的需要.

3.5做好实验,做好练习

物理解题规范主要体现在:思想方法的规范,解题过程的规范,物理语言和书写的规范.解题规范化训练要从高一抓起,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1)画受力分析图和运动过程图,力学中有些习题,如果不画受力图,就不知从何处着手,就不能得出正确结果.画出受力分析图,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题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画出正确的受力分析图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快捷途径.运动学中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其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

(2)字母.符号的规范化书写,一些易混的字母从一开始就要求能正确书写.受力分析图中,力较多时,如要求用大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弹力,用小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摩擦力;用F与F'来表示一对弹力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F正交分解时的两个分力Fx、Fy、初、末速度v0、vt,等等.

(3)必要的文字说明.“必要的文字说明”能使解题思路清楚明了,解答有根有据,流畅完美.比如,有的同学在力学问题中,常不指明研究对象,一上来就写出一些表达式,让人很难搞清楚这个表达式到底是指哪个物体的;有的则是没有根据,即没有原始表达式,一上来就是代入一组数据,让人也不清楚这些数据为什么这样用;有的同学的一些表达式中没有字母的说明,如果不指明这些字母的意义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很显然这些都是不符合要求的.

(4)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方程式是主要的得分依据,写出的方程式必须是能反映出所依据的物理规律的基本式,不能以变形式、结果式代替方程式.同时方程式应该全部用字母、符号来表示,不能字母、符号和数据混合,数据式不能代替方程式.演算过程要求比较简洁,不要求把大量的运算化简写到卷面上,计算的具体过程可以在草稿纸上进行.

(5)在复习的基础上,我们再做作业.在这里,我们要纠正一个错误的概念:完成作业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们在课后安排作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二是运用课上所学来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

明确这两点是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做作业时,一方面应该认真对待,独立完成,另一方面就是要积极思考,看知识是如何运用的,注意对知识进行总结.我们应时刻记着“我们做题的目的是提高对知识掌握水平”,切忌“为了做题而做题”.

3.6正确处理好做题与反思的关系

单纯搞题海战术,是不妥当的.有的同学在做题时,没有意识到并发挥做题的功能,仅仅是做题―看答案―纠错.同学们可分析一下往年的高考题,虽然不会出现原题,但是知识点不可能不重复,只不过换个角度,重新设定一个背景来考查同一个知识点而已.这就要求我们做后要反思.

(1)反思这种解题方法以往解哪些方面的题用过,还可以用来解那些方面的习题.

(2)反思这一道题还可以出现哪些变化,该如何解答,即“一题多变”.每年高考都出现一些新题,可以说没有一道题和以前做过的完全一样,但很多题都是由以前已使用过的优秀题目创新变化而来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习题练习中,千万不能为解题而解题.变化是一种创新,一题多变,变换题设条件、更新物理背景、创设新的情境……展示出一幅多角度变化的物理图景,提供多项思考的机会,有利于将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络.

(3)反思这一道题还可以如何解答,即“一题多解”,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能力.一题多解,不是一味追求解法的多少,而是为了从多种解答中,掌握规律并探求解题的最佳方案.多解不在多,而是在于活,在于巧.这就要求站在新的高度,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去认识过去所学的东西.通过系统分析和综合,达到对物理规象和过程的整体认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能力.

(4)准备一本错题本、或者叫精题本

两学一做讲课总结范文5

关键词:思考;总结;数学;养成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1-0162-01

大家知道初中数学知识点少而且简单,每节课老师讲的知识点少,并且反复强调;学生反复练习一个或二个知识点,比较机械,缺少独立思考和解题规律的总结,但考试成绩还不错。而高中知识点多且考察要求更高,逻辑性思维更强,学习任务加重。好多初中成绩不错的学生因为不会思考或者不善于思考和总结而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跟不上老师的讲课速度和进度,觉得数学难学,慢慢的开始掉队了。高中数学学习更加注重对知识的逻辑性思维的考查;更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方法的考查。

鉴于此,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认为在以下这几个时间段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并养成爱思考与爱总结的好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1.课前的思考与总结

在上新课之前做好预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预习不是简单地看看书就行了,而是要学生自学课本知识,并思考本节课将要学习哪些新的知识和习题,已经理解并掌握了哪些,还有哪些没掌握的,或者不理解的。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到心中有数,有所侧重去听讲。老师可以在课前把这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点给学生。比如直线的方程一节,在上新课之前,可以给出这样的问题:"如何刻画一条直线的倾斜程度?如何确定直线的方程?直线的方程有几种形式等。"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看书自学,去感受体会,去领悟和思考探索,总结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没上课,学生就基本掌握了新课中的知识点,简单习题基本解决。因此学会并养成课前的思考和总结对实现高效课堂功不可没。

2.课后的思考总结

在课堂上,时间紧任务重,数学逻辑性比较强,这就要求学生要求思维敏捷,注意思考才行。再者前后知识联系较大,学生注意力稍微不集中,再加上有些跟不上老师的思维,在听课时就会有听不懂弄不明白的地方,如此一来,本来想好好听课的学习的,就不想再听下去了。正确的做法是:先要紧跟老师的讲授节奏,如果有听不懂和没听清的地方先快速地记下来,暂时跳过去,努力去继续听课。下课后找时间再把上课听不太明白和不懂的数学知识静下心来重新思考和分析,结合老师讲的方法,直到弄明白为止。这节课老师都讲了那些新的知识,哪些新的例题,我都听明白了吗,还有哪题不会的。比如立体几何这章,如何证明面面垂直,老师讲要先证明线面垂直,而要证明线面垂直,必须先证明线线垂直。学生课后要仔细思考线线如何垂直?有哪些办法?为何不能由线线垂直直接得到面面垂直?老师讲解例题的时候,他是如何去分析,如何去解决的,考了哪些知识,用了哪些方法,为什么要这样做。真正弄明白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记录好总结和错题集。可见没有学会深刻的思考和总结,学生会"消化不良"的。

3.做习题后的思考总结

虽然不要求学生搞题海战术,但是不去做适当的习题也是不行的,否则学生会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形;相反的情形是有些学生做完一题就做下一题,不去思考和总结,这都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学生在做完一道习题的时候,不要只是关注结果是多少做的对不对,更不要忙着去做下一道题,而是要更多的关注和思考这道题我要如何分析,如何入手,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为什么要这么做,不能那么做。有些没做出来的,看看答案提示,我为何没想到这样做,还有别的办法吗。通过做题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思维能力,归纳出解题的一些规律和方法,体会万变不离其宗的实质,比如有一道向量题:已知A(3,1)B(-1,3)两点,O为坐标原点,动点C满足向量 =α・ +β・ 其中α、β∈R,且α+β=1,求点C的轨迹方程。除了设点C(x,y)带入求轨迹,老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得出C(x,y)点的轨迹其实就是A B两点所在的直线,这样思考问题就有居高临下的感觉,不觉得难做了。再举一列:a,b,c是一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c是斜边,点p(m ,n)在直线ax+by+2c=0上,求m?+n?的最小值。咋一看三边长和直线没有关系啊,好多学生懵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想m?+n?的结构和那个公式结构相似,经过学生的思考可以联想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这样一点拨学生就恍然大悟了。可见对经典习题的巧思妙想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学完一章后的思考总结

要想把高中数学学好,每学完一章节之后,老师要及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总结这一章节所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把课本知识由"薄读"厚"再由"厚"读"薄"。 学生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一览众山小。比如三角函数一章公式多变形多,学生大喊记不住,在做题的时候不知道该用哪个公式,如二倍角公式在化简求值一节的应用,可以点拨学生总结公式的应用遵循"三统一"的原则,即"角度的统一,函数名的统一,次数的统一"。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觉得公式太多,不知道如何用公式的困惑了。

5.考试后的思考和总结

每次考试后,都是一次检验和提高学生成绩的时刻。不过好多学生把答案对对就完事了,或者考不好就把试卷往旁边一扔,就不问了,反正考过了不会再考了。这些做法或者想法都是不正确的。我们要教育学生眼里不要老是盯着分数,要引导学生好好思考那些做错的题目,为什么做错了,是真的不会还是马虎导致的,我还能做出来吗?亲自再做做。考试时为何没想起来那,再思考一下,那些大题还能得点分数吗。总结经验教训,为防止日后再犯。应及时把错题搞明白并且收集整理在错题集上。对学生的数学考试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综上,学生多思考并归纳总结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规律,对提高解题能力和提升学习成绩很受用。

参考文献

两学一做讲课总结范文6

一、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的数学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实践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新教材中设计了大量便于学生进行操作的内容。如用火柴搭建若干三角形、四边形等,并探索其中的规律;用搭积木、折叠、剪贴等方式,理解空间图形、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动手实验、收集数据、进行摸球游戏,等等。例如,“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但这里要注意,当学生的直观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应该让学生在丰富的表象基础上及时抽象,由直观水平向抽象水平转化。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数学教学模式。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要适时地帮助和引导,多设计一些问题,以提问的形式逐层推进,直到学生对所学知识全部掌握为止。通过这样的方式介入学习活动,学生不仅能由浅入深,步步深入地了解所学知识,而且能理清知识的逻辑关系,有利于思维的条理化。

当学生经过充分的独立思考、探究,对问题有了自己的见解后,可与周围的同学展开交流。借助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启发、争辩,可以使思维产生碰撞,进一步地感悟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一般说来,学生的认识比较肤浅,不够系统全面,需要教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问题的讨论结果予以总结,使得讨论的内容得到梳理,得到提升,达到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思维能力同步发展的目的。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合作。

新教材突出了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教材编排上:各章章前图的设计为了说明数学来源于实际;各章引言从实际问题导出;阅读材料很多是介绍数学模型和应用方法;习题也适当地增加了联系实际的题目,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创设联系实际问题的氛围,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如在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中,专门设置了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两节。而且一开始对于解方程过程的介绍也是通过实际问题的例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一般的解法,自始至终贯穿学以致用的理念。这与旧教材中学知识与用知识明显分离有较大的区别,也更能突出《课程标准》中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在实际问题的背景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认知过程,学生容易接受,学习知识的实用目的较强,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具主动性。

教科书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之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做一做”、“试一试”等栏目,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包括归纳法则与方法、描述概念等。同时,章后的回顾与思考、总复习也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理顺所学的知识,形成适应个性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这给了学生较大的自由空间,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学生在争论中,互相质疑,互相提问,互相辩驳,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教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

我所教的班的学生特点是思维较敏捷,勤于思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喜欢探讨问题,因而“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这部分内容给我和学生提供了很大的思维空间和活动空间。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组开展讨论、交流,然后由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使学生们在讨论的过程中,思维变得开阔,更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由此可见“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这一小栏目的重要性与创新性。

三、留足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思考探索讨论,强化学习的探究性。

1.控制正面讲授的时间,要精讲,于关键处恰当地点拨、引导。第一,点拨式地讲。例如教整式的加减时,在复习了同类项的定义后,指出整式的加减实质上是合并同类项,即法则是“系数相加减,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然后让学生看书,完成练习,结果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运算。第二,引导式地讲。比如课本例题的教学,教师重点放在问题的分析、难点的引导,略加提示,让学生自主去探究、讨论、整理解题的思路和过程。第三,训练式地讲。例如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时,可利用图形进行训练式的讲解。

学生给出不同的条件,用不同的判定方法得到ΔADC≌ΔAEB,从而对定理再认识,达到理解、掌握定理的目的。

2.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引发学生主动探索概念、法则、定理的提出和形成过程,让学生观察演绎过程,经过抽象思考可得到什么结论,揭示一个什么样的规律;暴露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让学生分析得到结论所需的条件,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暴露解题规律的概括过程,让学生通过解题,思考得到什么启示,有什么特殊性、规律性。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提出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中主动进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