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可可西里观后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可可西里观后感范文1
“我们藏族人刀口永远对着自己。”
日泰作为巡山队的灵魂人物,身上有巡山队员的共同品质――执著。他的道德信仰、人生目标就是抓捕盗猎分子,保护藏羚羊。动机单纯,手段直接,目标坚定,一如他的性格――沉默寡言而又果断干脆。一年没发工资,他只是一句:“不在编制。”甚至被俘之后,他也只是一句:“枪放下,人跟我走。”
我曾揣摩他说这句话时的心情,是见到苦觅多年的对手之后的心满意足,是坚守人生信条的不服输,抑或是视死如归的无所畏惧?总而言之,将他称为英雄应当是实至名归。
然而,置身于广阔无垠的可可西里,一切人类活动以及附加的词汇都失去了效力,即便英雄也是如此。
“但愿别下雪。”与队友失散,在一次次地重复这句话的同时,深藏内敛的感情悄然流露――听天由命,也只能是“但愿”了。
“罚款。”面对无证捕捞贝壳的父子,日泰只能如此,即使他们曾眼睁睁地看着数百只羚羊被屠。“你们走……你们能走出去。”面对缺油少食的困境,日泰丢下老老小小一批俘虏,任其自生自灭,只为追求更崇高的理想,实现多年的夙愿。愤怒?同情?更多的是无奈。
“卖皮子。”经费不足,日泰忍痛卖掉缴获的羊皮。于是乎,这就成了可笑而又可悲的现象。成龙所说的“没有交易就没有杀戮”在这里却成了“只有交易才能阻止杀戮”。有时候,“监守自盗”竟也能如此合乎正道。
或许用日泰的一句话来总结其自身更为合适――“那些跪长天的人,脸和手都很脏,但他们的心却特别平静”。
二、马占林
不同于日泰的魁梧、刚毅、执著,马占林显得老弱枯槁、精明而又懦弱,属于典型的卑微式人物。他的身上交织了太多的爱恨,却因此而显得更加真实。
他无知,自称“第一剥皮高手”,且颇为得意,但每剥一张皮子仅赚5元钱。然而,这也是生活所迫,求生的本能使然。正因无知,他才更显可怜。这样一个可怜的老头子,在这样一个与世隔绝、荒无人烟的环境中,我们又怎能指责他鼠目寸光、自私自利呢?世俗赋予小人物的力量往往是能够深入人心的。
“让我儿子给他打一针吧!”对于死亡,尤其是敌人的死亡,多数人都会幸灾乐祸、拍手称快而致使良心缺席,甚至于人性泯灭。然而,对马占林而言,与人的生命相比,个人的恩怨是微不足道的。同样的镜头还有很多。日泰死后,马占林对老板说:“他不是日泰的人。”从而救下记者朵玉。并且,他悄悄对朵玉说:“跟着脚印就能走出去。”
马占林是无知的,但不可否认其单纯、善良的本质,或者将其形容为“草原平民的缩影”更为恰当。
三、朵玉
如果说日泰代表了可可西里正面的英雄人物,马占林代表了可可西里的普通百姓,记者朵玉则是不折不扣的平常世界的人。
“可可西里在藏语中的意思是美丽的山,美丽的少女。”随处可见苍茫的山,荒凉的草原,冰封的湖泊,徘徊的秃鹰以及吃人的流沙。这是一片对外人来说太过陌生的世界。也许这就是导演陆川设置这样一个人物的用意――借外人的目光将可可西里展示给观众。
如果说日泰困惑于目标与手段之间的矛盾,那么朵玉就是徘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者。年轻气盛,是绝对的理想主义者――被这样一个草原英雄故事所吸引,却又被现实惨状所震惊。目睹巡山队员殴打俘虏,虽有满腔愤怒却无处发泄――毕竟不同的世界有不同的处世法则。面对心目中的英雄倒卖“赃物”,理想轰然破碎,只是埋怨“应该叫我怎么写”,心底是深深的痛苦。最终,当日泰伴随着猝不及防的一声枪响倒下时,朵玉却未挪动一步,显得格格不入。而这又在意料之中――一连串的打击毕竟来得太突然。或许这就是他的心理防线――貌似铜墙铁壁,实则不堪一击。
四、不仅仅是那一群人
对于《可可西里》,主流的说法是环保电影。其实,环保的背后更蕴涵着颇深的人文关怀。
首先是钱。巡山队缺钱,草原牧民缺钱。一切矛盾冲突、利害关系的焦点都是钱。导演陆川曾表示,只有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才有环保的可能。“但要致富得先修路”,而横贯而过的公路切断了羚羊的繁殖地与栖息地,这又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其次,如果不是《可可西里》这样一部电影将边缘世界的边缘人物的生存状况加以展现,或许至今可可西里仍是地图上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的一块区域。我们应该注意那些社会的角落,以及身边诸多的“日泰”“马占林”“朵玉”,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
我们不应只是观看影片并评头论足,挤几滴眼泪,或许我们应该想得更多。
不是说一定要去可可西里,而是每个人都应心存可可西里。
【作者系浙江省温州中学籀园文学社社员】
点评
可可西里观后感范文2
关键词:妇科;综合管理;院内感染
院内感染是影响医疗安全的一类重要问题,如何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是管理工作的重点。妇科是院内感染的高发科室,由于妇科手术的特殊性,患者术后极易出现院内感染,严重的影响患者的健康和医院的整体评价[1-2]。院内感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单一的管理措施很难起到良好的效果,必须从各种影响因素、医疗护理环节入手进行综合考虑,规范医护人员的行为,才能提高管理效果,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3]。本次研究就综合管理对降低妇科术后院内感染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1~11月起对妇科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实施综合管理,以未实施综合管理的2018年1~11月为对照。妇科病区共有医师18名,包括男9名,女9名,年龄29~46岁,学历包括本科1名,硕士13名,博士4名,职称包括住院医师4名,主治医师8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任医师1名。护士20名,均为女性,年龄25~55岁,均为本科学历,职称包括护师13名,主管护师6名,副主任护师1名。统计本次研究前后1年内的患者资料,调整前妇科手术患者483例,年龄18~76岁;调整后妇科手术患者507例,年龄18~78岁。不同时期患者资料可比(P>0.05)。
1.2管理方法
1.2.1完善院内感染管理制度完善妇科术后院内感染管理制度,为规范化管理提供保障。按照《消毒技术规范》《术后院内感染管理规范》的相关要求,制定妇科病区的消毒隔离制度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对现有流程进行优化,对考核标准进一步细化,每月定期考核,要求工作中发现问题要立刻反馈。对于管理制度中的缺陷要及时调整,并以简报的形式在科室通知,确保术后院内感染管理制度完善、科学。
1.2.2充分发挥管理人员职能要充分发挥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能,从护士长到护理组长,再到具体的质控护士,各级管理人员都要充分明确自身的职责,配合护士长完成手卫生制度、消毒制度的执行和监督任务。护士长要负责作好管理制度的调整及医护协同管理中的协调工作;护理组长要带领小组成员做好各项护理工作,收集护士的工作反馈,为护士长提供参考依据;质控护士则要做好具体项目的监控和反馈,强调各项制度的落实和有效性评估。将管理工作具体到每一个人,实现全员参与的目的,才能充分的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减少工作疏漏。
1.2.3强化院内感染知识培训术后院内感染防控工作需要医护双方的配合,因此必须重视医护双方关于院内感染知识的学习和培训。要定期开展专题培训活动,加强医护人员对院内感染的重视程度,通过考核了解医护人员在院内感染防控知识上的不足,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聘请院感办专家到病区进行讲座,针对术后院内感染问题提供建议。同时要求医护人员养成良好的无菌操作意识,能够自觉的做好防护工作,认识到自身的责任,规范自身行为,严格执行相关制度。
1.2.4严格规范消毒制度消毒灭菌是防止术后院内感染的必要条件,医护人员要熟练掌握各类消毒剂的性能及注意事项。要对常用消毒液、无菌物品、物品表面进行监测,安排专人负责此类问题,通过监测数据了解无菌制度的落实情况,及可能导致院内感染的具体原因,调整管理策略。
1.2.5针对性预防切口感染由于妇科手术的特殊性,患者皮下脂肪较厚,术后切口易出现脂肪液化、皮下出血等情况,极易合并感染。因此要针对性的做好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工作,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要求医护人员术前做好皮肤准备工作,术前备皮放在手术当天,避免皮肤损伤,尽量控制风险因素避免术后切口感染。1.3观察指标分别统计管理方案调整前后内妇科术后院内感染率,并比较不同时期妇科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消毒制度执行率。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5.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调整前后妇科术后院内感染情况比较
调整后妇科术后患者院内感染率显著低于调整前(P<0.05)。见表1。
2.2调整前后妇科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消毒制度执行率比较
调整后妇科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消毒制度执行率均显著高于调整前(P<0.05)。见表2。
可可西里观后感范文3
[关键词] 酮替芬;赛庚啶;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气道高反应性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1(a)-083-02
咳嗽是上呼吸道感染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临床上感冒症状消失了,咳嗽却迁延不愈,部分患者刺激性干咳持续时间较长,往往反复就诊做各种检查,大量使用抗生素无效,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以往临床上通常使用赛庚啶治疗,但效果常常不太满意。近年来我院用酮替芬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上感后咳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8年10月~2009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上感后咳嗽患者56例,其中,男20例,女36例;年龄12~53岁。所有病例均以上感为首发病,在感冒症状消失后,仍有久治不愈的干咳,病程1~4个月,平均1.5个月;胸片未见异常;未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及其他心肺疾病;无吸烟史;抗生素及止咳祛痰药治疗效果不佳。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酮替芬组与赛庚啶组,各28例,组间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给药方法
除上感初期给予抗病毒药物(感冒冲剂、三九感冒灵、抗病毒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治疗,有脓鼻涕或脓痰者给予抗生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胶囊、阿奇霉素),伴咳嗽者按需服用化痰药止咳合剂(肺力咳合剂、川贝枇杷膏)外,酮替芬组给予酮替芬0.5~2.0 mg口服bid;赛庚啶组给予赛庚啶1~2 mg口服bid,如患者出现轻度乏力、思睡,影响正常工作和学习时,则每天早晨用药量减半,均连服10~15 d,观察疗效。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咳嗽症状完全消失或起效时间≤5 d;有效:咳嗽症状明显减轻、咳嗽轻度或起效时间在6~9 d;无效:咳嗽症状无变化或起效时间>10 d。
1.4 统计学处理
组间治疗前后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两组治疗均有改善,但酮替芬组总有效率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起效时间比较
酮替芬组比赛庚啶组起效时间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药物起效时间比较[n(%)]
从表1、2中可见,酮替芬组在疗效和起效时间上均优于赛庚啶组。在用药3 d内酮替芬组有12例起效,而赛庚啶组仅有1例起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多数患者出现轻度乏力、思睡,但由于每天早晨用药量减半,故未见影响正常工作和学习(本组患者中无汽车司机和从事高空等危险工作者),不影响疗程,停药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文献报道,上感90%以上由病毒引起,一般持续3~7 d,少数由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或细菌与病毒混合感染,为自限性,但上感后咳嗽常常久治不愈[1]。临床观察表明,抗生素对上感后咳嗽无显著疗效[2]。
目前多认为咳嗽的发生机制是由于[3]:①支气管痉挛,通过改变牵张纤维的传入或直接刺激感觉神经而导致咳嗽;②组胺等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直接导致咳嗽;③异常的咳嗽反射,即含有咳嗽感受器神经末梢的气道上皮损伤,使感受器容易直接接触刺激物而致咳嗽。由于病毒性上感可造成呼吸道β受体功能减退,对β激动剂反应性下降,从而导致支气管痉挛,刺激血管活性物质、组胺等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使气道上皮受损而引起黏膜下感觉神经末梢暴露,气道黏膜表面对各种刺激物的清除速度减慢[4]。以上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的各种改变均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5],因此绝大多数上感患者出现咳嗽。有研究表明,约有50%的上感后咳嗽患者存在气道高反应性,且可持续6~8周。因此,患者咳嗽持续时间较长[6]。
在治疗上感后咳嗽时,以往所使用的抗组胺药赛庚啶只能对抗组织中的炎症物质,可谓治标;而酮替芬为肥大细胞稳定剂,除有很强的拮抗H1受体作用(拮抗组胺等多种炎症递质的效应)外,还能抑制支气管黏膜下肥大细胞释放炎症递质,有较强的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膜保护效应,并且可直接抑制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的气道浸润,可谓治本。因而酮替芬治疗上感后干咳疗效优于赛庚啶。
4 护理
患者由于较长时间的反复咳嗽,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尤其是夜间阵发性咳嗽,还会影响家人的睡眠。因此,常会产生焦虑、烦躁情绪,部分患者怀疑肺部长肿物,反复要求做各种检查;还有的患者认为“打吊针好得快”,要求静滴大量抗生素等。护士应针对这些情况,做好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安慰患者,解释病情和各种检查治疗措施的必要性,讲明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说明服用抗过敏药可能会出现轻度乏力、思睡和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尤其汽车司机和从事高空等危险工作者出现思睡和注意力不集中时应休息治疗。护士应努力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以利于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白秀华,钟唯章,曾萍.酮替芬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07,28(11):1302.
[2]刘莲凤.非那根对改善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症状的作用[J].实用临床医学,2006,7(12):1236.
[3]周汉良,陈季强.呼吸药理学与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74,334,435,448.
[4]田曼,葛传生,麦根荣.病毒感染引起气道高反应性的神经受体机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1):45-47.
[5]何权瀛.支气管高反应性者就是支气管哮喘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4,17(4):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