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贫困生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贫困生调查报告范文1
历时三个多月,跨越5个省,一份全景式反映农村贫困地区学校厨房和学生营养状况的调查报告日前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正式对外公布。这份报告共调查了新疆、青海、内蒙、云南、甘肃、山东五省农村贫困地区的学生近5万人,共对5100多名学生进行了营养状况调研,对3853学生进行了体检。从调查结果来看,农村贫困地区学生营养状况亟待改善,43.2%的学生上课时感到饥饿,近半数受访学生营养不良,受访地区学生身高比北京同龄学生低6厘米。
2012年6月15日,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九阳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起了“希望工程营养健康计划——九阳希望厨房2010公益行动”活动,该活动深入到云南、青海、内蒙、山东、新疆5省实地调研了100所学校。考察团有全国知名的营养专家解放军309医院营养科主任张晔、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系教授李铎,有腾讯、新浪、搜狐、网易、千龙网、中华网、凤凰网、人人网、第一视频、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京报、公益时报、健康时报、贝太厨房、GOOD好主妇、都市主妇、时尚好管家、齐鲁晚报等的编辑、记者,还包括闫妮、高亚麟、陈晓东、邬君梅、刘之冰、茹萍等演艺界明星。
所有考察队员返京后,2012年九阳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设立九阳希望基金,将利用10年时间,募集和捐助5000万元,专项用于为贫困地区的希望小学建设“希望厨房”,改善贫困地区正处在成长发育关键时期的青少年营养不良的现状。
调查报告指出:受访学生中17.7%的孩子们经常喝生水;接近半数受访学生体型偏瘦,营养不良,其中,两成的学生属严重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现象在6-8岁学生身上表现最为明显,营养不良率超过八成;受访地区学生身高低于北京同龄学生6厘米,低于上海学生3.5厘米;儿童身高和体重与城市儿童相比要低1-2个年龄段。而且,从调查可以看出,农村学生饮食习惯受到城市文化的诱导,58.1%的学生最喜欢喝的饮料是可乐,54.9%的学生最喜欢和“果汁”(汽水),孩子们喜欢吃在他们看来比较“稀罕”食物:比如面包、牛奶、巧克力等。
此次还对上述5省的100所贫困地区学校的厨房进行了全面考察,调查报告显示,贫困地区厨房的三个突出问题是:厨房设施严重缺乏、老化严重,卫生条件差;厨房工作人员营养膳食观念落后;学校食堂功能缺失,学生就餐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报道还对希望工程全新公益项目“希望厨房”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它认为,希望厨房的建立能够改善学生用餐环境;提升学生餐饮质量;保障学生饮食卫生;为学生营养餐的实施提供可靠的硬件支持;普及营养知识,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为贫困地区学生营养改善之路进行有效的探索。
贫困生调查报告范文2
1、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
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位于潜山县城西北侧,天柱山脚下。该校为安徽省示范中学(当地最好的中学),面向全省招生。现有高一班 14个、高二班 18个、高三班 19个,在校学生 3000多名。
在校学生中,80%为农村学生,大多来自大别山区,家境贫困的占了相当比例。据校方提交的学生贫困程度调查报告:
2012~2013学年度全校受助总人数 655人,其中高中 180人,高二 226人,高三 49人。其中,一等(特困)生 136人,分别:高一 40人、高二 43人、高三 53人。
调查小组到校后与野寨中学徐校长、林副校长、政教处杨主任(QQ:1115457064)进行了座谈。调查小组 @昏鸦向校方介绍了臻缘——传递义工团队的宗旨和相关捐助意向。徐校长也向调查组介绍了学校的背景、现状和学生情况。
徐校长在介绍学生情况时,动情的说到:贫困生们很刻苦,学习成绩很好,但都不长身体,普遍矮小。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营养不良。
政教处向调查组提交了校方编制的贫困生调查表,并国家针对贫困生的资助计划以及学生们实际在校期间的需求。
按照国家和安徽省的政策,一等(特困)贫困生每学年补助 3000元人民币。
而在校期间的实际费用是:
学杂费:1750元/学期*2学期=3500元;
伙食费:300元/月(最低)*10个月(扣除假期) =3000元;
住宿费:200元/学期*2学期=400元(住宿按照人数不同,分为 200~360元不同档次,按照团队维持学生最低生活水平的出发点,取低值)。
根据上面的收入和支出计算:
收入 3000元—支出( 3500元+3000+400)=—3900元/学年。
即一等贫困生在享受到国家贫困生补贴最高标准的情况下,每学年仍有 3900元的资金缺口。
在与校方充分交流并表达了我们团队能力相对有限的现实情况,昏鸦初步向校方表达了团队捐助高一年级 40名特困生中 10名作为传递团队 2013年度一期工程的意向。
十名特困生情况摘录如下(为了保护学生的隐私,相关姓名、家庭住址均作了技术处理):
01号 CWW,女,101班。中考成绩: 716分。槎水镇人。家庭三口人。 20XX年父亲患直肠癌虽已做切除手术,但由于发现病情较晚,术后病情已经恶化。家庭收入靠母亲偶尔在家做点缝纫工维持生计。负债八万多元,家境十分贫困。一等(特困)贫困生。
06号 WMQ,女, 108班。中考成绩 708.5分。黄铺镇人。家庭五口人,父亲患有精神
分裂症。住漏雨平房,12岁的弟弟智障生活不能自理。一等(特困)贫困生。
08号 TL,女, 112班,中考成绩 680分。黄铺镇人。家庭五口人,父亲患心脏病,手术后常年吃药;母亲患有白内障;姐姐就读铜陵学院。家境贫困。一等(特困)贫困生。
11号 CSF,女, 109班,中考成绩 675分。黄泥镇人。家庭六口人,六岁丧母,祖父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父亲在外务工,收入微薄。三个子女均在校读书,属特困家庭。一等(特困)贫困生。
21号 LY,女,111班,中考成绩 657分。水吼镇人。父亲属农村老好人,晚婚晚育,无一技之长,只能自己挣钱养活自己;母亲患子宫瘤、颈椎病、低血压等疾病,干不了重活,因此家庭经济来源十分有限,至今居住在上世纪 80年代造的土房内,家里连一件像样的现代家具也没有,一台电视机只能听到声音放不出图像。一等(特困)贫困生。
22号 WT,女, 114班,中考成绩 682.5分。五庙乡人。自幼丧父,母亲改嫁,由爷爷抚养长大,前几年大伯又去世,现由大妈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与爷爷住在一起,属孤儿。一等(特困)贫困生。
24号 WNN,女, 102班。中考成绩 686.5分,源潭镇人。家庭四口人, 20XX年父亲罹患癌症去世,家庭生活靠母亲一人维持,奶奶年事已高且常年生病,两个孩子读书,经济困难,属低保户。一等(特困)贫困生。
31号 LHS,女, 114班。中考成绩 694.5,源潭镇人。父母离异,父亲患精神病。该生随外公外婆生活。外公外婆年事已高,身体状况较差,无生活来源,经济困难。一等(特困)贫困生。
43号 ZHL,女, 114班,中考成绩 668.5分,塔畈乡人。该生生父多年前去世,遗二女。其母为抚养女儿,再嫁其夫的小弟。继父身体差,所得收入无法维持生计,还要帮扶患眼疾的兄弟。该生母亲患风湿病、颈椎病。家庭有债务。一等(特困)贫困生。
46号 CJB,女, 104,中考成绩 664.5分,官庄镇人。家住土坯房已过 15年,其父在外打工,曾骨折,只好做一些杂活,如帮别人看工地,收入微薄。其母患心脏病。两个孩子,大的在沈阳读大三。年收入无法维持两个孩子读书,家庭负债 4万余元。一等(特困)贫困生。
以上是十名一等(特困)贫困生的基本调查资料,请团队予以审查。(出于对野寨中学校园内安葬的近千名抗战烈士的崇敬之情,我们在校园内没有拍照)
2、潜山县水吼镇中心小学梅寨教学点
该教学点位于潜山县水吼镇梅寨村,学校与村委会、村医务室毗邻,远离国道省道,在大山深处。
该教学点有一个小院子,坐北朝南的三间平房有一间已经成为危房。坐南朝北的两间校舍为新建平房,不通电。
教学点有一年级、二年级学生共 17名,一名王姓老师负责教学,复式教育。王老师 56岁,即将退休,普通话很差。
经过调查得知,学生们多为留守儿童,但家境尚能维持温饱,上下学路途也不大远。但孩子们普遍不会讲普通话。经过调查组和校方商议,初步达成捐赠意向如下:
校方负责为两间教室安装电气,其中一间作为多媒体教室。
臻缘——传递团队在确认电气安装到位的前提下,定向捐赠一台可以直接播放视讯软件(USB接口形式)的平板电视机;并由苏州新苏师范附属小学定向捐赠适合一二年级学生教学使用的(以提高普通话水平为主要目的)教学软件。软件载体( USB接口硬盘)由臻缘——传递团队捐赠。相关图片请见下图:
说明:坐落在山坡上的水吼镇梅寨村教学点
说明:摆在廊下的老师批改作业的办公桌
说明:校园内狭小的场地,无法运动。
说明:一位老师十七名学生两个年级的教学就在这间教室里完成。教室没有通电。 3、潜山县五庙乡程冲村小学
潜山县五庙乡为安徽省最偏远的乡镇,与岳西、太湖县交界。程冲村则是五庙乡最偏远的村落,翻过村南的大山,就是安徽省太湖县。从五庙乡驻地驱车到程冲村,需要半个多小时,沿途为单车道盘山公路。
该学校有一个小院子,一座校舍,院子里有一个简易篮球架。两名教师,分别 56岁和 58岁,不会说普通话,与我们的交流很困难,需要懂普通话的当地人做翻译。
该学校有学前生 8名,一年级学生 10名。我们与孩子们进行了简单交流,总体感觉孩子们不懂普通话,交流十分困难。学生没有体育器材,运动场地也非常小。相关图片见下图:
说明:杂草丛生的校园
说明:在简陋的教师办公室,义工与教师进行交流(内侧抽烟者为学校老师)
说明:十名一年级孩子。我们与孩子们的交流非常困难,他们不懂普通话。
说明:靠窗坐着的是两位即将退休的老师,仅有的两位老师。义工们在与他们交流,
交流因为语言障碍,同样不顺畅,需要翻译。经过与乡领导、中心校领导交流,初步达成捐赠意向如下:校方负责在场院内修建两个简易乒乓球台;臻缘——传递团队在确认乒乓球台修建到位的前提下,定向捐赠以下物资:
(1)、为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的视讯设备,即一台可以直接播放视讯软件( USB接口形式)的平板电视机;由苏州新苏师范附属小学定向捐赠适合一二年级学生教学使用的(以提高普通话水平为主要目的)教学软件。软件载体( USB接口硬盘)由臻缘——传递团队捐赠。
(2)、定向捐赠篮球(小学生用) 2个;
(3)、儿童用羽毛球拍(含用球) 5套;
(4)、儿童用乒乓球拍(含用球) 5套。
二、助学捐赠初步方案
1、潜山野寨中学方向。
潜山野寨中学特困生捐助,建议团队纳入臻缘——传递助学基金日常项目,按照三年为期、每年集资、逐月发放的形式进行。
潜山野寨中学依托民国时期的创建人临终遗愿建立的基金会,接收和定向发放助学资金。经与校方商谈,达成如下初步约定:
臻缘——传递助学义工团队募集的资金,按照事先确定的助学对象和预算额度,按月汇入野寨中学基金账户。野寨中学基金会在收到助学款项后,立即按照确定的额度为受助学生支付伙食费(为饭卡充值)、缴纳学杂费、住宿费等费用。野寨中学基金会在为臻缘——传递助学基金代支付受助学生相关费用时,按照学生签字确认,班主任签字证明,政教处杨主任(@华哥)负责提交单据、 @天柱客定期回访确认的流程进行。
2、水吼镇梅寨教学点方向。
该教学点的平板电视捐赠,在确认该教学点已经解决校舍电气之后进行。确认工作由团队委托当地带路党@天柱客进行。后期的正常使用方面的确认,由 @天柱客本人或者其委托可信的其他人拍摄照片上传确认。
3、五庙乡程冲村小学。
该教学点的平板电视和体育器材的捐赠,在确认该教学点已经解决校园内简易乒乓球台建造之后进行。捐赠后的正常使用方面的确认,由该乡中心小学教导主任杨主任负责拍摄彩信上传确认。带路党@天柱客不定期对该校进行回访。回访时拍摄照片作证。
三、助学资金募集方案由臻缘——传递助学基金会常务理事 @歪脖树下的昏鸦负责另案编写,尽快提交。
四、其他报告事项:
1、野寨中学需要资助的一等、二等贫困生数量很大,我们团队规模不大,筹资能力有限。建议团队循序渐进,在做好当前福建柘荣、新疆哈密助学的前提下,力争筹集足够资金,把报告中提到的这 10名学生救助起来。也许我们只需要轻轻的力所能及的推一把力,就能够帮助他们实现梦想。如果,随着团队的壮大,基金规模有所扩大的话,我们还可以把资助的范围稍有扩大。
2、我们在考察过程中,野寨中学校方、水吼镇中心小学校方、五庙乡乡政府乡长均表达了要招待考察小组的意向。尽管他们的邀请是真诚的,但我们不能接受。
贫困生调查报告范文3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心理贫困 心理扶贫。
一、“心理贫困”的定义。
1.何为“心理贫困”。
湖北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谢桂阳给出了以下定义:心理贫困,就是指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贫困,从而产生一系列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上的变化。
2.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谢桂阳教授曾对湖北大学185名贫困生和271名非贫困生进行过心理测试,结果表明,同年龄的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个性特征和行为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他们更为敏感、拘谨;在心理健康状况上,他们心理健康水平过低———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性、精神病性的得分明显高于非贫困生。
无独有偶,宁夏大学学生工作部和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在校贫困大学生进行的一次心理调查结果也表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堪忧:在217名被调查的贫困大学生中,有73.27%的贫困生对生活状况不满意、64.51%的贫困生体会不到生活的幸福,还有52. 53%的贫困生存在抑郁状态或抑郁倾向。
从以上调查结果不难看出,相对于其他学生,贫困学生在人格和心理健康上更容易陷入“心理贫困”中,更容易罹患各种心理疾病。
二、贫困生“心理贫困”的表现。
1.性格问题。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公布的《中国贫困高考生调查报告》指出,在北京高校中,60%的贫困生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感到“羞愧难当”; 22. 5%的贫困生感到很自卑,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并抗拒师生善意的同情。
自卑、敏感、脆弱是一部分贫困生最普遍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下,会出现三种行为表现:一是通过优异的学习成绩来补偿因贫困带来的心理自卑;二是在盲目的攀比中产生无助感,自愧不如别人;三是逃避离群,仇视社会和他人,在心理极端脆弱的状态下容易采取极端方式对待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人际交往问题。
贫困生因贫困而自卑,但又有极强的自尊心。他们渴望融入集体,被他人接纳和认可,却又不愿接受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多数贫困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人际关系上趋于封闭,有的贫困生因经济困难而故意疏远同学;40%的贫困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因贫困受到打击,他们一般很少参加需要花销的集体活动,更有近20%的贫困生由于贫困而对社会持极端的观点。
3.学习问题。
家庭贫困的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往往承载着家庭和个人对未来更多和更高的期望,他们中的一些人给自己制定了很高的目标。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一方面因期望值过高而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心理压力;另一方面,许多现实问题很难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而得到解决。贫困对学业的影响较大,他们除了与别人一样竞争之外,还必须为生计问题而奔波。这就使他们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焦虑的状态,使学习压力更大。
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当强烈的自卑感、极度敏感脆弱的自尊心、拘谨压抑的性格、尴尬的人际关系、因期望值过高而产生的学业压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时候,就会引发问题行为。在贫困生的问题行为当中,比较突出的除了人际交往困难、学习失败以外,还有出走、旷课、偷窃、打架等。据统计,因学业不良而留级、退学、结业的学生中,贫困生的人数明显偏高。
三、心理帮扶的渠道。
1.完善勤工助学,提高贫困生自助能力。
现在许多高等院校对贫困生都采取传统的资助方法,从生活费、学费上资助,减轻经济方面的压力,但上述各种手段容易使许多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产生依赖心理。而勤工助学与其他资助方式最不同的一点就是“参与式”,学生不再消极被动的等待捐助,而是靠自己的劳动来自救。勤工助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家庭减轻学习和生活负担,还可以克服大学生的依赖心理,培养大学生自主、自强意识。在勤工助学活动中,大学生们不断变换着自己的角色,在与不同的人和事频繁接触的同时,学会了应付多种多样复杂局面,增加了对社会和人的了解。最关键的一点是,通过勤工助学,贫困生从观念上摆脱了等待救助,学会了平等、积极、主动。
2.消除学校对贫困生帮扶的误区。
(1)对贫困生资助的宣传要合理。
学校在对贫困生进行经济援助时,很容易就把贫困生的资助做成对外宣传的工程,比如邀请受助学生公开谈感受、表决心,公开曝光等,殊不知很容易造成对贫困生自尊心的伤害。这种公开的宣传会使他们的生活状况完全暴露,加重敏感和自卑心理。因此,高校在宣传时应征得受助人同意,尽量保护贫困生的隐私和自尊,以合理的不伤害贫困生心理的方式来表彰献爱心的精神,鼓励受助贫困生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2)对贫困生心理问题不能“一刀切”
有些心理问题不光是贫困生特有的,普通大学生群体也会存在类似情况。但有的高校政工干部经常把贫困生置于学校的焦点下,将贫困生与其他学生区别对待,放大贫困生身上出现的问题,殊不知这样对他们是一种很大的心理刺激,非但起不到激励的作用,反而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
3.加强对贫困学生的思想教育。
(1)建立一支过硬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创新心理辅导模式。
高校应建立一支以专业心理健康教师为主体,政工干部、辅导员为辅助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分清职责,各司其职。同时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不断增强其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能力。在心理教育模式上一方面要秉承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另一方面要探索创新的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模式。
(2)大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多开设一些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和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其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让他们知道自己需要改变的心理特点以及引起这些不健康心理的原因,学会如何改变自己的不良情绪,完善应对的方式。
(3)加强贫困生回报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有些贫困生在得到学校或社会的帮助后,对赞助人却很冷漠,也没有回报社会的意识。这给学校对贫困生回报社会的思想教育提出了要求。学校应有意识地将支助活动加以深化,变社会的爱心为自己成才的动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丰富回报社会的途径,例如参加志愿活动等,让他们通过公益活动在奉献社会中升华自己。
四、结语。
总之,对于贫困生而言,助困与育人不能相脱节。如何强化育人环境,形成和谐成长氛围,注重贫困生人格培养,这需要社会和高校不断地努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宫龙江。贫困大学生双重倾向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
贫困生调查报告范文4
关键词:小组工作;高校;贫困生;成长扶助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7—0146—02
高校贫困生是个特殊的群体,不但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精神资助”。因此,要在理解他们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在经济资助的同时注重精神关怀,引导他们确立自强、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针对高校贫困生群体的特点,在调查某校贫困生的基础上,笔者组织成立了“心灵之约”助乐小组,旨在用小组社会工作方法,通过小组活动引导和帮助有意愿改变自身现状的“困难学生”,最终实现小组成员之间互惠互助、健康成长、快乐成人。
一、“心灵之约”助乐小组成立的背景分析
(一)高校贫困生的成因及现状
高校贫困生家庭困难的成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灾致贫,因病致贫,特殊家庭(单亲或孤儿),子女多负担重而导致的因上学致贫,下岗失业,其他意外原因等。《中国贫困生调查报告》的公益调查结论显示,2006年有6成贫困高考生凑不齐学费,包括生活费在内,平均每年每个贫困高考学生家庭子女教育支出在6 780元左右,高于他们的平均家庭总收入4 756元,超过2/3的家庭入不敷出。81%的家庭总收入尚不足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10.2%的家庭的教育支出比例高达79.8%,只有4.7%的家庭的教育支出比例在40%以内[1]。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界定贫困的标准也在提高。有资料显示,高校在校生中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占学生总数的25%,特困生比例接近10%[2]。
(二)高校贫困生心理及行为障碍表现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相当一部分贫困生存在自卑心理,在人际交往中趋于封闭,对周围的人与事存在着戒备心理,甚至,为了满足虚荣的物质需求,有的学生不惜铤而走险,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或者在现实中找不到归属感进而寻求网络的庇护。
高校贫困生问题不仅是学生个人和家庭的问题,在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今天,更是关乎社会的安全稳定。因此,采取积极、稳妥、有效的政策与措施帮助贫困生解决现实问题,对我国高校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
小组工作方法利用了大学生之间交往需求强烈,朋辈效应明显的特点,通过成立有针对性的小组,营造和谐轻松的小组氛围,在小组成员的相互促进下,能够使组员获得价值观、思想以及行为模式等方面的提高甚至改变,对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以及对家庭、学校、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工作的某些理念和方法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3],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解决问题,消除他们发展过程中的障碍,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成长。
二、小组活动概况
(一)理论模式:徐西森的小组动力模式[4]
(二)注意事项
1.设计“小组计划书”,从宏观上把握小组活动过程。2.采取自愿原则招募组员。3.明确保密原则和措施,强调保密的相对性。4.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个组员,相信组员的发展潜力。
(三)活动形式
1.会谈。将组员聚集在实验室里,按照预先拟定的主题进行谈论,由小组组长和指导老师对会谈进程进行控制。领导者运用专业工作方法引导和帮助组员说出内心的想法,通过主题讨论分享彼此的感受,让组员在具有相似经历的同辈群体中得到接纳和地位,并学习处理人际交往的能力和方法。
2.讲座。聘请心理学专家针对贫困而导致的心理障碍进行指导干预,帮助组员分析贫困的成因,让他们正确认识贫困,从而在心理上战胜贫困所带来的困扰,激发他们的个人潜能,培养他们战胜贫困的信心,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
3.游戏。根据小组发展不同阶段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游戏,活跃气氛,从而达到各个阶段的预期目的。游戏主要有:夸夸其谈、寻找相似点;同心协力、匿名纸条;价值拍卖、信任背摔等。
4.个案访谈。针对小组群体活动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由工作者和小组成员单独交流,以发现和解决问题,弥补小组的空白。
5.其他交流方式。在小组之外,成员可以以信件、QQ、博客、飞信、纸条等形式向工作者提问、咨询,以满足个别成员的需要。
(四)小组历程
本小组属于成长小组,针对的是高校贫困大学生。根据自愿原则,筛选8—10名学生,通过系列活动引导他们走出因贫困导致的一系列心理障碍,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自信心,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生活,投身社会实践,自立自强,做生活的强者。为此,我们在正式进行小组活动之前播放了影片《美丽人生》,通过意大利式的黑色的幽默,让大家体味在困境中如何微笑面对生活。正式活动共分为三个阶段。
贫困生调查报告范文5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结果表明,大学生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游玩费、通信费、恋爱费逐渐增长,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因此,应形成更好的消费氛围,指导大学生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注重精神消费,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所以,正视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刻不容缓!
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320人,平均年龄20.8岁,平均年级为2.1年级。
2.方法: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发145份,有效问卷138份;二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让各大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110人,问卷做到了随机发放;三是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访谈的方式随机选择了愿意接受访问的65人.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3.资料处理: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el xx进行分析和统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
2.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4.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贫困生调查报告范文6
一、重物质资助,轻精神关怀
高中阶段贫困生人本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要给予贫困生物质资助,这是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高中阶段学业的基本保障,但是相对于高校贫困生资助而言,高中阶段贫困生资助工作才刚刚开始起步,最早开始呼吁对高中阶段贫困生进行资助的文章出现在2008年新华网的《高中阶段贫困生救助制度亟待纳入国家救助体系》一文,在文中作者援引青海、安徽等地中西部地区的贫困调查报告的数据,指出当前在这些地区,由于家庭经济原因,高中阶段贫困生求学十分艰难,辍学率较高,虽然国家已经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两免一补”的优惠政策,但是针对高中阶段的救助机制还有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高中阶段贫困生则处于国家教育救助政策的盲区。该文记者呼吁要尽快建立国家高中阶段贫困生资助救助体系。距这一报道刊出两年时间,高中阶段贫困生教育资助政策在2010年秋季正式出台,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发文决定建立普通高中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以2010年秋季入学新学期为起点,采取中央与地方共同出资设立国家助学金的方式,资助普通高中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二、助困与育人缺乏有效结合
在针对高中阶段贫困生资助体系建设逐渐建立起来的当今,高中阶段贫困生群体顺利完成学业已经不再是被放置空中楼阁的虚物,但是高中阶段贫困生在接受了资助之后,感恩之心缺乏的现象却让教育者与资助者感到心酸,根据实地调研与新闻报道搜索,发现当前高中阶段学生受到资助之后与资助自己的学校或资助人很少有能够长期保持联系的。
受资助高中阶段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很少有能够主动向学校进行感恩回报的,虽然接受教育,顺利完成学业是每一个学生的权利,但是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受资助高中阶段贫困学生对学校进行感恩更是一种道德提升的体现,感恩是对帮助过自己的那些人的回报于感激,感恩不需要多么的昂贵,哪怕是一句“谢谢”的感谢之词,都能够使资助方感到一丝欣慰。受资助的学生都没有主动与资助方进行联系,向其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这样的事情的发生不能不说与我们的教育体制有很大关系,因为高中阶段学生受到升学压力的外部制约,更多的时问放置于学习之中,而思维也只局限于书本上,没有过多的人际思辨能力,学校一方面为其提供物质保障,但是另外一方面贫困 学生会认为自身受到资助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也就不会有过多的考虑。此外,学校也在资助的同时缺乏有效指导,在大学期间,学生管理部门以及资助中心会对 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但是高中阶段与大学相比,首先其活动范围有限、教育资源与大学相比而言也相对匮乏,这虽然是一些客观原因,但是客观也是通过主观来起作用的,关键还在于高中阶段教育管理者没有能够真正做到助困与育人缺乏有效结合,一味地以升学率这样一种一元化目标为追求,资助工作也是单纯的工作需求,应付上级部门的指导,如果教育管理者一旦持有这种思想,那么学生素质也会受到其影响,自然而然也会认为自己接受他人资助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就会慢慢养成“等着拿钱、主动要钱”的依靠心理,自立、自强意识淡薄,久而久之高中阶段贫困生就会缺乏感恩心和社会责任心。
三、以升学率为主的一元化校园缺少和谐的育人环境
在2009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国务院评定的优秀教育科学研究专家孙云晓曾在全国进行了系列调查研究,调查数据表示:“91.7%的中小学生父母希望孩子获得大专以上学历,其中54.9%的父母希望孩子读到博士学位。另外,83.6%的中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试成绩要在前15名。76.4%的小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试成绩要在90分以上。65%的中小学生父母给孩子布置过学校以外的作业。”
借助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步伐,我国人口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但是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分布不均匀等弊端,以及人 口众多的现实国情,出现以强调升学率为主的教育期望也就见怪不怪了,凡事都会引起连锁反应,在痴迷升学率的现实下,许多学校和家庭在教育方法与内容上都更倾向于应试教育,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学生家庭生活中,教育出现了畸变,这也为高中阶段学生群体的不和谐发展造成了影响,尤其对于高中阶段贫困生这 一类相对特殊的群体而言,应试教育则会成为他们素质扭曲的催化剂,这是因为高中阶段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相比,他们压力更大,尤其是单亲家庭或独生子女家 庭,这类家庭出身的贫困生要担负起家庭责任的重担,是改变家庭生活困境的希望,也正是如此高中阶段贫困生会更加努力的看书、学习,而忽视自身的综合发展,性格内向、冷漠,缺少知心朋友,人际交往能力差等现象在高中阶段贫困生身上都可以找到,而这些都与教育的核心一一培养健康的人格相违背。此外还有一份调查数据显示近10年间,青少年肥胖率增长近50%,青少年近视率从20%上升到31%。由此可见,以升学率为主的一元化校园,学生缺少健康成才的和谐育人环境。
四、相关服务制度与机构不健全
在针对贫困生管理中,高等学校的机制与机构是较为完善的,以资助体系为例,在全国各个高校都已经建立了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为主要内容的高等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而高中阶段主要以教学岗位居多,以曾经多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德育先进学校的石家庄市二中为例,在该学校的职能部门中主要是以教学科研为主,在学校管理中并没有设立单独的贫困生资助部门,比如资助管理中心等,高中阶段贫困生资助的主要任务则是由财务处和政教处(学生处)协同完成。有的地方则是依托资助管理中心,向高中阶段贫困生发放各种生活补贴与助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