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年工作经验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多年工作经验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多年工作经验总结

有多年工作经验总结范文1

【关键词】 护士长;角色转变;角色适应

随着护士长聘任制度的改革,许多年轻的护士走上了护士长的工作岗位。从护士到护士长的角色转变,她们常会面临着不少的困惑、挫折和压力,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这些问题,会使新护士长感到焦虑、傍徨,甚至影响护士长的管理质量,通过现将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1 影响新护士长进入角色的因素

1.1 人际关系的变化。人际关系是影响新护士长进入角色的重要因素,许多新护士长都有这样的体会,本来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自己,一旦成为护士长会突然觉得人际关系“紧张”起来。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新护士长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会以审慎的目光注视着她的一言一行,新护士长本身所处的位置改变了,说话的方式和态度也会因此而有所不同,易使人产生敏感,招致了“当官了就是不一样”的议论;二是一些新的规章制度的制定与落实,必然会触及到一些人的利益,遇到一定的阻力,这是新护士长从未有过的体验,因此会感到紧张焦虑。

1.2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初当护士长,满怀理想和信心,工作热情高,渴望在实际工作中一展自己的才华,希望得到护士们的理解和支持。然而护士们对新护士长的要求则更高,甚至希望新护士长上任后能一下子改变所有的不合理现象。由于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往往造成护士的不满,护士长的难堪。

1.3 缺乏必要的管理知识。新护士长尽管有多年的护士工作经验,也曾在护士长的领导下领略过护士长的管理,但“做”毕竟不等于“看”。许多新护士长缺乏管理方面的学习和准备。面对诸多的管理问题,使她们不知从何入手,经常陷入困境。而医院又往往缺乏一套完整的新护士长管理要求和培训计划,多靠新护士长自己去摸索,其间的困难可想而知。

1.4 自身专业技能方面的差距。作为一名护士长,应该是全科技术尖子,能胜任各类危重病人的抢救和各种技术难题的处理。而有些新护士长自身专业技能方面还存有一定的差距,以至在处理技术难题上并非得心应手,而影响自己管理者的形象。

1.5 素质修养方面的差距。有的新护士长认为,自己既已当上了护士长,就不必费心去做每件具体的事情,只要动嘴指挥即可,平时也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却做不到,结果引起护士的很大反感,指挥失灵。

1.6 自身家庭方面的影响。

新护士长由于繁忙的事务和过多的责任常常会早上班,迟下班,甚至休息天也要加班加点,下班后还常常担心工作上的事情。自然对家庭方面的照料会少得多,如果处理不好,会引起家庭关系的紧张,进而影响新护士长的工作情绪和工作质量。

2 新护士长角色的适应

2.1 护理部在新护士长上岗前必须根据新时期护士长应掌握的知识结构,如新技术、新疗法、计算机、心理学、伦理学及管理学等,举办不同学科的培训班,使新护士长掌握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条件许可,新护士长上岗时由素质较好的护士长或科护士长带教2~3 个月,熟悉护士长的工作内容和管理方法。

2.2 护理部宜引导新护士长分析本科的护理工作形势,存在的问题及首先应解决的问题,使新护士长处理问题心中有数,并锻炼其独立的工作能力。

2.3 新护士长必须重视人际关系方面的学习,正确处理好与上级、医生、护士及病人之间的人际关系,要尊重老护士,爱护年青护士。对于需要多方面配合的工作,应努力使大家协调一致,共同围绕集体的目标而奋斗。在工作中要做到互相谅解和帮助,以坦荡的胸怀容纳别人的对与错。

2.4 正确对待各种挫折,有些新护士长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人际关系不良、管理上的烦恼等,她们往往担心护士们对自己的看法,护理部对自己的批评。为此,护理部主任或科护士长要耐心地听取新护士长的阐述,引导她们认识到任何一位新护士长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经历一个磨砺的过程,护士长与护士之间的领属关系也需要经过一个适应的过程,其间有挫折是必然的。

2.5 新护士长应正确分析和处理与护士间的冲突,对冲突期间护士的过激言行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冷静地对待护士所出现的情绪激动,自己切记口不择言说些“过头话”、“绝情语”,否则会使双方都难以“下台”,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2.6 新护士长要善于剖析自己,乐于听取群众和领导对自己的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位置,虚心学习老护士长从护士向护士长过渡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和技术素质,处处以身作则,模范带头,凡是要求下属做到的,自己必先做到。只有这样,才能领导和带动一班人。

有多年工作经验总结范文2

消除初中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对策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由景县安陵中学马英申报的课题《消除初中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对策研究》,经衡水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被立项为衡水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第二批课题,属基础教育研究领域的课题,课题批准号:0904179。

我校在全县农村初级中学里是条件比较差的,学困生在我校占有较大的比例,学生流失率较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习惯差,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因此消除初中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的研究尤为重要。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和价值 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万计的专业人才。然而,当前农村中学普遍存在的学困生,已成为制约农村初中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瓶颈.对于这些学生,如果教育合理,引导妥当,是完全可以消除它们的学习心理障碍的,从而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成为社会的精英。消除学困生的学习心理障碍,提高教育合格率,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学生正处在生命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

这一阶段的教育影响,将远远超出本阶段而延续到终身。

本课题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分析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的症结,有利于构建新的

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教育对象观。通过此项研究,重建教师与学困生之间的关系,让学困生体验成功,找回自尊,推进学校教育的整体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

本课题立足于应用探索,立足于全面实践。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预期取得成果易于推广,而且能突破学困生教育的瓶颈,让每个学困生都找回健全的人格和心理,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些在理论指导下具有实践意义的,能消除学困生心理障碍的,行之有效的策略、措施,这对于农村中学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实践价值的。

(四)省内外同类问题的研究现状

在我国,将学困生作为专门的教育研究对象始于80年代初。十多年来,在《教育研究》《心理学报》等专业杂志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和研究报告,并公开出版了近十部有关的专著。虽然在学困生心理障碍方面已有好多研究,但这些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对国外有关理论和做法的移植较多,结合我国国情不够。另一方面是,研究方法以调查和经验总结法为主,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再有,对学困生教育干预的实验以个案研究为主,在正常的班级教学中渗透学困生教育的研究还很少。

(五)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1、课堂教学中渗透学困生转化的研究。

2、运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来分析学困生的学习心理障碍。

3、把缓解、消除学困生的学习心理障碍和教师的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二、研究内容、目标、思路

(一)研究内容1、主要研究导致学困生学生心理障碍的家庭、社会、学校因素,并

建立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个案研究档案。 2、研究分析学困生的行为习惯特点,具体针对课堂教学中如何消除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来研究课堂教学中的转化措施。

3、学校、社会和家长如何形成合力,研究三者在消除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中的动态关系。

4、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外辅导,来消除学困生的学习心理障碍。

(二)研究目标,围绕教育的培养目标,矫正学困生的学习心理失衡和行为偏差,清除或减轻学困生身上存在的学习心理障碍,重塑他们健全的人格。使尽可能多的学生适应初中的课堂教学,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三) 研究思路 1、研究视角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对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的新认识,探索这类学生学习心理的特殊性规律,帮助他们找回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良好心态。具体任务是,a、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现状的调查。b、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形成原因的分析。c、消除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对策研究。

2、研究方法 a、调查研究法:采用开放式调查、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法,观察、测试等手段,有

计划、有目的地了解学困生的心理障碍,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

b、分析法:分析各种情况,找出其中的规律,上升到理论,对症下药,充分调动学

困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c、测试法:通过小测验了解学困生的发展情况,检查转化成果。

d、经验总结法:依照事实,研究教育现象和经验,使从中得到的认识、体会,上升

为教育理论和理性的教育观念。

我们将在每一阶段都写出实验计划和实验报告,记录每一阶段的实验成果。

三、研究基础

近几年,我们学校对学困生的心理障碍较为关注,也进行了一些研究,积累了一点经

验,使一部分学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为课题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课题负责人马英,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较高的研究能力,有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

2007年被评为衡水市优秀教师;2008年被评为衡水市优秀班主任。被聘为衡水市初中数学学科教研核心组成员。曾参与课题数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的研究。

课题组主要成员吴铁新在全国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在省级以上刊

物上多次发表有关教育、教学的论文。

四、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学校领导对此课题非常重视,课题组成员敬业精神强,科研水平相对较高,对本课题有自

己的见解,并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其成员中有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张秀良、教导处主任吴铁新、有经验丰富的教研组长马英、徐红旗,并且文理学科老师兼备,中、高级职称都有,课题组成员四十岁左右,均是学校的教学骨干,有能力承担课题的研究任务。 学校有互联网、图书室、阅览室等可用资源;并有一定的经费做支持;学校将尽最大

努力为课题研究提供各种便利条件,给予充分的时间保障,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五、学困生的界定

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某种(些)学习心理、学习方法、习惯等缺陷造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具体表现为学习行为不当,学业成绩不良。学困生在农村初中存在相当大的比例,严重制约着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六、实施方案

(一)、研究对象

在2009学年,各年级学业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中,每班随机抽取2名单科、3名全科学困生作为个案研究对象。

(二)、研究目的与重点

目的:对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实施干预,促使他们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厌学为好学,变苦学为乐学,从而整体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水平。

研究重点:

1.诊断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及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寻求有效教育干预对策,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三)、研究的步骤、内容与方法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3月)

a、提出课题,成立中心课题组。

b、以期末考试的学习成绩为准,筛选出尾端学生,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每班确定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详细、准确、全面收集学困生的个案资料,用测试法、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对学困生个体进行现状评定,建立学困生个人档案。

c、对研究对象实施跟踪观察,做好学困生个体观察笔记。

d、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学习课题研究知识和有关理论知识,积极参加课题培训。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年3月2011年3月) a、整理分析资料,在初步掌握学困生个体学习心理障碍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学困

生一般学习心理障碍。

b、运用各种方式来探究学困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的形成原因,收集整理资料,积极撰写研究计划。

c、探求出学困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疏导和转化的途径策略及有效方法。制定学困生转化培养计划。

d、整理研究资料,撰写教学个案和教学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年3月2011年12月)

a、对学困生的学习心理、行为和学习效果进行阶段性检测与评估。对本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出课题的得与失。

b、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形成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研究报告。

c、编辑农村中学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清除研究的教学个案集和论文集。

(四)、研究预期成果

1.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研究报告。

2.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干预策略。

3.个案研究报告。

(五)、研究组织管理与措施

1.学校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组长由马英担任,课题研究的主研人员为学科教研组长和班主任,参研人员为有关班级的任课教师。

2.转变教育观念,深化对学困生的认识,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发挥学生自我反思与教育主体功能。

3.坚持课题研究的基本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有效探索学困生学习心理障成因与对策,将课题研究过程落到实处。

4.强化行动反思研究工作,定期召开专题研究会议,及时解决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或问题,将课题研究工作推向深入。

5.增强成果意识,及时总结交流研究心得,物化研究成果。做好阶段性成果的验证与推广运用工作。 研究时间:两年 。

资料(主要参考文献): 1、赖小林,《广东省汕头市学习困难儿童生理心理调查研究[J]》,心理探究,2002

2、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学习困难学生教育对策探索》,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3、李正洪、徐学俊主编:《中小学生偏常心理与行为辅导》,武汉出版社,2000

4、《如何帮助学习困难的孩子》,郑信雄著,九洲图书出版社

5、《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沃建中主编,科学出版社

有多年工作经验总结范文3

关键词:伐区设计;误差分析;设计精度

中图分类号:S757 文献标识码:A

伐区设计是基层林业技术人员所从事的重要技术工作之一,熟练的掌握伐区设计技术,确保伐区设计精度,对国家、集体、林农和设计人员来说意义重大。笔者每年要参与伐区设计数万立方米,现将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的经验总结如下,与各位同仁商榷。

1 伐区设计的常用方法和技术标准

按照《湖南省林业采伐伐区调查设计技术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伐区调查由面积调查和蓄积调查两大部分组成:面积调查可采用罗盘仪实测和地形图调绘及GPS3种方法,其调查精度须在95%以上;蓄积调查有全林实测法、标准地调查法和角规样地调查法,调查精度须达到90%以上。实践中,面积调查普遍采用地形图调绘法,蓄积调查普遍采用角规样地法。

1.1 地形图勾绘法测算面积的技术要求

采用万分之一地形图,对伐区进行对坡勾绘,用求积仪、方格网或电脑求算面积,至少求算2次,以2次的平均数为准,面积的测算误差应保证在5%以内。

1.2 角规样地法的技术要求

按照《规定》,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用断面积系数1.0的角规控制检尺,测定各径阶树木的平均高,查二元立木形高表和出材率表计算每公顷采伐蓄积和出材量,然后根据角规样地得出的每公顷采伐蓄积和出材量推算小班采伐蓄积及出材量。伐区面积在1hm2以下设5个角规点,每增加0.5hm2增设1个。

1.3 形高值和出材率系数

根据《规定》,采用的数表为《湖南省林业调查常用数表》。

2 伐区设计中的误差分析

2.1 面积凋查误差分析

用地形图勾绘面积容易出现误差的情形有以下5种:代区面积较少,伐区边界无明显地形地貌特征,不方便勾绘;伐区中零星分布有空地、荒地和灌木林地,面积少且分布的形状不规则;伐区边界与“单线”道路、悬崖相接;伐区中有林中道路;伐区中有峡谷或无立木水沟。

2.2 蓄积误差分析

单位面积蓄积量误差由角规样地选择误差俗称选点误差、角规绕测误差、树高测量误差和数表计算误差等组成。

2.2.1 选点误差

选点误差是蓄积调查中影响精度最大的因素之一,是抽样误差中最不好控制的一个误差。按照抽样理论,选点越多,精度就越高。因此在伐区设计时我们要尽可能多选点,但选点也不可能无限地多,于是《规定》要求;采伐面积在1hm2以下设5个点,以后每增加0.5hm2增设1个角规点。从点的数量来说,这已是一个明确的规定了,因此在实践中很少有人对角规的数量再进行研究。研究得比较多的问题是按照技术规程怎样保证所选角规点的代表性问题。经常从事伐区设计的人员都知道伐区中的点有“好点”和“差点”之分,这是伐区设计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即使在林相相对整齐的一个坡面的山顶和山脚之间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时“好点”和“差点”之间的每公顷蓄积量相差2倍以上。在伐区设计时,“好点”选得多,则设计蓄积偏高;“差点”选得多,则设计蓄积偏低。“好点”与“差点”之间差距大,则选点的难度大,设计误差偏大;“好点”与“差点”之间的差距小,则选点相对容易,误差较容易控制。

2.2.2 角规绕测误差

因林地灌木丛生、坡度大,给角规绕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目估绕测,其精度主要与工作经验有关。

2.2.3 树高误差

因树高测量比角规绕测难度大,目前还没有一种较科学的仪器来准确地对树高进行测量(一般的测高器在坡度大的林地简直无法开展工作),所以在实践中多会采用目测法。

2.2.4 数表误差

目前,计算每公顷出材量时采用的数表是《湖南省林业调查常用数表》,在应用中发现,以下2种情况会产生数表误差:速生丰产林或达到了速生丰产林生长指标的林分会产生偏低的误差;树木生长较差,径高比大(粗而不高)的林分会产生偏高的误差。

2.2.5 蓄积量误差的对比分析

影响单位面积蓄积的误差有4种,其中角规绕测误差和树高测量误差属于一种系统误差,只要认真按要求去做,工作细心负责,所采用的测量方法手段先进,就能将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甚至达到100%的准确;数表计算误差也是一种系统误差,只要经过科学的测算就能够知道这种误差有多大,怎样纠正;唯有选点误差属于随机性大的抽样误差,它随意性强,对蓄积量的精度影响最大。因此,在伐区设计中,控制好选点误差是保证伐区设计精度的关键。

3 误差的控制方法

3.1 角规绕测误差的控制方法

在角规绕测工作中,对于一般的初级技术人员来说,必须带好角规和皮尺,用角规绕测以后还要对一些临界木用皮尺进行丈量确认。对于技术熟练的工作人员来说,也必须用皮尺对一些临界木进行测量。经常从事目测的人员要特别注意平地与坡地、好林分与差林分等不同情况下所产生和视觉差异,只有对不同的林分目测多了,才能保证目测的基本精度,特别要注意的问题有两个:每一个角规样地至少要有2个以上的技术人员同时目测,互相比较才能发现问题;不能太过自信,一定要把皮尺用好,对“争论木”必须用皮尺丈量。这是保证角规绕测精度的2条技术要领。

3.2 测高误差控制方法

林分树高的测量多用目测法,但是这种目测还必须与现有的测高工具搞好结合:与测高器搞好结合,主要用于平地与缓坡地;与样木搞好结合,主要用于陡坡地。另外,可以研究径阶与平均高相关性,一般情况下径阶平均高是有规律可寻的,同一径阶平均高的差异主要与立地条件、树龄、林分密度等因素有关。这些规律笔者虽然有所研究,但由于工作范围较窄,普遍性不够,在此不再赘述。

3.3 抽样(选点)误差的控制方法

“抽样必有误差”,这就是抽样误差,俗称选点误差。如何控制选点误差,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3.3.1 伐区蓄积量的计算公式

伐区蓄积量的计算公式为:M=S×{(Σm)/N}。(其中:M代表伐区的蓄积量,S代表伐区面积,m代表每个角规点的蓄积量,N代表角规样地的数量)。根据统计学原理,角规点之间蓄积量的极限误差越少(极限误差就是最大值或最少值与当作真实值的估计值之间的差值)和总体特征数越近正态分布,抽样误差就越少。也就是说林相越整齐,角规点之间的绕测结果越接近,抽样误差就越少。我们认为不管一个伐区总体特征数是否呈正态分布(呈正态分布更好),只要极限误差

达到20%以上,就应该将该伐区分成2个以上的小伐区,要通过减少伐区面积的方法将伐区的极限误差控制在这20%的范围以内。

3.3.2 正确处理“特殊点”

如伐区为零星分布有小面积的空地、“残林”、水沟和林中道路等“特殊点”时,在这些地方设置角规必定会使极限误差增大,而不在这些地方设置角规点似乎又不太合理。处理这些“特殊点”的最好的办法是不在其内设角规点,但可将其处理成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规则几何图形丈量面积,并从伐区总面积中扣除。

3.3.3 分层分段设点

有时伐区的角规极限误差较大,但不便于将伐区一分为二(譬如一个坡面的上部和下部),对于这种情况就应该采用分段抽样,分层设点的办法。如果是一个坡面就将坡面横切一刀,找准横切高线的位置,上下分开抽样,分别计算,这就是分层抽样法。采用分层抽样应满足以下2个条件:层与层之间界线明显,面积求算容易;层内角规点的极限误差在这20%以内。

有多年工作经验总结范文4

关键词:教学模式;降阶梯思维;人文精神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于生命健康的需求远远超出了我国医学的发展水平,而作为守卫人民生命健康第一条防线———急诊科则成为整个工作的重中之重[1]。目前,我国大多数急诊医师都是由所在医院的其他科室的医师临时组成,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的培训教育[2]。因此,急诊专业医师的培养已经迫在眉睫,就此,现将我们科在20多年带教中所积累的经验总结分享。

1急诊医学疾病谱的特殊性与教学模式的辩证关系

1.1急诊科的教学应该是以症状体征为中心的教学

其他专业科室的疾病谱是按照人体系统进行划分,在各个专科进一步明确诊断,进而给予专业的治疗。所以其它专业科室的教学模式较为传统,是按照某种明确的疾病为纲要,展开相关的局部解剖学回顾、分析其病理生理变化、总结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再进行鉴别诊断以确诊,最后给出明确的治疗方案。然而,急诊科的疾病往往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发展快、诊断及系统划分不明确、同时有多种不同程度的合并症等特点,可在短时间内致残或致死,没有足够的时间让急诊医生明确所有的诊断后再制定治疗方案[3]。为此,应该以症状体征为中心,维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在展开救治的同时进一步明确诊断。因此,为了满足急诊工作的需要,急诊教学必须放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切合急疹疾病谱的特殊性,建立合理的急诊教学模式。作者在急诊教学中以症状体征为中心,根据病人的危急程度分级,需要急救的先按照急救流程进行抢救及生命支持,相对稳定的可按照症状体征进行临床路径的排查、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急诊科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各种急救流程的标准化,教学结合各种症状体征的临床路径教学[4]。比如,对于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首先不是明确此患者的诊断系肺梗还是心律失常,而是果断启动EMSS,进行心肺脑复苏,挽救患者的生命,在此基础之上才有可能进一步明确患者的基础病,因此,急救流程的教学对于急诊专业医生尤为重要;而对于急腹症的患者,可按照腹痛这一症状的部位及其性质,结合查体的阳性体征,进行排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所以,急腹症的教学不同于阑尾炎、空腔脏器穿孔以及胆囊炎等疾病的教学,应该是成熟的急腹症临床路径的教学。

1.2降阶梯思维模式贯穿于急诊教学之中

急诊病人中许多相同的症状和体征既可以是轻症,也可以是重症,也可能是病情迅速进展和发展缓和的疾病的共同表现[5];所以在急诊临床工作中需要对某一表现首先考虑其严重情况的可能性,在排除严重情况后才能考虑其他较轻微的疾病[2];而王佩燕教授在2007年提出了降阶梯思维模式在急诊工作中的应用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这一矛盾。例如,作者曾接诊到一位胸痛患者时,首先想到的是主动脉夹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肺动脉梗塞等致死性疾病,这时需要通过血气分析、心肌酶谱、肌钙蛋白测定、凝血功能检测、心动超声、CTA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等快速检查进行排查,在排除这些常见致死性疾病后才能考虑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及肋软骨炎等轻性疾病。由此可见,在急诊专业医师的培养中,降阶梯思维模式必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6]。

2急诊教学中应该重视人文精神

目前,我国医学教育还存在“重专业技能、轻人文素质”、“只见病,不见人”的问题,忽视对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医学人文素质的教育。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使部分医务人员缺乏整体临床观念、医患沟通技巧,以及对病人的关爱等[7-8]。身与心是一体两面,躯体的疾病可带来患者的心理障碍以及患者家属的急躁心理,同时,心理障碍又可加重躯体疾病或严重干扰躯体疾病的救治效果。医务人员人文素质低下,沟通技巧差,常常会诱发医患对抗,不利于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不利于医疗的救治效果。只有懂得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懂得平等待人才能获得良好的口碑。急诊科作为医院工作中医患矛盾冲突的重灾区,工作中频繁的医患纠纷已经使人们意识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在急诊医师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重视人文素质教育[9]。

3PBL教学模式在急诊教学中的应用

PBL教学模式在国外医学院校已经普遍实施,已经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而在我国因受到教室、设备资金不足以及师资力量欠缺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与传统教学和学习观念、习惯的冲突,导致PBL教学模式的推广往往流于形式,效果不佳。近年来,我国医学院校在PBL教学的试点中发现,矛盾冲突多、既严格又灵活是急诊医学学科的固有特点,非常适合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模式,更容易引发学员自主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把握教学主线的前提下给予辅的指导教学,PBL教学取得了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10]。作者在教学中将院外急救分为现场急救、转运、以及途中救护几个环节,在各个环节针对性的提出问题,经过热烈的小组讨论,学员对于现场急救的检伤、协作、急救原则、急救技能、肢体固定、转运病人的措施等知识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传统教学,并能够深刻理解和记忆这些急救技能的各种要点[11]。综上所述,为了使急诊医学的教学水平与国际接轨,培养出合格的急诊专业医生,我国医学院校的教学应该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深化普及PBL教学模式的推广,重视学员医学人文素质的提高,运用降阶梯的思维模式,按照“追表寻因法”以症状体征为中心建立规范化急救流程和成熟临床路路径教学。

参考文献:

[1]高烨,吴梦茹,梁欢,等.降阶梯思维在青年医师及进修医师急诊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3):535-536.

[2]肖敏,杨贤义,陈立东,等.急诊医学程序化目标教学模式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1):195-196.

[3]刘艳丽,陈永进,张旻,等.口腔医学本科生急诊临床实习教学模式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6):1259-61.

[4]谢宗豹,陆秋琛.临床教育质量检测与实践教学体系架构[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1):90-93.

[5]项和平,李贺.案例教学法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5):985-987.

[6]周彤,李翠萍,郭瑞峰,等.急诊医学实践技能教学模式的建立及评价[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4,10(36):905-907.

[7]金伟,罗燕.急诊临床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7:40-42.

[8]向强,刘明华,文亮.急诊医学临床教学的思路和模式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1):50-52.

[9]李飞,成祥林,孙亚凌.“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渐进式教学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实施[J].卫生职业教育,2015,22(33):55-56.

[10]张正良,白郑海,许凤,等.PBL教学模式在口腔医学专业急诊医学临床见习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3):550-552.

有多年工作经验总结范文5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措施

前言: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兴起和发展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进步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建筑工程造价涵盖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隐形资产费用、固定资产费用、施工材料费用和人员工资费用。在建筑工程的造价中,施工中使用的机械设备的资金、承包费用、人员的费用和一些临时性的投入都是建筑工程造价中要显现出来的,其中设备和建筑材料的购买费用和安装费用至关重要。购置设备和建材的费用是有非常大的变动的,建筑工程施工单位提前预估这方面的资金,要尽量在施工的过程中使这些费用最少,减少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才可以得到最大的收益。

1.建筑工程造价的常见问题分析

1.1 建筑工程的设计问题

建筑工程图纸设计与设计人员是建筑工程的主要设计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建筑工程图纸是建筑工程造价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如果图纸在完成之后随意改动,工程预算就不能很好的保持稳定,为了保证预算的稳定性以及工程的顺利进行,图纸一旦确定就不能随意改动。但是实际工作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随意改动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其后果是对建筑工程预算产生一些影响。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会较大的影响建筑工程造价,在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不但要拥有非常高的专业技术水平,熟悉建筑工程的造价体系理论,拥有丰富的建筑工程施工经验。在实际工作中,设计人员由于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多方面查阅资料,设计出的方案广度和深度都达不到要求,由于不贴合实际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多次改动的现象,直接造成了工程费用的额外支出和工期的延长,加大了建筑工程的整体造价。

1.2 建筑材料与其价格问题

实际上,建筑材料的价格会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动来进行调整,那么就会发生已经取消的造价项目没有及时的上报给施工管理部门,从而增加了建筑工程造价。且建筑市场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而发展,大多数施工企业只是按照产地、材料质量、档次高低来分类,同一件材料换个地方、产地,导致了建筑材料的价格不断上升,因为材料费用在整个工程造价中的占比非常高,因此工程造价的预算得不到有效的管理。

1.3 建筑工程施工问题

建筑工程造价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建筑工程施工的影响,由于采取何种施工技术措施和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参考依据是建筑工程设计图纸,所以在建筑工程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一定要保证施工和建筑工程与设计过程中设计图纸所包含的内容一致。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降低预算,控制项目成本,主要做法就是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做好控制,加强项目管理。

1.4 建筑工程招标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要在自身能力和招标文件的双重要求下,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底,标底不可以过低也不能过高。但是,现实中仍存在很多不符合规定的现象。比如,一些企业通过降低自身投标报价,甚至应用不合法的途径降低施工成本来增加中标机会,虽然可以在价位上提高竞争优势,但是却给工程后期带来了隐患。

1.5 建筑工程管理问题

在我国现行的管理模式下,建筑工程管理仍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现行的制度下,管理只考虑到缩减成本,却没有考虑成本维护。价格问题不断出现,主要原因就是管理者只在乎表面文章,却没有考虑到影响价格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和内在因素。

2.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的对策

2.1 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的造价的控制

如何实现对造价的控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大对施工单位的监督力度,能够使得施工单位方案制定更加合理科学;第二,对于施工方案的制定必须严格把关,保证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保障方案的经济性与实用性。第三,控制企业施工的投资成本,招标时要按照设计方案工程量清单进行,不可随意改动。投标时要合法竞争,切不可利用违法的手段缩减施工成本,加大企业竞争力。第四,对于建筑施工图纸要进行再三核查,一定要确保施工的可行性、经济性与可靠性。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应该按照施工方案、施工图纸并结合会审进行编制。

2.2 全过程的工程造价控制

首先要进行工程规划,建筑施工企业要掌握好建筑市场的动态变化,结合自身的特点去实施科学有效的成本预算和施工规划;其次就是要掌控好投标缓解,要做到公正、公开、公平的程序,并且也要保证好其招标质量;最后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就是要控制好一些非正常因素的一些,例如一些人为因素、客观因素等对于造价管理的影响,从而确保动态管理的全面性。

2.3 保障市场监督体系完善可行

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督体系,保障经济市场规律的可行性,以市场为导向实施标准化管理。完善的市场监督体系能够保障市场发挥更好的协调作用,使得各个施工单位能够遵法守法,公平竞争,能够更好的维护甲乙双方的共同权利。完善市场监督体系的主要方法是发挥政府的监督职能,加大监督力度,从宏观上操控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造价,从而避免施工方案的可行性与合法性。

2.4 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施工阶段是建筑工程设计的关键性阶段,施工阶段的造价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造价,施工阶段的建设水平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水平。建筑工程工期较长,很容易导致材料人工等一系列的波动,很容易对造价产生影响。因此,在图纸的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施工质量的监测与设计,还要考虑投入资本变动对工程的影响,对建筑工程的造价实现动态控制,尽量降低各种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要编制施工现场的管理费标准,建立管理费用的支出与预算;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对于计划外或超出的开支更要严格筛选审查。加强定额管理,严格规划好用以完成建筑工程所需要的人员、材料、设备等数量。不管是哪一方提出的修改方案,施工企业都要与原方案做详细比较,进行价值分析。

2.5 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素质

是否拥有完善的工程管理体系与监督系统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预算控制水平,导致建筑工程成本超过预算也与管理人员素质有关,管理水平不达标以及监督不到位是引起成本超过预算的主要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才能保障工程造价的管理水平,主要有以下措施。首先要拥有从业资质,及时的更新自己的理论体系,及时的获取最新的工程管理理论知识,总结和探索优秀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方法;其次还要加强考核业务,促使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经济和技术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图纸设计及设计人员因素、施工管理因素和施工环节因素等。加强造价控制不仅是对企业适应竞争的一个市场要求,也是提高企业内在的需要,只有合理的控制,适当的管理才能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田霞.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探索[J].山西建筑,2012(7):24-26.

[2]范林.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控制措施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9:144-145.

有多年工作经验总结范文6

关键词:变电站自动化;电力系统;应用技术

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越来越重视。电力自动化系统由此应运而生,其借助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实时监视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能够综合监控整个电网的运行状况;实施遥控命令,使变电站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监控中心全面而详细地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准确、快速地判断故障位置和故障原因,简便地实现各种数据分析等等。可见,电力系统要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自动化、即真正意义上实现变电站和电网的智能化,就必须运用电子信息和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和网络通信技术,因为其在促进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进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 电力自动化系统技术

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及用电等相关环节所组成的系统为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的一次设备是由发电机、变压器、开关及输电线路等相关设备组成。为了确保电力一次设备安全与稳定地运行及电力生产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对一次设备进行在线测控、保护、调度控制等。电力系统中将这些测控装置、保护装置、有关通信设备、各级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系统、发电站(厂)、变电站的计算机监控系统等统称为电力系统的二次设备,它涵盖了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主要技术内容。根据电力系统运行中与电子信息技术手段结合的特点,可将电力系统自动化分为几个模块。

2电子信息设备的构成

2.1硬件构成

电网在运行中过程中主要采集遥测量和遥信量的实时数据,电网在运行中主要的调节和控制信息是遥控信息和遥调信息这两大类,即运用的调节命令,以改变设备运行参数,例如改变发电机出力的调节命令。目前我国电力系统主要是采用微刑机为核心的远动装置(即微机远动系纫,以实现上述数据采集和调度控制功能,即遥测、遥信、遥控和遥调四大功能。

(1)微机远动系统结构分析。微机远动系统主要山二个部分构成,即厂站端的远方终端装置rtu (remote terminal u-nib)调度中心的远动通信接口装置mtu.masterterminal unit)和远动通道。

远方终端rtu是装在变电站内的远方数终端装置,rtuii的主要功能有:数据采集,如模拟量(yc)、开关量(yx)、数字量(yc)、脉冲量(yc)等;数据通信;执行命令,如完成遥控(yk)、遥调(yt)等操作。按规约完成远动数据采集、处理、发送、接收以及输出执行等功能。调度端远动通信接口装置 mtu,其主要功能是对接受的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后,传入主机系统的实时数据库,供系统模拟盘、crt 显示及其他应用程序调用。mtu 可根据调度控制要求,执行不同的操作命令,传送至厂站端的rtu。显然,处于主机和rtu之间的mtu装置执行着双重任务:

①要完成双向通信的作用;②为了减轻主机的工作负载,不同程度地完成数据整理、加工的预处理任务。如果自动化系统功能需要扩展,特别是当主机需要承担状态估计及安全分析等繁重的计算任务时,更多的数据预处理工作需由mtu来实现。这种情况一般是通过增设前置预处理机(即scada前置机),构成前置机系统。远动通道有多种方式,目前我国电力系统常用的通信信道有载波、微波、扩频、特高频、直通电缆、卫星、光纤等几种方式。根据传送信号类型的不同可将通道可分为模拟通道和数字通道。

(2)实时监控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电力事业的发展,我国电力系统调度中心的实时监控计算机系统基本配置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其构成上主要有:大容量、高速度的主机系统和前置机、远动通信接口部分及人机联系系统。

2.2软件的构成

能量管理系统ems(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除包括scada系统外,还包括agc/edc、状态估计se、安全分析sa、最佳潮流opf和自动电路恢复acr等高层软件。根据各软件的主要功能和用途,可将ems划分为五种类型:发电控制类、发电计划类、网络分析类、调度员培训模拟类、市场交易与管理类。监视控制与数据采集scada(supervisory controlanddataacquisition)系统主要功能是:数据采集;实时数据显示;异常或事故报警;事件顺序记录;遥控和遥调;运行报表记录;事故追忆。其中“事件顺序记录”是发生事故时对各断路器、继电保护等动作状况及时间,按时间顺序进行记录。“事故追忆”可保留事故发生前后一定时间内的部分实时数据,如枢纽点电压、主干线潮流和频率等,这些数据为分析事故提供了重要信息。

3 系统技术应用

3.1 发电厂自动化

分散控制系统(dcs)在目前发电厂综合自动化系统中运用最为普遍,其保护和测控装置就地安装在开关柜中,通过现场总线连接起来,经通信管理机连接至后台机。该系统一般采用多台计算机分散处理多个控制回路,而各控制站的现场信号和控制参数可以经由通信传到其它控制站和操作员站的crt上。dcs的运用给发电厂带来巨大进步,特别是计算机的硬件技术、软件组态技术和通讯技术所形成的技术优势,使前期电站中相对独立的控制系统,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形成了控制功能分散、监控参数集中、各子系统信号联系紧密的整体。

3.2变电站自动化

变电站自动化是为了取代人工监控和电话人工操作,加强对变电站的监控功能,以实现变电站的安全高效地运行。信息技术在变电站自动化中的应用,源于在变电站中普遍使用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智能设备(ied),它不但能分析出很多现场难以直接测量的数据,实现数据数字化,而且能通过计算机数据通信接口,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功能完成统计记录。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特点是运用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讯技术等实现对变电站二次设备(如继电保护、控制、测量、信号、故障录波、自动装置及远动装置等)的功能进行重组和优化,通过变电站系统内部各设备的信息交换、数据共享,实现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监视和控制的任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取代了变电站常规二次设备,能够简化变电站二次接线,它作为电网调度自动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生产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4 电力系统自动化未来应用趋势

4.1电子信息设备与电力自动化设备的兼容问题电子信息设备与电力自动化设备硬件、软件兼容问题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电力系统中微机型产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继电保护装置的微机化比率越来越高等),已形成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类产品的主流方向。但由于电力系统的复杂性,其电磁环境非常恶劣,而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微机型产品很容易受到这些电磁干扰而导致误动、拒动、数据丢失或死机等现象,给电力系统安全高效地运行带来了严重的事故隐患。

4.2 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