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范文1

关键词:统计 基层 基础建设 新模式

近年来,由于统计改革的不断实施使得统计工作呈现出良好发展的局面,整体的统计水平也有所提高,尤其是各级的政府部门和相关的统计部门对于基层的统计基础建设工作非常重视,而如何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和公信力是基层统计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在统计工作的发展过程中,统计机构的设置和统计人员队伍逐渐表现出不均衡发展的现象,而且基层的统计工作仍存在薄弱的环节,下文结合基层统计工作的新模式作出讨论。

一、按月更新维护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

统计工作中的“四大工程”是一个有机整体,而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基本单位的名录库,也是生产数据的重要基地,只有提高名录库的质量并且及时的维护和更新才能为各类统计工作提供一个完整的调查的单位库和抽样框,那么统计数据的质量也会随之提高,进而有利于提高政府统计部门的统计能力和公信力[1]。不断的更新和维护才能始终保持名录库的使用价值,如果没有及时的更新名录库会逐渐失去其使用价值,而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很多基层单位的配合度较低,不能及时的更新和维护名录库。首先要改进以往的工作方法,实施分层维护的方法,可将基层单位对于统计调查的重要性划分出不同的层次,并逐级分配力量进行调查和维护,第一个层面可以将规模(年定报单位)作为上限,第二层面将潜在的能成为规模的单位作为一个级别,而第三层面则是去除第一和第二层面外的其他单位,因此,在单位的级别设置和数据的额维护时需要做一些取舍。此外还要拓宽名录库的服务领域和对象,而这一前提是必须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共享服务,可将名录库列出能够提供的信息范围在各政府部门公示,以更好的为部门开展各项调查研究同时提供有力的帮助。其次还要加强服务社会的公众意识,在名录库中应该建立社会服务平台,性人民群众提供服务,重要的是提供一些其他的部门不具备的指标,将名录库的价值发挥最大的作用,以更好的提升其影响力[2]。

二、开发统计信息系统

就现阶段的基层统计建设中可以看到现有的统计制度还不够完善,各省市以及县级的信息化建设基本上不存在很大的问题,而基层的统计信息的建设水平却不均衡,越到基层条件设施就越差,非常不利于源头统计工作的效率和统计所得数据的准确性,一些乡镇的统计工作站知识配备了统计专用的电脑,却没有配备的扫描仪、打印机等必要的办公设施,导致一些投资统计和网上直报的工作不能顺利进行。因此,基层的统计部门必须要开发相应的统计信息系统,以应用到有关的基层统计工作中,同时统计工作实现了网络化,并很大程度上缩减了报表的时间,也有效的改善了由于报表问题涉及到的报表繁琐、数出多门的状况,并且取得了显著地效果。首先能够实现区域统计数据的一键汇总,包括全员取数、一库多用以及专业共享等[3]。不仅如此,通过完善统计工作的信息化给基层部门的统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人们可以通过权限、程序的设定来解决有关的数据源头的问题,也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一地区的税收状况,也就是指税收的增减幅度等,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形成的统计信息化快速反应机制而作出相应的调整。

三、实施统计数据质量全程控制

统计工作是一项有关政府宏观决策、社会发展以及群众切实利益的重要工作,也是各地党委、政府等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手段,而统计部门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基层,如果基层的统计数据不够准确和客观,就很难保证统计系统工作的有序进行。因此,政府部门和统计部门的工作要相得益彰不能存在漏洞,做好一些统计的上报和交接工作。首先要完善相关的统计制度,确定专职人员,保证各送报统计资料的工作有序的进行,而各部门在向上级部门上报有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专业性统计资料的时候应该采取抄送同级统计机构的方式,尤其是民政、税务、质检等职能部门,要按时向同一级的统计部门提供该单位相关的行政审批登记资料。强化对部门统计的各项监督和检查的工作,以确保部门统计工作的规范化,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四、全面推进依法治统

在每年向各级的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以及人民群众发放相关的统计法律知识手册,也可以对各地基层经济主管部门的领导进行有关统计法律法规知识方面的培训,让各级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都能知法懂法。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统计监察单位的执法检查,安排两名统计人员,以保证统计工作的公平性,同时,为基层的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五、打造服务品牌

首先是要着手打造统计信息网络化的服务品牌,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系统应急的工作预案,基层的统计人T要保持联系,以在发生重大事件时能尽快的互相取得联系而作出信息报告。而信息网络要设置为内网和外网,并且24小时向政府部门和社会群众开放,以便于人们查询相关的信息。县委或者区委等有关部门也能够通过网络来了解本县或者本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动态,主要是指本县的各项经济指标,包括招商引资的动态和有关项目的具体情况,还包括固定资产投资的项目和进度以及财政收支等。创造服务为前提的工作目标,加强统计系统与各部门、单位之间和谐的工作氛围,让统计工作在全区单位中得到显著的提升,让统计工作成为本地区的服务品牌。

六、结束语

对于基层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讨论,并将有利于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新模式进行了总结,实现了基层工作的网络信息化,同时加强对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的维护和更新,将基层的基础建设和统计工作打造成本地区的第一服务品牌。

参考文献:

[1]宋辉.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评价方法的研究[J].统计研究,2012,29(10):90-95.

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范文2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想走出当前面临的困境,从根本上扭转统计工作“弱在县级、冷在乡镇、空在村居”的局面,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转化为谋划统计事业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统计事业发展的有力措施,转化为领导统计事业发展的实际能力,理顺关系,扎实推进,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一、加强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卸下沉重的包袱

目前基层统计报表数量越来越多,指标不断增加,报告期也越来越短,基本上是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基层负担越来越重。实际上有些报表和指标基本没用或已经过时。因此,必须把改革统计指标体系、减少基层报表工作量提到重要日程。一是精简报表。重点是剔除那些已经过时或不经常用的报表和指标,对有些变动不大,或不常用的报表、指标,扩大报告期,不要每月或每季都统计。二是实施基层统计“一套表”制度。对现行的各项统计调查项目进行清理整合,消除重复矛盾的内容,实行基层统计“一套表”制度,不管是统计部门还是行业主管部门,统一向下布置,做到“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三是扩大抽样调查领域,可以使用抽样调查方法取得数据的项目,尽可能进行抽样调查。要强化抽样调查的培训、设计和操作能力,使抽样调查在社会更大范围派上用场、树立信誉、发挥作用。

二、完善统计规章制度建设,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基层统计既担负着统计调查的使命,也担负着统计服务的使命,更担负着统计监督的使命。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是基层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内容,各级统计部门和基层统计机构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有关业务管理、纪律管理、学习管理、财务管理等一系列便于操作落实的规章制度及统计工作规范化流程,强化依法行使统计的监督权,并做到严格执行,落实到位,坚持用规章制度约束和规范行为,使统计业务工作高效、流畅地向前推进,彻底改变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计划,就统计而统计,就数字而数字的工作格局,使统计工作更好地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情况,科学开展统计调查,积极开展优质服务,依法行使监督职权。

三、夯实统计法制建设基础,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树立坚强的后盾

实践证明,要抓好基层统计工作,法制是最有力、最有效的手段。各级统计部门要坚持一手抓统计基础工作,一手抓统计法制建设,充分依靠法制手段规范统计行为,维护统计秩序,改善统计工作环境。一方面,要加大统计普法宣传的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开展多种形式的统计法律法规宣传,不断增强基层领导干部、统计人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统计法律意识。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让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公众进一步提高对弄虚作假行为的严重危害性的认识,让县级统计人员明确自己的合法权利和法定职责。另一方面,要严厉打击各类统计违法行为。对虚报、瞒报、迟报、拒报及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等统计违法行为,一定要严肃查处。对于基层代填代报统计报表的问题要进行重点执法检查。并且要把机构人员是否到位,统计台帐是否建立,登记是否及时,资料是否可靠,工作程序是否规范等基础性工作,列为统计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

四、深化统计基础规范建设,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构筑坚实的根基。

规范化建设是从微观上、从技术层面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的必要手段。在改革完毕、体制顺畅的情况下,规范化建设不能松懈。在尚不能对统计管理体制进行彻底变革的情况下,规范化建设更是举足轻重。一要加强统计手段的现代化建设。各级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基层统计工作的现代化和信息自动化水平。当前,要重点解决县乡之间的联网问题,做到县、乡两级统计机构网上互联,实现统计资料的网上传输,逐步实现统计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应用和管理的现代化。二要加强统计资料的档案化建设。基层统计机构应当统一管理统计资料,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报送、保密和档案管理等制度。统计工作中形成的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基层统计表、统计调查分析以及其他有保存价值的统计资料,都要及时整理归档,妥善保管。三要加强统计机构的网络化建设。要切实采取各种措施,督促各乡镇建立健全统计站,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切实把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开展起来。在此基础上,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最大限度地保证统计队伍的稳定性、统计工作的连续性、统计资料的完整性、统计信息的时效性和统计标准的一致性。

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范文3

关键词:高层建筑 砼结构设计

Abstract: new concrete structure as the fifth kind of new combination building structure, give full play to the steel and concrete material properties and advantages, which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high-rise buildings, this article simply introduces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from the frame structure of the layout principle, structural type selection, the crack problem and seismic design and so on several aspects,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design.

Key words: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高层建筑的竖向和水平构件的设计同低层及多层建筑的设计没什么区别,但使竖向构件的设计成为高层设计有两个控制性的因素:首先,高层建筑需要较大的柱体墙体和井筒;更重要的是侧向力所产生的倾覆力矩和剪力变形要大的多,必要谨慎设计来保证。

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

1.1结构应具有适宜刚度随着高度的增加,高层建筑的侧向位移迅速增大 因此设计高层建筑时,不仅要求结构有足够的强度,而且要求结构有适宜的刚度,使结构有合理的自振频率等动力特性,并使水平力作用下的层位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1.2侧向力(风或水平地震作用)成为影响结构内力结构变形及建筑物土建造价的主要因素高层建筑和低层建筑一样,承受自重活载雪载等垂直荷载和风地震等水平力在低层结构中,水平荷载产生的内力和位移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在多层结构中,水平荷载的效应(内力和位移)逐渐增大;在高层建筑中,水平荷载和地震力将成为主要的控制因素。

1.3结构应具有良好的延性相对于较低楼房而言,高楼结构更柔一些,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更大一些建筑结构的耐震主要取决于结构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两个因素为了使结构在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后仍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避免高层建筑在大震下倒塌,必须在满足必要强度的前提下,通过优良的概念设计和合理的构造措施,来提高整个结构特别是薄弱层的变形能力,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

2. 高层建筑中常用的结构体系有哪些 各有何特点和适用

高层建筑中常用的结构体系有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筒体以及它们的组合。

2.1框架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体系是由梁、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构成,既承受竖向荷载,也承受水平荷载的结构体系。这种体系适用于多层建筑及高度不大的高层建筑。

框架结构的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以做成有较大空间的会议室、餐厅、车间、营业室、教室等。需要时,可用隔断分隔成小房间,或拆除隔断改成大房间,因而使用灵活。外墙用非承重构件,可使立面设计灵活多变。

框架结构构件类型少,易于标准化、定型化;可以采用预制构件,也易于采用定型模板而做成现浇结构,有时还可以采用现浇柱及预制梁板的半现浇半预制结构。现浇结构的整体性好,抗震性能好,在地震区应优先采用。

2.2剪力墙结构体系

剪力墙结构体系是利用建筑物墙体承受竖向与水平荷载,并作为建筑物的围护及房间分隔构件的结构体系。

剪力墙在抗震结构中也称抗震墙。它在自身平面内的刚度大、强度高、整体性好,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向变形小,抗震性能较强。在国内外历次大地震中,剪力墙结构体系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且震害较轻。因此,剪力墙结构在非地震区或地震区的高层建筑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3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所组成的结构体系。由于框架结构具有侧向刚度差,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大,抵抗水平荷载能力较低的缺点,但又具有平面布置较灵活、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立面处理易于变化的优点;剪力墙结构则具有强度和刚度大,水平位移小的优点与使用空间受到限制的缺点。将这两种体系结合起来,相互取长补短,可形成一种受力特性较好的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剪力墙可以单片分散布置,也可以集中布置。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较框架结构都有明显的提高,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层间变形减小,因而减小了非结构构件的破坏。在我国,无论在地震区还是非地震区的高层建筑中,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4筒体结构体系

筒体结构为空间受力体系。筒体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实腹筒、框筒及桁架筒。用剪力墙围成的筒体称为实腹筒。在实腹筒的墙体上开出许多规则的窗洞所形成的开孔筒体称为框筒,它实际上是由密排柱和刚度很大的窗裙梁形成的密柱深梁框架围成的筒体。筒体最主要的受力特点是它的空间受力性能。无论哪一种筒体,在水平力作用下都可以看成固定于基础上的箱形悬臂构件,它比单片平面结构具有更大的抗侧刚度和承载力,并具有很好的抗扭刚度。因此,该种体系广泛应用于多功能、多用途,层数较多的高层建筑中。

3. 结构平面布置与结构竖向布置有哪些要求

3.1竖向布置

竖向布置宜规则均匀上下变化不大,不要有过大的外挑或内收,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不宜大于相邻下一层的 ,同层柱的尺寸宜相同,框架沿高度方向各层平面柱网尺寸宜相同,或向上逐步减小 ,做到刚度下大上小 ,均匀连续,避免刚度突变,避免薄弱层,上下柱子尺寸变化时,应尽量使柱中心对齐,尽量避免某层某柱取消造成结构竖向不规则。

3.2平面布置

必须设计成钢架的抗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的结构体系,即采用双向钢接梁柱抗侧力体系,主体结构除个别外,不应采用铰接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不易采用单跨框架,应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结合受力的合理性方便施工经济等因素,确定柱网的开间和进深,大开间的房屋适用于建筑平面要求有较大空间的房屋,但将增大梁截面的尺寸小柱网梁柱尺寸小。

4. 高层建筑的荷载与地震作用

4.1高层建筑的荷载

高层建筑的荷载作用主要为风荷载效应,这里主要说下动力风效应。确定某一指定建筑物的动力风效应至少需要三方面的信息:一是建筑物所处

的风环境;二是建筑物的气动特性;三是结构物的动力特性。除了以上三方面外,

还需要补充说明两方面:一是邻近建筑物的干扰问题。周围建筑的存在(上风向

和下风向)有可能会明显影响作用于建筑物上的气流特征和尾流的发展,从而影

响作用于建筑物上的气动力和响应。类似的,拟建建筑物的建成会影响邻近的已

建建筑物的适用性和安全性问题。二是风向的影响。现有的规范提供的方法一般

不考虑风向的影响,它们偏安全地假定风从最不利的方向作用于建筑物上。不同

方向的风速的最大值是不同的,建筑物的气动特性也明显依赖于风向,而目前规

范不考虑风向的影响对结构设计而言偏保守,考虑城市主导风向的影响并做相应

的处理会导致更加经济和合理的结构设计。

4.2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

4.2.1结构刚度、承载力和延性要有合理的匹配

对结构提出了综合抗震能力的概念,就是要综合考虑整个结构的承载力和构造等因素,来衡量结构具有的抵抗地震作用的能力,地震时建筑物所受地震作用的大小与其动力特性密切相关,与其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以及与之匹配的延性密切相关。

4.2.2抗侧力结构和构件应设计成延性结构或构件

延性是指构件或结构具有承载能力基本不降低的塑性变形能力的一种性能 在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计原则下,结构应设计成延性结构。当设计成延性结构时,由于塑性变形可以耗散地震能量,结构变形加大,但结构承受的地震作用不会直线上升,也就是说,结构是用它的变形能力在抵抗地震作用,延性结构的构件设计应遵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杆件,强底层柱原则,承受竖向荷载的主要构件不宜作为主要耗能构件。

4.2.3应重视高层建筑结构的规则性

合理的建筑布置在抗震设计中是头等重要的,提倡平立面简单对称,因为震害表明,此种类型建筑在地震时较不容易破坏,而且容易估计出其地震反应,易于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和进行细部处理。

4.2.4加强薄弱环节

①要防止在局部上加强而忽视整个结构各部位刚度承载力的协调;

②结构在强烈地震下不存在强度安全储备,构件的实际承载力分析是判断薄弱层

的基础;

③在抗震设计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控制薄弱层(部位),使之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又不使薄弱层发生转移,这是提高结构总体抗震性能的主要手段。

5.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求与计算原则

5.1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是截面承载力验算;二是正常使用条件下结构水平位移验算;三是结构稳定与抗颠覆验算;四是结构的延性要求;五是结构的概念设计要求

5.2计算原则(方法)

⑴线弹性分析方法

⑵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

⑶线性分析方法

⑷模型试验分析方法

6.基础设计的一般原则

应综合考虑建筑场地的地质状况及水位、上部结构类型、使用功能施工条件以及相邻建筑的相互影响,以保证建筑物不致发生过量沉降或倾斜,并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应注意了解邻近地下构筑物及各类地下设施的位置和标高,以保证基础的安全和确保施工中不发生问题

结语:实际上结构设计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结构设计没有唯一解,没有最佳的设计,只有更合理的设计,唯有不断的探索,不断的调整方案,才能做出相对满意的设计。

参考文献:

[1]阴杰,曹京华,陈克勤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理念,山西建筑

[2]陈颢,浅谈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山西建筑

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范文4

【关键词】高层建筑;灭火系统;自动喷水;二氧化碳;设计

自动灭火系统具有灭火效率高,安全可靠,工作性能稳定,适用范围广,投资少,不污染环境等优点,能够满足如今高层建筑的消防需要。通过对高层建筑消防自动灭火系统设计的探讨,进一步完善消防自动灭火系统,对高层建筑的消防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1.工程概论

某高层建筑,大楼地下建筑面积约829m2,标准层面积约691m2,顶层面积约372m2。总高度约54.8m,地下层高4.8m,建筑标准层高3.2m,首层层高3.8m。地下室设有空调机房、泵房及配电室等。

2.高层建筑防火分区

(1)竖向防火分区。为了在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时,有效地把火势控制在一定的楼层范围内。竖向防火分区是指用耐火性能较好的楼板及窗间墙(含窗下墙),在建筑物的垂直方向对每个楼层进行的防火分隔。

(2)水平防火分区。水平防火分区,用以防止火灾在水平方向扩大蔓延。水平防火分区是指用防火墙或防火门、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物将各楼层在水平方向分隔出的防火区域。它可以阻止火灾在楼层的水平方向蔓延。防火分区应用防火墙分隔。

3.消火栓灭火系统设计

(1)消火栓的选用及设置。由于高层建筑每股水枪的水量不小于5L/s,室内消火栓应采用同一型号规格,所以设计中均选用口径为19mm喷嘴的水枪,65mm口径的消火栓,直径65mm长度20m的衬胶水带。

(2)消防水泵的选型。消防水泵的流量,应满足火灾发生时建筑内消火栓使用总数即每个消火栓的设计流量之和来计算。

消防水泵的流量为31.52L/s,从消防水泵吸水管到消防管道最不利点的水头损失,即管路水头总损失为29.99mH2O,消防水池中最低水位至最不利点消火栓的标高差为40.9mH2O,水枪喷嘴处造成一定长度的充实水柱所需压力加上水带的水头损失为14.44mH2O(由每只喷嘴喷射流量最小值为5L/s,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查表计算得出此值)。则消防泵扬程所需压力为:

Hxf=Hxh1+Hg+H

=14.44+29.99+40.9

=85.33mH2O

=0.853MPa

式中:

H——消防水池中最低水位只最不利点消火栓的标高差,mH2O;

Hxf——消防泵扬程所需压力,mH2O;

Hxh1——管路水头总损失,mH2O;

Hg——水枪喷嘴处造成一定长度的充实水柱所需压力加上水带的水头损失,mH2O。

选用消防泵IS100-65-315离心式单级单吸式泵两台,一台为备用泵。每台水泵流量120m3/h,扬程118m。

(3)消火栓的减压计算。由于高低层消火栓所受水压不同,实际出水量相差很大,当上部的消火栓口出水压力满足消防灭火要求时,下部的消火栓压力过剩,消防支管减压的目的在于消除消火栓的剩余水压。当消火栓栓口出水压力大于0.50MPa时,可在消火栓栓口处加设不锈钢减压孔板或采用减压稳压消火栓减压,使消火栓的实际出水量接近设计出水量。本设计采用孔板减压的方法,选择孔径为31mm的减压孔板。

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利用其特有的性能,在火灾时能自动喷水灭火的固定灭火方式,可使火灾在初期就能够及时得以控制,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火灾损失。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具有灭火效率高,安全可靠,工作性能稳定,适用范围广,投资少,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民用建筑、工业厂房及仓库。为适应保护对象的需要,充分发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作用,系统具有多种形式。按喷头的封闭与否可分为闭式系统和开式系统。

(1)闭式系统装有闭式喷头,平时处于密闭状态,发生火灾后,由于热力作用,闭式喷头会自动打开喷水灭火。由于保护场所环境条件限制,要求平时闭式系统灭火管网内充有水或压缩空气,因此又有湿式系统、干式系统、预作用系统、重复启闭预作用系统等多种系统类型。但露天场所不易采用闭式系统。

(2)开式系统装有开式喷头,因此,灭火管网平时不会存水。当设置场所发生火灾时,由火灾探测控制装置启动系统,所有开始喷头会同时喷水灭火或阻止火势蔓延。开式系统根据其作用不同,又分为雨淋系统、水幕系统和雨淋—泡沫联用系统。

(3)湿式系统由闭式喷头、湿式报警阀组、管道系统、水流指示器、报警控制装置和给水设备组成(见图1)。其工作原理为:火灾发生时,火源周围温度上升,火焰或高温气流使闭式喷头的热敏感元件动作,喷头被打开喷水灭火。此时,湿式报警阀后的配水管道内的水压下降,在水源压力作用下使原来处于关闭状态的湿式报警阀组开启,压力水流向配水管道。随着报警阀的开启,报警信号管路开通,压力水冲击水力警铃发出声响报警信号,同时,安装在管路上的压力开关接通发出相应的信号,直接或通过消防控制中心自动启动消防水泵向系统加压供水,达到持续自动喷水灭火的目的。另外,串联在管路上的水流指示器,由于水的流动被感应并送出相应的信号,在报警控制器上指示某一区域已在喷水。

图1 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组成示意图

5.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是一种有效的灭火装置,与其他气体灭火方式相比其具有对大气臭氧层无破坏且来源经济方便等优点。二氧化碳是一种惰性气体,自身无色、无味、无毒,密度比空气大50%,长期存放不变质,灭火后能很快散发,不留痕迹,在被保护物表面不留残余物,也没有毒害。适用于扑救各种可燃、易燃液体火灾和那些受到水、泡沫、干粉灭火剂的沾污而容易损坏的固体物质的火灾。另外,二氧化碳是一种不导电物质,其电绝缘性比空气还高,可用于扑救带电设备的火灾。

二氧化碳系统由灭火储存装置、启动分配装置、输送释放装置、监控装置等组成。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防护区一旦发生火灾,首先火灾探测器报警,消防控制中心接到火灾信号后,启动联动装置(关闭开口,停止空调等),延时约30s后,打开启动气瓶的瓶头阀,利用气瓶中的高压气体将灭火剂储存器的容器阀打开,灭火剂经管道输送到喷头喷出实施灭火。

5.1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类型

(1)全淹没气体灭火系统。全淹没气体灭火系统指喷头均匀布置在保护房间的顶部,喷射的灭火剂能够在封闭空间内迅速形成浓度比较均匀的灭火剂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并在灭火必须的“浸渍”时间内维持灭火浓度,即通过灭火剂气体将封闭空间淹没实施灭火的系统形式。

(2)局部应用气体灭火系统。局部应用气体灭火系统指喷头均匀布置在保护对象的周围,将灭火剂直接而集中地喷射到燃烧着的物体上,使其整个笼罩保护物的外表面,在燃烧物周围局部范围之内达到较高的灭火剂气体浓度的系统形式。

5.2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按管网的布置

(1)组合分配灭火系统。为了节省投资,几个不会同时着火的相邻防护区或保护对象,可采用一套体灭火系统保护。这种用一套灭火系统储存装置同时保护多个防护区的气体灭火系统称为组合分配系统。

(2)单元独立灭火系统。若几个保护区都非常重要或者是有同时着火的可能,为了确保安全,在每个防护区各自设置气体灭火系统保护,称为单元独立灭火系统。

(3)无管网灭火系统。无管网灭火系统是指将灭火剂储存容器、控制和释放部件等组合装配在一起的小型、轻便灭火系统。这种系统没有管网或只有一段短管,这种系统可放在保护区内也可放在保护区的隔墙外,通过短管将喷头伸进保护区内。

本建筑在地下室设有泵房一间、强配电室一间及空调机房一间。在一楼设有控制室一间,在二楼设有档案室一间。这些房间都不适合用水喷淋灭火系统,故设计中采用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单元独立系统见图2。

图2 单元独立系统示意图

6.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消防自动灭火系统的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包括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消火栓灭火系统设计和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建筑消防系统的设计问题应得到充分的重视,设计人员应严格按照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采用先进的、实用的消防安全技术,尽可能避免建筑火灾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范文5

统计基础建设的主要载体是统计工作规范化。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指各级统计部门和基层单位的统计基础工作符合《统计法》和国家有关规定,达到统计行为法制化、统计方法标准化、统计手段现代化、统计工作制度化、统计人员专业化。

活动范围为全县各乡镇人民政府。活动内容主要包括统计机构和人员、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统计报表、统计法制、统计档案、统计服务、统计数据的管理和公布、统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规范化建设工作。

二、指导思想

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为统领,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三大*”目标和任务要求,以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为核心,切实保障基层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及时性,全力建立统计基础规范化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基层统计工作规范化水平,保障宏观统计数据的权威性,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统计服务。

三、总体目标

开展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要达到如下五项目标:

1、统计行为法制化。基层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要依法履行统计职责,自觉在统计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开展工作,做到依法统计,坚持原则,敢于抵制和大胆揭发在统计上的弄虚作假行为。

2、统计方法标准化。各乡镇政府要严格按照国家统计制度方法和统计标准规定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调查方式和工作规程采集、整理、上报数据。网上直报报表,要执行规定的操作制度。

3、统计手段现代化。各乡镇统计机构逐步实行网上数据录入、传输,推行企业网上直报和超级汇总制度,减少各方面和各环节的干扰,避免再生性差错,提高源头数据质量。

4、统计工作制度化。各乡镇政府要建立健全统计机构工作制度和统计员工作职责,严格执行各种统计报表原始记录、台帐、统计档案等管理制度,完善统计监督机制。

5、统计人员专业化。基层统计专业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乡镇统计人员的录用、调配及变动情况应及时与县统计局沟通,并报县统计局备案。基层配备的统计人员要求思想作风过硬、责任心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以及具有统计专业知识、计算机技能和统计从业资格。

四、实施步骤

通过三年时间分步实施全县乡镇统计基础建设专项活动。20*年为乡镇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示范年,2010年、2011年分别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强化年和巩固年。

20*年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准备和启动阶段(20*年4月一5月):开展调研活动。选择有代表性的乡镇开展实证调研,通过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调研活动认真查找统计基础建设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积极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二)实施阶段(20*年5月一10月):开展乡镇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试点。一是在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调研基础上,建立健全乡镇和村(居)统计机构工作制度和统计员工作职责。二是全面开展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三是开展统计规范化先进乡镇示范创建活动,20*年确定温溪、腊口、高湖镇及章旦乡等4个乡镇开展此项活动,引导乡镇和村(居)推进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使基层统计工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保证源头数据质量。其他乡镇可以参照试点做法,及早启动规范化建设,2010年全面开展。

(三)总结验收阶段(20*年11月一12月):通过创建、检查、验收等一系列活动,发挥先进乡镇和村(居)的示范带头作用。按照“乡镇申请、县统计局考评、*市统计局验收”的程序和“规范一个、考评一个、验收一个”的原则进行考核验收,力争在20*年对4个试点乡镇统计规范化建设进行验收评定。通过先进乡镇创建试点活动,树立统计基础规范化工作典范,引导全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努力培育全社会的统计法治意识。同时,实行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与相关考核、测评和数据审核等挂钩制度。

五、工作要求

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内容多、难度大,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和要求,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健全制度,逐步推进。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要认真贯彻落实《*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通知》)(青政办发〔20*〕113号)和《*县乡镇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活动实施意见》(青政发〔20*)50号),县统计局、各乡镇政府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高度重视乡镇统计机构建设,保证统计工作职能得到优化,人员得以稳定,力量不受削弱。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乡镇政府在开展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活动中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组织机构,全面负责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要明确目标,落实措施,责任到人。在活动开展期间,县统计局要积极抓好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的业务指导,树立典型,总结经验,全面推广。

(三)广泛宣传,深入发动。要以规范化建设活动为契机,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通过会议、培训等途径,积极宣传做好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宣传发动过程中,要抓好填报单位负责人这一关键,为全县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严格考核,加强督查。建立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年检制度,把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列入统计巡查和执法检查的内容。对各基层单位的统计机构设立、人员配备情况进行登记备案,用法律手段促进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县统计局要对乡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工作进行检查和验收,进一步推动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不断发展;各乡镇要在上级统计部门检查和验收之前,对本乡镇的统计基础规范化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范文6

以提升统计工作整体水平为主线,深入开展调研活动。根据本局实际,提升统计工作水平,加快构建城区型的统计工作体系,作为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的主线。按照区党代会提出的实现“三次跨越”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要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提出对策措施,指导工作。今年的重点:一是抓好能源消耗统计和监测,建立统一的单位GDP能耗指标体系和科学、简便、可行的能源统计调查体系,实施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跟踪监测制度,做好能源消耗总量数据的评估检查,严格执行单位GDP能耗指标公报制度。二是对农村住户调查样本户实行全面轮换。样本点从5个乡镇扩展到全区9个乡镇,扩大调查覆盖面,切实提高农村住户调查质量,真实反映农民收入情况。三是不断完善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改革制度、服务业统计制度。四是根据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环境保护、教育、卫生、文化以及人口变动等方面的统计调查和核算,全面反映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建立科技创新统计指标体系,开展企业创新调查,反映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进程。责任单位:综合信息科、专业科

开展“三走进、三服务”活动。领导干部要带头走进基层、走进困难、走进矛盾,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局领导干部确定一个基层联系点,联系结对1—2户生活困难的老党员、老劳模和普通群众家庭,在“七一”前走访了解情况,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责任单位:办公室(四)开展“转作风、优服务”活动。以领导班子的作风建设,带动整个部门作风的转变,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要通过作风建设,积极创新统计服务形式,拓展统计服务领域,进一步提高统计服务水平。围绕区委构建和谐社会实施意见的目标与任务,重点做好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新农村建设、新型城市化建设、生态建设、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建设方面的统计研究与分析,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责任单位:综合信息科、专业科、办公室

开展“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统计基层基础薄弱,是我区统计工作的突出问题,要把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作为“作风建设年”的重点工作,着力解决当前基层统计机构与人员配备等突出问题。督促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在乡镇机构改革中,严格按照市政府[]60号文件和温鹿编〔〕50号文件的要求,落实统计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配备。通过全面清查摸底,详细掌握乡镇统计人员配备现状、统计机构业务工作量及主要难点,提出具体意见建议,抓好落实。结合建立加强统计基础建设长效机制专题,开展“十镇(街、乡)百企”调研活动,统计规范化建设和统计基础工作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局机关党(团)员示范岗活动、统计业务技能全面提升活动,切实解决统计基础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责任单位:综合信息科、专业科、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