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软件系统维护实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软件系统维护实习范文1
关键词:微机保护装置;自动化水平;测试系统软件;服务功能;应用范围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现代化输配电网络运行效率及服务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结合输配电网络的结构特点,注重微机保护装置的合理设置,确保这种保护装置的稳定性、可靠性等能够满足相关生产活动的各种需求。因此,需要对各种微机保护装置的自动化测试系统软件设计进行必要地分析。
1 开发平台LabWindows/CVI概述
作为一种重要的C语言开发平台,LabWindows/CVI在长期的使用中取得了良好的作用效果,为相关软件性能的优化及开发效率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因此,需要对这种开发平台有着必要地了解。具体表现在:(1)LabWindows/CVI的功能非常强大,通过对灵活性强的C语言的有效使用,为平台运行中数据采集分析效率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优化了平台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服务功能;(2)该开发平台通过对集成化开发环境、交互式编程方法的合理运用,丰富了其中的库函数,促使C语言的各项功能使用中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减轻了开发设计人员的工作量,实现了自动化测试环境的优化;(3)在该开发平台的支持下,可以为基于良好的测试环
境、高效的数据采集系统、监控系统等组成结构一体化软件开发环境设计目标的实现提供必要的服务,增强了软件开发环境实际应用的良好性。LabWindows/CV的主要特点有:开发中所涉及的程序交互性强;拥有丰富的库函数,相关仪器的控制作用效果良好;包含了开发中所需的IVI仪器驱动程序,外部接口功能完善。
2 微机保护装置的自动化测试系统软件设计要点分析
2.1 测试系统组成结构分析
结合现阶段微机保护装置的实际应用状况,可知其中的硬件产品种类繁多,充分地满足了相关生产活动的实际需求。像BI、BO、I/O板等各种扩展板,实际的应用范围正在扩大。因此,结合微机保护装置自动化测试系统软件设计的相关要求,需要建立性能可靠的测试平台,确保测试软件使用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兼容性及良好性,优化测试系统软件长期使用中的服务功能。
通过对该测试系统结构的有效设置及合理分析,可以为测试装置、测试平台、相关软件、测试通道等组成部分实际作用的充分发挥提供可靠地保障,促使测试系统组成结构使用中能够达到微机保护装置的具体要求,全面提升该保护装置的整体服务水平。
2.2 测试系统软件框架分析
微机保护装置工作中对测试系统软件的可扩展性及灵活性有着较高的要求,而测试系统自身未包含测试流程实施中所需的各种参数,而是按照合理的方式将这些参数保存在相关的配置文件中。系统运行中可以通过对各种配置文件的访问获得相关的数据,并结合以太网接口的作用,实现对测试设备的实时控制。当测试系统运行中需要对被测设备之间保持正常的通信模式时,需要加强对各种外部工具的合理配置。因此,需要注重微机保护装置相关的测试系统软件框架的有效构建。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注重FTS系统组成结构的合理设置。为了确保该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对其中的配置文档、外部工具、各种测试程序等进行有效地设计,完善测试设备的服务功能,增强FTS系统的适用性。
(2)明确测试系统不同层的功能特性。该测试系统包括顶层应用层及底层驱动层。底层驱动层的主要作用在于对各种测试设备进行实时地控制,确保测试设备能够与被测装置之间保持良好的数据交互效果,确保各种配置文件可以进行正常地解析,结合应用层的实际需求,提供相关的接口函数;顶层应用层的主要作用在于实现各种测试条目,像报告是否顺利地生成、人机交互效果是否良好等,优化了测试设备正常工作中的自检功能,保持了测试作业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高效性,促使自动化测试系统软件使用中能够达到微机保护装置的各种要求,消除微机保护装置使用中存在的相关影响因素。
(3)注重通信测试、开出量测试、通道测试等结构的合理设置,确保测试系统软件框架使用中能够满足实际生产活动的各种需要,实现软件框架的优化设计。
3 基于VISA硬件驱动设计要点分析
注重性能可靠的Agilent硬件测试设备的合理使用,有利于提高测试系统的运行效率,确保测试系统在微机保护装置测试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作用效果,实现对微机保护装置的不断改进,加快智能化、集成化微机保护装置的研究步法,推动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
VISA本质上是一个接口软件,是虚拟仪器系统正常工作中接口功能的良好反映。VISA使用中最大的特点是:打破了总线、工作环境、操作平台的束缚,并对底层的相关协议进行了屏蔽。在统一方式的作用下,为LAN、USB等系统进行了科学化配置、测试等,并包含了硬件驱动设计中所需的控制函数,促使设计人员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无需考虑相关通信协议的要求,确保了设计工作的高效性。
结合微机保护装置自动化测试系统软件设计的要求,需要对基于Agilent VISA的硬件设备驱动程序进行合理地设置,增强各种设备驱动程序设置的合理性。具体表现在:(1)选择相关的函数对虚拟仪器进行实时地控制,确保虚拟仪器能够处于稳定、高效的工作状态;(2)结合读写命令函数的作用,增强测试系统的性能可靠性,确保系统运行中能够对相关被测设备的数据进行正常地读取。
4 自动化测试系统软件测试过程分析
为了对微机保护系统的自动化测试系统软件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综合地评估,需要对该测试系统软件的测试过程进行必要地分析。以通道校准为例。具体的测试过程体现在:(1)在测试系统的支持下,对被测模拟通道的相关配置软件进行读取,获取其测试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参数;(2)加强对测试通道结构特性的深入分析,对通道的ID、单位、接线类型等参数进行采集,通过自动化测试系统软件的作用,对通道参数进行科学地分析。
5 结束语
通过对LabWindows/CVI平台的合理利用,增强了微机保护装置的自动化测试系统软件设计的合理性,为现代化微机保护装置保护效果的增强及使用寿命的延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未来输配电网络组成结构优化的过程中。应注重微机保护装置工作中自动化测试系统软件的优化设计,加强对这种测试软件的科学使用,充分地满足微机保护装置正常工作的各种需求,降低输配电网络运行中的故障发生率,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软件系统维护实习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公共机房 实验教学 机房管理 机房维护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089-02
当前计算机通信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计算机应用的迅速推广,计算机作为现代化的手段,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学科、各领域的发展,与此相对应的是计算机教学对公共计算机机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素质教育工程的推进,计算机实验教学、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公共计算机机房作为高等学校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目前承担着大量的实验教学与辅助教学任务。随之尤为重要的是计算机公共机房的管理与维护。另外,计算机公共机房除了承担正常教学任务外,还承担着其他的职能。如何更好的管理和维护计算机公共机房的资源是高校公共机房管理人员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高校公共计算机机房现状
1.承担任务重。目前,计算机机房承担着《DSP硬件电路设计基础》、《虚拟仪器》、《Matlab》、《AutoCAD》等已经普及的实验教学课程外,还有全校师生文献检索等科研辅助任务、学生自由上机学习、上机考试、网上选课等。此外,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机房还有各种专业技能、证书培训等任务。
2.软件维护难度大。教学和应用软件数量多且不断要进行版本升级,操作系统经常要安装补丁,杀毒软件不断需要更新病毒库。学生有意无意修改系统参数或删除重要系统文件,影响系统运行,甚至导致系统崩溃。另外,各种病毒随时都会侵害计算机,一旦计算机感染病毒,可能导致整个机房的计算机瘫痪,严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
3.硬件故障频繁。公共机房开放时间长,计算机使用频率高,使用人员范围广,从而导致计算机硬件故障频繁,经常出现问题的部件有:主板、内存、硬盘、USB接口等。此外,由于高校普遍存在经费紧张问题,计算机使用年限时间长,设备老化严重,给维护工作带来困难。
二、高校公共计算机机房管理与维护
(一)管理措施
1.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是机房一项重要工作,一支具有实力雄厚的实验技术队伍是培养具有现代化综合型人才的基础。一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和提高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使之充分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二是加强学习,提高能力。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快速,教师只能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业务能力,才能适应发展需要。三是完善考核制度,激发工作积极性。
2.完善规章制度,加强设备和器材管理。针对公共计算机机房管理工作繁杂的特点,为了提高管理效率,有必要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办事流程,方便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管理设备和器材是机房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机房设备和器材种类多、数量大、包括教师用计算机、学生用计算机、交换机等网络设备及各种计算机配件等。一是做好设备管理登记工作,二是做好设备使用、保养和维修、更新工作。
3.端正工作态度,注重环境建设。良好的学习与工作环境有助于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计算机对周围环境要求比较高,包括温度、湿度、空气等因素在内的周围环境对其正常运行有很大影响,所以加强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保持机房内合理的温度与湿度,二是保护机房清洁卫生,三是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二)维护方式
1.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计算机维护效率。由于公共计算机机房的计算机使用率非常高,计算机常常出现问题,需要重新安装操作系统或安装情况非常普遍,因而对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管理和硬盘数据的保护是公共计算机机房的重中之重。根据本人在公共机房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在计算机软件系统维护中有以下两种实用的措施,一是在计算机上分别安装硬盘保护还原卡,二是采用GHOST软件来进行系统备份。硬盘保护还原卡具有硬盘数据保护的功能,通过它用一台平时管理的计算机,利用网络传送数据,可实现机房电脑数据的传送,从而实现所有计算机的维护目的。GHOST也能完成计算机数据维护,恢复1GB容量的引导分区只需要十分钟的时间,大大地提高了系统恢复速度。
2.提高防范意识,加强计算机数据安全。网络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机房系统安全工作在成为公共计算机机房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据笔者所知,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具多样性。虽然机房管理人员规定上机学生不能私自在计算机上安装软件,且不允许访问不法网站等措施,但公共机房中的计算机数据依然被病毒所破坏,因此我们要对计算机进行必要的防毒及杀毒。
由于公共计算机数量多,导致对软硬件的问题难以及时响应,影响上机质量,甚至影响日常教学的正常运行。因此做好计算机使用记录档案,使故障的出现能及时处理和对今后出现的机器情况进行统计和防范。
3.规范学生管理,确保计算机使用效率。在很多高校普遍存在公共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少,临近大学毕业的学生一时又找不到实习工作的情况,如果能让一些喜欢计算机又具备一定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学生参与到公共计算机机房管理与维护中来,这不仅可以减轻公共计算机机房管理的压力,同时可以给学生提供实习的岗位环境。这种机房管理人员和学生共同管理的方式,不仅可以弥补机房管理人员不足的缺陷,又给实习学习提供了较好的实习机会。
高校公共计算机机房担负着全校学生公共课的上机任务,上机学生多课程课目多、要求的实验环境条件不同,公共计算机机房管理也就显得繁琐复杂,机房管理人员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改进管理方式,才能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陶星名,纪伟昌,张建英等.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5)
2.刘缨霞.谈高校计算机机房的管理[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党报,2008
3.张晓.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1)
软件系统维护实习范文3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现状综述
随着机在会计领域的深人,会计电算化被很多学校列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不同类型的教材纷纷涌现,“教材规定了教学内容,是教师授课的取材之源,也是学生求知复习之本……,丢开教材,欲求提高教学质量,不啻缘木而求鱼。”(上海财大会计系列教材卷首缀语),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教材的差异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差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会计电算化教学效果的差异,为此,我们在探讨会计电算化(可能课程名称不一)教学内容时,主要以其教材为依据(这其中可能是实际教学内容与教材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但我们认为并不总体水平的考察)。
为了从事这项研究工作,我们收集了国内比较流行的关于会计电算化方面的教材,就其内容来说,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类;一类是主要讲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开发、实施、维护与操作的基本原理(即型),另一类是按财务会计的核算模式讲述会计电算化应用系统的程序设计(即实务型)。而从我们的教学实践看,纯理论的讲述使学生感到厌倦、教师也有“照本宣科”之嫌,培养的学生不能“务实”,人才难以“适销对路”;实务性的讲述能使学生在教学中受到一定的启发,给人以“实用价值”的感觉,在具体的程序编制方面也确有一定的提高,但是会导致学生理论功底不扎实,从长远来看,阻碍学生在会计电算化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规范化的基本原则
我们认为,应该根据培养目标选定教学内容,因为学校各项教学工作都是围绕培养目标来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就表现为教师紧扣培养目标组织教学,学生会计电算化,无非是为了适应会计发展的需要,以使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够胜任会计的实际工作,笔者所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有70%的学生认为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最佳理由是实际会计工作的需要。
对于会计教育目标,我们将其定位于会计学科能力的建构,即不同层次的会计专业学生的智力、能力与会计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形成的能力,是学生的智力、能力在会计学科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三个层次:1、运用所学会计知识处理常规会计的技能;2、在变化的新情况中创造性地解决会计新问题的智能;3、随着的发展、运用相关学科新成就,发展会计学科的理论创新能力(也即产能)。需要说明的是会计学科能力的建构不同于会计专业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会计专业的基本技能的训练是构建会计学科能力的基础之一,我们不能认为,只要经过了会计专业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就具备了会计学科能力。只有当学生具备了会计学科能力,才能够应付千变万化的现实世界,“能够从复杂的、甚至表面看起来是毫无关联的事物中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找到解决问题的适当途径,(胡奕明,1997)。
具体到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我们将其定位于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管理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相关会计问题的独立处理能力,必须承认,学生面临的是一个真实而又千变万化的信息化世界,“知识陈旧的周期相对缩短,大量的知识已经经不起时间的检验”(丘斯迈,l998),我们不可能在短短的一个学期之内考虑到会计电算化领域的所有变化,即使能够考虑到,那“明天”的世界又将如何?当会计电算化所依赖的客观环境变了,他们能“适者生存”吗?学生在大学期间已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而只有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可能终身受用,而从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到形成会计电算化能力,最终具备会计学科能力,中间经过了一系列的过程,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具备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取得更的教学效果。因而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加强实验性的模拟教学,划出更多的课时采取适当的方式安排学生毕业前的现场实习,以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绝不能“一手软,一手硬”。
三、规范化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基本框架构想
(一)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
l、会计电算化概论:主要论述我国会计电算化的起源、目标、概念、研究对象、任务和意义。
2、商品化会计软件及其应用:论述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概念、国内外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基本情况及其比较;进行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条件分析,讨论用户应如何优选商品化会计软件;围绕商品化会计软件的组织应用,结合一两个商品化会计软件讲述如何安装和初始化、如何试运行、如何“甩帐”和正式运行。
3、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论述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的概念、分类、必要性;分别讨论会计电算化硬件系统维护和软件系统维护的概念、内容、特点、,讲述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备份和恢复技术并介绍若干维护工具。
4、会计电算化控制和管理:阐述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概念、分类、必要性;分别论述会计软件自身管理、会计电算化微观管理(注意对会计电算化制度设计的论述)、会计电算化宏观管理、会计电算化安全管理与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进行会计电算化成本效益分析;探讨在电算化条件下怎样实施和完成会计分析、监督、管理和协调等工作。
5、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原理:主要介绍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的基本原理、步骤、方法,详细论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分析技术、设计技术、实现技术以及开发过程中的组织问题。
6、电算化系统开发实例:在重点讲解若干功能模块的、设计和编程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使之能够触类旁通,将所学的知识融汇贯通,能够独立进行系统设计,然后透彻地理解他们应该掌握的教学。
7、EXCEL与会计分析:重点讲解如何利用EXCEL建立会计管理和分析模型,实现会计数据分析的“自动化”,其要旨在于强化学生关于“会计电算化是机在会计中的简称”这个观念的建立,引导学生在今后的会计实际工作中自觉地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资源,为提高效益服务。
8、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有关:在对中外有关会计电算化问题的比较的基础上,论述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层次性以及与电算化审计同步发展等问题;分别介绍电算化财务管理和财务决策支持系统以及会计改革如何适应电算化发展的有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会计电算化创新。
(二)会计电算化实验
我们认为,会计电算化实验包括教学实验和毕业实习两部分内容,教学实验应围绕前述课的教学内容来组织,平时的实验教学注重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毕业实习则应在把握和分析会计电算化实际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集中的、专门化的强化训练,对那些在教学环节被忽略或应该给予重视而没有重视的部分,特别要注意补缺补差,把毕业实习既作为岗前培训的重要一节,又作为教学过程的和延续。在实验和实习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生所不懂的问题、疑难问题、重点问题或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讲解,力争讲清、讲透、让学生从教师的讲解中获益,掌握解决同类问题的思路。在实验和实习的过程中,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断变化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总结各高校 的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的疗法,主要有以下几种:l、验证式实验教学,学生按实验教程或指导书中给定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最终验证性的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或结果,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的要 求不高,一般只要求学生能够对实验现象或结果能够有所认识就“过关”了,实验过程也容易进行组织,可以使学生对整个实验的过程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或体验。2、模仿式实验教学,学生按照具有性质的实验内容,对实验资料进行实验加工,以达到课程所要求的实验结果,并观察、分析、研究实验过程或结果,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的要求较高——要求学生部分掌握实验结果及方法,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3、探索式实验教学,按照教材内容,对学生不指定实验步骤,也不给定实验内容,而要求学生根据课程要求和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构造实验内容,从而获得某种所要求的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的分析问题及综合设计能力有了相当高的要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实验设计,并具有较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对协调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有较好的把握,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4、开放式实验教学,学生可以不受具体教学内容的限制,自行选定所开发的实验项目,独立或合作设计调试和运行实验系统,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完善和提高自修能力及创造能力。
在会计电算化会计教学实践中,必须将上述几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股“合力”我们暂且将这股“合力”称之为“整体化求知”实验教学方法,在对会计学科各门教学课程进行协调和组织,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增加实际体验和感性认识,从而进一步加深理解书本上或课堂上教师讲授的知识与方法,最终达到对所学内容能够融汇贯通、使其成为完全属于自己掌握的知识,因而,实验敦学必须与课堂教学相衔接、相配合、使同步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学生自修能力,最终 完成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得到能力上的培养与锻炼,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校不但要重视实验教学,而且要增加对 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的设备投入,最终达到向学生开放实验室。
软件系统维护实习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房;机房建设;系统维护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4-0012-0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已经深入到教育的各个领域,高等教育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的使用已必不可少[1]。高校计算机公共机房是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平台,优良的机房设计,科学合理的软、硬件配置,是保证计算机教学的先决条件。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面对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加上学校对计算机实验室建设的高度重视,机房建设已经有了较高层次、较大规模的发展。现就计算机公共机房的建设和维护谈谈几点看法。
一、现阶段计算机公共机房面临的问题
1.落后的计算机硬件配置和数量与软件系统不断更新、计算机性能不断升级之间的矛盾。计算机在高校中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已是不争的事实,虽然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日新月异,但计算机的更新换代平均八年一次。为了适应日常教学的需要,各种软件的安装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硬件支撑,而软件更新升级则是更快,这就很难适应不断更新的软件系统的要求。另外,目前高校机房计算机数量虽然不少,但是使用率极不均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致是由于新机器大家抢着上,旧机闲置,造成部分旧机器空闲时间过多,使用率低。个别机房缺乏专业管理人员,无法及时处理发生的故障,造成软、硬件问题过多,机房不能正常工作[2]。
2.计算机公共机房必将全面对学生开放,如何维护也是一大难题。由于计算机公共机房上课人数众多、人员流动性大,再加上不时的提供各类考试和培训服务,系统维护是在必行,现行的维护措施一般是网络同传+GOSHT镜像恢复,这就要求机房的机器相对统一,机房的维护人员及时到位,而现阶段公共计算机机房的专职实验员奇缺,这就造成了维护不及时、维护不到位的现象。
3.机房管理制度尚未完善。公共计算机房管理制度的完善能有效提高计算机房的利用率,但不少高校在管理制度的制定上面,往往因为领导的认识不足、执行不严,使得制度制定出来没有得到有效实施。如某些学生上机带上饮料、零食等进入机房,随意丢弃纸巾、包装袋,这些行为没有有效制止,也引起周围其他人的效仿,最后无人来承担责任。机房涉及到的事务很杂,工作量巨大,管理人员既要负责维护机房硬件和软件的日常维护工作,也要经常根据排课的需要安装和调试相应软件,并需要时常更新满足上课的需要。然而,由于多种原因,现在各个高校专职实验室教师奇缺,多个机房由一位教师同时管理维护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得机房管理人员维护工作量巨大,因此对管理意识淡薄或者力不从心,不能有效维护。
二、高校计算机公共机房存在的必要性
现有高校计算机房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使计算机公共机房不存在的理由。在当代高等院校的教育中,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使用很普遍,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离校,几乎都与计算机相伴,而高校公共计算机机房承担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新生入校必须进行计算机上机的心理测试,每学期的上机选课、网上评教、成绩查询、作业提交和网上视频教学以及每学期两次的计算机等级考试都离不开计算机机房。公共机房除了承担的教学任务外,每年还要接受单位的教工培训用机的任务,计算机房的上机时间时常会有冲突。这些说明了现阶段高校计算机公共机房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
三、计算机公共机房的建设和维护
计算机公共机房主要承担了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任务,同时为全校的各类培训、各类职能、职称考试提供上机环境。在实验教学中,计算机机房往往是在新学期开始,根据任课教师的要求安排配置所需的实验软件环境,而在上机考试前,又必须根据考试要求安装相应的考试系统,符合考试的要求。因此,我们在建设计算机公共机房时应先将这些问题考虑其中。
1.计算机房的规划与建设。首先根据每班学生的人数决定计算机房的大小。一般来讲,校机房有50台机器,大机房有90台机器,超大机房有120台机器,主要以小机房为主,这样使用起来方便。新建的机房都配有消防烟雾探头和灭火器等消防器材。机房地板采用防静电地板,采用防静电地板可方便机房防尘、防静电及综合布线。机房的用电最好采用专线,并要充分保证供电的质量和可靠性,还特别要注意电源的接地和防雷。机房要注意防盗,保证设备的安全。
2.计算机房的机器选择及网络使用。(1)充分利用现有计算机设备的原则。计算机技术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软硬件更新速度快,但机房的机器也不至于短时期淘汰,可以通过改造或利用新的技术延长这些机器的使用周期[3]。(2)根据经济实用的原则。机器不追求新潮的配置,只要求够用、实用、耐用就可以。机器的稳定性最为重要,最好选用品牌商用机。和兼容机相比,品牌商用机先期投入大些,但从长远效果看还是优于兼容机。目前高校中绝大多数使用的是校园局域网,因此机房的计算机采用局域网组网方式,平时与外网断开,需要时再通过自己的账号或由网络中心统一开放,便于机器的管理、维护,还可以满足学生网络课程的实习要求。选择带有还原功能的机器,可避免因学生的误操作、非法操作、学生无意或有意的破坏,造成死机不能使用的情况,机器的使用率大大提高,维护工作量大幅降低。
3.计算机房的管理与维护。首先机房实验人员队伍建设问题是计算机房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既是学生的典范,也代表着机房的形象。学校要像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那样,重视实验队伍的建设。首先,引进优秀人才参与机房工作。机房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及管理能力,都直接影响着机房的管理水平和机房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多年来,机房工作人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地位相对较低。在新的形势下,高校计算机房管理应改变观念,吸引更多高学历、高技术的人才进入到机房,参与机房的管理、教学和实验科研等工作,使机房工作人员具有技术娴熟、操作精湛的素质。只有加强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机房队伍的梯队建设,才能真正发挥出高校机房的优势。其次,对现有队伍的培训、提升。机房管理员的主要责任就是保证机器系统正常运行,排除常见软、硬件故障,在学生实验前安装好所需的实习软件,管理工作也就算做完了。作为一名信息时代高素质的机房管理人员,要管理好一个机房,辅助教师上好实验课,不仅要熟练掌握硬件及软件的维修维护,还应该尽可能多地学习一些专业知识。掌握与实验教学相关的专业知识,提高各自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在上机实验中,采取一些特定的管理软件对上机过程的控制也必不可少,如:“电子极域教室”软件的使用,让学生在上机过程中只能跟着教师的步调走,无法在计算机上玩游戏。特定的系统工具软件可以定制系统界面,设置用户可使用和不可使用的资源,限制部分与系统特性有关的设置功能来维持系统的安全性,我们也可以借用适合的网络管理软件来维护机房的系统安全。
四、结语
高校机房建设和管理工作是复杂且极具专业性的。作为机房管理人员,不仅要在平时工作中多关注新技术,学习新方法,将技术融入到机房管理实践中;还需要对岗位充满热情,爱岗敬业,用创新的意识武装头脑,将机房建设与管理工作做出亮点,更好的服务教学,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希锋.高校公共机房的管理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3).
[2]朱弘.对高职高专计算机机房的建设管理以及维护措施浅析[J].科技风,2012,(20).
[3]刘艳.基于高校计算机房建设与管理的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1).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Computer Roo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O Wen-ya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Jiangsu 225127,China)
软件系统维护实习范文5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应用 管理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会计工作也由传统的记账、算账与报账转变到参与企业管理、经营决策的较高层次。现代会计的主要职能,不仅要求会计人员深入研究资金、成本、价格与利润之间的变量关系,努力提高经营效果和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要参与企业经营决策,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实现由单一核算向全面核算的过渡,由静态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向动态反映企业未来的发展过渡,使会计工作真正实现反映过去、控制现在与规划未来的职能与任务。会计工作实施电算化,可以有效减少人为的误差,大大增加会计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同时可以使会计信息实现及时、快捷的传送,对企业了解市场行情,增强市场竞争力起到积极作用。传统的会计手工操作不仅对企业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反映比较缓慢,而且使许多科学的管理方法无法应用。企业成本核算、销售分析、经营考核等工作都无法做到及时与准确,会计数据利用价值低,不便于进行事后分析,会给企业投资、筹资等经营活动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实现会计工作的电算化,提高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运行效率是当务之急,大势所趋。
1 选择适合企业自身需要的会计软件
当前市场上的商业会计软件种类繁多,如用友、金蝶、金算盘、速达、管家婆等,并且每个软件还分单机版、局域网版、网络版等,而且由于每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和财务核算方式各不相同,所以企业在选用商业软件时,不应盲目追求软件的“大而全”,而应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选择适用于本企业财务核算与经营管理模式的模块,例如一般企业只须选用财务核算、财务分析、固定资产管理、工资管理、财务报表等几个软件模块,就基本可以达到财务管理工作的目的。同时,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和研制一些企业内部的实用管理模块,这样既可最大限度地运用计算机系统为企业提供理财与核算方面的服务,又可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满足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我们的企业是全国性的连锁企业,所以在选择财务软件时,就选择了网络版的财务软件,这样总公司就能第一时间看到全国各地各分公司的运营情况,并且企业根据实际需要研制了库存管理模块,并且与财务软件实行了对接,很大程度提高了库存商品的管理。
2 做好会计管理基础工作
管理基础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因为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
电算化会计虽然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仍表现为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计算机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是通过程序来进行的,系统内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要求。
3 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整体素质
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很多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微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为了参与企业管理,要更多地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和规范的业务处理程序,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所以会计电算化也要求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会计电算化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电算化会计使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降低,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会计工作职能发生转变。从而,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素质的提高。电算化会计下的人员除会计专业人员外,还有计算机专业人员。计算机专业人员的主要任务是保证软、硬件设备和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使其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才能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客观要求。
为了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各基层单位应积极支持及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维护软件正常运行,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本单位尽快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另外培养复合型人才,可以在大专院校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或在财会专业中增设计算机编程、维护等课程,可以让财会人员进修计算机课程,还可以让计算机人员、在岗人员实习并进修财会知识。
同时,要加强并制定实事求是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计划,要注重实效,不搞一刀切,培训的内容要切合实际工作需要,学了就能用得上。对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对系统维护人员,应尽量聘用社会上的计算机专业人员,毕竟,计算机系统维护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这些计算机专业人员只要简单的会计培训,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只有拥有众多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知识的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才能真正促进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的提高。
4 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保密
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当前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公司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
对于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应加电磁屏蔽,以防止电磁辐射和干扰。制定计算机机房管理规定,制定机房防火、防水、防盗、防鼠的措施,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等。
必要的内部控制。在电脑网络环境下,某些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及工作人员的无意行为都可能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安全性,因此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必要的。第一,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第二,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第三,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
加强数据的保密与保护。在进入系统时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另外还可以考虑硬件加密、软件加密或把系统作在芯片上加密等机器保密措施和专门的管理制度,如专机专用、专室专用等。
加强磁介质载体档案的管理。为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实行纸质档案和新型载体档案双套保管,并逐渐向完全保管新型磁介质载体过渡。
5 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
为了更有效地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我们必须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5.1 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
所谓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年度,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拷贝(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从而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财务部门应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以防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小的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
5.2 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存
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双份即采用“ab备份法”进行数据的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时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严格执行安全和保秘制度,会计档案不得随意堆放,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
5.3 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利用
即电算化会计档案的调阅。要建立严格的电算化会计档案借阅手续制度和使用权限制度,各种会计资料包括打印出来的会计资料以及存储会计资料的软盘、硬盘、计算机设备、光盘、微缩胶片等,未经单位领导同意,不得外借和拿出单位。借阅会计资料,应该履行相应的借阅手续,经手人必须签字记录。财务人员因工作需要查阅会计档案时,必须按规定顺序及时归还原处,若要查阅入库档案,必须办理有关借用手续。公司内各单位若因公需要查阅会计档案时,必须经本单位领导批准证明,经财务经理同意,方能由档案管理人员接待查阅。存放在磁介质上会计资料借阅归还时,还应该认真检查,防止感染病毒。
软件系统维护实习范文6
关键词:ERP;成功实施;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ERP即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ce Resource Planning),是美国著名的IT咨询公司加特纳在九十年代初率先提出的。ERP是一个对企业资源进行有效计划和控制的集成系统,这些资源包括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ERP运用信息技术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目前,ERP系统在制造业、零售业、信息、电力、能源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成功实施ERP,可以使企业的决策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支持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升管理的效率。要使ERP在企业有效实施,必须明确企业实施ERP的作用,企业是否具备实施的条件,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企业实施ERP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和相关企业之间、业务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信息的往来日趋频繁,这使得信息系统的构建逐渐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ERP系统因此受到青睐。ERP系统能够全方位满足企业信息化的需求,从生产制造到会计结算,从销售管理到售后服务,ERP可以发挥内部控制、外部联通的重要作用。使企业达到多余的存货和损耗将不复存在,处理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关系应对自如,顾客可以充分了解产品或服务的信息,员工也能够更容易的知道公司业务和效益情况的理想状态。企业通过ERP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帮助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
(一)整合信息资源,优化流程管理。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由技术、管理转变为企业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能力的高低。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就是内部管理信息化,也就是采用ERP系统。
(二)提高效率。实施ERP后,可以提高企业生产的配套性,减少库存,缩短产品生产周期,加快资金周转,适应市场和客户需求变化等,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三)节约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是要求企业不断降低成本,而采用ERP系统可以使企业业务流程更优化,如达到零库存,实现企业生产成本的控制;以前人工完成的任务,实现信息化后也可以节约相关费用;数据整合节省的费用等。这些方面都会使企业成本更为节约。
(四)规范管理。企业发展越来越快,管理模式逐渐跟不上市场的发展,所以急需用ERP系统来提高管理水平。通过采用ERP系统,可以帮助企业通过流程重组及资源整合,使企业的资源尽可能得到利用,将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同时对于各种岗位的职责进行明晰的确认,这样可以促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采用ERP系统,可以在企业员工参与项目实施过程中,使他们的计算机知识以及相互之间的协调合作能力进一步增强,从
而提高企业的凝聚力,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企业的管理会更为规范。
二、企业成功实施ERP的条件
(一)全员从认识上接受ERP,理解ERP实施的意义。ERP项目的实施,意味着企业管理模式和作业手段的变革。ERP的实施是从总部或者高级管理层开始,自上而下进行推动,这首先需要从领导到管理层重视信息化,对ERP的实施有正确的认识,并以宣讲培训等手段促使全体员工也能正确理解ERP,了解ERP的实施对企业的促进作用,支持ERP的实施。在以后的工作中即使碰到困难,也能积极面对,努力克服,顺利推进ERP的实施。一些企业部分员工初期对ERP不了解,把它等同于一般的办公软件,之后对ERP有了一定的了解,又惧怕它,会有一定的思想包袱。另外,在ERP实施的初期,无疑会加大各部门的工作量,有的会和以往的工作方式方法产生冲突,这都需要全体员工的理解和支持,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统一认识非常重要,要有打攻坚战的思想准备。
(二)选择适合企业的ERP软件系统。ERP的理念需要通过软件实现,而软件是管理思想的载体。选择软件时,要对系统功能的先进性、安全性、可扩展性、适应性、价格等方面进行全面比较分析,考虑适应企业规模、目前需要和今后发展的ERP软件。大型企业可以选择整套ERP产品,小企业可以先选择其中的几个模块。在实施中,软件和企业的现状要相互契合,尽量选取二次开发量小的软件。如果不适应,要么更改软件,要么改造企业。一般实施ERP之前,要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因为ERP系统已隐含了先进的管理思想。比如,采用ERP系统之前,就要加强业务系统基础信息的完整性,项目实施后,所有的财务信息是由业务系统传递而来的,财务的所有决策要以市场销售部门、采购部门、生产部门传递过来的信息为基础,所以整个ERP系统的实施要以业务部门为主体,决策要以业务信息为基础,而不是由财务部门根据简单的财务报表进行决策。
(三)加强ERP知识培训。ERP培训有两个重要目的:一是增加人们对ERP相关知识的了解;二是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方式。培训的内容有理论培训、实施方法培训、项目管理培训、系统操作应用及维护培训等。ERP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企业各项主要业务,有大量的新工作、新任务要完成。这期间,对员工培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可根据项目参与人员的任务不同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对项目领导小组成员主要进行ERP理论知识的培训;对基层操作人员主要进行基本操作以及简单的业务流程处理的培训;而对于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则要进行全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让企业的各级人员明确ERP的概念,清楚ERP的实施将会给企业带来的可能变化,并且了解ERP实施后各个岗位人员工作方式的变化和带来的人员变革。
(四)建立相对稳定的、强有力的实施团队。ERP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是IT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有机融合。要经过ERP供应商和企业长期共同努力,甚至需要第三方专业管理咨询服务商的参与才能够真正完全实现。ERP项目要通过项目组实施,项目组成员应包括软件供应商、企业的高层领导、软件人员、各相关部门的业务管理人员以及咨询专家。ERP项目具有系统复杂、实施周期长的特点,没有一支强有力的实施团队的严密保障是很难实现的。但是,一个变动频繁的实施队伍一定不会带来成功的实施,所以还得保证实施队伍的稳定性。如果企业缺乏必要的IT人才,整个企业的网络建设以及维护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项目组中必须有专职的系统管理人员,前期可以是外部人员和内部职工共同承担。在全部实施工作完成之后,企业也应保留一定的专职系统实施及维护人员,以备企业不断拓展ERP的功能和流程。
三、企业实施ERP中的问题及策略
(一)认识上存在问题
1、领导者过高地估计了项目实施的效果。企业实施ERP,会使企业业务流程更趋合理,应对市场变化更为快捷,客户满意度显著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但有些企业领导者过高地估计了项目实施的效果,对ERP的投资回报期望存在偏差,认为企业的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实施ERP来解决,没有了解ERP实施的风险点所在,没有考虑来自组织内外的消极影响。为掌握ERP实施中存在的管理问题及组织绩效等,企业应该利用ERP系统提供的信资源设计一套动态监控管理绩效变化的报表体系,建立起企业的绩效监控系统,即时反馈和纠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ERP实施的效果。
2、部分管理人员对ERP系统的实施存在认识上的问题。ERP的实施会在一定时期内给实施人员增加大量的项目工作,甚至会与一些个体的本职工作产生冲突,加之有些基层员工不熟悉计算机应用而不愿加入到项目中,甚至对整个项目产生抵触情绪,这也给项目实施中的协调和任务的落实带来一定困难,阻碍项目的开展。要顺利推进项目,严格的工作分工和责任指派、严肃的纪律保障和团队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必须做好前期培训工作,使企业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对ERP的基本原理和管理思想正确理解,统一思想认识,形成主动学习、不断创新的文化氛围,齐心协力投入项目实施。
(二)企业缺乏相关技术人才。企业缺乏必要的IT人才,尤其是ERP专业人才。ERP应用在我国的历史不长,实施成功的数量也有限,相关的专业人才供不应求。企业缺乏ERP人才,整个网络建设以及维护会有一定的困难。
企业一旦实施ERP,必须有专职的系统维护及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可来自以下途径:①抽调业务部门和信息部门的精英。企业在实施ERP之初可以抽调相关部门的精英,并由软件商对其负责培训,负责项目实施,之后专职负责企业ERP的维护管理工作。但ERP实施完成后,这些人员已经成为ERP的专家了,有些咨询公司会以高薪挖走这些精英,所以企业实施ERP后,应该成立专门部门维护ERP,提高相关人员的薪金和待遇,稳定技术人员队伍;②聘任参与过ERP项目的大学毕业生。近年来,软件商和高校的合作比较密切,很多大学毕业生在软件公司实习,可由他们推荐已经参与过项目实施的实习生;③聘请ERP实施顾问。企业可以聘请实施顾问,长期为企业解决ERP实施问题。企业在选择实施顾问时,应该考虑真正全过程地实施过ERP项目实施顾问,只有这样才会对未来实施过程有很好的把握,并具有足够的敏感性去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点,保证实施成功。
(三)ERP系统和企业运作契合度不高。ERP系统选型对成功实施有重要意义。ERP最先是在制造业实施,之后扩展到零售、电力、能源等行业。企业选用ERP系统,是一项慎重而复杂的工作。企业要明确自身的需求,选择符合企业业务、企业规模及发展需要的软件,而不是盲目追求大而全,企业实施ERP的目的就是为了借助软件功能来规范管理。管理模式的差异是企业实施ERP面临的问题,ERP中隐含的管理模式和企业的管理模式有一定的差异,这导致了企业实施ERP前的业务重组和流程再造。选择的系统要适合企业的流程,吻合度要高,这样才能减少二次开发量。
在选择系统的过程中,企业应先作自我分析与诊断,然后对系统功能的先进性、安全性、适应性、可扩展性、价格等全面了解。要深入考察多家供应商及实施了供应商软件的客户,对供应商的总体实力、技术力量、实施方案、价格等进行分析,选择优秀的实施团队等。企业要做好投入产出分析,注意成本的合理性,既不要片面追求功能全面的软件造成浪费,也不必为节约一时成本致使所选软件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要兼顾实用与开放。供应商最好有同行业客户的服务经验,要有成功实施ERP的先例,这样才会降低实施风险。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Alexis leon.企业资源规划管理・技术・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张涛主编.企业资源计划(ERP)原理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