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理综知识点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考理综知识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考理综知识点总结

中考理综知识点总结范文1

一、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

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

(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

(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C)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

(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

(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

(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4)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边作平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

(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

(D)分解力时,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或把力沿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及其垂直方向进行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

二、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力量如:时间、速率、功、功率、路程、电流、磁通量、能量

三、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零;

1、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者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2、在N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第N个力与(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3、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在任意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合力为零;

第2章直线运动

一、机械运动:一物体相对其它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

1、参考系:为研究物体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又名参照物(参照物不一定静止);

2、质点:只考虑物体的质量、不考虑其大小、形状的物体;

(1)质点是一理想化模型;

(2)把物体视为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形状、大小相对所研究对象小的可忽略不计时;

如: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火车从北京到上海;

3、时刻、时间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是一点、时间间隔是一线段;

如:5点正、9点、7点30是时刻,45分钟、3小时是时间间隔;

4、位移:从起点到终点的有相线段,位移是矢量,用有相线段表示;路程:描述质点运动轨迹的曲线;

(1)位移为零、路程不一定为零;路程为零,位移一定为零;

(2)只有当质点作单向直线运动时,质点的位移才等于路程;

(3)位移的国际单位是米,用m表示

5、位移时间图象:建立一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

(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

(3)位移图像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表示速度;夹角越大,速度越大;

6、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较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段时间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2)速率只表示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7、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1)加速度的定义式:a=vt-v0/t

(2)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速度大小无关;

(3)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

(4)速度改变等于末速减初速。加速度等于速度改变与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大小与速度改变量的大小无关;

(5)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变化方向相同;

(6)加速度的国际单位是m/s2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时间的关系:vt=v0+at

注:一般我们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1)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2)作匀变速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2、位移: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s=v0t+1/2at

注意:当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当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3、推论:2as=vt2-v02

4、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等于定植;s2-s1=aT2

5、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前1秒,前2秒,„„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时间的平方比;第1秒、第2秒„„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奇数比。

三、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静止下落的物体所作的运动;

1、位移公式:h=1/2gt2

2、速度公式:vt=gt

3、推论:2gh=vt2

第3章牛顿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做状态为止。

1、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力是该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中考理综知识点总结范文2

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学习普遍不够重视,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沿用初中学习生物的观点对待高中生物。初中生物是对植物、动物、人体有一个感性认识即可,知识量不大,最重要的是不参加中考。而高中生物是理科生必考科目,而且知识结构不一样了,更微观,更前沿,知识容量更大了。

其次,对于理科生来说,生物是理综三大科目之一。在吉林省高考中,理综合是指物理、化学、生物三科一张卷,共300分。其中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生物所占的分数比例是最低的。一般学校课时安排得少,导致学生觉得生物是“副科”,自然不重视生物学科的学习。

所以首先要认清生物学科的重要地位,从个人知识量和难易程度的比例来看,高考中生物所占的分数比例并不低。物理占分多,但知识量也大,生物的知识量少(三本必修教材,两本选修教材),理综三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觉得物理很难,而生物很简单。只要认真学习生物,那么在高考中相对来说容易得分。在关心大科学习的同时,也要关心生物学科的学习。在升入高三之前,打好必修教材的基础。

针对生物学科的特点,要学好高中生物,建议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对教材要熟烂于心。生物学生,掌握了教材中的知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可以说,生物是最像文科的理科科目,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很多。用心背书,生物成绩就可以处于中上等水平。书中的图例、实验、涉及的化学式(光合与呼吸),要时常归纳、总结重点词,如“功能”、“作用”、“本质是”,这些都要留心,书上的黑体字要背下来,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这往往是高频考点。有些知识点一定要记扎实,“当背则背”,没有商量的余地。它不像数学、物理,掌握一个公式、定理,就能在做题时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生物往往要求你一字不差地答出某概念或者某原理,能用书中更专业的生物学术语答题比用自己理解的大白话答题更能得分。另外,背的东西,遗忘是很正常的,但经常重复这些知识点,可以延长遗忘的时间,所以要经常看书。

其次,习题和作业。可以选择一两本教辅资料,带知识点分析和习题详解的这类课外书可以把每个知识点细致地分析一遍,是一本服务于课前预习、课后归纳整合的教辅,帮你夯实基础;教授做题的方法,让你快而准地做题,从而取得高分。对于一般的学生,用学校订的教辅资料就足够了,除非是尖子生,想进一步拔高,还可以再自备一套资料。把做题当成积累。题做得多了,自然就知道哪些是高频知识点了。选择题要兼顾速度与准度,高考一道选择题就是6分。虽然不提倡题海战术,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题海战术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最后,多与老师沟通,进行错题反馈,解决疑难问题。每周新课都有对应的题,在老师讲解之前,要独立完成。老师讲时认真听,对于自己做题有疑问的地方,在听课时加以解决。解决不了的一定要请教老师和同学。这一点,要多鼓励自己,不会的题就问老师,老师不是老虎,为什么要敬而远之呢?

以上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过程和对学生的了解有感而发的一些拙见。说到底,在生物学科的学习中,对知识的记忆很重要。下面把我自创的一些记忆方法和读者分享。

必修一《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中衰老细胞的特点总结:

一大,一小,一多,一少,两个低,两个慢。即:细胞核大,细胞小,色素多(形成老年斑的脂褐素沉积),水分少,酶活性降低(酪氨酸酶活性低,黑色素合成减少——老人的白发),物质运输功能降低,新陈代谢减慢,呼吸速率减慢。最后强调有两个“相反”的特征——脂褐素多和黑色素少。

必修二《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总结:

豌豆:自花传粉闭花纯,稳定遗传易区分,花大杂交周期短,后代数多易统计。

孟德尔假说演绎实验过程:高矮正反交,子代全是高,Dd再自交,高矮3:1,Dd若自交,高矮1:1.

基因分离定律:遗传因子控性状,体细胞中都成对,形成配子时分离,随着配子传后代。

中考理综知识点总结范文3

关键词:重组知识;专题复习;应试技巧

一、认真研读考纲和《考试说明》,明确目标,把握方向

《考试说明》是高考地理复习的依据。教师应依据它落实各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并研究高考试题、高考样题,从宏观上了解文综地理的命题特点和发展趋势。这不仅能开阔我们的教学思路和解题思维,而且能帮助我们在二轮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构建地理知识网络,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有用信息、应用信息、准确描述地理事物和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等地理学科的基本能力。

二、紧扣学科知识主干,重组知识,拓展内容

不同于一轮复习的细化知识点,二轮复习需要打破教材的框架体系,加强知识点间的纵横联系,应以主干知识为主线,以知识交汇点为纽带,将分散的知识点连成串、形成网,把高中地理融为一体,前后贯通,从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深入的理解。

例如:地球运动是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在与之相关的试题设计中往往涉及季节判断的信息,如,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日出日落的方位等;二轮复习时,可将这些知识与气候、水文、工农业生产、自然资源开发等联系起来,如,气候类型中的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季风气候等皆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水文环境中河流的水文特征(流量、水位等)、地下水位、北印度洋的洋流运动方向等也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此外,某些自然资源的开发,如,水能、风能的开发利用等也有鲜明的季节性特征。在复习中,如果将这些与季节变化相关的信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就能够通过某一现象的发生,推理出同时可能还有哪些现象发生,在解题中就能灵活自如、游刃有余。

三、专题复习,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专题复习,可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也能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专题复习有多种专题划分方法,为了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本人尝试结合高考地理试题的命题方式以及我校学生的地理基础,突破教材框架,将专题分为两大类进行复习。

第一类专题:地理图表系统。包括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过程和原理示意图、景观图、日照图等专题。地理图像(图表)是高考命题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是高考中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重要手段,首先,在此专题复习中,要求学生围绕地图展开,学会读图和用图,能读取图表中蕴含的各种信息,并与相关知识点联系分析;其次,还应十分注重图图转换、图文互换训练,变换角度,学会从各类图表中提取对解题有用的地理信息,并加以处理以解决试题中所呈现的地理事项或地理问题。

第二类专题:综合题题型与答题建模。包括特征描述类、地理事物判断类、原因分析类、比较类、对策措施类、辩证评价类、意义作用类等专题。综合题是高考中考查学生“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的一种基本形式,因此在文综试卷中地理综合题占有极大的比例,因而很好地完成地理综合题在地理高考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类专题复习中,要求学生以区域为载体,将区域信息与高中系统地理知识有机结合,在理解试题题意的基础上,确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建立解答各类试题的答题模式,并用规范而专业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

四、总结答题方法和模式,提升应试技巧

考生要想在高考考场上取得较好成绩,除了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地理技能外,还必须尽量减少失误,因此,在二轮复习时,应注重解题技巧的讲解和归纳,提高学生的应试信心。

1.图表的解读,注重正确的读图步骤:①读图名,图名代表一幅图的主题和要点。②读图例,图例是重要的已知条件。③读经纬度、海陆轮廓、河流流向、山脉走向、重要地名等来确定地理位置和判定区域特征。④坐标图要读横坐标、纵坐标所表示的地理要素或地理事物,并建立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用坐标图表示某一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则要注意在某一时间节点或特定空间位置上的突变。⑤等值线图要注重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和数值的变化规律。

2.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对那些地理科目薄弱的同学而言,掌握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尤为重要,因为这些题目的答案毕竟为考生圈定了一个思考范围或选择范围。选择题的解题技法很多,较常见的有“排除法”“推导法”“图解法”“逆推法”等。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技法往往因题而异,但都必须注意几点:①细读题干信息,并圈出关键词。②提取图表中所蕴含的主要信息。③以信息联想相关知识。

中考理综知识点总结范文4

关键词:全国卷I;生物;非选择题

2016年广东省全国卷考试,到目前为止,山东、福建、重庆等省份都加入全国卷。虽然考试大纲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但是试卷结构、知识点考查的形式都发生了变化。纵观近三年全国卷I生物非选择题部分,试卷结构总体稳定,知识点考查的形式不一,既突出主干知识,又注重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试卷结构安排

理科综合试卷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生物总分为90分,一共12道题,题目的序号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其中,1~6题为生物选择题,分值总共为36分;29~32题为生物必做题,每题的分值在8~12分之间,分值总共为39分;39~40题为生物选做题,这两道题目二选一,两题的分值都为15分。总的来说,试卷的结构稳定。

从非选择题知识点的分布表可以看出,必做题考点主要集中分布在主干知识,如代谢、遗传规律、调节、生态系统等。选做}中,选修1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与运用,选修3主要考查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工程。在必做题中,重视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往往一道题目结合多个考点,而且必做题的内容都是必修1-3。而选做题中往往找准一个点,进行小范围知识的详细考查。同时,具体问题会与必修模块联系,进行知识点整合。

二、剖析试题考点

对非选择题进行分析,发现知识点的考查有以下几个特点:

1.基础知识的简单填空

高考卷考查的知识点都在考试大纲的要求范围内,覆盖面比较广,还有各种能力要求,但是考题并不意味着难度都很大。从表2中可以看出,6道非选择题,每一年都会出现,不少的填空只是考查知识点的识记情况,这一些只需要学生回顾起知识点就可以直接填空。所以,在高考中,不管题目难易程度如何,学生都要有信心,这样,容易得分的点才能拿下。

2.知识点综合考查

全国卷的试题,会在一道题目中考查多个知识点,让学生内化知识点的联系和网络化构建,重点进行生物本学科知识点综合考查。如2016年31题,同时考查学生免疫调节、细胞物质输入与输出的相关知识。在知识点综合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懂得知识点联系,而且要通过比较、分析对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综合考查的难度。

3.创设情景,创新考查形式

在考试的过程中,学生会觉得试题比较难,除了本身的知识储备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全国卷考题中经常采用新颖素材,创设各种的情景,或者考查知识点采用新角度,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新鲜感,提升了考试难度。如2016年31题创设了病毒感染生物情景,考查免疫调节;2015年31题创设了一个生态系统情景;2014年31题,创设了小鼠实验情景等。在考查的角度上,同一个知识点在不同年份采用不同的形式。如2015年29题和2016年30题都是考查光合作用的内容,但是2015年采用的是光合作用实验的形式,考查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2016年采用的是坐标图的形式,考查获取信息、综合分析能力。

4.学科特点突出,体现生物素养

在全国卷的试题中,关注农业生产、食品安全、人体疾病和健康、生态建设等问题,引导学生在实际的问题背景下关注生物学。在题目中考查学生阅读、图表曲线分析、实验探究等能力,让学生综合分析后,运用生物学基本知识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考查,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却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懂得运用,对待问题有自己正确的看法,同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策略

根据试题考点的考查内容和形式,对复习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回归课本,吃透基础知识

在生物复习过程中,不少教师和学生都沉迷于题海战术,脱离了最重要的教材。从考试大纲来看,所有的内容都是源于教材,我们必须在思想上重视教材。在考试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讲解题目时,学生经过老师讲解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填这个,此时,学生对知识理解还是不够透彻。因此,老师要让学生明白基本概念、原理的本质,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如遗传规律,学生很难明白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本质。如2014年32题(2)要求学生写出预测两对相对性状杂交结果需要满足哪三个条件时,学生就不知所措。老师讲清楚知识点后,可以以基因为中心,教学生进行拓展,联想起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伴性遗传、中心法则、基因频率计算等,形成知识串,温故而知新。

2.认真审题,规范作答

学生普遍看题比较马虎,扫一眼,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作答。我们仔细分析试卷会发现,题干给的信息对解题是有提示作用的,在问题的设计上是有层次的,步步加深。因此,学生认真审题,能更好地了解出题人的考查方向,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学生在做非选择题时,经常出现各种错别字,如“神经递质”写成“弟”“第”“乙烯”写成“希”“稀”等,因此,要端正态度,要注意课本中专有名词的写法。不少学生在语言的描述方面不通顺,因此,平时要训练语言表达和措辞,学习如何概述一些重要概念、原理、实验,在做题时要先把知识点找出来,然后进行合理的语言组织,再填写。

3.多练,善于总结错漏点

想要提高分数,做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题目,巩固知识点,把握课本的主干知识,了解知识的考查方式。同时,对同类的题目进行总结,归纳作答的方法。建议同学们做题时,准备一本错题集,把自己做错的题目整理成册,从错题集中找出自己知识的错漏点,及时回顾课本。老师也可以通过练习,得知学生知识短板,课堂上再次强调,巩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4.关注生物热点

生物知识源于生活,是一门有重要实践意义的学科,分析全国卷的试卷特点时,不难发现我们的命题人也非常重视这一点。因此,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新闻热点,可以尝试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能提高我们的生物素养,也能让学习充满趣味。

高考,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根据大纲和考试要求,进行全面的复习,不断提高自己综合、创新、逻辑推理等能力,培养自己的生物素养,这样才能在高考中更加有把握。

参考文献:

[1]陈龙.近三年新课标理综卷I生物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思考[J].中学生物学,2015,31(10).

中考理综知识点总结范文5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知识获得者和获取知识过程的参与者。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并不表示教师能脱离这一建构过程,教师应当合理构建教学情境(智力情境和非智力情境)。创设智力情境应当利用学生认知发展的同化和顺应机制激活学生思维,而非智力情境则是作用于心向情境及交往情境等。教师应当广泛收集,精心整理素材。在学科间协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建构主义来实施,

一、理化生教师协同备课

在日常的备课活动中,同一学科组备课频率较高,涉及跨学科的备课在高三复习阶段才进行。但是在高一、高二时期教材所涉及的跨学科内容就已经存在,因此,在高一和高二阶段就开始有意识地对共有知识点进行综合性教学很有必要。由于各任课教师对其他科目课本编排并不熟悉、对其他科目教师上课进度不够清楚等原因致使讲解共有知识时不够协调。因此,可以以一学期作为大的时间段,开学时就组织同一班级理化生教师协同备课,找出各自科目中涉及其他科目知识的内容,然后再共同讨论如何实施涵盖各科目的课堂教学,并针对联系点和其他教师讨论讲解的深度。再将一个学期分为几个小的时间段内再次进行协同备课,主要是分析学生的现状和对综合知识点讲解进度进行细化。例如,氧化还原反应内容在化学必修1、生物选修1、物理选修1中都有出现。当然,在备课中要突出各学科之间的协同性,而非学科间的主次分别。

二、教师课堂讲解的适度延展

针对各学科间知识的交叉部分,各学科教师在进行教学中都要为其他科目教师教学进行知识的铺垫或进行有意识地引导。本着联系的观点对知识进行迁移,从各自学科的角度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学生会从这个过程中发现知识之间的大统一,从而达到对现象本真的认识。但是对知识在学科间的延展应该注意尺度,特别是自身学科的观点不能强加给其他学科。在涉及一些定义和概念时,学科间的理解不尽相同,此时要引导学生理解事物的对立统一性,不能让学生因为知识在各学科间的交叉而将知识混淆,因此,适时的学科间归纳和总结非常有必要。例如,对缩聚反应的理解,高中化学选修5中对缩聚反应的教学主要以酯化反应为桥梁,而生物学中则以氨基酸缩合为蛋白质为典型。故而生物科教师在讲解氨基酸缩合为蛋白质的过程中就可以向学生提出化学中缩聚反应的定义,告知蛋白质的形成是一种典型的缩聚反应,这种反应有多种形式,这些形式在有机化学中还会涉及。化学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则可以以蛋白质的形成为例引出缩聚反应定义。

三、进行理化生综合性实验

我们知道物理、化学、生物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高中阶段各科目的实验课内容也相互交叉,因此,可以针对交叉部分进行理化生的综合性实验。比如,高一化学必修2中涉及到对葡萄糖的性质进行的实验,生物上同样有类似的实验,因此可以进行化学和生物的综合实验。化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葡萄糖性质实验的过程中可适时引入生物学中糖尿病的检验,糖代谢的过程和燃烧的共同之处和不同点。又如,高二化学选修4中涉及电解质溶液与物理必修1-1中第一章第五节《电流和电源》有关,可以开展物理和化学的综合性实验。让学生从物理电学的角度通过实验理解电解质的导电性,通过电解质让学生体会电化学产物规律。学生可以通过实验验证这些跨学科知识点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引发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探究观,进而达到对这些跨学科知识的本质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各科目教师要联合进行实验课,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进行辅导。

四、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练习

据建构主义理论可知,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知识的主要建构者,是知识的获得者和获取知识过程的参与者。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当积极的引导者。在进行理化生教师协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综合性的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感受到各科知识的紧密练习,更好地理解各学科之间知识的渗透性。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联系物理电学内容和电化学内容的相应练习,让物理和化学的交集部分在学生的练习中进行巩固,进而增强学生的综合理解;可以针对物质的合成和物质性质内容设计练习化学和生物相关练习题,让学生感受生物和化学的相通之处等。

笔者在教研室工作的同时担任班主任工作,这些都为本次研究提供了条件。通过两年的时间对两个班级进行实验,A班和B班均为重点班,学生分科时整体理科成绩相近,以A班为实验班,B班为对照班。经过近两年的时间进行了相关实验:A班入学前物理、化学、生物平均成绩为86.9分、88.1分、85.4分;B班入学前物理、化学、生物平均成绩为87.2分、88.4分、85.8分。一年后期末考试成绩:A班2012~2013学年期末物理、化学、生物平均成绩为64.1分、70.8分、74.5分;B班2012~2013学年期末物理、化学、生物平均成绩为61.3分、67.3分、70.4分。两年后期末考试成绩:A班2013~2014学年期末物理、化学、生物、理科综合平均成绩为60.3分、63.5分、66.6分、190.4分;B班2013~2014学年期末物理、化学、生物、理科综合平均成绩为56.2分、59.3分、61.5分、177分。

利用SPSS软件对A班和B班成绩进行分析,高一入学的物理、化学、生物中考成绩分析Z检验值分别为0.202、0.196、0.224,其值分别小于1.96,表明入学时物理、化学、生物成绩差异不明显;对A班和B班2012~2013学年期期末成绩进行分析Z检验值,其中物理、化学、生物Z值分别为2.432、2.821、3.424,其值均大于1.96表明经过一年的协同教学后理科成绩存在明显差异。对A班和B班2013~2014学年期期末理综成绩进行分析,理综成绩平均差距为13.4分,对其Z值进行检验,其值为5.326,5.326>1.96表明此时AB班学生的理综成绩差异明显。

协同教学在提高学生理科综合成绩上有较好的效果,在理科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教研室考虑将其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何克 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5).

[2]毕华林.化学新教材的开放与使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6-27.

[3]宋心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2-46.

中考理综知识点总结范文6

高分。

关键词:实验题;特点;功能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会教授给学生实验方法和基本的实验程序。当然,在高考中也是一样的,都会要求考试者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和掌握一定的实验方法,并将这些更好地应用在教学探究中,这是在检验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水平。在生物高考中对学生的基本能力进行一定的要求,学生要能简单地设计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推断等。

高考中设计的考试面比较广。考查的内容已不仅仅限于课本中的实验,相当多的是课本之外的实验,突出对学生实验的迁移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的考查,有的还涉及探究性实验并要求预测及分析实验结果,当然研究性学习是高考中的一个重点内容。

一、高中生物实验题的特点

1.考试中重点涉及的是课文中的一些重大章节。近年生物高考实验题中考查知识点增多,材料新颖丰富,知识综合性强。

2.实验题对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直接考查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规律和生理过程的正确理解和相关知识的恰当运用,又可通过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来分析一些生物学问题,对考生认知能力提出一个较高的要求。

3.实验题可对考生使用恰当生物学专业术语阐述学过的生物学现象、方法、原理等进行考查,从而了解考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在进行比较具有开放空间的题目时,这个时候答案是不固定的,而且主观性还强一点。所以这个时候要注意书写的规范,不能乱涂抹以至于答题内容看不到。

二、生物实验考题的主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