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出世教学反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猴王出世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范文1

一、当前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

1、学习动机。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性因素,是保证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语文是小学的主要课程之一,更是各课程学习的前提。然而当前的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态度并不端正,他们选择学习此科目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并没有真正地从心理上喜欢它。所以对于语文预习一般都只是回去把课文看一遍,很少有学生回去认真借助工具书认真研究课文的。

2、语文课堂学习的状态和方式。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主要方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状态和方式,对他们的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当前很多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仍处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满堂灌,学生全盘接受教师的解释,基本不存在“自主、合作、探究”这些环节,所以一节语文课下来的学习气氛是沉闷型的,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学科就产生了恐惧感、厌恶感。

3、关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当前很多农村小学的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预习这一环节基本处于应付老师检查的状态,老师指明要检查就会敷衍的看一下,要是不要求就会连看都不看,更不用说是借助学习工具来解决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除此之外,学生在预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会自己尝试寻找答案更不会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大家一起解决。长久以往,学生就会产生自己不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陋习。

4、课外阅读和写作。当前农村小学的学生的阅读视野比较狭窄,除了语文书之外,基本很少有其它课外书籍可以去阅读,去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有些乡镇小学条件相对好的,可以为学生提供图书馆的,学生又因时间被安排得很紧,根本没办法有时间去看书。很多时候他们选择去看,也是因为老师要求写读后感的情况下才去看的,根本没有主动吸取知识的意识。笔者在教学经历中发现:很多学生其实平时也是很渴望去看一些有趣的课外书,但功课太多,作业量大,没时间去看课外书。再加上家长和老师认为看课外书会耽误学习,限制甚至禁止学生看课外书。其实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内学习的必要的延伸和补充,语文能力的形成需要大量的阅读。阅读不仅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而且,阅读内容还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情感、意志、品质等方面,能使学生更好地完善自我。所以限制学生的课外阅读,不仅达不到学习能得到提高的目的,甚至可能还会适得其反。

二、针对以上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1、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学习动机不纯。语文本身属于相对抽象的学科,特别是对于小学生,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很难提起来,这主要与他们的心理特征有关:喜欢模仿,好动,上课容易走神,学习不自主,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等。由于学科的性质与学生的心理特征相结合,学生就容易处于就很较差的学习状态。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将孩子从懵懂中正确地引导出来。

2、对语文的求知欲不高较低,自主学习性不强。由于当前网络过于普遍,农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很多农村家庭都备有电脑,学生也拥有自己的手机。但由于当前的小学生对网络世界还没形成科学的认知能力,他们大多过于沉溺于网络游戏,对抽象的语文学科觉得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去学。他们选择去学习很大程度上是父母和学校的“威逼利诱”,他们自主去选择学会的几率很小。在他们还没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情况下会学习,只会让他们的学习热情越来越低,进而产生厌倦的情绪。

3、学习方式滞后,学习能力低。由于应付教育模式的存在,导致大部分农村小学生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主要仍是依附老师、依据对学习成绩的帮助而定的,这种功利性的语文学习方式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本身的语文学习能力。

4、课外阅读量少,写作失真。当前的农村小学生的时间被安排得很紧,根本没办法有时间到图书馆去看书。并且,据笔者调查发现:在学生所看的课外书中,40 %是散文、科技文、杂文类课外辅导练习,20%是消遣性文艺作品,12%是武侠言情小说,而文学名著只占28%,从而导致了学生的作文缺乏生活型和人文性,作文失真。加之他们的生活比较单调,对生活的体验过少,所以很难写出有感情的作文。

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几点对策

1、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教师要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心理动态,进行心理辅导,端正其学习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小学生正处于一个成长的年龄段,对事物比较好奇,教师要学会观察,要及时地调整授课方式,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堂内容,增加互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课堂不走神,跟随教师的思路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设计好教学思路,授课方式不能一成不变,让学生感兴趣。

2、转变学习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学生的预习状况不佳,当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学习功课门数多,无法兼顾。但不进行语文预习或者马虎预习的很大原因是因为老师没有进行深入的引导,没有养成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小学生和初中生相比在学习能力或心智上都有很大的区别,这就决定了小学生的预习要老师们手把手地教其如何去做,布置一些具体的思考问题,这样学生就会进行深入的思考和预习,则达到课堂上不需耗费大量的时间预习,提升教学质量和增加课堂容量。适当进行多媒体演示课堂,声像结合,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的想象空间。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只有将“自主”“创新”“合作”的理念融入课堂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农村小学生的学习模式。让他们当课堂的主人,从而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写作能力。每周设有阅读课,或者推荐学生阅读一些课外书目,多读书多看报,不仅扩大视野,增加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量大了,思考多了,学生自然而然会有很多思路,在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减少作业量,给予学生消化的时间与空间。课后充分给以学生自主学习、做作业、思考的空间。学生只有一定的时间做好作业,思考总结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后,才能消化为自身的知识,记忆才会深刻。布置的作业只好是基础和一些启发式一起的作业,让学生既能巩固了理论知识又能多方面思考,不要一味的布置那些死板的作业让学生反感。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范文2

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略读课文时存在问题:有的教师忽视学段目标或单元教学目标,忽视略读课文在单元整体中的地位与联系,中段和高段教学模式一样;有的教师教学目标意识不明确,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粗浅理解就课教课。随意性很强。导致课时任务无法完成;有的教师没找准略读课文教学的起点,低估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频繁提问学生已经知道(或理解)的问题,挤占了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有的变略读为泛读,放任学生自读,最终了无实效;有的“精”“略”不分,对略读课文过度精雕细琢,教师的强势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细碎频繁的问答,制约了学生活泼的个性、生命独特感知、体验和解悟。

那么,教师在略读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如何设计,采用什么策略呢?

一、领会内涵 把握尺度

人教版教参对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有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略读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要求。一般是“不求甚解”,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读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这说明精读课文给学生以“知”。而略读课文是学生通过阅读实践,由“知”向“行”转化的训练基地。教师教学略读课文时,要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相关的目标和要求、学段特点;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接受水平;编者意图一;文本、单元训练重点、单元导语,略读课文导语等,制定教学目标,强化目标意识。

二、注重预习 历练自学

教师的预习引导应体现梯度:三年级起可设计安排课内预习,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读顺课文,然后参照“阅读提示”自主阅读,初步体会文章内容;四年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文章想画面、质疑问难、领会表达方法,初期教师宜多方启发,注重示范,还可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预习;五六年级让学生课外自主预习,可用“审题、读文、画生词(关键旬)、质疑解难(自能发现和自能索解)、查阅相关知识、摘抄”等方法长期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培养自学能力,缩减课堂读文时间,赢得“精讲品读、适度拓展、积累运用”的良机,形成良性循环。

三、板块推进 因文而异

“略读课更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建议采取几遍读的方法:一读,读对读通,口诵心惟;二读,画画批批,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收获(可以是受到的教育启发、好词佳句、文章写法、读书方法),积累语言。”(崔峦语)此语在阐明略读课文教学基本步骤的同时说明:一是略读课堂教学结构要“简”:二是课文只是作为教学“语料”,要明晰不是课文的精读和略读,而是课型上呈现的方式为精读和略读,不同的课文,其教学目标、方式、形态方面也不一样;三是略的是教师的教,改“圈养”为“放养”。教师在精读课文教学中授之以“法”,学生在略读课文中循法学习;四是要“略”中求“精”,选准着力点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其倾吐、吸收。因此,依据文本的题材、体裁、类型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1、简化结构,板块推进。与流线式教学相比,以板块推进方式进行教学,开放学生学习的空间,更能遵循“以学论教。顺学而导”的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将会更加关注“生成资源”。采用诸如“整体感知一自读自悟一交流点拨一积累拓展”板块设计方式,给学生留足自主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辨析、历练,培养学生潜心会文、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以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形成或调整教学思路,再引导学生质疑解难、交流点拨,落实语文能力训练。

2、因文而异,选择教法。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关注文本的题材、体裁特点,精心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第三学段叙事性文章、诗歌、说明文三种文体教学的共性要求是:(1)推敲重点词句,体会其感彩和表达效果;(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3)以读书为主线,加大思维力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4)注重语言积累和运用。落实到说明文教学的要求是:(1)引导学生在获得科学真知中得到乐趣;(2)揣摩说明文的知识理趣,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新鲜而富有新意;(3)注意课堂教学的生发,要开拓与课文有联系的知识;(4)注意读写迁移,学以致用。其教法也不一而足。

(1)比较读。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比较。如人教版四上第四组中《猫》和《母鸡》同为老舍写的,其写法和情感表达有什么不同?《白鹅》和《自公鹅》同写鹅,各写了鹅的哪些特点,写法有哪些异同?略读课文与略读课文比较。如教学人教版六上《跑进家来的松鼠》时,可以让学生从五上《松鼠》人手,温敬知新,再从内容、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弹性设置深入(多角度)对比阅读环节,完善认知结构。

(2)迁移读。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往往含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教师如果找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共生点,依据阅读提示(含单元导读、课文导学提示语、插图、泡泡提示语等)设计教学目标,选好切入口,给学生指明自主学习课文的途径,将能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

(3)重点突破法。如人教版五上有《慈母情深》、《学会看病》两文,《慈母情深》是让学生学会感恩母亲无私的爱,同时告诉贫困家庭的孩子,读书是改变命运的重要方式。这篇文章文学性较强,如果采用一般记叙文的教学方法,分析时间、人物、地点、事件,会割裂文章的整体气韵。因此,教师可让学生勾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辛劳、深情和对“我”的支持的;体会短句成段快节奏的写作形式。《学会看病》是另一种母爱的表现方式(母亲鼓励“我”独立),侧重揣摩描写母亲矛盾的心理变化,让学生带着“母亲到底是不是冷漠、狠心”这个问题去感受母亲的矛盾、担心、焦急。而后对比两篇文章:同是写母亲、写母爱,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3、“略”中求“精”,选准训练着力点。教学内容宜少而精,教师应选准训练的者力点(结构、语言、情感、方法),精讲品读。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如王春燕老师执教《猴王出世》时从“形式”入手,引导学生将着力点放在研究语言形式、感悟经典名著的语言魅力上,取得了成功。

4、研读交流,多元解读。阅读的过程就是鉴赏评价的过程,“从阅读中的心智活动来看,吸收和倾吐是相互联系、交互作用的”。教师可设计讨论、争辩、交流等对话形式让学生畅所

欲言,唤起他们阅读的心理体验,同时要善于捕捉真切的个性体验,对学生独特的理解、感受和体验加以鼓励性的评价。

四、适度拓展 积累运用

一是拓展阅读。大量阅读有助于阅读能力、阅读水平的快速提升。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总结时也指出:“应当在读好课文的前提下,让学生尽可能地多接触一点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如《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人教版四上)涉及许多深奥的地理知识,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观察世界地图,了解七大洲、四大洋。查找大陆漂移说的相关资料;在课中,教师可补充魏格纳去实地考察的一些情况、医生的劝阻及他为地质事业献身的资料;课后让学生阅读魏格纳或其他科学家关于科学研究的故事并交流。此外,选读课文也可以按内容分别插入相关专题单元,让学生在学完略读课文后拓展阅读。

大量的课外阅读,能帮助学生构筑厚实的语文基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提升文化品位。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接触名著,领略经典的魅力,享受“名著之旅”:人教版四上《昆虫记》、《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五下《水浒传》、《西游记》;六下《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可采用定时、随机指导两种方式,关注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效率,落实“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课标要求。

二是拓展实践。略读课文教学还应该考虑给学生自我拓展的空间,留下举一反三的天地。如教学《学会看病》,教师可以这样设计:让学生阅读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让学生到医院去一趟,搞清楚看病的程序,再让学生以儿子的口吻描述到医院后的经过,也学着文章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变化;描写一件发生在医院的事情,注意叙述和心理活动描述,促进读与写的有效迁移。教师还可考虑为学生搭设实践的平台,让其展示才能、张扬个性。如教学《索溪峪的“野”》,可让学生介绍索溪峪,评选“优秀小导游”;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后欣赏(或学唱)带藏族民歌风味的《天路》;教学《小木偶的故事》后,让学生改为剧本,小组合作表演;学完《大瀑布的葬礼》,让学生参照资料将课文改写成演说稿,进行演讲;模仿《蒙娜丽莎之约》、《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一幅名画……教师要尽可能使略读课文教学有声有色,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语文能力。

三是积累语言。纵观人教版教材,许多略读课文出自名家之手:《母鸡》(老舍)、《祖父的园子》(萧红)、《我的“长生果”》(叶文玲)、《桂花雨》(绮君)、《松鼠》(布封)、《珍珠鸟》(冯骥才)、《慈母情深》(梁晓声)、《学会看病》(毕淑敏)……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累经典规范的优美语言、精彩句段。做好读书笔记,便于自己习作时“厚积薄发”。如,《珍珠鸟》的开头“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冰心曾经评点:“这个‘真好!’开头起得很带劲,这劲中有着无限的喜悦。”这是绝佳的语言训练点,教师可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后,也尝试在习作中将表达情感的简短词语放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

四是积累方法。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不仅授学生以渔,更应“授学生以渔场”(肖川)。课堂教学设计要有侧重于阅读知识和方法技巧的指导环节,一课一得,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方法又在阅读实践中运用。如《秦兵马俑》可以“保存世界遗产基本资料”为名,引领学生自主搜索有效信息,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渗透整理信息的方法,再通过制作“秦兵马俑基本资料卡”,让学生运用跳读、扫读、选读等略读方法读懂全文(计时训练),让学生明白,对于有效的信息,可以用资料卡的形式及时保存,初步懂得资料卡的内容及制作方法,也培养学生及时积累资料的习惯。

五、及时评价 激励巩固

课标指出“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内容、过程及效果进行口头(或书面)评价,激励、巩固阅读兴趣。香港教师非常重视设计课堂阅读练习和及时评价反馈,他们的相关阅读练习有填空、选择、简答三种类型的题目。填空题,往往要求学生在新的语境中运用文中的词语;选择题,大多选择课文中的一个语段检查学生的理解、概括、分析能力;简答题,要求学生对某一个现象作出判断和阐释。另外,教师也应对教与学目标有效达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反思采取何种补救措施来继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