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成语故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草船借箭成语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范文1

关键词:学习语文;阅读能力;阅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280-0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它本身不是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只是一种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或途径,它的目标是有益于学生获取更多知识、身心健康发展。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交流对话的过程。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起引路人的作用,但绝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基于这种认识,如何有效推进阅读教学的开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就阅读教学指导进行了一些思索。

一、快乐地阅读

小学生尤其低年级学生具有天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对新奇的事物他们总想看一看、试一试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唤起学生的注意,从他们感兴趣的彩绘版的童话故事入手,如《哈利波特》是小学生们特喜爱的故事,文中的故事新奇,具有强烈的科幻色彩,每个故事情节中的人物的形象都是通过彩图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学生很容易接受。这样,既增加了他们阅读量,又满足他们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也可以通过童话故事、成语故事来激励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故事人人爱听,成语故事是青少年常用、应知和需要掌握的成语,结合丰富多彩且忠实于史实的事件、名人佚事等,便于读者在趣味盎然的阅读过程中理解和记忆。如:班门弄斧、草船借箭、初出茅庐等等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使青少年在了解历史、增长见识、提高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都受益匪浅,老师可先从成语故事或童话故事说起,并告诉学生故事的出处,学生自然会去寻找。因为他们希望通过讲故事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赏。小学生希望得到表扬和赞赏的急切心理常常表现出来,老师在指导阅读教学时,只要细心的观察就会发现,并及时给予他(她)表现的机会大大表扬讲故事的学生,其他学生也会争先恐后地出来讲。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大增从而培养了他们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自主阅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探究精神。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要营造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课堂气氛,规矩少点,束缚少点,让他们思维动起来,语言活起来。在自主的前提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展开讨论,畅所欲言。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昧地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昧地讲解。”新课标要求学生“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有争议、答案多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就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各抒己见,相互启迪,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意识和阅读习惯。

三、阅读感悟

很多事实证明,阅读课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是事倍功半的。这种以讲代读的方式也是有悖于现代教学理念的。在教学中必须以读为本,重在感悟,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我只用了一句简单的开场白: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你们一定很喜爱它!这便吸引学生主动地读起课文来。有的朗读,有的默读,有的一句一句地细读,有的浏览了一遍后细读自己喜爱的、重要的句、段。同时,在读中还运用多种方法来理解文中的生词。在圈画语句时,很多学生都圈画了我刚才说的那句话。我问大家为什么都圈画上这句话?他们都说:“谁不喜爱母亲呢?”

四、读思结合

边读边想是最基本的读书方法,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讲解课文时。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语言表达之微妙,“读了又思,思了又读”才能入情入境。如《桥》一课,教师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谈一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然后围绕“课文中的老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汉的有关语句,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带着这个问题学生进入文本学习,边读边思考,然后在全班交流,谈一谈让自己感动的原因。在交流中,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给予评价,然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出自己的感动,从而升华对老汉的理解和认识。

五、读写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阅书无数,仍旧提笔维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阅读课文,写下自己的理解,能促进学生主动阅读,通过自己的思考、富有个性地理解课文,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随机写下来,更体现出读写结合的深刻含义。例如,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时,可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边读书边在书上标注,写下自己的理解,然后与同学交流。这种随写形式可与课后的“思考`练习”相联系,使学生在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同时,训练了习作能力。

五、课外阅读

注重把学生的阅读扩展到课外,让他们开拓视野,自觉地在书海里遨游,汲取丰富的养料。如向学生推荐优秀的童话、散文、小说及科普读物,背诵、摘抄优秀诗文,读练结合,利用晨读或阅读课时间向学生讲讲书中人物的先进事迹,精彩片断,当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之后,就适可而止,让他们去找原书来看。同时可以通过“读报”、“成语竞猜”“读书交流会”等。或者让学生从自己平时阅读积累的内容中确定一个主题,教他们制作剪报集、手抄报,这样既督促学生认真阅读又检验了阅读效果。

参考文献: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导入 方法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 是课堂教学的前奏。一堂课如同一首优美的散文,开头便要漂亮,引人入胜;一堂课又恰似一支动人的乐曲,开头就要定好基调,扣人心弦。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十分关键。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创设科学有效的导入形式,就必须把握课文的特点,根据学生好奇心理,运用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导入新课呢?下面本人针对课堂导入的方法进行探讨。

一、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即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知识或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导入新课的方式。《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在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因此在教学中不管采用哪一种导语设计,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连,自然衔接。复习旧知识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例如学习《别踩了这朵花》这一课可以这样导入:“花花草草花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课前同学们也预习了,这篇课文是讲蒲公英的,蒲公英是我们都知道的,那么为什么引起冰心奶奶的关注呢?它到底是一枝怎样的花呢?那么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咱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设置悬念法

根据学生爱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造矛盾,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起注意。因此在课堂教学导入时,利用巧妙设问造成悬念,让学生处于一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 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设置了这样的悬念:《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改写的。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和孙权各据一方,称魏、蜀、吴三国。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攻打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抗曹,刘备派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助战,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诸葛亮是怎样对待的呢?最后的结果怎样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三、创设情境法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材中的不少课文,或叙述了生动的故事,或描写了美妙的景色,此类课文,可选其中精彩的画面或精彩的情节,通过具体形象的描述,声情并茂的表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桂林山水》可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而桂林则是这个大花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那里的山是那么奇,那么险,那么秀;那里的水是那么清,那么绿,那么静。谁到了那儿,都会被那奇特的风景所陶醉,被那美妙的景色所感染。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走一走,看一看。这样导入,学生就会被桂林山水的美妙所吸引,同时也对桂林山水的主要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就会全身心进入课文描述的境界中去,投入到课文的阅读和景色的欣赏中去。

四、故事导入法

精彩的故事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对小学生而言则更能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倾听欲望,小学生更爱听故事,抓住小学生这个心理特征,运用一些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科学家或名人的故事,甚至教师自己根据教材编一些短小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注意,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又容易使学生领悟教材的内容。在新课教学中就是要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事例,激发他们求知的情趣,引导他们在欢乐中进入学习。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在让同学们回忆自己的大年夜生活后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有一个漂亮的小女孩,长长的金黄头发,大大的眼睛,有一副善良的心,从小没有了妈妈。天天靠卖火柴维持生活,今天是大年夜,天冷极了,还下着雪,这天没有人买她的火柴,天已经黑了,她还在街上走着,走着……讲述了与主人公命运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的心情,从而促使学生急不可待地去读书,去了解。

五、音乐导入法

借助于与课文内容联系紧密的歌曲作为导入的途径。这种方法灵活多变,利于调动学生情绪,并能克服紧张心理,活跃课堂气氛。播放与本课有关的音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第五册《让我们荡起双桨》时,课前用录音机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让学生欣赏,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喜欢这首曲子吗?作曲家为什么要写这首动听的曲子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板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利用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便自然而双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新课的角色。

六、名言引入法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范文3

一、引导学生家庭读书,培养阅读兴趣

家庭是培养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主要环境,现代的教育理念提倡树立“大教育观”,走出封闭狭隘的课堂,努力打破阅读内容和形式的封闭性,拓展学生阅读的空间,通过阅读引向生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向导,走出学校引向家庭,引向社会,与社会活动接轨,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往往是一个人思想行为变化的节骨眼,所以要先从家庭入手抓好阅读这一细节,这比在一个人已经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后,再促其改正要好得多。巧抓家庭阅读细节,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家庭阅读习惯的培养,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要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意识到购买书时就应该注意买字体较大、字间距宽的书籍,这样小孩子看书不累。插图适当,简洁明了,色彩鲜艳但不乱,图画太大太多影响看字,喧宾夺主。书要一本一本地买,不能为了省事或价格优惠一下子买很多,读完一本再买下一本,这样孩子没有精神负担,能较快地看完一本书,买多了孩子可能根本不看,造成闲置。家长要和孩子一起看书,在家庭中营造阅读氛围,给孩子树立个学习的榜样,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

二、指导选择读物

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比较差,需要在成人的指导下进行课外阅读。为了营造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的环境和氛围。在推荐读物方面,老师起很大作用,也就是说,老师肩负着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的重要使命。为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课堂上,我配合阅读教学积极向学生推荐介绍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为学生架起从课内向课外阅读的桥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例如,在教《草船借箭》一课时,向学生介绍三国的形成、对峙、衰败过程,介绍曹操、诸葛亮、周瑜等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引导他们去探究原著《三国演义》;教学《小抄写员》时,让学生读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时,让学生读《城南旧事》;教学《负荆请罪》时,让学生读历史故事或成语故事的书籍,因为在书本中学生已对著作有了初步的接触,所以他是会带着对原著的兴趣去阅读的。2

三、开展活动,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范文4

一、依托文本的语言,提升口语表达的准确性

选编入语文课本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文章的语言表达规范、用语相当准确,是学生学习的典范。这些典型的书面语言为学生的口语表达提供了素材,同时又为训练规范的口语表达提供了范式和情境。

1.在比较中学习语言的准确表达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燕子》教学片段为例。

“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一个尾巴,凑成了小燕子。”

“一身乌黑光滑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①对比读上面两句话,哪一句更好?为什么?(初步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②尝试换上其他词来说说小燕子的外形,并与原文比较。(进一步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③比较《燕子》《翠鸟》的外形描写,体会描写外形要抓住特征。(深入体会语言表达形式的准确性)

在此片段中,教师运用层层比较、步步深入的方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三次比较不仅使学生深入地体会到词语运用的准确性,还让学生明白语言表达形式的准确性,为后续的课堂口头表达提供了帮助,最终达到让学生准确表达的目的。

2.在重组中,学习语意的准确表达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赵州桥》教学片段为例。

①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赵州桥有什么特点?

②在这两个特点中,作者用了“不但……而且……”强调了哪一个特点?(美观)

③语言第一次重组:按照课文原意,用上“不但……而且……”说一说赵州桥的特点。

④语言第二次重组:如果要强调赵州桥的美观,可以怎么说?引导学生把事物的特点说具体。

⑤能用“不但……而且……”说一说其他你喜爱的物品的特点吗?

对于关联词“不但……而且……”的理解和运用训练,本课例摒弃了脱离语境作抽象讲解的做法。先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它的意思,领悟它的用法;接着对课文内容进行两次语言重组,将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后通过迁移,使学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一次次语言重组中获得锻炼。

二、依托文本的矛盾点,提升口语表达的针对性

不少课文的作者为了设置悬念或推动故事的发展,经常在行文中铺设一些矛盾点,包括语意上的矛盾、故事情节的矛盾和情感的矛盾等,而这些矛盾点也正是学生在学习中最能引发思维碰撞、激发讨论兴趣的导火线。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的矛盾点开展教学,为学生搭设表达的平台,训练学生口语表达的针对性。

1.于语意矛盾处辨析,学习口语表达的针对性

所谓语意矛盾,即作者在文意制造的前后语意中的对立点,引发读者认识上的强烈反差,进而突出要表达的观点。而抓住这些矛盾点展开教学,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形成他们的阅读思想和观点,促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有针对性地到文中寻找观点材料进行辨析,在辨析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辨析中明晰文章的主旨。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鹿和狼的故事》教学片段为例。

① 于课文中寻找矛盾:狼和鹿在你们原有的印象中分别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课文中分别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它们?

狼:凶恶残忍――森林的保护者。

鹿:森林的“宠儿”――罪魁祸首。

② 于质疑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凶恶残忍的狼怎么会成为森林的保护者?美丽善良的鹿为什么会成为毁坏森林的罪魁祸首呢?

③如果当初罗斯福总统在寻思要下令消灭狼、保护鹿的时候,你就是他身边的得力助手。你会怎么劝他?先和同桌说一说。(提示:想一想罗斯福总统产生这个想法的原因,劝说要有针对性)

在本课例中,教师从人们对两种动物的惯有看法入手,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寻找作者的语意矛盾,在矛盾中质疑,在解疑中深入理解。最后创设了一个对话的情境,引导学生将理解化成语言,进行有针对性的表达。

2.于情感矛盾中追问,学习口语表达的针对性

小学教材中有一些课文蕴含的情感是前后矛盾的,这些矛盾点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领着他们去文本的语言中一探究竟,探索表达的技巧。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母鸡》为例。老舍先生先通过叫声刻画了一个无病、欺软怕硬、拼命炫耀的母鸡形象,表达对母鸡的讨厌之情,可到了最后又对母鸡充满了崇敬之情。这样完全矛盾的两种情感,被用在同一种事物身上,就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老舍先生对母鸡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于是学生深入阅读描写母鸡的语言,从描写母鸡叫声的语句中感受到了语言的针对性,然后教师进一步进行拓展:母鸡还会在什么时候叫,当我们喜欢它的时候,那叫声听起来又是什么样的呢?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口头表达训练。

3.于情节矛盾中辩论,学习口语表达的针对性

所谓情节矛盾,是指文本为了凸显人物的品质,设置了一些人物言行的对立点,组成了矛盾的情节,这些情节有时与传统的道德规范又是相矛盾的。抓住这些矛盾点进行辩论,既能使学生有话可讲,而且在阐述观点时需要学生针对观点在文中寻找依据,很好地训练了学生口头表达的针对性。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别饿坏了那匹马》为例,文中父亲的育儿观念和青年的善意谎言形成了情节上的矛盾点。于是学习课文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辩论:青年该不该用善意的谎言免费给女孩提供看书的机会?学生纷纷针对不同的观点展开辩论,并且在文中寻找佐证观点的细节,在表达中围绕自己的观点展开阐述,很好地训练了口语表达的针对性。

三、依托文本的情境,提升口语表达的条理性

小学教材中,说明性的课文无疑是训练口头表达条理性的绝好文本,因为其鲜明的结构特点本身就是非常具有条理性的内容。除说明性的课文以外,大部分以叙事性的文本为主,在这些文本中都包含着不同的故事情境,使学生产生角色意识,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尤其是一些历史故事,其主人公充满智慧,这些精妙的语言往往条理清晰,蕴含着很强的逻辑性。我们可以依托这些语言情境,来训练学生口语表达的条理性。

1.在解说中,学习有顺序地表达

解说是促使学生将课文语言内化为个人语言的有效训练方法。学完寓言故事,让学生沉入故事情境,与人物对话;学完成语故事,让学生依据故事情境,解析人物言行的用意所在;学其他历史故事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故事,对理性又困难的重点内容进行语言转换,既达到促进理解的目的,又训练有序地表达。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课为例,我们可以依托文本,创设一个表达的情境:如果你就是当时在诸葛亮身边的一个小士兵,当你经历整个草船借箭的过程,你会怎样向身边的人介绍这件事?如何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述整个事件,融入整个事件当中你对诸葛亮一些做法的感受?学生在准备解说时,肯定要在心中想好讲解的顺序,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让学生在口头表达中内化书本的语言,又让学生在酝酿和解说的过程中训练了有顺序表达的能力。

2.在推理中,学习表达的逻辑性

推理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思维方式,推理的过程也是训练表达的逻辑性的过程。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值得细细去推理的精妙语言。以《晏子使楚》一文的教学为例,晏子与楚王的三次交锋充分显示了他的外交才能和语言功力。教师可以借助这三次语言,帮助学生学习推理,训练口头表达的逻辑性。

第一次交锋:

师:晏子说了这番话,为什么楚王就吩咐手下把城门打开了?

生:如果不开城门,楚国就是狗国。

师:为什么钻了狗洞就是狗国呢?其实晏子说这番话时用了一种方法叫推理,(板书:推理)言下之意是开狗洞的是狗国,开城门的是国家。楚国开的是什么?

生:楚国开的是狗洞。

师: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楚国是一个狗国。

师:晏子就是这么一步一步推理出这个结论的。楚王如果承认楚国是狗国,那么――

生:楚王就是狗王。

第二次交锋:

师:楚王侮辱齐国没有人,晏子说了怎样的一番话让楚王只好陪着笑?

师:按刚才的方法,也分三步把晏子的意思说出来。

生:第一步: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

第二步:晏子说自己是下等人。

第三步:楚国是下等国家。

第三次交锋。(同上)

在本课例中,教师就是依托故事中的情境,引导学生去推理晏子话语中的逻辑性,然后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明白晏子语言的精妙之处。学生对晏子第二次、第三次语言的推理过程也是语言逻辑性的一次实践。有了这样的实践,相信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能学会用这样的逻辑方式来应对生活中遇到的尴尬境地。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范文5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实践;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树立学习信念、夯实学习基础的重要阶段,新课程标准调学生个性的培养,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运用好课堂教学这一平台,让丰富多彩的课堂组织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在课堂中充分的展示与提升。

一、让良好的氛围助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

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才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充分民主化的、宽松的、和谐的课堂?需要运用教师的教育智慧。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发展意识,由于学生的层次有所不同,已有的知识和水平也不一样,任课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而是要看学生是否有成长和进步,优秀的学生本来水平是90分的,这次考了80分,后进生本来水平是70分的,这次考了75分,作为任课教师来说,要为后进生打高分,同时要指出优秀学生的不足,一切应该以是否有进步的评价的标准。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发言权,这是和谐课堂的最基本体现,对于积极发言的学生,哪怕发言错了,教师也要肯定学生主动发言的行为,表扬学生积极发言的勇气。

当前的师资较多地来源于师范院校,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还是会采用之前在大学里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开展课堂教学,其基本课堂组织步骤是先让学生在上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在上课之初,为了检测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会安排提问,然后再进入新课的学习,紧接着安排课堂习作巩固新课,最后布置课后作业。

翻转课堂是一种充分尊重学生发展的课堂,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课前主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课上更好的展示,学生为了在课堂上有良好的表现,都会在课前做好充分地准备,为课前自主学习行为提供了强大的内驱力,极大地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通过教师的引导促进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

小学阶段的学生可塑性依然较强,学生兴趣的培养需要教师持续的引导,那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做好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教师应该在课前就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学生应该如何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①圈出生字词,在学习之前,提前预想字义词义,还可以查一查字典。②给文章分好段落,做好小节号,再通读整篇文章。③思考课后问题,通过自读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对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在课上提问,听老师讲解。课前预习能够很好地培养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更快更有效地进入学习状态中去。

2.课堂中相互合作,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做课堂的主人,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首先可以通过异质分组法来组建小组,一般情况下,可以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基础,同时再结合其他因素,将4人作为一个小组,然后推选出一名学生作为组长。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在开学之初就应该提出小组合作的常规要求:一读识字词,二读通大意,三读理脉络,四读品情感,五读提疑难。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促进小组间成员的相互学习,同时也能根据其他成员的建议来修正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需要以尊重组员为前提,学会关心小组成员,委婉提出意见,虚心接受他人的合理建议,通过小组成员间的配合来培养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

3.开展交流活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之间应该做到相互交流。一般来说,应该专心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同时还要学会倾听其他成员的意见,做好及时补充工作。如果在小组合作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应该及时向全班同学请教,在同学不能解决的情况下,需要及时向老师请教,积极解决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树立自信心,把交流学习中的所得所悟记录下来。

4.质疑问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当学生对待生活中的事情感到疑惑,发现问题,并主动询问答案想来解决问题的时候,这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对于学生而言,想要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必须学会提问。如古人所说:“学贵有疑。”想要有所进步,就要学会质疑,想要学会质疑,就要对生活细心观察,发现疑问,发现问题,诸如习以为常的成语故事《草船借箭》也能提出疑问。有一学生就其中的“借”字一用法,根据故事的内容,提出了自己想法,并认为此字用法并不合理。

三、让学生在游戏课堂中尽享快乐

每一位学生都是截然不同的个体,任课教师应该充分地意识到学生个体上的差异性。在课堂上,可以以组为单位讨论与交流学习心得,同时列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讨论环节结束后,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学习心得,并提出问题,寻求班级同学或老师的帮助。期间,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得到了全面的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积极讨论和交流的行为得到了进一步的鼓励和拓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了充分的提升。可以通过游戏对学生吸引力的研究找出适宜课堂教学的积极元素,服务于课堂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开发出针对不同章节知识点的“等级闯关”游戏,在游戏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等级与难度,完成每一关都能得到相应的成绩。

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根据章节和知识点的难度设置成不同的学习环节,类似于游戏中的“关卡”,学生“冲关”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不同章节知识点的过程,学生会在“等级闯关”游戏中充分的获得效能感,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增强自信心。

总之,课堂教学过程中重在发展学生的能力,不仅仅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方法,学生只有在习惯和方法的驱动下,才有可能得到良好的发展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课堂教学必须迎难而上,不断变革,相信,每一名任课教师都将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参考文献: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范文6

培训班指出,美丽乡村的文化品牌建设,事关农业的强盛,直接关乎农村的美丽,更与农民文化生活息息相关。

一是美丽乡村文化品牌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巨大生命力。放眼世界,无论是工业企业还是农产品加工业,文化品牌建设无不成为企业家们最为关注的核心元素之一,这也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途径。同样的,农业的发展强大也一定要注重文化品牌的打造,美丽乡村文化品牌打造是农业文化品牌的落脚点。我省的一些名特优产品、24节气农耕文化、农产品的地理标识、渔猎文化等,都是农业文化的一部分。所以,美丽乡村文化品牌建设是一个大概念,不能完全局限在环境建设上,更应该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直接影响“三农”全局。

二是文化品牌建设是美丽乡村的灵魂所在。文化品牌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失去了这个魂,根就会断,新生代人们就会出现对农村文化的传承断层。近年来,中央提出物的新农村与人的新农村同步推进,要各美其美,全面发展。人的新农村建设本质上就是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生态建设、法制建设和提高职业农民综合素质。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打造美丽乡村文化品牌就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当务之急。

三是美丽乡村文化品牌建设是农民增收致富重要源泉。2015年“十一”期间,我省旅游总收入为59.45亿元,排名全国第14位,同期的山东省排名第1,旅游总收入为392亿元,我省仅为山东省的15%,差距显而易见。有资料显示,我省乡村旅游在整个旅游收入中的占比也非常小。江苏、浙江两省,建设的美丽乡村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品牌,有江南十八怪景之一,有十里桂花长廊,有薰衣草基地,有茶山,有红楼稻香村、有孝村,有洋家乐等,每年每村接待的游客不下十几万,农民每户房产收入、经营收入都非常可观。我省是国家生态建设示范省,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尤其是乡村旅游理应做大做强。由此可见,美丽乡村文化品牌的打造与挖掘,大有可为,理应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直接推动力。

在打造新农村建设文化品牌的活动中,要特别大力宣传吉林特有文化,积极展示东北关东文化,注重挖掘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12类。一是吉林省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主要是我省特有的集安高句丽文化、叶赫和乌拉街等满族文化、延边州朝鲜族文化、松原伯都那文化、伊通萨满文化、前郭蒙古族文化、敦化渤海国、农安辽塔、珲春敬信镇土字牌晚清文化,梨树蔡家柳条边、伯都那乡2250年古井,还有松原古城、农安辽塔等。二是吉林省革命烈士和红色旅游文化。杨靖宇、马占山、陈瀚章、张笑天等一批抗日英雄和文化名人,四平战役纪念馆、临江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靖宇杨靖宇牺牲地纪念馆、通化杨靖宇烈士纪念馆、珲春张古峰战役纪念馆等。三是吉林省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安好太王碑和将军坟、敦化六顶山古墓群、吉林文庙、长春文庙、四平叶赫部城址、梨树偏脸城城址、杨靖宇烈士陵园等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朝鲜族农乐舞、朝鲜族食品、朝鲜族跷跷板、荡秋千,蒙古族马头琴音乐,朝鲜族洞箫音乐、东丰农民画、东辽葫芦画、长白山根雕、白山石砚等。四是吉林省特有的关东文化。东北四大怪,吉林二人转、东北大秧歌、查干湖冬捕、长白山森林号子等。五是中华神话传说。大禹治水、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我省的辽河源头传说、长白山人参故事、于凤至家族故事、大布苏传说、卧龙泉传说等。六是国学精粹。比如: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千字文等。七是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画蛇添足、草船借箭、三顾茅庐、一诺千金、刻舟求剑、郑人置履、盲人摸象等。八是中华孝文化。新、旧二十四孝,家训、祖教、校风、家谱。九是世界和中国历史人物、伟人等。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十一是自然知识、健康知识、法律知识、科学知识等一些常识。十二是激励人们积极向上的警句和格言、漫画、图画,还有摄影书法等。上述这些,只是新农村建设文化品牌打造的一部分,现实生活中还能发现许许多多的科技、知识、文化、实践类的东西,供宣传和弘扬。总之,丰富农村文化,潜力巨大,空间巨大,可以大有作为。

挖掘和打造我省美丽乡村文化品牌,至少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加强以后的工作。

一是要注重美丽乡村文化品牌的挖掘与保护。东北文化其实质就是一部农耕文化史,每一个美丽传说、历史故事、民俗,都没有离开这片黑土地,都凝聚着我们祖先在这片土地上的汗水与结晶,这些精神同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善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可惜的是,有一些文化已经离我们越来越久远,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这些文化被丢弃、被失忆。各级新农村办和农民画家朋友们要多上心、多留意、多收集、多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把新农村文化建设搞得丰富多彩、积极向上。

二是要加大对美丽乡村文化品牌的宣传力度。对美丽乡村文化品牌的宣传,省新农村办在今后工作中要对各地进行调度,既要看宣传的次数,还要看宣传的平台,更要看宣传的效果。各地也可以与省新农村办积极合作,通过省办与省级和国家级媒体加强联系,对各地美丽乡村的文化品牌加大宣传。中央电视台在敦化市雁鸣湖镇小山村拍摄的《美丽乡村》,不日将在国家媒体播放,必将极大促进该地旅游业的发展。这些年我省在国家媒体播放的电视剧《插树岭》、《种啥得啥》、《圣水湖畔》、《走在阳光路上》等,都极大的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发展,也极大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三是要深入落实百名文化专家进百村打造文化品牌活动。今年,省新农村办下发了百名文化专家进百村打造文化品牌活动方案,要求省、市、县三级每个地方都要聘请学识渊博、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热爱新农村事业的文化专家3~5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2~3个美丽乡村,集中挖掘整理当地村落文化和民俗文化,结合现代文化建设,丰富和完善乡村文化内容,打造美丽乡村文化品牌,全省集中打造美丽乡村文化品牌村100个。这项工作,经过各地积极努力工作,实际打造的文化品牌村就达到300多个,明年各地还计划打造文化品牌村300多个,同时还保护挖掘了一大批古井、古树和古迹。

四是要加强文化专家与新农村办工作联络和合作。这次培训班主要目标是发挥各位文化专家的聪明才智,丰富全省各地新农村建设文化内容,使全省新农村建设文化品牌打造的更加深入、更加扎实、更富有成效。大家要继续努力,坚持不懈的把这一合作深入开展下去,为推进全省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培训班指出,要扎实做好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审批工作。按照省里统一安排,2016年省里继续安排1.8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建设435个省级新农村重点村。2015年12月1日,省农委制定了《吉林省201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指南》(吉农综发〔2015〕11号),并以正式文件下发到各地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