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文素养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文素养教育

人文素养教育范文1

关键词:艺术教育;人文素养;社会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037—02

一、艺术教育有利于人文素养的提高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应该为人的一生提供四方面的支柱:一是学识,即掌握知识这重要的认识世界的工具;二是学做,即具备在一定环境中的工作能力;三是学会共同生活,即培养青少年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及合作精神;四是学会发展,即尊重与发展人的个性,并以不断增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责任感而付诸行动。这些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简单地说,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思想。素质教育的指向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文素养是其重要内容,提高人文素养特别需要强调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有着特殊的意义。首先,艺术能够感染人以非功利的审美态度对待世界。在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中,只有艺术能帮助人们在和谐愉悦之中取得上下求索的激情与能力,艺术帮助人们接触整个人类文明,使人的知识和情感得到有益的扩展。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实践表明,知、情、意自然而完善的结合,是导出美好人生的重要前提和保证。艺术在人的生命成长中有重要意义。其次,艺术及艺术教育有助于塑造完美的人格。艺术及艺术教育启迪和帮助人提高创造性智慧,并在更广阔的生命空间不断得到人格的提升。再次,艺术及艺术教育有助于有效地调节与涵养人的心态,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重关系中建立和谐交流的良性状态,既有益于人自身的身心健康,使其生活的品位得到提高,也有益于维护整个人文生态的平衡与和谐。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能够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人文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原则

在学校艺术教育中,我们坚持以下原则:

(一)公平原则即面向全体学生。学校艺术教育包括艺术类课程、艺术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学校艺术教育不是针对少数有艺术天赋学生的精英教育,也不是以谋职为目的的职业技能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规定性、普及性和奠基性的特征,应该符合各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

(二)导向原则即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学校艺术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它不同于社会大众艺术、流行娱乐艺术,凸显育人特质,必须用人类优秀的文化艺术来引领青少年向真、向善、向美、向上, 保护、表现、彰显青少年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等美好的精神气质。

学校艺术教育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哺乳,具有潜移默化的濡染功能,通过教育让青少年从小得到健康的文化艺术的营养滋润,在灵魂中植入真善美的基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定基础。在艺术教育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传授基本的知识技能,培养对艺术感悟、解读和鉴赏的能力,还应该注重引领学生提升审美品位、构建精神家园。学校艺术教育应摒弃浮躁,远离功利,引导学生进入一种崇高的精神状态,享受审美的愉悦和诗意的。

(三)创新原则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也是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的教育。研究证明,艺术教育有助于开发大脑右半球的潜能,在培养直觉、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许多著名科学家都十分强调艺术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学校艺术教育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应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艺术实践活动,亲身感悟艺术的魅力、不断丰富审美体验。要通过各种艺术活动鼓励奇思异想,培养思维的主动性和独创性。

(四)传承原则即努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文化艺术是一个民族生存的精神土壤,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非物质纽带。文化艺术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最为持久的因素。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用人类文明成果哺育青少年,是学校艺术教育责无旁贷的职责。艺术教育具有重要的熏陶、浸润的作用,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具有长远的、基础性的影响。也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最重要的途径和最有效的载体,对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奠基性的作用。我们要利用社会资源,对青少年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中华优秀文化薪火不断、世代相传。

三、厦门二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艺术教育

厦门二中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依托厦门本土文化资源,有效地发展了学校的艺术教育。

厦门二中原址鼓浪屿,是一所具有142年悠久历史和优良文化传统的名校、艺术教育特色校。学校秉承“勤、诚、智、洁”的校训,坚持“立足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办学传统。鼓浪屿中西方文化融合的独特环境,造就了我校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校艺术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造就了二中独特的办学风格,形成了足球、音乐、英语三大办学特色。从这里走出了殷承宗、陈佐湟等艺术大师。1990年,厦门市教委以我校为依托创办了“厦门市音乐学校”。2008年,高中部搬迁到有厦门“新客厅”美誉的五缘湾,两校区依山傍海,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文化优势为二中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为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利用厦门本土文化资源来发展艺术教育也成为二中艺术教育的特色。

(一)学生充分感受和传承鼓浪屿独特的文化艺术

人文素养教育范文2

(一)教育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大学生漠视生命,道德缺失直接导致了大学生犯罪现象越来越多,我们需要不断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学生低素质现象的发生。通过反思,不难发现,大学生素质直接与人文教育有着密切联系,目前学校缺乏对大学生的人文旭阳教育,忽视健全心理素质。当前教育逐渐呈现出功利化的取向,造成了很多大学生眼里只有自己,直接导致当代大学生的脆弱心理和极端,根本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二)缺乏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

就目前情况分析,绝大多数的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比较缺乏,一些理科学生人文知识的学习只能通过应付学分,对自身的人文修养根本没有作用,其教育也是脱离实践,根本不能提高其礼仪素质。很多学生缺乏礼仪修养与人文素质的知识沉淀,没有基本的书写、表达的技能,更缺乏用人文知识进行实践、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前人的传统美德进行了解和无法深入,根本没有系统的人文精神和正确的哲学思想进行指导,导致当代大学生缺乏高尚、积极的爱好与习惯,精神虚无,再加上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严重影响到了当代大学生的功德意识。

(三)当代社会风气的影响

当代社会,是一个自由言论的时代,整个社会情绪浮躁、眼球文化非常流行。当代大学生无论美丑、是否符合公众的秩序,只要有利于炒作,就可以引起人们的围观,红极一时。这种浮躁的情绪,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消极的。中国传统的美德不能被人们所借用。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表现初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自负、表现出来的行为也被人们哗众取宠。比如在一次歌唱比赛的选秀节目中,一些大学生五音不全的参加歌唱比赛成为实力明星的行为,让人们不断感慨当代大学生的想法。当代社会传媒的影响可能直接影响了思想和文化的沉淀,对大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根本没有一点帮助。

二、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水平的措施

(一)改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当代大学生对接受人文素质教育充满热情与期待,渴望通过加强人文素质修养来不断提升自我的礼仪素质水平。因此,学校应该全面提升当代大学生人文素,更新教育理念,转变人文素质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渠道来源,不断完善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通过创新教学内容、方法等方式,强化对当代大学生身心成长起到一定的思想教育、礼仪素养教育。在人文素质课程教育方面上,教师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礼仪素养的转变,采用互动教育的模式,大力提升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水平。

(二)营造校园人文文化氛围,强化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首先,在营造校园人文文化氛围的同时,充分考虑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统一规划并突出其重点,把握校园文化的主流,并不断提高校园文化的品味和档次,努力建设健康向上、生活活泼的校园文化,尤其是在注重开展深收到广大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挖掘其强大的育人功能。其次,注重校园环境建设。承载大学生人文精神的不仅是大学中分门别类的专业教学,在办学中形成的校园环境作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文化背景,对大学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

教师能给学生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教师的学识不仅仅包括其在专业课研究上的深度与广度,其中还包括对人文精神和礼仪素养的深刻理解,对民族文化的准确把握。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直接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其折射出来的社会文化价值,审美情感,都可以在培养人文素养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参照作用。教师要多读书,研究社会,与时俱进,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思想深度、文化水平和人生经验要高于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精神生活品位,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只有高素养的教师才能培养初高素质的学生。因此,建立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大大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是引导当代大学生积极学习和正确吸取人类优秀文明的成果,自觉鉴别和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是非常关键的。

三、结语

人文素养教育范文3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幼儿教育中教师的人文素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关系着幼儿的身心健康和人生观的建立。教师是一神圣的职业,它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态度是由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所决定的。作为一名现代的幼儿教师应该时时刻刻坚持学习,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提高自我修养与自身的人格魅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这个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和飞速发展的教育新环境。

二、人文素养的含义

关于人文,这个说法最早是出现在《易经》中,本来指的是人的各种各样的传统属性。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在近代中,人文是作为一种归依出现,比如说是在反对中世纪的传统宗教这个过程中,人们把希腊的古典文化作为回归世俗的人文传统。到了19世纪的欧洲,人文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学科:人文学科。以至于后来的大学中出现了人文学科的学习。

人类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包括: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两个方面,而人文素养是其思想道德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往大的方面说,人文素养的高低对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对人类生存意义上的终极关怀。人文素养是一种基本的品质和态度,它是做人最应该具备的要求,其中包括正确处理以下关系,例如: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甚至是国家之间的关系。综上所述,什么是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就是个人的一种内在品质,是个人长时间在学习以及实践的过程中,将一些优秀的成果通过一系列方式,例如:教师传授、熏陶等,让其转化为自身的一种气质、修养,并最终成为自己的一种优良的内在品质。

三、提升幼儿教师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在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养成与提升人文素养水平是教师成长与发展所不可忽视的,也是培养全面发展个体的必然要求。

1.博学多才

幼儿教师应该具备渊博的知识,提升自身的精神空间。作为一名带领祖国未来花朵的幼儿教师应该自觉自愿地去学习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文化,最重要的是要有计划地进行读书,养成一种读书的好习惯。读书不仅要读自身专业的书籍,包括:教育类书籍;还要读一些课外书籍,例如:历史著作、哲学等。幼儿教师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准确掌握专业方面的知识,琴棋书画歌舞应该做到样样精通。

2.在实践中进行教学

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以及观点。开展一些教学研究,研究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让孩子能够更好地学习知识,快乐生活。

3.让教师自身的性格完善

如何让学生的思想、价值观体系得到健康的发展?幼儿教师的个人品质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在教学生活中,要拥有古今中外丰富的人文精神,这些对于完善自身的性格(比如:真诚、客观、公正、自信、坚韧等)起着积极的作用。并且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应该要有职业精神和为教育事业奉献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教师养成良好的人文品格,加强德行修养

教师处事的方式体现的是教师的人文品格,如何提升幼儿教师的人文品格,最主要靠的就是加强德行修养。具w说就是“能认识教师角色的神圣性;能坚持育人向善的乐观信念;有责任心,有使命感,有不为物诱的牺牲精神,对学生有爱心、耐心、恒心的教不厌诲不倦的教师性格”。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甘为人梯,对于教师来说什么时候都不过时,教师就是一个典型模范,经常不断反思自己的过失,要有自律的操守和道德追求,形成超功利的价值观,不为一时的眼前利益而牺牲学生的长远发展。要追求的是一种自我实现,反对违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行为,深切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渴望与梦想,这才是有人文素养教师的一种表现。学生时期是各个方面都需要不断学习和磨练的阶段,更应该引导他们时时处处用谦虚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并且始终将谦虚作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人文素养教育范文4

[关键词]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其核心内容,主要是指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对人自身生存意义和价值的一种关怀,它追求人生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强调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世界,即主要表现为人的内在品质,对每个人的情感世界、价值取向和审美体验都具有决定性作用。作为教师,关心学生生存、促进学生发展是我们最鲜明的职业特征和职业要求,拥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价教师的核心之一。作为一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自身素养对孩子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不仅她们的言行对孩子们影响巨大,她们自身的修养对孩子们更是意义非凡,只有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充实人文精神,才能胜任和无愧于幼儿教师这一神圣职业。所以,在学前教育学生的声乐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专业课程特点,发挥专业课程教育功能,加强对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教育,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让声乐教学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最佳途径。

一、情感体验,声乐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不能通过说教实现,通过灌输获得,而是要让学生置身于某种情景中,在自我体验和相互影响中逐渐丰富起来。声乐是情感的艺术,是用优美的歌声传递音乐化的文学语言,生动地塑造乐曲中的人物形象,描绘其意境,表达其思想感情的音乐艺术。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富于真情实感的演唱才能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将丰富的情感体验贯穿在整个音乐作品表现过程中,才能使歌唱具有生命力。意大利音乐家巴基尼说过:“艺术的目的不是惊人,而是动人”,说明歌唱的目的和使命是传达音乐作品中丰富的精神内涵进而感动人。歌唱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共同活动,只有把歌唱技巧和情感相结合,才能达到演唱的完美与统一。在声乐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用情歌唱;通过教师范唱、音乐欣赏和即兴演奏,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通过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解与分析歌曲,让学生了解歌曲真正的含义,理解歌曲所蕴含的情感。教师把满腔的热情融入课堂教学,用真情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体验。在教与学的互动活动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歌唱欲望,调整演唱心境,引起情感共鸣。如在教唱《鼓浪屿之波》时,先让学生充分了解台湾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这首歌也真正体现了和祖国水融的真实感情,体现了和祖国文化同根同源的最佳艺术表现。通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催生学生盼望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愿望,为演唱该歌曲积蓄足够的情感。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学生演唱时就会更加投入,并且学会用歌唱来表达情感,用歌声来传递情感。通过歌唱中不断的情感体验,将人文素养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深刻感受音乐的魅力与内涵,赋予歌唱以生命力,这样才是最打动人的歌唱,最具感染力的歌唱,才能达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二、探索学习,声乐教学中提升人文素养

在声乐教学中,应打破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加强各专业学科间的相互联系,体现声乐艺术教育教学的综合性。合理设置课程体系,紧密配合语言课程,通过歌唱语言发声训练、文学作品朗诵等,加强学生歌唱中咬字吐字规范性的训练,增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扩展学生的人文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养;理论联系实践,把声乐技巧训练建立在广博的声乐理论基础之上,使学生奠定系统扎实的声乐理论基础,指导学生认识并遵循声乐艺术的科学规律;在声乐实践活动、表演实践课中,把声乐课与舞蹈、形体课相结合,针对学生的气质、表演、形体等方面加以训练,提高学生舞台表演能力;注重学生技能的拓展学习,通过分析作品,加强对歌曲旋律的认识与对歌词的理解,使学生对演唱作品全面把握,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创编能力等。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独立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在探索中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如讲授《金凤吹来的时候》这首歌时,主要侧重点放在歌曲的节奏把握与意境揣摩上,要让学生明确傣族音乐的特点,通过掌握音乐特点进而掌握该歌曲的节奏特点。让学生通过课前查阅资料与总结学习,用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现傣族文化特点,学生会更直观的了解歌曲,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特点。利用学生在舞蹈课中学习过傣族舞这一便利条件,在教学中,让学生边唱边舞,不尽增强了学习兴趣,还丰富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歌唱的愉悦性,增进了对歌曲的理解,激发了学生自信。

三、职业能力,声乐教学中体现人文素养

职业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工作胜任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较强的职业素养。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要凸显人文关怀,渗透人文精神,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在声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我们在教学中深刻体会到,学生不会运用知识,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不知如何运用到岗位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从事的是幼儿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职业需求,更是社会需求,也是培养其人文素养的必要途径。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更应该清楚自己肩上的责任,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研究教学方法,力求在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人文精神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价值观,而这也是保障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这是培养其人文素养的关键环节。网络上不断爆出幼儿园虐童事件,一方面体现出一些幼儿教师不懂教育,教育教学及管理方法不到位;另一方面更反映了某些幼儿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缺乏、职业道德的缺失,没有责任心,没有爱心。作为学前教育的学生,不但要懂技术,更应该懂教育,通过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职业生涯中,良好的职业素养更是不可或缺的。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更是心灵的直接语言,比其他学科更善于表达人的思想情感,更易被理解和接受。在丰富的内心体验下、在优美的外在表现中,使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具有感彩,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更具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培养高素质的幼教师资,不仅需要过硬的声乐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还需要营造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条件,重视声乐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重要作用,探索声乐教学的魅力,让学生在声乐教学中切实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2]傅国庆.歌唱技巧与修养[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6.

人文素养教育范文5

学校是培养人的社会机构,教育是提升人性的过程。那么,教师呢?教师是点拨学生人生智慧的“灵魂之师”,是一种以“心灵召唤心灵”、以“生命点燃生命”的光辉职业。只有“人”才能培养“人”,只有教师具备一定的人文修养,具备更深层次的“关于人”的知识及“人所以为人”的精神内涵,才能行人文教化之功,育全面发展之才,也才能称的上“人师”。

21世纪世界各国国力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国民素质的竞争,哪个国家拥有了高素质的国民,哪个国家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怎样才能提高国民素质呢?毋庸置疑,答案就是“教育”。先生认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仅为灌注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我认为,学生成才十之八九取决于教师的质量。荀子说:“国将兴,必专师而重傅。”师是教育事业的灵魂,担负着传承文明、培育新人的伟大使命。一个好的教师既是“经师”,更是“人师”。不仅传递社会的一般道德观、价值观,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懂得治学立身的道理,教师不仅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社会进步的催化剂、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是学生幸福的守护者。

由此可见,如果仅仅把教师这一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那你葬送的不仅是你学生的前途,更会成为民族的罪人。要成为一名真正的“人师”,应该这样:要使学生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要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教师首先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要使学生正直勇敢,教师就应该敢于和不良势力作斗争,不做阿谀奉承的人;要使学生好好学习向上,做事认真负责,教师就要勤奋学习、兢兢业业地工作;要使学生遵守纪律、热爱集体、团结互助,教师首先要身体力行。教师只有自己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道德境界,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配得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光荣称号,才能成为青少年的良师益友。教师只有不断省思并完善自身德行,才能为国为民培养出品德高尚、行为文明、仁爱守信的公民,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用心灵塑造心灵、用人格赢得人格。

古人教育重德,就是说只有修好自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近代开始,唯科学主义占据了上风,人们在弘扬科技素养的同时,又忽略了人文教育。因此,只有“教”而没有了“育”,只强调传授知识而把育人的功能抹灭了。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专业课教师从事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传授与培训,班主任老师则承担着“育人”的职责。

人文素养教育范文6

摘 要:美术教育具有人文性,旨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21世纪是以社会、人和环境的协调与统一为特征的发展,将更重视人的发展,是追求人的价值和完善的发展。美术作为人文科学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人文特征都内蕴于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本文主要谈对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所体现的人文性的认识的四个方面:美术教育中人文素养的内涵、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素养有哪些体现、人文素养在美术教育中如何实施的、人文素养在美术教育中的发展。

关键词:美术新课程标准、美术教育、人文性、人文素养

很多学者和美术教育家们很早就认识到中国的美术教育教材模式单一化得弊端。著名艺术家、教育家丰子恺先生一生追求人格的真、善、美,丰子恺的一生所体现出的人文精神,为后人所尊从。他“曾把人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足就是真、善、美,这三者的和谐统一,就是圆满健全的人格。对真、善、美地追求,缺一不可,否则,这只鼎就会站立不稳,就会出现缺陷。”美术教育承担着审美教育的重任,是培养全面人格的重要途径。人文性应该是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通过美术的教育,我们可以有效地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

《美术新课程标准》前言的第一节――课程性质与价值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本文结合中学美术教育教学实践例子,谈谈美术新教材中如何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以及完善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 、美术教育中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一词,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humanism),15世纪末,意大利的学生曾使用humanista(英文为humanism)来称谓教授古典语言和文学的教师。这些教师所教的一些科目,被称为“人文学”当时包括语法、修辞、历史、文学、道德、哲学等科目。这些科目被认为是有关于人的全面修养的重要科目。

所谓“人文素养”,遵循字面内涵表述意义就是最实际、最便利的理解途径。“人文”,在这里应当确定为“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以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世界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

二 、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素养有哪些体现

将人文素养确定为美术课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对美术课程新认识的重大改变,我认为美术课程的人文素养应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美术教师应发展和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美术教师应当通过各方面的学习形成自己的人文意识,来发展和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如大量地阅读有关历史、文学、哲学特别是美学等方面的著作,并尽可能地广泛涉猎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了解他们的发展概况,充实和尽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只有学会读书和学习,我们才能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美术教师还要创造精神,美术本身是极富创造力的学科,新课程标准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空间和创造空间,要求教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要通过合作,相互团结,共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努力,这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与生活中,不断地积累知识和人文修养,运用自己的头脑来思维,培养敏锐的眼光和批判精神,才能真正做好塑造者、启迪者、策划者的角色。

2、 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审美能力。

把美育提高到审美能力的层面,使学生不仅具有一双会看形式美的眼睛,而且还具有能够领会文化内涵的心灵,开阔学生的视野,认识到世界多元文化的存在,这正是现代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文情感.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欣赏不同的作品,并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感想,自主地感受创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在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层面上得到了很好地发展。不仅可以传达学生的兴趣,更能完成许多创造性的学习。以此为切入点,在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活动中使学生明白:他们可以神奇地创造出许多的社会财富。将人文情感始终贯穿于整个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树立高尚的审美观,更有助于在美术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形成学生的人文意识,发展其自身的品德修养。

3、 美术作品需要学生学习时的思维与表达反式的特殊性。

在教学活动中,先让学生听一听,看一看以此激发学生想象,趁“热”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利用课件引导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潜能。在这些思维活动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对自然、对自己、对生活、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充分的体现了学生心灵深处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这正是体现在美术教育中人文学习最好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4、努力从美术作品中发掘其人文内含,引导学生从中吸收所蕴涵的人文营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艺术素质。

人文素养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学做进步的现代人。在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格品位主要是教学中的熏陶,必须抓住美术作品育人的内涵,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感悟,道德品质也逐渐得到升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不是向学生添加某种外在的思想或精神,而是注重在美术教育中发掘诱导学生精神世界中潜藏的内在精神,是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

5、 美术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完善所起的作用

今天,时代向我们清楚地表明这样一个严肃的话题:那种有知识、缺文化,有学历、缺教养,有想法、缺行动的人,肯定无法获得社会的认可和欢迎的。社会的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培养具有健全人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它在弥补人的素质缺陷上,在促进人的身心和谐方面,有着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功能,对培养人的创造力和形成完美的人格,有着其他学科难以企及的作用。

三、人文素养在美术教育中如何实施的

1、更新教学手段,创设新的教学环境,促进人文素养

美术新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他们的兴趣和经验,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全面、综合地把握美术教学中的各种元素并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如,用一种新的教学观去认识和理解环境资源,传达丰富多彩的教学语言,对视觉艺术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美术教学环境资源的有效更新,可以从不同侧面对教学活动和学生身心发展产生影响,以便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和促进个体的发展,逐步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美术世界中独有的艺术思维方式,获得真正的美术基本素养和学习能力。

2、在美术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体验其中的人文素养

著名美籍华人杨振宁曾说:“一个人要出成果,原因之一就是要顺乎自己的兴趣,然后再结合社会的需要来发展自己特长。有了兴趣,‘苦’就不是苦,而是乐。到了这个境地,工作就容易出成果了。”因此,新的美术课程要富有趣味和情趣、充满美感体验的学习活动,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并以新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的学生爱玩好动,注意时间短,行为思维较发达。因此,在教师教学中,要给学生自由的活动空间、自主的选择机会以及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促进学生对人类优秀美术文化传统的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养成以及对其中人文价值的体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情感修养、道德修养。

3、 主体参与―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方式,来发展他们的人文素养

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机械化,简单化,是美术学习成了纯粹的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学生之间缺少交流、分享和相互探究,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不断体验美好的生活、人性的完善和亲情、友情的珍贵,从而陶冶自我的审美情操,发展自身的人文素养。

四、人文素养在美术教育中的发展

我们知道,教育为立国之本,教育不应片面的理解为只是科学知识和技术的传递,现如今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层面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果不重视道德伦理和人文精神的重建,就不可能达到一种真善美统一而又和谐的人格境界。在我国,80年代社会流行的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实际上也是片面认识自然科学的价值,忽视社会人文科学的现象。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的“硫酸泼熊”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伤熊”事件已由事情的本身而转向了对教育的反思上。据刘海洋的母亲说,他从小不看电视,不出去玩,一天到晚看书、学习,也没有看过多少人文书籍等等,这些事例深刻地反映出人文教育缺失而造成的严重后果。在当代社会,因为我们忽略人文教育,造成的不良现象已开始引起人们积极的反思,加强人文精神培养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在现在美术课程中,应努力从美术作品中发掘其人文内涵,引导学生通过对作品的鉴赏,吸收作品中蕴涵的人文营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艺术素质。

总之,美术是人类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关注美术教育,培养人文素养。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学生人文态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人类文化工程,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老师各方面的努力,教师必须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精心设计,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作者单位:安徽宿州灵璧县冯庙中学)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3] 《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