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教师研修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教师研修总结范文1
微山县留庄中心小学 朱蕊
3013年7月23日,顶着炎炎酷暑,我和同事们一起来到学校进行网上研修活动。
在这次研修活动中,我觉得我们收获了很多。让我有幸与各位同事在专家的引导下共同探讨的话题,大家各杼已见,浓浓的学习氛围不言而露,尽管不曾相识,但远程研修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全面提升了自我的基本素质,和业务综合能力,对于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在就把我个人网络研修学习活动主要收获总结如下:
一、转变思想,打造“生本课堂”。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积极磨课,感悟深刻。
“同课异构”的磨课与教学方式给我很大的启示,我非常欣赏两位老师的教学。每个人的思想不同,教学风格与面对的学生的不同注定了备课的不同。而且通过各种量表让我们看到了集体的力量,让我们学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这个环节我看了所有的视频与磨课的计划,感受很深刻,今后一定要虚心认真地听老师们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三、反思教学,提高自我业务水平。
以前人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当中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否则,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很难实现。因为,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科目,这就需要老师具备良好的组织课堂,理解教材,语文素养,语言表达,善于沟通的能力,才能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不同的课文作出相应的教育策略,因此,要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不断提高语文教师本身的能力势在必行。
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让自我的知识永葆青春。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如果教师不能经常的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教师就有可能被学生看不起,在学生眼里“老古董”多得很呢!一旦教师不给学生看重,麻烦可真太多了,因为威信是维系师生关系最牢靠的锁链。而且,教师的魅力在于通过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所形成的诸多良好的品质:个性、修养、风度、气质、幽默感,对人的尊重的态度,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与敬畏。所以说,只有终身学习,只有让自己的知识丰富,新鲜,才可以让自己站在那三尺讲台上莎爽英姿。
五、利用网络的优势,引导自我前进。
远程网络研修,使我深深感受到网络的方便和快捷,感受到科技的进步给我们带来的学习的方便。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从实际出发,把坚持个人研修作为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努力做到从实践困惑出发,在研修思想的引领下,引发幼儿的积极性,力求提高课堂效率。运用好课堂教学的艺术,使本来枯燥的学习、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易懂,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拓展了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是对自己教育思想的洗礼和升华,也是对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升。 学无止境,不断进取,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小学教师研修总结范文2
【关键词】教师发展;素质提升;校本研究
一、校本研究的思考与主张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创新型人才,这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的共识。因为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高水平素质教育的保证,所以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已成为当下中小学教师校本研训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向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提出了新的紧迫的要求,国内对教师作用的认识也逐步深化,对于提高教师素质内涵的理解也在相应的丰富而深化。但是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策略校本研究,在国内北方却相对淡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探究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策略研究将成为本区域教育的一个重要校本课题。怎样才能让中小学教师真正地融入新课改之中,让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原有业务素质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升,以提高本校教师整体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成为我校校本研究的重要任务。
本校教师素质提升校本研究的主张,就是依据本校教师目前已有的业务素质现状,针对教育信息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针对课程资源学习意义建构能力,针对课堂教学理念与方法等,组织调研选题。在教育信息化应用实践中,包括物化形态的有形信息化应用和观念形态的无形信息化应用,为创构中小学自身素质提升对策和考量机制,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并通过开展校本研修实践,以有效提高本校(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研究,是研训转变本校教师的业务职能:变教书匠为研究型教师;变权威型教师为引领型教师;变科任型教师为综合型教师;变传统型教师为信息融合型教师。本校教师素质提升策略校本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教师继续教育研训实践的一致性,是指向于义务教育健康发展和均衡发展。因此,无论是校本研究还是校本培训,理应关注学校的教学改革实践和教师专业发展实践。中小学教师是现代义务教育校本建设的主体,同样须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和师德素养,因其决定着义务教育的发展资质、办学特色、教育质量及管理水平。中小学教师需求身正学高。只有其自身达到高标准,才能有效用其高标准来培养后代新人;本校教师需求严谨治学,勇于创新;以自己的学识、才能和师德修养来影响一代代后生;中小学教师的劳动成果,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智慧的结晶,且成果测评和专业评价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很难完全科学予以定性量化。由此,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提升策略的校本研究,同样显得尤为重要。
二、校本研究的措施与环节
教师素质提升校本研修对策及途径,理论上追求新见地,实践中追求新举措。具体着眼于五个“落实”:一抓教师素质提升校本研修活动计划落实;二抓教师素质提升校本研修常规管理落实;三抓教师素质提升校本研修考量标尺落实;四抓教师素质提升校本研修要求达标落实;五抓教师素质提升校本研修发展目标落实。
校本研究是解决本校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问题的自主性研究,它与教育经验总结研究和教学课例研究相互结合,构成本校教师素质提升实践(问题采撷、反思诊断、总结积累、反复研修的螺旋式循环)模式。校本研究的第一个环节,是基于学校各教研组自主实践,说明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的基点是各研训小组,其研究应针对各个小组教师素质自身实际,并应以本教研组教师所面临的研训实际问题为研究的出发点。第二个环节,是研究的对象为了本校各位教师,研究内容是本校教师素质提升策略的实施手段和研训实践对策,研究过程是本校教师积极建构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实践模式。第三个环节,是为了教师素质提升创建校本研训特色,提高校本研训质量,提高本校教师专业品位,提高教师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具体表现在三种校本活动形式:一是学校与研训部门一体化素质提升建设活动;二是学校组织层面上主张的素质提升研修活动;三是教师专业发展自觉参与的素质提升学习活动。研究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校本活动形式,针对不同研训内容和任务,不同成果和目标,实施不同的校本活动方式,同时也辅助于校本管理经验总结和教学课例研究。
小学教师研修总结范文3
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管理共同体的构建
以网络平台为主体的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构建一个务实、有责任感、懂培训的管理团队,这是实现培训有效性的一个关键点。对各级教师远程培训而言,这个管理团队,在市级层次就是由市级总管理员、市级各学科班主任组成的管理团队和由市级学科专家组成的辅导员团队;在县级,就是由各区县培训机构和遴选的区县各科班主任组成的管理团队和区县学科辅导老师组成的辅导老师团队;具体到一个学校,则是由学校管理团队组成的校点班主任,骨干教师担任的学校辅导员。这不同层级的管理团队和辅导团队,对进行远程培训的中小学教师而言,在网络上,他们适时地进行组织管理,网上交流,网上学科专业引导,网上答疑。在虚拟的网络中,通过电话联系、QQ交谈以及论坛交流。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培训的管理团队和辅导团队,与老师们形成了一个网络虚拟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成员之间的联结,就是以共同完成远程培训任务为共同目标。网络团体构建成的管理共同体,需要在实际团体中进行远程培训管理探索,总结管理经验,提出问题建议,会商未来远程培训管理有效途径,结成实体的培训管理共同体。以四川省乐山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为例,2010年9月乐山市依托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为学科远程培训平台启动了乐山市第一批乐山学科远程培训,培训项目为全市3693名中小学老师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学科培训;同年11月,乐山市参与了“国培计划”中小学几个小学科的培训项目,这几个培训学科依托的网络平台有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新思考网,教师研修网;2011年4月,乐山市启动第二批学科远程培训,这次也是依托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开展的全市4212名教师的学科远程培训。这样大规模数量教师参与远程培训,不仅需要网上的虚拟团队适时的管理,还需要管理团队从网上落实到网下到位,进行问题研究和策略探索。在这几个培训项目开展期间,乐山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在学科培训中期专门召开了各学科辅导专家研讨会,共同探讨远程培训的有效性,以及学科辅导专家在远程培训中所要担当的重要角色;在培训后期,召开了县级培训机构项目负责人研讨会,分析全市学科远程培训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农村教师学科远程培训有效性的有效策略。在2011年国培结束后,乐山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组织参与国培计划的班主任、辅导老师召开国培研讨会,总结国培计划中远程培训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有益和不足之处。从网上的交流,落实到现实团队中的共同研讨,形成一个经验丰富,认识到位、管理到位的管理团队,这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所必须具备的首要要素。
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利用网络培训平台提供资源的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从他们登录进入平台学习的第一天开始,来自不同区域的教师们就在网络平台上形成了虚拟的教师网络共同学习体。在这个平台上,老师们可以针对平台提供的学习资源,在平台提供的相应板块里相互交流。这些交流形式包括论坛发帖、研修日志的,教学反思和教学叙事的撰写,作业和总结的提交。通过这些方式的交流,在这个虚拟的平台上,老师们形成了网络虚拟学习共同体,他们共同奉献和分享这个共同体成员在远程培训中的教育教学经验与智慧。但这个共同体所共享的平台毕竟是虚拟的,老师们需要从虚拟走向现实,在现实的教学教研中展示、交流、分享远程培训所获所得。这就是远程培训在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安徽无为县教师进修学校所提倡的现场研习,就是远程培训在现实教研中的实践运用,也是参训教师们的虚拟共同体走向现实教研共同体的一个范例。这种现实的教研共同体,可以由市级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和教研机构,也可以由不同区域的教师培训中心和当地的教研机构共同组织发起,共同营造远程培训现场研修的气氛。乐山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在2010年的国培过程中以小学英语学科作为了一个试验范例,在此次现场教研的活动中,师训中心选取了一个县级区域的一所小学作为教师培训现实共同体研修的场域,让本区域参加国培的小学英语教师,现场做了一个新方法新课堂的展示,将网络上所习得的理论,用于实际的课堂中,这是一次非常有益的远程培训实效性的探索。2011年6月中旬,乐山市师训中心又选取了另一个县级区域,做了小学数学现场研习会。组织发起者是乐山市教科所小学数学教研员兼2011乐山市第二批学科远程培训小学数学辅导专家。这次现场研习会参加的人数和内容的丰富,都超过了2010年国培小学英语的现场研习会。这次现场研习会,更好地把网络虚拟的管理团队、辅导团队以及参训教师团队联系在了一起,让这些不同的虚拟团队走进现实,形成了远程培训的现实共同体,其间交流了经验,展示了远程培训所得成果和经验。2011年11月,乐山市师训中心利用“国培计划”继续教育网“国家专家到我身边”初中语文远程视频答疑会在乐山召开的契机,组织了两个区县近100名正在参与“国培计划”初中语文远程培训的老师们参加了现场答疑会。这样的现场答疑会,让专家从线上走到线下,与教师们面对面交流,同时也让老师之间从线上走到线下,面对面共同交流,起到了网络交流到现场研修的良好效果。这样的现场交流和答疑,深得很少有机会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农村初中语文老师们的好评,加强了老师们参与远程培训的有效性。
小学教师研修总结范文4
【关键词】校本研修 小学 农村教师 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A-0004-03
在当前这样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无疑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教育质量能否得到保障,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而教师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科研能力,因此,教师科研能力是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农村学校的校本研修最主要还得立足于自身现实状况,以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为基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科研能力的提高都无法脱离学校的环境。因此,笔者认为,要以校本研修来促进农村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其前提是必须正视当前农村小学教师的现实状况。下面我们试着以广东省罗定市罗平镇中心小学为例展开分析。
一、制约农村小学教师科研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罗平镇中心小学作为一所乡镇中心小学,创办于1921年,前身是诚正小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人文环境。
罗平镇中心小学下辖29所完小,幼儿园3所。总的来说各完小具有“点多、线长”的布局特点。“点多”是指全镇小学及幼儿园学生6 694人,分布在29所学校,人数最多的学校有1 100多人,人数最少的有150人;“线长”是指距镇中心500米的学校有2所,距镇中心最远的学校有近20公里,最东边的学校与最西边的学校相距30多公里;全镇小学教职工402人,其中公办教师362人,代课教师40人;男教职工175人,女教职工227人;小学高级教师267人,大专以上学历350人,党员52人,完小校长(园长)共32人,其中女校(园)长5人。这些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生就读问题的解决,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管理者也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研修活动。但是现实状况仍然制约着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状态和生存情况大体相似,因此罗平镇中心小学在以往研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代表着目前农村学校在研修过程中存在的共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农村小学教师在职培训机会少
目前,该中心小学学生共6 649人,教学班共187个,师生比例失调,使得一些在岗教师不得不超负荷地工作。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上岗适应和在职提高。上岗适应对于农村教师来说非常重要。目前农村已经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学生,该校有40%左右的学生都是隔代管带,这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困难。一些学生的父母往往外出打工,他们和自己的祖辈生活在一起,有一些还寄住在亲戚或邻居家。这些学生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如自卑感强,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需要教师加以关注和帮扶。一些本该由社会和家庭承担的教育责任,现在却转嫁到学校和教师身上。那些刚从城市大学毕业走向农村的年轻教师往往得花大量的时间来应付这种“上岗适应”。此外,农村教师由于在职培训的机会较少,因此科研能力往往停留在职前教育水平。
(二)农村小学教师教研水平低
农村小学的教研活动往往缺乏相应的组织形式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在教研指导上,不怎么考虑教师的实际需求,忽视教师之间的互动,只是由教研员进行专业引领,教研员说什么,其他人就做什么,而教研员自身水平似乎也不是在这个教研组就真正“高人”一等,因此大家对于存在问题的交流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深层次的合作和探讨无从谈起。
(三)农村小学教研氛围差
农村学校的教研活动往往流于形式,只是单纯为教研而教研,大部分时间讨论的更多的是教学课时的安排以及教学内容的增减,至于说课、听课、评课中那些有研修实效的,如对“同课异构”这样的研究主题往往缺乏讨论,因此教师对教研活动没有太大的兴趣,也不能从中获得成就感。
二、校本研修对于提高农村教师科研能力的意义
校本研修由于自身的独特性,对于促进农村教师科研能力提高具有一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有助于全面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
农村教师不重视自身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主要还是由于教师缺乏参与教研活动的意识,而提高教学教研水平最主要还是源于自身的需要,而非外界的要求。而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又往往强调理论的学习,而忽视了农村教师真正的需求。校本研修则比较关注教师的实际需求,尊重教师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意识,从而在研修之后能全面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
(二)有助于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就目前而言,尽管教师专业发展的渠道有很多,但校本教研修仍具有不容忽视的优点。校本教研将学习与工作有机统一,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注重解决教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这打破了目前农村学校教师往往采取封闭、单一教研模式的局面,展现的是一种学习型的教研团队的建设,在这个团队中,大家能平等、和谐地交流自身在实践中的知识,分享自身的教学工作心得与体会,从而不断加快自身的专业化进程,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科研能力也不再完全由职前培养因素所决定。
(三)有助于全面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在农村学校,部分教师工作态度并不端正,不会认真备课,也不会对教学内容做较为深入的了解,至于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他们也不愿意去接受,一旦学生学习成绩不佳,他们就会对学生进行一些不恰当的惩罚。而这些惩罚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校本研修让教师之间互相合作,互相交流,这将有利于他们转变错误的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职业态度,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从而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三、农村小学教师对校本研修所持态度
通过以往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农村小学教师对校本研修的了解并不深,他们大部分人认为校本研修的主体应该是学校领导尤其是校长,至于教师则应该不是研修的主体。这种观念的形成最主要是跟农村教师所处的环境有关,周围的研修氛围不够,无法激发他们的教研热情。教龄越长的教师越关注现代教育技术的补充,这说明目前城市学校对于先进的教育技术的熟练运用,已经使得农村教师感到自身教学能力不足。他们希望校本研修的内容能更切合实际,多开展一些实用性强的培训课程,满足他们的需要。
与此同时,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如果学校的培训课程需要他们另外支付学费,他们往往会缺乏学习积极性,或者干脆放弃了事。
综上所述,农村学校教师对校本研修有期待,这是积极的信号,但由于农村学校教学环境差,教师待遇低,教研氛围不够,再加上校本研修的内容与他们所期望解决的实际问题存在着一些脱节现象,使得他们对于校本研修仍然缺乏积极性。
四、农村学校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科研能力提高的对策
农村学校校本研修可以进行探索的空间很大,不过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对校本研修的实效引起重视。农村学校的突出问题是整体师资水平不高,由于自身财力有限,也无法将教师送到发达地区去培训。因此我们还得从学校实际出发,做到校本研修“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目前,我们已经做了如下的探索。
(一)强调专家引领,邀请专家开设教育教学讲座
目前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有师范类专业,培养的方向主要是小学教育专业。这些高校研究者能为农村学校带来新的教育理念,而高校研究者也希望一线教师能够把教育理论转变为教育实践。因此当罗平镇中心小学邀请罗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来学校进行专题讲座时,罗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表现得非常乐意,中心校与高校之间的这种合作对于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是有益的。
除了重视“请进来”的形式,罗平镇中心小学也坚持“走出去”。学校不定期组织学科教师走出农村乡镇,到其他优秀学校去观摩、学习,开阔教师的视野。
(二)重视活动引领,在积极探索中求发展
1.我们可以让这些成片的学校集中在一起备课;其次就是分科进行,不同学科教师在教研组带领下进行,每两周一次,集体备课实行点名制,由备课副组长负责本组人员的考勤,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不得无故缺席或请假,如有特殊情况须提前一天向备课组组长请假。将教师的集体备课情况与绩效工资挂钩,奖励在校本教研中表现优异的教师。集体备课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成效。做到“三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人;做到“三有”,即有讲稿、有讨论、有记录。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是:该年级科任教师写初稿―主备人发言―集体讨论―修改完善形成定稿。
2.开展“快乐、高效”示范课以及同课异构公开课
罗平镇中心小学在开学预备周,就已经拟定本学期上示范课的骨干教师。这些教师自然也会精心备好课,上好优质示范课,共同推进“快乐、高效”课堂的深入开展。该校还开展同课异构公开课,即让中心校教师与片区小学相同年级、学科教师各上一节内容相同但教法不同的课。课后,学校会分科组织进行“快乐、高效”课堂专题研究。学校重点落实“让100%的学生掌握80%的知识,让80%的学生掌握100%的知识”,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快乐、高效”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召开学科“快乐、高效”课堂教学讲座,分科开展“快乐、高效”课堂教学研讨课等活动。
(三)建立“3+2”工作模式,使校本研修成为一个系统工程
所谓“3+2”工作模式,是指中心小学校本部各学科教研小组挂点三所好的学校和两所差的学校,以抓好两间差的学校为重点,同时兼顾促进三所好的学校,尤其对两所差校进行质量“三包”:即包教师成长、包教研工作的有效活动和包教学质量的提高。罗平镇中心小学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中心小学校本部各学科教研小组的帮扶,做到情况明了,对差校的薄弱点要有准确的了解,针对实际情况,拟订好工作方向、工作重点、工作步骤。明确先解决什么后解决什么,按计划逐步解决。
2.在帮扶过程中,做好帮扶工作内容记录、工作过程记录、被帮扶教师的成长记录、学生成绩提高记录,并写成工作总结,以作述职汇报。
3.各小组与挂点学校领导做好沟通,召开双方见面会,明确帮扶任务与帮扶方案,共同协作,搞好学校各方面的工作。
4.各小组自定工作方法和工作时间,以成绩为依据进行评价。
5.帮扶成果以期末或学年考试评测来验证,教师成长以抽测听课来验证。
(四)培养名师,形成名师工作成效评价激励机制
农村学校在办学条件差、师资短缺的情况下,要利用校本研修打造本校名师。为此,罗平镇中心小学成立名师工作室,制订名师工作计划。名师开展“师带徒”活动,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听好他们的教学过关课,促使他们改进教学。构建名师工作成效评价激励机制,每次开展活动发放一定数额的补助金,并在期末综合评价工作成效。
罗平镇中心小学在校本研修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有一批教师已经成为学校名师,他们将来亦有希望成长为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当然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农村教师教育观念上的改变以及对校本研修始终保持积极态度,都需要时间上的积累。竞赛引领、评出奖项、给予奖励只是短暂的效益和利益的驱动,只能算是一项短期的措施,农村教师无疑更需要在被尊重的社会文化氛围中成长,唯有得到尊重,他们才能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热情,继续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为此,我们将继续探索校本研修这项工作,争取为农村学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小学教师研修总结范文5
为了进一步做好全区教师校本研修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榆林市教育局《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教育强区建设的意见》和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遵循教育发展以教师为本的方针,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目标,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二、基本原则
(一)全员性、主体性原则
校本研修要面向全体教师,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人人参与;同时还要树立起“每一所学校都是校本研修的主阵地、每一个教师都是校本研修的主力军”的思想。
(二)针对性、实效性原则
校本研修要着力解决本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和目前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要突出实效,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三)合作性、共享性原则
校本研修要搭建“大校本”平台,构建“大校本”研修体系,促进教师间同伴互助、校际间合作交流、片区间联动协作,实现资源共享。
(四)理论性、实践性原则
校本研修必须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确保微观研修的正确方向,把宏观理论的统一性与微观研究的多样性有机结合起来,把上级的总体要求与各校的自主探索有机结合起来。
三、研修目标
1.建设一支校本研修指导教师骨干队伍。 “十二五”期间,充分发挥我区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以及学校教科主任的作用,开展校本研修指导专项培训。
2.打造区级校本研修示范基地。 推进校本研修示范基地建设,创建3-5个区级校本研修示范学校。力争创建一所市级校本研修示范学校,为大面积推进校本研修积累经验。
3.提升校本研修水平。在各类培训中增设校本研修指导课程,积极创新校本研修模式,探索并完善“短期集中—送培下乡—远程跟进—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教师全员培训体系,全面提升我区教师校本研修的质量和水平。
4.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将校本研修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整体规划,每位教师每年参加校本研修不得少于40学时,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四、研修内容
1.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学科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与成果;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学科学段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现;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组织策略;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研究性学习及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等。
2.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教育法规与政策;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理想与专业发展规划;教师心理调适与情绪调控;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评价;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教育科研方法;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等。
3.教学管理与学校发展:学校办学思想与办学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学校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校本研修规划与方案等。
4.班级管理与学生成长:学生成长与身心发展;班主任工作与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班务管理;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学生思想工作及心理辅导;团队活动组织与管理等。
五、研修方式
1.侧重课堂教学的研修:集体备课、示范观摩、听课评课、同课异构、案例分析等。
2.依靠专家指导的研修:专家讲座、案例点评、咨询诊断、交流研讨、名师引领等。
3.凭借同伴互助的研修:以老带新、结对互助、教研活动、专题沙龙、兴趣小组等。
4.通过校际合作的研修:对口支教、项目合作、校际结对等。
5.着眼专业发展的研修:实践反思、技能训练、教学竞赛、专题(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
6.利用网络平台的研修:校园网站、专题论坛、主题空间、博客写作、QQ流等。
7.确立专项课题的研修:实践积累、排查问题、聚焦重点、诊断剖析、发现规律等。
8.突出“一功五化”的研修:锤炼教学底功;转化教学理念;内化课标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校本教研。
六、实施步骤
1.启动阶段(2012年1月-2012年7月)
(1)宣传学习
认真组织学习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使全区教师充分认识到校本研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参与校本研修的主动性、积极性。
(2)制定方案
制定校本研修实施方案以及相关制度,以保障校本研修的有效开展。
2.实施阶段(2012年8月-2014年12月)
全面展开校本研修的各项工作,确保校本研修步入规范化、常态化轨道,不断总结研究校本研修中的实际问题,调整优化研修方案,确保研修工作稳步健康推进,取得丰硕成果。
3.评估阶段(2015年1月—2015年12月)
对校本研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汇总研修成果,上报总结材料。区教育局对各校和教师研修情况的逐年考核进行汇总,评选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并给予表彰奖励。
七、保障措施
(一) 加强领导
1.成立榆阳区校本研修领导小组
组 长:刘巨广
副组长:申章昌
成 员:常艳珍 高建强 高凤成 刘 杰
2.成立榆阳区校本研修指导小组
组 长:常艳珍
副组长:吴志清
成 员:赵英炳 谢海雄 杜治礼 罗 慧 方尚林 王仪荣
3.榆阳区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研室,办公室主任由常艳珍同志兼任。
(二)明确职责
1.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校本研修工作的组织管理与协调,对校本研修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和评估。
2.区校本研修指导小组负责制定校本研修五年规划和年度工作具体方案,组织学校全面开展校本研修工作;负责全区校本研修业务指导与管理,抓好校本研修创新试点工作,对各学校校本研修年度计划进行督导检查。对基础薄弱、师资力量不足的学校要重点加强业务指导,及时总结、推广校本研修工作中的先进经验、优秀成果。
3. 各组长学校的校长负责主持联片研修工作,计划安排联片教研活动,督促学科研修指导组有效开展研修工作。各学校校长具体负责抓好校本研修的组织实施工作。
4. 教师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和实际,选择自己的研修内容和学习方式,制定个人专业发展五年规划和年度研修计划,寻找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对象,从自己最为困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进行自主研修,积极参加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完成校本研修的规定学时,并做好研修笔记。
(三)落实措施
1.狠抓校本研修规划落实
各学校要立足本校实际,明确校本研修具体目标和任务,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研修年度实施方案,每年重点确定一个主题进行自主研修,每年的年度研修实施方案及时报区教师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备案。
2.保证校本研修经费投入
各学校要认真落实“教师培训费按照年度公用经费预算的5%安排”的政策规定,确保校本研修的经费投入,为全面推进校本研修提供经费保障。
3.完善校本研修激励机制
区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将校本研修纳入教育督导、考核范畴,考核评估结果作为学校、小组和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校本研修工作突出的学校和个人进行年度表彰奖励。
4.重视校本研修基地建设
各学校要在区校本研修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在区校本研修业务指导小组的指导下,负责抓好校本研修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要通过组织开展自主学习、自修反思、课题研究、教学技能训练、专题讲座、集中辅导、观摩教学、同课异构、研讨交流、师徒结对、案例分析、网络学习、校本课程开展等活动,把校本研修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校本研修考勤、考核、奖励等制度,加强对校本研修过程管理,建立和完善校本研修档案和教师个人研修档案,及时填写校本研修记录。
小学教师研修总结范文6
关键词:Moodle;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
中图分类号:G45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020-03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各地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大都以各种项目形式进行,如“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的项目。因受项目经费、指标、时间、内容和培训模式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更多的只是针对学科骨干教师进行培训,骨干教师在接受集中培训后,再回所在学校为学科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如何保障参培教师培训后的可持续发展,并为没有时间参加集中培训的中小学学科教师提供有效的培训,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总结以往培训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将集中面授培训与基于网络培训相结合,采用混合式培训模式,可有效地解决学员工学矛盾,培训效果更佳。
二、基于Moodle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平台的构建
(一)Moodle网络平台的特点
Moodl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evelopment Learning Environment),即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它是由澳大利亚Martin Dougiamas博士主持开发的一套基于“社会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1]该网络平台操作简便,具有个性化、共享性、开放性和社会化等特点,在突出学科培训与在线学习方面优势明显,目前在课程教学管理及培训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二)基于Moodle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平台的构建
结合广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实际需求,提出培训平台构建的主要思路:充分发挥Moodle环境的优势,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主要从资源和活动二方面进行设计,突出培训与研修。
1.培训资源设计。(1)培训内容设计。培训前以调研为前提,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以教育部提出的“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原则,合理设计培训内容。主要有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教学研究方法与课题研究能力四大模块的内容。专业理念模块主要包括新课改新理念下对信息技术的再认识、优秀信息技术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心理分析等专题;该模块着眼于提高学员的信息教育教学理论修养,转变学员的教育理念,丰富学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强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识,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专业知识模块主要包括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网络信息技术安全与学生发展、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不同类型内容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课程设计与评价等专题;该模块着眼于提高学员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策略、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学员的可持续发展。专业能力模块主要包括多媒体素材(文本、音频、视频、图形图像)的编辑与处理、Flas教学资源制作、教学软件制作规范与技巧等专题;该模块着眼于培养学员具有教学资源设计、开发、制作及应用的能力,从而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研究方法与课题研究能力模块主要包括信息检索与科研实务、基于课例的教学反思、协作备课的行动研究等专题;该模块着眼于培养学员的教育科研能力,使学员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能够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利用校本教研的方法,引领学员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发挥辐射作用,带动本学科教师发展,帮助其他学科教师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识和能力。(2)教学资源设计。针对培训的内容,本平台相应设计了专题讲座、培训课件、培训案例、网络课程等教学资源。专题讲座以主讲教师的授课内容为主,学员打开后可以直接阅读主讲教师的讲课信息;培训课件为主讲教师授课内容的PPT课件;培训案例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典型教学案例;网络课程包含电子教材、课程录像、优秀课例、基本技能训练、多媒体素材(包括文本、图形、图像、视频、音频、动画)、试题、文献等。
2.培训活动设计。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活动策略和协作学习活动策略的设计,Moodle支持多种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方式。(1)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以Moodle平台作为学习者进入学习情境的载体,进入培训者事先设计好的各种学习情境中来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教育技术知识、技能、方法。根据Moodle本身特性以及集成在Moodle平台中各个模块的特点,可实施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如主题学习、自主探究学习、案例学习、任务驱动学习及基于网络课程的拓展学习等。[2](2)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Moodle提供了丰富的协作学习活动模块,如通过添加讨论区、Wiki、Blog、聊天室等,可以有效地创设供教师与学员之间的互动协作学习环境。通过Wiki,教师可以协同教研,协同备课,协同完成某一个学习任务;通过Blog,教师可以分享教学经验,学员可以分享学习心得。[3]
3.在线评价设计。Moodle在线评价主要包括问卷调查、作业、测验、互动评价等。利用Moodle平台的问卷调查工具设计两份调查问卷:一份是培训前调查问卷,用来了解参培教师的基本信息,以及对培训的需求;另一份是培训后调查问卷,主要用来了解参训教师的学习情况、学习效果以及对培训的建议。作业模块主要方便学员上传各类文件格式的作业到服务器,便于教师批改;测验模块主要通过题库出题,检测学员在不同阶段对所学内容掌握的情况;互动评价为教师与学员提供交流评价的平台,可以对教师给定的范例进行评价,也可以对学员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并打分。
三、基于Moodle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应用研究
本研究以广西教育学院2012年“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项目为例,分析基于Moodle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应用。本次培训综合采用集中培训、网络平台支持下的自主学习、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基于Moodle的在线学习对培训效果及对校本研修发挥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基于Moodle构建一种混合式的培训模式。为解决集中培训时间短,而内容又相对多这一矛盾,本次培训采用了课堂面授和基于Moodle的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课堂面授主要采用专家讲座、教师讲授与示范、实践教学和分组讨论方式。专家讲座主要是帮助参训教师转变课程教学新理念,引导参训教师自觉投身于新课改的实践中去;教师讲授与示范则关注教师本身的教学问题,用生动的教学案例引领教师参与解决教学问题;实践教学要求参训教师掌握教学资源的收集、设计、开发、制作、应用等技能,着眼于培养学员具有开发教学资源和课件的能力,有效地对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提高教学质量;分组讨论方式可吸引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让教师从讨论中发现自身的存在,最大限度地引发教师的探究兴趣,使教师伴随培训,经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洗礼,从而实现“我被培训”到“我要培训”的思想观念转变。
基于Moodle的在线学习主要采用基于教学资源的自主学习、专家引领和小组协作交流方式。Moodle培训平台提供的培训主题内容及资源,方便了学员的自主在线学习。平台上的专题讨论区、课程答疑、在线作业、论文提交、博客、QQ群等多种工具,为专家、辅导教师以及学员之间创设了互动交流平台。例如,通过专题讨论区,由培训教师或专家组织学员进行话题讨论交流,也可由小组成员发起话题讨论,同时激发其他组的学员参与其中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就能更好地激发学员的交流热情,有利于学员之间思维的碰撞。当设置了参与讨论的时间段,教师和学员同时上线便实现实时讨论。
2.有效地创设共同协作和相互交流的学习环境。Moodle采用了模块化的结构设计,为协作活动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了弹性空间。网络协作学习有多种方式,如竞争、角色扮演、辩论、讨论、协同、伙伴、小组评价和问题解决等。Moodle为实现这些协作学习方式提供了相应的技术实现,如即时聊天、E-mail、Wiki、BBS、Blog等,教师可以根据培训情况选择性设计,按需组合。[4]利用Moodle提供的这些活动模块可方便地创设共同协作和相互交流的学习环境。培训过程中体现在学员与教师、学员与学习资源、学员与学员之间的双向交流。学员们可以互动交流,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互相解决疑难问题,积极探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能实现资源共享,如把学员的优秀作品在平台上展示,让更多的学员分享他们的精彩。
3.为培训后的校本研修提供网络学习支持平台。将Moodle引入培训,为教师和学员提供了一个后续研修的平台。通过多种方式参与资源的建设,如利用Moodle的资源功能、活动功能、评价功能等强大的协作和互动功能,为校本研修创设了良好的网络环境。在这个平台上,开设了与培训内容相关的讨论区和答疑区,方便解答学员在培训结束后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我们把历次培训经过精选的教学资源,如培训的专家讲座、多媒体课件、各学科优秀教学课例、调查问卷等资源上传至Moodle平台,供学员校本研修参考。另一方面,我们选择性地将Moodle平台讨论区、聊天室、博客、论坛等互动模块产生的学员学习材料和作品加以整理,形成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供大家分享。此外,我们将本次培训的校本研修阶段要求学员完成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课例和教学反思、多媒体作品、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等资料上传至Moodle平台,共同构建学习共同体,共享资源,大大提高了学员的参与性。
四、结束语
通过构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远程培训与学习研修平台,作为集中培训的有效补充形式,在培训环境、培训内容、培训模式、资源共享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实践,初步做到培训的“互动、协作”和资源的“开放、共享”。通过学员完成的任务、提交的作品及培训后信息的反馈,验证了本次混合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完善培训机制,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黎加厚.信息化课程设计概论――Moodle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王洪福,张家年,李怀龙,徐影.教育技术学公共课教学模式转变的研究――基于Moodle平台的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10,(7).
[3]邓国民.Moodle环境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设计[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7).
[4]潘娟,瞿,钟晓燕.基于Moodle的协作学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