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调控工作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力调控工作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力调控工作建议

电力调控工作建议范文1

虽然有这些成就和进步,但中国电力行业的现状并不令人十分满意:相对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电力行业的效率较低已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电力行业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矛盾日益突出;供电设施装备水平较低,可靠性水平相对较低,服务质量不高;政策和行政体制滞后于改革,电力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够协调。所有这些问题都会对电力工业结构的理性调整,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及社会进步产生影响。

基于我们的研究,要使中国电力行业的绩效明显提高,必须尽快在市场化、企业改革和建立现代监管三个方面同时取得实质性成效。本报告所要解决的,是建立现代监管的核心问题,即如何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提高中国电力监管机构的能力,同时深入研究中国竞争性电力市场的建立和监管问题。

电力监管的目的、地位和作用

本报告的重点是经济监管,也就是对价格、其他商业条件、投资和服务质量的监管。本章通过讨论经济监管的主要原理,以及对国际上相关监管经验的广泛评论,为研究和运用电力行业经济监管做好准备。如果中国从一个价格完全由政府控制的体制转变成市场经济体制的话,那么首先碰到的问题是:为什么从根本上说实行经济监管是必需的?该章通过阐述电力行业经济监管的主要目的和作用来说明这个基本问题。为实现这些目的,就需要平衡用户利益、公用事业投资者利益和政府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保障用户利益的最好方式就是使其以最低的价格获得可靠的电力供应。但用户利益的满足并非单纯依靠低廉的价格,因为这可能损害到未来电力的稳定供应。公用事业投资者会追求投资收益的最大化,但同时也会关注市场的稳定性和确定性。政府可能对电力行业有着政策层面的考虑,比如农村电气化、供电安全和减少污染排放。因而,监管者有责任在实施政府政策的同时,确保其他利益相关方不受损害。

竞争性的市场可以带来高效的生产水平、最小化的成本和高品质的充足的产品供应与服务。相反,垄断会导致价格上升、产出下降或者质量、服务得不到保障。所以,我们通常要尽可能避免垄断,在垄断不能避免的情况下,要加以监管以制约垄断,将垄断的负面效应减少到最低。

经济监管的必要性主要源于以下三个理由:

(1)控制自然垄断行为,限制企业随意提高价格和降低服务质量。

(2)促进公平有效竞争。

(3)实现公共利益目标。

从根本上讲,强有力的监管制度与放松管制并不矛盾,前者主要强调监管的效率,后者强调减少微观干预的范围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际上,现代管制经济学通过很多实证研究,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作为强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强监管(管制)是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概括地讲,监管是一种解决市场失灵、弥补市场缺陷的制度安排。电力监管机构的角色就是在由垄断企业提供服务的地方监管价格、投资和服务,在发电竞争环节负责审查批准市场设计和价格形成机制,并监控市场的有效运行。

电力行业是一个重要的网络性行业,存在垄断经营的基础,而且也是一个普遍存在需要监管的领域。此外,电力的其他一些特点也决定了对该行业进行专业化监管的必要性。

监管行为通常以监管价格、质量和投资为基础。对那些自然垄断的企业,比如输配电网,监管者主要控制价格;对那些竞争性环节,比如发电和零售电,监管者将试图建立竞争以通过供求关系的相互作用来确定价格。本报告对上述各领域分别做了详细的阐述。质量监管同样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当市场发出减少成本的信号时,垄断行业可能会通过降低质量而非提高效率来作出响应。

不能将电价监管同经济宏观调控混为一谈。在对象、目标、手段上,电价监管同经济宏观调控均有本质的区别。

中国电力监管职能的合理配置

本章主要研究了中国电力行业监管职能的分配。在中国,这些职能由不同的机构行使,但各个监管实体的监管权力缺乏清晰界定,这就是目前存在的一个明显困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负责投资和价格监管。财政部在制定财务规则和成本标准方面拥有决策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具有监督国有企业的职能,尤其是委派和监督高级管理人员。

目前中国电力行业监管职能配置很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制定和监管职能不分。

(2)规划审批与投资监管职责混淆。

(3)电价监管职责配置不当。

就这些问题,我们研究了全球各地不同的经验并提出了改进建议。我们建议出台一部新的电力法,在其中对各项职能进行清晰、合理的界定。对职能重新界定应包括以下几点:

(1)尽快建立一个电力行业政策制定部门——能源部。可在改革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价格司等机构职能配置的基础上,统筹设计建立,保证政策制定和监管职能可以清晰分离;

(2)清晰界定电监会的角色和权力,应赋予电监会完整的监管职能;

(3)逐步调整价格制定职能,使该职能的实施主体逐步从国家发改委过渡到电监会;

(4)将重要的反垄断(竞争政策)职能也分配给电监会,如果必要的话,成立专门的反垄断机构与电监会联合办公;

(5)电监会应具有制定技术和质量方面规章的主要职能;

(6)电监会应建立高效精干的区域、省级和市县办事机构,以便在地方层面履行其必要的监管职能。

我们同时建议,财政部负责制定各行业均适用的财务成本政策、通则和标准等,电监会根据这些政策、通则和标准制定电力行业具体的成本准则、规则等,并具体负责监督电力企业实施。

必须强调的是,电力企业尤其是电网企业价格监管与成本监管不可分割,目前中国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分头实施具体监管的状况必须尽快改变。我们建议电力行业具体的价格与成本监管职责由电监会统一承担。

我们还建议,随着天然气消费的增长以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逐步加大,中国应该借鉴国际经验(特别是英国和美国的经验),考虑将电力工业和天然气行业的监管机制整合,并逐步建立一个更为全面的能源监管机构。

电力行业监管的基本方法

监管垄断业务和监管市场应该是并行的,所以我们认为电监会应在电力行业同时履行这两个方面的职能。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实现行业运行的透明和可预测,实现高效、有效监管。

电力行业中的输电和配电领域存在很强的自然垄断,电监会应负责许可和监管,包括为这些垄断企业制定价格,实行质量和投资监管等。本章详细论述了电监会所能够采用的对自然垄断行业的监管机制,并讨论了不同的措施。比如,计算成本和制定价格等一系列不同的方式,报告对此进行了说明和讨论。但我们应强调的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关键的规则都应该是统一、透明和可预见的。此外,规则还应为电力行业高效运作和投资决策以及为垄断经营者合理预期成本回收提供激励。

在价格监管上,我们强调存在两项重要的不同性质的职能:制定价格政策、设定价格制定方法的职能与计算、执行价格的职能。从长远来看,制定价格政策、设定价格制定方法的职能应由国家宏观部门承担,计算、执行价格的职能应由电监会承担;电监会初期应主要负责价格执行监管,关键的价格制定方法和过渡时期的电价应由国家发改委和电监会(以及其他参与改革进程的相关部门或机构)共同参与制定。

除监管价格外,监管者还在监管垄断服务的质量(技术服务和客户服务)、投资、规划以及许可等其他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在上述各个方面,报告强调在执行监管中,电监会应该担任主要角色。报告还讨论了电监会在履行电力行业监管职能时应该采用的各种机制和方法。

竞争性电力市场的建立和监管

本章针对竞争性环节的监管问题进行研究。报告强调监管的职能与行业的结构特点相适应。在电力行业的竞争性领域,监管者依然扮演极其重要角色。我们在报告中建议在所有可能引入竞争的环节,电监会应该在设计、促进、发展和实现竞争中发挥主要作用。应保证有效的市场设计、保证新机组自由进入市场,保证输电网和配电网无歧视开放,对竞争者行为不满所提出的投诉要进行调查。

本章介绍了电力体制的四种主要模式,即垂直一体化垄断模式、单一购买者模式、趸售竞争模式和零售竞争模式。我们还重点介绍了不同市场模式的监管问题。四种模式之间的区别在于保留垄断的程度不同。

监管者的角色取决于所选择的竞争模式。竞争模式可以从仅在发电领域竞争、电力依然为单一买方所收购这一有限竞争模式变化到发电和零售都是竞争性的、只有输电和配电依然保持垄断这一完全竞争模式。另外,监管者的角色也会随着改革进程的加速发生转移和变化。本章我们分析了中国不同市场模型的特性和它们的监管内涵。我们的总体建议是:中国应该尽快从一个区域电力市场单一买方的模式转变到批发市场竞争模式,建立拥有多买方多卖方的真正的区域电力市场。同时为推动在电力市场中创建公平有效的批发市场竞争,还应加快对产权制度改革和电力市场运作者恰当定位的研究。

一旦选定市场模型,监管者将会在交易安排或者市场规则的设计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基于国际经验,我们期望交易规则能由电网公司具体设计后交由电监会审核修改后批准。中国存在许多不同的电力市场,并不是所有区域都需要同时遵循同样的竞争模式(单一买方或者批发市场竞争等),尽管如此,我们建议使用相同模式的区域应适用相同的规则。美国及欧洲因不同州或县适用不同规则已经阻碍了电力市场的进一步发展。FERC(美国能源监管机构)最后采用的是一种基于PJM市场的标准设计规则,而欧洲则在符合电力调度指令的条件下允许存在有很大差异的不同规则。

中国电力监管机构近期能力建设

中国电力监管机构长期能力建设及与之相关的问题的解决要有一个过程,实现目标模式可能需要较长时间。除此之外,电监会应进一步改善和加强近期能力建设,这一点与长期能力建设同样重要,它关系到有关方面对电监会现实价值的理解。我们认为,近期能力建设的内容,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基础建设两个方面,应按轻重缓急和自身力所能及的程度进行选择和实施。

(1)加快电力体制改革

切实推进以市场化为基本取向的电力体制改革,是提高中国电力监管机构能力最基本的前提条件。电力体制改革迟滞,则现代电力监管制度很难建立,甚至很多已确立的监管职能也无法有效履行。

我们建议,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应该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及时间表。

我们也建议,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应利用中国电力供需矛盾缓解的有利时机,加强领导,加强协调,加快决策,加大改革力度;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应加强工作力量,明确责任目标,加快实施改革决策。

需要指出的是,在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或地区,电力体制改革都被执政党和政府视为重大的政治决断,因而都由其最高领导层或其授权的高层决策人物亲自领导和强力推动。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起码不亚于其他先期改革的国家和地区。因此,尽管目前中国已经进入电力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期,但根据国际经验和中国的实际情况,要保证电力改革的进度、力度并取得预期的成功,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必须及时获得最高领导层或其授权的高层决策者强有力的领导、决策和推动。

我们同时建议,电力体制改革近期应加快实施主辅分离,以避免交叉补贴和关联交易,搭建电力市场基本平台,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尽快核定输配电电价,尽快逐级、批量开放大用户向发电厂直接购电,尽快研究实施输配分开,以尽快实现区域电力市场从单一购买者模式到趸售竞争模式的转变,建立起多卖方和多买方模式的真正意义上的区域电力市场。

(2)大力推进区域电力市场建设

电监会要大力推进区域电力市场建设,逐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电力调控和监管制度,新的制度将宏观调控、市场调节和有效监管结合起来,提高国家管理电力工业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这样,电力监管能力将随着电力市场的发展而逐步得到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项根本性的工作。

(3)将“规范市场秩序”和“保护消费者”作为重点工作领域

在现行电力体制和职能配置状况下,电监会的工作要想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可考虑将“规范市场秩序”和“保护消费者”作为近期重点开拓的工作领域。近期一定要突出行业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及用户利益维护者的职责,寻找机会,在“规范市场秩序”和“保护消费者”方面办好若干有影响力的“大事”。为震慑潜在的违规者,鼓励消费者树立依靠电监会维权的意识,对违规者,在予以经济处罚的同时,还可予以“通报”或登报处罚。

(4)进一步构建电力监管法规体系

首先是要推动加快《电力法》的修改工作,在新《电力法》中确认电力监管机构的法定职责和权力,再依据新《电力法》,修改《电力监管条例》等行政法规。

(5)与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协作,共同开展有关监管工作

电监会可以从区域电力市场建设、规范电力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利益等工作需要出发,与政府有关部门(主要是国家发改委)加强合作甚至配合国家发改委,开展相关监管工作。在合作中出成效,在协作中显作用,在实践和发展中逐步改革传统审批方法并完善职能配置。政府有关部门履行电力监管职责的人手较少,力量远远不够,在这种情况下,电监会与之加强协作,对双方都是需要的。

当然,即使今后电监会具备了电价监管、投资监管等重要职能,政府宏观部门与电监会实现了“政监分离”,由于工作需要,电监会也应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工作沟通,而在目前情况下,这种协作更显必要和重要,这是一项务实的措施。

(6)完善并落实电力监管费的征收措施

电力监管机构经费来源于对电力企业的监管收费,符合“责任者负担”的原则,这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公平且有效率。电监会(也包括其他政府有关部门)应充分认清电力监管费的意义,落实得越早,对监管工作越有利,对政府形象的损害就越少。

(7)尽快研究建立电力监管基层组织

当前阻碍中国电力监管能力提高的主要障碍之一是很多监管事项(比如服务质量、消费者保护)没有相应的一线监管机构去执行和落实,这使得行业监管的整体效果大打折扣。近期监管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使分支机构的合理框架得以确定,并尽快实施。

电监会各级分支机构组建,初期的重点是“布局”,即先把基层组织建立起来,以使政令得以统一并有效执行。

此外,电监会要有效行使监管职能,目前的人手也明显不够。关于这方面的国际经验,我们在附录A中有详细描述,其中的一些数据可供参考。

总体上讲,电力监管人员必须大幅增加。但各级机构用人均应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电力监管机构人员的增加,并不一定相应增加政府员工总量。随着一些职责从政府其他部门转移到电监会,电监会增加的员工可以来自政府这些部门。

(8)申请授权采用特殊方法对国有电力企业实施有效监管

中国电力监管机构监管国有电力企业的情况大量存在,但是由于我们在报告第4章中讨论的原因,只有采取特殊的方法,才能有效监管这些企业。因此,我们建议电监会可以向国务院申请授权采用第4章所推荐的特殊方法对国有电力企业实施有效监管。

(9)及时准确掌握电力企业相关信息,建立与外界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机制。

电监会必须有更加健全的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的机制。

(10)加强员工培训,制定工作人员行为规范。

电力调控工作建议范文2

(一)运行监测。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预测,实施好十大行业三十家重点企业监测制度,准确把握经济运行发展态势,及早发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和措施,提高对经济运行调节的动态趋势掌控和参谋服务水平。

(二)要素保障。协调保障重要要素物资储备合理库存和生产要素生产运行正常良好。其中:电煤可耗7天以上,成品油10天以上,天然气40万立方米/日以上可供量,电力安全稳定有序供应、重点企业重要物资铁路运输有效衔接,最大限度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合理需求。

(三)促进增长。探索促进产业类投资项目竣工运行质效的管理模式,实行从项目开工建设、竣工投产、达产达效、入统反映一条龙管理方式,定期反映项目投达产进度,督导和促进项目如期竣工投产、达产达效。

(四)应急协调。完善落实好经济运行相关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处置机制,确保重点环节、重要时段、重点区域应急协调及时有效,努力把突发事件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重点工作及措施

(一)加强重点行业企业经济运行监测。在进一步完善煤电油气运网上直报监测的同时,着重研究制定重点行业、骨干大企业、行业龙头企业运行监测制度,拟建立全市“十大行业三十家重点企业监测预测制度”,加强对行业及重点企业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预判,力求在超前预测预警上求突破。

(二)搭建用好经济运行监测信息平台。坚持每月编发《全市煤电油气运供需监测月报》,定期报送《十大行业百强企业趋势监测》,形成生产要素、经济运行两个监测报表+专报的运行监测分析工作框架,及时调研分析经济运行问题和态势,提出针对性调节措施和建议。

(三)强化生产要素分类协调保障机制。建立煤电油运气要素分类协调调度工作机制,形成由发改,财政、交通、商务、公安、铁路部门及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等有关企业组成的生产要素协调联席会制度,采取“煤电油气运协调专函或督办函”等形式,增强协调解决问题的工作力度和效力。

(四)抓好短缺要素的协调保障能力。针对我市煤、电、运需求偏紧的状况,突出保重点区域、重要时段和重点企业,最大限度致力保障供应,重点要抓好电力保障工作。煤炭:重点抓好拓宽资源渠道和煤电企业合作两个环节,稳固山西煤炭资源,开拓内蒙、青海等地省份煤炭资源;推动电力企业与煤炭企业建立电煤供需战略合作,优先保障我市电煤供应,积极探索建立市级煤炭应急储备。电力:一是认真做好全市电力运行监测工作。密切关注电力生产供应运行态势,定期决策参考信息。二是积极推进供电服务工作前移。建立重点项目计划电力供应储备库,及时保障开工、投产项目电力供应,同时,积极协调电网建设受阻,切实保证电网顺利施工和尽快投运。三是严密组织冬夏季用电高峰期电力供应。重点抓好有序用电方案的完善和实施,加强重点用电大户的监测调控,增强有序用电应急调控能力;继续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积极争取省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补贴资金,鼓励推广使用节电设备和技术。四是持续开展电力设施保护专项活动。健全并发挥好市、县两级电力监管机构作用,切实强化电力监管组织工作。五是试行重要用户自备电源管理办法。对《市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自备应急电源管理办法》广泛争取意见,争取明年内正式出台、下发执行。运力:坚持和完善市发改委、铁路部门、重点企业三方铁路运输协调保障工作机制,坚持每季度一次协调例会,每月一次运力衔接,突出问题及时协调,发挥协调机制作用,强化组织落实,保障重点企业、重要物资铁路运输。

(五)全面调查摸清竣工投产项目情况。对全市2012年投资3000万元以上竣工投产项目及2013年拟竣工投产项目进行全面调查,包括及项目投资、行业、能力、效益、就业、税收等内容,并据此建立我市拟竣工投产项目库。

(六)建立项目投达产定期跟踪反馈制度。实行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竣工达产达效监测月报制度,及时反馈当年拟竣工项目竣工投产进度,动态跟踪新项目达产达效情况,定量分析评价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对经济增长贡献拉动作用,定期通报各县市区项目投竣工情况,促进项目尽快竣工投产、达产达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力支撑经济发展后劲。

电力调控工作建议范文3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内控;创新管理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体制的不断改变,使得电力企业的体制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电网企业应该在过去的经验基础上,发挥其优势,找出过去工作中面临的不足,学会创新经营。由于财务是主导一个企业发展的最根本因素,一个企业想要发展壮大,资金的流入流出十分重要,因此就要求强化电力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对电力企业内控管理提出了一个非常高的要求,要求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能够在过去的基础上得到一个质的飞跃,能够突破传统内控机制的局限性,达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其制度上的优越以及具体实践工作中的高效,这样才能够在市场竞争如此大的环境下,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奉献社会。

二、电力企业内控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的电力企业管理层往往都是从企业的生产技术制造行业、生产销售行业等等这些比较基层的企业员工慢慢提升而上的,所以这一类的管理者更注重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对于企业的内在调控机制的重要性,认识得并不是十分全面。比起企业内部的内控管理机制,他们更在乎的是实际经营状况中切实可行的效益,因此并没有认识到成熟的管理机制对一个企业来说到底有多么的重要,导致财务内部控制系统缺乏一个整体性、专业性和高效性的确立。所以由于内控管理出现的纰漏导致的整个管理层以及企业出现的难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往往在具体的电力企业工作中进行的相关的调控不能得到很好的效果,这就是治标不治本的现象。另外有些企业部门在进行控制机制的建立时,并没有进行系统详尽的调查。没有很好地将内控机制进行全面性的覆盖以及填充,导致企业各部门之间的配合没有达到最融洽的状态,存在部分片面性和局限性。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全过程以及未来总的发展总规划,没有达到一个全方面的定位及监控,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很容易使得工作在一个高危的状态下进行。我国很多企业在这一类的经营上都存在类似现象,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由于其经营模式还维持着传统的一套行事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下流行的趋势,导致一些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阻碍,会阻碍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以及未来的一整个市场需求。随着专业化职业人才的引用,大型企业的财务内控机制日渐多层次化,这就面临着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出现非常分散的现象,没有一个系统详尽的统一过程,导致工作在进行的过程中总会面临各种障碍,各部门之间不能进行很好的沟通,导致环节与环节之间失去了联系[1]。

三、电力企业财务内控的创新策略

想要创新性的管理电力企业财务内部,必须优化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要明晰公司的性质以及定位,明确在未来的一个阶段内的企业目标。根据具体的企业目标,设定相应的管理策略,积极引入外部投资者,改善企业的股权结构,以支持企业内部的财务状况。企业要重视发展相关董事在企业财务内治中的作用,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决策全权与话语权,让独立董事真正地参与到公司的管理以及运作中。在企业文化的传播上,要求全体员工树立财务内控机制的管理意识,让员工投入到具体的各项工作中,为创新型的财务管理机制创立,提供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这就是倡导一个良好的企业财务管理文化,树立电力企业内部的精神文明。在创新性的电力财务内部管理模式中,要求企业按照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制度基本要求,建立完善的财务内控机制,充分发挥财务内控机制的优越性,将具体的管理条例落实到每一步工作中,便于企业内部开展各项管理工作,根据国家《会计法》以及《国家企业内部管理规范》的相关法律条例来制定内控策略,保障企业财务内控工作的准确性以及整个流程的宏观调控性,优化企业员工的专业度以及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培养企业内部员工的竞争意识,督促其相互制约、相互进步的过程,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要建立严格的内部审计制度,必须对以往的管理工作条例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不足,再确立一个新的系统性全面性的管理制度。可以由企业的高层直接进行管理,这样更具有权威性以及可信度,更加确保管理内控制度能够切实地实施,而不是形同虚设的空壳。最后创新性的管理策略还要求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风险管理在财务管理中尤其的重要,因为资金的流入流出以及市场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一个过程,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财务波动以及风险状况,所以事先进行风险评估,会更加有利于企业面临突如其来的状况时的适当调控,做到快速解决问题,使得企业能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其运作上的协调性[2]。

四、结束语

由于整个领导层的重视不足导致的企业内部调控文化没有产生,制度没有很好的完善,相应的调控举措以及经营策略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及开展,所以内部的调控制度简直如同虚设,这就是现阶段很多电力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出现的问题。这种现象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企业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导致人才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不仅损失了企业的人才资源,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以及企业的文化传播都是巨大的阻碍,使得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很大的风险,长远看来,很容易出现巨大的经济危机和人才危机。在内部体制的不断改革下,想要达到能够与时代共同进步的目的,就要求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上能够真正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充分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在不断的改革中,得到最优秀的经营管理策略,以及财务管理体制,才能够适应当前的社会流行趋势,推动电力企业部门的长远发展,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在内部的各部门管理上追求体制的突破,尤其是在财务管理模块上,只有不断优化创新的管理策略,才能够达到企业高效运转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龙晓鸿.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4):110-111.

电力调控工作建议范文4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 智能变电站 运行管理 模式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c)-0141-02

据有关数据资料统计显示,最近几年居民用电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促使现有电网不断改造升级,新建电网数量不断增加,这在满足广大用户电能需求的同时,也给电网企业调控和电力系统运行管理大大增加了难度。在此背景下,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应运而生。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按照现在的发展情况来预测未来的发展,人们所要完成的一些重复性作业将被机械和信息技术取代,这也是一种必然趋势,也就是说,电力系统将通过电脑以及机械运行完成这一改变,调控一体化作业在现代社会逐渐诞生,文章将对这方面进行相关分析,希望对其有所助益。

1 实施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我国电力企业当前使用的管理模式是传统管理模式:调度中心+集控站+操作队,在这种模式下,极易出现一职多岗现象,这样一来难免有顾及不到的地方,从而引起疏漏,导致电力事故的发生,当然,这是在用电高峰期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反之,在不忙的时候,会出现大量劳动力闲置的情况,工人的工作效率就由此降低。但是,实现电网调控一体化的运行管理模式有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随着电网系统规模的不断变大,网络系统也随之复杂,而电网调控一体化可以满足电网系统的运行需求,电力企业可以通过一体化模式进行电力调度以及变电站监控等一系列工作,在紧密联系的同时明确各个部门的分工,由此使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2 电网系统的运行规模以及发展情况

广东电网规模庞大,截止到2013年,广东电网有335座220 kV的变电站及44座500 kV的变电站,装机容量高达8204万kV,而且最高负荷达到8407万kV,比2012年增长了5.02%。不仅如此,广东电网公司管控着79个地区的供电公司,其中包括两个特大型地区、11大型地区、6个中小型地区以及60个县级的供电公司,所以,投资规模极大,广电网公司在十二五期间规划投资了2 084亿元,随着新建变电站的不断增加,主变容量以及新增容量均有所加大,在推动广东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大了绿色电网的建设力度。

3 变电站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分析

3.1 工作原则

“安全第一、先立后破、有序推进、分步实施”是根据南方电网公司的工作部署而得出的工作原则,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不断完善工作方案和管理制度,从而更好地落实调控一体化工作,为了使系统安全运行,提升工作效率,需要不断对该项工作的运行情况进行经验总结,并对存在问题的地方加以改进。

(1)必须保证操作过程的安全性,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安全性是调控一体化建设工作的前提保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努力实现提升工作效率的目标。

(2)“先立后破”原则。即根据每个部门单位的不同情况来选择发展路径,再依据不同的管理方案对管理模式进行调整,以保证调控一体化的具体落实。

(3)有序推进、分步落实原则。为确保接下来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必须要按步骤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进行分析、总结,完备管理制度。

3.2 实施调控一体化的运行管理方案

在具体实施调控一体化方案时,要制定出合理的实施步骤,确保科学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安全性与经济性想结合、适用性与标准化相结合。因为调控一体化的运行管理涉及到的部门单位、人员以及设备非常广,具体实施时需要集综合化、系统化、专业化、复杂化、过程化于一体。正因如此,加大了实施难度,也就加大了实施过程的风险,这要求电力部门做好前期的相关工作,比如做好整体规划和实施细则,按照具体步骤进行操作,这样一来就将大大减少失误的发生。而实施步骤一般分为3个阶段,即过渡阶段、实施初期、实施成熟期。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过渡阶段大概需要2~3年的时间,主要是构建技术支撑体系、对调控一体化的运行管理模式在其原有基础上进行优化、制定出新的方案;实施初期大概需要4~5年的时间,主要任务是调整运行管理组织机制,并对各部门的工作加以深化;实施成熟期的主要任务则是实施全方位的一体化管理模式。

3.3 建立健全设备管理与信息保障系统

现今,在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中,对设备管理有了新的要求,比如说新生代的管理智能变电站应该具有一些方面的自主管理能力,比如自动报告站内设备状态和自动进行试验以及检修等等。而且就目前来看,我国的智能变电站实现了多个变电站的管理互动,并且能够进行数据融合,这样一来,极大地加强了有关部门对电网系统的控制力度。但是,在智能变电站设备管理中需要注意以下3方面的问题:(1)要保证二次设备装置回路压板投退状态同调度的一致性;(2)还必须保证电子式互感器内部的指示灯正常、并且无闪络放电现象与异声;(3)做好检修工作,保障设备油气管路接口无渗漏现象。除此之外,信息也是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的基础,为变电站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一定的支撑,而通畅的信息、传输通道和便捷的信息访问途径也为变电站的运行提供了设备资料、风险成本以及运行环境等等。

3.4 为进行明确的操作,建议建立并完善电力系统的规章制度

大家知道电力调控一体化系统的操作过程非常复杂,就倒闸操作来说吧,一个倒闸就包含了并列、充电器、解列、切断变压器等内容,正因如此,为了减少相关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失误必须要制定有效的操作制度与规范准则,为做好这一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广泛征集意见,从而在保证制度的实用性和操作性的基础上,做好操作任务分配工作,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比如现场运行人员,他们需要做的工作是倒闸操作、设备巡检以及办理相关手续;调度值班人员,他们要做的是监视设备运行状态、指挥操作使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巡视人员,监督并维护变电站的运行,制定出安全措施与事故处理方案;试修人员,主要负责远动自动化系统的试验与调适工作,准确分析事故发生原因,做出相解决方案。当然,这些工作要明确到个人身上,保证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能各司其职,如有违反规定的行为要加以惩处,另外,保证每个员工的正常休息时间,为了避免其连续值班,要做好交接记录,交接记录中要包含设备的操作情况、检修以及事故的处理工作等。

3.5 提升软硬件的配置结构

想要使电网一体化的运行管理模式得到更好的落实,不仅需要集编程技术、自动化技术、在线监控技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进行综合应用,而且还要重视起软硬件的设计结构,如服务器、操作系统、各种软件平台以及硬件设备,这样做能够对各个环节做出相应的管理方案,从而更好地实现电网系统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想要加强软件的配置结构,需要具备以下方面的条件:良好的数据采集功能、储存功能、处理功能以及远程操作功能,而且,必须要使软硬件平台相融合,做到兼容性与可扩展性并重。目前的操作系统主要是Windows系列与Linux系列等,但是想要更好地实现电力系统一体化,必须要完善操作安全约束系统,于此同时,建立网络电子发令系统,由此实现防误闭锁功能,以便更好地实现中调网络发令系统的对接工作。

4 结语

对电网调度进行控制一体化是实现电网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因为它有助于电网运行管理水平的提升,并且提升了经济效益,所以,电网行业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切实实行调控一体化,为了有效地节约投资,可实施设备共享,利于提升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我国的电网运行管理水平随着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提升而提升,并且更加系统化、自动化、智能化,大大提高了我国电网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 楼华辉.浙江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2] 殷自力,陈杰.福建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现[J].电力与电工,2011(4):4-8.

[3] 王军峰.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3(9):119,122.

电力调控工作建议范文5

关键词:经营效益;运营监测;电力行业

中图分类号:F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1

引言

目前,各大电网公司运营与监测(控)中心正处于建设阶段,其设置初衷是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功能,实时汇总分析各类信息数据,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撑,为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提供保证。

运监中心建立之前,公司对于经营效益管理的研究只是在财务部门展开,而财务部门所具备的数据能支撑起的经营效益管理仅限于财务管控等点层面,如果全面考虑公司经营效益影响因素,就需要一个全局统筹性质的部门来研究分析。国网总部对于运营与监测中心公司经营效益分析职能的定位如下。

公司经营效益综合分析以全面监测为基础,以各部门专业分析为支撑,有利于全面反映公司整体运营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风险,确保公司总体目标的达成。

一、经营效益分析思路

密切跟踪公司内外部形势变化,依托全面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公司主营业务活动,结合专业分析,分析外部环境影响、总结公司主要运营特点,通过数据、指标的匹配研究分析,发现运营过程中的异常和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应对措施及建议,为公司运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保障公司年度工作目标顺利实现。

二、经营效益分析重点

公司经营效益综合分析的分析重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外部环境分析。外部环境分析从宏观形势变化影响、电力供需形势、投资及建设环境等方面简要分析公司面临的外部形势,重点关注对公司运营产生较大影响的经济环境、产业政策、行业发展等情况。(1)宏观形势变化:简要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及其发展趋势,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变化,尤其是和能源、电力行业密切相关的政策动向;煤炭市场(重点分析电煤市场)变化、行业政策变化;重点用能行业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等。主要分析指标:GDP总量及其增长率、进出口额及其变化、重点用能行业产品价格及其变化趋势、主要港口煤炭价格等。(2)电力供需形势:分析电力消费增长及结构变化情况;重点行业用电及其增长情况;装机规模、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及其变化情况;电力供需平衡情况等。主要指标:全社会用电量及其分类用电量、用电负荷、发电量、发电装机容量(包括各类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及本期新增容量)、拉限电损失电量、发电机组利用小时、窝电电量(发电机组可调容量、发电机组实际出力)、跨区输送电能力、跨区输送电量。(3)投资及建设环境:分析说明重点工程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投资情况;建设环境及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政策变化等。本部分以定性分析为主。相关指标:前期工作计划完成进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进度。

2.主要运营情况分析。结合监测异常,分析主要运营情况,对指标预警情况,特别是指标完成存在风险或难以实现年度目标的指标进行重点说明,总结公司整体运营特点。(1)主要运营指标完成情况:以监测业务为依据,选取主要运营指标,通过分析监测的异动,指标完成情况、增减变化原因、趋势、年度目标完成进度和指标预警情况等,重点反映公司运营的关键绩效,综合体现公司运营情况。主要运营指标包括:全员劳动生产率、经济增加值(EVA)、利润总额、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物资采购总金额、招标采购节约资金、物资集中采购完成率、物资到货及时率、售电量、线损率、投入完成额、投产线路长度、投产变电容量、核准500(330)kV及以上电网项目数量、统调用电量、最大错避峰负荷、国家电力市场交易电量、售电平均单价、市场占有率、优质服务完成率、电费回收率、供电可靠率、综合电压合格率、开工线路长度(现场)、开工变电容量(现场)、电网基建投资额等。(2)指标预警说明:结合运营监测中出现的异动,对指标预警情况,特别是指标完成存在风险,或难以实现年度目标的指标进行重点说明。(3)公司当期运营特点:通过关注主要运营指标完成及预警情况,结合专业分析的支撑和对日常运营动态的了解与掌握,归纳总结公司当期主要运营特点。主要运营特点包括(但不限于):安全生产、电网规划建设、经营状况、供电服务、物资管理、产业金融、新型业务、国际业务、综合动态等方面。

3.措施及建议。针对前述主要宏观环境、主要运营目标完成情况、监测及业务协同情况分析,通过对公司运营情况的变化趋势研判,针对分析反映的问题及风险,按照问题出现的频率和范围、问题涉及的组织与机构进行归类,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及建议,为经营决策提供支撑。

三、经营效益分析方法

经营效益综合分析主要采用指标状态量化、分析评价、问题汇总、剖析与预测和措施建议陈述等方法。1.对主要运营情况,业务协同情况和运营中心协调控制情况,从指标状态量化入手,采用加权、比例计算、时间数列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量化。2.对指标状态的量化结果开展对比评价。对比可以是预期指标和实际指标对比,本期指标和往期指标对比,或是本期实际指标同其他企业实际指标对比。指标比较的目的是观察变化情况,用以提示指标在分析期间增减变化的方向和趋势, 判断经营活动产生的问题。3.对运营中的重点问题及风险,采用鱼骨图,因素分析法等归纳分析方法,对相关问题利用其内在的相互关系进行归类合并,以便从复杂的现象中整理出思路,抓住实质,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四、结论

电网企业的庞大、复杂等特性决定了其经营效益管理的难度很高,既要保证供电可靠性,又要考虑其经济性,即在可靠供电的基础上确保企业效益的最大化。这就需要不断探索合适的方式、方法对企业经营效益进行有效管理,为电网企业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付钊.论企业成本和效益管理[J].新西部,2014,12:62-63.

电力调控工作建议范文6

1.1政府干预政府控电的传统职能随着电力改革的不断深入而逐渐被剥离,市场经济代替了计划经济;同时由电源性缺电转型为电网性缺电的转变期间政府未能足够重视,导致电网卡脖子与正常供电、优质服务之间出现矛盾;电力部门未对社会履行相应责任,投入大产出小,资金缺口巨大;另外,电力资源不足,地方政府基于社会稳定考虑,时常对电力部门进行停电干预,致使电费的正常回收和企业利益双重受阻。

1.2现行的电价形成机制与电价管理状况与市场营销要求不协调用户对电能的要求是优质价廉,电力市场营销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将用户需求作为中心和着力点,建立科学的电价形成机制,这体现在使电价既能体现电力的商品价值,同时又能反映市场情况,并且用户可自由选择不同的用电时段和价格水平。但目前我国电价现状还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目前发电市场只能实行有限的竞价,各种人为的违规加价等不良行为加重了电价管理的混乱,电价结构调整缓慢,用户不能自由选择用电时段和价格水平,这些因素都限制了电力作为商品在能源市场的竞争力,使得电力营销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2不断完善电力市场营销策略的建议

要用长远和发展的策略推动电力市场营销成长与成熟。这要求决策者具有打“持久战”的战略性眼光,顾全大局,不贪图短期暂时偶然利益,不做损害企业长期的总体利益的事。同时,居安思危,时刻具有忧患意识,不盲目乐观于垄断经营带来的暂时优势,要体现出强烈的开拓、进取、创新和发展的精神,这是电能销售能在能源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长远之计。时刻注意综合分析电力营销的不利条件,并科学提出落实电力市场营销策略的若干建议。

2.1大力宣传电力营销策略文化电力企业要树立社会市场营销观念,应认识到电力市场营销能提高企业效益,还能提高社会的生活水平。把加强员工对电力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作为工作重心,不能搞形式,要在实践中科学地、灵活地运用各种营销策略。应加强宣传和学习,使电力企业能真正树立社会营销观念,进而掌握电力营销的系统知识。

2.2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型电力营销队伍电力企业不乏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尤其在生产技术管理上较成熟。但是,在电力市场营销管理方面,不但缺乏完整基础理论体系的支持,市场竞争的经验亦严重匮乏,专业人才更是储备不足。电力企业过去长期经营垄断、政府调控,市场化发展时间短,尚不能形成完整的扎实的理论与丰富的实践经验。电力企业的发展靠电力营销型人才,要加强全体员工培训,引进人才,提高营销工作人员的素质,从而适应电力企业进入市场的需要。

2.3总成本领先策略总成本领先策略是指企业主要依靠于低成本来赢得竞争优势。对于电力销售企业,要面对两种对手的竞争:一种是相同行业之间不同电力销售企业个体的竞争,另一种是多种行业之间的不同替代品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必须形成对电力销售总成本的控制,使电力商品的总成本最大限度地低于行业内部其它电力销售企业总成本和行业外部的经营替代品的总成本,这样才能顺利实施电力销售企业总成本领先策略。同时注重售后服务的同步提高,但总成本领先策略必须是贯穿于实施全过程的重中之重。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