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临床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临床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溃疡中药外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25例下肢溃疡运用中药黄芪、当归、丹参、紫草、白芷为主,加减外贴于溃烂处。结果总有效率96%。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xternaltreatmenteffectofusing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orlowerlimbulcerMethodChinesemedicinesuchasastragalusmongholicus,angelica,danshenroot,radix,dahuriaangelicarootaremainlyimpliedto25casewithlowerlimbulcer.Theinflamedplacewastreatedbyexternallybondedherbs.ResultsThetotaleffectiveratewas96%.
【Keywords】Lowerlimbulcer;Ecthyma;Treatedwithth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下肢溃疡属祖国医学“臁疮”范畴,是发生在小腿部的慢性溃疡。其特点是经久不愈或愈合后虽然收口,但因损伤而常复发,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年来,笔者长期从事中医药工作,现将在工作中采用中医外治方法治疗“臁疮”25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5例患者明确诊断为下肢溃疡。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79岁,平均46岁。病程2个月—3年,其中有静脉典张伴湿疹8例、烫伤引发4例、外伤引发2例、脱疽引发1例、其他都有相应的原发病因所致。溃疡病程为初期16例、后期9例。溃疡好发部位在小腿下1/3的内侧,经久难愈。
1.2辨证分期分为前期和后期。局部色红、糜烂、形成溃疡为初期。溃疡日久疮口凹陷、边缘形如缸口、色灰白,流溢灰黑或带绿色,味腥臭,流脓水、溃疡周围皮肤有色素沉着,或伴湿疹或下肢静脉曲张,甚至溃烂至胫骨为后期。
1.3药物组成黄芪30g,当归20g,丹参20g,紫草20g,白芷20g为主,局部红肿加地丁、黄柏,伴有湿疹渗水加马齿苋、地榆、艾叶,疼痛甚加乳香、没药等随证加减。上药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40分钟,过滤,去渣,取汁。再将消毒好的敷料放入药汁中浸泡24小时后,即可贴敷于溃烂处,每天换药1次。
2治疗结果
本组25例中完全愈合19例,好转(下肢溃疡面经治疗,面积缩小了30%~50%)5例,未愈1例。治疗时间21-87天,平均36天。
3典型病例
王××,男,54岁,农民。2005年5月28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小腿溃疡1年余,初因皮肤瘙痒,抓破后继则鲜红、漫肿、溃烂疼痛,曾使用抗生素及局部用药,未见好转,诊见左小腿肿胀,浅部静脉曲张,轻度疼痛,内臁有4cm×3cm溃疡面,疮内肉芽紫暗,疮口下陷,流出淡黄渗出液,疮边高起,疮周皮肤暗黑伴湿疹,味腥难闻,舌质紫暗,苔薄黄腻,脉滑数,证属湿热下注,瘀阻所致,诊断为“臁疮”,用中药外敷,每天换药1次。1月后小腿肿痛消,湿疹已愈,继之疮面转健,红活,周围皮色淡黑,治疗共72天,溃疡愈合。
4讨论
中医认为下肢溃疡是由于湿热下注,阻遏经络,以致局部气血凝滞,肌肤失养,肉腐肤溃而成。本病常因下肢静脉曲张引起局部瘀血,组织营养不良或因经久站立,或担负重物,致下肢脉络淤滞不畅,加之湿热之邪下迫,气滞血凝,酝酿成疮,局部皮肤搔抓、碰伤、虫咬、烫伤、温疹等均可为本病的诱发因素。臁疮因湿热下注所致,故用黄连、白芷清热燥湿,解毒疗疮。明·缪希雍《本草经疏》认为“白芷性善祛风,能蚀脓,辛香散结入血止痛,故长肌肤”。丹参、当归活血通脉,使血行脉通,瘀腐自去,紫草清热解毒、抗菌、收敛,促进上皮生长,加快创面愈合。上药共奏清热除湿、活血通络,解毒祛腐生肌之功,促使溃疡愈合。此外平时宜用绷带缠缚保护,抬高患肢,减少活动,以利于静脉回流,减少水肿,加速愈合。
临床论文范文2
1.1材料收集
2008~2013年鞍山市第四医院胰腺手术标本最终确诊为PNEN的病例12例,应用WHO(2010)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新标准整理全部资料。
1.2方法
所有标本均经10%的中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镜下观察。免疫组化Envision法所用抗体CgA、Syn、广谱CK、E-Cadherin、vimentin、CD10、CD56和β-catenim均购自中杉金桥公司。
1.3结果
判定每种染色每张切片均计数10个高倍视野,每个视野计数100个肿瘤细胞,阳性细胞数占全部瘤细胞的10%以上者为阳性病例。
2结果
2.1临床资料
12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5例,男女之比1.4:1,发病年龄10~78岁不等,中位年龄50岁,有症状者4例有相应的激素分泌症状;无症状者8例体检发现或以腹泻、腹胀、背痛就诊。12例中6例为G1,4例为G2,2例为G3。发生部位4例发生于胰体尾,5例于胰头,2例于胰颈部,1例于胰头胰体。从分型上看8例为无功能型表现为胰腺炎症状;4例为功能型肿瘤。
2.2病理检查
2.2.1巨检
肿瘤通常呈实性,切面灰白或灰红,质中等,部分质软伴有出血。肿瘤最大径0.8~16cm不等。
2.2.2镜检
瘤细胞形态相对一致,有“器官样”结构,细胞呈腺样,管泡状,巢状排列,胞质为嗜酸性颗粒,核居中圆形或卵圆形,部分核仁清楚,可见核分裂像。
2.2.3免疫表型
10例CgA(+)(83.3%);8例Syn(+)(66.7%),但未见CgA和Syn都为阴性患者;CD56在G1,G2中表达较好,在G3中灶(+);广谱CK、E-Cadherin、vimentin、CD10、和β-catenim等标记多为(-)。
3讨论
3.1临床特点
PNEN较少见,占胰腺肿瘤的1%~3%,发病年龄30~60岁,无性别差异,与解剖学位置和细胞功能无关,临床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其中无功能性占45%~60%;功能性占40%~55%。本组功能性患者多是以相应的激素综合征就诊,临床表现为顽固性低血糖、难治性胃溃疡等。无功能者大多在体检中发现,2例以胰腺炎就诊,另1例患者肿瘤侵犯邻近器官才在临床显现。
3.2诊断
大多数PNEN属低级别,镜下瘤细胞形态相对一致,有“器官样”结构,细胞呈腺样,管泡状,巢状排列,胞质为嗜酸性颗粒,核居中圆形或卵圆形,部分核仁清楚,核分裂少见。
3.3鉴别
诊断胰腺实性—假状瘤常有以下特点:(1)肿瘤未表现出激素综合征而仅有局部症状;(2)肿瘤直径常超过5cm;(3)肿瘤常含有由透明泡沫状胞质的细胞组成的细胞族;(4)肿瘤中常见到细胞内或细胞间聚集的PAS阳性透明球;(5)肿瘤中可见到宽的,透明变性间隔包绕小血管;(6)肿瘤中见到出血、坏死灶和偶见胆固醇结晶;(7)瘤细胞不表达CgA及Syn,表达vimentin和CD10;结合免疫表型及常规形态可鉴别诊断。
3.4分级、分期与预后及治疗
临床论文范文3
1.1知情同意书的设计和审查知情同意书的设计未包含《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的相应内容,对试验药物的疗效强调较多,对其不良反应则较少提及;对研究的保护性措施阐述较全面,对是否免费检查或获得药品及发生与试验相关的损害或死亡时是否承担治疗的费用及相应的经济补偿则故意规避;知情同意书只有签名而无双方联系电话。此外,实际使用的知情同意书版本与伦理委员会审查的版本不一致,新的版本的知情同意书未及时提交伦理委员会审查也时有发生。
1.2知情同意的实施过程临床试验过程中,未遵循GCP原则,筛选合格后方与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知情告知不充分,流于形式,研究者常倾向性地告知受试者试验内容,避重就轻,目的是加快入组进度;研究者口头承诺知情同意书之外的内容、对不良事件的发生打保票,缺乏科学性;而受试者本身仅关注受益,忽视医疗风险,未完全理解知情同意书的内容;受试者本人同意参加研究,但家属不同意或多名家属意见不统一。
1.3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应该受试者本人签署的而非本人签字;部分文化程度低的受试者签署时,研究者未作指导,涂改较多,影响真实性;签署时未注明日期或日期笔迹与签名者不一致;由法定人签署时,未注明人与受试者关系,无法判断人的合法性;研究者仅留办公电话给受试者,无法保证随时联系;受试者与研究者未当面签署,签署日期不一致;研究者未给予受试者知情同意书副本;试验方案有重大改变时未重新获得随访期的受试者的知情同意。
2对策
2.1加强研究者的培训和法律法规的学习研究者对医疗流程的操作局限于临床多年的惯性思维,未深刻理解GCP理念和《赫尔辛基宣言》的精髓,唯有通过反复培训来强化,特别是医学伦理的知识。我院机构特别注重项目启动会的培训,对研究过程的各个细节均有完备的预案,对知情同意的操作及不良事件的处理反复培训。同时开展“角色体验教程”,让研究者模拟受试者,接受知情同意过程,由研究团队找茬评价,增强互动和培训效果。
2.2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受试者对于研究者而言,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对研究者或多或少存在敬畏感,在医学知识方面存在不对称性,为尽可能减少这方面影响,我机构在受试者谈话室的布置上做文章,谈话室有一定的私密性,墙上粘贴温馨的墙贴,角落放置绿色植物,营造轻松的环境。研究团队选派沟通能力强、亲和力强的研究者与受试者沟通,并尽可能了解受试者的喜好,选择适当的时间、合适的方式与其沟通。
2.3加强质量控制伦理委员会加强委员的伦理培训,提高伦理审查的能力,摈弃靠习惯思维或情感主导的伦理审查,对知情同意书及知情同意的要点进行重点审查,确保知情同意书设计的完善,同时,加强与申办方、CRO及其他伦理委员会的沟通;专业科室质控员在受试者正式入组前需对每位受试者的知情同意过程进行确认,审查知情同意书的每个细节,符合要求后方能入组;机构质控员会在研究开始前、中、后三个阶段对知情同意等内容进行检查。
3体会
临床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目的分析应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HipScrew,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04年至2007年间应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Ⅰ至Ⅳ型骨折60例患者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6至24个月,除1例髋内翻并低毒感染,1例断钉外,余58例均骨性愈合。结论DHS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逐渐上升。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该病具有年轻化趋势。治疗不当常遗留髋内翻。过去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由于内固定技术的发展,目前国内外学者都主张采用手术治疗以提高疗效。动力髋螺钉是近年来用于该类骨折较好的内固定器械。通过髓内拉力螺丝钉的滑动加压作用,使骨折端保持稳定,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早期下床活动。我院自2004年8月至2007年12月对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动力髋螺钉骨固定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0例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45~88岁,平均67.5岁。致伤原因:车祸28例,跌倒30例,重物压伤2例,左侧21例,右侧39例。伤后手术时间:最短7d,最长13d。骨折按Evan分型:Ⅰ型24例,Ⅱ型19例,Ⅲ型11例,Ⅳ型6例。
1.2方法持硬或全麻,平卧位臀部垫高,在股骨粗隆部做一股外侧直切口,依侧方钢板长度,切口一般为15~20cm。患者仰卧位,适当垫高患臀,做牵引复位,透视示复位满意后,在股骨粗隆做切口,显露股骨大粗隆及股骨干上端,在粗隆下2~3cm处,按135°方向经钻入导针,导针应在股骨头颈正中央或正位偏下,位置准确后测量其深度,选取合适粗纹螺丝钉,攻丝后缓慢拧入,钉头离股骨头软骨面约1~1.5cm,选取合适长度的套筒钢板,保持钢板与股骨干皮质相贴,固定后拧上尾加压螺丝钉,逐层关闭伤口。术区内置负压引流管。术后24~48h拔除,术前半小时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次日即可坐起活动患肢,1周后可坐在床边伸屈膝关节锻炼股四头肌,对骨折不稳定及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可延长至8周后可扶双拐下地负重行走。
2结果
60例患者住院时无肺炎、褥疮与尿路感染,出院时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明显髋内、外翻以及旋转畸形。共随访6至24个月,平均13个月,除1例术后髋内翻并低毒感染行二次手术外(钢板螺钉断裂钉板分离1例后到外院治疗),骨折均在3个月内愈合,未见骨折不愈合及钉头穿出骨头现象,无其它并发症及死亡病例。1例术前有脑血栓,屈伸肌力4级,髋关节屈曲80°,1例二次矫形后下肢短缩2cm,余功能恢复满意。
3讨论
DHS具有动力性和静力性双重加压作用,固定稳定,承受能力强,而且该钉有张力带作用,其固定效果理想。同时此钉加压与滑动双重功能并存,当骨折断端压缩时,螺钉可从钉尾后退,避免了钉尖穿出股骨头的可能,也使髋内翻畸形发生率大为降低,对稳定型粗隆间骨折可达到患肢早期负重的目的,从而老年患者早期离床,减少因骨折卧床而出现并发症起到重要作用。
无论老年人或青壮年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应可能获得良好复位,早期坚强内固定。能否手术及手术时机主要取决于[1]:①伤前生活处理能力或心肺功能如何;②神志清楚,能积极配合排痰与活动肢体。对严重心律失常、失代偿心衰,半年内心肌梗塞病史及3个月内有频繁发作,尿毒症,肝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均不考虑手术。另外老年人不稳定性粗隆间骨折、骨质疏松严重及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者可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
髋螺钉的放置必须遵守双中心原则[2]。导针的放置一定要正确,导针与股骨干成130°~135°,导针位置就位于头颈中央或稍偏内下为宜,入针点应在股骨粗隆下2~3cm处,并在C臂X线机下确认,防止导针偏外偏上而发生切割,导致螺纹钉移向股骨头上方而失去固定作用;②套筒钢板必须与股骨干相贴,否则会发生骨折内侧部分张开或螺纹钉松动、钢板折断而影响骨折愈合时间或髋内翻的发生;③骨折复位对于Ⅱ、Ⅲ型的粉碎不稳定型骨折不要过牵,内侧骨皮质破坏严重得就将远端向内侧移位穿针固定,可以将不稳定骨折变为稳定骨折,本组中16例严重粉碎性骨折采用内移穿针内固定均取得优良效果;Ⅳ型骨折为粗隆区和近端股骨干多平面骨折,复位后就行两个平面固定,本组病例中5例骨折患者均采用松质骨昆钉或克氏针辅助固定;④动力髋螺钉不但具有静力性加压作用,而且具有动力性加压作用,在骨折端吸收、压缩的同时,该钉仍能起到加压及骨固定作用。使用该钉以后,患者可以早期下地活动。不过动力髋螺钉虽然结构坚硬,基本能有效地承受体重,具有早期扶拐下地活动的条件,但下地时间和负重程度应根据患者的体质、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程度和手术时内固定情况来决定,不应过分强调早下地活动;⑤本组有3例逆粗隆间骨折运用DHS治疗也获得了效果,我们认为逆粗隆间骨折也并非是DHS内固定的禁忌症,如果复位满意固定可靠,也可以使用135°DHS治疗。当然临床上仍需进一步观察其疗效。
参考文献
临床论文范文5
1.1中西药结合治疗
哮喘以气道慢性变应性炎症、气道高反应状态、气道阻塞为主要特征。现代西医强调抗炎治疗,以吸入普米克(布地奈德)等皮质类固醇类激素为主,急性发作期主张应用β受体激动剂如喘乐宁气雾剂,以尽快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中医认为哮喘系宿痰内伏于肺,复为多种外因所触发。辨证上虽有寒热虚实之分,然患儿素体阳盛,或因肥甘积滞,热自内生,或因六化火,故小儿哮喘仍以热证、实证多见。痰热交阻,上薰于肺,肺气雍盛,肃降失司,逆而咳喘。急性发作期治疗上“急则治标”,宜予清肺化痰定喘。我们的热哮合剂方,取方中的麻黄宣肺平喘,为β肾上腺受体兴奋剂,可以起到抑制气道炎症及炎症介质作用,能有效缓解支气管黏膜肿胀。石膏、黄芩及桑白皮具有清泻肺热及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能有效抑制慢反应物质和白细胞介素-1β的产生及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生成,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还有增强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的作用。具有抗炎作用药物还有柴胡,能有使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石膏、桑白皮、黄芩清泻肺热,黄芩具有广泛的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可抑制慢反应物质和白细胞介素-1β的产生,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生成,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还有增强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的作用。柴胡具有抗炎作用,可使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抑制变态反应中的组织胺、5-羟色胺等的合成和释放。白果敛肺祛痰定喘,杏仁、半夏、苏子、款冬花降气化痰,瓜蒌清肺兼利大便。葶苈子泻肺作用尤甚,有“无葶苈难泻肺实”之说。地龙清肺平喘,尤适于肺热哮喘。甘草和中,调和百药。全方共奏清热宣肺,化痰定喘之功。单味及成方的现代免疫药理研究表明:能扩张支气管的单味药有麻黄、款冬花、地龙、白果,成方麻杏石甘汤和定喘汤(热哮合剂方含有此方加减);能减轻气道慢性变应性炎性、降低气道高反应状态的单味中药有黄芩、麻黄、款冬花、甘草,成方有麻杏石甘汤;有抗组织胺作用的单味中药有款冬花。
1.2激素、硫酸镁治疗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慢性炎症。其发病机理十分复杂,它涉及到许多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参与导致平滑肌痉挛,产生临床症状。现代治疗观点需消炎与平喘药并用。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抗炎药,它能干扰碳四烯酸代谢和白三烯及前列腺素的合成+减少微血管渗漏)抑制细胞因子生成,预防炎症细胞活化和迁移,增加气遭平滑肌受体的反应性。硫酸镁确有较好的平喘作用,疗效优于舒喘灵。镁离子治疗哮喘的机理是;它是多种酶的激活剂,能激素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三磷酸腺昔分解为环磷酸腺苷(cAMP).井抑制环磷酸鸟苷(cGMP)的生成,从而提高cAMP/eGMP的比值,抑制肥大细胞炎症介质的释放。Ca在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中起关键作用。而Mg是一种生理性的钙拮抗剂,可能代替钙或竞争钙载体系统,阻止钙内流,使平滑肌兴奋-收缩脱偶联,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可抑制Ca的跨膜转移,抑制Ca2+从细胞处流入细胞内抑制细胞内肌浆网释放Ca,抑制细胞内Ca介导的Ca释放;抑制胆碱能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减弱或消除乙酰胆碱对神经和肌肉终板的去极化作用,从而抑制平滑肌纤维膜的兴奋性;稳定肥大细胞、嗜碱细胞和T淋巴细胞,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抑制气道炎症。镁离子也能激活功能低下的肾上腺能β受体,抑制乙酰胆硷的释放、阻止哮喘发作。镁离子能舒张缺氧状态下的毛细血管,解除小动脉痉挛,改善微循环、降低心脏后负荷,减轻肺淤血,改善肺功能和缺氧。
1.3强力宁与维生素K3合用
强力宁是从甘草中提取的甘草甜素制成的针剂。强力宁制剂中的甘草酸系葡萄糖醛酸和甘草次酸结合而成的皂甙,具有皮质激素样作用,甘草酸主要通过抑制磷酸酯酶A2活性和前列腺素E2形成,而起抗炎作用,还可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和减少慢反应物质的生成,能诱导产生干扰素及白细胞介导素Ⅱ,起到抗炎、抗过敏、抗病毒、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维生素K3能促进细胞内环磷酸腺苷的合成,使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值升高,从而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达到止喘作用。
1.4氟替卡松/沙美特罗松联合用药
中重度哮喘患者病理特征呈现气道重塑、平滑肌增生肥厚,出现BHR反应。BHR能独立存在,可不依赖于气道炎症,即使轻微物理刺激也可引起气道出现痉挛而导致收缩。为此,对中重度哮喘患者用药可同时进行康坦及解痉治疗。用药中,舒利迭是由丙酸氟替卡松与沙美特罗组成的复方干粉吸入剂。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缓解期抗炎药物;丙酸氟替卡松作为新一代糖皮激素是一种基于雄甾烷的三氟糖皮质激素,吸入后30min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的水平即可达到高峰,具备了理想的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应具备的特点:对受体具有较高亲和力,具有高脂溶性,吸人后在气道的浓度高,停留时间长。吸入后生物利用度低,在所有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中,丙酸氟替卡松脂溶性最强,该特点使其在气道中局部具有较强抗炎活性是丁地去炎松的2倍,二丙酸倍氟氯米松的4倍,已成为国外防治性哮喘最常用药物之一,在其不良反应方面,丙酸氟替卡松不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产生影响,不影响骨代谢。丙酸氟替卡松为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可广泛作用于引起哮喘的炎性细胞和介质;而沙美特罗为吸入型长效受体激动剂(LABA),除具有长效支气管扩张作用外,还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介质包括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D,从而减轻气道渗出、肿胀,减少气道高反应性。
2布地奈德联合博利康尼治疗小儿哮喘
2.1一般方法
观察组44例,其中男37例,女7例,年龄5月~14岁。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医热性哮喘的诊断标准:咳喘哮鸣。痰稠色黄,发热面红,胸闷膈满,渴喜冷饮,声高息涌,呼气延夜间睡眠长,小便黄赤,大便干燥或秘结,舌苔薄黄或黄腻,脉象滑数。平均年龄5.5岁。病患程度为轻度29例,中度及重度分别为11例及4例;既往病史具有湿疹17例,过敏鼻炎13例,麻疹7例。对照组共30例,其中男、女分别为23例、7例,年龄在1~1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岁。其中哮喘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分别为14例、10例、6例;既往病史中具有湿疹病史6例,过敏性鼻炎4例,药物、食物等其他过敏史5例。
2.2治疗方法
74例患儿均以哮喘急性发作入院。两组的基础治疗(抗感染、吸氧、吸痰、纠正酸中毒等对症治疗)相同。
2.3观察方法
根据两组疗后的症状变化,进行定期诊断检查,并做好填表记录。观察时间为疗后1/3/5/7进行疗后观察;在期间对小儿呼吸困难、咳嗽、喘息、哮鸣音进行观察;观察后给予病情的症状成都进行评价,评价等级为轻度无症状1分、中度有间断症状2分、重度症状严重为3分。用药后效果为,有效:用药4-7天呼吸困难、哮鸣音减少;无效:用药4-7天后呼吸困难且肺部哮鸣音持续存在,咳嗽症状无明显改善。
2.4统计方法
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经统计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SPSS10.0版软件包进行t检验,检验等统计学分析,显著性界值为P<0.05。
2.5结果分析
症状体征比较观察组在给予泵吸人布地奈德混悬液和博利康尼雾化液后,呼吸困难、喘息、肺部哮鸣音消失的天数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经统计学两样本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临床论文范文6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以及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120例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临床护理治疗,普通护理组中,有24例患者痊愈,占40.0%;29例患者逐渐好转,占48.3%;7例患者病情恶化,占11.7%。在特殊护理组中,有36例患者痊愈,占60.0%;22例患者逐渐好转,占36.7%;2例患者病情恶化,占3.3%。经对比,特殊护理组优于普通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哮喘在临床的表现是反复发作的胸闷、气喘及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患者在病发之前有鼻塞、打喷嚏、眼痒等各种刺激症状,病情严重的患者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会出现严重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临床表现。在夜间或凌晨发作和加重是哮喘的特征之一。病情严重的患者哮喘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简单的症状可自行缓解,但绝大部分需住院治疗才能得到缓解。临床表现为两肺散在、弥漫分布的呼气相哮鸣音,有时吸气、呼气相均有干啰音。患者呼吸困难时需借助呼吸机等外力辅助才能缓解。有的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呼吸音低下,哮鸣音消失,临床上称为“静止肺”,预示着病情危重,随时会出现呼吸骤停。需特殊了解的是哮喘患者在不发作时可无任何症状和体征。所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