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工程施工实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工程施工实习范文1
1、通过参观实际建筑,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建筑文化、建筑知识以及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的认识,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2、通过参观在建工程及阅读施工图纸,进行现场比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识读工程图的能力。
3、通过实习,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熟悉房屋构造,了解建筑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4、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劳动的观点,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为今后从事建筑工程技术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习计划和实习要求:
计划
A、了解该建筑物的地基及基础类型、构造形式及施工方法。
B、试分析柱、梁、楼板、墙等的模板受力状况、荷载及传递路线。
C、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留设原则是什么?对不同的结构构件应如何留设。如施工缝、变形缝和后浇带。
D、观察在工地现场中看到哪些建筑及装饰材料。
E、砖墙临时间断处的接槎方式有哪几种?有何要求?
要求
A、服从带队教师的领导,遵守实习纪律。
B、遵守建筑工地的各种规章制度。
C、遵守施工操作规程,在工地现场时要注意安全。
D、尊重工地工程技术人员及职工,虚心向他们学习。
E、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三、实习内容及体会:
1、地基基础
2、结构形式。
当今的建筑主要采用的是框架结构或者是框架剪力墙结构,砖混结构也采用但用的比较少。我们所参观的两个施工工地都采用的是框架---剪力结构。它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吸取了各自的长处,既能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这种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构成灵活自由的使用空间,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同样又有足够的剪力墙,有相当大的刚度,框剪结构的受力特点,是由框架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不同的抗侧力结构组成的新的受力形式,所以它的框架不同于纯框架结构中的框架,剪力墙在框剪结构中也不同于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
建筑的结构类型有多种形式。有砖混结构,有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异型柱,框架与砖混结合。框架结构的跨度比较大,适用于公共建筑,在财富名门花园主要是用于商场,酒店等。框架——异型柱主要用于住宅,异形柱与墙体相同的厚度,在保证了承重与抗震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房屋空间利用率,因此,在高层住宅中这种形式被广泛采用。砖混结构一般用于多层住宅,这种结构的抗震性能没有框架结构的好,因此对房屋高度有限制。像一些建筑下面几层是商场上面几层是住宅,如果住宅层数不高,就可采用框架与砖混的复合形式。如果上部住宅层数多,则适合采用框架—剪力墙的结构形式。
3、施工缝、变形缝和后浇带、。
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他们的作用是保证房屋在正常温度变化、基础不均匀沉降或地震时有一些自由伸缩,以防止墙体开裂,结构破坏。而后浇带是在高层建筑中来代替变形缝的做法。其做法是每30米到40米留一道缝宽为800毫米到1000毫米的缝隙暂时不浇注混凝土。缝中钢筋可采用搭接接头,等荷载差不多稳定时,一般是结构封顶两个月后再浇注混凝土。后浇带都是用于建筑长度大于50米的建筑。而当建筑长度小于50米时并且是框架结构,这时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整体性和一定的刚度,就的设置单元墙来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和刚度。
后浇带的施工工艺具体是
A、由于施工原因需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结构形状而定,留设位置应经设计院认可。
B、后浇带的保留时间。应按设计要求确定,当设计无要求时,应不少于40天;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情况下,应保留60天。
C、后浇带的保护。基础承台的后浇带留设后,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垃圾杂物掉入。保护措施可采用木盖覆盖在承台的上皮钢筋上,盖板两边应比后浇带各宽出500毫米以上。地下室外墙竖向后浇带可采用砌砖保护。楼层面板后浇带两侧的梁底模及梁板支承架不得拆除。
4、构造柱
砖混结构设计中,为了加强建筑物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使建筑物在地震中避免或减轻破坏,根据抗震规范,我们设置一定数量的圈梁和构造柱,来增强和提高建筑物的抗拉、抗裂性能构造柱的设置位置的规定:规范规定无论房屋的层数和地震烈度是多少,均应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纵墙交界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外墙和内横墙交接处。.楼梯间四角最好设置。上人屋面的女儿墙也应设置构造柱。.跨度比较大的梁,如果不设置墙垛或垫块,也应有构造柱。而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为了加强砌块隔墙的整体性,应在砌块隔墙的适当位置设置构造柱或圈梁,具体设置位置和砖混结构的一样。
建筑工程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认识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实践,学习有关本专业的实践知识,增强感性认识,以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作为一名刚刚接触一点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来说,如果能在学习专业课之前直接接触一些深奥的专业知识是不现实的,我们现在只能从实践中对我们专业获得一些感性认识,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总结: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实习指导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我们所有人都做到了:
(1)严格遵守实习纪律和实习工地的有关规章制度;
(2)严格遵守实习期间的时间安排;
(3)记录参观施工情况、
心得体会。
这一个星期里,我们接触了有关土木工程的很多知识:
1、了解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构造特点、建筑作法、承重方式、施工方式、抗震等级等;
2、了解建筑物的地基及基础类型、构造形式及施工方法;
3、了解建筑物的墙体类型、结构布置、细部构造及施工特点;
4、了解建筑物板、梁、柱等的类型,配筋方式及其与墙、梁的连接构造,还有楼地面、屋面构造及顶蓬构造特点;
5、了解建筑的楼梯、阳台等的详细构造;
6、了解建筑物的建筑装修构造;
7、了解水泥、砖、砂子、钢筋等主要材料的规格、标号、特性及使用要求;
8、了解混凝土、砂浆的配合比、标号、生产工艺所用设备以及养护要求;
9、了解各种钢筋加工情况和砖混结构施工工序,现浇构件的施工工序;
建筑工程施工实习范文2
怎么样改进建筑工程专业实习教学质量、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成为我们今后教学实践中一直需要探索的问题,以下就建筑工程专业三大实习的教学改革实践,谈几点想法与思考。
一、当前实习环节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为土木工程专业一个重要方向,目前,实习由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等3个环节组成,实习环节培养方案一般为9周,新形势下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着以下诸多困境:
1.土建项目工程量大、工序多、周期比较长,短时间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或毕业实习只能看到某个分部工程或某个工序,很难真正看到工程的全过程。
2.受时间和经费限制,一次实习不可能到多个不同工地。
3.扩招后学生多、且实习类型多,而老师一般比较少,教学资源有限。
4.考虑到安全、食宿等方面的困难,施工单位通常不太愿意接待实习,即使少数学生联系找到实习单位,动手参加生产实践的机会不太多,对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很难有深入、全面的了解。
5.毕业设计内容由建筑、结构与施工3个部分组成,由于毕业设计时间有限,大部分学生对施工部分投入不够,导致社会核心需要的施工部分论文质量普遍偏低。
二、建筑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研究
1.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
在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办学实践中,我校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学校与省建筑三公司的地缘、人缘、亲缘优势以及学院土木学科专业优势,校企互动,着力加强与公司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合作,与企业建立了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关系,校企合作基础牢固。
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与湖南省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已有近15年的时间,包括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和技术推广等领域,合作范围广泛而深入。15年来,湖南科技大学为湖南省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培养和培训各类技术人才100余名,大多已成为企业的管理者或技术骨干。同时在高性能混凝土结构及其施工技术、大跨度结构施工控制理论与技术、深基坑开挖与边坡施工控制技术、土木工程施工排水及废水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鉴于多年来在人才方面的合作,湖南省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2006年被湖南省教育厅第一批评为湖南科技大学优秀实习基地。共同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土木工程专业与湖南省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建立1个本科生实习基地,涵盖了学院所有的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有利地保证了实习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基地是学校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场所,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是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和保证,实习基地的设施、条件直接影响着实习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学基地建设也就显得十分重要,基地建设成效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实习教学的质量。为此学校应重视教学实习基地的开拓与建设工作,并采取相应措施来规范和完善基地的建设,制订《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条例》,保证教学实习基地的遴选质量,开拓和维护好各专业的教学实习基地,本着教学相长、扬长避短、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与教学基地签订相关协议,使互惠互利原则能够有计划性、双向性和连续性;坚持共建、共享、互利、巩固发展的基地建设原则,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努力追求各方利益的共同点,使教学基地能够主动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学校通过教学基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索质,实习单位通过学生实习寻求单位的人才储备,增强彼此间的互动和相互间的默契,巩固和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保证学校各专业有完善和质量较高的实习教学基地,为保证实习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2.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该设立课外创新的学分,鼓励建工专业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学生在大二、大三提早进人有科研项目的教师科研实验室,参加教师相关科研项目锻炼。在这一培养过程中,许多同学经常跟随教师到省建三公司企业科研调研,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深入培养了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些学生直接将实习期间调研课题作为毕业设计的内容,使毕业设计的选题具有极强针对性,并迎合社会的实际需要。
教育应与校外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所需要的内容相结合,校企合作是前述结合的具体表现,是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是立足于时代经济结构和企业资源优势,找准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切人点的需要开展校外实践活动是教育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进行深层次的校企合作,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三、结论
推进校企产学研长期合作,推进实习基地建设,提升建筑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教学质量,为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实践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充分利用我院“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示范基地,优化实习与毕业设计教学进程和监管行为,改革建筑工程专业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示范基地的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合作培养新模式”,制定完善的实习计划与大纲,加强实习教学过程的管理与监控,毕业环节与企业联合指导,实现实践环境教学效果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罗秋兰.突破产学合作教育难题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6):104-108.
建筑工程施工实习范文3
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的良好途径,也是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难点。本文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同时结合河南建筑业的行业背景,阐述了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顶岗实习;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其他各教学环节的继续、深化、补充和检验,是学生走向社会和上岗前全面提高职业能力的必经阶段,它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前进行顶岗实习是培养施工、管理、服务一线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职业工作能力的必备过程,是学生毕业即能上岗就业的根本之路。近年来,我校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面向工程施工一线技术与管理岗位群,依托行业,联合企业,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专业建设,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进行顶岗实习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1 顶岗实习现状
1.1 教学计划设置
在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学年或者是最后一学年的最后一学期,根据学制的不同,安排27~30周或12~15周时间。大大超过了半年的时间要求,不仅符合建筑工程施工生产周期较长的特点,而且可以帮助学生针对具体岗位工作的内容,从岗位实践中探讨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将专业理论知识综合应用于工程实践中,从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和顶岗实习的质量。
1.2 学生实习岗位分布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岗位与毕业后的职业岗位基本一致,主要是工程施工一线的施工员、质检员、材料员、安全员、资料员和监理员等,再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能力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具备二级建造师助理工作的能力。因此学生顶岗实习的单位也就集中在施工企业、监理企业、造价咨询企业和少数的房地产企业。而建筑工程的单件性、固定性和施工生产的流动性,又决定了学生顶岗实习的地点遍布全国各地及不同的施工场所。在长达半年以上的的时间里,许多学生的实习岗位还会因工程的进展、岗位的适应性、毕业就业等原因发生变动。
2 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对顶岗实习认识不到位,岗位适应能力较差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要扮演学生和员工两种角色,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顶岗实习的学生一方面要接受学校的统一管理,另一方面也要受到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的约束。对比之下,又觉得企业对他们的要求太高、太严,难以适应。再加上大多数企业在为学生提供实习报酬时并不是按正式员工的标准进行,可能会造成学生心理失衡。部分学生过高估价自己,“眼高”现象较突出,一是由于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已受高等教育,让其从事具体的操作,有“大材小用”之感,工作中缺乏主动性、责任心和上进心;二是部分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识不清,认为自己在其中输入了一定的劳动,要求以相应的工资与自己的付出相配套,在思想上有片面追求实习报酬的倾向,而现实与其要求不符,则在行动上表现不积极,实习质量难以保证。
2.2师资力量不足,管理难度大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职的实习指导教师少之又少,尤其是“双师型”实习指导教师极为稀缺,仅有的几个实习指导教师除指导实习外,还要担任其他班级的授课任务,对实习指导往往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只能派出非专业人员协助,这些非专业人员对具体的技术环节不能做具体的专业指导,不能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能起一般的组织作用。此外,学生实习岗位种类多、人员分散,指导教师到各个实习点指导学生不够深入,往往只能起到巡视、监督、信息反馈的作用。
2.3企业配合力度不够、顶岗实习的企业不够稳定
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性较大,很多建筑企业发展良好、工程建设任务繁重,出于安全生产、管理、生产效率以及新设备与工艺技术保密等自身利益的考虑,不太欢迎接收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来企业顶岗工作。即使是允许某些特殊关系的院校学生实习,很多岗位是不敢让学生真正顶岗操作的。因此很多院校学生实习变成了到企业参观和调研活动,真正体验式顶岗实习的学生很少。
2.4顶岗实习考核体制不健全
顶岗实习实施过程中,往往在开始阶段安排得井然有序,而在实习结束后的成绩评定、内部交流、总结等环节,由于受时间和其他客观因素制约,往往比较草率,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教训不能进行系统的收集、归纳和总结,对取得的成绩不能上升到理性。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对学生顶岗实习很重要,但现行评价方法往往忽略校外实训指导教师的有效参与,使得评价内容缺失了重要环节,难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完整性[2]。实训基地的评价往往是一纸公文或寥寥几句评语,无法全面衡量顶岗实习成果。
3 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建议
3.1加大顶岗实习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首先要做好实施顶岗实习的动员工作。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脱离学校环境,处在完全不同于学校的社会环境中,繁重的生产劳动、复杂的人际关系、严格的企业管理,以及种种无法事先预测的人和事,会使学生产生许多想法,甚至产生很多不适。所以,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敬业观教育和责任感教育,使他们能敬业爱岗、安心本职工作。对于单位的选择,应充分尊重学生意愿,从学生自身发展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愿望和职业规划。此外,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对职业的认知、知识技能储备、身体状况、沟通协调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同,到企业顶岗实习一段时间后,学生的个体差异会比较大。我们尊重这些差异,对学生做好心理调适的同时,注重因材施教、适度分流[3]。
3.2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定长久的优质实习基地
顶岗实习需要企业的积极配合,需要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能满足顶岗实习需要的优质校外实习基地。要找准学校与企业的利益结合点,本着“双赢”原则,建立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在目前建筑企业参与合作积极性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学校应充分利用自身条件,探索多种校企合作模式。譬如学校可优先为合作单位提供优秀毕业生,利用自己的师资、设备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等。同时专业教师深入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参与技术攻关,与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一起为企业解决一些技术难题,这将促进企业更乐意接受学生的顶岗实习。
3.3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强化顶岗实习的技术支撑
一方面,从校内选派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具体负责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日常管理,以及与企业的沟通协调,管理部门要在实训人员组成和资金方面给予适当倾斜,保证一定数量的“双师型”专业教师进入实习一线,为实习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舍得花大力气从企业聘请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较高、热心人才培养工作的专家和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具体负责指导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
3.4创新考核评价体系,确保顶岗实习质量
顶岗实习由于实习地点、实习项目、指导教师等诸多因素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所以必须创新考核评价的办法,采取定量考核和定性评定(包括职业资格的认证、优秀顶岗实习生的奖励)等相结合的办法,分别确定定量和定性的权重。定性评定包括:思想政治表现、敬业精神、社会适应能力,实习日志、周汇报、转岗小结、实结、论文答辩等“结果性”评定,评价的主体有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指导教师评价、实习单位评价等。定量考核包括:针对岗位能力目标、实习任务内容而进行的“过程性”考核。
参考文献:
[1]殷翔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制度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3).
[2]张雁平,成军.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5):10-11.
建筑工程施工实习范文4
关键词:建筑工程 质量管理 造价管理 合同管理
近年来,我国GDP一直呈高速增长态势,建筑业更是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未来的发展中有着更为旷阔的前景。建筑工程管理贯穿于建筑项目的全过程,是建筑行业中尤为关键的一部分。但由于经济体制和国家政策的影响,大多数企业都不同程度面临着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化上的一些实质技术问题和科学管理问题。下面就从三个主要方面分析建筑工程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以被提高到了另一个更高的层次。工程质量是施工单位的品牌,是生命线。因质量问题所引发的事故早已屡见不鲜,社会对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建筑业引进了土木工程施工的合同条款(FIDIC条款)以来,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式开始与国际上先进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式接轨,并逐步开始实行建筑工程监理制度。与此同时,在将现代化的工程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在工程实践中加以应用的实际过程中,我国工程质量管理存在了诸多新的问题。
1.1 不遵循正规的建筑工程程序 许多施工单位在不经可行性论证,不做系统调查和分析的情况下即已开工。诸如无证设计、无图施工、任意修改设计、工程竣工未经验收即交付使用等现象在我国建筑行业经常出现,这不免会为工程项目留下质量安全隐患。
1.2 建筑材料及相关制品不合格 建筑材料质量问题是建筑质量问题的重要因素。落实质量规划和监督管理,搞好技术交底,让具体的施工人员全面了解其各自施工任务的特点、技术要领和质量标准,以保证和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减少和避免不该有的安全隐患。
1.3 工程设计考虑不周全 机构构造不合理,计算简图不精确,未经内力验算等违规设计都有可能诱发工程质量事故。因此,在工程具体实施开始之前,监管部门应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对工程设计的合理性进行必要的试验和验证,并在试验和验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因设计不合理而造成安全隐患的环节进行更正和合理设计。
2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
建筑工程造价,是指进行一个工程项目的建造所需要花费的全部费用,这是保证工项目建造正常进行的必要资金,是项目决策、制定投资计划和控制投资以及筹集建设资金的重要依据,是评价投资效果重要指标,是合理利益分配和调节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工程造价具有大额性、动态性、层次性、个别(差异)性、以及兼容性等特点,并且其诸多特点之间相互交错和联系,使得工程造价在整个工程建筑中拥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造价管理也拥有了其特殊的重要意义。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既是用专业的经济手段来管理建筑工程中的基础工作。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行业是与基本建设投资、建筑业、建筑市场的改革和发展相联系的,特别容易受到经济体制和国家政策的影响。近年来,在我国投资管理体制和建筑市场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入改革中,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工程概预算管理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与此同时,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也凸显出诸多不合时宜的问题和纰漏。
2.1 决策阶段工程造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管理措施 据有关数据显示,在各种项目建设中的三大主要阶段中,投资决策阶段影响整体工程造价的程度高达80%―90%,决策阶段对项目工程造价决策的内容决定了工程造价的基础,并直接影响到之后两个阶段中具体的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投资估算是决策阶段工作中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但由于个别被批准的研究报告不具备完全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常常会出现超额预算等现象,这将直接影响设计任务下达的投资限额,也会使起控制作用的初步设计概算出现纰漏,从而影响银行贷款和资金的筹集。只有在经济工作中造价人员实事求是地反映设计内容,反映建设地区的经济状况,决策报告才能正确完整的反映工程项目的建设投资。
2.2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管理措施 对建筑工程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实施意图是工程建筑的灵魂,即工程设计,也是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中的重要阶段和关键性环节。
在实际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质量和尝试常常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其功能也会出现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不合理现象,这不仅会影响到建设项目一次性投资多少的确定,还会在建成交付使用后影响项目的实际经济效益。因此,在对审查设计单位的设计时,建筑单位要重视对设计方案的优化,可以利用不同指标对厂区、工业建筑的空间平面设计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测定,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大前提,积极稳妥而慎重的采用现金的技术方案和成熟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与此同时,还要对工程项目试试合理的限额设计,从而更好的实现对设计规范、设计标准、工程数量与概预算指标等诸多方面的控制和管理。
2.3 决策阶段工程造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管理措施 建筑工程实体形成阶段,是人力物力才小号的主要阶段,即项目工程的实施阶段。由于建筑工程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等特点,加强实施阶段工程建设的管理和监督则成为该阶段的关键和重点。
在工程造价过程中需要全面系统的考略到因一些意想不到的费用而对造价结果的影响。其中,工程变更和现场经济签证等都会对造价造成直接影响。及时核定施工图预算,并根据施工图设计的进度计划和现场施工的实际进度,通过深入现场手机和掌握施工的集体相关资料,对施工进程和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将可能的损失降到最低。
3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其管理层的核心角色是监理工程师。合格的监理工程师必须熟悉合同的内容,掌握合同管理的手段,依据合同对工程质量、投资、进度进行严格有效的监管和控制。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工程建筑管理体制改革的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工程监理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理行业必须适应这种新的形式和要求,搭理增强自身实力,提高资深素质,才能在工程建设中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类问题的解决措施,重点和关键即在于如何培养一批水平较高的监理人才,以及如何壮大和完善我国工程监管行业的现有规模和质量。
监理人才的培养和监理理论的完善是监理行业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从提高监理培训质量水平入手。近几年,我过工程建设领域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工程监理实践经验也已颇具规模,新法规、新规范、新经验层出不群,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对监理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培训教材的学习和对已有陈旧的管理经验的掌握,不能单纯地以教学形式来培养监理人才。对当前新形势和现行的政策法规的学习和掌握理应成为培养监理人才的关键,相关学校和部门应当在培养人才中提供更多的实践交流和实习机会,在与政府主管部门、专家和专业监理人员的交流和学习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而提高监理人才在实际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4 结语
在当前市场化形势下,只有不断提高建筑企业在质量和造价方面的管理技术,用科学的实质技术理论和管理技术理论来领导建筑工程,同时注意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发掘,企业才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和壮大,建筑行业作为国内经济坚实的支柱产业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雪峰.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J].四川建材,2009(6).
[2]张亚娥.工程质量的控制和管理[J].延安大学学报,2009(12).
[3]刘志.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及控制分析[J].科技信息,2009,(5).
建筑工程施工实习范文5
和监理合同,对工程施工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本文主要分析了现在建筑工程监理市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相应对策。
关键词:工程监理 监督和管理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设单位在进行基本建设时往往需要临时自行配备土建、给排水、暖通、电气、机械设备等专业工程人员,工程完工后即解散工程人员。这种体制不利于工程建设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往往导致建筑质量低下,建设成本高等。在吸收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我国与1988年正式在建设市场实行建筑工程监理制,成立专业化为建设市场服务的第三方机构——建设监理公司,从而在建设市场上形成了以建设单位、监理公司、施工单位三方协调、科学管理的运营模式。过去二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对于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工程监理是由独立和专业的监理单位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理合同,对工程施工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其具体内容包括:对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进行控制,对工程合同和信息进行管理,组织和协调参与工程的各方。工程监理通过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可以促进工程建设符合国家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及时发现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保证工程质量;促进工程建设按期推进;降低工程费用。
1 建筑监理市场存在的问题
在过去二十多年的实践中,我国的工程监理制度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我国建筑工程市场的发展。这些问题主要有:
第一,监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水平低。有研究表明,我国通过建设监理资格考试并注册上岗的人员只占所有通过考试人员的一半左右,另一半通过考试的人员多在设计院或者从事教学工作,并未上岗。随着国内基础建设项目的蓬勃开展,已有的工程监理人员在素质和数量上都无法满足监理工作的需要。为了弥补缺口,一些监理公司对原有的工程设计或者建筑施工人员进行短期培训后,让其上岗担任工程监理人员,甚至一些监理公司直接任用未经专业培训的人员担任工程监理。这些监理人员往往缺乏工作使命感、怠慢工作,信念不够扎实,对工程监理认识不到位,专业知识亦有不足,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能力不强,缺乏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即使是一些经过从业资格考试的工程监理人员,其专业知识也已日渐不能满足现代化工程监理的需要,突出表现在其对经济、管理、法律等知识的缺乏,与国际水平的工程监理还有相当的差距。
第二,监理市场不规范。这突出表现在一下几点:一是地方保护阻碍了市场竞争。市场经济能极大提高效率的原因就是竞争促进了各市场主体不断应用科技,提高自身服务水平,从而在竞争中占得先机。效率不高,产品和服务水平低下的企业往往被市场淘汰。在工程监理市场中,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保护本地企业,规定只有在当地注册的监理企业才能在当地开展业务,蓄意阻断竞争。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在保护落后,阻碍了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自主监理、同体监理等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一些业主单位为了片面降低成本,聘用与自身有关联的监理单位,从而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无法发挥独立的监理单位对工程施工的监督作用。
第三,工程监理往往狭隘被理解为“质量监理”。国际通行的监理制度是工程监理以专业化的服务对建筑工程进行全程参与。他们具体服务的业务范围已逐步扩展到为业主提供投资规划、投资估算、价值分析,向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提供费用控制,项目实施中进行合同管理、进度、质量、成本控制、付款审定等。而在我国目前的市场条件下,工程监理往往被狭隘理解为“质量监理”,工程监理机构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参与到其他更具增加值的建筑咨询服务中去。在实际工程监理工作中,监理人员只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对于其他的重要环节比如施工安全往往都不予重视,业主也并不希望工程监理人员参与到施工安全等其他环节。
第四,监理费用过低。我国招标投标法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建筑建设工程监理必须实行招标。实行招标制固然能够杜绝漫天要价,实现优胜劣汰,但是目前我国监理市场竞争激烈,为了中标,一些监理公司不得不压低价格,使得实际工程监理收费低于应有的收费标准。过低的监理费用造成现场监理人员待遇低,无法吸引到或者留住优秀人才从事监理工作;监理收费低也影响到了监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为了压缩成本,监理公司不得不少降低监理工作质量,形成了恶性循环。
2 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通过对上述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建设监理市场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立足我国实际国情和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的建议和对策。
第一,严格建设监理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对现有监理人员加强培训,全面提高建设监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西方发达国家的监理工程师一般都要通过三到五年的学习,三年以上的实习,考试,实践的过程才能获得资格证书。通过这样严格的程序培养出来的监理工程师往往业务素质扎实,不但懂技术也精通法律和管理等。相比之下,目前我国监理工作人员在业务素质上与国际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应该严格监理人员的资格准入制度,要求监理人员持证上岗,坚决杜绝无证人员上岗。对现有的监理人员应该加强培训,强化业务素质,加强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培训,培养一批具备国际水平的高素质监理人员。
第二,加强对工程监理人员的伦理道德培训,依法清除害群之马。针对目前有的监理工作人员怠于工作,工作中收受建筑方好处而对施工中的问题视而不见的现象,应该加强对工程监理人员的伦理道德培训。美国土木工程学会规定了监理工程师的道德准则,其核心内容强调了“正直、公平、诚信、服务”;日本咨询工程师协会制定了咨询(监理)工程师《职业行为规范》,其基本原则是坚持监理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中立性、服务性。我国也应当指定监理工程师职业准则,加强对监理人员的伦理道德培训,使其能够坚决拒绝各种不正之风,认真的做好监理工作。同时,应当加强执法检查,及时发现那些收受好处的监理人员,依法予以严惩,震慑其他不法分子。
第三,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制止不正当的价格竞争。国际上监理费用的额度和价位比较高,通常情况下约占工程总造价的1%到4%之间,比如美国收取3%~4%,德国收5%(含工程设计方案费)。合理的收益有助于监理公司吸引高素质人才,更新自身技术设备,加强业务培训,对于监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目前的监理招标中,一些监理企业恶意报低价排挤竞争对手,收取的监理费低于成本,使其无法保证监理工作的质量。因而,相关部门应当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合理估算监理工作成本,在此基础上制定监理收费的最低标准,禁止监理企业低于此标准参与投标。这有助于规范监理招投标活动,使得监理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价格上,更体现在服务水平上。只有提供高水平的服务才能够在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
第四,规范监理市场秩序。首先要打破地域性保护。有关部门应该重视监理市场的地域性封锁现象并且及时予以查处,恢复市场的有序竞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优胜劣汰,合理配置资源。其次,必须严厉查“同体监理”,严禁在一个经营实体内搞设计、施工、监理“一条龙”作业。具体举措是要求监理单位必须是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对“同体监理”,一经查出,必须给予严厉处罚,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规范监理市场。
第五,强化监理的深度,扩展工程监理的业务范围。必须打破将工程监理等同于“质量监理”的狭隘理解。在加强质量监理的同时,强化监理深度,对于施工中的其他重要环节比如施工安全等必须加强监督,改变目前安全事故频发的状况。同时,各个监理企业也应当及时调整自身的经营范围,加强对建筑工程进行全程参与,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监理企业应培养自身在于工程的在其他环节比如投资规划、估算、合同管理、成本控制、付款审定等方面的专业能力,积极介入这些高附加值的环节将能够极大的提高监理企业的盈利水平,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洁.《关于建筑工程安全监理的相关问题探讨》.今日科苑.2007(14).
[2]谢宝利.《浅谈工程建设监理之“现状”与思考》.建筑科技与经济.2009(1).
[3]黎良辉.《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监理机构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华章.2008(9).
建筑工程施工实习范文6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国家注册工程师;模块化实践教学
土木工程是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学科,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中,面临着对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极为旺盛的局而,如何针对土木工程学科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和优化教学模式;如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和建设,培养出具有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土木工程师,是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1][3]。
一、模块化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模块化教育模式以“MES”和“CBE”两种流派比较具有代表性。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可称之为“任务模块”。
2、国内研究现状
关于模块化教学体系的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在课程改革中,以课程的模块化为核心特点,把知识点做成一个个模块,模块之间相互组合,从而适应不同要求、组成不同课程,解决了传统课程体系中知识点重复率高和新知识更新慢等弊端,受到科大学子广泛欢迎。目前,中国高校的诸多学科,课程体系普遍以若干课程为核心,每门课程本身自成系统,课程内部结构完整,不同课程之间知识重复率较高,这使得课程不仅量大,且新知识和交叉性知识很难融入其中。中科大化学院在改革中借鉴“剑桥模式”,组织各专业、基础课教授研究剑桥课程的内容和特点,结合学院原先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化学学科前沿和数理基础,采用切块、重组的方法,切块列出化学基础知识点,然后将这些知识点重新分类,组成现在崭新的基础化学教学体系。以量子科学为例,过去化学专业的学生一般不要求学习量子知识,但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显现出量子科学对化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性,课程模块化之后,本科生在基础课阶段就接触量子知识,学生很容易在知识的交叉融合中得到启发。试行“剑桥模式”后,每门课程学时数由原先的60至80学时,减少到20至40学时,知识重复率变低,学生自主性大大增强。
二、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1、职业能力培养教育严重不足
在“大土木”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绝大多数设置土木工程专业学校都是以宽口径制定培养方案,开设的理论课程涵盖各类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师应掌握的理论知识,所开设的实践项目也基本包括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认识实习、测量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丰富的实践项目[4][5]。但由于不少学校制定培养方案时未充分考虑科学性和系统性,就课程而课程,而不是根据专业特点来设置各课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实践环节的衔接问题,致使专业学习体系性不足,教学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缺乏系统化、综合化及相互融合。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前期设置的课程大多为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偏重对知识的传授,主要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互动式教学偏少,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训练方式僵化,即使是设置了试验课时,但未能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最终导致学生一是感觉基础理论知识抽象,理解和掌握困难,二是不知所学理论知识如何应用于工程实践[6][7]。这种专业基础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小融合或不融合,难以培养学生在复杂工程现象中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薄弱,实践教学缺乏深入性和实际价值。
长期以来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尤其是现场实习)虽然占很大比重,包括认识实习(2周)、教学实习((4―5周),生产实习(3―4周)、毕业实习(4周)等,但由于实践基地建设薄弱,企业安排学生实习实践积极性不高。而土木工程量大、工序多且复杂、建设周期较长,如果实习时间短只能看到工程的某个局部或某个工序,很难了解工程的全过程。学生动手参加生产实践机会少,使得学生对工程项目的具体内容及施工组织管理难有深入、全面的了解,毕业后工程实践能力差,难以独立承担工程任务。
而工程实践经验和工程实际应用能力对土木工程从业者非常重要。因此,必须改变实践教学的传统观念和方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而深入研究和开发,构建适应培养各类土木工程师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2]。
三、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基本思路
根据国家注册各类土木工程师四大核心能力要求,即会设计、能施工、懂管理、善创新,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以土木工程师培养目标为基本指导,以学生为本,教学培养方法改变为手段,校企合作为突破,针对目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紧扣“一个中心(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按照“三个系统(能力结构、实现途径、保障体系)”、涵盖“四个模块(基础动手能力、专项技术能力、工程应用能力、专业综合能力)”。
1、“一个中心”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一个重要培养目标。
针对该目标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体现基本理论的工程概念和应用;在实践教学中,体现基本方法所蕴涵的工程概念和原理,从而实现原理、方法、应用的有机结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辅相成。
2、“三个系统”是能力结构、实现途径、保障体系,贯穿学生四年的整个学习环节中,构成实践教学的核心。“三个系统”的思路针对每门课课程设计和课程试验分别设置,弥补专业教育系统性缺乏、知识体系零散的缺点。
其中能力结构是核心,作为从理论到实践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涵盖专业课学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在学生完成基础课的学习后,根据专业能力的不同分组设置。实现途径是通过各类实验课程设置,提高每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课程试验的比重、针对性和有效性,依托于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和学科平台实验中心,开发、改造一批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在教学过程中与课程教学紧密配套[8][9]。
保障体系中,四年教学过程中分时段通过集中实践、课外实践系列感知实习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3、“四个模块”是基础动手能力、专项技术能力、工程应用能力、专业综合能力的训练。
基础动手能力训练是第一层次,指针对某一专业技术基础进行的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术能力训练是第二层次,指针对某一专业技术方向开展能力训练。其功能认识到学习目标,清楚地知道为什么学习各项课程、各项课程可解决那些问题,如何利用各项课程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真正锻炼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是第三个层次,通过训练独立、开放、外向型和创新意识以及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达到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等土木工程师能力的目的。
实践教学“一个中心、三个系统和四个模块”的构建不是按照条块分割、学时分离而设,是按“综合一分解一再综合”的关系设计的,既符合认识的发展规律,又达到了使学生明确地认识到学习目标,清楚地知道为什么学习各项课程、各项课程可解决那些问题得目的。真正锻炼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通过上述能力的训练,达到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等土木工程师能力的目的。
四、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实施
为了论证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性,以便进一步完善,以“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为例来说明。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类课程(如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合同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必修的专业课, 它以各类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合同管理、项目管理或工程经济原理为对象,研究建筑工程中各种建筑物 ( 构筑物) 和其主要工种工程施工技术和组织计划管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及工程经济基本规律的学科, 该类课程主要包括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合同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部分。该类课程涉及专业知识面广, 而且量多, 集技术管理、经济管理等知识为一体, 是一类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
过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般都是 “一本教科书, 一支粉笔”, 以教师为主体, 以书本为中心, 单纯的进行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工程管理类课程自身涉及面广、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10][11]。土木施工课程,一些施工工艺和施工过程、施工机械的性能及操作过程、施工器具的构造和工作状态、施工技术应用的运行过程等内容, 很难单纯用语言来讲述。如脚手架工程、砌筑工程、防水工程以及吊装工程等, 特别是桩基工程, 因为桩基种类繁多, 施工方法各异, 在课堂上讲授其施工方法时, 教师以为讲清楚了, 学生也认为已经掌握了, 但当学生到现场参观时, 才感到实际工程与从书本上了解的大不相同, 尤其是利用一些新技术、新工艺的 施工方法, 仅凭教师的讲解, 学生只是一知半解, 教学效果不佳, 教学质量上不去。
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类课程进行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改变过去靠教师采取 “粉笔+ 黑板”的教学方式方法, 不但可以变繁琐为简单, 而且能够大大提高效率。如果这部分内容能用图片、录像等煤体资料加以演示, 能够让学生有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的过程,不但省时, 而且省力。特别是对一些路途较远但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的管理理论,且正在实施的具有代表性的工程或管理项目, 我们教师可以到施工现场或项目所在地,跟踪收集第一手资料。
为了确保该实践教学体系的顺利运行,完善相应配套教学改革工作,其中的重点一是建立工程实例专题库;二是采用校企合作模式,与黑龙江省建工集团、黑龙江省建科院等企业建立长期实习基地合作关系;三是实验室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部分进行改革,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
“以国家注册工程师为导向的培养计划”是个重大教育改革计划,其目标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博,庞学光。论高等教育的职业服务功能及适应性专业教学组织形式[J]全球教育展望,2010(8):61-65
[2] 崔武文.案例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J].教育探索, 2007(5).
[3] 张智钧.试析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139-141
[4] 王春芬,王恩茂。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136-138
[5] 韩涛,孟昭博,汤美安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J]教育与职业,2010(6):163-164
[6] 土齐仁,郑艳,贺成斌,等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信与教学模式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9):96-98
[7] 周莉.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56-157
[8] 代国忠等“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028-1030
[9] 姜秀英.土木工程专业建筑施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J].高等理科教育, 20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