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编辑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视新闻编辑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视新闻编辑论文

电视新闻编辑论文范文1

理论思维是发现和创造高技术的前提条件,也是转换和应用高技术的具体手段。以往的电视实践也有力地说明了这个基本道理。

20世纪末,人类迈入了数字电子传播时代。一方面,多媒体、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媒介的融入,为电视传播获得了延伸的可能性。电视编辑突破了基于磁带的线性编辑的诸多局限,基于数字技术的非线性编辑等为电视创作空间的拓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新媒介和新技术使自己放大和延伸”。新技术应用下的电视编辑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需要新思维的切实指导,需要思维的推动激发和创造性构思。

另一方面,媒介竞争也迫使电视编辑更新思维观念与思维方式。一直以来,报纸、广播与电视的竞争始终没有停止过,“第四媒体”网络的崛起,不可避免地对电视生存空间和发展前景构成强大的冲击。面对其他媒介及其电视媒介间的多重竞争压力,电视如果不及时从思维观念和思维策略上加以突破,其传统的优势地盘将难以维持。

从“信息高速公路”的推进到“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概念的提出,信息资源的丰富与膨胀已是公认的事实,而且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的影视产业将进一步跨入市场化、国际化轨道,“接受暴风雨的洗礼”在所难免。如何更为合理有效地利用和开发影视资源是未来我们面临的一大课题。如何实现电视资源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如何借鉴和吸纳外来资源,并纳入自主发展轨道,如何实现从外延到内涵的强化,如何进行整合与重构,这是电视编辑面临的又一新问题。思维观念、模式、方法、策略的革新势在必行。

2电视编辑是电视作品的重要思维艺术和结构方法,是电视制作的最后环节

任何电视作品的形成都离不开电视编辑的直接组织和传播,电视编辑的思维方式与规律直接影响着最终电视作品的质量。北京广播学院的丁海宴先生曾以纪录片的编辑为例:“纪录片编辑的过程,就是整理的过程。纪录片在前期拍摄的时候经常是模糊的,而在编辑台上才能理出头绪。在记录事实的过程中,主观的理解与客观的事实,时常是相背的,这种矛盾的统一同样需要在编辑台上完成。许多感情阶段无法理解和解释的事实,往往需要在理智阶段来分辨和澄清。如果说,纪录片的前期制作是一种即兴的感情创作,那么后期编辑则应该是理智的思维创造。用个形象的说法,摄影机是感情的机器,编辑机(包括剪刀)则是理智的工具。”思维在编辑阶段的重要作用可见一般。

面对紧迫的实践形势,理论显得相对滞后,这是当前电视界面临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尽管“操作和思维是平等进行的”,但“两者是两个高低不同的层次和系统,人的思维和认识永远指挥着操作”。这也是建构电视编辑思维的另一重要动因。

在于将这些直观上无关联的画面组织起来。画面隐含的延伸性是电视编辑实现思维概括性和创造性的重要基础,在普多夫金和库里肖夫看来:“剪辑的过程不仅仅是讲述一个连续的故事。通过适当的组接并列方法,可以赋予镜头过去从未具有的意义。”他们甚至把它作为一条“美学原则”,“对于一种艺术来说,首先是材料,其次是组织运用这些材料,使其适合这种艺术的特殊要求的方法。”

信息科学和认知科学把思维理解为“发生在脑中的信息变化过程,或者说是信息变换过程,从操作意义上讲即信息加工过程。”在他们看来,“思维是在特定物质结构中以信息变换的方式对客体深层远区实现穿透性反映的、可派生出或可表现为高级意识活动的物质活动。”它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是人类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以信息加工为基础,又超越了信息加工的物理存在意义,赋予信息以精神、以力量、以思想。如此看来,电视编辑思维即是一种选择、加工、存储和输出电视信息的高级意识活动与过程,它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环节:(1)选择信息,调动电视。编辑的注意力、观察力,对感性材料的捕捉能力、认知程度和理解程度选择信息,这是电视编辑思维的准备阶段。摄像师从俯拾皆是的生活现象中寻找出用以传情达意的最直接、最真切的对象物;电视编辑则从这些视听形象中选择和提炼信息,用以构造屏幕形象,可以说,是电视摄像工作的延续阶段。当然,电视编辑选择信息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受众的需要,这是制约创作者选择信息的客观因素。(2)加工信息。发挥电视编辑的想象力、抽象力和创造力,加工组合信息,这是电视编辑的主体阶段和核心。(3)存储信息。运用恰当的记忆方式和认知规律组织协调信息,这是主体阶段的延续。这两个阶段是信息的创造阶段,蒙太奇形象的塑造,电视独特时空的构造,都是通过电视编辑对信息的加工与组织实现的。创作者的认知能力、认知动机等在此得到体现,其思维观念、思维习惯也对之产生影响,相应地,受众的需求和认知方式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和遵循。(4)输出信息。基于电视编辑与受众的交互能力,将存储的信息输出给受众,这是整个电视编辑思维的完善阶段和最终检验阶段。

按照这一科学界定,电视编辑思维也应当包含三种基本形态: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

形象思维是电视编辑思维的第一层次,即通过具有形象化的电视符号组织来阐释一定的意义,是一种具象化信息的加工过程。著名导演谢晋在谈到电影、电视的本性时,曾用一句话来概括:“形象高于一切”。的确,电视摄像捕获的是视觉化形象,电视编辑塑造的也是形象,“电视是直观、形象信息的窗口”,形象的选择与建构是电视思维的第一要义和最基础层次。

形象思维活动以客观形象为思维对象、以感性形象为思维材料、以指导创造物化形象的实践为主要目的,基本贯穿于电视制作的全过程。人们运用形象思维工具,就可对事物的客观形象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引起联想与想象,创造新的物化形象。或以形象的积累创造诗意、表达情绪,或以形象的对比阐述思想、强调差异、刻画人物,或以形象的联想隐喻或象征某种意义等等。

如果说形象思维是以物质客观存在的形态及其形象信息来表现事物,逻辑思维则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表达事物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一样都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正如朱景和先生所说:“艺术创作有赖于形象思维,但在某些纪录片创作中,逻辑思维也颇重要。”事实上,逻辑思维并不仅限于纪录片种,其他电视节目中也有广泛应用。

电视编辑的逻辑思维是指以事物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为起点建构和组织信息的思维活动。它是一种以概念为基本思维单元、以抽象或逻辑为基本思维方法、以语言符号和信息辩证对列为基本表达工具的思维形态。

创造思维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创造性结合,是两者互补、互促的过程,是人们通过丰富的联想并结合以往的知识经验,在想象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创作人员运用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大量的信息储备去实现创造思维。在节目编辑中运用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异向思维等开放性、立体性、层次性、深刻性的思维方法,不断用新的视角去审视各种现象,用新的方法去表述各种内容,用新的手段去传播各种信息,这是时代赋予当代电视节目创作者的重要内涵。

电视新闻编辑论文范文2

目前对电视新闻自身的编辑学体系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至少在中国,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有关电视新闻编辑学的专著问世。理论界与电视实践之间的隔膜,也许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当然我们不能过分地苛求研究者。因为,以报纸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闻学对于以形、声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电视新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适应是在所难免的。即使电视新闻工作者自身,也未必能识“庐山真面目”,除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外,还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因素。每个人站在各自的岗位上,以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那么,认识的高低、理解的深浅自然也就不一样。

一、电视新闻学形成的原由

电视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关联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与之相关的理论的滞后。几年前,人们无法想象到“现场直播”这个概念,而现在,即使一些中小型电视台也开始尝试。传统的新闻学多数教科书对“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最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对新近发生或发现事实所进行的报道。”这些定义,虽然表述各异,在时间概念上,都忽视了“正在进行时”这一最富电视新闻特点的时态。因为随着“现场直播”的出现,电视屏幕上的形声可能与远在大洋彼岸正在发生的事件同步。

与此同时,电视特技手法增多,这样便给电视新闻编辑提供了更多的创造的机会。比如,以往在电视新闻编辑操作中比较多地关注“蒙太奇”。而现在,我们能够借助先进的电子编辑技术,达到超出“蒙太奇”以外的境界,画面的分割,同时传递两路以上的信息;字幕的运用,能在节目播出时,插入来不及编排到既定时段节目中的新闻,还有巧妙地安排受众介入某一事件,随时插播微波传回的消息,有意识强化感观效果等等。

我们认为,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性质、特点及其使命,是电视新闻学必须研讨的课题。

按照通常的分工,电视台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习惯地将电视新闻采编过程分两部分,其一是外采,其二是编辑,于是就有了前期和后期之分,有了记者“冲锋陷阵”,编辑“坐收渔利”的说法。

以“前期”和“后期”来界定记者、编辑的职能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编辑的手脚,影响他们在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组织、参与功能的发挥。电视新闻编辑部门和编辑的肩头,应该担起三大任务组织指导、编辑制作、控制指挥。

(1)编辑部应该是整个电视新闻媒体的“灵魂”。一段时期出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确定报道思想,拟订报道计划;“参谋”新闻视角,把握舆论导向。

(2)编辑部应该经常组织战役性报道。其中包括开办栏目、组织拍摄系列(连续)报道、发动观众对某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等。

(3)编辑部应该成为记者站和通讯员的“良师益友”。电视新闻的屏幕建设,离不开完备的通讯联系网络,这一网络的经纬主体,由记者站和广大通讯员组成。编辑部不仅要与他们形成鱼水关系,更得经常与他们互相传递信息,定期通报有关要求和发稿情况,帮助他们出主意,想点子,服好务,指导具体的新闻采编,组织新闻业务方面的培训学习。三、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编辑的核心工作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编辑的核心工作,编辑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拟订播出大纲。

播出大纲是用以指导当天播出的新闻节目的计划。与此同时,每个时段的电视新闻节目,毫无例外地需要有一个详细的节目单。大纲重在组织,而节目单侧重具体地实施。与报纸排版相比,电视在规划版面时有自己的特性。

其一,报纸是在单位面积中布置文字,电视则在单位时间里安排节目。单位时间的固定和客观时间的流动,对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单位时间,服从于整个电视版面。它不仅将每一个时段的节目界定在固定的时空里,而且根据电视节目制作所需要的时间,确定“成套新闻”,口播消息的最后发稿期限,这个时期,一般确定在播出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太推后了,就可能影响整个新闻的播出。突发性新闻以及播出之前来不及制作的新闻,可在节目播出过程中适时插播;由微波接收或记者传回的消息,如果是重要新闻,也可能由导播者及时切入。

其二,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具有相对的连续性。同一个新闻事件,由于版面的限制,19:00时的新闻中,可能安排得短一些,而在21:00时的新闻时段中,则可能介绍得说尽一点;上一个时段播出可能没有交待背景,而在下一个时段中则可以较充分地展开。

其三,新闻类节目的相互呼应。在一天的新闻类节目中,消息、新闻专题节目以及现场直播、现场录播节目往往不在一个时间段播出,中间穿插有电视剧、文艺节目、广告等,所以,受众不会因重复而感到腻味。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同的时间段拥有不同的观众面,对某一新闻的延伸和展开,无疑有助于提高收视率。

到了21世纪,随着社会文化、信息交流的快速发展、变革,社会变动速度加快、新事物不断涌现,新观念层出不穷,社会信息量骤增。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除了应具备新闻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敏感性、较深的洞察力、较新颖的思路,有较宽泛的知识面,对各方面的知识要做到略知一二。这样才能制作编辑出有深度、有层次、有思路的优质的新闻节目。

2、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较新的编辑艺术和技术

现在许多编辑对于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还多少有些认识上的误区。对于怎样进行新闻编排还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从总的来讲,要想编排好电视新闻,还必须懂得与宣传心理学、宣传艺术学密切相关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及如何将“规律”行之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来。

电视编排技巧方面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对节奏的把握。电视新闻编辑是一项既有艺术又有技术的工作,在进行新闻节目编辑时,编辑要在懂得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对画面语言和有声语言进行艺术化的处理,使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更电视化的传达给观众。电视特技手法增多给电视新闻编辑提供了更多的创造的机会。

“声音总能引出一个画面,而画面从不引出一种声音”。声音在电视节目中所起的作用已越来越突出。作为一名优秀的电视新闻编辑,对于新闻节目中声音的把握也应该具备较高的造诣。有声语言包含了大量的听觉信息,是新闻现场重要的素材。在动态感强烈的新闻事实中,声音的作用更是十分明显。

电视新闻编辑论文范文3

电视新闻编辑历经了相对较长的时间发展,无论从观众基础和传统的媒体传播依旧独领着,但由于各种媒体竞相启航,电视新闻工作中很多的弊病应为今后保持现有地位而及时得到认识并改善,在不断完善体制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力求更高的水平界面。以下几点内容即为笔者工作中总结的问题。

(1)新闻内容诸多冗杂主题不鲜明。为了能够迎合一部分人的利益和观看需求,将新闻节目在形式上不断的翻新,但内容上却在不断的腾空,随意的复制粘贴,甚至是出于收视率等目的肆意编造,不仅对观众不够认真和尊重,同时对自身来说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也许在编制的过程也花费了心思,但这种忽略新闻内容的播报与粗制滥造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当然并不是放弃在形式上创新的途径,但做事要有主次,空洞的内容再怎样装扮无非一时之艳。新闻不仅是播报事实,更要引入相关的点评和看法,给出本编辑的选用目的,现实中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不能做到更深层次的挖掘。当今社会发展如此之快,人们的精神世界如此之丰富,再用传统流水式的播报模式,将会拱手将越来越多的观众群送入到其他媒体那里去,那将很难保证电视编辑当前的地位。

(2)自主性不够强,模仿痕迹大。当某种形式的新闻放送成为流行的趋势,便在其后追随着几乎所有极富影响力的电视新闻节目,深受大家喜爱的节目我们需要几个就够了,如果每个节目都能看到上一个节目的影子,这会让观众失掉对流行的喜爱,但是电视新闻节目还会依旧沉浸在流行之中,直到下一个流行趋势的出现。这种单纯性的模仿让我们无法看到新闻的发展,甚至算是一种恶性循环。更重要的是,很多电视新闻节目认为流行的就一定是好的,一定是观众需要的,但如果只凭一时的新鲜感而放弃了长久的发展岂不是得不偿失,这种盲目性也是电视新闻编辑的硬伤。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新闻编辑不能够很好的完成本职工作,编辑能力的匮乏将直接影响新闻整体的播报。

(3)时效性不够强。新闻编辑很重要一点就是要实效,高速传递,给观众第一时间的资料报道,即便是同一条新闻要找到新的立足播报点。新曲新词,老曲新词如此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最新的视角洞察社会,方显新闻的魅力。

(1)强化创新意识。电视新闻编辑是一种信息选择、加工、组织和传播的思维过程。编辑工作既然是个创造性劳动,就决定了编辑要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创新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个电视新闻编辑的重要标准,也是一期新闻节目能否得到受众广泛欢迎的重要标准之一。一个电视台或者一期节目要保持经久不衰的关注度和良好的收视率,编辑的创新意识必须始终牢记于心,并与时俱进,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创新能力。

(2)提高新闻敏感度。新闻敏感度是一个编辑最基本也是最独特的素质。对一个电视新闻编辑来说,主要工作就是对报送案头的新闻稿件和新闻素材发掘新闻要点、新闻亮点,尤其是作为当天新闻播报头版头条的发掘,这直接决定了当天新闻播报的舆论走向和受众的兴趣关注点。新闻点的挖掘决定了新闻报道的切入点和价值度,这对新闻编辑的新闻敏感度提出了要求。新闻编辑不应曲高和寡,要主动放低姿态,把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体现出新闻的亲和力和生活化元素。

(3)创新新闻视角。新闻视角“沉下去”是指新闻的关注点要多聚焦底层基层、关注日常生活小事,但这并不代表新闻编辑要摒弃和忽视社会重大新闻。任何重大的新闻事件都源自于日常点点滴滴小事的汇聚,都是对平常小事的折射,来自底层的、日常的小事都孕育着充满价值的新闻,这也是丰富新闻编辑素材,激发灵感的重要方式。

电视新闻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它不单单具有信息传播的功能,更是党和政府的宣传的阵地,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编辑,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掌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拥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努力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政治理论,恪守职业道德,善于观察形势,勤于思考问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预测力、决断力和创造力,要有广博的学识,通过新闻节目这一媒介,运用具体生动的新闻表现手法,把党的方针政策真实准确地传达给广大群众。

电视编辑要在策划组织的创新下功夫,电视新闻要在追求尽可能高的新闻价值、尽可能大的新闻信息覆盖范围、尽可能多的新闻流量上下功夫,做文章,不断地强化新闻媒介的喉舌功能,提高收视率,获得健康快速的发展。在当今的数字时代,电视新闻报道还要不断地进行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创新,面对和正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电视新闻编辑,不仅要创新理念,创新机制,改革方法,还要提高策划意识,在对新闻的选择、加工的过程中努力寻找和挖掘新闻的着眼点,多角度、立体化,对新闻事实进行多个层面、多个环、多个方向的报道,让受众对新闻事件的价值和内涵有着全方位的了解,引导和帮助受众理解新闻节目的意图。在节目的编排和制作过程中,要创新编排手法,充分挖掘画面的内在张力,提高节目的表现力,使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突现出来,将规律行之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新闻与新闻联结,做到张弛得当,节目段落的起伏,体现出一定的节奏。

总之,在当今传媒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下,作为一名称电视新闻编辑就要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注重策划、推陈出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打造出精品,牢牢吸引观众的眼球,推动电视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作平.新闻报道的新思路[J].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电视新闻编辑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 电视新闻在边缘化的过程中不断突破新闻“客观”、“真实”的边界,导致电视新闻节目与其它类型电视节目边界模糊,与文学、电影等艺术功能区分度降低,从而引发了电视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危机。

电视新闻的边缘化指的是电视新闻的主题和内容偏离公共事务,逐渐脱离服务于公共利益这一根本社会功能的趋势。电视新闻边缘化主观目的是吸引受众,其手段主要是“突破”新闻客观与真实的边界。内容上主要表现为追求新闻娱乐化,追求事件故事性、情节性、戏剧性,形式上表现为故意设置冲突、悬念,技术上则表现为主持人形象的娱乐化、播出语言的方言化及画面的“精致”与“炫目”。

“边界”之争近年来成为诸多领域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反映在新闻领域首先表现为20世纪60年代美国新新闻主义写作运动,尝试将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相结合,引发了第一次“新闻边界”之争。“新新闻工作者运用景象、音响和人物内心的思考。以各自的风格表现了各种各样的题材。”“虽然它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一般说来,它是利用感知或采访技艺获取对某一事件的内部观点,而不是依靠传统新闻事业中常用的采集信息和提出老一套问题的标准手法,它还要求利用写小说的技巧,把重点放在写作风格和描写方面。”新新闻主义由于大量借鉴文学手法而遭到新闻界批判,于20世纪70年代销声匿迹,而在其存在的10多年间,并没有被美国新闻界所认可,“尽管新的非虚构性的报告文学出现在各种杂志和书籍中,这场写作运动没有扩大到报纸上。”但新新闻主义却在文学界引起了轰轰烈烈“非虚构小说运动”,甚至被认为是一个崭新的文学流派,“新新闻主义不仅仅是一个文体问题,它首先是一个新生的文艺思潮,而且迅速地由思潮发展为拥有众多作家作品独立的文学流派了。”新新闻主义代表作家汤姆,沃尔夫本人也认为“新新闻主义是美国20世纪以来唯一有重要意义的文学流派”。

显然,新新闻主义之所以被新闻界“边缘化”主要是因为其企图突破新闻的“边界”——真实与客观,而代之以文学的真实与客观。“传统新闻认为世界就是客观的外在世界,可以用实在物体来描述。新新闻主义则认为真正的世界并不是外在的物的世界,而是内在世界,在于人的感受和情绪。”

如果说新新闻主义是借助“文学的真实”从外部挑战新闻边界的话,那么,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持续了10多年的美国公共新闻运动,可以说是来自新闻界内部的边界挑战。

公共新闻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概念,但其核心是大众传媒的社会角色不再是“冷静”的旁观者,而是公共事务的“参与者”、“研究者”、“组织者”、“领导者”等,“其特点是新闻报道与媒介活动相结合,新闻传播者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还以组织者的身份介入到公众事务中,发起公民讨论,组织各种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使公共问题最终得到解决。”公共新闻运动的逻辑是,既然新闻“客观性”、“真实性”赖以存在的基石——个人理性已坍塌。那么。“客观”与“真实”的新闻已无法将非理性个体引向对“公共事务”的关注,那么新闻工作者和媒体应担当起组织、领导公众讨论、参与公共事务的责任——通过集体理性恢复新闻的应有功能。该逻辑存在的问题是:(1)集体理性如果存在,那么它是被媒体“操纵”的,如果媒体具有代表集体理性的“资格”,那么“民意”所形成的政府应被取消,由媒体行使政府职能:(2)如果集体理性不存在,那么公共新闻运动该何去何从?显然,取消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功能在现阶段是不可能的,那么公共新闻运动方向也只能是回归到传统。

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公共新闻运动企图“突破”传统新闻“客观”、“真实”的边界。如果成功,新闻则要么划入“政府”领域,要么划入“科学家”领域等,也就是说,公共新闻运动在突破传统新闻“客观”与“真实”边界的同时,必将侵入其它领域,亦如,新新闻学入侵文学领域一样,可以说,公共新闻运动的实质是取消“新闻”。

我国电视新闻边缘化的实质同新新闻主义和公共新闻运动一样试图突破新闻“客观”与“真实”的边界,这一现象已引起了个别学者的充分关注,特别是在纪录片领域,因为电视新闻入侵了纪录片的“客观”与“真实”,使得“纪录片”变得面目全非,“因此,纪录片边界理论必须得出一种清晰而确定性的语言边界,在影像、广义纪录片和狭义纪录片之间寻找出它们之间语言的差异点,否则,在纪录片来说,语言之间的界线含混不清导致了许多纪录片理论研究及其实践对话层次上的差异与混乱。”电视新闻边缘化不仅模糊了电视新闻与电视纪录片之间的界限,也使得电视新闻与其它类型电视节目甚至与电视剧的差异变得越来越不清晰。

电视新闻边缘化不仅在价值导向上使得电视新闻采编出现重大偏差。而且由于电视新闻突破“客观”与“真实”的边界。娱乐功能变得十分突出,从而导致了电视新闻节目与文学、电影等艺术的功能区分度降低。

电视新闻边缘化突破了新闻客观与真实的边界,也就引发电视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危机。

电视新闻编辑论文范文5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6-0252-01

目前很多从事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行业的新闻编辑在思想认识上会有一些误区,对于节目的编排会有不同的意见,分析其整体内容和目的,想要完成好的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就要研究宣传心理学,掌握宣传艺术等具有规律性的知识内容,同时在工作当中将这些规律内容表现出来。电视新闻编排比较重视对受众的心理关注和节目传播效果的要求,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大部分人群能够吸收到新的新闻消息,同时要给新闻观众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电视在确定新闻编辑的时候主要是凭借新闻受关注的程度来确定的。对于电视产业来说,最重要的新闻就是最新的消息,以及来自现场的第一时间的现场报道,这是报纸所不能比拟的优势所在。

电视编排的另外一项需要注意的内容就是要把握节奏,要正确掌握新闻采访内容分配的编排节奏,尽量让受众感觉轻重缓急适当,接受心理平稳。另外在新闻和新闻的衔接当中,也要重视节奏的把握,要控制长短节奏的控制,掌握长短新闻的适当穿插,这样张弛有度的编排才会使得节目内容及紧凑又不过于紧张。

电视新闻编辑除了要有足够的艺术品位还要有较强的技术能力,在编辑新闻节目的过程中,编辑除了要掌握较强的技术处理手段,另外还要对画面和电视语言进行颇具艺术化的处理,保证最公正客观的新闻报道第一时间传输到观众方面。

新环境下社会整体各项水平的发展,信息传递速度的不断提升,一系列的更新改变也不断创新,社会的快速发展提升了新事物出现的可能,新的观念和信息量也不断出现。电视编辑也要在新的环境下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除此之外电视编辑还要有极为敏感的新闻感知性、要有比较敏锐的新闻观察力,要有足够创新的新闻思路,还要有宽泛的知识储备,只有全方面掌握各种知识,才能够制作出高档次、高水平、高质量的新闻节目。

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参与到社会活动当中,这部分观众对社会的关注程度的提升使得提对信息内容也有了更为宽泛的需求。所以电视新闻编辑要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为观众提供所发生的新闻内容。社会大众对之前所发生的新闻内容的关注度要远远小于对即将发生的新闻内容的关注程度,电视新闻编辑在工作中要重视新闻的时效性和全面性特点。随着媒体行业竞争的日渐激烈,电视想要赢取新闻播放的时效性,就要提高自身新闻播出的速度。电视新闻编辑在此方面要做出更多的努力,电视新闻编辑除了其本身的编辑工作之外,要从基础的记者工作做起。电视新闻编辑除了要具备基本的文字功底和对新闻价值的判断之外,还要能够为新环境下现场同步采访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编辑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敏锐的思维,果断的决定,精准的计算和娴熟的技术,保证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并向观众报道新闻消息,在恰当的位置切入播放。

传统环境下电视新闻只是报道新发生的事情,对其中知识性和趣味性内容的传递有所忽视。电视新闻的这种作用是新环境下电视新闻作用的深化提升,很多电视媒体都在观众较为关注的新闻内容中插播新闻背景,新闻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内容是电视编辑所要重视的编辑工作的进一步创新,同时还要重视电视新闻的宣传性的根本作用。

新环境下电视新闻的播报语言风格有了很大的突破,传统的新闻播报方式已经开始有了新的变化。现如今有很多新闻播报都采用地方语言进行,这是新闻播报发展的新的角度。电视新闻编辑要在文字语言风格上实现创新突变,让新闻节目主持人运用地方性的口语,自然流畅的表达新闻内容,这样不仅能够让观众感受到主持人的亲切形象,还能够展现电视新闻的真实特点,这样更能够展示新闻真实、形象的基本特点。这样的新闻编辑不仅能够让观众对新闻内容更加相信,还会由此引发观众的共鸣,引发观众的思考。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新环境下电视新闻发展的新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了新的新闻发展形势下新闻编辑工作的新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强调了新闻编辑想要实现自身发展所需要提升的几方面素质,为其工作内容和行业水平的整体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

电视新闻编辑论文范文6

进入21世纪,传播技术发展迅速,媒体间竞争加剧、社会民众对自身权利的诉求等因素,导致新闻节目在形态、表达方式上发生相应的改变,而编辑素质则是影响新闻节目的形态、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整体节目来说,任何单条新闻只是素材,只有它成为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时,其价值才能体现出来,成功的节目是采、编、播等各个环节的紧密结合的结果,更是编辑素质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价值的体现。

【关键词】

编辑素质;策划;传播;价值体现;应用

0 引言

论述编辑素质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价值体现进行之前,首先要对编辑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功能进行界定,就是要明确什么是“电视新闻节目编辑”,笔者认为,编辑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功能并不单单局限在用电子编辑设备对前期摄取的画面进行选择、剪裁、组合等画面编辑和在消息类新闻中对新闻的编排,而且还应包括节目策划――即对节目的准确定位,以明确的制作节目方向、目标,给新闻节目以与众不同的个性形象;在日常的编播环节中,编辑工作是选择报道角度、画面编辑、处理文稿、撰写新闻串联词、结束语、编后语等,以及撰写修改新闻标题、负责录制播出等。也就是说,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编辑工作是渗透在采、播环节中的。

电视新闻节目编辑素质是由编辑在节目制作中的功能所决定的,在早些年曾有学者撰文对新闻节目的编辑素质进行过归纳,该作者认为新闻节目编辑素质是有“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技术素质、心理素质”四大素质的整合体,笔者认为如此划分虽有合理的成分,但过于广泛,对电视新闻编辑素质中几个在现时代应被广泛关注的素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些素质体现在:应能紧扣时代脉博并在节目策划、制作中体现时代精神,应能对各种输入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过滤,不仅能对记者采集到新闻素材进行有效的加工、修补、编排,而且能对其进行有机整合实现资源使用最大化甚至组合出新的节目形态。

对新闻节目编辑素质进行再认识,是在时代特点、观众的信息接受心理的变化、媒体间日趋激烈的竞争这些背景条件下进行的,正是这些因素使我们意识到新闻编辑必须顺应时代的、受众的、媒体自身生存的要求,才能认清新闻编辑应有的素质,进而对节目形态进行创新,才能做出受观众欢迎的节目。

2 编辑素质在新闻节目中的价值体现

2.1 编辑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其具有控制和指导记者采访的能力。譬如,对同一新闻事件,记者的一次性采访所得的素材,编辑可作再生性利用,或是因节目形态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报道,例如政治的角度,经济的角度或是娱乐的角度等等,这些都可以起到将有限的新闻素材最大化使用的作用。

2.2 编辑还可以通过对新闻节目进行合理地编排来体现自己的价值。一期节目前后播出顺序的组合排布得当与否,直接关乎到观众的实际接受效果。编排技巧之一选择头条,突出重点。编排技巧之二优化组合、有序编排,优化组合是编排突出重点的有效方法。组合排列是把同类题材或内容相近、或有内在联系的新闻排列在一起,使之形成一组,在一次节目中形成重点。这样做的优点是:一把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同一主题的相关题材的新闻组合在一起,可获得全面信息;二是各条新闻互为背景,增加了新闻的厚度;三是编辑寓观点于编排之中,客观上起到了评论作用。

2.3 编辑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价值还体现在对新闻事件发表评论上。电视新闻评论是新闻评论与电视媒介相结合的产物。一般来说,编辑想通过评论的方式表达观点和态度,可以利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的方式是使用解说和论述性的语言,这是对节目内容的补充介绍及评价、分析与议论,具体表现为画外音和主持人(记者)出镜点评。

3 编辑素质在新闻节目中的实现途径

3.1 编辑必须具备紧扣时代脉搏,在节目策划和节目制作中凸现时代特点的素质。在节目策划和制作中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用平民的视角看问题,把镜头对准平民百姓,关注平民所关注的问题。

3.2 编辑应在完成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始终保有一定的超前意识。新闻中的超前思维指的是对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推测。这种推测必须建立在一定的事物发展规律之上的,但又能完全体现出编辑人员的判断力和预见力。

3.3 编辑必须具备对新闻素材的节目中“二度创作”的素质。一些新闻素材,经记者和摄像的采录工序之后,还只是一些零散素材的集合,大量的整理和加工工作,都有赖于编辑来最后完成。编辑的工作已不单是一种被动的合成和加工,更多的是提炼与升华。因此,同样的新闻素材,经不同的编辑之手,就会编出风格完全不同的节目。

3.4 编辑素质还表现在对节目的整体把握,协调采、编、播各工种密切配合上。编辑对节目整体的作用力及对记者的控制力必须同时加强,自身的素质必须也要相应地提高。唯有如此,才能做到“运筹于帏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如今,随着编辑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作用力的与日俱增,传统编辑的概念遭到了改写。改写之后的编辑概念被赋予了更加宽泛的含义,编辑本身的职责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不再被仅仅局限于一隅,其价值体现贯穿于节目制作的整个流程之中。应该注意的是,无论是加工者、“把关人”、还是策划人都是这个“新概念”的题中应有之义,编辑也应该从更高的层面上驾驭好这三个职能,将它们有机的统一起来,而不可顾此失彼。实际上,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大编辑部”的时代。如果把记者比喻成在前方冲锋陷阵的士兵,编辑就是在后方排兵布阵的指挥官,编辑部就如同司令部。时代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自身也应该努力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水平,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真正地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1999年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陈作平.新闻报道的新思路[J].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