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教育小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教育小论文范文1
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现象越来越多地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显现其多功能性。就体育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来讲,体育影响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重要衔接点,它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一生具有明显的影响和长远的效益。传统的学校体育在很多方面制约着学生个性的发展,制约着学生适应社会及向社会化转变的进程。现代教育体制和培养目标呼唤着学校体育与社会接轨。体育教育要根据正确的教育观,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多方面、多层次的激发和提高,在身体运动中培养社会意识、养育健康心理、培育良好习惯、实现体育教育目的。在发达国家高校体育凸显了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活动的源头。体育科学和体育教育应以满足人类的现代生活方式、提高生命质量为主题。学校体育教育的成果反馈于社会,回报社会,为社会体育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使大众体育推助的竞技体育、健身体育、休闲体育、娱乐体育、康复体育、医疗体育等体育方式在学校与社会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将这些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主导内容,来促进学校体育的普及和发展。
二、高校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接轨的方法与途径
1.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型大学人才
通过对河北省部分高校的走访了解,大部分高校体育教育还是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通过分析高校体育的新职能,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课余体育文化建设如何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进行教学新思路的探寻。我校进行了体育俱乐部模式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利用教学、训练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掌握运动锻炼的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在各种社团、俱乐部中传授各种体育活动的扩展性知识,如组织、裁判等工作,让学生作为主体,组织开展学校的各种体育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各种社会能力。
2.学校、社会体育资源的共享
第一,学校要为社会提供体育场馆,为体育锻炼者提供良好的运动条件和指导教师,满足社会需求。社会团体中的人员组成大部分是从高校中走出去的,他们最能代表社会体育的需求,也是推动社会体育的主体力量。通过调研,全省高校的体育场地大都能够提供给社会使用。第二,让社会体育走进高校。引进高水平赛事,如在我校进行的全国女子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全国男排甲级联赛,还有球星进校园等活动,深受广大师生喜爱。同时也促进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交流,推动了学校体育活动的普及和开展,带动了学校体育水平的提高。第三,让学生走出去。我校通过组织社团、俱乐部与社会团体进行交流,经常参与社会团体的各种活动与比赛,如轮滑队多次参加全国轮滑分站赛,成绩优异;非遗项目多次参与大型开幕式与社会活动的表演;学生在社会中参加各种体育团体,参与社会体育活动与赛事;经过培训我们的一些同学能够参加业余足球、篮球等比赛的裁判工作。使学生有机会与社会增进交流,开拓了眼界,了解了社会需求,对自己有一个更准确的定位,培养了社会责任感,方便更加顺利地走向社会。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资源的共享,使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融会贯通,通过交流促进发展,从而全面实现大众体育推助的竞技体育、健身体育、休闲体育、娱乐体育、康复体育、医疗体育等体育方式在学校与社会之间发生化学反应。
3.政策支持
社会教育小论文范文2
1.1组织管理。
一般情况下,学校党委会以行政名义制定并出台相应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工作实施基本方案,为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工作奠定制度基础。同时,要组建专门的心理健康工作管理委员会和专项任务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和监督检查具体活动的落实情况。
1.2结构设置。
学校可根据具体需要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机构或者组织,主要将其挂靠在设有医药类、社会工作、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的二级院系,或者直接挂靠于学生工作部。学校要严格执行三级心理健康工作网络规划,做到“校级设专门的教育咨询中心,二级院校设心理辅导员、班级内部委任心理委员”。
1.3活动内容。
活动涵盖面广,涉及多种形式,主要包括:新生入学为其办理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开展问卷调查,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评;学校宣传部、学工部、大学生团体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机构等不定期举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加大宣传力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内部网站为学生提供匿名咨询服务,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心理咨询人员在工作日轮流坐班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2、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模式的实践困境
2.1主动性较为缺乏。
专家指出,我国各高校在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缺乏主动性,参与性不强。但是,就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而言,青年大学生普遍存在闭锁性和独立性等心理特征,他们深受闭锁性心理的影响,且未正确认识心理咨询工作,所以他们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烦恼或者困境,而有了心理困惑他们更愿意向朋友倾诉,而不是专门的心理咨询人员。部分学生会为家庭矛盾、良性等较为私密的问题而困扰,但是他们很少向心理咨询教育机构征求意见或者寻求帮助。部分高校为了尽可能保护学生隐私,鼓励学生大胆咨询,开辟了专门的网络咨询渠道,但是学生不愿意主动倾吐心声,因此网络咨询也是收效甚微。假若心理教育咨询模式发展为等待式,那么其应有的作用就难以发挥。
2.2重咨询,轻介入。
各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工作时,主要以团体心理咨询或者个体心理咨询的方式为咨询人员提供引导或者启发,会从来访者的具体情况入手,与其进行交流和沟通,帮助其克服或者摆脱焦虑情绪。对于一般情况而言,这为咨询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帮助,但是高校的轮流排班模式大大削减了工作效力。当天的咨询教师只负责当天的工作,轻度心理不适的学生当即即可收到显著效果,但对于严重心理不适的学生缺乏针对性,而且效果不明显。
2.3尚未建立起信息沟通的统一平台。
要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机制的正常运转,对在校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指导和服务,就要构建起信息沟通的统一平台。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主要由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咨询队伍共同承担,但是辅导员和班主任主要负责监控和观察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人员会运用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为寻求帮助的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从而有效化解其心理危机。但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各高校尚未建立起信息沟通的统一平台,不能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难以有效预测学生心理动向,因而不能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
3、高校中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学校社会工作合力作用模式
要预测学校社会工作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发展前景时,要坚持实事求是,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学科体系已初步建立起来,但社会影响力不大,决策者和学术界尚未普遍接纳和认可学校社会工作的巨大价值。因此,部分学者大胆假设,提出可将学校社会工作模式穿大学生工作体系中,逐步提高学校的管理教育能力。笔者认为,要将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与学校社会工作进行有机融合,就应该在坚持原有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工作模式的基础上,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健全组织结构,积极探索学校社会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结合的有效模式,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3.1初级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工作中逐步渗入学校社会工作。
首先,在制定和设计高校学生工作制度时,要积极引入社会工作理念,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的优势和独特理念原则,有效弥补传统管理中的缺陷和不足。在开展学校社会工作时要坚持“人在环境”的理论基础,在选择学生心理问题的介入手段和分析问题根源时要以社会过程和社会结构为基本着眼点,有效弥补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心理教育的缺陷,实现双向协调发展。其次,要大力充实学校社会工作内容,加强对干部、班主任以及辅导员的培训,建成一批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将学校社会工作渗透进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工作中,提高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建立并完善高校辅导员制度,切实提高辅导员素质和能力,帮助其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熟练掌握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手段、理论和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工作中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学校社会工作,不仅有利于完善学生工作模式,还能重塑学生工作者角色,实现学生工作功能的延伸,从而创建和谐校园,培养健全人才。
3.2融合模式———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工作和学校社会工作的交叉运行。
沈黎曾指出,当前的学生问题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学校现有的心理辅导体系不能完全适应发展需求,心理辅导老师要加强与学校社工的合作,建构起完善的社会工作制度,有效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要保证学校社会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发挥其职能,就要从制度层面入手,在制定学校管理体系时明确规定社会工作的地位和重要性。同时,高校要理顺心理咨询机构、学生教育以及管理职能部门的具体工作职责以及相应的关系。倘若高校设有专门的社会工作专业,那么就应将其引入社会工作模块中,组建专门针对学生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促使学生和社会工作专业教师投身到社工服务中,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工作和学校社会工作的交叉协调运行。
4、结语
社会教育小论文范文3
1、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步增加,新的社会时期需要新型的人才,传统的教育虽然不断的在进行着改革,有一定的优势,但就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来说,新事物、新发明、新知识的不断应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在适应当前的发展,其弊端也不断的凸显出来,为了培养新型人才,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对小学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2、改革小学教育,顺应事物发展需要
任何事物都有其固定的发展过程,新事物的出现与旧事物的消亡,都是自然发展的规律,传统小学教育在我国的教育历程中已发挥了其自身特有的优势,随着社会的经济的发展,新事物的不断出现,传统教育已不能再担当我国小学教育的重任,为顺应事物自然发展规律,对小学教育进行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3、小学教育发展道路上的现状要求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小学教育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随着发展中出现的不足,阻碍了小学教育的发展道路,也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因此,必须对小学教育进行改革,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当前教育发展现状的必要要求。
二、如何改革新社会形式下小学教育的措施探讨
1、更新改革现代教学观念
现代社会中,为了为我国发展提供优秀人才,学校必须注重培养“四有”新人,因此当前教育学校必须注重以下几点:首先要改变传统教育中存在的误差,只有从传统教育中的误差走出来,才能为小学教育塑造新的教学形象。其次要对传统“重教书,轻育人”的观点,予以改变。最后注重创新能力的实践,现代的小学教育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现状,只有做到以上三点。才能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优秀的生力军。老师作为知识的传送者,必须明白创新和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自我的创新思维,从而彻底改变我国当前小学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由于个人认识程度和学习态度的不一致,使现代的小学教育存在差异。那么,在学习程度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老师就不能在使用统一的教学方式对待每一位学生。老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详细的摸底,这样才能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后,制定出系统的管理方式,并长期执行。另外,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可以建立监督机制,也就是让学生之间相互监督。为了彻底改变现代小学教育中的不足之处,可以实施“育优,转差”政策,育优的意思是说培养一批优秀的人才,让他们成为优秀的带头人,树立榜样。转差的意思是说对学习情况较差的学生,实施不同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能够逐步改变学习状况。
2、注重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现代的小学教育中,集体备课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这足以证明备课的重要性。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整体的业务素质,学校必须对备课制定相关政策,对老师的备课状况实施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对于优秀的备课要予以表扬,并粘贴在表扬栏目上,成为其他教师学习的模本。对于长期出现问题的备案老师,要做到以下几点,分别是:“四定”、“五有”、“五优化”。“四定”包含的具体内容为:①定内容;②定时间;③定时反馈;④定中心发言人,“五有”包含的具体内容是:①有记录;②有准备;③有专题;④有差生转化措施;⑤有学法指导。“五优化”包含的具体内容分别是:①优化教学内容;②优化教学方法;③优化师生关系;④优化教学方法;⑤优化教学目标。只有从教师根本上进行管理,才能更好的优化当前小学教学质量。
3、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就当前我国传统教育来说,大多学校都采用集体授课模式,课堂是教学的基础,因此,学校必须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老是在课堂上应注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把课堂理论与实践研究想结合,把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生活结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
4、加强领导对听课、评课、兼课的管理制度
领导管理者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核心,因此,各个学校应加强培养学校领导管理者对学校听课、评课、兼课的了解,只有让学校领导深入教学一线,切身体会教学内容,参与教学,才能更好的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同时,领导参与教学,能更好的对学校教学进行监督,从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学校教学质量提供优质保障。
三、结束语
社会教育小论文范文4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AWilkins曾经说过“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了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1]。词汇是语言交流的基本要求(Kim,2008)[2]。随着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家意识到“普遍语法与生俱来,且仅含有限的普遍性原则和参数,而词汇能够为参数设定提供丰富的特征和其他语法信息”[3]。然而很长一段时间,词汇学习被认为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的任务就是听写单词,检查学生对单词意思的掌握情况。单纯的单词记忆使得学习者忽略了语言的文化内涵,最终导致了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这是目前我国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普遍问题。Vygotsky的社会文化理论使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考虑二语习得中的词汇教学。社会文化理论认为社会环境不仅仅是学习者语言输入的来源,而且也是认知能力发展的源泉。学习者会带着不同的先前经验进入所处的文化和社会情境进行学习。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中介(是由外在的社会文化活动转向内在的心理功能的过程)、临近发展区(指学习者在独自工作时和受到更有经验的人帮助或与他们合作时所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能力之间的差距)、内化(指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环境之间交互的形成,并改造内部心理机能的过程)和搭手架(是一种辅助物,学生凭借这种辅助物可能完成其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等概念,其中,中介概念是社会文化理论中最核心的概念[4]。本文从社会文化理论的角度分析教师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中介作用,并提出一些词汇教学方法,以利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教师在大学英语词汇
教学中的中介作用词汇学习不是孤立的学习,而是有意义的认知建构。Vygotsky认为认知发展是社会共享活动内化过程的迁移。知识只有在个体作用和互动环境下才有意义。通过课堂各种形式的活动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构建和谐的语言学习环境,从而有效发挥教师的中介作用。
(一)教师是词汇材料的选择者和解释者
临近发展区是指“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Vygotsky认为要让学习者尽可能地发展其潜能,学习的内容和任务必须高于学习者发展的步伐。在最近发展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作用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从当前区域走向高一层的发展区。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清楚学习者实际的词汇水平,包括词汇量的大小,对词汇的理解深度等,设定合理的词汇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学习者的潜在发展水平。一个很好的词汇教学材料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适合语言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可为语言学习者提供平衡的学习机会;通过有效的方式监控和测试学习者对词汇知识的使用[5]。语言学习者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学习并掌握全部的英语单词,教师就要按照实际语言交际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合理的词汇表,这个词汇表可以按照高频词,学术词和技术词[5]来界定,也可按口语词汇表、听力词汇表和阅读写作词汇表来提供。需要注意的是口语听力对词汇的要求少于阅读写作对词汇的要求[5]。Vygotsky认为开启内化的关键在于人类具有模仿他人活动的独特能力,这种模仿不是简单的重复过程,而是以目的为导向的创造性的认知活动。词汇学习是一个思维的过程,是把见到的某种东西内化的过程,而认知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在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即概念形成和推理过程中,人的生物构造,身体经验以及人的感觉知觉能力(观察、选择、注意力)和人的想象力(图式组织、心理意象、隐喻和转喻认知方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6]。这样的认知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认识世界的过程。正如Nation所说:“词汇知识可以使语言得到应用,关于世界的知识又增长词汇知识并促进语言的应用”[7]。展现在语言学习者面前的词汇材料如果不能合理地使用,也不会促进词汇学习的效果。完全习得词汇应包括对词汇形式的认识和词汇深层含义的理解。由于学习材料对于词汇学习者来说都是未曾接触过的,因此教师在帮助学习者对词汇形式的认识和词汇深层含义的理解上就要起到解释者的作用,也就是教师的中介作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使得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目前的词汇水平和要求之间的差距,从而缩短发展“最近发展区”的时间。
1•教师帮助学习者认识词汇的形式
词汇形式是词汇学习的根本。如果没有词汇的形式,那词汇学习就是空谈。人们一贯的假设是语言学习中意义的学习更重要[8]。许多语言教学者对此提出了异议,Laufer[9],Ellis[10]和Bo-gaards[11]认为对语言形式的认识可以更好地帮助语言及词汇的发展。因此,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为学习者提供词汇的材料,还要帮助学习者认识词汇的形式。
2.教师帮助学习者理解词汇的深层含义
仅仅掌握词汇的形式只是词汇学习的第一步,词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用词汇,因此理解词汇的深层含义是必要的。词汇学习还有一个标准就是“再认”和“再现”。教师需要根据语言材料帮助学习者理解词汇不同层面的含义要求,这个要求也体现了以意义为核心的输入(meaning-fo-cusedinput)的思想。通过“阅读”和“听”使得词汇输入是可理解的[5]。这个过程是学习者由“他人控制”向“自我控制”的转变。
(二)教师是词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社会文化理论中“支架”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中凭借自己的能力无法完成任务时,教师可以搭建“脚手架”来支持他们学习。当学生能够达到目标高度时,脚手架就可以被撤离。Carter[12]和Stahl[13]认为课堂上,单纯的词汇学习对于提高学习者习得词汇并没有多少效果。只有与其他教学活动相结合的词汇学习才是有效的。这也符合语言学习的社会性特征。由于词汇学习的层面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词汇学习活动不能是单一的。词汇学习活动应与其他教学活动相配合,比如与“视听”教学活动结合;与“口语”教学活动相结合;与“阅读”教学相结合;与“写作”教学相结合[14]。教师在这些活动中应该是有效的组织者。同时,学习者与同伴也可以在这些活动中互相支持。
1.词汇教学与“视听”教学活动相结合
词汇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需要记忆的。而人类在记忆的时候,视觉会给予很大的帮助,视觉帮助下的记忆会有长时间的效果,并难以忘记。一些语言教学工作者曾在这方面做过实验,比如Shepard和Standing,他们的实验都表明视觉帮助的记忆成功率和持有率会高于没有视觉刺激的记忆[15]。同时,人类对于事物的记忆有两个系统[16],一个是文字的,一个是视觉的,如果这两个记忆码能够重合,对于词汇的记忆也就会更深刻。同时,语言的环境不仅仅是指文字的环境,也同样包括非文字的现实环境。传统词汇教学中,教学工作者往往把语言的环境认为是文字的环境,并且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只能给学生提供文字的环境。而研究表明,非文字的环境对词汇的记忆也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课堂词汇教学不仅要给学生提供文字的语言环境,还要提供非文字的语言环境,比如帮助词汇记忆的听力材料,图片,视频。由于计算机自身的特点,目前能够给课堂词汇教学提供这些环境。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在近期成为世界上许多语言教师关注的领域。并在现代语言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17]。计算机可以帮助语言教师实现语言课堂上的语言真实和语言交互。Green[18]认为利用多媒体可以使词汇教学更有效,是因为多媒体可以提供更多的词汇展示和变化的语言环境。Diez等研究者[19]曾用电影进行词汇教学,并报道说电影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词汇学习的参与程度。Choi[20]也采用了电影来进行词汇教学,Choi发现学习者对使用电影教学是欢迎的,但选择什么样题材的电影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教师的作用就是为学生选择适合学习阶段的视听材料,帮助学习者提高词汇学习效果。
2.词汇教学与“口语”教学活动相结合
词汇教学与“口语”教学活动相结合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提高词汇学习的方法,尤其是“辩论”。一些学者认为与教师的辩论有助于词汇学习的提高,一些学者认为与学习伙伴的辩论也能促进词汇学习的提高[14]。除了辩论之外,以下几种方法也适用于词汇教学与“口语”教学结合:一是模仿视听材料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可以使用刚刚获得的词汇进行模仿。对于程度较高的学习者,教师应鼓励他们进行语言创新,发展语言能力。二是短剧表演。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学习者深刻理解词汇运用的环境。这个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把语言认知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三是新闻播报。这个过程可以使学生通过口语练习来熟悉最新的现实词汇。课堂上,有效的口语活动会激发学习者大胆使用这些合适的词汇,掌握这些词汇的使用环境。因此,教师在口语活动中的作用就是选择合适的话题和方式激发学习者使用词汇。
3.词汇教学与“阅读”教学活动相结合
人们一致认为大量的阅读可以帮助学习者提高词汇量,但如果是没有目标的阅读,并不能保证词汇量的提高。Hu&Nation[21]认为为提高词汇量而准备的阅读材料需根据学习者的级别每50个单词有一个不认识的单词。Min[22]通过实验证明伴随有词汇练习的阅读比单纯的阅读更能提高学习者的词汇习得,增加单词量。由此可见,无论是泛读还是精读,教师须根据不同的学生级别设定不同的阅读活动,并在合适的时候给学习者做出词义的解释和指导。
4.词汇教学与“写作”教学活动相结合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向学习者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而是用语言作为认知的工具,使学习者发展思维并通过语言认识社会,这个思维过程的形成是学习者成长、独立的过程。写作不是单纯的词汇应用,而是通过词汇的使用帮助学习者思维的形成。写作过程是一个词汇产出的过程。在写作过程中,学习者需要把自己所知词汇呈现出来,这是一个“再现”过程。写作是一个很好的使学习者加强词汇知识的办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就是:第一,注意写作选题的合适性。合适的选题会激发学习者使用更多和有效的词汇。第二,注意写作问题的多样性。如果只有一种写作文体,学习者会厌倦,因此写作文体要合理,并时常变化,以提高学习者使用词汇写作的兴趣。
(三)教师是词汇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词汇测试的策划者及研究者
根据社会文化理论,教师的中介作用绝非传统意义上的信息传递者,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教师作为信息传递者在课堂上的主要作用是示范和讲授知识;而作为中介者的作用是赋予学习者能力,即帮助学习者获得发展进步,学会处理问题,适应各种情景和变化,掌握应对各种挑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策略。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动机和目标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起着重要的作用,确定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和动机,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教师中介作用的一个重要体现。教师在引导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应做到:
第一,结合所选材料和教学方式隐性地促进学习者的自主词汇学习。关于隐性学习的效果,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研究定论,但隐性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习者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第二,通过显性的策略培训来促使学习者掌握词汇学习策略。比如根据上下文猜词义;使用词卡;使用词汇构成成分和使用字典等方法[14]。但学习策略不是万能的。Laufer[23]认为不能完全依靠猜测的学习策略代替词汇知识。社会文化理论认为教师在帮助学习者从当前认知区域走向高一级认知区域时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对学习者学习水平和能力的评估。Chapelle[24]认为词汇测试应包含三方面的内容:词汇使用的环境;词汇知识;词汇使用的认知策略。词汇测试分两种:量的测试(testsofvocabu-larysize),也叫词汇知识宽度的测试(breadthofknowledge)和质的测试(testsofvocabularyquali-ty),或称词汇知识深度(depthofknowledge)的测试。广度测试是估计语言使用者的词汇总量,通常采用词频法和词典法进行测试。深度测试则是了解语言使用者对词汇知识掌握的程度,比如词的多义性使用是否恰当、句法特征、派生形式、词义的内涵等等。任何测试都会对参加考试的学习者起到反拨作用。词汇测试对学习者的反拨作用包括:是否能激励学习者更加关注词汇的学习;检验词汇策略的合理性和测评词汇教学方法的得当性。而最重要的一点是是否真正测试到学习者词汇的掌握程度。不同的测试方式会影响词汇测试的成绩[25],按照词汇测试对语言学习的影响来划分,词汇测试可以分为诊断性的词汇测试(以检测学习者应聚焦哪些词汇);水平测试(以检测学习者的词汇水平)和终结测试(以检测学习者某一阶段的学习效果)[5]。总之,词汇测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作为词汇测试的策划者和研究者既要关注词汇测试效度、信度也要关注词汇测试的公平性和反驳作用。
社会教育小论文范文5
关键词: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课堂教学;非智力因素
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德育课程,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全面发展中处于导向地位,因此思想政治课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应该有自己的特色。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发挥其主渠道作用,课堂教学应注重实效。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学生知识的长进、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都需要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予以灌输、点拨和指导。这样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由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向既重视知识传授又注重发展能力转变;由只把学生视为教育的客体向学生既是教育客体又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转变;由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向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与能力转变。
那么该如何注重实效呢?
(一)要求教师要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精心备课
备课的过程中应有双基目标即基础知识目标和基本能力目标,还应有能力目标和道德情感目标。三者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这样,实施素质教育,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而教师备课负担却加重了。
(二)课堂教学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自身专业知识扎实的基础上,应努力钻研教学方法。对教材中重点、难点能够化整为零,分层次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授给学生,而不使学生感到枯燥和困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由于学生的思想活跃,在教学中应针对教材与社会实际,提出一些热点问题,如“人生价值在于奉献”“商品社会人性本私”“对于金钱的看法”等问题开展辩论会,让学生发现问题,自己动手去解决问题,组织他们自己动手撰写小论文,使他们在学会知识基础上达到“会学”的目的。只要是有助于增长学生能力的方法都可以一试。另外教师还应努力创造条件去学会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以便随时应用。
(三)教师应注重自己的人格力量
教师育人更应注重自律。教师言不由衷、言行不一也将成为德育教育的大患。因此,教师应该以德育德,以美育美,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学生,增加教育魅力。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注重非智力因素培养
教育教学表明:一个人成才,要靠他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但在智力相同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在成才上起决定作用。因为理想、情感、道德、意志不仅是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的保证,也是一个人学有专长、精益求精、实现目标的内在动力。
注重非智力因素培养要求政治教师应从以下几点去努力尝试。
(一)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教育学生树立竞争观念、法制观念。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如企业兼并、破产、职工下岗问题组织讨论,使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对待成长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最终使他们自己得出结论,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知识不断更新、全面成才,才能适合未来需要,这样就会激发其内在动力主动去学习,提高全面素质。
(二)思想政治课教师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挫折感意识
从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失败说起,点拨学生矛盾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存的,一个人只有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不懈地努力才会有所成就,摆脱挫折困惑,坚定自己的职业理想,并为理想实现而努力。
(三)思想政治课教师还应对学生开展创业教育
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分析我国的就业市场需求变化,正视我国岗位拥挤现状,充分认识到我国第三大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及基层企业、农村的有大量就业机会。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努力创造素质教育氛围。政治课教师应组织学生分析探讨,也可以开座谈会,请学生家长以及本校小有成就的毕业生谈其成功之道,利用榜样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正面引导学生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教育他们应用发展眼光看世界,而不应局限于眼前的小范围内。
社会教育小论文范文6
一、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探究式教学的理论支柱
笔者将《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和高效课堂教改理念,作为支撑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探究式教学创建的两大理论支柱。
1、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在实践中有提高效率的意识;让学生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能产生兴奋感及成功感,能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养成尊重事实、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让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还提到四条教学建议。一是重视科学探究式教学;二是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在科学内容教学中注重落实三维课程目标。四是加强物理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
笔者认为初中物理教学广泛开展“探究式教学”,既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又是物理课程标准对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和要求。
2、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其核心理念应该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高效课堂体现的是以人为本,以三维机制为准绳,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能力为目标,以过程和方法为依托,以情感和价值观为纽带的教学理念,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使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高效课堂的主要特点:一是学生能自主学习。二是充分展示。三是面向全体。四是当堂训练。笔者认为学习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学生应该在少年的求学之路上多学许多终生求知的方法
二、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实施基础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大大丰富了物理课程资源。国家近几年对中西部基础教育的投入加大,“文本课程资源”“实验室课程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等物理课程资源应有尽有。课程资源是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探究式教学实施的基础。
1.文本课程资源
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物理教材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本教材的内容从宏观上是按照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思路: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止到运动、从简单到复杂的思路安排教学内容。从微观上是突出了学生的探究活动:每一章均设计了两类探究,即根据知识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能力安排有“大探究”(完整探究)和“小探究”(部分探究)。力求通过这些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学生的探究活动充当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载体。
学校每年订阅的科技图书、期刊、报纸等,也是学生学习的文本课程资源,是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学校图书馆的合理开放,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资源,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实验室课程资源
国家对中西部基础教育的加大投入,已经改变了学校实验室资源落后和贫穷的现状,不论是城市还是乡下,初中学校都按照班级和学生的比例开设有专门的实验室,并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确保了教学的需求。笔者所在县区内,全部初中物理实验室都能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要求的演示实验100%,学生必做的20个探究实验100%。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我们县区的数字化实验室在中学物理实验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2/3以上的的学校能利用这类仪器做一些用传统仪器不易做或不能做的实验。笔者还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器具、材料等进行物理趣味实验和个人课外探究实验。
3、现代教育技术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丰富物理课程资源提供了技术条件。
首先,切合学习实际的音像资料弥补了学生难以见到的、有重要物理意义的现象以及展示科学技术发展等方面的实况录像;利用快录、慢录、显微摄影等技术手段拍摄的音像资料,向学生展示物理过程的细节;音像资料可以使用一些动画对科学知识进行说明,但不宜过多。音像资料的主要功能应是帮助学生接触科学现实。
其次,计算机多媒体软件以其交互性和超文本链接的能力显示了它在物理教育中的巨大发展潜力。智能型软件是按照物理规律制作而成的,不是简单的模拟,它可以丰富学生对于物理情境的感性认识,深化对于科学规律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做一些中学实验室中不好完成或不能完成的实验。新兴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具备和超越黑板的所有功能,包括随意书写、画图、批注重点,并且可以使用或编辑丰富多彩的电子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无需粉笔或鼠标、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源、强大的计算机多媒体工具等方面。
局域网、数据库的建设和与互联网的连接,现如今已经是学校必不可少的资源。学生可以主动地从网上获取信息,创设了基于网络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学生能够自如的进入电子阅览室、教育网站等网上教育资源库自主学习,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信息传递多样化。
4、社会教育资源
社会教育资源主要来源于报刊、电视、展览、科技馆、少年宫、公共图书馆,以及工厂、农村、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为了让所有学生都受到良好的科学教育,除了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之外,充分开发社会教育资源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三、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创建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完全继承传统的“强化知识传承”,而是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笔者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和高效课堂教改理念指导下,充分利用四大课程资源,实践摸索出了以“创设情境-质疑探究-交流释疑-运用拓展”为基本环节的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探究式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
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列举实例,唤取学生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利用音、视频等多种媒体手段,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对情境进行观察分析,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些有探究价值的主要问题上,从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或心理状态,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情感共鸣。
㈡质疑探究
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围绕事先制定的知识目标以及能力目标,精心筛选基础类的尝试题,展示给学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或学生自己搜集)的资料、实验材料和设备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疑为线,提出问题,明确探究方向,并让学生大胆提出猜想与假设,设计探究验证的方案,按方案实施探究。教师不要包办代替,但要主动加入到学生的交流中,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
㈢评议释疑
收集事实证据,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思考、讨论、评价,根据事实对假说进行检验、修正,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直至得出正确结论,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