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德为话题的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以美德为话题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以美德为话题的作文

以美德为话题的作文范文1

关键词:数字媒体;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1.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方式也发生了重大转变,科技与知识对于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文化依然转变为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资源。最近十几年来,文化产业逐渐的发展壮大,其拥有旺盛的生命活力以及发展态势,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全球范围内的很多国家与地区,包括经济不太发达的发展中国家,都逐渐的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产业来看待,依靠文化产业的发展逐步的提高本国的经济增长速度。

创意产业属于新兴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拥有超强的创造性以及先导性。创意产业是根据现阶段人们对于精神生活以及娱乐等新要求作为出发点,通过运用新兴科学技术手段,采用电视、手机、网络等媒体作为产业的主导传播方式,将文化以及经济发展相结合,形成具有独特魅力的跨越地域、跨越行业、跨越领域的新型产业。创意产业的价值核心就是创意,同时给社会提供精神、艺术、文化等产品。创意产业的发展使得时代产业的发展由静态的平衡性转变成为动态的平衡性。创意产业很大程度的展示了现阶段文化和经济的结合与融合,同时也展示出了两者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趋势。现代数字媒体技术的改革与进步,成为了信息产生与传播的主要形式,也是新世纪最为先进的生产力之一,对于创意产业的发展与进步有着关键的作用。

2.数字媒体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地位及作用

数字媒体所含有的形式非常多,像图像、音频、视频等,其传播的形式以及信息内容也实现了数字化。数字媒体中的信息在进行收集、处理、储存以及传播的工程中都实现了数字化运行,数字媒体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从影视、广告制作到建筑设计再到智能仿真等很多的领域都涉及到数字媒体的应用。数字媒体是现阶段最为主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其发展与进步会给文化创意产业带来重要的影响。

2.1 数字媒体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内容

2.1.1 数字电影

现阶段,电影的发展逐渐向数字化方向靠拢,在整个电影的制作、发行与放映过程中,都逐渐的实现了数字化,给电影的改革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与机遇。在数字电影的制作过程中,数字特效对于电影品质的影响非常关键,观众对于电影画面感官的要求不断提升,特效恰恰能在很大程度上让观众产生画面的冲击感与震撼感,达到观众所需要的视觉效果。对于目前的电影来说,几乎每一部电影都会涉及到数字特效,而且其比例在不断的增加。对于电影来说,数字特效是电影赢得观众的重要保障以及提高竞争力不可或缺的因素。

2.1.2 动漫

对于动漫产业来说,其为社会创造的经济效益非常的大。首先动漫电影的票房收入已经相当可观,而由动漫电影所延伸产生的链条产业经济效益更是巨大,比动漫电影自身的经济效益要高出许多。据数据统计显示,世界范围内的动漫产业每年的产值有400多亿美元,而由动漫所衍生的产业产值每年高达4000多亿美元,是动漫产业自身产值的10倍左右。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如日本的动漫产业,多年前以及发展成为了本国经济文化的主流产业,同时日本也成为了世界范围内动漫产量最多的国家。虽然有些国家和地区的动漫产业发展较晚,例如韩国的动漫产业,但是其产量也占世界动漫产量的将近1/3,并迅速变成韩国经济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很大程度上都体现在动漫产业的发展中,动漫产业同时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玩具、服装、装饰灯产业的发展,动漫产业更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先锋。

2.2 数字媒体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载体

最近一段时期内,传播媒介的改革速度不断加快,随着新兴的多媒体技术发展,例如宽带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化多媒体技术等,对传统的文化当时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数字媒体可以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信息的传播与推广的载体,特别是网络多媒体的产生,能够让文化创意产品的传播更为迅速与广泛。不管是创意产品的形式是图片、音频、视频以及文字等形式,都能够通过网络技术来传播与展现。通过网络向手机发送信息、下载喜欢的音乐等已经被普及,人们的生活的各方面也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网络多媒体能够使各种创意信息互相融合,并得到迅速与广泛的传播。网络多媒体的即时性、多样性、互动性等特点,给文化创意产品信息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渠道。

2.3 数字媒体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技术手段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推动力就是技术的创新能力,其中数字媒体的内容设计以及内容制作时技术创新的核心部分,通过技术创新能够让数字媒体中的图像、视频以及数据得到更有机的结合,还能够让多种形式媒体间的联系与互补得到提升,突破了传统的文化艺术的局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进步与改革提供了动力与保障。很多文化创意产业的领域中,例如网络游戏、网络媒体、广告、出版等领域,必不可少的要包含数据与信息的采集、处理与传播,这些过程的完成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数字技术的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势必会逐渐的提升对于技术的要求,技术的改革与发展反过来又能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进步。

3.结语

文化创意产业在现阶段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与进步,促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一定的转变。文化创意产业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正是新时期知识经济环境下的必然趋势,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在推动服务业进步的同时,也很大程度上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而数字媒体自身的即时性、互动性以及传播的广泛、快速性等优势,决定了其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与作用,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与保障。(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参考文献:

以美德为话题的作文范文2

在阅卷过程中,我们感觉考生在以下两个方面表现得非常突出。

一、内容丰富,立意高远

以“根”为话题表现生活,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极大地拓展了他们的写作空间。考生的文章内容涉及亲情、友情、爱国情、故乡情,也涉及挑战自我、个人品德、自然环境等方面,展示了他们积极健康的精神风貌,表现了他们自强、自立、诚实、守信、勇敢、奉献的品质。

散文《祖国,我不会忘记你》写了我国著名运动员刘翔奋力拼搏的故事。小作者借刘翔之口,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我的根在这里,我永远不会忘记她!”

记叙文《心中的“根”》写道:“今后,我无论走到何处,都不会忘记我的‘根’――中国,不会忘记我是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不会失去我的中国心、我的中国情结,同时,我要回报我的‘根’,因为,‘根’永远生在我的心中,‘根’永远激励着我前进。”

以“根”为话题去感悟生活,提升了考生的思想境界,使他们有感可发。此次中考佳作中,许多文章的立意都很高远。

议论文《责任――人性之“根”》论点明确,论证有力,表现了考生较强的思辨能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文章写道:“责任是我的生命之‘根’,在人生的道路上,只要把‘责任’随身携带,就一定会走得更长、更远,就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散文《中华之根》表现了考生对民族文化的关注。文中写道:“中华文明的根是什么?是五千年积淀下来的宽容与理解,是尊老爱幼,是舍生取义,是不屈不挠……只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继承这些传统美德,我们中华文明的根基就会越来越牢固,中华民族就如同松柏一样万古长青。

二、修辞手法多样,语言生动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此次中考涌现了不少佳作,这些文章以多样的修辞和优美的语言打动了阅卷者。

散文《家》感情真挚,文章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文章写道:“我家的根啊,那是父母为我埋下的根。它在爱的滋润下渐渐延伸,牢牢地抓住每一寸土地,即使在风雨中也不会动摇。它从土地中汲取营养输送给我这棵不断生长的小树,使我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记叙文《友谊水晶是感情的根》写的是失去母爱的“我”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同学们关心和帮助的故事。文章行文流畅,事例生动。文中写道:“现在想起此事,心中犹有暖意。我在寒冷的黑夜,不敢涉险前行,是友谊的感情之根在我心中萌发出信心之芽,开出希望之花,使我勇敢地向着目标前进!”

散文《我是树,不是根》用形象的语言写出了爷爷、爸爸、妈妈给“我”的启迪。文章的语言富有个性,处处流露真情实感。文中写道:“爷爷是文艺根,多才多艺,教我下棋、画画儿、拉小提琴,用文艺滋润我快乐成长。妈妈是衣食根,在物质上供给我营养,使我健康成长。爸爸是知识根,用知识哺育我茁壮成长。”

散文《永远的葱郁,永远的根》热情地赞美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文章的结尾写道:“青苔斑斑的长城迎接着改革的春风,滚滚长江流入一望无垠的大海。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华夏子孙不妨‘抚摸’一下几千年沉淀的中华民族之根,感知我们民族血液中流淌的精华。”这充满激情的语言揭示了中华民族之根的巨大作用,也让人感受到了文明古国在改革开放中前进的脉搏。

在阅卷过程中,我们也看到许多文章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穿靴戴帽”的情况严重。一些考生没有紧扣话题“根”去选择和组织材料,只是摘抄了提示语中的一些文字,硬扯到自己早已准备好的文章里,给人一种生拉硬拽的感觉。

二、选材雷同或编造故事。一些考生的文章由于缺乏真实性,因此漏洞百出。

三、语言表达能力差。一些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很差,语言唆,病句较多,错别字较多。

四、过于追求形式,忽略了内容。为追求形式新颖,一些考生以“书信”、“实验报告”等文体写作,但所写的内容与“根”无关,脱离了中心,游离于话题之外,造成文不对题。

那么,同学们该怎样提高写作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工夫。

首先,要学会观察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有许多写作的素材,同学们应做生活的有心人,不断提高自己对生活的关注度,提高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能力。

以美德为话题的作文范文3

一、疑团设置法

这种方法最突出的优点就是能“抓人”。不管文章立意、结构和语言文采如何,都会吸引读者把文章读下去。对于考场作文来说。这一点真的太重要了。例如:

我不喜欢雨季,但它还是来了。雨缠绵地下着,我躲在伞下。伴着雨点儿的敲击声,独自品尝着雨季的苦涩。(《倾听孤独》)

“为什么不喜欢雨季?”这一问题紧紧地抓住了读者。引发读者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二、景物传情法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尤其是写文章,我们可以通过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将自己的情感融在其中并将它传达给读者。例如:

当夜色悄无声息地降,临到人间的时候。它给了那些有伤口的人最幽暗的空间。让他们躲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慢慢地舔着,舔着,舔到痛苦弥漫了整个空间。呛鼻的烟味儿熏得自己流下了泪水,从抽泣到痛哭,哭到了光明不再来临也没关系……(《一串没能留下的脚印》)

这一开头渲染出一种幽暗、悲伤的氛围与情调,为全文打下了感伤的基调,产生出很强的感染力。

三、名言警句引用法

这种方法就是引用古今中外哲人、名家的名言警句作为全文的总领,起到揭示主题的作用。引用名言警句开头是议论文常用的手法。这样的开头,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例如:

宽容是人类的一种美德。这种美德让人与人之间和睦友好,让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和平共处。西方有一句谚语“错误在所难免,宽恕就是神圣”,这是对宽恕的肯定。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类似的谚语警句不胜枚举、俯拾即是:“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说的都是宽容。(《多一点宽容》)

这一开头有二处引用,其中有西方的谚语,也有中国的格言警句。这些引用,既点了题,又增添了文章的气韵和说服力。又如: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还有人说:“心灵才是真正的世界。从一朵花中看世界,世界是一朵花;从一粒沙中看世界,世界是一粒沙。世界上本没有阴影,如果有的话,是你自己遮住了太阳。”(《让心明亮》)

这一开头先是以引用禅语表现人生哲理,然后引用名言给人以人生的启迪。每一句都充满睿智,每一句都耐人寻味。

四、妙用修辞法

这种方法就是运用排比、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力求营造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

毅力,是千里大堤一沙一石地凝聚,一点点地累积,才有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壮丽;毅力,是春蚕吐丝一缕一缕地环绕,一丝一丝地坚持,才有破茧而出重见光明的辉煌;毅力,是远航的船的帆,有了帆,船才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

(《征服自己》)

一系列具体形象的比喻,生动地告诉读者,毅力对于一个想要成功的人的重要性。

五、诗歌表意法

这种方法就是用一个诗意的开头。揭示文章想要表现的主题。例如:

也许你无法拥有深邃的蓝天,但你可以做一朵飘逸的白云;也许你无法拥有浩瀚的大海,但你可以做清幽的小溪;也许你无法拥有辽阔的草原,但你可以做一块朴实的绿茵。换种思维,你的生命更精彩。(《改换思维方式让快乐走近》)

这一开头充满诗意。“深邃的蓝天”、“飘逸的白云”、“浩瀚的大海”、“清幽的小溪”、“辽阔的草原”、“朴实的绿茵”,都是作者要表达的意象,“也许……但……”的句式反复使用,形成了一唱三和的诗歌韵律。抒情性语言则表达出浓浓的诗意。

小练习:

1.阅读下面文章的开头,请你说一说,它们采用了上述的哪种方法?

①美学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今天,受这位富有创新精神的学者启发,我想说:“答案是普遍存在的,对于我们的脑袋,不是缺少思考,而是缺少角度。”许多时候,我们都迷惑于问题的不解或徘徊于多解的选择路口,怎样走便成了心中的疑团,往往举棋不定,左顾右盼,这时,就有换个角度考虑的必要,这样会给你带来更多成功的机会。

②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青春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编织的彩虹――绚丽辉煌;青春是用执着和坚韧筑起的一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③试试看――不是像企鹅那样静静地站在海边,翘首企盼机会的来临,而是如苍鹰一般不停地翻飞盘旋,执着地寻求。

试试看――不是面对杂草丛生的前路枉自嗟叹,而是披荆斩棘,举步探索。

试试看――不是拘泥于命运的禁锢,听凭命运的摆布,而是奋力敲击其神秘的门扉,使之洞开一个新的天地。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④天边残阳如血。

以美德为话题的作文范文4

【关键词】对联;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每一位教师就好似一位导演,以不同的形式编排着每一天的节目。希望每一名学生都能从中有所学有所得。那么怎样让语文课堂更富有“中国特色”,更具有文化魅力,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者思考的。下面仅就如何巧设对联,为语文课堂增光添彩略谈一二。

一、巧用对联,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当今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越来越青睐于快餐文化而忽视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对传统文学样式的运用。而对联作为我国传统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的文学遗产,是一种凝缩了的艺术。它有极大的概括能力,能以最简练的形式唤起人们最浓郁的美感,给人以最丰富的启迪。且对联形式多样,如春联、寿联、挽联、励志联、名胜联及章回小说的标题联等,了解、学习对联的有关知识,并学会创作对联,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累传统文化知识有重要作用。例如我们最熟悉的春联“春回大地,福满人间”;“春雨丝丝润万物,红梅点点绣千山”,使学生明白了平仄对仗知识;另外更多的是历史上的很多仁人志士把对联当成自己明志的载体,将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乃至全副身心,满腔热忱全部展示出来,使其成为不朽的杰作,流芳百世。例如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兀无欲则刚”这副对联已经成为传统美德的象征;而蒲松龄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则通过歌颂项羽、勾践以自勉,表明自己奋发的态度和不羁的个性。学生读后,不禁会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

二、巧借对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总觉得古典诗词总是要一味地背诵,枯燥、乏味,不爱学。因而在教授必修4第二单元――宋词时,我搜集了有关词人及作品的对联,如:

大明湖畔,趵突泉,故居在杨柳深处;

金石录里,漱玉集中,文采有后主遗风(李清照);

铁板铜琵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

在讲课初将这些对联告诉给学生,让学生去猜对联中所讲的是谁并作解释。这时有些学生能猜到但解释不了,而有的学生则完全猜不到,此时我便顺势告诉他们学完了这一课,你定会找到答案。这样学生带着想要解开谜底的心理,听课的兴趣异常高涨。又如我再讲《滕王阁序》一课时,学生被全篇典故吓怕了,知道这是千古名篇,可就是不好理解,也就没有兴趣去学。这时我有意给出两副对联的上句:滕王阁中,高朋满座;文不加点,谁人腾蛟起凤;让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对出下句。并且告诉学生答案就在文中,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习的态度更加认真,有的甚至一遍接一遍地读,而且边读边试着填写下句,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这一对句:

滕王阁中,高朋满座;都督宴上,胜友如云。

文不加点,谁人腾蛟起凤;倚马可待,王勃绣口锦心。

三、巧拟对联,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较喜欢记忆整齐对称的句子,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板书的设计尽量做到句式整齐,因为这样常常能起到化繁为简,变难为易,达到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完苏轼的词后,我给学生写下这样的板书:醉东坡,笑对人生风雨的士者;醒东坡,看破人生风雨的智者。在学密的《陈情表》一文时,学生对课文内容把握不好,于是我设计如下板书:祖母情深似海(孝情)圣朝恩重如山(忠心);尽孝之日短,尽忠之日长。学生看后一目了然,明白了作者李密处在两难的境地中,此时我再问最后怎样解决这种矛盾,学生很容易答出:先尽孝后尽忠。可以说在方寸之间感悟真知。

四、巧设对联,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在语文课的讲授中,有时用一些对仗工整的联句往往能起到化繁为简,变难为易的作用,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教学中发现有些板书设计上有对偶的地方,接近对联,我就让学生来概括,以训练其这方面的能力。如在教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时,我让学生去概括文中两次偷听分别是谁,听得效果如何?在我的提示下,学生很快答出:

小二妻店中隔门,有意偷听听不全;

林教头庙里隔墙,无意偷听听得真。

在学习契诃夫的《装在子里的人》一课时,让学生归纳总结别里科夫这一形象时得出:

为套子生活所套,因终身大事而终。

雨鞋雨衣雨帽雨伞身上有,法制法令法规法律心中存。

当代著名学者周汝昌说过,对联是一种‘精粹’,一种‘提炼’,一种‘结晶’,或一种‘升华’。学生如能在短时间内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并将其迅速地串联起来,成为一句有意义,有感情,有顺序,有趣味的话,必须要有较强的概括能力和创造力。

五、巧解对联,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近年来,大多高考试卷都出了仿写试题,这类题目不仅有句式要求,还有修辞的运用,语言的锤炼,其中也有以对联形式出现的。如2012年四川语文高考试卷第19题补写有关节日的两副对联。

(1)端午。上联: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

(2)中秋。下联:明月千里寄相思。

2009年湖南语文试题第5题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鞭蕖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这种对联题越来越受到各省市命题者的青睐,这对学生和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在课堂上,我也尝试让学生写对联,对对联。如我出上联:陶渊明辞官归田乐开怀”,学生对“王子安登阁作序叹人生”。有时我还和学生一起探讨、推敲哪个对句更好。如在讲《诗经》时我出上联:三光日月星”,学生对:“四言风雅颂”,我说“四诗风雅颂”,学生开始质疑,此时我们一起探讨,学生再加以思考最终得出一致的见解,“日月星”属光,“风雅颂”是“诗”。可见通过对联训练,学生不仅学会了炼字,选词,而且在这个动态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的创造力得以真正的体现和发挥。

六、巧化对联,增加文章的文学底蕴

钱钟书先生说:“撮合语言,配成眷属。愈能使不类为类,愈见诗人心手之妙。”我除了平时上课时引导学生积累课内外文章里的对联外,还在写作实践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我鼓励学生在拟题、开头、结尾处活用联句或撰写对联。俗话说“题好文一半”。如以“宽容”为话题的作文,有同学就巧用了“处世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以“挫折”为话题,学生巧拟“不经一番挫折苦,怎得成功扑鼻香”等较好的题目。文章的开头结尾处妙用对联,不仅有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更能体现高人一等的写作技巧。如在一次作文中,有同学开头就借用了“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一联句体现积累的重要性。还有的同学用到老子的名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联句的使用,使文章充满了浓郁的文学色彩。

对联艺术,浓缩语言精华。愿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能重视对联在教学中的作用,都能不断地探索这一民族语言艺术的瑰宝,借助它,让语文教学充满“中国特色”,充满文化魅力。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国对联艺术》.山西教育出版社.

以美德为话题的作文范文5

一、现代诗歌阅读闪亮登场

现代诗歌阅读,在以前的中考题中从未取得过正统的地位,即使偶尔考过,也仅仅是考查一个问题,不面面俱到,始终登不了阅读理解的大殿堂。但去年贵州省贵阳市的中考题就起了一个很好的带头作用,今年在许多地方,现代诗歌阅读则形成了和现代文阅读平起平坐的格局。如湖北黄石市中考题:

阅读新诗。完成1~3题。

一道小河/平平荡荡地流将下去,/只经过平沙万里――/自由的,/沉寂的,/它没有快乐的声音。

一道小河/曲曲折折地流将下去,/只经过高山深谷――/险阻的,/挫折的,/它也没有快乐的声音。

我的朋友!/感谢你解答了/我久闷的问题,/平荡而曲折的水流里,/青年的快乐/在其中荡漾着了。

1.这是冰心八十多年前出版的诗集《春水》中的诗句。那时的诗人满怀对新的精神生活的渴望,天真地,又是苦苦地探寻着世界与人生之谜的谜底。她以深刻的感悟力从生活现象中获得了微妙的生命体悟,并且用诗的语言传递出心灵感悟的信息,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用“平平荡荡”的河流和“曲曲折折”的河流比喻两种生活现象,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快乐是一种感觉,是心灵的一种愉悦惬意的感受和状态;快乐是一种美德,是对生活的坦然和热爱。请你结合诗歌谈谈你对快乐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道典型的现代诗歌阅读题,选用的诗歌,是2000年新大纲和2001年新课标推荐的初中生必读课外文学名著之一,我们基本上都读过。冰心的小诗,我们已学过她的《纸船》和《春水》,对其诗歌风格并不陌生,这也说明中考阅读题的源头来自课本。

现结合此题,就如何做好现代诗歌阅读题,谈几点看法:

1.要准确破解诗歌中的意象(即诗人的意中之象),然后从诗的意象中把握作者要向读者揭示(或暗示、启迪)的东西。第1小题就是考查了对这首诗歌意象的把握,只是变换了一种问法(即“用诗的语言传递出心灵感悟的信息”),其实质是一回事。解此题的关键是必须把“一道小河”的经历这一意象破解为诗人的内心所指,破解了这一点,也就窥视了诗的灵魂。结合全诗,可以理解为:“平荡而曲折的水流里,青年的快乐在其中荡漾着了。(或生活中有坦途,也有坎坷),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快乐面对。”

2.要明确诗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或象征的内涵,以消除理解上的实指性误读。现代诗歌往往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感悟,阅读时必须注意这一点。第2小题就是考查诗歌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内心体验与感悟的题。作者表面所说的是“一道小河”的“平平荡荡”和“曲曲折折”,实际上是指“生活中的坦途”和“生活中的坎坷”。

3.要透过诗歌表面的虚写,提炼出诗歌背后的深层意蕴。诗歌往往大多是虚写,很少有直写的,特别是那些抒情性强的诗歌更是如此。阅读这类诗歌,困难较大,因此应该根据诗歌的创作背景、常识等相关信息去理解诗歌。这样可以摆脱由于虚写而造成的隔靴搔痒,以便准确地提炼出诗歌的深层意蕴。第3小题就是针对这一点来考查我们对这首诗歌的感悟的,是一道典型的开放题,能够考查出我们对这首诗歌的理解程度。我们做题时,只要扣住“愉悦”、“惬意”、“坦然”、“热爱”中的一点作答即可。

二、现代诗歌写作受到了重视

自从话题作文流行以来,有一些省(或地、市)准许写诗歌,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地区限制写诗歌,给我们的诗歌写作人为地设置了一道障碍。而夹在阅读中写诗,从我所搜集到的有限的中考试题看,过去还没有见到,今年却出现了。我们先看今年浙江温州市的中考题:

1.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用“_______把_______的门推开了”的句式,写四行句子,连缀成一首题为“把门推开”的小诗。(不能抄文中的诗句)

把门推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夹在现代文阅读中的一个压轴题,不仅体现了读写结合的原则,而且使诗歌写作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受到了重视。此题是要求我们仿照阅读理解中引用的一首现代诗歌片段来写一首小诗,现不妨先把原诗引用过来:“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绿阴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风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这段话用排比的形式把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形象地描写了出来,而且进一步引申升华:自然规律交替循环是不可抗拒的(当然还有其他的理解),有点哲理诗的意味。我们必须运用排比这种修辞手法,仿照例句来拟写,否则就是不合乎要求。试拟写一例:“读书把知识的门推开了/运动把健康的门推开了/游戏把快乐的门推开了/理解把友谊的门推开了。”命题者的这种开拓精神和敏锐的眼光,是值得赞誉和肯定的。

当然,这种诗歌写作有着固定的格式,类似于仿写句,可能限制了我们的个性自由,发挥不出我们的真实水平,那么我们来看放宽了要求的诗歌写作。如:

2.品诗写诗。

品读下面诗歌,你会得到很多启发。请你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也来创作一首小诗。

供选题目:微风 惊雷 浪花 落英

细雨 题目__________

朱自清

东风里,

掠过我脸边,

星呀星的细雨,

是春天的绒毛呢。

此题的要求是“品诗写诗”,直接单列一题,有点话题作文的意味,留给我们的写作空间很大,有利于发挥我们的想象和联想,从而写出好诗来。要写好这首小诗,必须抓住四个要点:①能抓住事物特征。②有合理的联想或想象。③表达某种情感。④语言形象精炼。

那么,考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好诗歌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突破:

1.要有丰厚的文化素养。这要求我们平时要多积累一些优秀的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的知识,以夯实自己的文化台基,这是写好诗歌的先决条件。我们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素养,是写不好诗的。有时即使写了出来,也根本就不是诗,如把例1写成“老鼠把粮仓的门推开了/黄鼠狼把鸡窝的门推开了/狐狸把葡萄园的门推开了/狼狈把家畜的门推开了”,这成了纯粹的打油诗,不但没有诗味,而且粗俗不堪,令人厌烦。

2.必须有较强的想象力和联想力,以凸显诗歌的意象。诗只有利用想象和联想,把对现实的感悟(或体会、感触、感想等)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才能给人以启迪,开启人的心灵。如江苏盐城市有位考生以“天空让我陶醉”(2004年)为题,写了一首诗歌:

“揭开,画家的油布;/翻动,清香的书页;/掀起,黑夜的帷幕。/江河湖泊,潺潺小溪,/无处不见,你的身影,/天空――你让我陶醉。 你是完美的化身,/探长风吞云吐雨,/望大地若拥若去。/心胸广博,容世间万物,/神情平静,育芸芸众生。 云本是你的瑕疵,/雨本是你的血泪,/你收纳阴沉无助之云,/再聚集滋润万物之雨,/给大地万物一次洗礼,/冲去阴暗,留下美丽――/给人间的词汇添上一笔,/不见暴雨,怎见彩虹?/你让不完美渐趋完美,/你让完美尽显魅力。/……”

原诗较长,这里节选诗的前半部分。小作者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十分丰富,能想象出“云本是你的瑕疵,/雨本是你的血泪”这样优美的句子,并且使感情升华到“你让不完美渐趋完美,/你让完美尽显魅力”。读这样的诗,的确能够让人陶醉,得到美的享受。

3.要在语言的训练上下工夫。诗歌语言必须含蓄凝练,这样才会越咀嚼越有味道。还必须生动形象,特别是一些抒情性比较强的诗歌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我们要灵活熟练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语言的活力和激情。如以“承诺”为话题(2004年陕西中考作文),有位考生以《门锁的承诺》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