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自动化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自动化论文范文1
oracle论文参考文献:
[1]殷泰晖,李帅.基于TNS协议的Oracle数据库安全性改进方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5(02):193-196.
[2]孙钟安.大型数据库ORACLE数据库的优化设计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20):4644-4645.
[3]于淑云,马继军.ORACLE数据库安全问题探析与应对策略[J].软件导刊,2010(12):147-149.
[4]肖飞,黄正东,王光华,郭雪清.JAVA存储过程在Oracle数据库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4,9(03):18.
[5]魏亚楠,宋义秋.Oracle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性能优化[J].制造业自动化,2010,32(8):204-206、222.
[6]曹新志,沈君姝,郭辉,等.Oracle数据库在PACS/RIS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3(07):35-37.
[7]彭小斌,张文峰,林根深.ORACLE数据库并发访问控制机制及访问冲突的解决方法[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01):44-45、14.
[8]付强,王春平.基于半实物仿真的半自动跟踪技术开发平台[J]四川兵工学报,2012,33(08):69-70、80.
[9]孔银昌,夏跃伟,刘兰兰,等.Oracle数据库安全策略和方法[J].煤炭技术,2012,31(03):190-192.
[10]梁树杰,黄旭彬.Oracle数据库维护中自动跟踪技术的应用分析[J].电子科技,2014,27(10):61-63.
[11]刘哲.基于Oracle数据库系统的优化与性能调整研究[J].绿色科技,2015,05:283-284+287.
[12]胡铁峰.浅议如何调整优化Oracle9i数据库的性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2:86.
oracle论文参考文献:
[1]段桂芹.基于DBA岗位需求的高职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4(2).
[2]李秀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35).
[3]周溢辉.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数据库应用课程改革探讨[J].软件,2012(4).
[4]任淑美.《大型数据库系统Oracle应用开发》课程实训教学的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
[5]龚晓君.基于行动导向的Oracle课程教学实践[J].计算机时代,2011(6).
oracle论文参考文献:
[1]魏永丰,刘立月.异构数据库系统中的Oracle与SQLServer数据共享技术[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22(1):92?94.
[2]郭东恩,沈燕.Oracle透明网关技术实现异构数据库互连[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8,21(9):58?59.
[3]蓝永健.利用Oracle透明网关技术进行系统整合的研究[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28(5):92?96.
[4]OracleCorporation.Oracle11gdatabasedocumentation:gatewayforSQLserveruser’sguide,11grelease2[R].California,USA:OracleCorporation,2009.
[5]OracleCorporation.Oracle11gdatabasedocumentation:textapplicationdeveloper’sguide11gRelease2[R].California,USA:OracleCorporation,2009.
[6]OracleCorporation.Oracle11gadocumentation:textreference[R].California,USA:OracleCorporation,2009.
[7]熊志辉,王德鑫,王炜,等.基于Oracle的多权限多格式文档组织与检索系统[J].计算机应用,2008,28(9):2407?2409.
[8]朱松岩,叶华平,李生林,等.基于多层授权体制的档案全文检索系统设计与实现[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5,21(1):57?60.
[9]李瑞丽,钱皓,黄以凯.基于Oracle大数据的全文检索技术研究与实现[J].微型电脑应用,2013,29(1):18?21.
[10]李尚初.Oracle的全文检索技术[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9,25(4):92?95.
[11]OracleCorporation.Oracle11gdatabasedocumentation:performancetuningguide[R].California,USA:OracleCorporation,2009.
大学自动化论文范文2
【关键词】自动化 机械化 实际运用
一、自动化
采用自动化的这项技术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以及恶劣的、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同时这样能够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魄力。所以说自动化是工业方面、农业方面、国防方面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最显著的标志。
二、机械化
机械化就是在生产过程中直接运用电力或其他的动力来驱动机械设备从而代手工劳动进行生产。机械化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现代的机械化生产是工业化进程的一个最基本的起点,所以,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这个基点,使得机械化运用到生产生活中。
三、自动化、机械化要运用到实际生产中
对人类实际生产的影响是自动化技术革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自动化与机械的技术研究、应用、推广主要就是为了促进人类的生产,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将产生深远而不容忽视的影响。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办公室的自动化能够极大地提高社会的生产率和大家的工作效率,还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加速加强社会的产业结构变革和社会的信息化的过程。自动化与机械的运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过程的自动化与机械在生产中
过程的自动化与机械在实际的生产中,表现在石油的炼制和化工等工业体系当中。在石油的炼制中,运用自动化与机械,可以提高石油的生产效率,减少人力的投入,节省了成本。在化工中自动化与机械可以减少对人的不良影响,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二)机械制造的自动化
这是机械化与自动控制相结合的结果,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加上信息化的管理、生产管理的自动化,于是就出现了采用计算机集成的制造系统。这就方便了我们的生产。
(三)管理的自动化
工厂或事业单位实现业务管理的自动化,以信息处理为核心的综合性的技术,涉及电子计算机、通信系统与控制。这种管理的自动化,使得生产更加方便,更加准确。能够准确的检查出生产过程的失误。
(四)自动化与机械在实际的生活中
无论身处何时何处,自动化的技术是无处不在的。我们生活中用的手机、电视、电脑等等都是自动化与机械的产物。这些自动化机械的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而且节省了我们许多时间,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在现代的生活中,人们已经离不开自动化与机械了。这些自动化的产品主要是把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还有网络技术等集中在一个产品上,达到了产品的功能自动化,这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消费品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这就使得自动化产品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大家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产品就充分说明了自动化和机械化的运用,比如公交车的车门还有经常使用的电梯等等,人们逐渐适应了这种自动化机械化产品产品带来的便利。此外自动化产品的发展都与计算机的发展相配套,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自动化的产品发展会更加的智能化,从而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力更大。现在社会的生活节奏非常快,自动化工业的发展就很好的解决了节奏快的问题,有效的缓解生产的压力。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四、未来发展的趋势
随着一些新的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的速度是很快的,如果自动化机械化的产品不能随着提高,就会被淘汰,所以,我国如果想在以后的市场竞争中占有领先的地位,要立足于自身的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进行自动化机械化的创新,因为创新始终是立身的根本,它能给新的发展注入新的新鲜的血液,自动化机械化技术在我国需要不断的创新,需要更多的自动化人才来完成这一使命。使我国真正地进入到全自动化机械的社会,并普及到每个行业、家庭中这才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五、结束语
总之,自动化与机械在现代工业和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和人们生活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人们在各行各业的工作中都会运用自动化与机械的产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自动化与机械的工业,重视在这个领域的开拓和创新,在未来,世界会变为自动化与机械领导的高速型的社会,自动化与机械使得教育、生产、工业、农业等行业节省人力、物力,最重要的是节省了人们的时间,使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自动化与机械源于生产生活,同时生产生活离不开自动化。
参考文献:
[1]谭伟贤.生活中的自动化技术.自动化博览 1989,2:28
[2]张秩瑞浅谈电气自动化在日常生活中得作用和发展趋势 中国科技博览2010,18:232
[3]王桂增.自动化与社会生活 南京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自动化学科概论.2005
[4]李伟强 李栋 白耀慧 龚晶 柴炳荣.家庭自动化系统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9
大学自动化论文范文3
关键词 研究生;控制工程专业;职业技能实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4-0125-02
1 前言
教育部于2009年起,为了增强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促进研究生培养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和比例[1]。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宗旨在于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在国家某一工业技术领域中具备完善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相较于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课程设置上必须要加入为期半年以上的实践环节,这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较全面提升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保证为国家提供全面的应用型高素质型人才,是高校专业型研究生培养必须思考的问题。
专业型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的区别之一在于“特定的职业指向性”和“职业性与学术性的统一”。本文针对华北电力大学控制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结合华北电力大学的电力行业特色和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具有中国自动化学会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的优势,通过建设控制工程专业职业技能实训课程,进行研究生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探索。
2 专业型硕士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专业型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宗旨,专业型学位研究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并不局限于专业所限研究领域的科研工作,而是要将理论研究与工程实际应用相结合[2-3]。华北电力大学控制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实践教学目前存在以下突出矛盾。
偏学术化严重,实践教学质量达不到要求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在我国高校教育中时间较短,教师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宗旨研究不够深入,在课程教学和指导专业硕士生方法上依然沿用学术型硕士的指导方式,教学模式偏学术化,无法达到实践教学应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实际操作训练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教学目的。
校外实践环节与专业理论无法紧密耦合 目前控制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仍较多地依附于传统学术型硕士教育的师资力量,缺乏具有明显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导师队伍来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由于高校中实践教学资源不足,部分学生选择自己求职于校外企业实习来弥补学校中无法得到充分的实践教学的缺陷[4-5]。此种教育模式的优势发挥需要建立在校内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水平,在校外企业中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基础上。如果学生在企业的实践内容不完全与所学专业相符,将导致实际应用与理论脱节,无法通过实践环节验证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提升自身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3 基于控制工程专业职业技能实训课程的校内实践教学改革
为了提升实践环节教学水平,针对华北电力大学控制领域相关学科具有电力生成过程控制的行业特色,同时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又是拥有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授权的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职业资格培训和认证机构,结合学科优势和行业优势,建设控制工程专业职业技能实训校内实践课程,探索职业性与学术性的统一的专业型研究生校内实践教学改革新方法。
课程体系建设
1)明确课程定位。该课程以促进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型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突出华北电力大学电力控制的专业特色,依托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下属、由中国自动化学会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认证(ASEA)中心授权成立的华北电力大学自动化系统工程师培训中心的自动化实际技能操作测试平台,开设控制工程专业职业技能实训课程。该课程专门面向控制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环节,具备电力特色的实践教学培养和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的双重优点。
2)课程内容建设。华北电力大学是一所具有电力特色的高等院校,学校控制工程领域研究生需要具备扎实的电厂控制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控制工程专业职业技能实训课程依托华北电力大学ASEA培训中心建立的以过程控制实验室、现场总线实验室、顺序控制实验室为核心的多个技能培训及测试平台,主要内容包括理论培训和技能培训两大部分。理论培训包括自动化系统工程师需要掌握的专门理论、火电厂控制系统相关知识介绍;技能培训包括:人机界面组态(HMI)技能培训、分散控制系统(DCS)技能培训、可编程逻辑控制(PLC)技能培训、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技能培训等实际操作训练。学生接受到的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同步进行,达到实践教学促进理论验证,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成果的相辅相成的教学效果,提升实践能力。
3)来自产学研结合的实际操做案例。控制工程专业职业技能实训课程具备一套较为完整的自编教材,教材中学生实际操作的案例均来自产学研结合中发现的电力生成过程的工程问题,并针对不同实际操作装置,配备相应的专用光盘软件,便于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实践创新。从人机界面组态(HMI)技能实操平台的数据库连接及工艺流程参数的显示,分散控制系统实操平台的工程师站和操作员站的组态及水位的PID控制,可编程逻辑控制(PLC)实操平台的火电厂化学水处理逻辑控制,到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实操平台的现场总线智能变送器、执行器和控制对象组成的实际测试系统,上述丰富的工程案例及现场中真实的实际工程装置,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技能、操作能力提升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学习实践平台。
课程收益
1)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行业特色。华北电力大学控制工程专业型研究生大部分将在电力生产及相关能源领域就业。该课程是非火电厂控制专业研究生了解火电厂现有控制技术的一个最佳平台,尤其对外校、外专业考入华北电力大学的研究生来说,通过培训可以深入了解火电厂控制设备、系统及运行操作相关知识,进而弥补本科专业知识体系的不完善,为后续的研究生论文开展和应聘工作搭建较好的电力过程控制知识框架。
2)与职业资格认证结合,提升研究生就业能力。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在一起,职业背景特征比较明显。通过该课程的建设,为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在校学习期间提供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提高其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学生也可利用该平台学习的内容,申请中国自动化学会的助理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考试合格获得中国自动化学会的助理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
3)节省教育资源。利用职业资格认证平台进行专业型学位研究生实践环节培养,减少了教育资源的重复投入,大大节约了研究生实践环节的教育成本,使学生既掌握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从事自动相关专业的职业素质,起到兼具研究生实践能力与就业能力同时提升的作用。
4 结语
社会需要大量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专业学位硕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实践教学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在分析控制工程专业学位实际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建设控制工程专业职业技能实训校内实践课程,提供了结合行业特色和提升职业素质培养背景下的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案例。
参考文献
[1]李彦文,莫测辉,李红,等.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3(5):144-147.
[2]李学艺,钟佩思,颜凤.机械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11):170-171.
[3]初旭新,乔俊飞,刘赵淼.地方工科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探析: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2(7):14-15.
[4]王军,段长青,石英,等.全日制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校-基地+工厂”培养模式探索:以新疆中信国安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实践基地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
大学自动化论文范文4
关键词:高等工科;中外合作;分阶段;衔接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9-0300-02
1 引言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具有办学自的高等教育机构与其他国家的教育机构或者社会组织合作举办的高等教育活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各个领域都加强了对外合作和对外交流。国内各高等院校也纷纷寻求与国外高等院校的合作。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6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南京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是我国的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此后十数年间,全国各大院校也陆续采用了国内外合作办学分阶段培养的教育模式。
2 分阶段教育模式
高校合作办学分阶段教育模式的产生原因可谓“内推外助”,内因即国内传统高校教育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外因则来源于教育的全球化趋势。我国近代高等教育产生至今有百年历史,其间也对高校的教育体制作过多次改革。如今,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是一些教育体制的局限也暴露了出来。中国高等教育的起源是借鉴和“移植”了西方的高等教育体制,虽然是有选择的“拿来主义”,但毕竟中国的现代教育体制是在民族文化危机时刻从西方移植而来,在一定程度上割断了旧有的自然发展的传统文化血脉。
2.1 历史沿革
纵观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中国高校教育走向正规化发展仅有几十年,在人才培养机制上还尚不成熟。反观西方教育,厚重历史和经济的基础为他们提供了训练有素的师资和人才,行政教学体制已经非常完善。以美国教育为例:二战之后,美国为增强国力,为每一个服完兵役的士兵提供了免费大学教育的机会。这一举措产生了深远影响,短短十多年间,美国国民受到高等教育的比率高达四分之一。大量的受过高等教育的美国民众为美国社会、经济、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竭的人才。如今,美国大学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位居世界前列,其完善的教学体制得到了世界范围的公认。因此,中国大学愿意将学生输送到高等院校学府的发源地学习,接受更全面的高等教育。
高等工科教育开展分阶段的教育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国外高校的学习中开阔眼界,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将自身已具备良好的基础素质与创新能力相结合,做到“分数与能力”兼备。合作办学教育模式充分利用了国外先进的教育资源,为培养经济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和紧缺人才开辟了一个补充渠道。
中国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都经历了如“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一般的高考,基础教育功底扎实。以中国考生参加国外选拔考试为例,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GRE)的数学难度在大多数中国考生看来仅与高中数学的难度相当,每年有大批的中国考生取得该项考试数学部分的满分。这说明中国高校录取的理工科学生有厚重的理科功底,但令人不解的是,虽然中国大学生普遍有着良好的基础教育功底,进入大学后却鲜有专业技术方面的创新突破。因此,不少人评论中国带有应试倾向的教育限制了学生发散性的思维。反观西方大学生,他们虽然没有经过大量的基础训练,不知道何谓“题海战术”,但每年学生们却能申报大量的科技发明专利,写出精彩的学术论文。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西方的高校教育更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启发。参加分阶段教育的学生,在英国读书时都有这样的感触,英国的教授提问最常用的单词是“how”,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教育的全球化趋势也显露端倪。影响中国高校教育体制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国家之间日益紧密的国际教育合作交流。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都有迈向全球化的趋势,联合办学、分阶段培养的教育模式正是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孕育而生并欣欣发展。在国内外双重动力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高校选择了中外合作办学分阶段教育的培养模式。
2.2 前景优势
中外合作办学在促进我国的教育改革,加快我国的人才培养,优化办学模式,引进先进课程,提高教师水平,改善教学条件这几个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已经成为我们对外教育开放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我们借鉴了国外有益的办学和管理经验,进行各种新型的办学模式的探索,对我国的教育和教学改革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利用国外先进的教育资源,为培养经济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和紧缺人才开辟了一个补充渠道。
分阶段教学模式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学生毕业后如果选择读研深造或在科研机构工作,需要接触国外先进技术、查阅大量国外资料甚至参加国际性的科技交流。这些都对专业英语的阅读能力和交流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本科生毕业后出国读研,专业英语的交流技能就成为了学生的基本工具,无论是撰写科研论文或是个人履历,有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学生具备了出众的竞争力。现今,毕业生的就业率是所有毕业生都关注的热点问题,毕业生能否成功应聘一份好的工作是检验高校教育成功与否的直接标准之一。由于一大批跨国企业、公司进入中国市场,需要大量能够适应其对独特的技能人才结构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国际人才。经过国内外分阶段教育培养的毕业生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优于国内的本科毕业生,对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业比较了解,同时他们拥有“中西合璧”的思维模式,在工作应聘时其竞争优势显而易见。以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毕业生为例,由于电力系统中大量设备采购来自西门子、ABB等外国公司,设备的使用、维修,对员工的专业技术英语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电气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如果想在工作中有所发展,优秀的专业英语能力是前提条件。
3 分阶段教学探讨
分阶段衔接的工科教育,一般多采用“2+2”的分阶段教育培养模式。学生入学后的第一、第二学年,在国内攻读本科课程,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基础课程。第三、第四学年到国外大学留学深造,学习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课程。从理论上分析,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学生的“2+2”培养模式为“双校园”教育模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两年,学生在国内学校学习,称为预备阶段;第二阶段是进入英国大学的第一学期,称为过渡阶段;第三阶段是在英国余下的学习时间,为融合阶段。上海电力学院分阶段教育模式中,学生所学习的专业课程几乎都采用双语教学的形式。这种中英文兼备的教学方案学生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通过进行双语教学,学生无论是在专业课还是英语学习能力两方面均有收获,尤其是掌握的英文专业词汇量增大,专业文章的阅读能力有很大提高。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对于处在“预备阶段”和“过渡阶段”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中,尚存在一些与专业课程英语教学相关的问题。
3.1 “预备阶段”存在问题
学校方面在“预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教授学生本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快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为日后出国留学打下基础。处于预备阶段的学生不但要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要进行相应的专业英语能力的训练以及英语的听力口语训练。专业课的教学中应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选用英文教材教学。学生是大学课堂中学习的主体,通过对学生在双语教学课程中日常学习情况的观察、调研,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中同时采用中英文教材授课容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抓不住上课的重点,降低学习的效率。有时学生为了记几个不认识的英文单词而漏听了专业理论原理。参加教学工作的教师们也针对现行双语教学情况提出了一些问题。其中影响学质量的关键问题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在同一课堂中,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存在很大差异,有些学生能够很轻松地接受双语的授课模式,也很喜欢和希望双语教学能广泛展开,但有些学生由于英文水平的制约,无法很好得理解教学内容,产生对双语授课的抵触,认为上课有很多内容都听不懂,英语教学是浪费时间。
3.2 “过渡阶段”存在问题
通过对已经在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学习了一年的学生上课学习的调查,我们发现国内“预备阶段”的双语授课与国外教学存在脱节之处,国内的准备工作并不能满足国外留学的要求,学生在“过渡阶段”遇到了在国内未预估到的挑战。
在语言方面,英国大学的课堂中教师使用的完全是英文,接触的教材也是全英文,因此接触到一门新的课程之后,有大量的专业词汇需要学生理解消化。这些词汇大多是专用的科技词汇,在没有中文比照的情况下,上课听讲理解较为困难。英国大学的课堂上,教授的语速较快,给学生的听力理解造成很大压力。例如,今年在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的学生,普遍反映教授上课讲述的知识有不少在课堂中无法听懂,需要在课后向同学借阅笔记才能理解。在英国,学生与教授之间的交流完全使用英文,然而目前工科学生在口语交流方面能力较弱,而专业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则更加有限。在国外课堂中,参与分阶段学习模式的学生很难与讲课的教师产生互动,课后和外国的学生交流英语运用也是捉襟见肘。
在课程设置方面,国内外高校之间存在的课程差异是留学生们面对的又一挑战。在国内学校很少甚至没有针对实验课程进行专门的双语培训。而留英学生遇到的一大挑战就是大学开设的实验课。教授用英语讲述实验原理、流程,学生掌握原理后自主动手进行实验及分析,虽然实验课配备助教进行指导,但这项全新的课程对学生的英语理解和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 对策
针对学生在“过渡阶段”所遇到的困难,尤其是专业英文的运用方面受到的瓶颈制约,国内学校在“2+2”的预备阶段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尽早适应英国大学的教学模式。
电气工程自动化属于工科专业,该专业学生在英语的听、说能力方面,平均水平偏低。要积极采取措施,避免在学生中出现只会读,不会说的“哑巴英语”的状况。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加强教学互动,鼓励学生用英语对课文内容进行转述,让学生多开口。由于课内时间有限,教师应在授课计划中安排学生在课外多诵读英文书刊,以及背诵一些英语原文,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必须更好地利用外籍教师资源,把握每次外教授课的机会。同时,平时应组织预备阶段学生多参与和外国教师的直接交流,熟悉外国教师的表达方式,并学会使用地道的英语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由于国内高校和国外高校之间的课程设置存在差异,分阶段阶学培养模式中存在着“预备阶段”课程和“过渡阶段”课程衔接不紧密的情况。学生在“预备期”所学的知识和“过渡期”所要求掌握的专业内容之间存在着“知识缺口”。因此,学生在进入“过渡阶段”前需要填平两个阶段之间知识结构存在的沟壑。在信息时代获取国外最新理论成果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互联网。网络将国内外大学生的距离拉近,国内大学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分享国外许多知名大学提供的免费教学资源。学生在“预备阶段”的学习中要学会利用资源,扩大知识面。许多英美高校的教授都在网站了自己的教学幻灯片以及所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供读者下载。这类资源能使学生了解到本专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对学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十分宝贵。
4 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各国大学之间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空间会更大、更广阔。高等教育国际化为实现教育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电气自动化专业中外合作分阶段教育作为新兴的教育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高等工科学生的创新能力、英语水平以及专业科研素质。在展开中外合作分阶段教学模式的同时,也应认识到当前国内教育环节和国外的脱节之处,应采取有效措施填补国内外教学差异,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国外大学的教育体系,提高语言能力,保证学习质量,促进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中外合作分阶段教学模式能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鲍传友.加强合作办学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05.
大学自动化论文范文5
关键词:CDIO;工程教育;主动学习;经验学习
作者简介:袁立(1978-),女,河北邢台人,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副教授;李晓理(1971-),男,辽宁沈阳人,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083)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第五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自动化CDIO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编号:TS242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051-02
CDIO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技术学院、瑞典查尔姆斯技术学院、瑞典林克平大学等四所大学从2000年起合作研究探索的一种新型的工程教育模式。CDIO教育模式力图培养学生能够在现代的、基于团队的环境下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复杂、高附加值的工程产品、过程和系统,让其成为成熟、有责任感的人。[1]CDIO改革有三个总体目标,即教育学生,使他们能够更深层次地掌握技术基础知识,不是通过被动的听讲过程获取知识,而是让学生自己构建他们的知识,面对和纠正自身的错误理解;教育学生能够领导新产品、过程和系统的创造与运行,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个人能力包括工程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索、系统思维和批判性及创造性思维,人际交往能力包括交流沟通和团队工作能力;第三个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和研究技术发展对社会的重要性和战略影响。可以看出,CDIO模式注重扎实的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培养,并通过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团队设计和实践环节的训练,从而培养既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又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国际化工程师。[2]
作为高等工程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CDIO模式受到越来越多工程学科的重视。北京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自动化专业在2009年以自动化专业工程化、钢铁流程自动化为工程背景和专业特色加入了CDIO项目。“模式识别”课程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的基础课,是一门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本课程主要讨论统计模式识别的分类和识别基本原理、方法。要求学生掌握统计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基本识别原理和方法,了解其发展动态,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为研究新的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方法打下基础。[3,4]那么如何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学科学习和能力学习的双重目标,成为需要迫切思考的问题。本文在深入研究和分析“模式识别”课程现有教学模式的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探索将CDIO教育理念引入该课程,进行教学设计、规划教学方案、确定教学手段、安排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模式识别”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模式识别”课程从应用角度来看,属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领域,从学术内涵角度来看是进行数据处理、信息分析的学科。该课程在纵向上与概率论、数理统计密不可分,在横向上注重与数字图像处理、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等专业课程有关联。可见,该课程对于巩固已学知识、开展后续专业课学习及未来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该课程内容本身比较抽象性,其概念、原理和方法都隐藏在数学符号中,讲课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难懂。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学习难度都比较大,理论知识学完后学生对于其实际应用有时仍是一头雾水。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在教师的授课环节中,往往以教师的授课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主体,这种重“教”轻“学”的模式不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课时的安排上,总课时(32学时)中28学时为理论授课,4学时为实验。在实验环节中,学生上机动手编程,根据课上内容设计相应的分类器实现。这种课时安排不利于充分开展工程项目实践活动,使学生失去了了解模式识别在工程项目中真实应用的机会,限制了其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在实验环节中,实验内容的安排基本上以个体为单位的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多人合作的设计性、综合性及创新性的实验,不利于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批判思考能力、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
可见,以上重理论轻实践、强调个人学术能力而忽视团队协作精神、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开拓创新的培养模式与CDIO理念还有很大差距。
二、基于CDIO的“模式识别”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针对目前“模式识别”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以适应CDIO教育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目标。我校按照CDIO教学大纲的标准来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安排,进行如下一些主要的变革:
第一,从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优化、精选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相对稳定而又不断地更新,保持内容的先进性。对基础理论部分如贝叶斯决策理论、线性与非线性判别函数、近邻法和集群、聚类分析、特征提取与选择等知识单元,将主要精力放在精讲、训练与总结这三个环节,对重点、难点讲深讲透。此外,还根据模式识别领域最近的发展,引入最新科技成果,为学生适当补充统计理论与支持向量机、流行学习理论和稀疏编码理论等知识。另外,还从横向上注重与同一层次相关课程(如“数字图像处理”)的关联性,使学生把从不同课程上学到的知识整合起来,为将来从事工程项目活动打下基础。
第二,从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传统授课方式的一般模式是:教授、复述、周作业、期末一个小的设计项目和最终笔试。要改变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按照CDIO专业计划中提倡的一体化学习的思想来完成教学任务。为了考试而死记硬背理论知识会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理解肤浅,缺少长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中采用主动学习方式使学生直接参与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让学生思考概念,特别是新的想法,并要求他们做出明确地反应,使他们明白学到了什么和怎样学习的。
主动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灵活的手段,比如授课疑点卡、概念问题、小组讨论等等。授课疑点卡通过收集课堂上的反馈来测定学生在理解方面的不足。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程的网页上回答,也可以在下次课的开始时回答。对学生来讲,写下问题的过程有助于他们组织思路并进行更有效地学习;对教师来讲,这些疑点卡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的理解,并帮助教师改进后续的内容。概念问题是一个多项选择题,用来收集学生对课堂上的反馈,从而了解学生是否理解教学内容并纠正学生的误解之处。教师在课前把“模式识别”的重要概念以及通常可能的错误理解准备成问题,在课堂上适时提出来,学生通过举手来回答即可。根据回答情况,学生可进行讨论或由教师进行点评。小组讨论: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内容,让学生提前预读,在课上采用分组讨论、学生讲解、教师总结的方式进行。
第三,采用经验学习法为学生创造建立信心的机会。工程教育的CDIO教学模式正是基于经验学习理论的。经验学习让学生能够在模拟工程师角色和工程实践的环境中进行教学活动。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学习和理解理论的动力就是应用理论并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学习能激发他们更大的积极性,并使他们认识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和即得能力更有信心。其结果是让学生有能力胜任未来工程师的角色。
常用的经验学习方法就是基于项目的学习。在授课过程中增加模式识别应用项目的内容,如字符识别、车牌识别、人脸识别、肤色分割、图像检索等,通过项目讲解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另外,还将教师从事的与“模式识别”相关的科研项目介绍给学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实际效果来看,有些学生对实际工程案例和科研工作很感兴趣,主动申请“模式识别”方向的本科创新项目和发表学术论文。
对于一些典型的“模式识别”工程项目,学生分团队后选择某个工程项目,以团队合作方式收集和整理有关信息资料,提出解决方案,研究结束后做出演示系统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第四,对学习效果的评估方法进行改革,采用多种方法来收集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和学习之后等不同时期的学习证据,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有何转变。第一种方式仍然是传统的笔试。第二种是口试,可以用于概念问题来判定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层次。口头考核能从深层次上反映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因为现实中工程师每天都会应用基础概念进行理性表述,这种方式可以评估学生进行理性表达的能力。第三种是表现评分,通过学生在口头演讲和团队工作等特定任务中的表现情况来进行评估。第四种是项目审查,对团队完成的项目进行评估。模式识别项目主要是从分类性能上对学生完成的项目进行评估。
结合CDIO教育模式,通过以上四方面的改革,能够创设积极的学习情景,激发课堂活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套新的教学体系可以用图1来描述。
三、结束语
本文在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探讨了如何对传统“模式识别”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体系。近两年的授课结果表明,新授课体系在CDIO模式下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方向、转变学习态度、提高专业基础水平和团队合作意识及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发挥出了明显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顾佩华,沈民奋,陆小华.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陆鑫,任立勇,王雁东.CDIO模式下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J].计算机教育,2011,(16):64-67.
大学自动化论文范文6
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落实《关于做好2021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司函〔2020〕38号)和学校《关于做好2021届优秀本科毕业生推免工作的通知》(教通知〔2020〕122号)等文件精神,做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推动相关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通过推免工作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形成良好学习氛围,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
二、组织与领导
1.学院成立推免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党委书记李擎、院长张朝晖担任组长,由副院长李希胜、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程海雨担任副组长,2017级辅导员杨志方作为小组成员组成。学院推免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教育部推免工作政策和计划,制定本学院推免工作方案。
2.学院领导小组负责我院推免工作的动员、审核、推荐和材料报送等工作。
三、推荐条件
1. 我校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在读2021届(2017级)本科生(高年级已经历推免降级到该年级者除外)。
2. 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
3. 遵纪守法,积极向上,品行表现优良,无未解除的违规违纪处分。
4. 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
5. 学习成绩优良,专业综合排名达到申请推荐类别的要求。
6. 身心健康,体育课成绩合格。
7. 其他条件详见《关于做好2021届优秀本科毕业生推免工作的通知》(教通知〔2020〕122号)中附件1中“推荐类型、推荐单位及要求”。
四、排名依据
1.各专业学生的综合排名依据由学习成绩加权平均分和附加分两部分组成。
2.学习成绩加权平均分由专业教学计划前三年的必修课和实践环节相关课程组成。
3.拥有个人获奖证书的学生可以获得附加分。其中,国家级学科或科技竞赛三等奖以上者,最高加1.5分;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和市级学科或科技竞赛三等奖以上者,最高加1分;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和校级学科或科技竞赛二等奖以上者,最高加0.5分。(加分细则见附件)
4.艺术团学生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艺术比赛获奖者,经校团委认定,可参照学科或科技竞赛获得附加分。(加分细则见附件)
5.全程参加国内交流项目,成绩在同一接收学校本专业参加交流学生中前40%者加1分,其余加0.5分;全程参加一个学期以上的国际交流项目,成绩优秀者,加1分。(依据教务处下发国内交流加分统计)
6.附加分累计不得超过3分。
五、推荐类型、推荐单位及要求
1.普通类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由学院负责,专业综合排名要求在前30%以内。
2.教育部民族司下达招生计划招收的少数民族学生推荐免试研究生,由学生工作部负责,专业综合排名要求在前30%以内。
3.学术专长类推荐免试研究生,由校团委和教务处负责推荐,专业综合排名前40%以内,经三名本专业教授联名推荐,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请。
(1)获得国家级学科或科技竞赛二等奖以上。
(2)作为第一作者(或指导教师为第一作者,本人第二作者)发表SCI、EI(不包括会议)论文。
(3)作为第一发明人(或指导教师为第一发明人,本人第二发明人)获得发明专利。
4.学生工作类推荐免试研究生,由人事处和学生工作部负责,专业综合排名要求在前50%以内。
5.支教团推荐免试研究生,由校团委负责推荐,专业综合排名要求在前50%以内。
6.列入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的理科实验班、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黄昆班的学生推荐免试研究生,学院根据学校规定开展推荐工作。
7.艺术特长类推荐免试研究生,由校团委负责,特长生专业综合排名要求在前80%以内,非特长生专业综合排名要求在前50%以内。
六、推荐办法
1.2017级本科各专业根据本办法的排名依据对学生进行综合排名,将排名结果上报教务处备案并进行公示。
2.学校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指标和实际工作需求确定各类推荐免试研究生名额并分配到相关单位。各相关单位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学生依据公示的工作方案进行申报。
3.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种类型的推荐免试研究生进行申请,按要求向各相关单位提交申请表及相关证明材料。
4.获得推免资格的学生通过“推免服务系统”(网址:yz.chsi.com.cn/tm)查询招生单位的招收推免生章程和专业目录,填写报考志愿,接收并确认招生单位的复试及待录取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