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教案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教案设计范文1
一、学习目标的定位要有一定的准确度
数学“学案”的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所以确定学习目标时,应根据学情准确定位,学习目标的内容应明确具体,要具有可操作性、可达成性、可检测性。
如《5.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的学案确定了如下三个目标:①理解直线与圆有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②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r的数量关系”的对应关系,从而实现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相互转化;③在观察与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使用“分类”与“归纳”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的能力。
这个学案学习目标的定位采用了“理解”、“掌握”、“培养”等模糊语言,这些词很难明确表达学生应有的具体行为和应有的达成的程度,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做,也不知道该做到什么程度,导学效果欠佳。
二、学习内容的预设要有一定的效度
学案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其“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预设问题的效度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教师要依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要具有一定的问题性、层次性,力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度。
如在设计《3.1二次根式(第一课时)》学案时,笔者设计了如下内容:请自主学习课本P58-P59的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①举例:说明满足怎样条件的代数式叫二次根式。②思考:当a<0时, a有意义吗?你是怎样认为的?结合实例说说你的依据。根据这一问题你认为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什么?③探索: a(a≥0)与0的大小关系。由此你发现 a(a≥0)具有什么特性? 请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④猜想、验证:当a≥0时,( a)2= ?和同学们交流你是如何验证其正确性的。
上述案例中4个问题的设计,笔者力求知识点的导学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而没采用单一的填空方式,大量使用了“举例”、“思考”、“探索”、“猜想”、“验证”等引导性极强的用语,让学生看了一目了然,明白自己该学什么、该怎么学、该学到什么程度,因此导学性极强,层次特别分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极大地提高了学案预设的效度。
三、自学检测的训练要有一定的梯度
《自学检测》是学生对自主学习效果反馈、进行自我肯定的最直接的形式。选题时应注意控制梯度,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反馈自主学习成效,暴露自学存在的问题,提供交流的素材、质疑的资料,同时也为教师的精讲点拨提供着力点。因而题量要适中,紧扣学习目标,注重基础性,体现反馈功能。
如在《3.1二次根式(第一课时)》学案的《自学检测》部分笔者作了如下设计:
1、说一说,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吗?
(1) 32
(2)6
(3) -12
(4) -m(m≤0)
(5) 5
(6) a2+1
(7) 4
(8) xy(x、y异号)
2、自主学习例1后尝试完成书59页练习1。此题是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检测,共6小题,学生可根据自主学习情况选做3题,注意参照例1的解题格式哟!
3、尝试完成书59页练习2。此题是对性质当a≥0时,( a)2=a的应用,共4题,学生可根据自主学习情况选做2题,注意参照例2的解题格式。
在学生自主学习后,指导学生尝试解答课本习题,一则巩固消化学习的知识,二则检验自学的效果,三则发现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变式练习,以达到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和培养迁移能力的目的。
四、自学反思的感悟要有一定的高度
反思的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反思自己学习中的得与失,调节自己的学习策略与方法;二是反思所学内容与其它知识和本身的内在联系,建构知识网络,完善认知结构;三是反思某些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要在反思的基础上对某些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引申与拓展,把学习内容和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后,提高感悟的高度。
初中数学教案设计范文2
智慧教育
“智慧教育”是近几年来教育界热议的一个话题,2012年祝智庭等在《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一文中指出:“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Smart Learning Environments),运用智慧教学法(Smart Pedagogy),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Smart Learning),从而提升成才期望,即培养具有高智能(High-Intelligence)和创造力(Productivity)的人,利用适当的技术智慧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并不断地创造制品和价值,实现对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灵巧机敏的适应、塑造和选择。”由此,联系实际应用,笔者对智慧教育总结如下,是引领教育发展方向的一种教育理念,其本质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批判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即让学习者会思考,有智慧。
那么如何培养有智慧的人?这就要求在整个智慧教育的过程中,所有参与的主体都是智慧的,教师要拥有智慧教育理念,从学生角度出发,作为引导者、帮助者促进学生智慧发展,来为学生构建智慧的学习环境,创建智慧的学习资源。学生在智慧的教师指导下、智慧学习环境的帮助下,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极大地促进个人智慧发展。智慧教育是关注学生个性、能力、知识、品德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它是有生命的教育、真正关怀人的发展的教育。智慧教育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传授,而是让整个教育有了生机,有了活力。学生在智慧教育中是轻松愉快的,他们可以彰显个性、可以协作探究、可以发明创造,智慧教育并没有忽略知识教学,而是将知识转化、升华,将其转化为能力进而升华为智慧。
初中数学智慧教育
数学学科是初中教育中主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初中数学具有内容抽象、应用广泛、推理严谨和结论明确等特点。在智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希望通过初中数学学科的学习来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具体来说是希望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探究推理能力及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等高阶思维与学习能力。而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只注重“教”,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学习,无意中将教学目标转换成考试取得好成绩。在这种理念下,很难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与学习能力,也很难让学生有智慧,会思考。而学习源于思考,没有思考就不会有疑问,更不会进一步去学习!
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有智慧,就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倡个性化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通过探究实践去感受知识,掌握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体来说,初中数学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首先要找到切入点,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更直观生动的情境,提出问题或布置任务等来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对内容产生好奇,主动去探究;其次是要引导学生的探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而不是指导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形成自己的思维;再次是,教师要要求学生对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并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做一点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这样思考的过程会强化训练思维,让学生变得有智慧,真正做到智慧教育。
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学习环境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迅速发展,初中数学教学也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初中数学智慧教育离不开智慧的学习环境,而智慧的学习环境的构建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便捷直观地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数学学科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复原数学的原貌,有利于学生去模仿,去探究,养成个性化的数学学科思维。
在智慧学习环境下构建智慧课堂,学生主动说、主动学、主动探,教师只是组织者和指导者,智慧课堂是工具、资源丰富有力的课堂,学生可以用有针对性的工具和资源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智慧课堂是充满批判争论的课堂,批判能力是智慧人才应具备的重要能力,每一次思维的交流、碰撞,每一次的质疑批判都是新观点、新理念、新知识产生的契机,完全的“拿来主义”是在扼杀发明创造;智慧课堂是凸显个性的课堂,学生有时间、有场所展示个人风采,每位学生都有擅长的领域,每位学生的学习机会都是平等的;智慧课堂是可打破时空限制的,学生可将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有机融合,随时随地想学就学,随时随地都能构建一个课堂,这样学生的学习是无缝的、持续的。学生在这样有生命的课堂中,个人智慧才会得到充分发展。因此,以pad为支撑的电子书包环境特别适合初中数学的智慧教育。
案例设计
本案例为吉林省长春市第103中学赵菁老师在智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完成的,并已经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课程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应用电子书包和电子白板的教室环境中,依托可支持微视频观看和讨论问题的学习网站展开教学。
《平行线的专题学习》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平行线”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学习它会为后面的学习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这部分内容旨在加深学生对“角与平行线”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交流分享自己的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
2.设计内容概述
基于智慧教育理念,为了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针对本节教学内容录制两种不同形式的微课,用于学生课前观看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选择复习平行线定义、判定方法、性质及它们对应的几何语言以及判定和性质的综合运用。为了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展示,在本课中设计了同修任务和实践任务,通过检测任务的完成情况来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同修任务中规范学生几何语言的书写,并且采用多种方法解题,采取互批的形式实现辅导个性化;实践任务即一个生活问题的解决,回顾了课前复习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让学生在同一问题情境中采取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两个任务的内容设置均体现了方法和结果的开放性。根据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在同修任务中设置一道可以添加多种辅助线的问题,让每位学生都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或观点的体现,充分尊重每位学生学习方式的不同。在课前每一小组都有任务分工单,让学生自行填写,让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他们展示自己个性的过程。最后如果学生可以顺利达成以上任务,备用挑战任务又可考查不同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
3.学习对象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线的有关知识,应该掌握平行线的定义、判定方法和性质及它们对应的几何语言,并能够综合运用上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对于几何证明的有关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思维敏捷,勇于探索并解决问题。
4.教学目标制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平行线的相关内容和规范的几何书写;能熟练灵活地综合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同修任务(证明)、实践任务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培养学生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5.教学重难点
重点:综合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及演绎推理过程的表达与书写。
难点:在复杂图形中抽象出三线八角的数量关系,根据图形特点合理添加辅助线的能力。
6.学习环境
电子书包和电子白板的教室环境,可供微视频观看和讨论问题的学习网站。
7.教学活动
课前:学生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微课主要是提供对所学知识进行讲解的微视频,时长为5~8分钟。
课上:
①检测任务。教师提问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再次回顾了平行线的哪些主要内容?学生在自己的电子书包环境里进行检测任务,核对答案,针对出错问题先独立改正,有困难的题目组内解决(讲解员负责讲解)。
设计意图:明确课堂内容学习的形式和要求,初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选择教学环节和授课内容的难易程度。设置不同层次的试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让学生进行独立改正,组内解答,从被动转向主动,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②同修任务:要求每位学生在任务单上自行完成,填好小组序号和姓名,组内核对后选一名同学的答案在教师发起收集图片功能后由操作员上传。由1、2、3小组互评,4、5小组互评。每位学生进行批阅指定小组答案,互评结束每组的汇报员汇报各自小组批阅的情况。教师对汇报进行总结,发表教师观点,对知识点做升华。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形成团队协作的精神,让不同的意见能够顺利地表达出来。
③实践任务:学生运用电子书包环境中所提供的工具进行独立操作,用所学知识解决任务单中的生活实践问题,探究结束后,组内交流各自的观点汇总到记录员,由汇报员进行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兴奋点各不相同的学生都平等、愉悦地参与到实践中,发挥各自的思维,将课上课下以活动的形式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直观操作的、现实的、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脑、眼、手互动的同时个性思维随之发展。
④评价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前面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投票。
设计意图:在及时评价后设置统一评价,让学生自己设定标准,有利于突出学习过程的个性化,解决策略的多样化。
初中数学教案设计范文3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问题情境教学效果
数学教案设计是指在研究数学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基础上,依据教学规律和数学学科教学思想和方法,为组织教学和实施教学活动的课前准备工作。它凝聚着数学教师的辛苦、智慧和创造能力,是课堂遵循的章法,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师是否充分设计和编写教案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没有充分认识到编写教案的价值作用。部分教师为了写教案而写,教案所要求写的内容都有,比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还有部分教师写教案为了应付检查,随便从课本上抄一些内容,或者抄抄他人教案等。师范类数学教师如何设计和编写教案,才是一份好的教案呢?作者浅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制定教学目标方面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教学的依据。其包括: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但是编写教案不是将数学教学参考书上的教学目标进行简单的拷贝,而是结合教学内容和自己学生的各方面情况,特别是学生的知识基础、技能等,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不同的听课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重难点。师范类院校的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薄弱、能力比较差,教师必须清晰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只有确定了准确的教学目标,才能有效的组织教学,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
二、选择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和学生互相合作,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学生的成绩有没有提高,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直接的关系。教师应该选择一些学生适合的教学方法,使大部分学生都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建议选择分层教学的方法,创设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跳一跳,就能拿得到”,使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吃进,消化了”。
师范类数学与初中数学、高中数学比较,无论在知识技能还是思维等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难度,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完全的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而且师范类院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知识基础和学习方法有所差异,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效率也不同。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制定一个弹性标准,根据标准客观地将所有学生分成动态的几个层次,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基础层次,根据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亦可上升,亦可下降。教师设计教学方法时,首先了解所有学生的起点在哪一层,掌握的知识属于哪个层次,已会哪些技能等;其次教学内容要体现梯度,降低教学起点、降低教学难度,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轻松地学习,但不代表降低学生要求,把较难问题运用由浅入深的引导方法,对于典型问题运用引申推广的方法。这样全体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都得到提高,避免部分学生成为“昏睡观众”。
三、创设问题情境方面
所谓的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创设一种“不和谐”,把学生引入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知识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求性的思维活动。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架起探索知识的桥梁,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状态中,从而提高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但是在教学活动中不是为了设计问题情境而设计,而是为了学生掌握知识完成教学目标而设计。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的创设问题情境,取材注意密切联系实际,突出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最重要还得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
四、评价教学效果方面
教学效果评价包括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一方面要看其效果,即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发挥主导作用,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否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等。另一方面看其效率,即完成一定量的任务师生所花费的时间。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数学解题技能的提高,不是依靠磨时间、搞题海,加重学生负担、牺牲其它学科时间为代价来完成的,而是依靠提高教学效率来完成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等多方面,比如,基本解题能力是否扎实;创新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教师通过设计由浅入深的课堂练习,针对学生在练习中熟练程度以及出现的错误,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挖掘其他教学资源方面
教师在备课前应广泛查阅各种教学资料,进行参考、比较、挖掘自己所需的内容;同时学习其他老师已有的成功经验,取其精华,为我所用。还可以借鉴一些名师的课,结合自己的教学有内容,自己班级学生的学生接受能力,对其修变为自己的东西。
总之,教师设计和编写一份好的教案,必须明确师范类数学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蔡昂.中职数学情境教学的探讨与认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2).
[2]王建荣.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