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外教培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外教培训总结范文1
论六文摘要: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开展课外教育的意义及开展课外教育的几点要求,介绍了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课外教育开发和实施情况,以及实施学分制的课外教育计划。
一、开展课外教的意义
(1)学校教育包含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两种基本途径。课内教育即教学计划所安排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课外教育则是教学计划以外的其他教育实践活动。从全面的教育观来看,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内教育是整个教育的主体和基础;课外教育则是课内教育的延伸和拓展,是课内教育的必要补充。
(2)开展课外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高职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育途径。但是,多年来,学生的课外教育在各高职院校仍然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多数院校把精力放在课内教育教学的改革上,而对课外教育未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思考,忽视学生人文素养和健康心理的培养。对此,各高职院校应引起重视,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课外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人生体验,培养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开展课外教育的几点要求
(1)树立课外教育与课内教育同等重要的理念。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途径。课内教育是教育的主体,课外教育的必要补充。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提高对课外教育的认识,重视对课外教育的研究,发挥课外教育的作用。
(2)建立完善的课外教育体系。同课内教育相比,课外教育有更大的自主性、灵活性,更加不容易把握和实施。因此,课外教育更需要整体规划,建立完善的课外教育体系,在人力、物力、管理、考核、评估等方面都应有明确规定和保证,以形成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互相衔接、课内课外互相补充的教育内容。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提出指导性计划,将课外教育有机地融入到学生在校学习的命讨程。
(3)建立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教育活动的激励机制。例如,对学生参与课外教育活动给予适当学分(实行学分制的)或使其成为学生评定奖学金和评优的条件之一,对学生的创新实践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等,充分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三、课外教育的开发与实施
自2001年以来,我院在对高职课外教育理论进行研究的同时,从2001级新生开始将原教学计划改为培养计划,将课外教育活动内容列人培养方案,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开发课外教育项目,制定规章制度,落实组织机构和考核部门,使课外教育活动顺利开展。
1确定课外教育活动计划
根据课内教学计划的不足,将原来学校经常性开展的有关课外教育活动进行整理、归并,从实际出发,开展的课外教育活动有军训、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外读书活动、社会实践、校内公益劳动、科技活动、文艺实践或体育竞赛、听讲座等,并规定了各课外教育项目的要求、内容和责任部门。见表1。
2.制定有关规章制度
为保证课外教育计划顺利实施,形成优良的育人氛围和文化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我们制定了有关开展课外教育活动的规章制度,包括《课外教育计划实施暂行办法》及《学生公益劳动制度》和《学生必读书制度》(另提供一个必读书目)等,内容要点为:
(1)提出了实施课外教育计划的指导思想。要求开创能充分展示和发挥学生特长的环境和条件,促进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充分发展其个性和特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办学特色。
(2)确定了实施原则。各有关责任部门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培养计划的整体优化,严格按制定好的课外教育计划组织实施;组织实施要重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注意内容、形式的多样化和健康化,避免形式主义;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检查、有考核、有记录”的原则;应遵循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课外教育途径。
(3)制定了管理办法和程序。课外教育计划由教务处会同各有关部门共同制定,并列入培养计划;建立学生《课外教育情况记录表》,要求每个学生均应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课外教育任务;各项课外教育计划规定或要求的项目必须在毕业前完成,如未完成或成绩不合格者则不发给毕业证书;课外教育作为评定奖学金和评优的条件之一;课外教育除规定安排在教学时间内的项目外,应安排在课外进行,不得随意占用其他课程或环节的教学时间;有关责任部门每学年应对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将书面总结报教务处。
(4)规定了考核办法。课外教育成绩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各项目的考核内容与要求,由责任部门拟订,并报教务处核定。
3.课外教育活动的实施
(1)准备工作。由教务处编印《课外教育手册》,学生入手一册,内容包括有关课外教育的规章制度、考核登记表等。编制各责任部门负责考核项目的学生名册,做好按学期的统计工作。
(2)加强过程控制。各责任部门根据课外教育计划的实施情况,经常总结,督促未完成有关项目的学生抓紧完成。随时交换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3)做好资料收集、保存工作。积累课外教育实施过程中的资料,作为分析、研究课外教育实施效果的资料。
四、实施学分制的课外教育计划
外教培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校外教育 人力资源管理 探析
校外教育承担着培养青少年人才与积极服务社会的重任,校外教育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滞后性将制约着校外教育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作为一名校外教育场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更应该率先打破传统观念,博采众长,不断探析,研究总结出适合校外教育发展、别具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
一、校外教育人力资源储备的现状
校外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青少年的培养,这就要求校外教育必须要有专业的人力资源储备,目前我国仍没有一所高校专门开设校外教育专业人才的课程,也就是说目前从事校外教育专业人才极其匮乏,很多校外教育场所的人力资源构成都为:从学校教育或专业人才转为校外教育;另有相当大比例的教职工非教育界出身,没有经过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其中有上级领导的关系调入校外教育的,有政策必须接受的干部以及军属安置等等,这样的一种人力资源储备现状实在难以来满足青少年创新人才的培养,本文将以温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人力资源现状为例(以下简称为活动中心),探析如何有效实施校外教育现有人力资源的管理。
二、校外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的探析
面对活动中心现有的人力资源构成特点,不能盲目的使用搬来主义,应科学合理进行岗位设置,引导正确的职业规划,探索出有利于推动校外教育事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
1、规范管理机制,建立选拔制度
(1)形成规范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2010年开始,活动中心以绩效工资改革为契机,开始着手设置各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以及全体教职工的岗位目标,并进行科学量化评估。一线部室不仅要考虑到素质培训数量和质量,更要兼顾到公益活动开展的社会成效;后勤部室能够加以量化的指标要尽量予以量化,而定性指标也要用分值或者权重加以对应。根据不同的岗位目标要求,活动中心进行月考核、季度考核、年终量化考核等评价方法。在考核之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进行公示,让全体教工进行监督和互比,不但让大家心悦诚服地接受考核的结果,同时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自此,活动中心初步形成规范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来调动全体教职工工作积极性。
(2)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选拔制度
2011年开始,活动中心主任室想打破以往的中层行政任免制度,探索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人才选拔制度,使真正有才能并致力于校外教育发展事业的教职工脱颖而出,先后起草拟定《温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中层竞聘意见》、《温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中层竞聘实施办法》等人才选拔相关制度,让在活动中心工作三年以上的合同制教职工也有竞聘资格,这是继2008年活动中心合同制教职工年终可参加评先之后的又一个大胆举措,此举大大的保证了优秀的合同制教职工能在活动中心正常合理流动,也弥补了在编优秀人力资源的欠缺而牵制到活动中心的发展。
2、强化培训学习,理顺职称评定
(1)建立完善员工继续再教育的培训机制
面对校外教育场所人力资源储备的现状,以及现有教职工构成的情况。活动中心作为一个市级宫,单独成立一个部室——科研室,主要负责组织教职工的学习培训、科研等工作,这也是全国市级宫为数不多的一种做法。科研室每年分春、秋二季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培训学习,形式多样,有外请专家讲座,教职工论坛,摘记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年终论文评比,年度课题申报等培训学习机制。这几年还积极鼓励教职工走出去,如参加省校外教育中心组织的各类培训,以及学历教育学习。
(2)克服困难理顺教职工职称聘评工作
前几年,活动中心很多从学校调过来的老师,当初是什么职称调过来的,多年后还一直没变;另外一些体育、艺术类的教师不知道自己的职称到底要如何去申报。活动中心毕竟是事业单位,它不同于行政机关,同行业单位少,流通性不强,而且领导职数少,上升空间几乎没有,很多教职工觉得自己在活动中心没有发展,未来一片渺茫,自然产生职业倦怠。面对人力资源如此现状,活动中心领导出面,与人事局、文化局、教育局等职能部门进行多次沟通,通过拟写报告,工作函,调研等不同形式,让他们了解一些校外教育评定职称的政策以及工作性质,了解校外教育教师评定职称之难度。在我们几年不懈的努力下,特别是2011年教育类职称评定开辟了全新的局面,教育局同意我们委托他们评定的教育类职称文化测试在同类学科中下降5分,在上课这个环节上还第一次实行了专家来活动中心听随堂课的形式,这些突破性的职称评定工作为活动中心的职称工作迈上了新的一个台阶。
三、针对心理特点,实行人本理念
1、人力资源管理要针对心理特点
活动中心工作开展属于校外教育,面对的是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全体教职工不但要拥有渊博的知识,更有拥有一种愉悦健康的心理,所以如何让全体教职工能做到这些,必须有了解教职工的心理特点,针对性的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心教职工自尊心强,渴望被尊重;同时渴望求知,成就感很强。所以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都必须结合心理特点,有的放矢,成效才会显著。
2、人力资源管理要实行人本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要尊重和理解教职工。尊重教职工人格,给教职工一定的“自由度”。让教职工身心舒畅放开手脚工作、提高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为教职工工作提供一定的自由度,才能使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活动中心通过中层例会,部门例会,让教职工知道领导想做什么、做了什么。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为校外教育的发展战略承担相应的责任,建立起富有校外教育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机制,充分运用好人才资源,增强校外教育事业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志敏.《跟大师学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
外教培训总结范文3
校外教育 骨干教师 培养途径 培养方法
当前,知识经济向教育提出了巨大挑战。校外教育如何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培养出面向21世纪的创新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而要培养这样的人才,首先要培养出一支校外教育的骨干教师队伍。培养骨干教师队伍,应该在选准培养对象的前提下,立足教师主体,坚持内涵发展、因需施教的原则,以培养创新素质为核心,以培养素质专长为重点,通过多侧面、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放式的培养途径和灵活多样的培养方法以及激励机制的建设,达到培养校外教育骨干教师队伍的目的。
一、选准培养目标
我们培养的骨干教师应该是校外教育教师队伍中的优秀成员,应该对校外教育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念和理想,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教师只有建立起了执著的职业信念,在自己的生命中体验到了校外教育的特殊价值,才能保持旺盛的斗志,不断克服前进中的困难,为自我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教师只有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担负起社会赋予的青少年校外教育的神圣使命。但是,只有动力和方向,没有过硬的本领,也依然无法完成教师光荣的职责。作为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其天职就是传递人类的知识文明,培养社会的接班人。过硬的业务水平是其完成社会使命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选拔和培养骨干教师的工作中,首先一定要选准培养目标,把德、才两个方面都具有发展潜质的青年教师筛选出来。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选拔埋头苦干,听话、老实,但却能力平平,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师;也不能选拔业务上虽然具有一定的素质特长与优势,但专业思想却不巩固,或师德有严重缺陷的教师。在进行培养时,既要注意加强业务指导,又要加强师德建设。加强职业理想、信念、价值观的引导与培养,只有贯彻德才兼备的培养目标和原则,才能把我们的骨干教师培养成校外教育教师队伍中真正的中坚骨干力量和时代的佼佼者。
二、进一步明确和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积极性是培养教师的第一要素。培养骨干教师必须要坚持激励内因、内涵发展的原则。
1.激发和培养骨干教师的自我主体意识
教师的自我主体意识是指教师作为认识和从事教育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自主性、能力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之与动物的区别首先在于人有意识和自我意识。教师自我主体意识的强弱,对其个性发展和自我教育水平有重要影响。主体意识越强,他们对自身发展的责任感就越大,参与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自觉性就越高,从而也越能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作用,不断地调整、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从这一意义上说,主体意识的强弱,决定着主体对自身发展自知、自控、自主的程度,进而决定着其个性发展水平和自我教育水平。唤醒教师的自我主体意识,就意味着教师主动地参与自身的发展,从而为进一步培养教师的独立、创造、进取、自由、平等、民主的品质,提高教师自身的整体素质水平,发挥教师的创造潜能,提供重要的前提。
因此,当前校外教育骨干教师培养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唤醒教师的自我主体意识,提高他们的抱负水平和自我教育能力。要使教师充分意识到,教育活动对他们而言不仅仅是为了学生,也是为了自己。教育的过程既是教养学生成人的过程,也是实现教师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教师一方面在育人,另一方面也是在育己。教师不仅是学生的领路人,更是自己生命之舟的掌舵人,教师必须在教育他人的过程中不断地认识自己、教育自己。教师育人和教师育己是同一件事情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共同体现在教师的教育生命的活动当中。每一个热爱学生和热爱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轻视作为生命组成部分的教育活动,而应该积极地投入到这一神圣事业的追求中去,体验它的特殊意义与价值,理解它的内涵与真谛,只有这样,才能引导教师将注意的焦点引向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当中去,即正确地对待自我、客观地分析自我、成功地发现自我;才能把他们对教师职业的朴素认识与情感上升到一种对教师事业的信念与追求,并在这种信念与追求中不断地提升自己、超越自己,不断迈向新的目标。
为了激发骨干教师的自我主体意识,提高其抱负水平和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水平,可以鼓励并帮助教师经常性地总结经验,,岗位创新,加强他们的成就意识;可以鼓励他们访名师、拜名师、学名师,提高自身发展的参照系数和目标水平;可以鼓励他们经常性地外出参观、学习、交流,参与各种教师专业学术团体活动,高层次定位研究课题,广泛接触学术精英,增强他们的社会荣誉感和自我效能感;还可以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各种形式的竞赛评比活动,激发他们的进取意识。除此以外,还要让骨干教师学会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对自我(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所做的某种判断。它对一个人的行为起着动力和导向作用。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往往都是以自我评价为起点的,自我评价是建立自我发展。因此,引导教师学习“归因理论”,帮助教师学会自我评价,就能更好地发挥其自身的主体作用,也就能更好地促进其自我教育和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
2.引导教师主动参与到自我培养的过程中
骨干教师往往都是教师群体中的优秀分子,他们都具有一定的教学经历,积累了必要的教学经验,并且在职前职后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了一些学习,掌握了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同时他们又具有较强的自制能力,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必须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引导教师主动参与到自我培养的过程之中去。
(1)让他们自主选择目标
可以引导教师从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入手,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与情况,灵活地加以选择。例如,就自己目前从事的业务工作而言,是善于教学研究,还是善于做班主任工作;课堂教学是善于热情洋溢讲授,还是长于系统地分析。通过目标的导向、激励作用,就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不断地发展优势,克服不足,逐步形成多方位的素质特长,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打下良好基础。
(2)让骨干教师自主选择参加培养的方式和模式
可以说,每一种培训的方式和模式都有各自适用的对象和范围。例如,理论型培训有利于打好骨干教师的理论功底,研究型培训有助于提高骨干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实践型培训对于骨干教师某一方面专业技能的形成,更加具有针对性。因此,应当允许教师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方式方法参与培训,这样才有利于他们尽快成长。
(3)在培养的方法上,把重点放在如何调动教师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会学习的本领上
在培养的方法上,应把重点放在如何调动教师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会学习的本领上,使培养的过程成为教师主动进取、积极思考、深入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师既是学习者又是实践者和改革者,他们有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他们自身就是一块宝贵的教育和学习资源,因此,培养者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要重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能量和潜力,并将他们作为教育资源来开发,充分发挥他们每个人的主体作用。要把教师培养被动地灌输、接受过程,变成教师积极主动地认识探索过程。只有这样的思想和观念指导下,教师有个人志趣、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发散思维、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等品质,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和发挥,才能有助于教师的学术提高和创造个性的形成。
三、坚持因需施教的原则,构建灵活、多样、弹性的培养体系
正是由于教师个性的多样性特点,就必然要求教师培训应尽量避免单一化、模式化。
要造就一大批具有创造性特征的多样化的骨干教师,想靠工厂式的批量生产是不可行的。必须通过适当的、灵活的,甚至个别的方法和途径去培养。由于每个骨干教师个人成长的主、客观条件不同,其成长的快慢和素质结构中的各个要素发展也不平衡。要求骨干教师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不等于让他们所有的素质都要平均发展。为此,我们在骨干教师的培训中,要贯彻分类指导,因需施教的原则。
1.在培训目标上,应进一步了解教师成长的需要,制定多样化的目标体系
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应切实了解骨干教师的成长需要,并且将社会的需要和教师自身的需要结合起来。“因需施教”的“需”,既包括社会的需求也包括教师自身成长的需求。在实践中,要对教师的“需”做出正确判断。判断的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教师的成长规律以及教师自身的师德、业务水平。
为了真正做到“因需施教”,在制定培训方案时,通常应注意做到以下一些工作:了解国家关于青少年校外教育改革的最新指示精神,了解培训对象的需求、愿望及他们对培训所持的态度,了解培训对象对正在实施的培养计划的意见和建议,了解青少年校外教育改革实践的最新发展状况,了解校外教育、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
对这五个方面的工作,不能停留在一般的了解上,要形成长期的科学的信息渠道,要借助系统的资料综述、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科学手段,使工作走向正规化、科学化。我们必须尽一切可能,最大限度地了解教师的个体需求,并且要将培训和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其切身利益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高层次的培养目标应该是有效性、针对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2.在培训的内容上,要进一步拓展培训的视野,注重培训的综合性、时代性以及终身教育的学力需求
由于21世纪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大批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这种对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使得我们的教育必然向综合性和终身性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求。随着科学门类的重新划分与组合,当前青少年校外教育的课程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各类青少年校外综合素质教育的课程,增加了选修和活动类课程。面对这种变化,单一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教师显然已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出大批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校外教育骨干教师,引导他们从传统的学科知识的视野中走出来,以一种更加开放和综合的眼光对待知识的发展、增长和应用,并且具备与之相关的能力。
为此,我们必须努力拓展教师的知识层面,不能再简单地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培训模式,而应注重知识的多层复合性,加宽、加厚教师的文化背景与功底,提高其科学与人文两大素养;注重哲学与方法论的学习,学会辩证和系统的思考方式以及高层建瓴的分析能力;加强中外教育史和比较教育理论的学习,拓展教师的教育视野与胸怀。
除了应重视知识的“充电”以外,还应注重在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多项能力上,提高教师的教学适应性;应注重“一专多能”的培养,使教师既能胜任学科类课程,又能胜任选修课和活动课的设计与指导;应加强条件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学习,使骨干教师学会反思,具备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应加强现代教育手段的培训,使骨干教师尽快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网络的运用,学会收集信息,使用信息,提高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
在培训的内容上,培训的着眼点要由课程、教材、课堂进一步深化为教师的认知方式、认知规律和认识效果,要突破以往的学科、专业界限,突出综合化,拓宽、更新课程内容,丰富信息含量,为教师以自己的方式选择和组合自己的知识,形成开阔而独特的学术理论视野,进而形成学术优势和创造个性提供更为广阔的课程背景。
3.在课程结构、培训方式、方法上,要坚持多样化、灵活性和适应性的统一
在课程结构上,要在不违背科学性、系统性以及拓宽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和跨学科的课程要有灵活的结构方式,允许教师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对培训的内容进行新的组合与排列,为教师的自主选择创造条件。
在过去的教师培训中,基本上采用的是学科课程方式。在培训中,由于培训对象所具有的差异性、层次性和复杂性以及培训要求的多样性,固定的学科课程培训已很难满足培训对象的要求。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如果培训还以固定的学科课程的方式来适应新的需要的话,那势必会增加教学内容的总量,造成培训课程超载并导致教师的学习负担过重。因此,应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的课程培训模式。
对于培训方式和方法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原则。对于成熟的骨干教师,要鼓励或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归纳概括出自己的教育教学特点,明确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并进一步上升至理论认识,进行理论思考,把自己的经验升华为规律性认识。我国当代的魏书生、李吉林等名师都经历了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过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成为了一代有影响的教育家。
对于有一定发展潜质的骨干教师,要引导他们刻苦钻研,深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并在理论的指导下,自觉地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提高自己教育实践的能力和理论水平。有的课程可以采用讲授为主,有的则可安排个别辅导;试验性强的课程可以采用活动或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采用现代教育手段来创设新的培训形式,还可以带领教师走出去,参观、学习、借鉴。总之,应该力求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势制宜、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这样才能使每个教师的优势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四、坚持开放培养,多种渠道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对骨干教师的培养不可能由某一个部门独立承担,它需要多种渠道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最佳培养效果。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的长期过程,既有自己的主观因素,也有外在的客观因素。既需要发挥教师自身的自我教育作用,又要发挥校本培训以及各级各类师资培训部门和行政部门的功能。从社会大的环境来说,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使教师真正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以吸纳更多的社会精英投身教育的伟大事业中来;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应紧紧抓住师德建设不放,为教师成长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应致力于“名师工程”的建设和“激励机制”的建设,为骨干教师的成长提供动力源泉和发挥机制;从教师培养院校和师资培训系统来说,要加强对教师成长规律的研究,制定切实可行有效的培养方案,提高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教育研究部门的角度,要密切关注青少年校外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动向,为教师的教育实践提供切实的具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从校外教育机构来说,应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师资培养中的地位和充当的角色,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加强校与校之间培训的横向交流,坚持在教育实践中锤炼和培养校外教育教师队伍,使校外教育机构真正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沃土。总之,各个部门和渠道都应将教师培养,尤其是骨干教师的培养,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工程来对待,既要发挥各自的培养优势,又要相互配合,统一协调,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校外教育骨干教师的培养进程才能大大加快。
综上所述,培养校外教育骨干教师队伍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只要我们方向正确,坚持笃行,并采取“选准目标,内涵发展,因需施教,灵活多样,开放培养,形成合力”的策略方针,以及多侧面、多层次、多渠道、开放式的培养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就一定能培养出一支百花齐放、高水平的符合时展需要的青少年校外教育骨干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吴式颖等.马卡连柯教育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王北生.教学艺术.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
外教培训总结范文4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的管理,促进少年儿童校外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所称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以下简称“校外教育机构”)是指少年宫、少年之家(站)、儿童少年活动中心、农村儿童文化园、儿童乐园、少年儿童图书馆(室)、少年科技馆、少年儿童艺术馆、少年儿童业余艺校、少年儿童野外营地、少年儿童劳动基地、和以少年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科技中心(馆、站)、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中少年儿童活动部分等。
第三条校外教育机构基本任务是通过多种形式向少年儿童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思想品德教育;普及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卫生、劳动技术等方面知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动手动脑、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第四条校外教育机构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面向全体少年儿童,面向学校,面向少先队,实行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
(二)德、智、体诸方面的教育应相互渗透,有机结合;
(三)遵循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少年儿童的特点,寓教育性、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活动之中;
(四)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在重视和提高普及性教育活动的同时,对有特长的少年儿童加强培训和训练,使其健康发展。
第五条地方各级政府要对校外教育机构的工作进行宏观协调和指导。各级各类校外教育机构的业务工作,应接受当地各主管部门的指导。
第六条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各种形式、内容和层次的校外教育机构或捐助校外教育事业。
第二章机构
第七条设立校外教育机构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符合少年儿童活动需要的活动场地和设施。
(二)具有合格的专职管理人员和专(兼)职辅导教师队伍。
(三)具有卫生、美观的活动环境、活动室采光条件;场馆内有防火、防毒、防盗、安全用电等防护措施。
第八条设立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应报当地主管行政部门批准。当地主管行政部门应报上一级主管行政部门备案。
独立设置的校外教育机构符合法人条件的,自批准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
第九条校外教育机构一般应由行政领导、后勤供应、群众文化、教育活动、专业培训及少先队工作指导(限少年宫)等部门组成,以满足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工作的需要。
第十条校外教育机构实行主任(馆、校、园长)负责制。主任(馆、校、园长)在主管部门领导下,依据本规程负责领导本单位的全面工作。
机构内部可设立管理委员会,管委会由辅导员、教练员、管理、后勤等人员代表组成,主任(馆长、校长)任管理委员会主任。
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工作计划、人员奖惩、重要财务开支,规章制度建立以及其他重要问题。
不设管理委员会的单位,上述事项由全体教职工会议议定。
第十一条校外教育机构应加强内部的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按机构规模及工作性质建立岗位责任制以及财务管理、考勤考绩检查评估、总结评比、表彰奖励等规章制度。
第三章活动
第十二条校外教育机构开展各项活动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不得以少年儿童表演为手段,进行经营性展览、演出等活动。
第十三条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思想品德教育,应结合国内外大事、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古今中外名人故事、新时期各行各业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事迹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良好意志品格、遵纪守法和文明、有礼貌的行为习惯教育。
(二)科学技术知识普及教育,应通过组织开展科普知识传授、发明创造、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活动,向少年儿童传递科学技术的新信息。引导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培养创新、献身、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和培养良好的科学素质。
(三)体育运动,应通过田径、球类、游泳、体操、武术、模型、无线电、棋艺和多种多样的军事体育运动的知识和技能技巧,培养他们勇敢、坚强、活泼的性格和健康的体魄。
(四)文化艺术教育,应通过课外读物、影视音乐、舞蹈、戏剧、绘画、书法、工艺制作以及集邮、摄影等活动培养少年儿童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艺术素养。
(五)游戏娱乐,应因地制宜地开展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多种多样的活动,并要努力创造条件,建立多种游艺设施,让少年儿童愉快地玩乐。
(六)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凡有劳动实践基地的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应按国家教委颁发的劳动教育纲要提出的各项要求,组织开展各种劳动实践活动。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劳动成果和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的教育,培养自立、自强品格,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
第十四条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可采取以下形式:
(一)开展群众性教育活动是面向广大少年儿童开展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应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选择鲜明的主题,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如:举办展览、讲座、组织联欢、演出、开展各项比赛、夏(冬)令营以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
(二)开放适合少年儿童的各种活动场所。通过参加活动,开发智力,培养少年儿童的各种兴趣,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三)组织专业兴趣小组。通过对少年儿童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技巧的培训,使他们初步掌握一门科技、文艺、体育、社会服务等技能。
第十五条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向少年儿童开放,安排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活动项目,并按有关规定对少年儿童实行减、免收费及其他优惠。
第十六条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工人文化宫、艺术馆、文化馆(站)、体育场(馆)、科技馆、影剧院、园林、遗址、烈士陵园以及社会单位办的宫、馆、家、站等,可参照本规程规定的有关内容组织少年儿童活动。
第四章人员
第十七条校外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应当拥护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校外教育事业,热爱少年儿童,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努力钻研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文化水平,身体健康。
第十八条校外教育机构按照编制标准设主任(馆、校、园长)、副主任(副馆、校、园长)、辅导员(教师、教练员)和其他工作人员。
第十九条校外教育机构主任(馆、校、园长)除应符合本规程第十七条的要求外,还应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其学历要求可按当地具体聘任文件执行。
校外教育机构主任(馆、校、园长)由主管部门任命或聘任。
第二十条校外教育机构主任(馆、校、园长)负责本单位的全面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
(二)负责本机构的行政管理工作。
(三)负责组织制定并执行本单位各种规章制度。
(四)负责聘任、调配工作人员,指导教师、教练员、辅导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
(五)加强全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政治、业务学习,并为他们的政治、文化、业务进修创造条件。
(六)管理和规划机构内各项设施、经费的合理利用。
第二十一条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教师应依照《教师法》的规定取得教师资格。校外教育机构教师实行聘任制或任命制。
第二十二条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教师应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做到:
(一)关心、爱护少年儿童,尊重他们的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制止有害于少年儿童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现象。
(三)对本单位工作提出建议。
第二十三条校外教育机构其他工作人员的资格和职责,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校外教育机构应重视工作人员的职前培训并为在职培训创造条件。
第二十五条校外教育机构要主动争取各级各类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协会)中的老干部、老专家、老文艺工作者、老科技工作者、老教师、老工人、老党员、老模范等老同志的支持,定期和不定期的聘请他们做少年儿童校外教育专、兼职辅导员。
第五章条件保障
第二十六条校外教育机构建设应纳入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形成地、市、区(县)到街道(乡、镇)的校外教育网络。
第二十七条校外教育机构的经费应列入各主管部门财政专项开支,随着当地经济建设和校外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增加。
第二十八条校外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要按《教师法》及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属于教育事业编制、成建制的校外教育机构中的教师依照《教师法》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校外教育机构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活动下,不削弱骨干力量、不占用主要活动场地,并经当地主管部门批准,可适当开展社会服务,其收入应全部用于补充活动经费。
第六章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条对滋扰校外教育机构工作秩序,破坏校外教育活动设施的,有关部门应予制止,并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校外教育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当地主管行政部门给予警告,限期改正、整顿,以至停办等处罚:
(一)未经批准,擅自设立校外教育机构的;
(二)校外教育机构开展的活动内容不健康,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
(三)校外教育机构开展活动以营利为目的的。
对主要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行政部门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外教培训总结范文5
初见朱春娜,给人一种清秀、干练、说一不二的感觉,这也许跟她的经历有关:四年海外留学,回国后在合资企业从管理层一直做到高管,她笑言自己周围的一切都是高大上,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创业大军中的一员。谈到创业的初衷,她在加拿大留学的时候就已经觉察到国际上的一些教学方式方法要比国内先进得多,很多中国人即使在国外生活多年,还是不会流利说英语;后来回国后因工作的缘故去过几十个国家,期间公派至日本一年,最大的体会就是“英语是一门通向世界必不可少的国际语言”。
一个偶然的机会促使朱春娜一头扎入在线英语教育领域。因工作需要,她要学习某行业学术英语,朱春娜试图找了一些线下知名的培训机构,但它们无法提供学术英语的培训。所以她尝试在网上寻找在线类的外教口语课程,还真找到了在线一对一且可定制的外教口语课。学完之后发现效果非常好:按需定制,性价比高,同时省去了线下学习的舟车劳顿。
在线外教口语市场,最重要的是外教师资,好的外教犹如大海捞针。特别是二三线城市的学校和机构,外教极为稀缺,而且质量参差不齐。用户需求和市场供给之间存在巨大的缺口,正是这些让朱春娜看到了微语言的机会,毅然决然地加入到创业大军中。
最初她周围的朋友都表示不理解:笑她不做职场“白骨精”,偏做创业“苦行僧”!但是现在朋友们都理解她了,因为大家都看到了在线教育市场爆发的潜力。
“毕竟最好的青春年华都在原单位度过,必然有太多的不舍,递交辞呈时还哭鼻子了!”提到当年辞职的时候,朱春娜眼睛湿润了,这个干练的“女汉子”也有小女人的一面。在工作与事业之间,朱春娜选择了后者。
从2C到2B,发现在线外教口语市场的蓝海
最初做2C的时候,朱春娜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领域已经是一片红海――当时某Talk和某ABC等机构手握数亿资金、背靠行业巨头资源,几乎呈现出垄断的势态。期间跨界创业的朱春娜经历了资金短缺、技术团队出走等困难,让她经历了不少“生死时刻”。直到2015年初,朱春娜在不断向业界大牛、商界精英请教和探讨的过程中,意识到生意和事业之间隔着一个叫“格局”的东西。
企业转型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朱春娜坦言自己和整个团队是在做了详细的市场调查后,才转到B端市场。首先,之前做C端,可以比较真实全面地了解到终端用户的心理需求、学员的学习特点,以及学习到了如何根据这些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作为一个服务商,将自己经历过的“痛点”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市场运营方法,而这些都是其他2B端在线教育机构所没有的。
其次,朱春娜本人在央企的7年,都是跟各大渠道打交道,2B经验丰富、渠道能力强,同时整个微语言核心团队也都是2B高手。
再次,2B领域还是一个暂未充分竞争的蓝海市场: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对英语的改革不断深入,其中北京市2016年将增加口语考试,口语+听力的总分提升至40分,2017年19个省市全面落实此考试政策;从行业数据来看,德勤数据显示,我国公立学校共计47万所,培训机构超过20万家,2016年全国中小学信息化市场规模就已超过7600亿;2016年在线英语市场规模突破289亿美元,连续5年增长率超过20%。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国家政策,对于在线外教口语市场相当有利。面对企业转型,她终于在挑战中抓住了机遇,从绝望走向了希望。
创新的模式+独特的竞争优势
在微语言转向B端以后,也受到了投资人的热捧,目前已经完成了多轮融资,估值数亿,合作伙伴数百家,外教资源遍布全球。这些都离不开微语言创新的模式。
国内绝大多数学校和教育机构都有一个大的共同痛点:外教资源稀缺、质量参差不齐。就好比一群人在捕鱼,谁捕上鱼就是谁的。而微语言不仅是捕鱼者,更是培育者。它作为美国TESOL教育协会官方认证的TESOL国际英语教师资格认证考试中心,拥有认证、考核外教的专业资质。现在拥有国内签约外教1000余名,海外储备外教5000余名。
其次,微语言团队采用SaaS智能技术,为学校和机构搭建自己品牌的在线外教口语教学平台,即一键生成专属定制的在线外教口语平台。
第三,微语言教学研发团队结合美国哈佛大学布鲁纳教授的结构认知理论,独创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归元法”生态教学体,促进自主学习。教材方面除了市面上常见的剑桥、新概念等十几种教材之外,并提供与学校同步的人教版、苏教版等教材,微语言与学校的老师成立专项教研组,将考点、重点、难点整编进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承接和一致性。
目前微语言跟业界做得比较好的教育机构如:全通教育、分豆教育、口语 100、深圳巨龙、邢帅教育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将产品增加至他们原有的业务板块,也是目前非常成功的商业合作。朱春娜这样形容微语言和其他平台的关系:微语言只是作为服务商,如同军火商给军阀供应子弹。
外教培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人才培养 学习型工厂 产教融合
当前,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常态对技工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创新技工教育培训模式,不断提升人才质量,是摆在技工院校面前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需要,东莞技师学院引进了世界领先的德国“双元制”“学习型工厂”职业培训模式,快速高效地走出了一条“技能+学历+国外职业资格证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之路,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反响十分热烈。现结合该学院在“双元制”中运行“学习型工厂”的实践,对“学习型工厂”在培养高技能人才过程中的作用做一些探讨。
一、“学习型工厂”的实质和特点
众所周知,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是世界公认最先进的职教模式之一。在德国,除了职业学校以外,部分大型企业都建立有培训中心,而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则依赖由政府、企业行会或个人出资建设的“跨企业培训中心”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在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中,职业学校学习的时间占30%,而在“跨企业培训中心”或企业内进行的实践培训则占整个培训时间的70%。
所谓“学习型工厂”,实质上就是在“跨企业培训中心”建立的一种最接近企业实践的职业培训模式,是德国为弥补“双元制”的一些不足而产生的一种模式。“学习型工厂”模拟真实企业的生产工作环境,在这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学习型工厂”里培训,要按要求生产真正的产品,并有真实的客户,这种教学培训的特点是以实操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将自己视作生产者。这样,学生不仅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而且还能更好地培养核心能力即个人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在完成培训后,就能直接到企业就业上岗,成为企业青睐的优质员工。
二、“学习型工厂”在培养高技能人才过程中的作用
2013年10月,为适应东莞市产业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东莞市技师学院决定走国际化高端办学的捷径,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HWK莱比锡手工业协会、IHK莱比锡工商业协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引进世界领先的“双元制”职教模式,开办了六个中德班。由于东莞市的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其内一般没有适合“双元制”运行的培训中心,从而给“双元制”的实施运行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为解决国外培训模式在中国“水土不服”的问题,实现德国“双元制”本土化,学院又与全德国第二大职业教育集团BBW职业教育集团达成合作,引进“学习型工厂”的实践培训模式,并于2014年6月率先在学院建立了第一个“学习型工厂”,BBW职教集团派出的外教为学生和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中德合作的机电一体化和数控技术专业班学生首先进入“学习型工厂”进行实践培训,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实践证明,“学习型工厂”模式优势十分明显,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快速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李小鲁说过:“职业教育最难的是产教融合”。该学院引进的“学习型工厂”的最大优势,就是产教深度融合。在这里,BBW外教带领学院相应专业教师团队进行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专业实践技能培训,把以学校为导向转为以企业为导向,以实操为导向,实现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无缝链接。BBW外教运用自己多年开发总结的教学载体悉心指导学生实践,增强学生“自己是一个生产者”的意识,促使他们主动思考、计划、开动机器制造真正的产品。在外教上课期间,没有学生愿意偷懒,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学,而是主动地“求”。
2.强化师资培训,有效提升了教师专业能力水平
在BBW外教的悉心计划和准备之后,有针对性地为学院教师进行了“一体化教师”的专项培训。BBW的校长多次针对学院教师团队分批次、分对象解析“双元制”的理念,传授教学方法,讲解“学习型工厂”的运营模式及特点,BBW的专业教师对学院专业教师的弱项进行分析,通过实践操作的模式有针对性地对他们的专业能力及方法能力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教师对德国标准的教学模式有了深入的认识,个人的专业能力及教学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升。这也是对教师赴德短暂理论培训后的一个非常有力补充。通过多方合作,也使学院师资的培训达到“双元”。
3.助推课程体系改革,加快走向国际化高端办学的步伐
要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与社会需求接轨,就必须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已深入中国教师的骨髓,只有先转变教师的观念才有可能真正进行科学的课程改革。通过与德国专家在工作中的直接交流,耳濡目染,教师对德国教育模式有了深入和确切的理解。看到在德国专家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有了更大的动力和更好的教学效果,也使得学院教师看到了更多的德国职教的优点,增强了做好改革创新的信心。
同时,在课改过程中也得到了德国专家的大力支持和直接参与,避免了学院教师在课改初期的盲目探索。而且德国专家提供的教学载体资料,也是学院课改的重要支撑文件,省去了大量的教学项目探索和开发的时间。
4.为IHK、HWK合作项目保驾护航
学院与BBW职业教育集团的合作,不仅停留在“学习型工厂”的建设与运行上,还通过“学习型工厂”这个载体,为学院中德合作的机电一体化和数控技术专业完成了所有的理实一体化培训及IHK、HWK职业资格考试的备考工作。学院这两个专业无论是教学还是考试都是按照德国的标准完成的,这无疑大大降低了学生通过考试的难度。同时,也免费为学院教师做了一个完整的德国考官培训,让教师不出国门就完全见识到如何备考、怎么做才能达到德国要求、德国的培训考核标准究竟该如何把握。
今年10月,莱比锡IHK考试委员会各专业负责人莅临该学院,对该学院的教学硬件条件、教学计划进行审核。逗留期间,他们在教学现场见到了BBW的外教后,通过在教学现场的观察和与BBW外教的沟通,了解BBW在中德合作项目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对学院这种引进德国师资投入专业教学的做法非常赞同,肯定该学院除了拥有强有力的硬件设备之外,还拥有BBW职业教育集团的“软件”支持,对于该学院的中德办学能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5.促进了校企深度合作
学院与德、英的合作,吸引了许多企业加入,诸如麦士德福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等一批优质企业。目前已与学院达成合作协议的有宏大、博克、奥仕德等德资企业。宏大公司德方负责人多次来该学院与外教进行深入交流,并确定将企业在职员工送到该院,请外教进行在职培训和德语培训,同时还与学院洽谈、预约中德班毕业生。博克公司非常认同学院中德班教育水平,并愿意资助中德班12名学生完成学业并到博克就业,希望像德国一样实行真正的“双元制”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以保证企业的用工质量。
6.“学习型工厂”能产生双重价值
“学习型工厂”不仅最接近企业的实践教学,还能产生双重价值的培训。这种培训,不仅能为社会培养高级技能人才,产生职业培训的社会价值,而且产品销售能产生利润BBW职业教育集团不仅派外教在该学院进行专业教学,同时还有专人在各地联系企业为学院“学习型工厂”提供可供生产又适于培训的产品。
7.通过与BBW合作,引进德国“应用型”高等学历教育
基于目前学院与BBW学习型工厂的亲密合作,BBW职业教育集团将在2015年10月将BBW大学引进学院,并将学院作为BBW大学在中国的总部。BBW大学可为在职教师提供教育管理类研究生课程,也可为普通学生提供专业教育类本科课程。而且BBW大学是在中国得到认证的,也就意味着,学院将会使教师和学生不出国门就获得德国大学学历,并获得到德国深造的机会。
8.协助当地政府招商引资,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
BBW职业教育集团负责人对东莞地区的外企进行走访,了解到东莞正处在企业转型升级阶段。但他们发现东莞地区的欧盟企业比例非常低,本地区要转型升级就必要引进更多的欧盟企业,特别是德资先进制造业。BBW职业教育集团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在德国是数一数二的大型培训机构,手上握有超过1800家企业资源。目前学院与当地政府正在积极与其商讨引进德企的方案,以加快本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