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可可西里观后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可可西里观后感范文1
“我们藏族人刀口永远对着自己。”
日泰作为巡山队的灵魂人物,身上有巡山队员的共同品质――执著。他的道德信仰、人生目标就是抓捕盗猎分子,保护藏羚羊。动机单纯,手段直接,目标坚定,一如他的性格――沉默寡言而又果断干脆。一年没发工资,他只是一句:“不在编制。”甚至被俘之后,他也只是一句:“枪放下,人跟我走。”
我曾揣摩他说这句话时的心情,是见到苦觅多年的对手之后的心满意足,是坚守人生信条的不服输,抑或是视死如归的无所畏惧?总而言之,将他称为英雄应当是实至名归。
然而,置身于广阔无垠的可可西里,一切人类活动以及附加的词汇都失去了效力,即便英雄也是如此。
“但愿别下雪。”与队友失散,在一次次地重复这句话的同时,深藏内敛的感情悄然流露――听天由命,也只能是“但愿”了。
“罚款。”面对无证捕捞贝壳的父子,日泰只能如此,即使他们曾眼睁睁地看着数百只羚羊被屠。“你们走……你们能走出去。”面对缺油少食的困境,日泰丢下老老小小一批俘虏,任其自生自灭,只为追求更崇高的理想,实现多年的夙愿。愤怒?同情?更多的是无奈。
“卖皮子。”经费不足,日泰忍痛卖掉缴获的羊皮。于是乎,这就成了可笑而又可悲的现象。成龙所说的“没有交易就没有杀戮”在这里却成了“只有交易才能阻止杀戮”。有时候,“监守自盗”竟也能如此合乎正道。
或许用日泰的一句话来总结其自身更为合适――“那些跪长天的人,脸和手都很脏,但他们的心却特别平静”。
二、马占林
不同于日泰的魁梧、刚毅、执著,马占林显得老弱枯槁、精明而又懦弱,属于典型的卑微式人物。他的身上交织了太多的爱恨,却因此而显得更加真实。
他无知,自称“第一剥皮高手”,且颇为得意,但每剥一张皮子仅赚5元钱。然而,这也是生活所迫,求生的本能使然。正因无知,他才更显可怜。这样一个可怜的老头子,在这样一个与世隔绝、荒无人烟的环境中,我们又怎能指责他鼠目寸光、自私自利呢?世俗赋予小人物的力量往往是能够深入人心的。
“让我儿子给他打一针吧!”对于死亡,尤其是敌人的死亡,多数人都会幸灾乐祸、拍手称快而致使良心缺席,甚至于人性泯灭。然而,对马占林而言,与人的生命相比,个人的恩怨是微不足道的。同样的镜头还有很多。日泰死后,马占林对老板说:“他不是日泰的人。”从而救下记者朵玉。并且,他悄悄对朵玉说:“跟着脚印就能走出去。”
马占林是无知的,但不可否认其单纯、善良的本质,或者将其形容为“草原平民的缩影”更为恰当。
三、朵玉
如果说日泰代表了可可西里正面的英雄人物,马占林代表了可可西里的普通百姓,记者朵玉则是不折不扣的平常世界的人。
“可可西里在藏语中的意思是美丽的山,美丽的少女。”随处可见苍茫的山,荒凉的草原,冰封的湖泊,徘徊的秃鹰以及吃人的流沙。这是一片对外人来说太过陌生的世界。也许这就是导演陆川设置这样一个人物的用意――借外人的目光将可可西里展示给观众。
如果说日泰困惑于目标与手段之间的矛盾,那么朵玉就是徘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者。年轻气盛,是绝对的理想主义者――被这样一个草原英雄故事所吸引,却又被现实惨状所震惊。目睹巡山队员殴打俘虏,虽有满腔愤怒却无处发泄――毕竟不同的世界有不同的处世法则。面对心目中的英雄倒卖“赃物”,理想轰然破碎,只是埋怨“应该叫我怎么写”,心底是深深的痛苦。最终,当日泰伴随着猝不及防的一声枪响倒下时,朵玉却未挪动一步,显得格格不入。而这又在意料之中――一连串的打击毕竟来得太突然。或许这就是他的心理防线――貌似铜墙铁壁,实则不堪一击。
四、不仅仅是那一群人
对于《可可西里》,主流的说法是环保电影。其实,环保的背后更蕴涵着颇深的人文关怀。
首先是钱。巡山队缺钱,草原牧民缺钱。一切矛盾冲突、利害关系的焦点都是钱。导演陆川曾表示,只有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才有环保的可能。“但要致富得先修路”,而横贯而过的公路切断了羚羊的繁殖地与栖息地,这又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其次,如果不是《可可西里》这样一部电影将边缘世界的边缘人物的生存状况加以展现,或许至今可可西里仍是地图上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的一块区域。我们应该注意那些社会的角落,以及身边诸多的“日泰”“马占林”“朵玉”,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
我们不应只是观看影片并评头论足,挤几滴眼泪,或许我们应该想得更多。
不是说一定要去可可西里,而是每个人都应心存可可西里。
【作者系浙江省温州中学籀园文学社社员】
点评
可可西里观后感范文2
关键词:妇科;综合管理;院内感染
院内感染是影响医疗安全的一类重要问题,如何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是管理工作的重点。妇科是院内感染的高发科室,由于妇科手术的特殊性,患者术后极易出现院内感染,严重的影响患者的健康和医院的整体评价[1-2]。院内感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单一的管理措施很难起到良好的效果,必须从各种影响因素、医疗护理环节入手进行综合考虑,规范医护人员的行为,才能提高管理效果,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3]。本次研究就综合管理对降低妇科术后院内感染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1~11月起对妇科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实施综合管理,以未实施综合管理的2018年1~11月为对照。妇科病区共有医师18名,包括男9名,女9名,年龄29~46岁,学历包括本科1名,硕士13名,博士4名,职称包括住院医师4名,主治医师8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任医师1名。护士20名,均为女性,年龄25~55岁,均为本科学历,职称包括护师13名,主管护师6名,副主任护师1名。统计本次研究前后1年内的患者资料,调整前妇科手术患者483例,年龄18~76岁;调整后妇科手术患者507例,年龄18~78岁。不同时期患者资料可比(P>0.05)。
1.2管理方法
1.2.1完善院内感染管理制度完善妇科术后院内感染管理制度,为规范化管理提供保障。按照《消毒技术规范》《术后院内感染管理规范》的相关要求,制定妇科病区的消毒隔离制度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对现有流程进行优化,对考核标准进一步细化,每月定期考核,要求工作中发现问题要立刻反馈。对于管理制度中的缺陷要及时调整,并以简报的形式在科室通知,确保术后院内感染管理制度完善、科学。
1.2.2充分发挥管理人员职能要充分发挥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能,从护士长到护理组长,再到具体的质控护士,各级管理人员都要充分明确自身的职责,配合护士长完成手卫生制度、消毒制度的执行和监督任务。护士长要负责作好管理制度的调整及医护协同管理中的协调工作;护理组长要带领小组成员做好各项护理工作,收集护士的工作反馈,为护士长提供参考依据;质控护士则要做好具体项目的监控和反馈,强调各项制度的落实和有效性评估。将管理工作具体到每一个人,实现全员参与的目的,才能充分的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减少工作疏漏。
1.2.3强化院内感染知识培训术后院内感染防控工作需要医护双方的配合,因此必须重视医护双方关于院内感染知识的学习和培训。要定期开展专题培训活动,加强医护人员对院内感染的重视程度,通过考核了解医护人员在院内感染防控知识上的不足,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聘请院感办专家到病区进行讲座,针对术后院内感染问题提供建议。同时要求医护人员养成良好的无菌操作意识,能够自觉的做好防护工作,认识到自身的责任,规范自身行为,严格执行相关制度。
1.2.4严格规范消毒制度消毒灭菌是防止术后院内感染的必要条件,医护人员要熟练掌握各类消毒剂的性能及注意事项。要对常用消毒液、无菌物品、物品表面进行监测,安排专人负责此类问题,通过监测数据了解无菌制度的落实情况,及可能导致院内感染的具体原因,调整管理策略。
1.2.5针对性预防切口感染由于妇科手术的特殊性,患者皮下脂肪较厚,术后切口易出现脂肪液化、皮下出血等情况,极易合并感染。因此要针对性的做好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工作,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要求医护人员术前做好皮肤准备工作,术前备皮放在手术当天,避免皮肤损伤,尽量控制风险因素避免术后切口感染。1.3观察指标分别统计管理方案调整前后内妇科术后院内感染率,并比较不同时期妇科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消毒制度执行率。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5.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调整前后妇科术后院内感染情况比较
调整后妇科术后患者院内感染率显著低于调整前(P<0.05)。见表1。
2.2调整前后妇科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消毒制度执行率比较
调整后妇科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消毒制度执行率均显著高于调整前(P<0.05)。见表2。
可可西里观后感范文3
【摘要】目的:探讨美容中心专科器械采用集中管理前后病人伤口愈合及感染的效果。方法:将300例进行美容手术的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两组采用集中管理前和集中管理后病人的伤口变化密切观察,比较两组病人伤口愈合情况、感染情况。结果:两组病人伤口愈合情况明显差异(P<0.01),对照组伤口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或P<0.05)。结论:专科器械采用集中管理可以有效预防病人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达到更满意的美容效果。
【关键词】美容中心;专科器械;集中管理;伤口感染
【中图分类号】R197.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145-01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的不断富裕,人们对各种需求,如:工作、生活、职场等有着更高更完美的追求,个人外在形象的好坏,直接传递着不一样的东西,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微创医学美容因此受到客户喜爱,现已成为广泛应用于医院和美容会所的一种现代美容方式。整形美容手术是一种无菌有创手术,美容医生的医疗技术直接影响美容效果,而手术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术后伤口的愈合效果,从而影响美容效果。手术环境在一台成功的手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手术环境主要是指手术室的无菌水平,其中手术器械的无菌质量是其重要条件之一,它的好坏可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率[1]。因此美容专科器械的质量管理十分重要。我科对300例美容手术患者使用的手术器械采用集中管理前后的伤口变化作详细记录,发现集中管理后患者伤口感染率明显下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9月1日至2011年5月1日,我院美容中心收治病人300例,男125例、女175例,年龄9-47岁,其中腋臭切除术63例,体表包块切除术44例,包皮环切术39例,垂睑术51例,乳腺纤维瘤切除术52例,皮瓣转位移植术27例,隆胸术13例,鼻梁整容术11例,体检合格后均在门诊美容中心实施手术治疗,麻醉方式均为局部麻醉,术后均在门诊换药室常规换药。将患者使用的手术器械及换药器械集中管理前后伤口换药情况和临床表现作详细记录,各150例,对两组伤口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1.2 方法
1.2.1管理方法: 两组病人使用的手术器械采用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一种是传统的分散式管理,即病人使用后的手术器械由美容中心手术护士术后在本科室自行清洗打包处理,然后送到供应室灭菌;另一种是现代的集中式管理,即病人使用后的手术器械由供应室工作人员回收到供应室统一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处理,然后下送到美容中心。
1.2.2评价方法: 供应室和美容中心分别设立记录本,每位病人手术情况、使用的手术包、换药情况、伤口愈合情况、伤口感染情况等作详细记录,伤口愈合包括Ⅰ期、Ⅱ期、痂下愈合;伤口感染包括轻度、中度、重度感染,护士根据观察所见记录术后伤口变化情况并签名。
1.2.3统计学方法: 资料输入SPSS13.0进行X2检验分析。
2结果
2.1 两组管理病人伤口愈合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管理病人伤口愈合情况比较 例(%)
2.2 两组管理病人伤口感染情况比较见表2
3 讨论
在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模式没有改进的情况下,美容中心的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手术后均由其科室护士或医生完成清洗包装工作。从清洗到包装全部过程快捷简单,手术后的器械用自来水清洗,以没有肉眼血迹为标准,没有用蒸馏水或纯化水终末漂洗,若遇到责任心不强的工作人员清洗,器械的轴节、缝隙、凹槽和管腔等部位仍然可留下明显的血迹、锈迹、污渍等;清洗后的器械采用自然沥干、晾干或用棉布擦干等方法干燥;干燥后的器械采用液体石蜡涂擦保养,然后进行装配包装并送消毒供应室灭菌处理。因此,分散管理下的手术器械由于清洗、消毒、干燥、保养等程序方法不合理,工作人员的院感意识不强,致使无菌物品的无菌质量得不到保证,成为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笔者根据伤口感染形成的原因, 即手术医师操作程序不规范及器械灭菌不严格、手术间及病房空气质量原因、手术后的护理预防不当[2]等,结合美容中心的实际情况,在医院院感办、消毒供应室与美容中心共同协调后,于2010年12月1日开始回收美容中心的全部手术器械、器具和物品,并按照《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标准,对术后器械进行分类,一部分精密的难度较大的器械采用规范的预洗、酶洗、漂洗、终末漂洗等手工清洗;另一部分普通的难度较小的器械,首先预清洗,然后放入全自动喷淋清洗机内自动完成清洗、消毒、、干燥全过程,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的发生率。表2显示,对照组伤口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或P<0.05)。提示专科器械采用集中管理可以有效预防病人术后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表2 两组管理病人伤口感染情况比较例(%)
患者手术后的护理对手术伤口是否感染有着很重要的决定作用[3]。但是我国目前有相当部份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意识不强,工作时未能按规范要求去做,如伤口换药处置前不规范洗手,少数医护人员伤口换药处置时不戴口罩、帽子,极易污染伤口造成感染。有的医院无菌观念陈旧,无菌物品管理不严,未能使伤口换药所用的物品完全达到无菌。表1显示,两组病人伤口愈合情况明显差异(P<0.05),美容手术患者伤口大多数为无菌伤口,如果没有外在因素的影响,绝大部分可以Ⅰ期愈合,达到更满意的美容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莹、黄存林. 1878例腹部手术切口感染调查[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