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数应用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百分数应用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百分数应用题范文1

关键词 应用题 百分数 解题方法 教学策略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很令人“头痛”的事,学生很难抽象出对象之间的内在关系。特别是对一些对于语言文字理解能力较弱、逻辑思维水平偏低的学生来说,更是理不出头绪。长此以往,有的学生甚至不看题目胡乱写些答案“交差”。为此,我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综合学生学习这类应用题时所出现的种种情况,从而形成一定的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有了一定的指向作用。

一、解百分数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一直以来,学生普遍反映应用题太难学了。到了高年级之后,百分数应用题的出现使得部分学生有了“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体验。原因何在?作为小学数学教学重要内容之一的百分数应用题,其中蕴含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运用到的数量关系模型更多。在本阶段中,教材对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等能力要求有了一定的提升,在这些方面存在薄弱环节的小学生,自然对题目难以理解,解答的过程又易于混淆,甚至是不知所云、南辕北辙。如何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揭示解答问题的规律,突破学习上的瓶颈,使学生学得“轻松明了”是放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下面,结合“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来谈谈对百分数应用题教学的一些策略。

从日常的学习反馈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有时做题手忙脚乱,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不善于提取题目中的有用信息,也可能是他们不善于从整体上把握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其实在数学学习中,每个学习内容都有其关键之处。如果能恰到好处地把握住解决问题的本质,那么学生对于该学习内容的掌握和运用自然就会顺畅多了。怎么从整体上把握呢?

1.抓关键句,把握整体数量关系。在应用题中,我们或许会发现很多的信息,但是最为重要的只是其中的一两句。怎么样才能挖掘出这样的句子呢?

某小型养殖场,鸡和鸭共有420只,鸡的只数比鸭多40%。这个养殖场中,鸡和鸭各有多少只?不难发现上题中有“鸡和鸭共有420只”这么一句话,这就是本题关键之一。那么怎样来理解呢?经过个别交流和小组论证,学生会发现其中的“和”这个字很熟悉,凭借以往的经验我们知道:在方程这一阶段,只要是求两个数的“和”,一般都是用加法的。进而思考到底“是哪两个数相加呢?”经过师生间来回的唇枪舌剑,问题的本来面目逐渐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学生逐渐能用含有文字的数量关系式来表示:“鸡的只数+鸭的只数=420”。但是,有的题目中不会直接出现“和”这个字,如:阳光小学体育组有42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0%。体育组男、女生各有多少人?虽然本题没有把“和”写出来,但回到生活的情景后再细细品味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它的影子。高度的概括、抽象——或许这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种体现吧!

在众多的应用题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句子中总是含有“一共”“和”“比……多”“比……少”等词语。如果我们能够紧紧抓住这些词语,并进行适当地理解,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一些解题时的方向性错误。这对于正确解题是一个有力的保证。

2.抓关键字,体会对象间关系。显然,如果只是从关键句下手,那么这只是把握了本题的解题方向而已,要想完整地把问题解答出来,还需要我们对题目中的信息进行一番品味——抓关键字。

再说说上面的体育组人数问题:从“阳光小学体育组有42人”中,我们可以发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42”,但是最后求的是“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这两个都是未知量,而我们接触的比较多的是只含有一个未知量的题型,还能用以往类似的方法进行求解吗?还是一切都出来?

这时,我们需要向题目中的另一个条件“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0%”寻求帮助。那么,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谁是未知量x呢?

3.细化条件,体会主次关系。由于“男生人数的40%”表示的就是“女生人数”,也就是说“女生人数”可以写成“男生人数×40%”。最后我们得出了这样的推导过程:男生人数+女生人数=42,男生人数+男生人数×40%=42。经过了上面系统地分析,我们最后将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男生人数”上了,因此设男生人数为未知量x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列出如下的方程:x+40%x=42。以上的方程并不复杂,学生一般都可以正确地求出x的数值。

二、发挥“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作用

经过近几年的课堂教学,我发现学生中有的是思维上存在问题——想错了,有的是计算存在瑕疵——算错了。如果出现经常性的“算错”,那么我们教师就要引起重视,正确分析其中可能的原因:是不懂算理,还是计算能力太低?

在“百分数应用题”这一教学内容上,很少有学生对题目的答案进行分析、验算,或许是因为百分数应用题的计算本身就很繁琐,再验算一遍那岂不是“自找麻烦”!其实,在不要求精确验算答案的正确与否时,我们可以对答案进行粗略的估算。就如上面的这一题,就有些学生得出了一些稀奇古怪的答案。如:x=300,x=3,甚至出现了分数或小数的答案。我们可以这样试想:人数应该是整数的形式,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出现小数或分数的;其次如果男女生人数一样多的话,那么男生就是21人,我们现在的答案应该在21~42之间。

问题在于这些学生对于答案没有进行一个大概的估计,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因此,要教会学生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高学生解题准确率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简单的估算,学生可以粗略地判断一下自己的答案正确与否,这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

三、发现规律,重视总结

建立模式、探索规律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自主学习数学的制胜法宝。百分数的应用题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这“宗”指的就是“规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现“宗”迹,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为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

1.注重关键句的分析。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中含有分率、百分率的句子是解题的关键句。但在不少题目中,有关分率、百分率的句子常呈现省略句的形式。教学时可根据上下句的联系,进行补叙、推理训练,并列出关系式。如:“今年植树300棵,比去年增加了25%。去年植树多少棵?”“比”的前面省略了“今年”两个字,这对于理解数量关系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我们不妨用铅笔将该内容补充完整。

百分数应用题范文2

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学生接受起来很困难,对于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更是难上加难,根据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了一套方法,可以快速解答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

解答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的方法:(1)先找单位“1”,比、是、占后面的量一般就是单位“1”;(2)单位“1”已知用乘法,单位“1”未知用除法;(3)比单位“1”多,用1+几分之几,比单位“1”少,用1-几分之几;(4)画线段图分析题意,找具体数量的对应分率。

以上方法简单易懂,学生按照此方法,能快速解答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受益无穷。学生会从题中的关键句子中快速确定解题方法,成功的喜悦不言而喻!

下面我以最新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书上的例题为例,分析我是怎样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快速找到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

例1. 小明的体重是35千克,他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小明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教师:“题中哪句话是重点句?”学生:“比爸爸的体重轻”。教师:“谁是单位‘1’?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学生:“爸爸的体重是单位‘1’,单位‘1’未知用除法。”教师:“轻就是比单位‘1’少,怎样列式?”学生:“用(1-)。”

教师引导学生分三步分析题意,最后顺利列出算式:35÷(1- )=75(千克)。答:小明爸爸的体重是75千克。

例2. 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百分数应用题范文3

(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职田镇小学711300)

教学是逻辑性较强、比较严密的一门学科,也是可以通过类似的题型找到规律总结出公式一门学科。只要学生掌握了公式或规律,学起数学来就轻而易举。多年来,我以教学六年级上册的《百分数应用题》为例,浅谈自己的几种教学方法。

一、教学《百分数的应用一》

例如:盒子有45厘米3的水,结合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厘米3,冰的体积约比原来的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

先利用画图来分析、理解题意,水的体积是单位“1”,冰的体积是“比较量”,冰和水比较,用冰的量减水的量,再求多出量占单位“1”的百分之几?再用多出的量÷单位“1”。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要解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时,先在题中找准单位“1”,单位“1”在“比”字后面,再找出“比较量”,然后用“﹙大数—小数﹚(大数和小数指的是单位“1”和比较量)÷单位“1”。这两个量的差占单位“1”的百分率。像上面的应用题可以直接运用规律。﹙50-45﹚÷45,50是比较大的数,45是比较小的数,45也就是单位“1”。这样,只要学生在题目中找准比较量和单位“1”,解决这类应用题就容易多了。但如果遇到“比”字不明显时,我们就要进行“扩句”。“扩句”时就找准了单位“1”。例如:电饭煲原价220元,现价160元,电饭煲的价格降低了百分之几?这时就要进行扩句。电饭煲的现价比原价降低了百分之几?这样就找到了单位“1”,再用公式来解决。学生只要掌握了题的类型,能正确的运用公式,遇到类似的应用题就迎刃而解。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类比找规律的方法。

二、教学《百分数的应用二》

例题:1997年至今,我国铁路已经进行了多次规模提速,有列火车,原来每时行驶80千米,提速后,这列火车的速度比原来增加了40%,现在这列火车每时行法多少多少千米?仍然用画图的方法理解题意。这道题与上面的例题相比,已知了增加的份率和单位“1”,而求的是比较量,也在“比”字后找单位“1”,根据题意先算单位“1”的40%,再用单位“1”=增加的量就求出了比较量,列式为:80+80×40%=80×(1+40%),最后找出规律。这类题型,已知了单位“1”,要求标准量,用乘法,用单位“1”×(1±份率),如果题中是增加就用“+”,题中是减少就用“-”。关键还要找准单位“1”,像上面这个题直接用这个规律:列式80×(1+40%),通过教学后,学生对这类知识掌握的较快,都能解答此类的问题,解决问题很准确。教学效果显著。

三、教学《百分数的应用三》

《百分数的应用三》是两种类型的应用题,但具有共性,都是求单位“1”。教材中用方程来解决,我们也找到规律。

(一)例题:笑笑家1985年,食品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65%,其他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35%,1985年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210元,你知道这个家庭的总支出是多少元吗?先利用方程解决,

解:设这个家庭的总支出为X元

65%X-35%X=210

30%X=210

X=700

把方程转换成算数方法,210÷(65%-35%)。

找出规律,210元是食品支出与其他支出的质量差,65%-35%是他们的份率差,用对应的量÷对应的份率,就求出了单位“1”,向上面这道题直接运用公式:列式210÷(65%-30%)=700(元)。课本P28页中的试一试1、2题,随堂练习时,大部分学生能运用这个规律进行解决问题,掌握的较快较好。

百分数应用题范文4

百分数是小学教学中既抽象而较实用的一类知识。它的概念、法则、性质等,对小学生来说,仍是比较抽象的知识,是较难理解的。尤其是关于百分数的应用题,它牵涉面广,解答过程又易于混淆,学生学习这一单元总是感到棘手,教学质量很不理想。如何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揭示解答问题的规律,必须根据百分数的意义和它演绎出来的几种不同数量关系的应用题,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显得非常重要。

一、 抓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采用比较的方法,启发学生运

用已知的知识去解答新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它呈现着螺旋式循环上升,前面的知识是学好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的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教学大纲,认真剖析教材,启发和引导学生根据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研究和分析,寻找解答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对新、旧知识的对比进行教学有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三种类型的应用题与分数中“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三种类型的应用题的计算方法是基本相同的。例如:教学“五年级有学生180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108人,占五年级学生数的百分之几?”时,则先可出示引例,将上题中的“百分之几?”改为“几分之几?”,让学生说出解题方法,计算出结果,然后再出示上面例题,让学生说说两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从而区分出“几分之几”与“百分之几”的差异,使学生懂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两类题目的计算方法是基本相同的。如果题目要求百分数,就必须把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所得的商化成百分数。

二、 根据各类题型的数量关系,用数理指导计算,深入浅出,

击破难点,掌握规律,解决问题。在教学百分数的三种类型题时,应根据题型特点,抓住问题的本质,用清晰精确的语言和图示,深入浅出,逐步加深理解,击破难点。讲解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抓住本质,揭示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如教例题:“一个工厂由于采用了新工艺,现在的成本是37.4元,比原来降低了15%,原来每件产品是多少元?”时,先出示引例:“一个工厂由于采用了新工艺,现在每件的成本是37.4元,相当于原来的85%,原来每件成本是多少元?”让学生计算后,再回过头来看例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找出37.4元相对的百分率,对应的百分率一找出,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 分类归纳,集中比较,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各类题

型授完后,进行综合复习时,通常有些学生对所学的各类型题分辨不清,为了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可将应用题进行分类,归纳如下:

1、某学校男生600人,女生400人,女生占男生的百分之几?

男生占女生的百分之几?

2、某工厂有工人500人,其中男工人占全厂工人总数的60%,男工人有多少人?

3、某厂有男工人300,占全厂总人数的60%,全厂有工人多少人?

4、某专业户去年早造亩产500千克,今年比去年增产25%,今年早造亩产多少千克?

5、某专业户今年早造亩产600千克,比去年增产20%,去年早造亩产多少千克?

6、某专业户去年早造亩产500千克,今年早造亩产625千克,今年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

对以上各题,可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归纳出三种类型,并指导列式计算。通过对比,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百分数各类型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四、 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指导学生自编应题。为了深化知识,

牢固掌握知识,在授完百分数应用题进行复习题,应突出应用题中标准量,对应分率和对应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规律这个重点,抓住“找出与量相对应的分率”这个关键,引导学生把不完整的应用题补充提出问题或自编应用题。如“一堆货物200吨,第一次运去总数的五分之一,第二次运去总数的25%,……?”指导归纳出下列几种情况:

⑴“……”两次各运多少吨?

⑵“……”两次共运多少吨?

⑶“……”第一次比第二次少运多少吨?

⑷“……”第二次比第一次多运多少吨?

⑸“……”还剩多少吨没有运走?

把问题补充完整后,便可根据各问题的特点,归纳指出:已知标准量与对应的分率,用乘法计算,“与量对应的分率”是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没有直接告诉的题目,应先求出“与量对应的分率”。再引导学生用下列条件自编应用题。

⑴我校有教师60名,其中女教师占60%,……

⑵某工厂前年每小时生产400个零件,由于采用新技术,今年比前年每小时多生产80%,……

百分数应用题范文5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认识成数、折扣的含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 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3、 使学生在理解百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本单元的重点是百分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本单元的难点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关键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把哪一个量看做单位“1”,用“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单位“1”)多(少)几的数除以“另一个数”。 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法。 2、 掌握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正确解答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 3、 会把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并能进行分数的简便运算。 4、 初步认识倒数的意义,会正确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分数乘以整数,一个数乘以分数,带分数乘法,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 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是乘法意义的扩展。 学习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 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3、 使学生能正确地解答分数(百分数)除法的应用题。 本单元内容包括: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带分数除法,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一个数除以分数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特别是“已知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是本单元的另一个重点,关键是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量关系 第四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 使学生理解、掌握两步计算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地用算术方法或用方程解答这样的应用题。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之一, 第五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圆,学会用工具画圆,掌握圆的特征,认识圆是轴对称图形。 2、 使学生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3、 使学生理解、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 4、 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的特征。 5、 使学生学会求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6、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百分数应用题范文6

一、理清概念,细审题

百分数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即不能带单位)。分数则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带单位),也可以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不带单位)。如:“一桶油重10千克,用去■千克,还剩多少千克?”解答后可让学生讨论:(1)把题中的“■千克”换成“■”,题意变了没有?是否可以这样变换?(2)把题中的“■千克”换成“20%千克”,题意是否相同?可否这样?(3)把题中的“■千克”换成“20%”,与第一次改题是否相同?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审题的重要性,从而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首先,注重理解和区别“多(少)几”与“多(少)百分之几(几分之几)”的含义。(1)“多多少”与“少多少”的意义是比差,应直接求两个数的差,如“8千克比5千克多多少”“5千克比8千克少多少”等。(2)“多或少百分之几(几分之几)”的意义是比倍,应该用两个数的差除以标准数(单位“1”),如“8千克比5千克多百分之几(几分之几)”“5千克比8千克少百分之几(几分之几)”等。

其次,认真区别处理三类情况。(1)不名数与几分之几(或小数)可直接相加减,如“15加上■,等于多少”“15加上0.2,等于多少”等。(2)如“15增加了20%,等于多少”“15加上它的■,等于多少”等问题中的分数、百分数是倍比关系,而不是实际数值,应加上(或减去)这个数的百分之几或几分之几。(3)名数与名数可直接相加减,如“比0.6千克多■千克是多少”“0.6千克加上■千克,等于多少”等。

再次,弄清题意,找准应用题中的单位“1”。(1)一般情况下,在“比”“是”“占”或“相当于”等字眼后面的“谁”,就是单位“1”。(2)同谁比,谁就是单位“1”。(3)求谁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谁就是单位“1”。

二、区分类型,夯基础

教师应注重应用题教学,引导学生从例题中理解数量关系,并把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使学生正确掌握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可列表如下:

三、发展引申,重比较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两种容易混淆的概念,或者将相似(或相同)的数量关系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并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旧知识的正迁移作用,克服“多(少)几”对“多(少)百分之几”的干扰。对稍复杂的应用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先从总体上观察,全面感知题意,再引导他们对题中的数量进行分析,从而掌握解题思路和解题关键,提高解题的能力。这样由三类基本题通过发展变式得到三类相应的引申题,教师可通过列表加以比较,揭示它们的本质联系和区别,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如下:

四、灵活思维,促拓展

学生解题的直觉经验来自于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与概括,正是这种深刻的理解与概括,使学生形成“动力定型”,并顺利迁移到解决稍复杂应用题之中,能动地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06页例5求出勤率,这是百分率在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让学生理解“率”是两个数相除所得的倍比关系,没有单位名称,表示实际出勤人数占应出勤人数的百分之几,提醒学生注意出勤率、发芽率、出油率、成活率、合格率等都不大于单位“1”(100%)。经过训练后可出示一些选择题给学生练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学校田径队周二出勤38人,缺勤2人,周二的出勤率是( )。”

①■×100 ②■×100

③■×100 ④■×100

又如,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页的一道思考题:“一件商品,按成本价提高30%后出售。后来因为季节原因,又打八折出售,降价后每件商品卖104元。这种商品卖出一件是赔还是赚?赔或赚多少元?”学生通过分析找到数量的对应分率,确定解题思路,然后用方程x×(1+30%)×80%=104或算术方法104÷80%÷(1+30%)求出成本价,再把成本价与现价相比较,从而解决问题。

此外,在百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通过潜移默化的启发、诱导,使学生从定量分析逐步转化为变量分析,从而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在复习阶段,教师更要充分发挥“一题三变”的思维训练作用,使学生内化所学知识。

一是一题多问。通过对相同数量的多问多思,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提高他们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并顺利迁移到解答复合应用题的过程中,重新变通数量关系,获得多解。如:“金湖实小合唱队有80人,鼓号队有100人。(1)合唱队人数是鼓号队人数的百分之几?(2)鼓号队人数是合唱队人数的百分之几?(3)合唱队人数占两队总人数的百分之几?(4)鼓号队人数占两队总人数的百分之几?(5)合唱队人数比鼓号队人数少百分之几?(6)鼓号队人数比合唱队人数多百分之几?”

二是一题多解。教师可鼓励学生突破单一思维,从多方面思考问题,从不同角度解答问题。一些学生之所以对应用题望而生畏,究其原因在于他们不善于揭示题中隐藏的各种数量关系,也不善于从多角度去分析这些数量关系。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善于唤起学生有关知识和解题经验的再现,诱发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发散思维,实现各种思路的沟通。如:“金湖实小美术组有40人,书法组人数占美术组人数的80%,书法组和美术组共有多少人?”用百分数方法解,列式为40×(1+80%);用归一问题方法解,列式为40÷5×4+40或40÷100×80+40;用方程解,列式为x-40×80%=40……

三是一题多变。在揭示一些典型题目的数量关系时,教师要善于设计变式题,变化非本质特性,突出本质特性,让学生在变中求通,加深对应用题解题思路的理解。如:“(1)修路队修一条20千米长的公路,已修了20%(或■),已修了多少千米?(2)修路队修一条20千米长的公路,已修了20%(或■),还剩多少千米没修?(3)修路队修一条20千米长的公路,已修了■千米,已修了几分之几?(4)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已修了■千米,还剩20千米,这条公路共有多少千米?(5)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已修了■,正好是20千米,这条公路共有多少千米?(6)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已修了■,还剩20千米,这条公路共有多少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