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探究式教学法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探究式教学法论文范文1
通过对于现阶段小学科学教学工作的调查发现,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教师的引导性效能不能完全发挥;教学方式守旧,缺乏创新意识;过多重视理论灌输,忽视实践教学。上述提到的问题都不利于探究式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积极尝试以探究式教学理念去引导现阶段的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将探究式教学法运用到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更多情况下,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入手。探究式教学法不仅仅可以使得小学科学教学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而且还能够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最大提高,要想发挥这样的效能,就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以课程引导者的视角开展教学。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抛开传统灌输式教育的理念,积极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更多情况下扮演好引导者就可以了。这不仅仅要求小学科学教师从思想意识上去调整,还需要掌握好课程引导的节奏,避免与学生的探究步伐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为此,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合理设置课程问题的难度,避免因为过难问题的设置给予小学生带来过大的压力;其二,积极在课程探究过程中,进行观察,抓住有效的引导时机和范围,带领学生慢慢去理解科学含义,科学规律,使得学生的思维跟随教学进度去进行,在此基础上达到教学目标;其三,积极改变科学是辅课的观念,同等看待科学课程的开展,对于公然占据科学课程时间的行为进行严格的惩罚,以便为小学科学课程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2.注重教师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探究式教学法,对于小学科学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除了需要教师积极改变教学思维之外,还需要高度重视教师的素质提升。对此,我们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小学科学教师进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学习和培训,使得其深刻理解探究式教学理念的含义,并且指导其积极尝试将其运用到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去;其二,扩展小学科学教师在职教育渠道的扩展,鼓励小学科学教师积极在探究式教学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融合教学资源,以最大化的营造探究式教学氛围;其三,鼓励教师积极针对于探究式教学的应用开展深入的探讨,构建完善的教学技巧交流平台,以保证教学经验和技巧的总结和归纳。
3.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小学生科学素养的评定都是通过考试的方式来开展,往往忽视了小学学生科学学习态度,学习努力程度等因素,因此难以全面的反馈出小学生的科学学习情况,这对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是很不利的。对此,应该积极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将探究式学习的情况纳入进去,以此去引导学生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到实际的科学探究课程中去。另外,合理界定平时成绩,学习态度,探究学习能力,合作精神的比重,制定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以便给予学生科学公正的评价,帮助学生去查缺补漏,并且以此为基础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科学教学方案。
4.营造良好的科学探究物质环境。以探究式教学法去开展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科学探究物质环境。在缺乏相应科学探究设备的环境下,其教学工作的效能自然难以达到理想的水平。对此,各个学校应该注重以下工作:其一,积极将小学科学教材,器具等设备的采购纳入到学校预算范围,不断夯实科学探究的教学物质基础;其二,注重科学器材和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保证最大化发挥其效能,避免因为缺乏保护而造成的使用率不高的问题;其三,注重利用校外资源,如植物园,动物园,博物馆,带领学生去了解真实的科学世界,使得学生的科学视角放到实际生活的范围中;其四,积极通过校园板报等方式去进行科学宣传和教育,开展全校范围内的科学实践活动,希望可以以这样的方式营造良好的科学教学环境。
二、结语
探究式教学法论文范文2
教学理念的转变
一方面,当今在各高校,部门法学属于法学课程里的显学,然而,各部门法的学生普遍都缺乏一种以历史的高度、宏观的角度看待现今法律制度的能力。这就需要以中国法制史来弥补。因为从学科性质上来说,中国法制史属于法学基础理论课,本学科的基本要求在于通过学习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法律制度,对其进行梳理归类,进而深刻理解中国法制发展的一般规律,达到为学生学习各个部门法奠定理论基础的目的,使学生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去看待部门法,提高法学教学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从历史的连续性来看,当今的制度包括法律制度都来源于历史,历史上的法律制度对于现代社会虽然无直接的实用价值,但却可以给人以启示和智慧。古今中国法制虽有巨大差异,但是中国人固有的行为模式、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并不因为纸面上法律条文的变化而完全变化。古代的许多习惯、法律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影响。正如法学家博登海默所说:“攻读法律的学生如果对其本国的历史很陌生,那么他就不可能理解该国法律制度的演变以及该国法律制度机构对其周围的历史条件的依赖关系。”[3]学习中国法制史,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现在。因此,中国法制史的教学改革,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变被动为主动,如此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以教促学,教学相长的目的。
教学方法的多元
如前所述,目前大多数教师在讲授中国法制史时多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的听众,完全陷入一种被动的接受过程,无法有效汲取老师所讲授的内容,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因此,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专题式讲授法、案例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实践式教学法等。第一,专题式讲授法。传统的教学内容以历史朝代的更替为线,每一朝代里面的内容大多相似,客观上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混淆。因此,笔者建议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革新,既要加强学生对中国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纵向性把握,也要让其明了各个法律制度的横向性发展,纵横结合,才能让学生记忆更加精准,理解更为深刻。具体做法是: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首先,宏观性地概述朝代法制的基本内容;其次,对于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略讲,而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精讲;再次,在讲述某一法律制度时,可以结合同类知识,对其纵向的演变、横向的影响进行专题讲授,争取达到点、面结合。第二,案例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首创[4]。其做法是在前一次课结束后,教师布置学生应复习的案例,通过课下查阅资料做好准备。上课时围绕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讨论结束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这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目前在有些高校的部门法教学中已经开始运用。这样一种教学方式完全可以运用到中国法制史的教学过程中来,不但能够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还能够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关系,更能够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古代法律制度。同时,典籍中载有大量古代的司法案例,通过对其分析讨论,学生还可以与当今的法律制度进行比较,明其优劣,为现代法制建设服务。第三,实践式教学法。中国法制史的学习与研究之所以具有向现代中国法学及制度优化提供学术智慧的可能,在于中国现代问题与诸多法律传统息息相关,传统社会某一法律问题所面临的困境及其解决方法有可能作为我们解决当下类似问题的借鉴。尽管如此,但中国法制史作为法学专业基础理论课,在当下却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即与法科学生以后将要从事的司法实际工作基本脱节的问题。为解决此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实践式教学法,利用学校与法院、检察院的合作关系,经常带学生去法院、检察院进行多种形式的实践,了解社会上经常出现的问题,思考解决的办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制度。
探究式教学法论文范文3
探究发现式教学为学习者提供自主发现和提出一些问题的机会,并对某一问题或多个相关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探究、讨论进而提升自己。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具有传统讲授式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精神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求知识的原始动力。兴趣也是学生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探究式教学模式能满足学生的这种愿望,所以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精神。
(二)有利于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过程,深刻地理解知识
学生通过发现式教学所学到的各种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而又具有个性特点的统一完整的体系。这样的操作既能记得牢,理解得深,用得活。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探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模式,独立学习的能力大大得到了提高。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
探索发现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成长的温床,只有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展现多彩的创造个性,并培养创新的意识与创新的思维,所以探究发现式学习对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当前,对一节课的评价是站在评价学生的角度进行的,主要评价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了哪些能力。表现在课堂上就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和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这三个中心的体现程度。所以,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只有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学习的过程,学生学习的态度才会越来越积极,信心也越来越强。学习效果也会不断地优化。
三、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实施过程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从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必要的课堂教学演示,到学生自主地探究、合作学习,都可以有机融合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甚至可以把因特网上丰富的资源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因此,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主要应由以下五个大环节组成。
(一)创设发现问题的教学情景
一个好的“问题情景”是具有衍生性的,也就是通过这个“情景”又能够产生一连串、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情景”。各种“情景”的协同交互作用,就能让整个课堂成为“教学情景”,从而真正活化课堂,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设置问题情境,提供有助于形成概括结论的实例,让学生对现象进行观察分析,逐渐缩小观察范围,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些要点上。如我们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要求,通过举出与知识有关的实际事例、准备好与知识相关的教具和材料等方法,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导到知识的探究活动中来。
(二)引导学生学习过程
本过程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本知识、旧知识的关联、教师精心设计的指导文件、讨论交流,甚至在因特网上查找方法等方式自学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初学《演示文稿制作》一课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本以及Word中插入图片的知识,完成自己的第一张演示文稿幻灯片的制作。
(三)合作探究学习,探究发现问题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猜想等个体活动,也包括讨论、合作、交流、互动等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在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由于学生运用知识理论来发现问题的能力还不强,也可以由师生共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问题,分析问题要密台阶、小坡度、环环相扣,要通过问题链形成思维链,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四)合作探究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学生在发现和提出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独立自主或合作探究的方式,尝试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开放式的环境下,可以通过课本自学、讨论交流、上网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生互相讨论,互相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组织评价交流
探究式教学法论文范文4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157-03 研究生教育处于教育链的最高端,只有将研究生教育做好了,我国才能真正地成为教育强国,人才大国。但近年来,由于研究生招生数量的急剧增加,致使研究生教育有了向本科生教育回归的趋势,导致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出现下滑,不能完成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因此,如何创新研究生教育模式就成了当务之急。为创新研究生教育模式,笔者做过长期的思考。在阅读先生的《留英记》一文时,受马林诺斯基教学方法的启发,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讲授的课程,笔者设计出一套新的教学方法,并将其运用到笔者所讲授的《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史专题研究》一课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套教学方法很难用一个词来完整地表述出其含义,为叙述方便,暂且称其为课题研讨式教学法。
一、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笔者在第一次实施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时,选修《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史专题研究》的硕士研究生共有7名同学,学校将该课程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二学期开课,共16课时。为使教学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笔者没有机械地按照学校的安排上课,而是按照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设计做了调整。
笔者将课题研讨式教学的整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教师课堂讲授阶段,第二阶段为学生查阅资料、进行田野调查和撰写论文阶段,第三阶段为课堂学生报告和讨论阶段,第四阶段为指导学生课下进一步修改完善论文阶段。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笔者所在学校寒假较长的特点,笔者将第一阶段的工作安排在第一学期期末进行。在学生基本完成学校安排的第一学期课程后,利用学生的空余时间,笔者召集选修《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史课题研究》课程的7名同学进行课堂讲授,首先讲授《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史》学科的基本理论、主要研究内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趋势,学术界代表性的著作和文章、田野调查和文献搜集的基本方法、途径;其次,笔者将自己精心设计的十个选题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每人选择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并要求学生利用寒假时间完成第二阶段的任务。
第二阶段的工作主要由学生在寒假期间自主进行,但对于学生碰到的问题,也要求学生利用电话、电子邮箱和QQ等通信工具随时与笔者联系,以随时给学生以指导。学生在寒假所要完成的任务主要有:一是认真阅读一到两本代表性的学术专著,以系统了解本学科的基础知识;二是通过“中国知网”检索与所选课题相关的学术文章,了解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三是进行田野作业,调查家乡建国以来与所选课题相关的民间文化事像的变迁状况,并搜集与所选课题相关的地方文献;四是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所调查搜集的资料,撰写学术论文;五是在所写论文的基础上,制作用以课堂报告的PPT。
第三阶段是课堂报告和讨论阶段,在第二学期开学后的正式上课时间里进行。为使课堂讨论更有效果,笔者并没有在一开学就进行课堂报告和讨论,而是让每个学生将自己所搜集的资料和撰写的论文初稿发给其他六位同学,要求每位学生认真阅读其他六位同学的论文和资料,了解其他同学的研究成果,以便在课堂讨论时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自己继续修改充实论文和PPT。经过两周的准备,从第三周起开始正式上课,每次上课时间为两课时,每次上课首先由一位学生就自己的研究成果做报告,报告时间不超过一节课。在学生报告结束后,主要由其他同学予以点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做报告的学生同时做出解答。在学生讨论过程中,笔者主要是倾听,只是不时地插话,引导和启发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带动学生的思考。在讨论会结束后,笔者再用几分钟的时间就学生的论文和讨论会中出现的问题做一简单评点,并要求已做报告的学生根据同学和笔者的建议继续修改完善论文,未做报告的同学课下好好准备。
第四阶段主要是学生在课下修改完善论文。做过报告的学生根据同学和笔者的建议修改完论文后,再交给笔者,笔者再提出修改意见,让学生继续修改,并要求学生完全按照正规学术规范撰写,直到修改到笔者基本满意为止。对于其中质量较高、达到公开发表水平的几篇论文,笔者向有关刊物推荐,结果有三篇论文得以发表。学生看到自己的努力有了结果,都非常高兴。
二、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作用
实践表明,将课题研讨式教学法引入研究生教学中是一项有益的尝试。它对于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1.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课题研讨式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从选择课题到撰写论文的每个环节都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即使是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第一环节,也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选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也是课题研讨式教学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囿于学生的基础问题,课题难以让学生完全自主确定,需要由教师设计,但每个学生研究的课题不是由教师分配,而是由学生自主选择,并允许学生做一定程度的改动,教师只是介绍科研选题的原则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选题。由于课题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就有兴趣,有动力去进行研究。在课堂讨论环节,也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并不发表长篇大论,只是组织学生互相启发,互相辩论,使讨论能够热烈而有序地进行。
2.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目标,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有利于实现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提高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每一个环节都着眼于培养、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在课题研讨式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教师在讲授学科的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讲授本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指导学生如何选题,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入门途径。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第二个环节着重于训练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和写作论文的能力。第三个环节通过课堂报告和讨论训练学生的表达、交流和互相启发能力。第四个环节则通过要求严格按照学术规范修改论文,训练学生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经过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学生基本熟悉了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了一定的科研能力,从而为以后撰写硕士毕业论文奠定了基础。
3.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有利于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实现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教学相长是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精华,但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这一教育理念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教与学基本上是单向性的。课题研讨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其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这就要求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实现学生学习和科研的密切结合,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变成科研过程。学生学习模式的改变也要求教与学关系的重新定位,教与学由单向性关系变为双向性关系。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变成了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在这种双向交流中,一方面,学生活跃性的思维所形成的新观点可以给教师以启发;另一方面,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可以促使教师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这样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仅学生得到了提高,教师也从中受益。
三、实施课题研讨式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为了使这种教学法发挥其应有的效果,避免流于形式,也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1.课题研讨式教学适应于小班教学,不适合于大班教学。课题研讨式教学需要教师有效掌控整个教学过程,并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指导,只有实行小班教学才能做到。笔者以前在上大课时,也曾尝试过课堂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但因为难以掌控,往往都流于形式,没有什么效果,最后不得不采取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2.课题研讨式教学法适合专题研究类课程。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带有研究性质,要求学生利用已学到的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此教学方法不适合那些以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为目的的基础类课程。
3.对学生的考核要考虑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的表现,而不能仅仅考虑学生最后的论文。课题研讨式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每一个环节中,都需要学生认真对待,如果仅考核学生的论文,就可能使学生只注重最后的论文写作,就不能调动学生对待其他环节的积极性,从而达不到培养学生从事科研工作综合素质的目的。
4.需要教师具备强烈的责任心。课题研讨式教学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费时较长。教师需要对每一个环节,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必要的掌控。如果教师在任何一个环节不能实施有效的掌控,那么,课题研讨式教学法就会流于形式,不能达到教学要求,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而且在课下都要尽心尽责。
5.在设计选题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一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设计的题目不能太大,要尽量小一点、具体些。如果题目太大,学生难以做精做细,会流于泛泛而谈。二要考虑到学生的研究条件,设计的题目使学生有条件去完成。笔者在设计课题时,主要考虑了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学术界已有的研究状况,尽量选取那些学术界已有了一定研究,但还有研究余地的课题。如果学术界还没有研究,对于学生来说就难以进行研究。如果学术界已研究的很成熟,那么学生只能重复前人的观点,不可能进行创新。二是田野调查的时间和经费问题。在学生正常上课期间,不可能抽出时间让学生去进行田野调查,至于经费就更谈不上了。所以,笔者设计的课题尽量使学生能够利用寒假回家过春节时间,在家乡完成。
俗话说,教无常法,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终的目的都是要实现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但就目前而言,在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中,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是其他教学方法难以比拟的。对于笔者的探索,学生们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还要继续探索,使其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留英记[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246-272.
[2]郝明君.研究生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15-118.
[3]谢美华,张增辉.探究式教学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2):61-63.
[4]欧阳丽莎.德国“探讨式”教学模式初探[J].教学研究,2008,(1):58-61.
[5]王玉.对研究生专题研究导向式教学方式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1):44-48.
探究式教学法论文范文5
论文摘要:文章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实验干预,探讨探究式体育教学法对高师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实施控究式体育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2)实施探究式体育教学法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运动参与程度和对体育的关注程度;(3)探究式体育教学法在高师体育教学中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1研究的目的
本教学实验通过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实验干预,探讨在探究式和非探究式的条件下,体育活动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的差异,为高师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依据,为建构的探究式教学法积累资料和验证探究式教学法理论的可行性、科学性。总之探究式教学法实验研究,是对传统接受式教学法的有机整合探索一条有效的途径。
2实验研究的基本假设
(1)探究式教学法更有利于高师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提高。
(2)探究式教学法更有利于高师大学生的自主探究体育学习的能力的提高。
3实验对象与方法
3.1实验对象
根据实验要求,选取调查对象为淮南师范学院公共体育课选修中综合身体素质无显著差异的4个班,2个班为实验班(男32,女30),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另2个班为对照班(男30,女32),采用常规教学法。
3.2实验方法
在相同的教学环境下,由一位具有多年公共体育教学经验的副教授,采用材、统一进度,进行教学。同一时间内采用相同的测试指标和方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体育学习兴趣测试。本实验的内容选择了集体项目的篮球和个人项目的短跑。
3.3测量工具
本实验采用由华东师范大学博士汪晓赞研制的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作为测量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活动后的体育学习兴趣的工具。该量表5个维度的Q系数均为0.70以上,而且量表的Q系数高达0.9543。说明该量表内部所有题项间的一致性或同质性相当好。具有较好的因素结构,这是个信效度相当高的量表,是目前国内测量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较为理想的工具。此量表被国内学者季浏、汪晓赞应用于体育教学的实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结果。
3.4问卷施测与处理
由施测人员在实验前后分别选择恰当时间及时施测,并保证施测班级被试人数的完整性和回收问卷份数。前测验:实验前发放问卷124份,回收124份,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80、7%。后测验: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探究式体育教学法和常规教学法实验后,两个月教学实验结束后让所有被试完成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量表,整理问卷并记录结果。实验后共发放问卷124份,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79%。(详见表1)。运用SPSSF0RwIND0w12.0统计分析软件对收集、整理、统计的有关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间的体育学习兴趣的差异性分析以及相关分析实验组间体育学习兴趣分析。进一步探讨探究式体育教学法对大学生影响效果。
4实验结果
4.1对所有被试前测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并验证实验对象的同质性实验前将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进行T检验。结果发现实验班与对照班在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比较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均存在P>O.05,详见表2)。由此可见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处于同一水平,可作为实验对象具有同质性。
4.2教学实验后对所有被试在后测验中所得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实施探究式教学法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影响
4.2.1对照班实验前后体育学习兴趣水平、各维度水平的比较
对照班的大学生通过常规教学法的体育课学习,体育学习兴趣及其“体育学习积极兴趣”和“体育学习消极兴趣”有明显变化,存在差异(P<0.05详见表4)。由结果可以看出对照班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有明显提高。这主要是体育教师受到体公共育课程改革的影响,在教学思想有了一些变化,渐渐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学生的服务的理念,体现公共体育课程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得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有了一些提高。但从表4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在运动参与和对体育的关注,特别是大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方面没有大幅度的提高。
4.2.2实验班实验前后体育学习兴趣水平、各维度水平的比较
4.2.2.1实验班实验前后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比较
实验后对实验班大学生实验前后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实验后的得分均值比实验前有明显提高。实验班实验前后二者的得分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实验班M前=39.98,M后=46.76,P=.00<0.01,详见表5)。由此可见,实施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干预对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提高带来了明显的积极效果。
4.2.2.2实验班实验前后体育学习兴趣各维度水平的比较
通过实验前后实验班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比较,可以明显看出实施探究式教学法教学干预后产生了正面的积极影响。为进一步探索实施探究式教学法教学干预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影响程度,下面对实验前后实验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维度水平的变化进行探讨。
T检验的结果表明:实验后实验班大学生存在体育学习消极兴趣下降、体育学习积极兴趣提高、自主与探究学习能力增强、运动参与程度提高和对体育的关注增强的结果。其中体育学习积极兴趣维度水平、体育学习消极兴趣维度水平和自主与探究学习维度水平三者的差异最大,均为极其显著的差异(均存在P<0.01,体育学习积极兴趣维度水平的T=一5.128、体育学习消极兴趣维度水平的T=一4.948和自主与探究学习维度水平的T=一5.201);再次是为对体育的关注维度水平和运动参与程度维度水平,二者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体育的关注维度水平的T=一3.750;运动参与程度维度水平的T=一2.495,详见表6)。
4.2.3实验班被试实施探究式教学法教学干预后,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提高幅度远远大于对照班被试把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实验前后测验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进行相减,得到实验前后体育学习兴趣水平提高的幅度,进行实验班与对照班组间T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班被试经过实施探究式体育教学法教学干预后,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自主与探究学习提高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班被试,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存在P<O.05,详见表7)。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高师公共体育课中合理实施探究式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5讨论与分析
5.1合理实施探究式体育教学法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影响
本研究中体育学习兴趣主要包括体育体育学习积极兴趣、体育学习兴趣、自主与探究学习、运动参与程度和对体育的关注五个维度,下面就各个维度进行探讨。
5.1.1合理实施探究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体育学习积极兴趣
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包括积极兴趣和消极兴趣两方面,本实验采用的大学生体育兴趣量表,在题项的组成上多数积极兴趣的题目和消极兴趣的题目正好构成问卷相互对应的一对对测谎题目且所有问卷均为回收进行测谎题目核实后的有效问卷,所以我们可以在有效问卷内讨论大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兴趣的结果就是大学生体育学习消极兴趣的相反结果。即大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兴趣提高了,大学生体育学习消极兴趣也就下降了。因此我们重点对体育学习兴趣进行探讨,反之则是体育学习消极兴趣。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前后实验班被试的体育学习兴趣有极其显著的提高。足以证明实施探究式体育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效果。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体育课,这是多年来一直困扰大学公共体育教学的难题。探究式体育教学法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将常模参照评价改为标准参照评价。这无疑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
5.1.2合理实施探究式体育教学法对大学生自主与探究学习方式的影响
基于探究式教学法观念,教学应让大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通过联系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帮助大学生达到更复杂水平的理解;适时与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对照,对大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直接的反馈;能够使大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形成对于事物的概念框架;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5.1.3合理实施探究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体育运动参与程度
对实验前后实验班学生运动参与程度的比较中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见在体育课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明显提高了大学生的运动参与程度。实施运用探究式体育教学法使体育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提高了大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在公共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尊敬信任教师,“亲其师,信其道”,产生对教学内容积极的态度倾向,激起热烈的情绪投入到教学的活动中来,使课堂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和锻炼。
5.1.4合理实施探究式教学法对体育的关注”的影响
实验前后实验班学生“体育的关注”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在公共体育教学中实施探究式体育教学法对学生体育的关注有明显的提高。体育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一些篮球的发展史、短跑历史,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使其掌握科学锻炼的理论和方法。同时技术的问题可以适当讲得细一点,语言要生动、形象、简炼,注意准确地使用体育名词术语。在不违背教学大纲的原则上,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给他们一些符合我国民族传统的,简便易行的,可以长期坚持锻炼的项目内容和锻炼方法,使大学生在毕业后能终身受益。这样可以加强大学生对课堂外的体育的关注。
6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1)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探究式体育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高高师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有助于高师大学生在将来的岗位事业中提升素质储备,是通才教育的有效途径。
(2)在公共体育教学中实施探究式体育教学法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运动参与程度和对公共体育的关注程度。
(3)探究式体育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6.2建议
在调查和实验的基础上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实施探究式体育教学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教师在高师公共体育教学中要抓住大学生的兴趣具有现实性的这一特点,重视激发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动机,对大学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目的和意义的教育,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探究式教学法论文范文6
1.内科学资源库模块构建与初步应用分析
2.中医内科学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3.“内科学”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探讨
4.小动物内科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讨
5.强化内科学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
6.内科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利与弊
7.结合内科学教学实际,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
8.内科学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
9.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0.提高中医内科学理论教学质量的探讨
11.《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12.浅谈内科学教学方法的应用与体会
13.如何加强实习生中医内科学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14.内科学教学中病案教学法和传统讲授法的比较
15.口腔内科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思路探讨
16.Blackboard平台应用于口腔内科学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17.PBL教学在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8.对医学生内科学临床实习综合能力量化考核的研究和探讨
19.基于临床案例的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20.内科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新模式的初步探索
21.案例式教学法在高等中医药院校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22.临床医学内科学双语教学调查分析
23.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引入现代医学知识的方式和意义探讨
24.PBL教学模式在兽医内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和思考
25.改良PBL教学模式在医学留学生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26.医学生内科学双语教学需求调查分析
27.新世纪教材《中医内科学》“咳嗽”篇历代文献引述的相关问题
28.培养创新理念,提高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质量
29.抛锚式教学法在临床医学八年制内科学实践教学应用初探
30.内科学教学中的“逆向思维”与“横向”教学法
31.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应用初探
32.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的应用
33.谈医学生如何学好内科学
34.能力本位教学法在中职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35.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内科学PBL教学模式介绍及借鉴
36.口腔内科学教学改革初探
37.临床医学留学生内科学全英教学探讨与反思
38.中医内科学内分泌代谢系统病证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9.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兽医内科学教学方法探讨
40.中医内科学PBL教学法问题设置初探
41.中医内科学教学在本科生临床轮转实习中的应用
42.浅析如何提高内科学教学艺术
43.师生微信内科学互动平台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44.内科学双语教学的思考与改进
45.三年制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内科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研究
46.采用多种形式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内科学的兴趣
47.案例式教学法在兽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48.《中医内科学》中英文教材比较研究
49.中医内科学症状术语规范化研究
50.结合八年制医学生特点进行内科学见习教学初探
51.心血管内科学专业发展趋势及设想
52.建立八年制临床医学生内科学考核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与探讨
53.《内科学》教学改革探讨
54.规范消化内科学临床教学查房模式的实践研究
55.“做乐赛”教学模式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56.内科学考试试卷分析与评价
57.中医药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内科学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实践
58.基于中医思维模式下的中医内科学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59.论宋金元时期中医内科学发展特点
60.TBL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61.浅谈《内科学》双语教学课程的建设
62.内科学临床见习课双语教学方式的可行性探讨
63.如何提高内科学专业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64.思维导图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65.内科学临床见习实施案例教学应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66.内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67.案例式教学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68.福建省内科学学科发展报告
69.内科学课程改革中教与学的创新性研究
70.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内科学双语教学刍议
71.案例式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72.内科学见习教学中临床思维能力培养
73.改革考试内容方式 提高内科学教学质量
74.以LBL联合CBL为基础的八年制内科学教学实践
75.内科学双语教学探究
76.内科学PBL教学模式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索
77.医学生内科学见习课的调查分析
78.内科学“考站式”考试的实施及评估
79.基于系统科学理论及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内科学教学精细化设计与管理
80.病例引导的内科学心血管疾病立体式见习教学法研究
81.中医内科学课程运用形成性评价教学的实践刍议
82.内科学见习课采用CBL联合PBL法初探
83.医学留学生内科学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践
84.多媒体在医学留学生内科学英文授课中的作用
85.内科学PBL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
86.CBL,PBL与TBL整合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学中的实践
87.诠释学在中医内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88.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教学体系改革初探
89.《内科学》实践教学中“双语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90.内科学教学改革分析与探讨
91.心血管内科学中英双语教学实践回顾与探讨
92.基于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的内科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93.PBL教学方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94.八年制诊断学和内科学教学改革探索
95.内科学教学中以问题为基础的病案教学法探讨
96.基于PBL的内科学教学模式探究
97.内科学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98.PBL教学法结合LBL教学法在呼吸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