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问题教学法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问题教学法论文

问题教学法论文范文1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英语阅读教学;自主;创新思维

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疑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具体的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善导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那么,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呢?

一、在预习中运用问题教学法

英语阅读课程是自习性较强的学科,预习得法,对于学生的自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问题教学法来预习学习内容,主要有两种方法:

1、指导性预习,这种方法用于篇幅长,难以理解的文章。刘乃银主编的《英语泛读教程》(以下简称《教程》)中的阅读文章新颖而有趣,且篇幅较长,阅读量明显加大,课文长度从第一册1200个词增加到第四册2000多个词,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完成阅读任务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3-5道引悟性的预习问题,用以指导学生明确开展该单元内容学习的主要思路。例如:《教程》第四册第一单元课文一GeniusandtheCraftsman,在上这课书前,教师设计以下几个预习问题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好基础:

(1)Whydoesthewriterthinkitnecessarytothecreativefunction?

(2)Howisastoryconceived?

(3)Whatistheprincipleofastory’slife?

(4)Whatarethefunctionsofthecraftsman?

(5).What’stherelationbetweengeniusandcraftsmanship?

(6).Howtounderstandthesaying“Practicemakesperfect.”?

2、自主性预习。自主性预习是指不设计具体的问题,由学生自己通过自主预习,认真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新词,对文中的优美语句,重要语段,进行适当记录和摘抄,通过其它书籍或网上查阅初步了解作者作品,文章的背景;以及对篇章结构,思想感情,表达方式,写作特点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思考和领悟,用笔记本记下预习中的收获,把对预习内容的疑惑,自己整理成问题,以便在课堂上提问老师和同学,通过大家的讨论,探究,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二、在阅读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活动,整个课堂教学以问题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以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学生阅读文章后,总会对文章的某些方面有所感受,或者对文章的内容、作者的观点做出自己的评判,或者对文章的一些事实和内容进行补充。针对那些内涵丰富、有真知灼见、给人以启迪和联想的文章展开讨论,最能触发学生的精神世界,使阅读达到高层境界。因此,在阅读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主要是课堂交流、讨论问题。

教师首先指导学生交流预习的收获,以此了解和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可以启导提问几个学生,让他们主动讲述怎样进行预习,通过预习自学,获得了哪些新的知识,新的发现,新的认识,新的感受和乐趣等。学生的讲述交流是根据他们的学习实际情况而谈的,是开放的,不预设的。学生可以谈到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特色,语段分析,字词辨析与运用等。教师通过学生的讲述,可以大致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可以把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在讨论中学生把在预习中遇到的疑问,困难和问题提出来,互相讨论,在小组讨论中,鼓励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讨论活动,各抒己见,学生之间互问互答,对于在本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跨组讨论,也可以师生之间,合作探究。在这个课堂讨论交流中,使学生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地思考问题,主动去发现、去探索,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学探索能力、发展自主创新能力。

三、拓宽阅读、深化问题

创造积极轻松、活泼高效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探索、自由争论,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怀疑精神和发散思维,最终解决问题,把课堂教学逐步引向深入学习、思考与研究。学完一个单元,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回顾反思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对本节课或本教学内容进行概括性的简要总结,归纳所学内容的知识要点和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总结、提高的能力。接着由本单元内容延伸、联带,设计更深层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外的广泛阅读。鼓励学生多读书,积极感悟作品,让学生在读书中发现自己、发现社会、发展自我,使学生通过课外的大量阅读,增加他们的知识,扩大他们的视野。例如:《教程》第四册第三单元课文SevenWaystoBeatShyness.学完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为害羞者提供的克服害羞的方法,问题如下:

(1)Whatisthemainideaofthearticle?

(2) Howmanykindsofshynessmentionedinthearticle?Whatarethey?

(3)Whichofsevenwaysisthemostworkabletoyou?

(4)Doyouthinkfemalesareshyerthanmales?

(5)Whatphysicalsymptomsthatashypersonwillshowwhenhe/shespeaksinpublic?

然后鼓励学生课后作进一步的相关阅读,探寻更多的方法来克服害羞,并列出一些书目供学生参考和阅读。这些书是:

PhilipZimbardo,Shyness:WhatItIs,WhattoDoAboutItChristopherMcCullough,AlwaysatEase:OvercomingAnxietyandShynessinEverySituationJonathanCheek,ConqueringShyness:APersonalizedApproachArthurWassmer,MakingContact:AGuidetoOvercomingShynessJonathanBerent,BeyondShyness:HowtoConquerSocialAnxieties

教师希望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能找到更多更好的克服害羞的方法帮助自己或帮助别人,最后,教师提出新的问题供学生课后讨论:

Ifyouareashyperson,howwillyoudo?Doyouhaveanyothersuggestiononhowtoovercomeshyness?

问题教学法的教学过程是开放的,发展的,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与阅读内容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对形成学生的知识建构,促进其全面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问题成为贯穿英语阅读教学全过程的一根主线,是教学的灵魂和精髓,而不是如平常一般教学中仅仅是教学的一根线索,一个引入点,或者仅仅是作为教学的辅的手段或形式。问题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说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机的结合,打破长期以来受灌输式教学影响而形成的惰性实践、线性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获取知识、发现问题,通过课堂启发学生、交流讨论、整合知识、解决问题,使师生双方真正成为学习与研究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蔡梓权,《新课程新成果精粹》,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问题教学法论文范文2

问题式教学法,顾名思义,教师与学生皆要以问题为教学中心.其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属于主体对象;教师则属于主导对象,教师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主要负责问题的设计,拓宽学生思维,启发学生主动、自由的思考精神,并且通过一系列的实验验证、课堂交流、课后辅导,全面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围绕课本内容进行教学的同时,指导学生们对教学“问题”采用层层递进的深入探讨,掌握问题的要点与难点,学生只有全面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技巧,再次面对问题时才不至束手无措.因为,技巧,是不会轻易被遗忘的.问题式教学法无疑属于一种双向交流的教学法,其精髓就是通过“问题”来跳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可以一扫传统教学单向的沉闷氛围,更能够让学生举一反三,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探索出问题的形成,这种探索通常会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创新思维的提出,在师生中的协作下解决问题.

二、问题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实践

1.激发兴趣在课堂中的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是其中关键,它在一定程度上也直接决定了问题式教学法的成功与否.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必须首先了解学生对于问题的兴趣所在,先在问题的表象上激发学生对于教学的兴趣,进而更深层次的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引起学生相互交流的问题.问题式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一方面需要激发意识的导语,一方面更需要一些现实的生活情境元素进行渗入.以高中化学教学来说,如上述所提到的,更加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进行对SO2的教学内容时,可以向学生先行展示一些准备好的四川乐山大佛佛容黯淡无光的图片,引导学生对于“黯淡无光”的思考:因为何种原因致使大佛黯淡无光?教师也可以展示一些不法商人使用漂白剂对食物进行“美化”处理的图片与新闻,因为这些所见所闻,皆与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容易激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2.引发思考在提高了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对于本节的教学内容发生了的兴趣后,紧接着就要发挥教师在上述问题的设计当中,对于学生思考能力的思维引导,通过问题的探索,让学生拥有独立的思考的精神.在这个思考过程的前提上,教师还需要把问题设计的更加巧妙,并且问题本身有很强的递进式功能,即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对问题的解释有着深入浅出的教学境界.比如上述所论及到的关于SO2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以逐渐的指引学生让他们对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思考,因为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都是属于酸性物质,可以让学生归纳两者与水、盐、碱所接触反应之后的化学方程式.并且由于问题的设计拥有学习与生活经验,故而,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轻易地利用记忆来获得问题的解决方案,达到初步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致使学生对于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与学习有着相当大的欲望.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提问,例如:在平常的教学中,大多利用品红溶液进行对SO2的检测,利用澄清的石灰水来进行对CO2的检测,当然,如果石灰水在浑浊后又逐渐开始变清,就能够解释其有CO2的存在.可是上述在对SO2与CO2进行归纳的时候我们发现,SO2与CO2一样也拥有相同的属性,倘若一种混合气体中涵括了SO2与CO2,又该怎样证明?对这个“证明”实验的设计,其步骤流程更加需要运用到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可以利用对学生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组织,进行对问题步骤与方法的研究,最终达到对解决问题.

3.交流合作可以说,教师所设计的“小组讨论”、和学生进行“交流展示”都属于问题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最本质的一种分别.在进行小组讨论的设计中,教师可以将问题进行拆解,让每一个学生皆有解决问题的任务,做到分工明确的目的,使得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中.即便之前那些学习成绩平平,缺少存在感的学生也能够在小组讨论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对于先前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每个小组的学生在完成内部讨论之后,再可以与别的小组相互沟通交流,完成对问题的疏漏补充,在此过程中,教师不需要急于对问题答案进行揭示,给予来提问的学生适当的引导便可.例如,上述所提及的SO2与CO2的检测问题,首先应当对哪种气体进行相关的检测?就能够引导学生之间对于检测方案的互相交流,既对学生思维进行的相应的训练使,也可以让学生深刻的体验到了自主学习所带来的无与伦比的成就感,加强了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

三、问题式教学法的总结

问题教学法论文范文3

关键词: 问题教学法 大学英语教 有效运用 

一、问题教学法概述 

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教学主线,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问题教学法源远流长,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只读书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挖空心思地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如果不是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因此,只有把学习和思考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在学习上收到良好的效果。 

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传统课堂英语教学中,教师以灌输式或单纯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为主。教师占主导地位,“满堂灌”,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没有提供机会给学生思考;学生被动思维、被动学习,导致他们探究性、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和发展。为了帮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提问题。 

二、问题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令人堪忧。第一,很多学校是大班上课,有些班级人数达到100多,不利于师生间课堂操练及互动。第二,不少教师不善于提问题,不善于启发学生思考。第三,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感到乏味,提不起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第四,很多学校过于重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英语教师偏重于给学生讲授考试技巧,忽视课堂提问题对学生能力发展的意义。 

1.问题教学法的特点 

根据英国samford大学对问题教学法的研究报告,问题教学法有如下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小组学习,教师引导,生成问题,激励学习,问题只是发展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媒介,通过独立学习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2]它的目标是:以问题为载体,把提问题贯穿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思维活动中,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问题教学法的应用 

根据我的教学经验,问题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中,可以通过以下环节展开。 

(1)课前设计 

教师在备课前应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教师在课堂中扮演什么角色。教师应该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与学生共同进行知识建构的参与者、合作者。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是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问题的合作者,因此教师要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观点,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教学,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的能力。第二,做好一堂课的起承转合,提问题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根据个人经验,我认为通过设计合理有效的问题,创设教学情景,有助于导入新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有利于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2)课堂教学 

第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生成问题。教师可以有效地使用多媒体资源,包括图片、视频片段、音频材料、新闻广播、名人演说、科普知识等材料,运用多媒体手段,如ppt或相关教学软件,给学生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生成问题。 

第二,换位思考设计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换位思考,什么样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比如设计多种提问题的方案,选取最优的问题,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检验,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及作出的回答进行反思。 

第三,注重小组学习。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独立思考或者进行小组讨论,以3至4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共同探讨问题。小组讨论有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方式,诱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增进学生间的互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教师提问题的层次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成绩差异等诸多因素,提出的问题应该循序渐进,要把问题分成几个层次。如在做快速阅读理解时,教师首先设计一种容易、浅显的问题,即在课文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然后设计一种比较深

层次的问题,这需要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分析、理解、对比、推理、总结等,才可以得出答案。最后设计开放式的问题,这种问题在课文中基本找不到答案,这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融会贯通,班级学生共同讨论,同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引导提示,最后一起攻克难关,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成就感。 

(3)课堂教学评估 

运用问题教学法后,检测课堂教学效果是很重要的。教师可以运用如下方法进行课堂评估。第一,观察法。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参与的情况,以及回答问题的质量,来判断教师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思考是否起到作用。第二,问卷调查。教师通过设计问卷的方法,检验学生是否认同教师的课堂提问,从而了解学生对问题教学法的认可度。第三,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时,要注意把课堂问题延伸到课外,布置新问题,使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等媒介查阅资料,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习惯。第四,教师反思总结。教师对教学情况要及时进行反思,定期进行总结。教师要反思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否感兴趣,问题的难易程度是否符合,学生在回答问题中遇到什么困难,教师应当如何帮助学生提高等。 

三、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问题教学法在启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有积极意义,具有较好的可行性。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通过设计问题,布置问题的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baike.baidu.com/view/628592.htm#3. 

问题教学法论文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法制教育;问题;办法

高职学生是当代中国社会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群体,他们同样肩负着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他们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直接影响着我国的法制建设。当前,受经济社会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不懂法甚至违法的现象屡见不鲜,曝露出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弊端。所以,加强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牢固树立高职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高职学生的法制观念,提升高职学生的法律素质,是高职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深入研究新时期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1、法制教育从属于德育教育,独立性受到削弱

对专业知识教育重视,而忽视法制教育,目前高职院校普遍使用法制课教材是根据2006年课程改革形成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它将《法律基础》课和《思想道德修养》课整合,使“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统一在一起,导致《法律基础》从属于德育课,按照德育的方法开展法制教育,弱化法制教育功能,法制教育的独立性受到削弱,法制教育从属于道德教育的意味很浓,导致教师和学生对法制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定位,正是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比例关系的失衡,导致了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法制观念的淡薄,这样法制教育也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教学模式有局限,忽视实践环节

目前,课堂教学仍然是我国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主渠道。教育形式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环节,未能给学生提供参加有关社会实践的机会。法律知识本身体系繁杂、晦涩难懂,应用性强且抽象。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诠释律令,讲案说例,学生在教师的理论“轰炸”下记住所学的内容和知识点,空洞的讲解,被动的接受,结果是教师讲授法律知识不少,但学生只是记在笔记里、划在书上,在指导自己行为上很少得以体现,考试也只是对记忆力的考查而不是对知识的真正融会贯通。这种教学方法导致了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并未培养出良好的法律素质,淡化了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3、法律知识教育多,法律意识培养弱

高校法制教育,更多的仅限于课堂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教学方法简单,与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脱节。教师以诠释法律条文和法律规则为主要教学内容,主题往往偏重于防止违法犯罪,不关注隐含在法律背后的价值取向和意识培养,不能准确理解法律课程开设的目的,缺乏对学生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的培养,导致许多高职学生只知法律的条文,不知把对法律精神内化为实际行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虽然学习了很多法知识,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守法的自觉性较差,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的实现持怀疑、不信任的态度,违法犯罪行为是有发生,影响了高职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形成。

二、高职学生法制教育的改善途径

1、把法制教育从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中分离出来

教育理念不改变、不到位,法制教育的深化和创新就无从谈起。我们要把法制教育从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中分离出来,树立独立的法制教育观,充分认识到法治和法制课在现代社会中的主流地位,这是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扭转被动局面的希望所在。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本质是以广大在校学生为对象,以法治和法律为内容,以培养其法律素质、传授法律技能为目的,以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为主旨,展开的教学活动,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合一。我们要从学生实际需要与未来职业发展出发,结合当今时代特征与高职学生特点,根据学生所在的学校类别、所学的专业及各校的侧重点需要,除进行宪法、刑法、民法等大法的一般性普及外,还开设一些与各校专业(行业)相关、与各类学生受体相通的法律课程,例如,可加以《劳动法》、《合同法》、《民法》、《知识产权保护法》、《反不当竞争法》或有关工商、金融、会计等部门规章的重要内容,作为《法律基础》课的深化和延伸,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法制教育”贴近大学生的生活,融入大学生的内在性需要,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步入社会的用法能力。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不是让他们成法律专家,而是帮助学生在走上社会后懂得运用社会的法律资源,懂得寻求法律的保护,懂得法律上的是与非。

2、打破说教式教学,强化课程的实践性环节

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依靠传统的枯燥无味的“课堂说教”的方式,达到增强学生法制观念的目的是很难奏效的。必须强化该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较适宜的方法是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实践活动中感受为什么要遵守及如何遵守法律规范。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选择那些既有利于大学生法律知识的理解,又具有思想教育意义的案例。通过对真实案例进行课堂分析和讨论,让更多的同学观察、分析、评论案件的起因和结果,最后运用法律知识进行评说的时候,会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多数同学都能参与案件的分析,容易从群策群力的多种方案中,鉴别、筛选、产生最佳方案,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使课堂的案例分析深入、实用,也能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开展灵活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比如组织大学生到相关的法庭旁听一些大案、要案,参观监狱,组织下乡普法,增强对法律学习的感性认识,创设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围。在重大节日在校园内外展开法律咨询活动,组织法律社团和校园法律援助机构,开辟法制园地宣传栏等,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会用理论知识的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素质,实现高职生在思想道德和法律规范上的知行统一。

3、重点不在于课本知识的传授,而在于法律意识的培养

法制教育的目的在于形成自觉守法、用法、自觉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的法制观念。观念的形成仅依靠法律知识的学习是不够的,必然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相结合,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重点不在于课本知识,而在于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社会职业生活的态度和能力。在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中,重点放在向学生们传播现代权利义务教育观念和法制精神,对大学生的法制价值观、法制素养、思维方式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学中,通过课程中“量”的教育,在学生心中起到“质”的效果,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与信念,内化为学生运用法律的能力,实现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的转变,让他们知道不能超出法律的界限,违法必受追究,使他们对法律心存敬畏,克服侥幸心理,不敢以身试法,从内心深处自觉产生学法、懂法的需求,自觉捍卫法制的尊严,自觉依法办事,促成他们在行动上成为一个守法的人。

高职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的建设人才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法制观念如何、法律素质怎样,关系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高职院校作为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不仅要以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培养目标,更要注重学生法律素质的提升。清楚的认识法律教育的现状,积极拓宽法制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使学生增长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使高职学生呈现出遵纪守法、自立自强、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对高职生成长成才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旭东、徐燕:《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实效性研究》,《商场现代化》2012年1月.

问题教学法论文范文5

一、“教”与“玩”结合的提出依据

1.小学生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2.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少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少年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

3.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

4.小学生的成才需求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即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应体现出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的精心教导和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原则、方法。“玩”,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有目的的“玩”,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增强其创造能力。

二、“教”与“玩”结合的基本方法

1.集分结合。就是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集中一段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和练习规范,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体育游戏形式进行应用。如,在讲授身体平衡技能知识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单腿站立、单腿跳跃、单腿跳接力等比赛,把“教”与“玩”结合起来。

2.课间穿插。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游戏,以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刺激学生运动神经的活跃。如,在教授体操课时,可在课间放一段欢快的乐曲,让学生们尝试按着音乐节拍以舞蹈形式做体操;在队列练习时,穿插一些花样,等等。这些都能使枯燥、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3.命题发挥。就是在教授某种体育运动规范后,由教师统一命题,提出运动量和锻炼目的,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体育活动项目,自己组织体育游戏活动。

4.内外联系。就是把校内体育教学与校外学生体育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校外的“玩”按照一定的体育规范要求进行,实现校外“玩”为校内“教”服务。

三、“教”与“玩”结合的原则要求

1.服务中心。即为教学教改这个中心服务,把改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结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寓教于“玩”。“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纯的玩,即无要求无目的的凭兴趣玩,一种是有要求要实现一定目的的“玩”,两种玩虽都以身体的运动为主要形式,但实际意义则完全不同。在体育教学中,提出“教”与“玩”相结合,是把“玩”作为教的辅导手段,以“玩”助学,以“玩”促练,也就是在“玩”的过程中要体现教的意图,实现教的目的。

3.循序渐进。从引导、诱导的角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在渐进过程中使“教”与“玩”的形式、内容在结合上日益紧密,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按照体育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进行各种“玩”的活动,如在低年级学生中练习躲闪能力可组织开展比较简单的“老鹰捉小鸡”游戏活动。到了高年级,则应组织带球躲人等难度大的躲闪游戏活动。

4.活而不乱。“玩”是助“教”的一种手段。因此,体育教学中应用“教”与“玩”结合的方法必须注意分寸,把握尺度,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实际需要组织必要的“玩”,防止“玩”偏问题的发生。

四、“教”与“玩”结合的实践效果

1.增强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教”与“玩”的结合,丰富了体育教学形式和体育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实现了教者与学者在感情上的融合和在情趣上的共鸣。因此,在体育课堂上,学生精神饱满,兴高采烈,自觉、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2.强化了学生的体能锻炼。在体育教学中,由于穿插了一些体育游戏,吸引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使学生的运动量增加,达到了运动负荷。通过“玩”达到了学生运动量,促进了体能的增强。

3.加快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与“玩”的结合,为体育教学营造了一个比较自由、民主的宽松环境,赋予了学生一些独立自主的权力,使学生可以根据主观愿望,运用获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选择与个人爱好和体能实际相适应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锻炼坚强的意志,促进了学生个人性格、气质的发展。

4.促进了学生的智力提高。“教”与“玩”的结合,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接触了更广阔的知识天地,促使学生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方面全面发展,促进了思维、判断、记忆等方面能力的增强,为学生智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问题教学法论文范文6

求学网为您提供“初中物理教学论文问题教学方法”解决您在写物理教学论文中的难题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问题教学方法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初中物理教学论文问题教学方法”,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