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模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模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合作意识和能力 模具制造能力 善于与不同人沟通 尊重他人 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人格的完善
当代社会是多媒体和互联网发展时代,团队合作比相互竟争更为重要,特别是中职模具专业的学生如果不能把所学的模具知识与技能用于与他人的合作互动中的话,那么,他们所学习模具知识和技能将是无用的,他们所制造的模具质量是难以达到高水平和用户满意的,老师的专业素养教育也是失败的,因此,老师在教会学生模具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更要注重培养模具中职生,学会与同学、老师,以致于今后走向社会与不同人合作的基本能力,也是中职模具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现实情况却是,现在在校90后绝大部分中职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父母大多数忙于打工挣钱,与孩子交流沟通较小,这些中职模具生缺少管教,从小养成了自私、自由散慢的不良习惯,并且沉迷于网络游戏中,自己想干啥就干啥,高兴时与同学或者老师交流,不高兴时就迟到、早退,甚至于旷课,对于扫地、擦黑板、做广播体操、拔河等集体活动不愿意参加,总觉得这些事与自己无关,他们这种意识和行为显然与团队合作意识背道而驰,通过多年模具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经验,我针对中职模具生这种状况,模具专业课程标准应当有新的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即在模具综合实训课的学习中,我除了教他们学习模具专业知识和加工技能外,更要着重培养中职模具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在模具制造过程中,我让学生敢于提出不同加工方法和见解,同时,也要学会尊重他人意见,乐于与老师、同学合作与沟通,以下是我在模具综合实训课中,培养和组织学生合作加工塑料模具的一些心得。
一、 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激发学生学习模具设计和编程的兴趣
我们用传统教学方法,难以让学生主动吸收和理解塑料模具的结构,而我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声音、图像等功能再现塑料模具的工作原理,使学生轻松进入到塑料模具结构动作之中,多媒体技术无疑能为模具实训课创设良好教学环境,激发中职生学习塑料模具设计和编程的作用,为塑料模具的加工方法、装配、维修、调试提供良好技术支持,例如:我讲《管材挤出成型模具加工》的项目时,我运用课件演示塑料水管挤出过程,把学生带入到生产塑料管情境中,它的优势有:其一、增强了学生学习挤出模具的兴趣和感性认识,同时活跃中职模具生的思维,不用我过多讲解,再结合挤出塑料模具模型对其结构机头、口模、心棒、分流器与分流器支架有了更深刻感受和理解,解决了学生对挤出塑料模具这些专业术语理解和掌握、记忆。使挤出模具重点和难点得到了有效解决;其二、多媒体技术对于观察力不强、抽象思维较弱的中职模具生来说,借助网络及课件,再配以简要文字说明,更容易让学生对管材挤出模具工作原理和结构有了直观认识,在此基础上,我利用UG软件进行挤出管材模具设计、编程就容易多了,以致于学生对挤出塑料管材模具铣削加工编程也水到渠成;其三、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也乐于帮助能力弱的学生,增强了同学间合作意识,为以后在数控铣床上加工模具零件的合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其四、我通过多媒体和UG、仿真技术,实现了学生对模具设计个性化的追求和学习主体与模具之间的有效沟通,达到了“主客融合,物我同境”的理想境界,引导中职模具生对塑料模具的感受、感悟、合作、体验和创新思维等过程,使中职模具生从中获得对模具设计、编程、加工等深刻认识与合作的体验,达到了事倍功半的目的。
二、 合理安排小组成员,增强中职模具生加工模具的合作信心和能力
我通过近年来《公差配合一体化》教学实践,在《模具综合实训课》中执行分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中职模具生合作精神和团队观念及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往能力,通过分组学习,学生面对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对模具的结构理解,并且讨论、交流,老师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对模具结构、各主要零件作用和加工工艺的理解,在分组合作学习中,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习困难学生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但是,在《模具综合实训》课中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本人认为,老师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特点等制定相应教学方法和评定标准,在分组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遵照自原的原则,对于组长要求能力强,乐于助人,有合作和组织能力,我采用方法:一是学生自荐,二是同学选举,三是老师指定或推荐,在模具加工中,我注重培养和提高组长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有效发挥组长的分配、协调、督促的作用,使每一个小组形成一个统一的团队,在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模具加工学习后,我让学习小组每一个学生当一次组长,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加了学生合作学习和自己加工模具的信心。
三、 让学生参与模具加工的准备,培养中职生合作精神
在模具综合实训课中,我经常让学生课前准备模具加工所需要的材料、刀具、加工模具设备情况、图纸、工具、量具等等,在这一环节中,我给每组学生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作用,并且都要参与模具编程、加工、和后续模具装配、调试准备之中,例如:我教《注射模具上模座板加工》这一项目时,我首先让学生用UG软件设计出不同厚度、不同材料的两个上模座板,用专业知识进行比较,指出它们有什么不同,最后确定方案,并且在组长的组织下,完成各自设计、编程及加工工艺,要求较好学生把各自方案的优缺点详细记录,由于学生课前准备充分,教学的时候,大部分学生比较准确掌握了注射模具上模座选材、编程、加工工艺的知识,并且达到了举一反三。为后面注射模及其他类型模具的成型零件和辅助零件的设计、编程、加工工艺确定打下基础,最后,我在新课结束后,让各组学生派一名代表说说为什么我们的学习活动进展得如此顺利,学生们一致认为,每一名学生充分准备和合作意识的加强是顺利进行的根本原因,学生们通过合作、沟通感到了自己在团队中重要性,因此更增强了他们合作学习的愿望。
四、 老师充分发挥中职模具生们合作功能,各组学生共建和诣课堂
《模具制造综合实训》课的一体化教学过程是老师、学生和UG编程及模具加工的四维互动,中职生分组合作加工模具零件要想在实习车间课堂上发挥应有作用,老师应当紧密依托《模具综合实训》课中任务书的要求,为中职生努力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营造积极探究的氛围,激发中职模具生学习模具编程、加工的兴趣,培养中职模具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学塑料模具成型零部件加工这一任务时,在学生正确理解冲压模具工作零件、结构零件的编程、加工、对刀及塑料模具上、下模座、垫板、支承板等结构件在塑料模具的作用、加工工艺时,我提出当分组加工塑料模成型零件时,从编程、加工、对刀等方面怎么下手时,有的学生想到了与其他同学合作来解决,若编程或加工中出现问题,请教其他同学或老师,然后本小组进行改正,并完成成型零件(凹模)加工,其他小组加工好各自零件后,老师集中学生在实习教室或数控铣床前进行反馈总结,并向学生提问:若让你们加工挤出成型塑料模具或其他类型注射模模具,你们能加工吗?这时,大部分学生回答“能够完成加工”。从而使中职模具生在实际注射模加工操作中感受到了模具编程、加工是那么有趣,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加工,坚定了同学间合作学习加工模具的信心和解决模具加工中出现问题,感觉到模具加工不是一个人能独立完成的,而是与设计、材料、刀具等准备工作相关的,体会到合作完成模具加工的优势的“甜头”,从此通过一体化教学点燃中职模具生合作学习的欲望和团队的重要性。
五、 抓住时机,注重激励,以评价增强合作学习能力和意识
古人云:“良言一句暧三冬”。作为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他们在个性上表现得非常叛逆,极易受外界影响,情绪波动大,而同时,中职模具生又具有可塑性大,喜欢主动尝试,追求独立等性格特点,我在教学中结合中职模具生个性特征,充分利用激励评价方法,极大地促进中职模具生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我针对《模具综合实训》课特点,对中职生加工模具零件质量评价与模具企业的要求相结合;老师评价、学生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模具加工过程评价与最终加工模具质量评价相结合,评价时,我不仅关注中职模具生在模具加工中铣床安全操作规程执行和加工工艺理解掌握,更关注中职模具生运用模具专业知识在编程、对刀、加工中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重视中职生合作学习、文明生产等职业素质形成以及节约能源、节省原材料、废旧材料及模具利用;培养中职模具生爱护生产设备,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通过中职模具生对模具零件设计、编程、对刀、加工活动完成过程,让分组学生按图纸的要求进行自行检查,我根据问答,实际检测加工模具情况来检验学生专业技能、操作规程、工作安全意识等进行评价,增强中职模具生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竟争力。
工模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行动导向;三位一体
高职学院实践教学是影响其人才培养质量和市场接纳的重要问题,德国行动导向教学体系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重要指导理论。行动导向强调在行动中学习的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来构建教学体系。[1]
一、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框架
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当根据行动导向基本思想,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并进,形成由低到高、层层递进的单项实习、专项实习和综合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我们以模具专业为例说明这一实践教学体系框架。高等职业教育模具设计制造专业培养的人才,将来主要从事模具类产品的造型设计、模具设计、自动数控编程和模具加工制造等,培养模具设计制造和生产管理能力是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基本着眼点。基于此,我们构建基于模具工作过程的单项实习、专项实习和综合实习“三位一体”、层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单项实习目的在于形成职业基础能力,专项实习目的在于培养职业拓展能力,综合实习目的在于提升职业生产能力,三个层次的实践紧紧围绕学生职业能力这一核心(见下图)。
(一)单项实习
1.基础实习模块(第一、二学期)。主要有机加工实训、金属切削设备拆装实训、计算机操作实训、工程制图测绘、计算机绘图、零件检测、模具钳工等实训。这一层次技能训练目的是使学生对机械加工设备、机械加工方法有一个基本认识,为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为后述的专业专项训练及综合技能训练打下基础。同时每个技能实训项目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有基本功训练模块和趣味课题训练模块。例如,模具钳工技能实训分为二个模块:基本功训练模块,主要培养学生零件手工加工技术的基本能力;趣味课题训练模块(划规、榔头的制作等),进一步强化学生手工加工技术的专项技能,学生也可自由选择,自己设计加工方案,自主完成加工工作。
2.提高实习模块(第三学期)。主要有冲压模具设计、模具零件工艺编制、塑料模具设计、模具拆装、中级技能培训、CAD/CAM实训、数控铣削实训等。教学项目针对的是从事该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等的训练,一系列教学项目的实施,确保学生达到今后从业要求的知识和能力标准。
例如,针对模具CAD/CAM工作岗位,我们根据CAD/CAM等应用软件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工作过程要求,设计了难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冲压模具、塑料模具、压铸模具等若干个训练项目(如平垫圈模具、花瓶模具、眼镜模具、皂盒、照相机壳、汽车轮箍等)。教学环节的实施完全遵守其工作过程。学生经过上述若干个项目的训练,基本能达到该岗位从业的要求。
这一层次技能训练,要求实践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规范学习内容和标准,使学生在掌握专业专项技能的同时,达到中级工水平。
(二)专项实习
1.校内专项实习模块(第四学期)。模具设计与制造专项实习的总体操作流程如下:学生分组下达设计任务书产品工艺性分析确定设计方案CAD模具设计小组内择优选取加工模具模具零件工艺编制模具零件制造模具装配试模、调试试制产品。
为了保证实训质量,学校应当成立一个由多名教师组成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项实训指导小组,实训时间为12周(课内6周,课外6周)。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项实训具体实施步骤及内容:
(1)模具设计与备料。学生报名选择塑料模或冷冲模设计与制造,根据报名情况分组并选择设计指导教师。设计指导教师布置设计题目,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题,每人完成一副模具的设计。备料包括标准模架与模板的定做或非标准模板和标准件的购买。
(2)工艺编制与模具加工。在教师指导下,每组学生选择最优化、最合理的设计图纸,编写具有可操作性的加工工艺,分工合作,完成模具加工任务。
(3)模具装配、试模、调试。学校聘请企业的模具钳工师傅进行指导,学生全程参与,进行模具装配、试模,产品质量检测,工艺的改进尝试与模具结构的修正。
(4)总结、答辩。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分析问题,交流座谈,了解学生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协助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学生在实训中完成并提交:小组共同提供加工模具资料一套,包括装配图、零件图、工艺卡、模具成品;组员每人上交各自设计资料,包括装配图、非标件零件图、设计说明书、各自负责编制的工艺卡与零件图、模具制造总结。实训答辩分两步进行,一是小组模具制造答辩,二是个人模具设计单独答辩。
2.校外轮岗实习模块(第五学期)。轮岗实习是在企业中进行。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训练,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指导,受到横向拓宽、纵向延伸的专业训练。这种模式既指有两批学生交替参与,又指不同岗位的交替参与。
指导教师由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承担,并且由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搭配组建。指导教师应当根据被指导学生不同的实习单位、岗位及要求,会同实习单位确定具体实习内容并拟订实习计划,具体指导学生实习。
顶岗实习的考核由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并以实习单位的考核为主。
3.职业技能大赛模块(第四、五学期)。职业技能大赛是切磋技艺、交流技术、展示技能、提升自我的一个平台。技能大赛检验了学生的技能水平,检验了学校的师资力量,同时也检验了学校的课程建设和管理水平,是一场从学生到学校、到地区的全方位检验。
在第四、五学期,要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大赛,选拔优秀学生积极参加。先在所有学生中开展大赛培训,培训要以职业岗位中的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任务,以企业真实工作情境或任务为载体,使学生通过激烈的竞争提高自身操作技能。然后通过层层选拔,实现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职业技能大赛的有机结合。
(三)综合实习
1.毕业设计模块(第六学期)。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的最后一个重要学习环节,是专业课程学习的深化与升华过程。通过毕业设计,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设计问题的能力,为适应实际工作和今后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毕业设计选题要在第五学期完成,选题要来自实际,应用性、综合性要强。毕业设计采用基于生产过程的设计模式:产品分析—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装配—试模、调试—试制产品,让学生把自己设计的图纸真正变成模具,并用模具加工出合格的产品,使毕业设计真正成为学生实际工作前的一次全过程模拟,缩短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差距。
2.顶岗实习模块(第六学期)。学生完成单项技能实训、专项实训和轮岗实习后,进行顶岗生产实践。选择专业对口、生产技术先进和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为实训基地,使学生获得完整的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的综合训练。
校外实习基地是实习教学的主战场,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学校的专家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合作,学校和企业互惠互利。企业的岗位完全以学生为主运作,他们接受的是实际工作过程的训练,学生的身份就是员工,享受企业员工的工资等福利。培养计划以企业为主制定,真正体现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做,充分体现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实施这种教学模式,在增加学习内容的同时,相应减少了一些课程的理论学时,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接近实际,更有实效,把学校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的工作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实现高职教育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提供了保证。
二、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保障
(一)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由学院与企业共同研讨、协商制定。制定培养方案时既要遵从“认识-实践-理论-再实践-再认识-提高”不间断的认知规律,更要充分尊重企业的生产规律,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不间断,实施校内学习与企业认识实习、轮岗实习、生产性实习、顶岗实习的工学交替,形成不间断的校内学习与企业实习循环机制。
培养方案中前三学期基本完成专业应知、应会基础知识与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和培训,确保前三学期打下高职职业基础,形成本专业基本技能(中级);第四、五学期根据学生个性及职业发展规划,导入专业新技术、新工艺知识及高级技能训练及面向企业的定向培训(轮岗实习),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提高,进一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提高专业计划的灵活性,强化专业特色;第六学期进行岗位适应性训练(顶岗实习),养成岗位要求的职业素质。
培养方案压缩理论教学,突出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不低于1∶1。原则上定为两周理论、两周实习交替进行。实践教学环节围绕培养学生“设计能力”与“制造能力”两条主线展开:设计能力有制图测绘、AUTOCAD实训、CAD/CAM实训、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制造能力有金工实习、模具拆装的认识实习、机械加工实习、数控加工专业实训。
(二)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只靠学校单方来实施存在很大的难度,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结合构建校企结合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是最佳的途径。
高校首先要增加投入,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实训基地建设中,一是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实验实训设备,要做好设备的整合工作,老设备可用于学生认识、拆装等教学环节。二是要在国内外调研基础上,购置新设备,购置的新设备要有前瞻性、先进性,还要和社会生产发展相适应,新设备不应以验证性为主,而应该具备工艺性、设计性和生产加工性等教学功能。模具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宜设置理论教学区、模拟操作区、操作训练区和产品生产区,形成既是车间又是教室的实习基地格局,实现教、学、做合一,兼有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及技术服务等多种功能。三是设法与企业联合,创建校办企业,达到资源共享、企业和学校共赢的目的,使学生通过实训或实习得到工厂化生产的锻炼,学到更贴近就业岗位需求的实践技能。四是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现场企业环境进行实际加工。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
1.制定激励措施,是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首先,学校要把“双师型”师资建设纳入学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继续教育的培训机制,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制定出具体的培训计划。其次,学校要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设立“双师型”教师津贴等激励机制,促使更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2.校企合作是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教育是根据行业和企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教育对于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意义重大。通过合作,学校专业教师可以向企业提供智力和人力的支持,在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方面建立共享机制;专业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科研、营销、服务等活动,及时掌握企业最新技术,增强了生产实践和科研能力,同时又能把生产实践问题紧密纳入教学过程中;企业负责学生顶岗生产安排及指导教师选派,也培养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同时,高素质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可选聘为专业兼职教师。通过校企合作,企业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成为专业兼职教师的聘任源地。
3.建立一支较为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手段。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不仅仅是从学校到学校,而更应当从企事业到学校。从其他行业一线引进工程师、技术能手、能工巧匠等充实教师队伍,不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一技之长,更从企业带来了新理念,指导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同时对于从企业引进的教师本人而言也是一次质的飞跃,教学相长,理论和实践相印证,也能弥补实践中的不足,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也得到了升华。
工模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信息化;模型构建;职业岗位核心能力;教学方式
一、引言
随着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的开展,通过大赛来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本文通过《车轮模型的构建与加工》项目为载体,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做、学、教”三种统一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以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宗旨,从项目准备—项目引入—项目分析—项目实施—项目展评—总结拓展六个环节来分析在CAD/CAM课程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来化解教学中的重难点,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二、教学分析
1.学情分析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中高职四年级学生在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机加工工艺有一定基础和一定的CAD绘图能力;在知识方面已经学习了草图绘制、拉伸等操作,但实体造型设能力不够;在情感方面大部分同学对软件有一定的学习兴趣,部分同学兴趣浓厚。
2.教学内容整合
根据CAD/CAM专业学生未来从事的岗位分为5个知识模块,本项目将实体建模、装配、工程图及加工融合在一起。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草图绘制,前期项目是涡轮蜗杆减速箱的构建,学习了拉伸、孔命令;现在进一步通过车轮模型的构建与加工来学习旋转、阵列、放样、装配及制造命令的使用;后续项目是汽车其他零部件的构建;所有项目完成后的作品可以装配为一部完整的汽车,见图1。将命令练习和运用融入到汽车零件造型中来,从而来激发学生们的学生兴趣,满足“够用、适用、实用”的原则。
3.教学目标确定
根据分析,确定了知识目标是:掌握旋转、阵列、放样、装配的使用方法;技能目标是:能灵活运用命令构建和加工模型;素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探索、研究、创新、合作的职业素养。重点为旋转、放样、阵列、装配及加工命令使用方法的掌握;难点为是零件实体特征构建一般步骤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信息化手段的运用
具体的教学过程见流程图2,大致可以分为:项目准备——项目引入——项目分析——项目实施——项目展评——总结拓展六个环节,下面将从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突破的方法进行分析。
1.项目准备
存在问题:
(1)书本预习枯燥;
(2)知识与应用脱节。
突破方法:
(1)教学平台、电子教案(图3);
(2)模型库结构分析软件(图4)。
要上好一堂课,提前的预习思考必不可少,但是书本预习比较枯燥,为此搭建了教学平台,将知识点已更直观形象的方式存放于电子学案中。在课前,学生通过登录CAD/CAM技术教学平台,在课前根据学案了解学习目标与课程任务进行知识准备,从而有效地提高了预习效果。
在以往教学中,知识与应用往往分步教学,为了让学生在将来就业更快的适应岗位,特地开发了模型库结构分析软件,将机械结构的知识融入到软件教学中来,做到学科的结合。打开软件,进入项目图标层,点击车轮,出现其装配立体图,再双击,零件分开,将鼠标放在相应的位子上会出现名称与作用,复杂的零件还可点开了解其剖面的结构,这样在课前,让学生充分了解轮毂和轮胎的结构,为项目的展开作好铺垫。
2.项目引入
存在问题:学习兴趣不够浓厚,职业面向模糊。
突破方法:视频导入,职场角色扮演。
课堂开始播放一段关于为畅想未来汽车车轮的视频引入课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四年级的学生即将就业,然而职业面向模糊不清,所以将实训机房设置成开发部,教师担任项目总监,下达设计任务书(图5),完成四款不同风格
车轮的设计与加工,学生分成4个项目小组,组员推选项目组长,进行任务分工(图6)及进度把握,其他组员进行结构、外观设计、完成工程图和加工,任务完成后,可进行角色互换。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让学生进行职场角色扮演,感受工作气氛,有效地促进学生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3.项目分析
存在问题:模型构建无从下手,设计顺序不明确。
突破方法:小组讨论,构图游戏(图7,图8)
确定轮毂和轮胎的构图顺序与方法,是本项目的难点。学生们拿到图纸存在模型构建无从下手,设计顺序不明确的问题,为此在老师的引领下让项目组长组织同学们对轮毂轮胎的体素分解、建模方法、建模顺序展开讨论,形成初步方案,培养探究、思考的习惯。
针对难点,本课程特地开发了构图思路互动游戏,小组合作完成,点击开始游戏,根据中间的图片,头像变亮的同学选择正确的构图方中间更换下一步的效果图,下一位同学继续选择,通过游戏对形成的初步方案进行修正,思路进行导向,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合作意识,构图完成游戏结束。轮胎比较简单,以拖动图标的方式实现。游戏完成后,正确填写构图方法和顺序的表格,难点突破。
4.项目实施
针对问题:命令繁多,步骤复杂,难记易忘
突破方法:视频教学,实体建模技术词典
在项目实施环节中分为6个任务:
构建轮毂、构建轮胎、装配轮毂和轮胎、外观设计见图9。前4个任务完成车轮的设计。知识从结构到外观,能力从仿形到创新。
在每个子任务中,涉及到命令繁多,操作步骤复杂,难记易忘的问题。所以,在每个任务前,老师视频演示对命令的基本操作进行讲解,做好知识铺垫。学生在完成任务时进行命令运用,是本项目的重点,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建模词典、同学探讨、老师辅导等方式来解决。从而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做、学、教”三种统一的教学思想。
为了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开发了实体建模技术词典(图10),在学习中遇到不会的命令,打开软件,点击相应的命令图标,其知识点及操作视频就会出现。软件帮组老师为学生更快的解决问题,节省了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老师通过智能教学平台对任务进行全程监控,如果遇到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在终端机上举手,老师单独辅导,从而让学生能灵活运用命令进行实体建构,突出重点。
模型设计完以后,转化为二维工程图,局部及剖视图能清楚的表达了内部的结构并标上尺寸,完成任务5(图11)。从图片到模型再到图纸完整的展现了产品的设计过程,全方位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
为了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对轮毂进行了加工仿真,完成任务6(图12)。共有8个工序:粗车内轮廓、精车内轮廓、出车外轮廓、精车外轮廓、粗车底槽、精车底槽、粗铣端面及孔、精铣端面及孔。
5.项目展评
设计完后,先组内交流,选出最佳仿形和创新作品(图13),项目组长介绍建模思路和外观设计,在展示中体现学生设计的亮点,找到不同的设计思路,发现学习过程中的共性问题。为了进一步检测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老师组织同学在线测试,电脑自动评判并生成成绩。
教师对学生提交的作品给出过程和总结性评价,和在线测试成绩形成成绩单,学生可在线查询。在线评价反馈系统还可对整个班级的成绩统计分析,形成柱状图(图14),方便老师查阅,指导教学。
6.总结拓展
老师对各小组的作品进行点评,首先肯定学生的创意与探究学习的精神,对共性问题再讲解,对学习难点再突破,再将知识要点条理化,加深认识,强化技能。最后布置课后作业,将完成作品上传到平台,知识巩固。在课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学习论坛中交流讨论。从而打破了传统学习中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形成共同学习空间,不断提高。
四、教学总结
本实训课题基于自主开发的网络学习平台开展教学,充分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实践项目,旨在让学生在未来能成为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吕伟.中职信息化教学设计探究[G].江苏教育,2013(2).
[2]侯小菊.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建构势在必行[G].江苏教育,2013(2).
工模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现代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创新制造
引言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企业已经广泛采用CAD/CAM/CAE及先进制造技术和系统,高等院校必须适应企业对人才变化的需求,让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大工程背景下的实践与学习,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造型的高素质人才,避免学生毕业后面对新的工作环境束手无策。
1、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培养学生工程素质
现代工程训练已由原来单一的金工实习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方向转变,不仅要进行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也应该进行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的训练及经济、质量意识培养的训练。
长春工程学院工程训练中心将原来的钳工、车工、铣工、磨工、制齿、焊接、铸造、锻造、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电加工、电工、电子实习进行改革重组优化分成几大模块:基础冷加工工程实训、基础热加工工程实训、钳工与钣金实训、电工电子实训、先进制造技术实训,创新设计及综合实训。
金工教研室按专业不同分别制定教学大纲,按层次从简单到复杂,由传统加工到先进制造技术,由单一项目到综合实训。并对机类一、二年级的学生及近机类、非机类的学生开展理论课程,如材料成型、金属加工工艺、现代加工技术等,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更加全面地熟悉和掌握现代加工技术及发展趋势,更深刻地感受到新工艺、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需要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和融合。
2、现代工程训练代表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现代工程训练已经由原来单一工种技能训练逐步向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方向转变。现代工业的发展与制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而且这些技术的结合也越来越密切。所以工程训练不应只是传统制造工艺的训练,还应包括先进制造工艺的训练。在原有制造训练的基础上,还应对整个生产过程全面了解。并且不断跟踪新技术,使学生了解数控技术的发展方向。我校工程训练中心为了适应先进工业技术的发展趋势,近三年增加了大量的先进制造设备。目前中心开设的先进制造训练项目有: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电火花成型机、电火花穿孔机、快丝、慢丝、三坐标、成型训练等。还组建了一个柔性制造实验室,使学生通过计算机控制机器人完成立体仓库取料、加工、检测、运输的整个现代化生产流程。这些先进设备使学生了解到先进制造技术及制造工艺的发展方向。
3、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应不断进行教学改革
我校自成立工程训练中心以来,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特别是近几年,初步构建了“创新型四级工程训练体系”。工程训练分四个层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融入学生大学4年的学习生活,促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3.1工程训练一. 主要针对一年级的新生开展工程系统认识教育活动,其中分成两个阶段,首先有工程训练中心的教师采用多媒体、展品柜的形式进行工程知识讲解和演示,然后组织学生到工程训练中心现场参观,重点参观车削加工、钳工加工、数控加工、特种加工模块,并到柔性制造实验室了解整个现代化生产线。大量的先进机械加工设备,丰富多彩的加工方式及实物作品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开阔了视野,增加了工程意识,为今后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
3.2工程训练四.对学生进行综合与创新能力训练,主要面对大四的学生,以选修学分、创新实践、课外科技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充分利用中心的先进制造设备,结合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校级、省级、国家级的各类竞赛,为学生提供设计、制造所必备的工作环境、条件和场所。通过模拟工业产品设计、制造全过程的实践活动,对工程师所具备的工程能力和素质进行训练,锻炼学生的综合工程实践能力。
4、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现代工程训练中心不但要引进现代化机械加工设备和加工工艺,还要有适合现代社会的教学手段及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设计各种CAI课件,借助多媒体教学、展板、挂图、展品柜等多种教学手段,采用循环分组的形式,以工程方法为主线,打破工种界限,重组训练内容,强化课程建设,提高工程训练的教学效果。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先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我中心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补充实训内容,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多种教学设备及正版教学光盘和正版软件,组建了两个多媒体教室和一个CAD/CAM编程室,例如在CAD/CAM编程室学生利用PowerSHAPE、PowerMill、FeatureCAM、CATIA、UG等软件在计算机上建模,模拟刀具路径、生成加工程序。学生对此产生浓厚兴趣。通过网络系统将CAD/CAM编程室的计算机和数控机床组成一个数控加工单元,可以读取数据、参数等,实现高效柔性生产,初步实现远程设计与制造。
5、为学校及社会提供技能培训、鉴定服务
长春工程学院2003年12月成为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建立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2004年5月成为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建立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是国家首批确定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五所试点高校之一。2007年被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评为省级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中心还承担吉林省机械加工行业的技师及高级技师的社会化培训鉴定工作。针对当今社会需求和长春工程学院应用型本科教育层次的定位,我们构建了教学实训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立足校内与面向社会鉴定相结合;专、兼职师资队伍相结合;多工种、全等级技能培训相结合;完成教学、技能鉴定、支持实验室建设相结合的“五结合”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在原有的几个鉴定项目的基础上,拓宽了培训鉴定领域,新增了大量的培训鉴定项目,如管道工、泵站工、电站运行、数控加工中心、线切割、AutoCAD、CATIA等。现有1000多个鉴定项目,使学生在校期间拿到相应级别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结束语
新世纪的高校面临更大的社会责任,我们不仅要充分开展校内学生的工程训练,而且要成为支持校内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基地,还要服务于社会,广泛开展较高水平的职业技能训练,还必须有自主的科研创新方向。2008年工程训练中心被评为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我们将不断进取,把工程训练中心建成项目齐全,设施先进,具有较强示范和辐射作用的现代工程训练基地,为争创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工模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中职院校 NX(UG)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010-01
UG NX 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和紧密集成的、面向制造行业的CAD/CAM/CAE高端软件之一。许多世界领先的制造商用其进行概念设计、工业设计、机械设计、模具设计、数控编程加工等工作,特别是在国内的模具设计与数控编程行业中,UG NX已经成为了主流的设计编程软件。为使学生进入企业后,能够熟练掌握一门CAD/CAM软件,尽快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我校结合机制专业的自身特点,选择NX(UG)作为CAD/CAM教学软件。但作为一门课程,学生学完后,很难做到融会贯通,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枯燥的机械课程变得简单易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本人总结目前教学方式及一些教学改进措施。
一、目前学校的教学方法与思路
在本校,UG NX课程均在实习课堂上完成,即作为实习项目来教学。实习场地选择在机房,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操作时间,在机房上课也更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上这门课时,均采用多媒体教学,边讲解边示范演示。讲完功能指令后就布置练习或者讲解一些相关的例子,作为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这种讲授课方法,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或短时间内都能接受,但过段时间后学生就会把所学知识忘记的非常透彻。或是老师所举例子,都能按老师操作方法完成图,但是采用相同的功能指令,换个类似的图让学生完成时,往往又不能独立操作成功。针对以上问题,本人经过多次的实验和长时间的观察,总结得出了以下几方面原因:
1.实习课时太少,学生自己动手时间短
从以往的授课计划表可以得知,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充实,但实习课时较少。UG NX 每个模块的功能指令都特别多,而且每个指令都有相应的对话框,对话框内又有各种参数选项,因此,要完全讲解每一个指令的应用,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由于课时已定,因此,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就相对减少了。
2.缺少学生动手操作环节
大部分老师上课都是采用边讲解边示范演示的方法,讲完指令后就列出一些相对应的例子,讲完实例,学生画完后就进入下一课题了,缺少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由抄画模型的环节。
3.缺少相应的基础知识
学生在实习UG NX 课题前,没有学习相应的基础知识。比如,学生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绘图、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学习,直接进入UG NX课题的实习。由于UG NX功能非常强大,在绘画方面需具备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及平面绘图基础。如果没有这几基础知识,那么,入门就比较困难,需要很长的时间。但课时有限,因此给上课老师带来很大的教学压力,且上课效果不佳。又如:学生在实习UG NX 课题前,从没有接触过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甚至连数控铣削原理都不懂的,就直接学习UG NX数控编程(CAM)。这样会给专业老师带来更大的教学压力,老师需要从铣削原理、加工基础讲起,即使教师把这课上得再好,也只是纸上谈兵,学生到实践中还是不知如何下手。
二、教学改革方案
根据以上几个问题,本人提出以下相应的教学调整,具体方案如下:
1、增加实习课时,分阶段实习 ,增加零件抄画、机床连接操作环节
跟数控铣床、数控车床实习一样,分初、中级与高级两个阶段实习,每个阶段至少120学时,初、中级阶段主要实习零件的三维实体造型、简单曲面造型、工程图、装配基础、二维加工。高级阶段主要实习曲面造型、三维加工等。
每实习完一章节,学生除了要完成一些实例外,还要自己动手测绘零件。如,学完三维实体造型后,让学生自己准备一把塑料卡尺,动手测绘教室内的桌椅和电脑显示器,或者指导老师准备好一些零件模型等。通过实体模型测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还可以把学到的功能指令、构图方法运用到实际模型抄画中去。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得更加牢固。学完自动编程章节后,让学生到数控铣削车间实习一周,进行与机床连接操作。学生在计算机上用UG NX编完程序后,直接传到机床上进行加工。指导老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需要和兴趣,自主地选择编程方法,大胆、自由地去尝试。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每种刀路的走刀方式和加工出来的效果,更进一步的加深学生对刀路的认识,掌握什么样的零件采用什么样的刀路合适,为学生今后走进工厂更快地上手编程加工打下扎实的基础。
2、 NX软件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应用――NX 三维造型模块
在制图的教学过程中,仍以讲授为主,部分教学环节借助模型和挂图等辅助工具,学生往往是被动学习,建立空间思维相对困难,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太难学,从而对课程产生了厌倦,降低了学习积极性。到了高年级,进入专业课程学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阶段,学生反而不会画图了。毕业后,进入社会,就业将更加困难。因此,尝试将NX软件引入“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环节。建立机械制图虚拟模型库,让学生有整体的概念,通过旋转、剖切三维图形,可以对三维模型进行动态仿真,让学生理解模型各个方向的形状,增加图形的直观性,搭建投影和三维实体之间的桥梁,这样再来学习制图的投影原理及其他表达方式,将变得非常轻松。同时,NX为参数化建模,方便对模型进行修改,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变化,及时修改模型。可将模型库上传到网络课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在“数控机床编程”课程中的应用――NX加工模块
部分院校数控机床编程主要以手工编程为主,讲授数控车床编程和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手工编程的内容也会借助NX软件,讲授自动编程应如何实现。如在车削的教学过程中,相应会讲解轴类零件、螺纹类零件、综合实例等自动编程过程,通过手工程序和自动生成程序的对比,学生对编程有更深刻的理解,更喜欢数控编程课程,为机床实训打下基础。
手工编程虽然有以下几个优点,如方便快捷,可以省略很多走空刀的地方,能最大地优化加工路径等。但手工编程无法编制复杂工件,如非常规曲面的程序编制,同时手工编程对编程人员有较高的要求,一个点计算错误,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当手工编程无法完成或是编程比较困难的零件,可以通过自动编程完成,NX软件有强大的数控加工CAM模块,包括平面铣削、型腔铣削和深度铣削、固定轴曲面轮廓铣削、多轴铣削和孔加工等,基本可以加工任意复杂的曲面。NX数控加工的一般流程为零件3D建模―指定工艺方案―进入CAM环境―创建程序节点、创建刀具节点、创建几何节点、创建加工方法节点―设定参数―生成刀轨并验证―机床后置处理―数控程序(NC代码)。
4.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宗旨是教好学生,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因此教师除了有良好的教学技能外,还要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为了适应先进制造业的发展,UG NX软件在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增加新功能。因此,专业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学校也要定期给教师提供技能提升的培训机会,全方位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结语
把NX(UG)软件应用于 “机械制图”“数控机床编程”“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中,使学生感觉枯燥、难懂专业课程变得生动、易懂、易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同时,应增加实习课时,分阶段实习 ,增加零件抄画、机床连接操作环节,且充分合理地选用NX软件的相应模块,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学习需求,教师更容易了解学生,可使教学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更能贴近社会实践的要求。学生上学期间打下的坚实基础,也为今后的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德蓉,何玉林,李彩霞.基于CBR的“CAD/CAM技术-UG”课程的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