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汇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堂汇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堂汇报

课堂汇报范文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教学内容中新增一个“实践与综合应用”的领域。增加这一领域的最重要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数学的用途,探索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大量实验表明,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够促进教学并促进学生的发展。

数学调查活动是指选择某个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要求学生通过一定的调查活动,收集有关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数学处理,从而作出相应的推断,用以指导实践的活动。数学调查活动作为“实践与综合应用”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小学高段学生中开展,对课堂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借助数学调查活动来丰富课堂教学,是笔者在新课程背景下,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探索,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本实验的假设: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调查活动在收集数学信息、拓展教学资源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只要能够精心设计和认真组织实施,能够丰富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二、实验方法

(一)被试

在第一学期的实验中,选择了五年级两个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A班作为实验班,B班为控制班,实验前总体水平基本对等。

在第二学期的实验中,仍然选择以上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B班作为实验班,A班为控制班。

(二)教材

实验班和控制班均采用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试用)数学》第九册和第十册课本。

(三)教法

实验班采用“数学调查活动丰富教学”外,无其他教改措施。

控制班不采用,执行常态教学。

以上两次实验均有本人执教。实验中两班因课时和辅导时间均相等,不临时增加课时,并尽量控制无关因素。

(四)具体做法

1、根据教学内容,制订学生数学调查活动的主题和学期主要调查任务。

根据第九册的教学主要内容,制订如下调查主题:

单元内容主要实现的知识技能目标调查主题(任务)

小数乘法1、正确进行小数乘除法计算,并能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理解乘除互逆。1、寻找生活中的小数(超市、银行、市场、商场等)。

2、寻找生活中小数加、减、乘、除的具体应用(调查商品的价格,交易等方面使用小数的情况)。

3、详细调查研究超市结算单据(电脑小票)。

小数除法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1、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

2、会解决有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土地面积计算1、掌握简单测定直线的方法,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并能计算。

2、建立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概念。1、身边物体的面积调查。

2、用什么方法和工具来测量。

简易方程1、理解并会用字母表示数。

2、学习解简易方程,并用方程解应用题。1、生活中的“未知”知多少。

2、寻找生活中的等量关系。

根据第十册的教学主要内容,制订如下调查主题:

单元内容主要实现的知识技能目标调查主题(任务)

长方体和立方体

1、理解基本特征。

2、理解并掌握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3、灵活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1、商品包装盒的外观。

2、制作包装盒材料的面积调查。

3、包装盒的大小。

数的整除

1、理解基本概念(整除、约数、倍数、质数、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等)。2、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3、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在生活中的运用。1、生活中的整除现象。

2、生活中的倍数关系。

3、寻找生活中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会比较分数的大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3、分数与小数的互化。1、寻找生活中的分数。

2、举例说明分数的大小。

3、寻找生活中小数的对应分数。

4、寻找生活中分数加减的具体应用。

分数加法和减法1、理解意义,掌握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2、会把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进行简便计算。

2、实验班的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需要,每天增加相应的数学调查活动,要求学生多途径(实地调查、报刊杂志、电视媒体、网络等)收集课堂教学需要的资料,或为课堂学习提供学习资料、补充研究素材,或为课后巩固知识、拓展知识服务。

3、加强对实验班调查实践活动的指导。确定调查主题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调查的具体内容、实施步骤以及调查的方法,确保学生开展调查时有序进行。在调查活动的后期,引导学生整理调查信息,分析调查数据,并尝试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述调查分析结果。

4、根据教学的进程和学生个人的实际,对数学调查活动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主要有两个层次的要求:第一层次,通过调查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第二层次,通过调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和能力,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

5、多途径交流学生的数学调查结果。一是上课前设置“每天一报”栏目,时间3分钟之内,每次一名学生汇报按主题要求调查到的信息,以及自己的推断和分析。二是课堂教学中,根据需要,穿插学生的调查结果,丰富学生探究的学习材料,或者补充巩固新知教学。三是利用数学活动课,专题交流学生的调查活动成果。四是在教室设置“情报收集站”,将学生好的调查报告粘贴展示。

三、实验数据与分析

五年级上学期实验:

表1前测统计表

班级人数平均分分差Z值和P值差异

实验班(A)4080.50106.71Z=0.2133

P>0.05无差异

控制班(B)4081.01121.95

表2实验班与控制班第一次测试对比表

班级NXS2Z值和P值差异

实验班(A)4084.9185.57Z=1.081

P>0.05无差异

控制班(B)4082.6392.37

表3实验班与控制班第二次测试对比表

班级NXS2Z值和P值差异

实验班(A)4086.9068.49Z=1.998

P<0.05显著差异

控制班(B)4083.0282.41

五年级下学期测试

表4以表3的测试结果作为前测成绩

班级NXS2Z值和P值差异

实验班(B)4083.0282.41Z=1.998

P<0.05显著差异

控制班(A)4086.9068.49

表5实验班与控制班第一次测试对比表

班级NX差值

实验班(B)4081.022.11

控制班(A)4083.13

表6实验班与控制班第二次测试对比表

班级NX差值

实验班(B)4584.450.66

控制班(A)4685.11

表7实验班与控制班第三次测试对比表

班级NX差值

实验班(B)4587.132.75

控制班(A)4684.38

从实验数据上看,在五年级上学期实验中,表1先期测试可以看出两个班的数学成绩总体上无差异,从表2测试情况看,虽然通过教育统计无差异,但实验班的人均成绩高于控制班人均成绩2.28分,数学成绩呈现上升趋势。从表3看,统计结果有显著差异,说明数学调查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技能。

从五年级下学期实验看,表4中实验班人均成绩低于控制班人均成绩3.88分,从表5和表6,可以看出实验班与控制班人均成绩在不断缩小,表7中反映出实验班已经超过了控制班2.75,同样说明了数学调查活动对教学是有作用,有效果的。

四、思考与体会

(一)数学调查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了教学资源,促进了课堂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数与代数”内容教学中(小数的混合运算和应用、分数意义和加减法等内容),数学调查活动,能够沟通现实世界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之间的联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新知识创造了条件。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思维,而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必须依托于具体的结构性材料,学生的数学调查丰富了这种结构性材料。如在小数内容教学中,学生通过超市购物结算单据的调查,特别是研究了“购物小票”,小票中“几个相同商品的总价”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小数乘法,“所有商品的总价”和“付款后的余额”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小数加法和减法,同时对学习“小数四则运算和应用”内容提供了基础。教学中有了丰富生活经验的支持,能够使思维更加具体丰富,更有活力,建立在已有生活经验和具体情境中的思维,更深刻、更活跃。

2、在“空间与图形”内容的教学中(长方体和立方体、土地面积计算等内容),数学调查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感知,以形成清晰、正确的表象,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空间观念形成与发展,有几个不同阶段与层次:一是从具体事物的感知出发,获得清晰、深刻的表象,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二是在按照一定目的,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中比较、想象,培养空间观念。三是运用图形的特征去想象,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发展空间想象力。在不同的阶段对学生的调查活动提出不同的要求,能够促进课堂教学。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开展了“商品的包装情况的系列调查”活动,调查了商品包装盒的形状、包装所需材料的面积、大小等内容,为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特征,学习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奠定基础,为形成长方体与正方体正确的几何概念和空间观念提供了保证。

3、在概念内容教学中(数的整除、简易方程等内容),数学调查活动,能够帮助寻找概念的原型,或概念的联系点,有助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减少学生掌握抽象概念的困难。在“数的整除”单元的教学中,概念非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困难很大,数学调查活动的介入,能让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熟悉的事件建立联系,促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教学了“整除”以后,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整除现象。学生的调查中说“我家有4个人,妈妈今天买了12个苹果,我们每个人可以吃3个,12除以4等于3,没有余数,刚好整除。”用这个事件帮助理解“整除”的本质特点(都是整数、没有余数),学生就容易接受。又如“倍数”与“约数”概念的理解,学生的调查中说“我今年10岁,爸爸今年40岁,爸爸的年龄刚好是我的4倍,40除以10等于4,能整除,因此40是10的倍数,10是40的约数。”在用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解决“装修铺地砖问题”也是一样,通过学生的实地调查,明白“既要不浪费,又要使单块正方形地砖面积最大”就是求客厅长和宽的最大公约数。总之,数学调查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寻找概念与生活经验的联系点,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促进学生形成正确、深刻的概念,将数学学习引向深入。

4、数学调查活动,锻炼并增强了学生实践和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用数学语言概括分析为核心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数学调查活动是一项综合性活动,它能实现多方面的教育目标,除了丰富生活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外,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正是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这种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增强,对数学的后续学习有着巨大的帮助。另外,活动的开展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促进了数学学习。

(二)数学调查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同时注重个别差异。做数学调查,小学高段学生具备了相应的能力,他们有表达交流、分析概括的基础,但每个人的能力也不一样,因此同一主题的调查活动中不能实行同一要求,要分层,并在持续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在收集的基础上,要学习分析问题,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推断或新的问题。

2、要符合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调查活动要避免盲目性,力求为课堂教学服务。在教学过程展开的不同阶段,对调查有不同的要求。如在新课的引入阶段,以收集资料型调查为主,目的是丰富学习材料;在新知教学阶段,以验证结论型调查为主,目的是帮助理解;在复习巩固阶段,以综合应用型调查为主,目的是巩固提高。如能在新知教学的关键点上设置单一问题的调查活动,能使新知教学事半功倍。

3、要为学生的劳动成果提供充分的展示机会。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则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和鼓励,能促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兴趣和动力,而不至于流于形式,甚至是增加学生负担。

五、结论与设想

(一)实验结果:本人提出的实验假设成立。另外,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数学调查活动对多数学生而言有浓厚的兴趣,对学习数学有很大的帮助。还有分层的要求,也很受后进生欢迎,能提升他们的热情和信心,促进数学学习。

(二)课时紧了怎么办?

课堂汇报范文2

近年来,我校在开齐课程、上足课时,不增加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增加学生作业负担前提下,通过调整教学关系,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走出了一条“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改革之路。在不断探索中,我们将新的理念转化为普适性的教学策略,使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学方式,养成了新的课堂行为习惯,建立了民主平等的课堂新文化。使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的习惯,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事情,让课堂真正焕发了生机与活力,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一、构建模式,引领教师课堂教学改革

为实现课堂结构的变革,我们精心构建教学模式,打造课堂流程,帮助教师明确改革的目标追求、重点难点、方式方法,把新的理念转化为教师在常态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引导教师“入格”,并引领教师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我们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基本理念和模式为: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提升——达标检测——反馈巩固。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把教学过程看作动态发展的、教与学有机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处在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激发者和引导者。

1、明确目标1-2分钟,可以书面表达,也可以口述。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2、自主学习学生个人的独立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教师必须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导学提纲”自学,考虑好自己的见解,找出自己的疑难问题,做好笔记,以备交流。

3、合作探究在每个学生基本上完成了对系列问题的思考、探索之后,首先开展小组合作,通过交流,组内成员之间能取长补短,相互找到差距,共同进步,形成组内共识。

4、训练提升运用自学和合作中学会的知识做题,解决有关材料题目或教师精选的模仿性训练题和拔高题,以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认知水平。

5、均分评价测评分为课时测评、单元测评和综合测评。课时测评在各学习小组内进行,多采用“无分数评价”的方法,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课时达标题后,各小组交换批改,然后公示各小组平均对题或错题个数。

6、反馈巩固对达标检测中出现的错题进行合作研究,解决错误知识,让未射中的靶子再射一次。最后根据反馈情况进行总结,对未能完成学习目标的学生落实补救措施,力争“堂堂清”,并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给本组成员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实现全员过关。

小组合作学习和均分评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自我管理和合作意识的形成,也促进了校园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

二、借鉴先进经验,制定教学常规

1、备课

教师应根据大纲的要求,制订好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表。教师应认真备课,同年级同科目的教师应进行集体备课。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写好教案,具体要求如下:

(1)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体现“三维”,符合学生的认知起点。

(2)教学环节明晰,符合高效高质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

(3)导入体现铺垫性(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趣味性(情感互动)、实效性等。

(4)探究问题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探究价值。

(5)学生学习方式的组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接受学习等)因教学内容的不同而灵活多样,讲求实效性。

(6)注重学科学习方法指导。

(7)如何进行反馈矫正,要落实在每个教学环节中。

(8)要准备当堂训练题,实现“堂堂清”。

2、上课

(1)用简短的话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实现目标导向。

(2)在课堂教学中要落实三大原则:

“三讲三不讲”原则:对于学生易混、易错、易漏的问题必须讲,而且要讲透;对于学生已经会的、通过自学能会的、讲了也不会的坚决不讲。

实效性原则:将一些表演性、虚假性、无关教学效益与质量的环节坚决删除,减少无效劳动。课堂上该砸“死”的要千方百计砸死、记牢、练熟;该搞“活”的则必须调动探究、讨论、想象等各种手段搞活。

反馈矫正原则:将诊断性反馈、过程性反馈、形成性反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堂堂清”。

(3)控制“讲”与“练”的时间关系,训练时间总和每节课至少达到20分钟。

(4)规范课堂管理,提倡、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话提出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不举手就提问或回答问题。

(5)提高自身素养,创设学生喜欢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教师要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

3、作业

(1)“三布置三不布置”原则: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布置课外研究性、实践性作业。

(2)作业量:每周作业次数至少为周课时数的70%;每天每科作业时间不超过15分钟。

(3)作业批改:要标出学生出错的地方;要进行二次批改;备课组内批改符号要统一;提倡写鼓励性、人本性批语,使作业成为师生情感、知识交流的园地。

三、基于问题解决,深化校本教研

第一步——核心攻坚,初建规范

教改初期,学校组建了由校长挂帅,全体业务干部和10多名重点实验教师为核心的课题攻关小组,通过论坛、观摩研讨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初期实验探索,让老师们明确了主要改革措施的理论依据,明确了课堂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初步构建起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基本规范。我们先后总结并在各班教室内张贴过“学习小组管理办法”、“自主学习基本规范”、“课堂讨论基本规范”等,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策略,尽快养成倾听、质疑、表达等新课堂所需要的学习品质。

第二步——专题研究,突破瓶颈

我们采用专题研究的形式突破课堂改革中的“瓶颈”类问题,完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自主课堂有效性。学校梳理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如:自主学习效率问题、课堂学习中的游离学生问题、课堂讨论有效性问题等,作为招标课题提供给各学科备课组,备课组自主选择研究方向,确立研究课题,形成研究方案,组织力量集中攻关。

第三步——模块指导,提升效益

进入研究的第三阶段,我们把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研究深入到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上,将课程划分为:语文、英语、数学、理化、史地生政、音体美综五个模块。围绕研究的目的进行有针对性地研讨,重点是各环节的操作要点和注意的问题,如何进行有学科特点的学法指导等,着力提高各学科、各环节的教学效益。

为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以“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师成长在课堂”为宗旨,坚持立足岗位、全员参与、总结经验、整改问题、实在有效、力求特色的原则,我们扎实有序开展教师观课议课活动,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观课议课活动结束后,我们又开展了三课活动,即带头课、示范课和研究课,通过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关注课堂、关注教学行为的改进,激励教师不断探索有效教学模式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导教研组、备课组关注问题,研究课例,研究课堂教学行为,构建特色教学模式,开展课堂细节问题“行动研究”、进行“研课标、煮教材、论教法”师能培训活动,举行教师教学竞赛。努力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和开展学生学习竞赛活动。

课堂汇报范文3

【关键词】教学改革; 细胞生物学; 课堂教学;核心课程Experience on the re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of cell biology

Deng Fang-Yi Cheng Hai-Yun Dai Jian-Hui

(Key Laboratory of Ethnic Medicine Resource Chemistry ( Yunnan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 State Ethnic Affairs Commission & Ministry of Education,School of 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 650031)

【Abstract】Cell biology is life science and related specialized compulsory core courses. Courses not only content, complex and decentralized knowledge points, Concepts and abstract is often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Authors combine their years of experience in teaching, in the course of cell biology in church teaching has taken some measures. Some reforms, made good results.

【Keywords】Education reform; Cell Biology; Classroom teaching; Core curriculum.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026-02

引言

教育改革的号角在新的世纪来临之际早已吹响,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领域,日益受到教育者们的关注与重视。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一门核心课程,其课堂教学改革也迫在眉睫。细胞生物学是生物技术、生物制药、遗传学、生物化学及微生物等生物学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在生命科学中占据核心地位,是从根本上理解各种生命现象和规律的关键学科,生命科学中的其它学科如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的发展能推动细胞生物学向更深的层次发展,但是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学科均无法替代细胞生物学,更离不开细胞生物学,因此,学生对于细胞生物学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他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而对学生而言,要学好细胞生物学,课堂教学是关键。如何把握好这个关键,是每位教师不能不思考的问题。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上,没有一点活跃气氛,整个堂课都显得死气沉沉, 迷迷糊糊的学生毫无半丝兴趣。 时间一长,大批学生开始厌学,不愿学,不想学,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学起来很枯燥、乏味,累,烦,学习效果之差,难以用语言来描述。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为了将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摈除二元对立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必须研究教与学之间的协调与对立、整合与冲突,在冲突和对立之中寻求整合和协调、在整合和协调之中解决冲突和对立,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基础上,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细胞生物学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生命活力,形成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路,那么,如何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是每个讲授细胞生物学这门课的教师不能不面对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教学, 本人在多年的细胞生物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方式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右图),对细胞生物学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实践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细胞生物学的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1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1在教学方式方面太单一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在课堂上不停地讲授, 学生在下面不停地记笔记:将老师讲授的内容原封不动地抄在笔记本上,上完课后或考试之前, 学生使尽全力去背上课抄下来的笔记和教科书上的重点内容,这样学生整个过程都非常辛苦,而真正掌握的知识却非常少,课程结束后, 学生几乎对临时所背的内容忘得一干二净。而且教与学之间没有互动性, 这样下去,时间一长,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完全依赖老师, 自己不去主动思考,在知识方面就没有多少长进,能力上没有创新性。再加上背抄是一种疲劳状态,学生学习起来自然感觉很累,漫漫地开始厌学,由于厌学,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听课,课堂教学效率自然难以提高。

1.2教学手段方面过于死板: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细胞生物学主要强调理论教学, 很少结合实验教学, 即使部分结合实验教学,但使用的这手段太过于死板,对学生来说理论教学是固定不变的,而实验操作与所观察的实物非常有限,这样很难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也就增大了对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的难度。因此, 如果能改变一下教学手段,如播放一些实验操作的录像, 让学生观看一些具体的实物,播放一些Flas,让学生心目中对所学的知识形象化,让学生再在实验操作中加深印象, 枯燥的理论知识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1.3.教学内容缺乏先进性:传统的教学中使用的教材比较陈旧, 有些内容过于繁杂, 没有突出重点内容。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又没有及时更新, 在讲授基本知识时, 又不能适当结合自己的科研, 将前沿性内容加入到自己授课内容之中、致使授课内容缺乏先进性和启发性,学生听来索然寡味,由于缺乏兴趣听课,课堂教学效率自然非常低。

2课堂教学改革采取的措施

2.1将每一节课的教学引导语设计好,俗语说:“万事开头难”,教学引导语就是课堂教学的开头,头开好了,下一步就好办了。运用教学导语导入新课, 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好的教学导语能有效控制学生的思维, 引其渐入佳境。教学引导语的运用除了遵循一般的教学心理原则之外, 还必须讲究艺术性, 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1] 。比如在讲授细胞信号转导时, 可以先引入古人话,“南橘北枳”,及中药的“道地”性,然后提问学生:古人之言及中药的“道地”的含义,让学生认真思考,再展开热烈的讨论,然后教师解释:“南橘北枳”是指生在南方的橘子是酸甜的,而生北方却成了苦涩的枳子,所谓“道地药材”是指特定的地域所产的药材具有独特的药效。如长白山的人参、宁夏的枸杞、四川的黄连、云南昭通天麻,还有石牌藿香等等。这样一经老师解释,让学生豁然开朗。通过此类问答及讨论,可以引起学生思考, 提高其学习的兴趣。然后让学生总结得出结论: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在环境因子的影响下正确进行时空表达的过程,再引出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植物细胞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是指细胞耦联各种刺激信号(包括各种内外刺激信号)与其引起特定生理效应之间的一系列分子反应机制。最后再举例说明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的途经:信号ü受体ü反应,如手触摸含羞草后小叶合拢,手触摸就是刺激(信号),小叶合拢就是反应。偶联刺激到反应之间的生化和分子途径就是这个反应的信号转导途径(signaling pathway)。通过这种方式,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课堂气氛也变得非常活跃。导语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 一首歌、一个笑话、一幅画等等, 都可以触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万变不离其宗, 运用导语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 给学生创造一种愉快而高兴的教学情境,同时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预设的教学轨道上来。这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 认真备课、只有在备好课,抓住教材关键内容的基础上, 才能设计出合理的、风趣的、符合教学目标的、富有艺术性的引导语。

2.2 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上,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课堂上,教师只顾自己讲,学生只顾听, 师生之间没有情感交流, 常此以往,学生容易觉得听课乏味, 从而失去听课的兴趣。相反, 如果教师在准备课程时, 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 课堂上给予一定的机会进行研讨, 甚至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去试讲, 去发表各自自己的看法, 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积极、认真、充分地参与课堂教学过程, 这样即可充分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高老师讲课的热情,发挥老师的特长。比如,在讲到细胞内物质的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时,其中自由扩散、主动运输、被动运输等相关概念, 在《普通生物学》这门课程中就已经学过, 如果仍然按照老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方式进行上课, 学生就会觉得内容重复, 假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引导、协调、指导和评价这些内容, 对学生来说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2] 。在上课之前的几周就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自己做好上课的充分准备,让学生自己自行分组,让他们自己选择题目,自己查找资料,再做好课件,再上讲台进行讲授等。在课堂上每个小组选出一名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到讲台上去讲授,通过学生自己讲授,教师可以按照学生选题是否新颖、所做课件是否精美、课堂教学的组织是否妥当、在语言表达方面是否做到了准确而且清晰等方面给学生进行评分,这种教学方式颇受学生喜欢,在课堂上学生表现非常积极、踊跃, 创造能力惊人, 从选择研究课题、查找资料、到做成课件等都进行了认真、精心的准备, 合作、竞争成为课堂内的主旋律, 很好地体现了团队协作精神, 讲授也很富于激情,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3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不能不说是一种十分巨大的进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 选择合理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要素, 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辅助教学, 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情境, 把抽象性的、阐述性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具体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素材, 通过增强和丰富教学过程的外部刺激,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3] 。在细胞生物学课程的讲授过程中, 笔者采用了大量的图片、动画、影片等, 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展示, 再加上讲述时进行生动的描述和设置一些启发式的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听课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好。

2.3.1一般问题采用图片解释 笔者在讲授长期细胞生物学的过程中, 利用图书馆、数码相机拍摄及网络等资源积累了许多细胞生物学方面的图片, 多媒体授课中用大量的图片解释一些细胞的相关问题, 尽量少用或不用文字。比如在介绍细胞的基本形态时,不同细胞的形态千差万别:呈圆形、椭圆形、柱形、方形、多角形、扁形、梭形,甚至不定形等, 配以大量细胞形态的图片,然后引出高等生物是多细胞有机体,其细胞多构成了组织,各种细胞发生了结构和功能上的分化:细胞的形状往往与细胞执行的功能及存在的位置有一定的关系。采用一些常见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图片:如在高等动物体内的肌肉细胞呈长条形或长梭形,利于收缩功能,红细胞呈双面凹圆盘状,有利于O2和CO2气体的交换;高等植物筛管细胞呈条形,有利于植物茎部起支持和输导作用,叶表皮保卫细胞呈半月形,以利于呼吸和蒸腾等来加以形象地说明,最后得出结论: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是生物体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 使学生印象极其深刻,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2.3.2知识难点采用动画来解释。例如, 在讲授物质出入细胞时, 采用多媒体技术, 用动画描述物质或离子从膜内到膜外再从膜外到膜内的全过程, 形象生动。使学生对于物质或离子出入细胞印象深刻。

2.3.3适当放映一些录像,让学生放松。为了使课堂教学改革顺利进行, 本人引进了多部教学录像片, 如显微镜的使用、肿瘤细胞发生,细胞的分化、细菌的分离与纯化方法、细胞的生理化反应、物质的跨膜运输等。在理论教学与实验课之中穿插这些录像片, 使不生的学习得到了放松,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教学效果。

2.4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在学校规定的每位教师的各项工作中, 教学是基础, 科研是主导, 每位教师都不能单纯地搞教学而脱离科学研究工作。只有长期参加科研实践的教师, 才能使自己讲课的内容更加具有前沿性、独创性和启发性[4] 。例如在介绍细胞分化时,将肿瘤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干细胞的分化联系起来,笔者正好在做肿瘤细胞的培养, 故在授课过程中插入细胞培养的方法、肿瘤细胞及干细胞的研究思路、实验过程, 以及最终获得的实验结果,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 比较贴近实际, 而且通俗易懂, 大大激发了学生听课的兴趣, 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5 采用双语教学:细胞生物学的双语教学不仅能有效地促进高质量生物技术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 使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初步具备直接阅读细胞生物学方面的外文期刊与外文版教材等资料的能力, 也可促使学生从多个渠道去了解国外本专业最新的学术研究动态和各种学术观点, 扩大了学生的专业视野, 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利用最新的外文资料进行学术研究[5] 。当然,细胞生物学的双语教学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 存在很多目前很难解决的问题。如学生的英语水平跟不上来,如果课程内容全部采用英语书写, 只有其中的关键词汇用汉语注解的方式来授课, 能听懂的同学只占很少一部分,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生词太多,记忆与识别很难, 要使学生掌握该课程知识目前还难以办到。经过积极探索与实践, 决定反过来,采用汉语书

写课程内容, 采用英语来注解其中关键词汇, 并让授课老师花一定的时间讲解英语词汇的含义和相关的背景内容, 全部采用英语进行章节内容总结的方式授课在每一章结束后再进行, 实践结果表明效果非常好。双语教学不同于基础英语的教学方式, 不能只强调英文教学“形式上” 的效果。通过双语教学, 学生首先应该学到的是必须掌握的细胞生物学专业知识, 其次才是对细胞生物学专业英语词汇听、说、读、写及专业英语表达内容的理解能力。

3改革与实践所产生的效果

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在新的教学方法中得到了克服, 受到广大学生们的欢迎。通过对05、06、07、08、09、10级生物技术共近五百多名学生的进行问卷调查发现, 细胞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见表1) , 从表1可以看出::(1)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倍增长。改革前对细胞生物学这门课程感兴趣的学生占40%,改革后对细胞生物学感兴趣的学生为88%,增加了48% ;(2)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有提高。改革前有学习主动性的学生25%的学生具有学习该课程的主动性, 改革后增加到了65%,增加了40%。(3)课堂教学参与性得到了提高,改革前教师总是在课堂上不停地讲授, 学生总是在课堂下不停地记笔记,只有35% 的人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改革后, 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学生人数增加到82%,提高了一倍多。(4)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改革前课堂上主要是理论教学, 实验内容只有较少的一部分, 改革后由于在课堂上播放了相关内容的实验课件与录像, 然后学生才到实验室亲自做实验, 有86% 的学生认为实验操作技能得到了提高,(5)提高了专业外语水平,双语教学实行以后, 有50%的学生认为专业外语水平得到了提高。总之,通过细胞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使学生在各方面都有所提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表1 细胞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效果

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教学参与性实验操作技能专业外语水平改革前40%有兴趣25%具有主动性35%能积极参与22%有助于提高10%有助于提高改革后88%有兴趣65%具有主动性82%能积极参与86%有助于提高50%有助于提高4结语

细胞生物学在生命科学领域里占有的地位,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对其教学的改革也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如何使生物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细胞生物及细胞生物学的课堂教学进行得更科学, 使生物技术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具备较高的细胞生物学综合素质, 仍然是每位细胞生物学的授课者不能忽视与应该摸索探讨的问题。因此, 细胞生物学教学必须朝着这一目标, 不断进行改革, 为培养出综合型、设计型、高素质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朱长俊, 许平华.细胞生物学 教学导语设计艺术[J] . 嘉兴学院学报, 2007, 19(3) : 55- 57.

[2] 宾丽英. 启发式教学法在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7) : 132- 133.

[3] 王立梅,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体会[J] . 江南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07, 27(4) : 80- 85.

课堂汇报范文4

关键词:雨课堂;保险学;智慧教学

1保险学课程功能定位与内容特点

1.1保险学课程的功能定位

保险学课程是一门讨论商业保险的理论与基础知识的学科,重点阐述危险理论和保险发展的历程,各种保险学说流派、保险原则、保险合同、保险市场,以及保险与经济的相互关系,保险投资、保险监管等,是金融与保险专业开设的一门主修重要专业理论课以及相关专业的选修课。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保险逐渐成为我国现代金融体系的三大支柱之一。与此相适应,保险学日益成为金融学科体系中一门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金融课程。

1.2保险学课程的内容特点

保险学课程立足于系统介绍保险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并积极引导学生关注保险市场和政策动态、保险理论前沿以及中国保险改革和开放进程,从而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分析、解释、论证那些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甚至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大保险事件,培养学生在保险方面的广泛兴趣以及基本的学术素养和实践能力。贵州大学《保险学》课程开设十多年以来,在提升学生风险管理能力、引导学生保险思维、培养保险业人才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保险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非常注重理论与实务操作相结合,需要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运用保险学的基本理论对保险领域的问题和案例进行分析和解释。

1.3保险学大班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学生人数也不断增加。而贵州大学是贵州省唯一的211高校,金融专业是热门专业,招生规模更是逐年增长,学生人数不断上升,但师资力量并未得到改善。金融专业从最初的一个教学班50来人到两个教学班100多人,到现在三个教学班近200人,班容量越来越大,教学任务越来越繁重,给保险学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具体表现在:教师对于学生缺少个人关注,课堂气氛并不活跃,学生不会主动站起来回答,课上不进行积极的思考。教师难以把握班级整体的学习效果。在大班教学中,教师无法及时对学生的作业及学习效果进行反馈,教师很难对学生进行准确的评估。

2雨课堂智慧教学功能简介

“雨课堂”是由清华大学主导开发的一款学习工具,是一种全新的混合教学模式,是教学理念和当前互联网技术进行融合的最新成果,可以全面提升课堂教学体验。雨课堂是内置在PPT中的一个小插件,可直接在网上下载,安装完成后,打开PPT,在顶部菜单栏中即可看到雨课堂。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可以完全由手机端或电脑端独立完成,远程服务器用于支撑系统的运行和教学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及决策。通过“雨课堂”把PPT和微信小程序结合起来,实现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部分同步管理。目前的雨课堂最常用的是3.0版本,4.0版本的“比目”也已经出来,功能更加全面和完善。

2.1准备工作

教师准备工作包括:电脑,WindowsXPSP3及以上版本;PPT,Office2010及以上版本;一部安装了微信的手机。学生使用环境:一部安装了微信的手机。

2.2主要功能

(1)全新题型,满足更多需求。在制作课前课件/试卷,或授课幻灯片时,均可添加填空题、选择题、主观题。填空题可每个空单独设置分值,整个题目的答案设置允许乱序。题目可以批量导入,可插入慕课视频和网络视频。(2)富文本的答案解析。在3.0版本中支持全新的富文本答案解析,文字、图片、公式均可作为习题的答案解析上传。学生在作答之后,即可查看富文本的答案解析。(3)蓝牙热点+安卓APP。为了给教师更好的授课体验,雨课堂推出安卓版APP,在应用程序中,当授课电脑无法联网时,可以尝试蓝牙连接,通过蓝牙热点,将手机网络共享给授课电脑。(4)开启语音直播授课。开启雨课堂授课后,教师即可在电脑端点击开启直播。直播会将幻灯片及语音都同步发送到学生接收器中,现有的幻灯片将带有教师原声。教师可以开启投稿、弹幕功能使全体学生参与评价与讨论,引发学生认真学习保险理论和分析实务。课后,学生可以在课后小结中查看回放。(5)授课时悬浮功能窗口可截图。开启授课后,在浮动的窗口中,点击截图,可进行任意界面的截图操作。截图后可直接发送给全班同学。学生在接收器中即可收到图片。同时,3.0版本的雨课堂支持授课二维码小窗悬挂,不再为呼出霸屏授课二维码而耽误教学时间。(6)遥控器支持查看幻灯片备注。3.0版本的雨课堂,支持教师在授课遥控器中查看幻灯片本身的备注内容。有备注的幻灯片页,会出现备注按钮,点击即可直接在手机遥控器上查看。(7)课前课件还原动画。利用3.0版本雨课堂上传课件,能够完整地还原教师制作时的动画,学生在查看课前课件时,能够看到每一页的动画内容,课件清晰度更高更好,课件中的超链接也能够支持点击跳转。

3保险学课程雨课堂智慧教学模式实施过程设计方案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将保险学课分为六个专题进行教学,专题一从整体上了解和把握风险基础理论,专题二保险的起源与发展,专题三保险合同,专题四保险基本原则,专题五财产保险理论与实务,专题六人身保险理论与实务,教学设计如表1所示。

4保险学课程雨课堂智慧教学模式实施效果

4.1教学过程反馈和实施效果

保险学自从开启“雨课堂”PPT教学后,在教学过程中节省了学生抄写笔记的时间,学生可全心跟着教师上课节奏听课。此外,学生还可以用“弹幕”提问,对不懂的地方在幻灯片上标注并提出疑问,这对于内向同学的帮助尤其明显。教师在授课中可随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随时讲解,把问题解决在最初阶段。

4.2教学结果反馈和评价

“雨课堂”结束授课后,课堂实时数据会立刻反馈到教师手机上,根据课堂测试、课后作业及实验报告、弹幕、讨论和观看PPT页数和答题正确率来计算平时成绩。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量化到人,效率高,节省判卷时间,同时APP充分体现了其数据收集和分析的优势,迅速地给出各个题目的正确人数并自动生成优秀学生和预警学生,很好地把握了每个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使得测试真正成为了解学习效果的手段。

4.3学生反馈和评价

在进行了一个学期的教学后,对130名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其中28名同学认为传统的授课方式好,他们认为传统授课听课更专注,不分心去考虑题目对平时分的影响,比较容易考试复习,上课也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不会有网络异常等状况,结合书本,不会听得糊里糊涂。13名同学认为混合式教学较好,但是用手机费电、费流量,有时网络不好导致课件出现问题,会打乱上课计划,网页版不太好用,上课的时候有时网络信号差就不能签到或者找老师补签,很不公平,雨课堂设计不太合理,有签到漏洞,可以代签,计分标准不清晰,容易受网络影响;余下41名同学表示很喜欢“雨课堂”的混合教学。

课堂汇报范文5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提问是实现师生沟通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纵观近年来的语文教学,在课堂上的提问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教师认为问题越多,越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越能营造热闹的课堂氛围,越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从上课开始,教师设计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剥夺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挤占了学生阅读品味文章的时间,这种违背教学规律的提问形式,失去了提问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我们课题组由我主持“高中语文课堂上‘小提问,大智慧’的研究”的研究,对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及策略进行了探讨。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善于提问,缺少提问的艺术,无学生提问,学生不敢问,这是目前课堂提问中的突出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让老师们意识到在学习活动中中,教师精心设计提问,创造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同时让老师对正确的提问原则有所了解,能够有效地运用各种提问策略,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人本主义学习论认为:课堂提问应该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为宗旨的语文课堂提问。该课题研究是对人本主义学习论的有益补充,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常用的手段,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恰当而生动地适时提问设疑,不仅能捕捉到学生的思想动态,而且对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起着重要作用。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重要渠道。它对教师驾驭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心理学关心人们如何获取、转化、表征、储存和提取知识。现代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越来越强调“设计意识”和“反思意识”,更加关注“学生”关注教学中“人的问题”,也越来越迫切的需要广大一线教师的参与,巧妙设计问题有助于促进学生有意义的、主动地建构知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教师要精心设计将要提出的问题,学会“问什么”

1、教师的问题应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2、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要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问在关键之处。

3、提出的问题要把握尺度,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所提出的问题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能低于学生的水平,让他们“吃不饱”;也不能过分高于学生的水平,让他们“吃不了”。

4、提出的问题要注意循序性。教师的提问应先易后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

(二)教师要研究教学的提问方式,学会“怎么问”

课堂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合理的提问的方式。

1、直问式

按照教材先后顺序、逻辑关系或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顺序,为引起学生思考而进行直接提问。

2、逆问式

教师不直接提问,而是以相反的方面提出假设。这样的问法构成了矛盾情境,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

3、比较式

运用对比、反比、类比等比较式方法进行提问,启发学生在比较中推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学生认识和鉴别事物的能力,养成分析问题的好习惯。

4、创造式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拓宽原有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可以对语文课文中的人物、情节、场景产生再造想像等。

5、追问式

这种问法是把知识点分解出若干个彼此相关联的小问题,一环扣一环地向学生发问。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积极思考。

(三)通过研究,我们形成了自己的提问策略

1、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提问的策略

2、要熟练掌握课堂提问语言的策略

3、面向全体和尊重个性并重的策略

4、善于使用等候的策略

5、把握恰当的时机进行有效追问的策略

6、建立课堂有效提问的评价策略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及方法

本课题研究,拟定为二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09月~2012年11月)拟定课题设计方案,组织开题报告,组织课题申报、上交课题设计方案。

负责人:任鹏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07月)启动课题研究,课题组长制定阶段达成目标,修正研究思路,定期总结交流,阶段成果展示,撰写中期评估报告。

负责人:靳顺高刘爽

第三阶段:小结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课题组继续研究,策划论文集,撰写结题报告;邀请领导专家鉴定成果,课题组长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收集整理论文等。

负责人:董明王燕

结合我校校情,结合实际,结合教育教学研究活动,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研究。主要方法有: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比较法等。

(一)文献法

查找与课堂教师提问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资料、信息保障。通过对大量相关资料的总结归纳,提炼理论,为课题组提供可参考借鉴的内容。

(二)调查研究法

所谓调查研究法,就是搜集材料并进行判断的方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法的途径多种多样,如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通过调查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等,对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进行了解研究,准确把握课题的走向。

(三)经验总结法

在本课题整个研究过程中都要注意不断收集、整理、分析先进的经验,在课题组内进行理论交流探讨,把先进经验从具体上升到一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应用。并形成有关的文字或录音录象资料。

(四)比较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认识,从而探索教育规律。在本课题研究中,在研究“如何结合课堂实际切实贯彻一些基本的教师课堂提问中应注意到的原则”“如何结合课堂实际实现提问方式的多样化”“如何结合课堂实际,运用合理的课堂提问策略”等内容时可采取这种方法,以比较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与否是否对教学效果有影响以及有怎样的影响。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通过研究,我校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显著提高。

通过研究,我们学校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明显改观,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我的课堂教学得到了校、局领导的肯定。课题研究期间,我参加了县文教局组织的展示课活动,我将自己在课题研究中的经验融入教学设计中,使课堂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我们的研究,加快了我校语文课题组“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研究步伐。

(二)通过研究,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实验以来,我们通过对实验班与普通班学生成绩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对比,感觉到实验班学生的成绩明显呈上升趋势。我们通过调研得知,本学期的期中检测,实验班的语文成绩与与非实验班相比平均高出4分以上。

七、课题研究的体会:

(一)个人课题研究更新了我的思想观念,提高了我的科研水平。以往一直觉得课题研究很难,不知道该从何着手。然而,通过此次个人课题研究,我明白了个人课题就是将自己的课堂当作自己研究的阵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解决自身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个人课题就是一种行动研究。

(二)课题研究使我明白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在动态生成型的课堂中,我们要不断摸索、不断创新、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本次课题研究仅仅只是一个开端,教学中还有更多的、更为艰巨的任务有待于我们去完成,还有更多的课题有待于我们去研究。我将继续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水平,积极积累教学经验,将课题研究继续下去。

参考文献

课堂汇报范文6

[关键词] 细颗粒物;炎性损伤;灰树花多糖D组分;人肺支气管上皮细胞

[中图分类号] R9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5(b)-0021-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Grifola frondosa D fraction (D-fraction) on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16HBE) cell damage that induced by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SRM2786). Methods MTT assa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survival rate of 16HBE cells treated with SRM2786 or D-fraction,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SRM2786 or D-fraction used for further experiments was selected. 16HBE cells were divided into seven groups, including control group, model group (125 μg/mL SRM 2786), D-fraction group (125 μg/mL SRM 2786+12.5 or 25 or 50 or 100 or 200 μg/mL D-fraction). MTT assa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survival rate, and enzyme-linked immune kits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release of interleukin-1β (IL-1β), interleukin-6 (IL-6),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and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M-CSF).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cell survival rates of 16HBE cells treated with SRM 2786 (31.25-500 μg/mL) were decreased remarkably (P < 0.05). Treatment with 125 μg/mL SRM 2786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release of IL-1β, IL-6, TNF-α and GM-CSF (P < 0.05). D-fraction (≥100 μg/mL) could not only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but also significantly inhibit the release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P < 0.01). Conclusion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can inhibit cell proliferation and induce the release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D-fraction has a significant protective effect of cell damage caused by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and the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to inhibit the release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Key words]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Inflammation damage; Grifola frondosa D-fraction; Human lung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细颗粒物(fine particlate matter,空气动力学直径≤2.5 μm的颗粒)是雾霾中的首要污染物[1],不易被鼻腔绒毛阻挡,能抵达细支气管壁,引发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疾病[2]。细颗粒物浓度每增加10 μg/m3,总死亡风险会上升4%,心肺疾病死亡风险上升6%,肺癌死亡风险上升8%[3]。

细颗粒物通过刺激肺泡巨噬细胞和支气管上皮细胞,诱发炎症导致呼吸道局部免疫力下降和肺上皮细胞纤维化[4]。Veronesi等[5]发现细颗粒物使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中Ca2+升高,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8(IL-8)等释放增多,推测细颗粒物中的酸性可溶成分通过辣椒素和pH敏感受体途径刺激细胞因子释放。此外,细颗粒物通过刺激血小板生长因子与转化生长因子的产生,引起气道壁纤维组织增厚,导致增生性炎症发生[6]。

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是一种药食兼用珍稀真菌。自20世纪80年代始,国内外学者从灰树花子实体和菌丝体中提取了几十种活性多糖,包括D-组分、MD-组分、X-组分等[7]。其中D-组分(D-fraction)是1984年日本学者Nanba提取的酸不溶性组分,含有以β-(1-6)结合为主链、β-(1-3)结合为侧链的葡聚糖和以β-(1-3)结合为主链、β-(1-6)结合为侧链的葡聚糖。D-fraction不仅能增强正常小鼠免疫功能[8],还能通过提高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9]。然而,D-fraction是否对细颗粒物引起的支气管上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目前尚无文献报道。本实验研究D-fraction对细颗粒物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损伤的保护作用,为细颗粒物的毒性机制研究以及新功能食品的开发等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

RPMI-1640培养基、胎牛血清(FBS)、0.25%胰蛋白酶和青链霉素购自Gibco公司;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购自Sigma公司;IL-1β、IL-6、TNF-α和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 酶联免疫(ELISA)检测试剂盒购自美国Biosource公司;D-fraction购自美国MushRoom Wisdom公司;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细胞系

16HBE细胞购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细胞库,用完全培养基(含10% FBS和100 U青链霉素的RPMI-1640培养基)于37℃、5%CO2培养。

1.3 细颗粒物悬液制备

细颗粒物成分复杂,且随着季节不断变化,对肺细胞损伤的程度和机制也不同[10],本实验选用的细颗粒物为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提供的标准品SRM 2786,其成分分析报告可在官网查询[11]。实验所用细颗粒物悬液均为现用现配,将SRM 2786用完全培养基配成2000 μg/mL的储存液,超声振荡混匀后用完全培养基稀释成所需浓度。

1.4 细胞分组

实验一中16HBE细胞分6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SRM 2786(0、31.25、62.5、125、250、500 μg/mL),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率,确定后续实验中SRM 2786浓度。实验二中16HBE细胞分10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D-fraction(0、1.56、3.125、6.25、12.5、25、50、100、200、400 μg/mL),确定后续实验中D-fraction浓度。实验三中16HBE细胞分7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125 μg/mL SRM 2786)和不同浓度D-fraction给药组(分别给予12.5、25、50、100、200 μg/mL D-fraction,同时给予125 μg/mL SRM 2786),细胞增殖实验测定细胞存活率,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1β、IL-6、TNF-α和GM-CSF的含量。

1.5 细胞增殖实验

16HBE细胞消化后接种于96孔板中,细胞密度为1×104个/孔,37℃培养24 h,分别加入不同浓度处理物质,每个浓度设6个平行孔,同时设立无药对照孔和无细胞空白孔,37℃继续培养24 h。弃上清,每孔加入90 μL完全培养基和10 μL MTT溶液(5 g/L),继续培养4 h。弃上清,每孔加入150 μL二甲基亚砜,酶标仪570 nm波长检测吸光度值(A),按下面公式计算细胞存活率T/C(%):T/C(%)=(A样品组-A空白组)/(A对照组-A空白组)×100%

1.6 细胞因子含量测定

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IL-6、IL-1β、TNF-α和GM-CSF含量。16HBE细胞消化后接种于24孔板中,细胞密度为1×105个/孔,37℃培养24 h。分别加入不同浓度处理物质,每个浓度设3个平行孔,同时设立无药对照孔,37℃继续培养24 h。收集上清,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步骤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细胞因子含量。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验所得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各组之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RM 2786对16HBE细胞增殖的影响

与对照组比较,31.25 μg/mL SRM 2786处理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 < 0.05),62.5~500 μg/mL SRM 2786处理组细胞存活率极显著降低(P < 0.01),表明细颗粒物能显著抑制16HBE细胞增殖。见表1。

2.2 D-fraction对16HBE细胞增殖的影响

D-fraction浓度在1.56~50 μg/mL范围内,对16HBE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P > 0.05),在100~400 μg/mL范围内,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 < 0.01),表明高浓度D-fraction(≥100 μg/mL)能显著促进16HBE细胞增殖。见表2。

2.3 D-fraction对SRM2786损伤的16HBE细胞增殖的影响

D-fraction对SRM2786造成的细胞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D-fraction浓度在25~200 μg/mL范围内,随着D-fraction浓度的升高,细胞存活率逐渐升高。见表3。

2.4 D-fraction对SRM2786损伤的16HBE细胞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

与对照组比较,125 μg/mL的SRM2786作用24 h后,16HBE细胞培养液中4种炎症因子含量均显著升高(P < 0.01)。D-fraction对SRM2786造成的炎症细胞释放有明显抑制作用,高浓度(100、200 μg/mL)D-fraction共处理组4种炎症因子均显著降低(P < 0.01)。见表4。

3 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细颗粒物的浓度与心肺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密切关联[3]。体外实验显示细颗粒物能导致肺巨噬细胞凋亡[12],显著抑制人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DNA损伤[13]。本实验结果显示细颗粒物SRM 2786能显著抑制16HBE细胞增殖,细胞存活率随着细颗粒物浓度增加而降低,与前期研究结果一致[12-13]。

近年研究表明,D-fraction具有抗肿瘤及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15],本实验结果显示高浓度D-fraction(≥100 μg/mL)对16HBE细胞增殖具有促进作用,还能显著提高细颗粒物损伤细胞的存活率,表明D-fraction对细颗粒物造成的细胞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

颗粒物过度沉积对呼吸道产生刺激,使IL-1、IL-6释放增加,进而引起炎性细胞浸润,同时,颗粒物可导致气道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相关黏附分子,促进炎性细胞聚集,进一步加强呼吸系统炎性反应[15-16]。邵国军等[17]研究显示大鼠长期暴露于颗粒物环境后呼吸系统粘膜出现水肿、增生并有大量炎症细胞渗入,肺巨噬细胞能会通过分泌IL-6、TNF-α等吸引更多炎症细胞向颗粒物引起的炎症部位聚集。本研究结果显示,125 μg/mL细颗粒物刺激可使16HBE细胞IL-1β、IL-6、TNF-α和GM-CSF合成释放增加,表明细颗粒物对机体具有潜在炎性损伤毒性。D-fraction与细颗粒物共处理对细颗粒物造成的炎症细胞因子释放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高浓度(100、200 μg/mL)D-fraction组4种炎症细胞因子均显著降低(P < 0.01),进一步表明D-fraction是通过降低细颗粒物对16HBE细胞造成的炎性损伤而起到保护作用的。

综上所述,细颗粒物刺激可使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细胞存活率降低,IL-1β、IL-6、TNF-α和GM-CSF4种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增加,D-fraction与对细颗粒物造成的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显著提高损伤细胞的存活率,表明D-fraction对细颗粒物造成的细胞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表达释放有关,为灰树花多糖在细颗粒物损伤防治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参考文献]

[1] Cao C,Jiang W,Wang B,et al. Inhalable Microorganisms in Beijing's PM2.5 and PM10 Pollutants during a Severe Smog Event [J]. Environ Sci Technol,2014,48(3):1499-1507.

[2] Weichenthal SA,Godri-Pollitt K,Villeneuve PJ. PM2.5,oxidant defence and cardiorespiratory health:a review [J]. Environ Health,2013,12(5):40.

[3] Pope CA,Burnett RT,Thun MJ,et al. Lung cancer,cardiopulmonary mortality,and long-term exposure to fine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J]. JAMA,2002,287(9):1132-1141.

[4] 李仰瑞,赵云峰.PM2.5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3,6(4):372-374.

[5] Veronesi B,Oortgiesen M,Carter JD,et al. Particulate matter initiates inflammatory cytokine release by activation of capsaicin and acid receptors in a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 line [J]. Toxicol Appl Pharmacol,1999,154(1):106-115.

[6] Churg A,Brauer M,del Carmen Avila-Casado M,et al. Chronic exposure to high levels of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and small airway remodeling [J]. Environ Health Perspect,2003,111(5):714-718.

[7] Mayell M. Maitake extracts and their therapeutic potential [J]. Altern Med Rev,2001,6(1):48-60.

[8] Kodama N,Murata Y,Nanba H. Administration of a polysaccharide from Grifola frondosa stimulates immune function of normal mice [J]. J Med Food,2004,7(2):141-145.

[9] Kodama N,Murata Y,Asakawa A,et al. Maitake D-Fraction enhances antitumor effects and reduces immunosuppression by mitomycin-C in tumor-bearing mice [J]. Nutrition,2005,21(5):624-629.

[10] Becker S,Dailey LA,Soukup JM,et al. Seasonal variations in air pollution particle-induced inflammatory mediator release and oxidative stress [J]. Environ Health Perspect,2005,113(8):1032-1038.

[11] Technology NIoSa. Certificate of analysis, Standard Reference Material 2786R, fine particulate matter[Onlin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2013. https://www-s.nist.gov/srmors/view_cert.cfm?srm=2786. Accessed August 13 2013.

[12] Xiong Q,Ru Q,Chen L,et al. Combined effects of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and lipopolysaccharide on apoptotic responses in NR8383 macrophages [J]. Journal of 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Part A,2015,78(7):443-452.

[13] 姜薇,赵晓红,米生权,等.番茄红素对大气可吸入颗粒物致人肺成纤维细胞DNA损伤的保护作用[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8,25(6):568-571.

[14] 李海花.灰树花多糖的免疫作用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2):365-366.

[15] Cai L,Chen H,Miao Q,et al. Binding capability of the enediyne-associated apoprotein to human tumors and constitution of a ligand oligopeptide-integrated protein [J]. J Biotechnol,2009,144(2):142-150.

[16] 蔡冬春.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后并发症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5):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