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礼仪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礼仪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礼仪

儿童礼仪范文1

1.儿童礼仪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泱泱五千年的礼仪之邦,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到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社会的各个方面。社会秩序的建立,不仅来自于人们对国家法律的畏惧,还来自于对社会基本道德的遵守。而对于社会基本道德的遵守,基本礼仪的教育尤为必要。人在社会中生活,必须要以礼待人,才能真正自立于社会,才能做到自尊自爱,才能营造出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和文明社会。因此,儿童作为国家最年轻的一代,儿童礼仪教育应当成为引领他们人生的第一课。

2.儿童礼仪教育是健全儿童人格和保障儿童进行初步人际交往的需要

儿童处在人生起步阶段,可塑性非常强,学坏学好都很快。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个小孩怎么满口脏话呀“”那家孩子言行举止好得体哟”之类的话语,可见儿童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礼”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一环,有“礼”走遍天下,而无“礼”寸步难行。中国礼仪鼻祖孔子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在现代生活中,礼仪依旧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洛克说“: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一种大事。”儿童礼仪得体,可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赢得自信,为儿童自身心理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以后的人生中必然健康成长。对儿童进行礼仪教育不但有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因为幼儿时期养成的不良行为有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儿童在3~6岁的可塑性比较强,所以,在这个时候对其进行教育,更能使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儿童礼仪教育应当注意的几个原则

1.基础性

儿童具有年龄小、心智发展水平低的特点,平生第一次接触礼仪,对礼仪不熟悉,不适合成人式的礼仪教育。选择的礼仪项目应该与儿童的年龄和心智发展相适应,从最基础的礼仪知识和规范入手,同时也要和当地乡土文化相适应。

2.可操作性

在具体运用礼仪时“,有所为”与“有所不为”都有各自具体的、明确的、可操作的方式与方法。对不应该做的或说的内容要明确无误,对应该做的或说的又要循循诱导。

3.趣味性

儿童拥有的知识少之又少,学习的能力也有所欠缺。因此,在对儿童进行礼仪教育时,强制灌输式的效果显得不适时宜,我们最好设计一些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让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成长,这样的教育更容易接近儿童的认知区域。

三、结合自身在儿童礼仪教育中的得失谈谈如何开展儿童礼仪教育

1.营造幼儿学习礼仪的氛围

静态的:在幼儿园门口建立文明礼仪岗,在幼儿园大厅建立礼仪图片专栏,在幼儿园教室内建立礼仪内容片段图片化并上墙,如,洗手礼仪、午睡礼仪、进餐礼仪、盥洗礼仪等;动态的:教师之间、师幼之间、幼儿之间见面送上问候礼。

2.开发园本礼仪教育的特色课程

组建由教研员、特级教师、骨干教师为主的开发礼仪课程团队,结合我国固有的礼仪文化和本地区的传统文化(如,上虞区是中国孝德文化之乡),构建出独有的园本与地域文化的特色课程体系。

3.对幼儿园教师进行礼仪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

对儿童礼仪教育不能操之过急,前期要对从业儿童礼仪教育的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她们在思想上要重视儿童礼仪教育。

4.加强家园之间的交流反馈

儿童礼仪范文2

关键词:日本 礼仪教育 特点 启示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030-02

礼仪,从大处说,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传统及精神的象征;从小处说,是衡量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一把标尺。随着国际间的交流日渐频繁,人们的语言交流、行为习惯等礼仪行为虽是个人的小事,但从小事之中窥见国家、民族的内在精神。礼仪教育要从小抓起,因为礼仪教育是一种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教育。在人成长的阶段中,儿童阶段可塑性大,是健全人格,形成良好生活和交际习惯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儿童不仅要接受知识教育,而且也要重视文明礼仪教育。如果我们忽视儿童的礼仪教育,必将影响到儿童完整“人”的形成。纵观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儿童的礼仪教育。分析同处于亚洲的日本儿童礼仪教育的特点,借鉴其礼仪教育的经验,为进一步改善我国儿童礼仪教育提供有益的建议。

一、日本儿童礼仪教育的特点

日本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因此日本一贯重视以礼为基础的教育,重视向学生传授儒家所提倡的礼仪,并将儒家礼仪编成教科书,因此,日本的礼仪教育领先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礼仪教育。

(一)重视家庭礼仪教育

日本儿童从小在家里就要接受礼仪教育,礼仪也是日本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日本的儿童在家中学习的第一堂课就是学会尊敬父兄。鞠躬是日本非常普遍又极重要的礼仪。父母会教给孩子知道向谁鞠躬,还必须懂得鞠躬的程度。在家里,孩子要向父亲鞠躬;弟弟要向哥哥鞠躬,女孩应向男孩鞠躬。孩子向长辈或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鞠躬时,要等对方抬头以后才能把头抬起,有时甚至要鞠躬多次。在日本,餐桌礼仪也是儿童的必修课。日本的父母从小就向孩子详细的讲解餐桌礼仪。例如,吃饭时,如果勺子上附着了黏性事物,一定不要直接用嘴或舌头将其弄下,而是要寻找其他方法。因为勺子是一件公共的器皿,如果个人用嘴去触碰,就会影响到再次使用,这样是极其不礼貌的行为。母亲在家里把饭做好了,但并没有告诉孩子吃,孩子就不能自己先吃。孩子在吃饭前,必须要先说一句“那就不客气了”。一方面表示自己要吃饭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表示对父母劳动成果的尊重。除此之外,日本还有许多基本的礼仪,如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坐姿端正等等。日本的文明礼仪已经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设立礼仪室,开设礼仪课

日本儿童进入幼儿园、小学后要接受正规的礼仪教育。幼儿园内设置礼仪室,礼仪室内放置着日式的摆设以及和服。幼儿教师会身穿和服,教儿童学习日本传统礼仪。例如,在茶道课上,教师和儿童都穿着和服,教师给儿童示范如何倒茶,如何敬茶。教师的示范作用,使儿童能更好的领会礼仪的重要性。进入小学,学校设有礼仪课。如,“道德时间课”“友爱课”等,还有专门的礼仪教材。日本根据各年级段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确定不同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礼仪知识。如日本的儿童从一年级必须上“道德时间课”,每周两小时。课上教师向儿童讲解礼仪的重要性。课本几乎都是以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为素材,像仁、礼、忠、孝、义等思想全都包括其中。同时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要求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和养成基本生活习惯。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强调学生的体验性活动。例如,学校会安排学生到养老院、残疾医院等地接触并照顾弱势群体,学会友好相处。

(三)重视传统节日,体验传统文化

参加传统节日,体会传统文化是日本礼仪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每到传统节日如“儿童节”、“月见”等大项庆祝活动,从幼儿园到小学以及中学,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去参加到庆祝活动之中。目的是通过亲身实践,加深儿童对传统节日的理解。所以,日本政府专门提高了传统文化在学校礼仪课程中的比例,将其融汇在礼仪教育和日常生活中,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和理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的凝聚力。

(四)重视开学和毕业典礼

礼仪不仅包括“礼”还包括“仪”,“仪”笼统的说就是仪式。日本非常重视学生的开学和毕业典礼,甚至幼儿园毕业都有隆重的典礼仪式。每年的四月是日本新年度的开始,也是日本开学典礼的时候。无论是在开学典礼还是毕业典礼,校长、教师、家长以及学生都要穿戴正式,一丝不苟地完成整个仪式。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都有明确的程序,虽然每个学校不尽相同,但中小学典礼大体上包括唱国歌,领导讲话,学生宣言以及才艺表演等环节。例如在小学毕业典礼上,全体人员唱完国歌后,班主任点到谁的名字,谁就走向主席台,从校长手中接过毕业证书,鞠躬敬礼,然后发表简短的“演讲”。孩子们童真的人生“宣言”,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父母的心,有的父母喜极而泣。仪式接近尾声,毕业生用声情并茂的才艺表演表达对六年时光的回忆和留恋,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对父母和老师的感谢之情。最后,《再见》的旋律和掌声响起,待最后一位毕业生走出会场的大门时,掌声和音乐旋律才会停止。

二、日本儿童礼仪教育对中国的启示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现代人们观念中的礼仪是从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中逐渐演变而来的。古代的《礼记》、《周礼》、《仪礼》是中国的“三礼”集中论述了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而当今,中国的礼仪教育与日本相比较,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儿童礼仪范文3

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出现的内心体验。它是建立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是产生道德信念的基础,它能够支配人对事物或行为是采取支持还是反对,是追求还是舍弃,是热情帮助,还是漠然处之。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道德情感是一股无形的动力。少年儿童又富有情感,往往情感胜过理智,因此,激发道德情感在少年儿童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文化的学习让儿童懂得感恩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统文化《弟子规》中讲道:“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对生活的爱与希望!

河北唐山德利金秋小学是“和融教育”实验校,一年级的学生们学了礼仪与做人课程后,体会到了东汉时期小黄香对父亲的孝心,也效仿黄香“冬则温,夏则 ”,整整一个冬天学生们帮父母暖被窝,着实让家长们感受到了孩子的德育教育多么重要。少年儿童的教育就好比春天的种子,而品德的养成就好比那时节的阳光、空气和水,有了它们,种子才能发出新芽,茁壮成长。感恩能让少年儿童的心灵感到幸福。“恕”是圣人的境界,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古人云:“仁者无敌”,因为仁爱之人,只有爱人的心,而没有敌对的心,没有怨恨,因此他无敌,内心才得大自在。一颗纯净纯善的心自会乐,乐而后能安,心安自会从内到外的感到“美”,纯粹自然的美就是“德”。少年儿童应该拥有感恩的美德。

二、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儿童身心健康

少年儿童健全的体魄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关于身体健康的话题,《弟子规》中讲道:“身有伤,贻亲忧”。就是说身体受伤或者有病痛,会让父母牵肠挂肚。俗话说“病从口入”,少年儿童从小就应懂得,对待饮食要非常谨慎。在生活细节上更要照顾自己的身体,以免生病后拖累家人。每个人在运动、学习、工作、休闲时都要照顾好自己,让父母不要为我们挂心,所以人不让自己生病是一种责任。正如《孝经》在开宗明义章所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弟子规》中讲道:“德有伤,贻亲羞”。当我们的道德有损伤,会让父母蒙羞,让家人蒙羞,甚至让国家民族都蒙羞。汉朝末年,有个叫董卓的臣子,有了权势后就作乱,后来很多人起而攻伐他,结果他的家族被处死,连90岁的母亲也无幸免。子女这种不好的行为,让父母遭受这么大的痛苦,真是没有做好子女的本分。孟子曾说:“事孰为大?事亲为大。事孰为大?守身为大。”侍奉父母,人生第一大事。对自己的操持,也就是守住自己的身、名节,绝对不能做出违反道德、违反法律的事情,而让父母难堪。正如《孝经》所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如果一个人从小没有志向,长大后爱慕虚荣,喜欢享乐,就很容易被这些社会污染所影响。所以应该让少年儿童有人生的志向,用德行去奉献社会,造福国家。

三、传统文化的学习养成儿童良好的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长期的习惯会形成一定的性格,也就是习与性也。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

好的习惯将受益终生。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法国首都巴黎聚会,以“21世纪的希望和威胁”为主题,就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了首次研讨。会议期间,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出人意外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获得者回答:“是在幼儿园。”那人又问:“在幼儿园学到些什么呢?”这位科学家回答道:“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请要表示歉意;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儿童礼仪范文4

新院区起航

来到上海市儿童医院的这一天,今年第9号台风“灿鸿”已加强为强台风,上海正在下大雨,但医院里依然是人头攒动,前来看病及体检的儿童和家长匆忙地穿梭在医院的每一个窗口和诊室。正应了一句话:医院是不会寂寞的。

走进门诊楼,仿佛进入了童话般的儿童世界。医院的整体装修风格充分考虑了儿童群体的感受,在半空中悬挂着巨形绿色花瓣、明亮艳丽的指示牌以及色彩斑斓的卡通形象。院内不同楼层不同科室采用不一样的彩色设计,被选用的颜色不仅具有划分区域和标识的功能作用,还能对孩子心理产生引导影响。导诊示意图也被做成玩具积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接受诊治。在以往,医院往往给人苍白冰冷的感觉,小朋友到医院后更是常常感到畏惧,而上海市儿童医院的设计选择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为舒缓患儿及家长的心情,医院还专门建立了儿童游乐区,放置游乐玩具供候诊的小朋友们玩耍;诊疗区域设置了开放式饮水间,既可直饮又能冲奶粉。从上下楼梯扶手到卫生间标识,从候诊座座椅到哺乳室,从色彩到图画,儿童医院的每一处细节都是为小朋友们量身定制。据该院基建项目办张志毅主任介绍说,建造儿童乐园式医院也是希望孩子们可以快乐就诊,减轻痛苦。

一院两区协同发展

作为一所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上海市儿童医院也是我国最早创建的儿童专科医院之一。作为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儿童医院曾多次获得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无烟医院和绿色医院等光荣称号。

泸定路院区的全面试运行后,使得医院整体规模得以扩大。据张志毅主任介绍说,新院区的投入使用使床位数由原先的300张扩展为700张,大型医疗设备从1829台增加到2359台,设备金额也从1.948亿元增加到2.825亿元。系统升级的完成,实现了泸定路院区、北京西路院区以及梅川路门诊部一院三地医疗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自泸定路院区启用试运行至去年年底,日均门急诊量达到3500人次,北京西路园区日均门诊量维持2200~2500人次,形成了“一院两区”协同发展的格局。

希望从这里开始

“病情就是命令,即使已下班回家也赶回泸定路院区收治患儿;即使生病依然坚守岗位;护士长连续奋战超过48小时……这些都是我们医院医生的常态。”张志毅主任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儿童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们将责任与关怀系于心头,为了儿童健康,付出始终无悔。

儿童礼仪范文5

可是,这个节日已经不属于我。

无论是精神上,还是实质上,都已经不再属于我。

曾几何时,我还是孩子,还在无忧无虑的活着,天真的笑着。不用担心任何事情。每天,只要玩得开心就行。

曾几何时,还那么无知。

曾几何时,还是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曾几何时,儿童节还是属于我的,儿童节可以放假7天,可以疯狂的玩。

可现在,仅仅经过了两个春秋。已经不再无忧无虑,不再无知,不再把喜怒哀乐表现在脸上,不再有儿童节,不再有那疯狂的七天。

慢慢的,学会了伪装。

慢慢的,变得不再相信任何人,包括自己。

慢慢的,生活也不再那么无忧无虑,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事情,那便是,读写考,读写考……

已经厌倦这样的生活,可是,又不得不做,因为深知,我是学生,这便是我的必修课。

而且深深的体会到道“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所以,即使厌倦,也要努力的学,努力地提高卷子上分数栏的数字。提高在家长,老师心中的地位。

经历友情的背叛,看清社会生活的法则……已经长大了好多,明白了好多。已不再是那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孩子。

六月,儿童节,现在,听到这个名词,只是深深的怀念,深沉的感伤……

现在,想起那些欢乐地日子,天真的话语,嘴角会扬起以一个优美的弧度。可是,这些已经成为回忆,儿童节,已经成为羡慕的名词。

儿童礼仪范文6

[中图分类号]R473.76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3(b)-111-01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hysteria的译音。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故有人称其为“疾病模仿家”。由明显的精神因素, 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等而引起的一组疾病,表现为急起的短暂的精神障碍、身体障碍(包括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这些障碍没有器质性基础。近年来儿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现将我院3例癔病患者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案例1,患儿,女,14岁,因“间断抽搐2 d”入院。患儿于2 d前出现间断抽搐,抽时意识未完全丧失,双眼向上翻, 呼吸急促,四肢抖动,肌张力增高,无大小便失禁,每次持续时间不等,有时10余分钟,有时更长,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 追问病史,患者于半个月前有过抽搐,曾以”病毒性脑炎”治愈后出院,患者性格内向,学习优秀,但家里条件不好,因为住院费用问题,心情一直愧疚,更加不愿意说话。此次发病前无感染史,查脑电图、脑脊液常规化验、头颅CT、血电解质、心电图、X线胸片均未见异常,故诊断为癔病,予以患者心理沟通、暗示等方法治疗,患儿心情逐渐好转,症状消失,痊愈出院。

案例2,患儿,男,12岁。因“ 双下肢活动障碍2 h”入院,患儿因考试成绩不好,父母对他进行了指责,后患儿出现双下肢活动障碍,不能站立,发作时意识清,无外伤史,否认药物、毒物史,查体无任何阳性体征,急查血、尿、便常规,头颅CT、心肌酶谱、心电图、X线胸片,均未见异常。分析病情,考虑患儿发病明显与精神因素有关,患者性格较内向,成绩不稳定,家长管教严格,很少和孩子沟通,只知道打骂,所以导致患儿有此种表现,临床诊断:儿童癔病。予以静脉注射葡萄糖,且暗示治疗,患儿症状消失,行走自如。

案例3,患儿,女,11岁,因“行为异常1 d”入院,患者是农村住宿生,好胜心强,因为某件事情和同学发生了争吵,大哭了一场后入睡,醒后出现大吵大闹或声嘶力竭吐露愤懑,甚至扯头发、撕衣服、捶胸蹬足、以头撞墙、地上打滚等,发作时间长短可受周围人的劝慰而变化。入院后急诊查血、尿、便常规,头颅CT、心肌酶谱、心电图、X线胸片,均未见异常。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儿童癔病,予以口服氯丙嗪镇静,暗示治疗,症状逐渐消失,痊愈出院。

2 讨论

因癔病患者的许多症状可以和其他疾病相似,很容易误诊,故必须对癔病病因、症状特点、病情经过充分了解,且经过详细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及必要的特殊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才能定诊。3例癔病患者均有以下临床特点:①有心理社会因素为诱因;②均为学龄期儿童;③有躯体或行为异常,且有充分证据排除器质性病变和中毒所致的类似症状;④症状妨碍到正常生活;⑤暗示治疗有效。

儿童癔病的病因多由性格缺陷和精神创伤引起。目前儿童以独生子女为多,由于父母过分溺爱,加之教育方法不当或家庭的特殊原因,使其形成了任性、自私、疑心重、暗示性强,爱感情用事,富于幻想,好表现自己等性格。当受到惊恐、委屈、愤怒等精神刺激或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发病。且儿童情感带有冲动性和易变性,情感调节能力弱,应变能力低,心理稳定性差,故易发生心理异常。儿童癔病的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药物治疗,同时还要避免不良暗示,避免反复发作,影响儿童的个性发育,所以很值得家长和临床医生重视。

[参考文献]

[1]沈渔.精神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23.

[2]李燕华.学龄期儿童癔症临床特点及心理治疗[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4,11(4):112.

上一篇少儿礼仪

下一篇演讲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