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毕业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汉语国际教育毕业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汉语国际教育毕业论文

汉语国际教育毕业论文范文1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既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重要内容,也是适应当今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运用高等教育理论,分析了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指出了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通过对西安翻译学院汉语国际教育在校生146人进行实证调查,找出学生对目前该专业课程设置的不满意之处,借鉴和吸收国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先进成果,结合实际,构建了西安翻译学院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包括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综合素质体系,构建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平台的、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提出了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模式;改革;创新

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改革人才培养体制一定要“高度关注教育的质量问题”、“多元化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拔尖人才”、“探索多种培养方式”的要求。高校中“教学”受重视程度不够,鼓励高校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因此,本文将从教学模式的视角,对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关问题做初步探讨和分析。

一、研究的问题———人才培养不适应

总理在2009年指出:“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1]。《纲要》的“序言”部分也尖锐指出:“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2]。“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不适应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就是指我国教育目前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实质就是人才培养不适应,其中一个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不适应。为了进一步落实“两个不适应”的难题,迎接西安翻译学院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今天我们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切入点进行展开调查。

二、研究方法—实证调研

(一)抽样。本研究抽取了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学生146名,其中二年级36人,三年级55人,四年级55人;男生18人,女生118人。

(二)工具。根据课程设置大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了《汉语国际教育课程设置问卷调查》,随机抽选了汉语国际教育本科146名学生参加了问卷调查。

(三)数据分析。采用了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描写性统计分析和相关数据分析,目的是探索汉语国际教育学生对该专业的期望值及需求,进一步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研究现状———西安翻译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应用型人才特征是按照一线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立课程体系,以掌握技术知识,通过实践活动,为社会谋求直接利益为主,其专业行业设置,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使其受教育者具有必要的本科底蕴和一定的实践能力。目前,西安翻译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案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适应西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功底和外语基础,较全面了解中西文化,掌握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和方法,能在国内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及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工作的语言学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也已经在校外建立了5所实践基地,但可能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偏理论少实践,培养出的人才与今天所要创建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还有一定的不足之处。

四、研究结果

我们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在校生146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课程设置满意度、专业侧重点、具体课程设置分配等等,结果如下:

(一)您当初为什么会选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调查结果:47.5%的学生是出于个人兴趣爱好;17.5%的学生是出于听说该专业好,待遇高;25%的学生是出于这专业新颖,没听说过;6.5%的学生是出于别人帮忙选择的;3.5%的学生是出于服从志愿调剂过来的。

(二)您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是否满意?调查结果:22.38%的学生是比较满意;52.45%的学生是一般满意的;25.17%的学生是比较不满意。

(三)您认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侧重重点在于?调查结果:6.2%的学生倾向于英文水平;42.9%的学生倾向于中文水平;50.9%的学生倾向于教学水平。

(四)在英语学习的基础英语、英语写作、听说课、笔译课的安排比例上,你觉得哪一门课程是可以减少的?调查结果:37.8%的学生认为应该减少基础英语;17.5%的学生认为应该减少英语写作;9.8%的学生认为应该减少听说课;35%的学生认为应该减少笔译课。

(五)在英语学习的基础英语、英语写作、听说课、笔译课的安排比例上,你觉得哪一门课程是可以增加的?调查结果:75%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听说课。

(六)您认为选修课应该开设哪些课程?调查结果:60.76%的学生认为应该开设有中国特色的课程,如茶道、剪纸等;35.7%的学生认为应该开设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堂;4.4%的学生认为应该开设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堂。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教”和“学”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特别是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因此,必须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围绕“改革什么”和“创新什么”两个本质与核心问题,集中解决“教”和“学”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五、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教学中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缺乏支撑体系学校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对学生的实践环节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应用能力弱。近两年,实践教学引起重视,但教学内容并未及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课程进行适时的调整,实践性课程少且广泛性不强,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名分实不分,成为学生拼凑学分的工具,应用型人才培养严重缺乏体系支撑。

(二)教学内容体系没有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面对科学技术和市场多元化的发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不能做出适时调整,应变机制和应变能力差,未能及时适时地建立起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的对接机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讲的时间过多,学生自主的支配的时间太少,理论性知识太多,实践环节太少。课程类型单一,讲座式与实践性课程太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新兴专业但其课程与教学体系却沿用的是传统模式,不能适应专业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以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尚未建立起来当前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最大的意见就是实践能力偏弱。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这方面所表现出的不足却很突出,其实践教学环节与教学平台的构建很不平衡。

(四)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方案特色有待提高,课程设置的选修课没有做到名副其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定位在应用型人才上,更要在培养方案中体现专业特色,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科特点为着眼,培养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方向,突出实践能力与理论修养并重的学科特色,努力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适用范围较广、应用能力较强,最终适应市场需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型人才。

六、提出创新

(一)借鉴国外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欧美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成功而丰富的经验,很值得借鉴。如美国本科教育层次将技师培养纳入教学计划,注重应用实验课程,注重教学质量,尤其是实践教学的质量。并且允许和鼓励教师外出谋职,以增强教师的实践经验,促进理论与实践并重,且突出实践能力的教学,加强实践训练,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再如德国,在国家政策下建立FH院校,即应用科技大学,根据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和企业实际需要,依据学生未来就业岗位需要制定培养目标[4]。

(二)科学竞赛普及化,学习评价多样化积极鼓励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参加各类科学竞赛,以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增强综合素质。在教学检查与考核中,注重实践考核,并将科学竞赛的活动也纳入考核体系,以实现对学生评价的多样化。

(三)加强校企共建校内实践基地,申请建设地点,申报教学设备,配备以实践为主的教师,按人才培养方案一一落实1.继续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创造真实(或仿真)的教学工作环境,以生动鲜活真实的实际教例,让学生真切感受,增强学生的实践素养,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中去。2.试图创建校内e-chinese工作坊,建立初期目标是以项目养项目,中期目标为学校创收,终极目标实现MOOK大规模在线教育的新时代。3.聘请部分业内专家教授实践课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要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就要采取多样的措施,邀请相关业内专家进行实践授课,让学生了解到一线的实践信息和知识,这事很重要的。4.与西安市名牌大学的汉语国际学院建立关系,争取让我院汉语国际专业的学生都能有机会指导大学留学生,同时配备我院专业的教师做指导。

(四)课程设置的建议1.加大汉语知识类课程的比重语言学知识是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基础和依托,是语言要素教学和技能训练的前提。因此我们建议开设《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汉语测试与教学评估》、《汉语写作基础》等课程,目的强调学生对现代汉语书面语特征的掌握与运用,同时注重选文所含的丰富的文史底蕴。其次,针对近年来学术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所撰写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完全不了解学术论文的结构体例及文献搜索等,建议在第六学期增设一门《研究方法及学术论文写作》的选修课程,为学生在第七学期要进行的学位论文开题和写作打基础。2.减少英语课程的设置目前该专业开设了《英语听说Ⅰ》、《英语听说Ⅱ》、《英语听说Ⅲ》、《英语听说Ⅳ》、《基础英语Ⅰ》、《基础英语Ⅱ》、《基础英语Ⅲ》、《基础英语Ⅳ》、《英汉翻译Ⅰ》、《英汉翻译Ⅱ》、《基础写作Ⅰ》、《基础写作Ⅱ》总学分共计40学分,应该减少英语课程的设置,以英语四级考试为导向,培养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四级外语水平,因此仅设置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自编教师课堂用语教材)、基础英语(以英语四级考试大纲为指导)、英汉直译原理及实践等,总学分不低于28不超过32为宜。3.加大实践类课程的比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这就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实践性课程,并根据这个新兴专业的特点适时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以适应时代和现实的需要。因此,要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与“学”上下功夫,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开展《教学设计与管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堂》(包含《汉语语音及其教学》、《文字词汇及其教学》、《语法修辞及其教学》的主要内容)、《中国书法》、《中国舞蹈》、《中国武术》、《中国礼仪》等课程。4.删减部分课程鉴于该专业的毕业生所教授学生的汉语水平偏向于初级和中级,建议删减以下三门课程:《荷马史诗与东西方古文化》、《国学经典选读》、《史记研究》。

七、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对策

1.加大政策倾斜与扶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学校出台相关的改革措施,更需要政府出台更加明确、具体和完善的政策支持与引导。因此,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创新,需要学校和政府加大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力度,以推动这个新型特色专业的深入化、国际化发展。

2.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学队伍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确保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保证。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学队伍,就是要建设一支具有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懂理论、通实践”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具体来讲,一要建立和完善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基地;二要建立健全的双师型教师的聘用制度;三要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及校校合作制度,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双师队伍建设创建更有利的平台,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3.建立稳定的实践实习基地稳定的实践实习基地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大保证,也是沟通市场和社会的重要运行机制。当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要培养出具有高水平、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要大力建设稳定的实践实习基地

参考文献:

[1].教育大计教师为本[N].中国教育报,2009-10-12.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公开征求意见稿)[N].人民日报,2010—03—01(5).

[3]关仲和.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6).

汉语国际教育毕业论文范文2

1整合优化中日传统医药教育资源,培养满足中日市场需求的国际化医药人才

中日两校充分合理的利用各自的传统医药教育资源,大胆创新教学管理体制,基础理论课程在日本校学习,各类实验、实训、实践课程学生来华完成。目前日本部分医科、药科大学以选修课程等不同形式开设传统医药讲座,但与中国有所不同,目的不是培养专门的中医药人才,只是使部分医学、药学学生能在适当范围内正确运用传统医药学疗法[4]。日本校的教学大纲与课程设置与此不同,改变目前日本中药教育重药用、轻理论、一切以西医诊断为是非标准、向西医学一边倒的弊端,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中医思维导入中药学教育体系,用正确的中医理论指导中药的应用。同时以天津中医药大学现行的教学大纲为基础,又不全是照搬中国的教学课程,而是针对日本国家资格考试做适当、合理的设计和调整,教学科目及学时符合参加日本国家资格考试的标准,在保证总学时和总学分不变的前提下,将德育教育、计算机及部分选修课程替换成中药专业课程,最大限度的满足日本学生的需求。日本校的很多教师都是在中国的医药大学毕业后,取得日本的国立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还有来自日本当地医科大学的外聘教师,再加上天津中医药大学定期选派优秀专业教师赴日授课,使得教师队伍汇聚了中日的医药教育专家,最大可能的整合优化了中日教育资源,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日本校毕业生全部参加了日本药品销售师资格考试,很多学生在医药品、化妆品企业找到了理想职位或是计划独立经营药店,还有学生选择继续在华深造,将来从事中日传统医药的研究工作。

2探索中日双语教授中医药,打造“日语入学、汉语强化”的中医药国际教育新模式

学习中医药的外国留学生因为语言障碍、文化背景不同,学习中医药的困难很大,很难接受中医的思维方式。日本校采用中日双语教学,70%课程日语授课、20%课程汉语授课、10%课程中日双语授课。前3年学生在日本校学习,入学初期汉语相对薄弱,采用日语授课使学生很快就能适应中医药的教学,期间不断学习汉语基础课,还利用每年暑假来中国短期强化学习汉语和部分专业课。第4年学生来中国学习,1年专业课及实训实习阶段采用汉语授课,并用汉语完成毕业论文答辩。还有部分学生提前来中国先进行半年汉语强化,加强对汉语能力的培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随后进入1年专业课学习及实习。通过4年循序渐进学习汉语,特别是在中国学习期间强化,最终圆满完成中药学专业本科的学习内容。“日语入学、汉语强化”的新模式使得外国留学生克服了学习中医药专业之初的语言屏障,缩小了文化差异,提高了中医药国际学生的教学质量,进一步吸引了医学类国际学生学习中国传统医药。

3加强中医药行政、学术的全面合作,摸索“跨文化、跨院系”的创新管理方法

日本分校是中日两校众多部门全面合作的产物,需要两校行政系统和教学单位的密切合作。中日两校每年多次在两国召开教育教学会议,对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选用、考核方法、教学评估、教师资格认证等进行严格监控,同时探讨机构组织和学生管理的高效合理的运营方法。两校的行政部门经过几年的磨合,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实习管理、住宿管理各个方面都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最后1年在中国学习阶段管理模式由单独编班授课,转变为与中国学生合班上课,实现中日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同时在教学单位增设了一名日语流利的辅导员,不仅可以帮助行政部门管理学生,更能在生活中、思想上时刻关心帮助日本学生。“跨文化、跨院系”的管理方法可以发现不足、扬长避短,进一步完善留学生管理体制,推动了学校行政管理模式和后勤配套改革,从硬件到软件全面深化了中医药院校国际化进程,树立了中医药来华留学的良好品牌。

4日本分校的前景展望

汉语国际教育毕业论文范文3

商务汉语课程以专业性和实践性为其显著特征,建构其在线教学模式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其教学实施,为留学生提供更多了解商务环境、提高商务汉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机会。商务汉语综合课在线教学实践证明,在线教学不仅创新了商务汉语“教”的理念,也拓宽了商务汉语“学”的途径,而且还提供了商务汉语“评”的依据。在线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有效地促进高校建设汉语、商务和文化三位一体的远程教育教学内容体系。

【关键词】 在线教学;商务汉语;实践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5)06―0067―06

在线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及其情境教学和支架式学习理论。余胜泉等指出:“技术的参与没有改变教学过程的实质,但改变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方式,改变了教学过程的组织序列,改变了分析和处理教学内容的方法。”[1]

商务汉语作为专门用途语言,专业性和实践性是其显著特征,把在线教学形式引入商务汉语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商务汉语实践教学的实施,为留学生提供更多了解商务环境、提高商务汉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机会。本文将结合商务汉语教学实际,研究如何利用在线教学形式提升留学生汉语、商务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在线教学与商务汉语教学

在线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教师与学习者的“教学分离”。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在远程教育中,学生获得的知识一般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亦即在线教学环境下,借助媒介的联系,充分浏览、阅读各种网络学习资源,再通过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远程在线协作和帮助,实现知识迁移,完成知识的有意义建构。在线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在线教学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包括人际间的教与学协作活动而实现的一种意义建构过程,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构建在线教学模式的四大要素。[2]这种教学模式建构过程契合商务汉语课程的教学规律。基于教学实践,本文总结出商务汉语课程在线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一)商务汉语课程的在线教学模式创新了商务汉语“教”的理念

商务汉语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既懂汉语又通商务,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拥有过硬的商务实际工作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素质和应用型的知华、友华的人才[3]。这个目标的核心内涵是“能力”,包括汉语语言应用能力、商务专业知识及其运用能力和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三者的养成需要学习者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而激活学习动机的最终要素是第二语言学习体验,在线教学模式恰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商务体验的机会。

1. 商务汉语课程的在线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主创新能力。商务汉语课程的在线教学模式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根据个人的现实学习环境和学习习惯灵活调整在线学习方式。比如,学生可以在线观看视频课程,形象、直观地掌握其语言和商务知识点,在网上的海量数据中进行抛锚式学习,自主探寻并获得知识。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增强责任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

2. 商务汉语课程的在线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教育。[4]王红等认为,在在线教学模式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需要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知识的漏洞”, “找出并填补这些漏洞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能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5]商务汉语课程学习者的教育背景差异很大,有的具备一定的汉语基础,但是不懂商务专业知识;有的具有一定的商务实践业务能力,但是汉语能力较弱;有的汉语和商务能力都不具备。而在线教学具有实现资源的多样性、学习终端的可选择性和学习者的差异管理等特点,不受起点和层次限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可以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反复回放视频,加之在线教学的反馈内容具有针对性,教师的反馈行为及时,在线教学评价往往能够实现与学生学习进程的一一对应,特别是网上的开放性作业评价,能够针对学习者的具体学习困惑给出明确的指导,这对于填补学生的知识漏洞、实现个性化学习非常有帮助。[6]

3. 商务汉语课程的在线教学模式有利于构建汉语、商务和文化三位一体的课程内容体系。王承君认为,“网络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复习特定的某节课,还能让学生更为深入而持久地理解不同课程之间的联系。” [7]通过在线教学模式,能够把商务汉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建成一个知识结构网(也叫知识地图),从而把各种知识点连接并整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厘清汉语语言知识和商务专业知识以及商务文化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并在不同知识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帮助学习者建立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的知识链条。这对于构建三位一体的商务汉语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 商务汉语课程的在线教学模式有助于传播和弘扬中国商务文化。商务汉语在线教学平台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有关中国商务文化的线索,使学生有更多机会深入中国社会,深入了解中国的商务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5. 商务汉语课程的在线教学模式符合学习者的心理注意规律。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在线教学所提供的碎片化知识结构,以及它所采用的碎片化教学形式,切合学生学习时间和学习注意习惯。商务汉语的教学内容具有跨专业、复合型特点,难度较大。教师把商务汉语课程知识体系分解为多个5-10分钟的教学视频,分散了知识点;每个视频按照知识模块进行组合,讲清、讲透课程内容中最重要的核心信息及相互关联,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学生通过碎片化的学习选择,把握学习注意的最佳阶段,这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商务汉语课程的在线教学模式拓宽了商务汉语“学”的途径

商务汉语课程的在线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从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把传统的教师主讲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与教师相互讨论、切磋、答疑的教师助学学习模式。这不仅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也突出和强化了教师的学习引导和辅导作用。

1. 商务汉语课程的在线教学模式具有强大的学与教交互功能,尤其是学习者与教学资源的交互功能,这种交互功能可为商务汉语的学习交流实践提供多种选择的可能。商务汉语教学内容偏重于程序性知识,学以致用是商务汉语的基本诉求。在线学习因为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有更多精力和时间参与商务实践,所以,商务汉语在线学习模式的实施有利于为留学生提供更多亲历商务环境的机会,留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在线商务汉语实践项目,了解中国的经济、社会和人文习俗,运用隐形学习法[8]进行在线体验学习。

2. 商务汉语课程的在线教学模式因其明确的教学针对性,可以为学习者搭建一个主动学习的教育平台。商务汉语课程的学习者个体文化差异大,传统的课堂教学满足不了他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运用在线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习者自己控制学习进度,而且也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跳过某些内容进行选择性学习,甚至重复学习某些内容,以形成认知强化。对于每个学习者而言,他们都可以通过在线教学模式,形成包括自己、他人以及在线资源等的个人学习网络,进而促使他们摆脱对教材和教师的依赖,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构建自主学习的知识体系。

3. 商务汉语课程的在线教学模式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特点,能够为留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适时帮助。商务汉语课程学习内容不仅包括商务专业知识,还包括真实商务环境中汉语应用的诸多知识。商务汉语课程的在线教学平台能够为学生的认知和体验提供大量学习资源以及探索知识的线索,引导他们在一种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里,进行自由自在的自主探究,在讨论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思辨中学习,为他们全面提高商务语言应用能力,了解中国经济社会,进而提高对中国商务文化的解读能力等创造更为便利的学习环境。

4.商务汉语课程的在线教学模式具有学生学习角色参与的灵活性特点,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更为便利的学习服务支持。比如,当学习者需要深入企业、工厂、社区了解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状况时,课程在线教学模式可以方便他们在任何地方、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研究表明,“在家中或公交车上,在公园里或是穿插于课堂教学之间,不管什么时间和地点,如果能在有空时听听课,学习效率会提高”, “与在学校里被动学习相比,这种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9]

(三)商务汉语课程的在线教学模式提供了商务汉语教学“评”的依据

所谓“评”,是对教学和学习过程进行整体判断,主要包括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商务汉语课程在线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够为教师的在线教学过程管理和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过程反馈提供及时、有益和便捷的“评价”,能够针对留学生的在线教学管理和学习过程反馈,进行整体性的科学判断,进而为在线教学评价和反馈提供实时可靠的评价依据。

1. 商务汉语课程的在线教学模式使教师的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化,便于大学对其实施过程进行评价。在线教学能够利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将在线学习、社交服务和商务实践活动与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网等集成为一体,形成立体化、多方面的实时交互和大数据驱动[10],从而为有效控制教师的在线过程管理提供真实数据,为在线教学评价提供直接的评价依据。

2. 商务汉语课程的在线教学模式为教师提供了学生在线学习的全部过程信息,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所学内容和进展进行科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平台,随时追踪检查教学任务进展及完成情况,全面、准确、直观地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信息。比如,通过学生学习数据,了解其学习的过程、兴趣点以及学习方法;运用反馈系统所提供的学习时数、反复学习的知识点,随时掌握学生学习的难点;通过测试结果的正确率以及所用的时间,判断学生对所学知识及其背后隐含概念的掌握情况。

3. 商务汉语课程的在线教学模式为教师提供了学生学习的实时信息,有利于教师确认学习反馈,纠正和弥补在线教学中的不足。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的回应是教师反馈的根据,当学生做出错误回应时,教师应该给出纠正反馈;当学生做出正确回应时,教师应该给出确认反馈。商务汉语教学需要学生完成一定的实践任务,教师通过在线平台可以掌握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并实时追踪指导,以促进、支持学生顺利完成实践任务。

二、商务汉语综合课在线教学实践

下面以北京语言大学来华留学生四年级下学期商务汉语综合课的在线教学为例,研究、分析和检验商务汉语课程在线教学模式及其实践状况。

(一)商务汉语课程及在线教学计划

根据商务汉语课程特点和教学实际,我们确定了以下的课程教学内容和在线教学计划:

1. 三位一体的商务汉语课程教学内容

商务汉语综合课的在线教学,致力于建设汉语、商务和文化三位一体的远程教学内容体系,旨在提高商务活动中汉语运用能力的同时,形成有利于学习商务知识、了解中国商务文化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学习环境。

2. 商务汉语课程的实践教学

本课程着意体现实践教学的特点,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把在线教学内容分解为一些具体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支撑的操作项目,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商务实践中完成在线教学活动。

3.商务汉语课程在线教学模式应用性任务设计

本课程需要完成的任务主要有三个:一是进一步提高商务汉语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在国际商务环境中得体运用汉语;二是提高商务汉语书面语表达能力,完成学士学位毕业论文写作;三是提高商务实际工作能力,完成一项真实或模拟真实的商务业务。

4.商务汉语课程在线教学模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依靠在线学习平台,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缩短班级学习时间,变原来的4学时/周为2学时/周。鼓励学生参与商务实践。

5.注重在线学习过程的评价标准

采用期末线下考试与平时在线考查相结合的方式检验学习效果,强化线上学习过程管理,加大平时形成性成绩的比重。成绩评定按照线下参与共同体活动、线上提交任务阶段报告、在线参与学习时数、在线完成各个阶段测试、在线参与讨论、在线互评作业、在线提交实践报告、线下参与班级研讨、期末在线考试和期末线下考试十项进行,每项各占10分。

(二)商务汉语课程在线教学模式的教学训练设计

根据三位一体的在线教学原则和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目标,我们把本阶段的商务汉语教学内容设计为汉语语言综合运用、模拟高层商务合作和商务实践操作三个训练模块。

1.汉语语言综合运用

这个模块在于进一步提高商务汉语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训练过程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教师在学习平台上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包括课文及参考资料、视频宣传片、教师录制的教学视频、作业和能力测试等。教师录制的教学视频包括两种,一种是关于课文内容的视频学习资源,内容包括商务汉语常用的词语、句式和商务环境常用表达形式等;另一种是专门针对本阶段学习者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的论文写作指导视频学习资源,包括训练学生自主确定毕业论文题目的能力、训练学生设计和安排论文结构提纲的能力、训练学生掌握毕业论文中常用的表达形式、训练学生学会设计标题和提取核心句、训练学生学会论文“引言”和“结语”的写作、训练学生提取关键词和论文摘要的能力等。第二步,学生通过在线学习,完成作业,提交到学习平台上。第三步,教师通过学习平台修改学生作业并反馈给学生,或者同学之间在学习平台上互评作业,选出优秀的作业作为典型。第四步,学生返回课堂参与讨论,教师答疑解惑。第五步,学生进一步改进、完善学习任务。

2. 模拟高层商务合作

这个模块在于训练学生在高端商务合作环境中汉语和商务知识的运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分为六个步骤:第一步,学习共同体通过在线学习,完成模拟会谈的任务,包括查找资料扩大信息,在共同体内部或学习平台上参与讨论,通过研讨形成会谈的主题、内容和形式,确定角色在共同体内部或之间进行模拟高层合作会谈。第二步,学生把模拟会谈的过程拍摄成视频上传到学习平台。第三步,教师评价反馈。第四步,学生进一步修改完善,重新录制视频并上传到平台。第五步,同学之间在平台互评作业。第六步,学生到课堂参与讨论、答疑,交流学习体会。

3.商务实践操作

这个模块通过模拟组建公司,提高学生对中国经济社会的认识,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实践总任务是:以“我来当老板”为主题组建公司,策划一个项目,写出策划方案。具体可以分解为四个实践子任务。

子任务1:初期筹划。共同体通过市场调研,商议在中国组建一个公司,确定所建公司的性质、规模、经营范围、市场定位、人员构成和公司名称等,并公布在学习平台上。

子任务2:实地咨询。外籍人士在中国注册公司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具体手续等事宜,需要通过咨询了解。首先,通过平台了解每个共同体拟建立的公司性质,分析各个公司所涉及的相关管理部门。然后,各个共同体分工合作,分别前往工商局、公安局、税务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等部门进行咨询,获取相应的信息。最后,把这些信息制作成电子文档,在平台上与其他共同体共享。

子任务3:制定内部管理细则。各“公司”讨论并制定各职能部门发展规划,详细列出各部门具体的工作职责、发展目标和工作计划等,做出完整的计划书,提交到学习平台,参与互评。

子任务4:项目论证。各“公司”把各部门的管理细则整合在一起,结合具体项目进行综合论证,建立相对完善的公司运作模式,包括公司的组织结构、经营范围、市场定位、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企业文化等。提交到学习平台,参与互评。

实践任务完成的整个过程需要在线和离线配合,教师密切追踪,对共同体提交的实践成果进行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

(三)学生在线学习方式

根据SPOC教学模式,学生采取离线和在线混合的学习形式,基本步骤为:

第一步,组建学习共同体,进行合作研讨式学习。组建学习共同体就是建立适合学生提高能力的环境,方便学生在线学习、共同讨论提高、共同完成实践任务和参与班级活动等。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和学生,还可以是教师、助教和学生。共同体一般由3-5人组成比较利于活动。

第二步,在线参加前置测验,确定学习层级。针对自己的层级选择学习内容,有利于个性化能力提升。比如,10个测试题答对了8-10个,可以选择从第三段开始学习;如果答对了5-7个,可以选择从第二段开始学习;如果答对了0-4个,可以选择从第一段开始学习。

第三步,在线学习,解决汉语和商务知识问题。学生通过教学视频、电子书、学习资料和参考文献等媒体资源进行在线学习,并完成本阶段的测试。

学生的在线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在线视频实现自主学习。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既可以通过实时在线提问,发起并参与在线讨论,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观看视频的次数,做到温故而知新,并可以通过网络,在线查找相关资料补充学习内容,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得到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当然,学生也可以个人在线独立学习,也可以和共同体成员一起在线讨论学习。

第四步,离线参与实践,提高真实商务环境下汉语和商务知识的应用能力。共同体成员一起讨论商定实践内容,到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去实践,并完成实践任务。

第五步,在线交流互动,解决学习困惑。学生把实践中的收获或遇到的问题放到交流平台上,或汇报自己的学习体会,或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或讲解一段实践内容,或给同学们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或提出自己学习的困惑,与同学和教师进行在线研讨。

第六步,离线课堂交流,深化学习内容。学生带着在线学习以及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问题回到课堂参与班级讨论,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第七步,反刍巩固,达到知识和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完成上述六个步骤后,学生需要一个知识内省的过程,以梳理学习内容,消化理解,进一步扩展知识范围。再通过完成相应的任务或作业,提升能力,为下一个在线学习过程做准备。

三、实践结果统计与分析

通过商务汉语课程的在线教学实践,我们获得了学生在线学习的一些数据,同时又对参与在线学习的学生做了问卷调查,获得了相应的数据。样本统计和数据分析结果如下。

(一)商务汉语的教学平台数据统计

1. 我们统计了一个学期的数据,学生在线学习访问数平均110次,最高332次,最少30次;教学视频和资料视频在线观看时数最长630分钟,最短108分钟;参与在线讨论数最多35次,最少1次;所有学生均有在平台上提问的记录,最多58次。

2. 从期末成绩看,学生成绩平均88.5分,最低分72分,比不用在线教学的同期学生平均分数超过5分。

(二)问卷调查结果

我们通过商务汉语在线教学平台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1. 认为这种个性化学习方式“好”和“非常好”的占87.5%,“一般”的占12.5%,“不满意”的为0;对这种可以边实践边学习的上课方式“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占85%,“一般”的占15%,“不满意”的为0;对本学期总体评价“很好”和“好”的占92.5%,“一般”的占7.5%,“不好”的为0;对学习资料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占87.5%,“一般”的占7.5%,“不满意”的占5%;对通过平台提交作业的形式,认为“非常方便”和“比较方便”的占97.5%,“不方便”的占2.5%;认为作业难度“一般”的占90%,“较难”的占10%;对教师在平台上批改作业“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占97.5%,“一般”的占2.5%。

2. 对“本学期课程让你收获最大”的回答是:获得了在线学习和实习的具体经验,有更多时间去参与社会活动,体验社会人文环境,使自己变得稳重;增强了责任感,对自己更有信心;学会了合作和配合,懂得了把人际关系处理好的困难以及创业的艰难;学到了很多对自己有帮助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收获了很多新的知识和信息,对中国更了解了;提高了汉语写作能力。

3. 对这种上课方式和上课内容的消极反馈是:个别人认为在线作业有点儿多,实践任务有点多,而且很难;1人提出在线学习小组不是很团结;1人认为还是喜欢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

(三)结果分析

从学生的反馈信息可以看出,在商务汉语教学中运用在线教学这种模式是有意义的。

1. 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提高了他们对中国的认知,也提高了他们的汉语表达能力;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到实践中运用所学的商务理论知识,使商务业务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了提升。

2. 体现了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诉求。学生希望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以赢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尽管学生完成模拟组建公司的过程需要投入很多精力,但是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感到很有趣,乐于去完成。

3. 体现了学生对贴近自己未来工作的最新信息的关注。从学生喜欢的课文看,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最受欢迎,学习这种内容的视频所用时间最多,并愿意结合现实的国际经济热点问题(如APCE会议、“一带一路”的构想等)参与讨论。

4. 体现了学生对新的教学形式的热情。调查显示,学生对在线教学是有兴趣的,并希望以后继续开展下去,还有的学生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意见,希望视频资料更多,信息量更大。

四、余论

当今时代,人类的学习正在由固定时间的课堂学习转化为围绕生活环境的在线学习。面对这样一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11],商务汉语教学,作为最具开放性、全球化特征的教育形态――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在线教学形式,能够为喜欢中国,并希望通过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外国人提供更为广泛、便捷的远程教育支持服务。商务汉语课程在线教学模式的探索,是一种合理的选择,其中值得研究的问题还很多。

1. 如何解决商务汉语课程在线教学模式的实时学习纠偏问题。因为在对外汉语实体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可以面对面交流互动,并能针对学生的偏误随时纠正,而在线教学中,教师尽管可以在线发现偏误并纠正错误,但会有时间差,教师纠偏时不一定能保证学生在线,这对学生的学习会有影响。

2. 如何控制学生在线有效学习时间问题。在线教学及在线学习时数和学生的在线有效学习时数有不可控性。换言之,当学生打开在线视频以后也许在做别的事情,没有全面参与到学习中来,这种现象是教师无法控制的。然而,商务汉语教学内容专业性较强,学习难度相对较大,如果学生在线学习的有效时间不能保证,在线教学效果必然会受到影响。

3. 商务汉语在线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课下实践机会,但是,由于商务汉语的应用实践过程在线下难以控制,且难以确定相应的量化标准,这就需要我们制定合理的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对接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这是商务汉语课程在线教学模式改革和探索的又一个尚待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余胜泉,张建伟. 教育技术理论导读[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李静,赵伟.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现代远程教育[J]. 电化教育研究,2003,(5).

[3] 沈庶英. 来华留学生商务汉语实践教学探索[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1).

[4] 王红,赵蔚,孙立会,刘红霞. 在线教学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 现代教育技术,2013,(8).

[5][9] 萨尔曼・可汗. 在线教学的可汗学院[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6] 王星,杨文正. 网络教学组织形式优化发展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3,(1).

[7][11] 吴剑平,赵可等. 大学的革命――MOOC时代的高等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8] 王承君. 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多学科探究及对语言教与学研究的影响[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10]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高等教育版) [J].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

收稿日期:2015-04-03

汉语国际教育毕业论文范文4

一、全球教育国际化发展新趋势

(一)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进入竞争性合作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北美、西欧、欧洲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率先起步,拉美、亚洲、非洲的不少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世界性高等教育国际化潮流。近十年来,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教育资源需求总量不断上升,走国际化路线是实现全球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1]。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供需配置,高等教育资源与服务实现全球流通,进而实现高等教育的跨国贸易、竞争与整合。目前教育输出国以英、美、澳等发达国家为代表,其教育输出主要以经济和市场化为导向,因而强调竞争,希望通过市场化手段弥补国内高等教育投入的不足。这些国家  [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本科毕业论文和学前教育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点击进入DyLw.NeT 第一 论 文网]在全球范围内争夺生源,并通过海外分校、课程衔接、远程教育等形式积极拓展跨境教育服务,增加收入来源。教育输入国以中国、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国家为代表,其教育输入以加强本国高等教育能力建设、提升高等教育品质为导向,因而更强调国际合作与交流,以提升国内高等教育的质量和竞争力。

在此背景下,各种区域性高等教育合作与院校联盟不断推进,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进入了以竞争性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模式。以全球范围内教育交流领域最著名、最典型的博洛尼亚进程为例,1999年,欧洲29国教育部长共同签署《博洛尼亚宣言》,建立统一的3-5-8学制,实行统一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制度,到2010年“欧洲高等教育区”的建立,目前成员国已发展到46个,各项目取得积极进展,为建成统一的欧洲高等教育区奠定了基础。除了区域性合作之外,各国跨境合作办学或独立办学日益增多。如,新加坡通过采用新加坡、美国、中国顶尖大学三校合办的模式,创立了第四所公立大学——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海湾地区的卡塔尔和阿布扎比分别花费数亿美元在本国开办欧美顶尖大学的分校;亚洲理工学院投资100亿美元在沙特阿拉伯开办了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印度教育部也通过一项法案,允许国外教育投资者在印度开办大学或分校。

(二)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成为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推手

随着世界贸易组织通过“服务贸易协定”把高等教育视为全球贸易中的重要服务性产品,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凸显。同时,全球经济危机带来高等教育经费的紧缩,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弥补政府削减公共教育经费投入而造成的办学经费不足,纷纷改变原有的教育资助或援助政策,对外国留学生实施全额收费。为争夺留学生源,各国除了采取措施吸引留学生外,还通过开设海外分校、特许经营、课程衔接、远程教育等形式积极拓展跨境教育服务,为本国高等教育机构增加收入。对于英、美、澳等发达国家而言,获得经济收益、缓解教育经费压力,已成为其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推手,具体表现为以留学和合作办学为主要形式的各种跨境教育项目得到快速发展。

发达国家开展跨境教育的形式多样,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把教育输出看作是教育服务贸易的核心战略,强调经济收益。特别是澳大利亚通过TAFE模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巨额收入,其教育输出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已成为本国第二大服务产业。TAFE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模式灵活多样:通过在境外设立合作办学机构招收学生来输出职业教育;通过灵活多样的学生联合培养项目来开拓市场;通过输出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来获得知识产权收益;通过招收留学生来创收和提高学生国际化比例;通过境外交流与培训扩大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影响,等。

美国在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同时,大力发展留学教育,获得了较高的经济回报。留学生教育不仅给美国提供了大量高科技人才储备、带来巨额学费收入和经济效益,还加强了美国的多元文化氛围。近5年,美国各州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一再缩减,已达到25年来最低点。华盛顿州过去3年的州财政资金削减了一半以上,华盛顿大学被迫减少其本地生源数以增加海外学生的数量。该校最新数据显示,目前该校18%的新生来自国外,每名外国大学生每年学费为2.8万美元,约为华盛顿州本地学生的3倍。该校校长麦克·杨称,正是靠着海外留学生的支持,超过班级人数1/3的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华盛顿学生才能上得起这所学校。

法国高教部也在加紧分析研讨如何吸引外国留学生问题。法国高教部部长瓦莱丽·佩克雷斯提出,今后在招收外国留学生过程中将扩大招收高层次留学生人数,到2015年使赴法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留学生人数占留学生总数的比例由目前的50%提高到67%左右;加强与外国高校合作,到2015年,使通过合作项目赴法留学的学生比例由目前的20%提高到50%[2]。

(三)加强能力建设,提升跨境教育质量是各国关注的重点

在教育服务贸易自由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通过双边的、区域性的和国际的机制,来回应日益增长的跨境教育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资格认可提出的挑战。各跨境质量保障机构也在转向采用通用的质量评审标准,保证跨境教育提供者的合法性,确保消费者所接受的教育达到认同的标准,所获得的资格得到国际认可。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保障跨境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指导方针》,分别对政府、高等教育机构/办学者、学生、质量保障和认证机构、学历鉴定机构以及专业团体等在跨境教育中的作用给予建议,帮助成员国评估高等教育机构跨境办学的质量与有效性,保护学生等相关群体免受劣质教育的伤害。

目前,虽然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本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但对于外国机构来本国办学或本国机构到国外办学缺乏经验,对于如何保障跨境教育的质量缺乏认识,造成跨境教育市场鱼目混珠,跨境教育质量难以保障,合作办学信誉难以提升。这种现象已引起各国重视,不管是教育输入国还是教育输出国,都在努力加强跨境教育质量保障能力建设,通过积极的探讨和经验分享,解决跨境教育在质量保障、认证和资格认可等方面的核心制度安排[3],优化 跨境教育的发展环境。如,针对近几年大学海外教育项目运营中出现项目失败、劣质跨境教育给澳大利亚及海外合作伙伴的名誉带来负面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财政风险、商业风险、法律风险及学生福利和安全方面的风险等问题,澳大利亚大学委员会于2005年投资135万澳元用于14所大学的15个跨境教育项目研究,希望从中找出海外教育项目质量监控的对策。目前,澳大利亚主要从建立跨境教育质量监管框架、成立专门的跨境教育监管机构、慎重选择跨境教育合作伙伴、制定详细的跨境教育发展计划、签署双边合作协议、维护双边合作关系、制定跨境教育项目实施程序和准则等几方面对跨境教育的质量进行监管和保障,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跨境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二、我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新进展

(一)服务国家外交战略的教育交流合作大格局已形成

我国已经与188个国家和地区,以及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内的28个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和交流关系。同时,也设立了18个双边和多边教育高层交流的定期磋商机制,构建了若干个区域合作平台。中美、中俄、中欧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初步形成,各种语言年、文化年、国家年活动相继举办。目前,已经签署和正在有效执行的双边和多边教育合作协议是154个。另外,正在实施的政府间合作项目有77项。未来将进一步巩固“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落实好未来4年“公费派遣万名学生赴美攻读博士学位计划”和美方未来4年“派遣10万学生来华留学倡议”等成果。深化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机制,重点推进中俄“语言年”、中俄“国家年”教育领域机制化项目。构建好中非、中国—东盟人文交流机制,建立中国—拉美、中国—东北亚交流机制,推动双边和区域教育国际合作。

(二)涌现出一批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目前,我国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发展快速。2012年,先后批准正式或筹备设立上海纽约大学、温州肯恩大学、昆山杜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5所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大学,批准设立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华中科技大学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等6个高起点的中外合作二级学院。全国本科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和高校内设的中外合作二级学院已达43个,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建设成效初步显现。同时,高起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进一步增多。2012年,共批准北京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举办了149个办学基础较好、实施本科及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国本科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总数达732个,约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总数的46%。中外合作办学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办学体制创新、提供多样化教育选择方面正发挥着积极作用。今年教育部将进一步修订高校境外办学管理办法,鼓励有条件的国内高校“走出去”。

(三)来华留学和出国留学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我国与3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相互承认学历学位的协议。据最近的一项统计,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国留学生源国,也逐渐成为了新兴的吸引更多国际学生的目的国。

目前,来华留学发展迅速、出国留学规模继续扩大、留学回国热情持续高涨。据201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华留学人员总数已达29.26万人,比2010年增加两万多人;2012年我国出国留学总人数为39.96万人,较2011年增加5.99万,增长17.65%;留学回国人数增加8.67万,增长46.57%,留学回国人员的学历、层次逐年提高。

近期,我国政府在推动出国留学方面也取得积极进展,表现在:留学工作的政策体系得到不断完善、留学工作服务水平得到提高;留学工作信息化迈出重要步伐。未来将在实施留学中国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来华留学规模;加强出国留学工作,培养国际化人才;同时通过加强汉语国际推广、支持教育机构境外办学、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等活动,扩大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对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思考

(一)高职国际化办学需对照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找准定位

随着高职国际化的发展,高职国际合作与交流特别是国际化办学中也遇到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国内院校与合作对象在学制、学历层次、教育功能和社会职责等方面的错位。各国由于教育制度、学制发展、社会需求等背景不同,在教育分类上有很大差别。如从某种角度来说,美国社区学院与我国地方高职院校同属一个类型。但社区学院又与我国高职院校不完全相同,它集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于一体,为特定区域内的居民提供服务,办学形式更加灵活和具有开放性,在办学定位上更突出了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功能,能够完全满足社区各行业、企业及居民的学习需求。我国高职是以大学专科教育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包括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相对照,我国的高职教育属于5B,即属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层次,这也使我国高职教育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得到了权威性确认。《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对于各级各类教育的层次、范围、学制、课程,都明确了各自的定位,自公布以来已得到许多国家的认可和推行。我国高职在寻找国际合作伙伴时,同样可以以《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为参考,分析其所举办教育的类型和层次,以便于选择与自己对口的教育机构进行交流合作。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正在逐渐从盲目走向理性和深层次、专业化,更加注重实效和内涵发展。对照《国际教育标准分类》选择对口院校和对口领域进行交流合作,越来越成为未来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二)逐步建立国际通行的质量保障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随着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大发展,高职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形式日益多样化。在这个进程中,一些国外合作方过于以营利为目的,很难保证合作项目的质量和效用。这就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质量保障和监测机制,有步骤、有制度、分层次地对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进行规范和引导。另外,我国高职教育普遍缺乏能够得到国际公认的质量标准,高水平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尚待建 立和完善。目前,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我国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亟需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能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构建国际通行的质量保障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这也有助于促进我国高职学生获得更好的国际就业资格和海外就业机会。行业协会在建立国际通行的质量保障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职业教育必然关注双边、多边的职业教育合作,关注校企合作。目前世界各地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中心(UNESCO-UNEVOC)联系中心已达200多个,这些中心通过举办一系列国际会议和联合研究,分享经验、发展各国职业教育者之间的合作网络,极大促进了成员国在职业教育与培训方面的合作。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探索构建由政府、社会行业组织、学校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的跨境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实现高职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路径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网络、电子邮件等电子传媒的出现,使大学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网络大学在未来将会成为全球学生数量扩张的重要动因。英国教育部看到这一契机,督促大学开发网络课程,英国大规模网络课程平台“未来学习”已经宣布在今年开发网络课程。西澳大利亚大学与斯坦福大学合作开发的科学和艺术类免费网络课程也已经开始全面上线。2014年9月1日,电子教科书将走进莫斯科学校的课堂。现代教学手段在远程教育上的运用加大了各国教育资源的开放程度,多媒体信息技术也改变了学生的求职观念,通过网络选择职业的范围和地域进一步扩大,国内外就业渠道更加畅通。信息流动的速度,决定着高等教育机构间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通畅性、即时性和有效性。当前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以及高等教育发展数据的收集、整合和统筹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我国高职院校在开发和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实践经验,当前应抓住这一机遇,努力提高开发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能力,加强校园信息网络建设,构建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相适应的知识传播通道和信息服务系统,使信息网络、多媒体、计算机、通信设备等在教学、科研和国际交往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国际化是我国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手段

随着我国加入WTO,高职教育作为一个服务性产业和开放的领域,将面临着与境外大学的直接竞争,特别是生源的竞争。能否抢占高等教育国际化、市场化的先机,关键要看能否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培养国际化的人才。要解决这些问题,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内涵建设,通过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切实走好工学结合的道路,提  [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本科毕业论文和学前教育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点击进入DyLw.NeT 第一 论 文网]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一是要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将国际化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服务标准等引入教学内容,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二是要鼓励示范(骨干)高等职业学校利用学校品牌和专业优势,开展境外办学。积极开展对发展中国家的职业教育培训,吸引境外学生来华学习;三是要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学位体系,增强办学特色,选择就业准入国际化程度高、专业人才全球化紧缺的专业,探索试点高职多样化合作办学模式;四是扩大我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宣传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加强与全球职业教育的交流和区域合作。

参 考 文 献

[1]任君庆,王义.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1-3,6.

汉语国际教育毕业论文范文5

一、中奥合作旅游管理双学位项目办学背景和特色

青岛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是山东省特色专业,拥有20多年的历史,教学师资力量雄厚,办学规范,在山东省内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合作方奥地利IMC克雷姆斯高等专业学院在旅游管理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大量实用性课程设置及聘请国内外资深业内外人士担任兼职导师、教授,加强了对学生实际从业能力的培养。该项目的设立更是考虑到双方优势,旨在从理论学习及实践操作方面加强对学生的综合培养。

本合作项目的特色与优势主要体现在:1)致力于打造培养符合双方教育、教学标准的“双学位”培养模式。双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阶段性自查,严格把关,确保学生符合双方学位授予标准,实现真正的“4+0双学位”模式。2)引进先进课程,打造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实用性人才,本项目14门专业课程由外方引进,如“旅游与休闲管理”、“国际旅游与休闲业市场”、“自然旅游与康乐旅游”、“体育与文化旅游”、“商务与会议旅游”等课程在一定意义上填补了我校甚至山东省空白。其它引进课程如“个性培训与指导”、“研究导论”等也更新了国内旅游教学、研究的方法。3)项目开展英、德双外语教学模式。参加该项目的学生,要按期达到英语雅思的规定要求,完成近20门双语课程的学习,做英文实习报告和英文毕业论文,还要参加四个学期的德语学习,这使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英语,还具备了德语基本沟通能力。

二、双语教学课程设置和教材引进利用情况

(一)双语教学课程设置

中奥合作旅游管理双学位项目所有课程中,双语课程18门,占所有课程的近50%。这些课程从类别上看,涵盖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选修课。从开课学年上,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双语课程门数每学期逐步增加,直到四年级,从总体来看,双语课程集中于三年级和四年级。这些双语课程多数为直接从外方引进,少部分是中方自主开设。(见表1)

(二)双语课程教材建设和师资力量

本项目所开设课程均有完备的双语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该专业从合作方奥地利克雷姆斯应用技术学院引进了20余种先进的原版教材、教辅资料和外籍专业教师讲义。合作方定期向中方赠送外文专业书籍,大大丰富了该专业教辅资料。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与外方高校合作合编教材,加强与合作高校课程、教材的融合。本合作项目课程中已有近18门课程采用国外高校优秀原版教材。另外,还依托该项目国外高校教学资源平台,实现了与外方课程、案例教学资源网络共享。

在引进优秀课程资源的同时,青岛大学国际学院在师资发展上采取了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战略。本合作项目的师资队伍中方教师硕士及以上学历占96%,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教师占60%,专业教师具有国际化视野,能进行双语教学,综合素质高;外方教师7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并在教学及其它相关领域有多年教学或实践经验,教学理念新颖,教学经验丰富。双语课程外教授课共计9门,占全部双语课程的比重为50%,其余双语课教学由青岛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组织实施。学校高度重视师资培训工作,每年投入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国内外培训的进修学习;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国内外重点大学博士学位,邀请外籍专家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学校每年定期举办青年教师口语培训班,提高教师双语教学水平。

三、中奥合作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的模式是否得当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很大。目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实践中主要有如下四种双语教学模式:全英语教学模式、过渡性双语教学、半外型双语教学、中外结合模式。从中奥合作旅游管理双学位项目双语教学模式来看,基本上涵盖了这四种类型。

(一)全英语教学模式

该模式要求所用教材为英文原版教材,教学语言全部为英语,以便让学生沉浸于英语环境之中。全英语教学的两个基本前提条件:一是合格的双语师资(既精通专业又精通英语);二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不仅能听学科内容,而且还要能表达自己学到的内容,比如回答教师的问题,做作业,考试等。目前该合作专业课程中的商务交流、市场学基础、管理学原理、商务交流均采取全英语教学模式,为中方外聘外教授课,这些课程均为该专业基础课,多在大二到大三开设,这些课程同时也是青岛大学国际学院其他合作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二)过渡性双语教学

这是中英语言混合使用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做法是:使用全英文教材,在课堂教学中,中英文交替使用。由于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的限制,过渡性双语教学是很普遍的教学模式。过渡期双语教学可以有不同的层次,但应提倡以英语为主的讲课,采用原版英文教材,但教师用汉语和英语讲课,使用外文板书或PPT演示。从该合作项目来看,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占最大比例,国际旅游与休闲业市场、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8门课程属于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这类双语课程的承担者均为中方中青年教师,这些教师中多数具有海外教育背景,英语流畅。这些课程均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课件、讲义、板书和考试均采用英语,讲授中英文穿行,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和自身的英文水平灵活调整中英文使用比例。

(三)半外语教学模式:外语教材,中文讲授

这种模式又分为采用全英文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内容,全中文讲解模式(模式A);全英文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内容,中英文对照讲解模式(模式B);及中英文对照式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内容,中英文对照式讲解模式(模式C)。该项目旅游与休闲管理课程属于专业导入课程,开课在第一学年,考虑到学生的英文水平和接受能力,所以采取半外语教学模式,全英文课件,中英对照讲解(模式B),从实践来看,这种方式易于被学生接受,课堂信息量大,为学生向过渡性双语教学和全英语教学模式的转变及适应其他双语教学模式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四)中外结合模式

由外方教师制订教学计划,选定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担任主讲;中方教师全程参与,协助外方教师开展教学活动,遇到外方教师与学生沟通有困难时,则担任他们之间沟通的桥梁。在该项目的双语教学中,研究方法导论、文化旅游、自然旅游等5门课程均为奥方外教授课,由于中奥两国学术背景的差异性和两国旅游业发展阶段的差异,有些内容学生理解有困难,所以选派中方教师担任助教,协助奥方教师开展教学。这些课程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均为英语,深入讲解部分学生理解有困难,中方教师协助沟通、翻译和解释,必要时结合两国国情展开讨论。实践证明这种模式的效果较好,可以保证外方教师全英语授课的顺利实施和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见表2)

四、双语教学效果分析

该中外合作项目双语课程引进了欧洲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程采取纯英语授课或中英双语授课,学生在课堂上常常采用国际上常用的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模拟等启发式、探索式和互动式教学方法。双方教师还都致力于比较中、欧两地旅游市场的差异性及管理特点、发展趋势等,对于学生学术视野的拓展起到很大作用。在考核方式上,这些双语课程均采用英文考试,课堂作业也是英文。此外,为了确保项目学生的培养质量,学生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均采取中、英双语撰写,学生毕业必须通过相应的雅思考试及双方共同组织的毕业考试(考核用德语和英语)进行,这一系列措施确保了学生培养的质量。

从学生反馈意见中获知:本项目外籍教师授课和原版教材的使用强化了学生的英语技能,并使学生掌握了德语的基本沟通能力,加之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中方教师的指导,夯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使他们更具备国际化视野,因此更多的同学选择了出国深造以及涉外企业工作。

青岛大学中奥合作旅游管理专业通过扩大双语课程的开设,带动了相关课程建设和培养方案修订,对青岛大学的教学实践、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等产生了重要的作用;通过选配中方教师担任外方教师助教及选派教师到合作方交流培训为青岛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打造了具有国际化理念的师资队伍。

五、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是外教集中授课,使部分学生消化吸收有难度,尤其是2-3年级开设的部分双语课为全英文授课模式,英文原版教材,外教授课,对部分同学来说,完全消化吸收有难度,对管理学、经济学这类课程,很多同学反映学的不透,大四考研需要重新学习,所以,学院开设了考研管理学和考研经济学,供大四考研同学选修,这无疑浪费了教学资源,这些专业基础课如继续采取外教授课,建议配备中方助教,或者这些双语课程改为中教授课,中英文穿插讲解,可以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果。

二是由于学生和部分中方教师外语水平的限制,部分专业课程在讲授深度上受到制约,减少了课堂的知识容量。因此还需加大学生雅思英语训练程度,使学生听说读写技能进一步提高;强化每门课程教师给学生及时的帮助和辅导,扩大对引进外方核心专业课程的消化吸收并加以固化。另外,进一步加大对合作项目的投入,在鼓励和支持双向人才交流的同时引进海外高层次专家和团队,有步骤地实现师资国际化;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管理和监控,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六、结语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是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实践阵地,其双语教学效果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成败。双语教学模式应因校而异,因课而异,要通过双语课程体系的科学设置,双语教学模式的合理选择弥补我国高校在这些学科知识方面的不足,把握学科的前沿动态,拓宽旅游学习者的语言输人和信息输入,进而充分实现双语教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