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孩心理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孩心理学论文范文1
设计应该认真的考虑地球的有限资源使用问题,设计应该为我们居住的地球的有限资源服务。
关键词: 心理 人性化温暖情感
中图分类号: J 文献标识码: A
在人类逐渐进入后工业社会的今天,设计对社会生活的干预和影响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人们对设计师的要求也更加严格。
在我的此次论文中我所找的艺术作品更多的涉及到的是人性情感,从大众心理角度出发的。大众的心理人性化设计不仅体现在精神上,更体现在对人的关怀关心上,设计物在日趋完善的功能中,渗透着人类伦理道德的优秀思想和平等、正直、关爱等,使人感到亲切和温馨,让人感受到人道主义的真情。
作品(一)盲文电器插头标签
作者对残疾人的关怀心理
照顾残疾人自身的自尊心理
日常生活中,残疾人因为身体的种种不便,需要别人的引领和帮助才能操作电器或其他什么的等,一些专为残疾人设计电器设备等, 就可以让其独立操作。以这个为设计宗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替人对残疾人提供帮助,这样的话既方便了他人又充分的考虑到了残疾人的自尊心理。
作为未来的设计师的我们更应该关注身边的弱势群体,不仅要用我们的智慧,更多的是我们的情感,要善于从别人的心理出发为他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方式。
盲文电器插头标签,设计师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敬佩的学长,陈书文。他是我们学校07级工业设计的,盲文电源插头标签也是2011年红点设计概念奖的得主!我曾经采访过他对于这个设计的创意想法,他当时淡淡的一笑,只说了一句话:呵呵,我只是带着对他人的关怀在做设计而已,关键是要站在他人的角度,抓住他人的心,可以把它当做一个很有爱的小玩意就可以了,其实没什么的.
作品(二) 心理互动艺术再创造艺术街头艺术
主题:快乐的童年,留在斑驳的墙上(期待你的加入)
最近马来西亚槟城州乔治市的一幅街头绘画作品在网络中异常火爆,Ernest Zacharevic通过独特创作方式将街头艺术与过往的人们产生了很好的互动作用。
设计中加强人文关怀,似乎成了现代每个设计师的责设!
(心理学融入):对呀,当你漫步在马来西亚的街头,或许某个不经意的转角就会令人眼前一亮:墙壁上绘着两个笑得见牙不见眼的小孩儿,姐姐骑在自行车上带着弟弟,弟弟坐在后座揽着姐姐的腰,一脸又兴奋又害怕的表情,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童年时光。仔细一看,噢,原来只有那辆自行车是真的,两个小孩是画在墙上的图画而已。创作方式独特,而且可以与路过的观众产生互动。画与实物的结合,整个3D效果相当逼真。呈现在普通的街头,普通的墙壁。吸引了很多的游客做出了个各种有趣表情拍照留念。在这些抓拍的照片中,有的扮演了被车撞倒,有的撅起小孩子的耳朵,有的使用图样编辑软件加入了有趣的文字的描述和各种生动的配色。这样的作品如果被我们发现了怎能不让人好奇,让人心动呢。
其实每个人都是艺术家,当他们在街头看到这个壁画的时候,都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诠释,完成了艺术的二次创作。” 满足了大家强烈的愉悦心理!
这是一个可不断生长、可万千变化的艺术设计,每个人都是创作者。因为人的心理就是个不断开花结果的地方!
还是那句话,用最柔软的方式触动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感动这份柔软的关怀啊!这就是艺术家们巧用心理的妙处!
作品(三) 1)Pouring Light Lamp2)被上帝打翻的奶茶杯(牛奶倒灯)
“倾倒温暖”
有没有搞错 ,竟然还有动的光,光还会像水一样倒出来么?
倒牛奶的动作让人想起温暖,尤其是大约在冬季。
这是韩国设计师Yeongwoo Kim~带来的一款灯具设计,打翻的茶杯灯 (Pouring Light Lamp)——上帝在云端偷看世博的时候,一不小心打翻了奶茶杯,而仙界的奶水毕竟不同于凡间,竟然凝固而晶莹剔透起变成了可爱的台灯~采用LED光源,造型就是打翻的奶茶杯
模仿了用杯子倾倒牛奶的动作,杯体就是灯罩,倒出的牛奶形就是灯座。流淌的奶茶水变成了台灯架开关则隐蔽杯子的底部
颜色:灯体通体奶白色 LED灯可选用不同颜色的光源,开关茶包也可
光源为LED灯,另外,灯座采用荧光材料做成,熄灯之后依然可以发射出微弱的灯光
生理上来感受:大家的生活经验都知道倒牛奶的动作让人想起温暖,尤其是大约冬季。
心理上来感受:Yeongwoo Kim这款“倾倒灯”把浓浓而又温暖的感情融入产品设计中,就像它倾倒出来的不是什么光也不是什么奶而是是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对周围人无限的关怀和温暖。
还可以提炼一个概念 ,就是光也可以向水一样倾倒出来,仿佛此时你站在旁边,倒下来的光都可以“沾湿”你的衣服。
亦可让人想象温柔地倾倒时光。
“牛奶倾倒灯” 或叫被上帝“打翻的奶茶杯”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说此设计就是传递瞬间优美与幽默还有温暖的一个化身。
产品在设计结构上完成了非常有创意的转化,杯体转化成了灯罩,倒出的牛奶形转化成灯座。流淌的奶茶水转化成台灯架,开关则隐蔽杯子的底部,奶茶包转化成开关的拉环,合乎情理、物理、的转化。
此作品就如上帝跟我们开了个玩笑,到奶茶水的时候调皮的把时间定格了,就给人间了呈现了这瞬间的美作。让瞬间得美成为永恒。
此设计作品似乎让我们看到了“光”竟然可以像“水”一样流动,所以又可名“流动的光”。
“温暖”似乎也被倾倒出来了,似乎也在蔓延。不得不让人心里暖暖的。
经验:利用了敏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验还有心理经验。
说它是巧夺天工的设计一点也不夸张。因为他抓住了人心需要温暖的那一瞬。
只要你我有心,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设计师,因此我们的生活到处充斥着心理学设计,这种人情味的设计体现在这每根线条上,每种鲜艳的颜色上,每个可爱的造型上,更是深入的游离在了每个童真的孩子的心间。当然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很巧妙的销售手段。
工业设计不再是冷冰冰的了!
产品的设计融合客观规律的科学之真、为人目的技术之善、赏心悦目的情趣之美与一体,开拓了真 、善、美相结合的新产品设计!
只要有了社会心理学,只要你我有心生活的每一处拐角都有温情与乐趣,你也就掌握了当代艺术的动脉.......
因为设计中有了心理学,所以你才能在洗衣服很累的时候,在晾衣服的那一刻,休息片刻时,静静的看着干净的衣服,欣赏可爱的马戏表演,享受满足的同时,也能感受这份乐趣。笑一笑,十年少么!
在你身边是不是总有一些触动人心的艺术作品与设计,或让你爱不释手,或让你思绪飞扬,有时候你觉得这是一场视觉盛宴,有时又被简单有效的操作征服,它们简单美丽,但是又深入人心,感官层次、行为层次、反思层次等这些小而美、触动我心的设计在现代总是与人性心理紧紧相联系!
如果我是设计师的话,也许你们会问我该怎么去探讨社会心理学对设计影响这个问题,或是带着心理学怎么去做设计?
小孩心理学论文范文2
【摘要】美国儿童博物馆收藏、开发、利用物品的历史悠久,并
>> 藏品研究对提升博物馆水平的作用和意义 论博物馆本土题材藏品征集和展览的意义及途径 博物馆文物藏品的管理 利用藏品提升博物馆公众吸引力 参观美国的儿童博物馆(上) 对我国中小博物馆的藏品征集工作的几点认识 对中国民间博物馆及其藏品的几点认识 基层博物馆现代藏品征集的途径 试述县级博物馆收藏品的防霉 浅析博物馆典藏品入藏的条件 藏品与博物馆发展的思考 浅谈对博物馆青少年观众讲解及博物馆教育的研究 现代音乐博物馆征集藏品 浅谈博物馆藏品的管理保护和利用 美国的音乐博物馆 美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意义 对博物馆安全风险及防范的思考 关于我国博物馆文物藏品利用研究 试析美国儿童博物馆存在于社区的教育意蕴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张海水:《美国儿童博物馆研究》,硕士论文,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5]
[7] .
[8]罗家英主编:《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7年。
[9]穆宪主编:《当代幼儿教育实用大全》,海洋出版社,1990年。
[10]小巫:《给小孩自由――中西理念冲撞中的早教》,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年。
[11]珍妮特・冈萨雷斯一米纳著,徐韵、周红等译:《多元化社会中的早期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
[12] http://.
[13][14]http:// bostonchild /exhbits-programs/collections.
[15]俞平:《论基层博物馆的流动展览》,《黑河学刊》2006年3期。
小孩心理学论文范文3
一、生涯角色扮演
生涯角色扮演是生涯教育过程中的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法。它不是被动地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主动参与生涯情境,“设身处地”地体会和理解各种生涯角色,从而习得生涯知识、技能与方法,改变生涯信念,实现生涯发展。例如,为了体会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角色,在一次生涯课堂教学中,把生涯角色的体验作为一个项目,采用了生涯角色扮演法授课。
生涯角色扮演基于美国著名职业生涯专家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他将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与衰退5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些特定的发展任务需要完成,每一阶段需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准或成就水准,而且前一阶段发展任务的达成与否关系到后一阶段的发展。后来舒伯又加入了角色理论,并将生涯发展阶段与角色彼此间交互影响的状况,绘出一个多重角色生涯发展的综合图形,即“生涯彩虹图”。它形象地展现了一个人的生涯发展的时空关系,图的外圈为主要发展阶段,内圈的范围、长短不一,表示在该年龄段各种角色的分量;人在同一年龄阶段可能同时扮演数种角色,因此彼此会有所重叠,但每种角色所占比例则有所不同。根据舒伯的理论,一个人一生中要扮演许许多多的角色,如儿童、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夫妻、家长、父母和退休者等,他们就像彩虹同时具有的许多色带,色带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代表这种角色的历时与投入时间精力等。在生涯课上,要求学生演“一家人的一天生活”的小品,他们分别扮演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和小孩,演绎一天中每位家庭成员的工作、学习、休闲等。通过角色扮演,不仅能使学生感性地认识到人在不同人生发展阶段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人生舞台,担任不同的工作,履行不同的使命,而且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思考人生生涯发展历程、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感悟各种人生角色的基础上,才能够深刻地理解人生为什么要进行生涯规划。只有在感悟各种人生角色基础上的生涯规划,才是有生命力的规划。
二、生涯人物访谈
生涯人物访谈,是通过与职场人士交谈而获取职业信息的一种探索活动,是获取可靠职业信息的重要途径,可以作为生涯教育的一种实践项目。生涯人物访谈以“问题”为线索,以“答案”为导向,以“发展”为目的。生涯人物访谈的一般流程包括确定访谈对象、收集访谈人物的相关信息、提炼访谈提纲、联络访谈对象。生涯人物访谈的内容一般包括职业的工作内容、性质、环境、收入、福利、工作时间、就业地点、所需教育、就业机会、培训或经验、能力要求、生活形态、组织文化和发展前景等。生涯人物访谈的对象要选择具有一定年龄梯度的有代表性的职场人士。访谈前,要事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精心设置系列问题;访谈过程中要善于倾听与提问,做好记录;访谈结束后要辩证地分析访谈内容,做好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例如,高二年级的马舒婷(化名)同学想将来从事中学教师职业,她找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教师作为访谈对象,进行生涯人物访谈。下面是她与一位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交谈的部分内容:
学生:老师好,请问教师在工作岗位上,每天要做些什么?
教师:备课、讲课、批作业、写教学反思、和学生谈话等。若是年轻教师,还要担任班主任,参加各种比赛,做研究、写论文等。
学生:就您的工作而言,您最喜欢什么?最不喜欢什么?
教师:就我而言,最喜欢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工作,如参加各种公开课、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和撰写论文等,还有享受寒暑假。最不喜欢的是重复性的工作,如批改作业等。
学生:您当初是如何找到这份
工作的?
教师:我们那个年代是包分配的,工作肯定有,但具体到什么学校要靠教育局安排。现在老师就业要参加教育局或学校的招聘考试了。
学生:您如何看待教师职业将
来的变化趋势?
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
师,教师职业应该是受人尊敬的职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肯定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小班化教学是趋势,因此,教师的需求量应该是稳中有增。我对教师职业未来的前景还是看好的。
学生:现在应聘教师应该具备
什么条件?
教师:学历方面,现在杭州的小学一般需要本科,中学需要硕士研究生,大学需要博士研究生。至于是否师范院校毕业问题不大,但需要获得教师资格证书。
学生:教师职业应该掌握哪些
职业技能?
教师:一般要有专业技能、管理技能、可迁移技能和信息技术技能等。
学生:教师职业对知识和经验
有何要求?
教师:教师职业需要具备相应
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的基本知识,一般就业前需要见习实习经验。
学生:教师岗位职责有无明确
的规定?
教师:教师岗位职责一般有明
确的规定,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履行教师聘约,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的成长等。
学生:您感觉教师工作压力主
要有哪些?
教师:像我们中学教师的压力
主要来自升学的压力,小学与幼儿园主要来自安全的压力。
学生:您觉得教师职业的劳动
强度如何?
教师:说起来是8小时工作制,但教师很多工作在8小时之外,如晚自修、备课、改卷、家访、为学生解惑等。目前而言,教师职业工作强度还是较大的,尤其担任班主任工作就更繁琐、更累了。
学生:教师职业最大的挑战是
什么?
教师:目前学生、家长、社会对教育期望越来越大,教育本身处在深化改革时期,学生、知识、教育要求都在不断变化,因此,教师职业的最大挑战是需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断超越自我和社会对教育的期望。
学生:教师职业报酬如何?
教师:政策上讲,教师享受公务员待遇。不过,选择教师职业就要有奉献的准备,要耐得住清贫与寂寞,哈哈。
学生:您感觉像我们将来希望
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大学时需要重点培养哪些能力?
教师:爱的表达与传递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可迁移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互联网+技能等。
三、参观企事业单位
在生涯教育中,生涯角色扮演和人物访谈都是间接了解生涯角色,而参观企事业单位则是深入真实的情境,去观察、感悟真实的职业。但参观有些时候只能是表面的感知,其缺点是不能深层次地洞察职业内涵及工作要求。作为高中生涯教育的一种教学方式,参观企事业单位是一个很好的感性认知项目。例如为了了解汽车制造业的生产流程及相关的职业特点,我们设计了一个参观汽车制造厂的项目。参观前,要求学生设计项目活动方案,包括确定参观的任务、活动的计划、行动的过程和参观报告的撰写等。通过参观,学生获得了大量有关汽车制造业的信息,了解了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走向;发现了汽车生产的一般流程工艺――冲压工艺、焊装工艺、涂装工艺、总装工艺和检测工艺;知道了汽车制造业对员工的学历、知识、技能的要求,以及他们的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工作强度、工作报酬等;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汽车生产线的高科技含量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震撼感。通过参观企事业单位的项目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职场的真实情境,有利于作出基于真实情境的生涯规划。
四、调查专业与高校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所做的一项针对高三学生的调研显示,学生对高考志愿中专业的了解程序为“一小部分”和“完全不了解”的比例为75.2%;学生对所选专业与学校的了解程度:非常了解占 2.1%,完全不了解占10.0%,比较了解占26.8%,不太了解占35.5%,说不清楚占25.6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曾对北京部分高校的大一学生做过一个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42.1%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如果可以重新选择,65.5%的大学生表示将选择别的专业。笔者学校对全校高一学生进行了生涯发展认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大学专业了解程度如下:完全了解占0.1 %,较了解占1.5%,一般了解占5.7%,不了解占89.6%,完全不了解占3.1%;学生对高考科目“7选3”确定程度:已经确定占的0.6%,较确定的占3.5%,不确定的占95.9%。由此可见,现在的高中生普遍存在对专业、高校认知和规划意识的缺失。但是新高考改革方案出来后,高一学生就面临如何选考、选专业和选高校的问题。
调查是解决选考、选专业和选高校困惑的基础。深入具体地对专业与高校进行调查,是探索专业与高校真实情况的重要途径。在高一暑假,设置“高校专业调查周”的项目,要求全体高一学生深入调查不同的高校与专业,学生按照专业分组,设计调查专业与高校的项目活动方案。例如,有位学生想调查心理学专业,她找了三位喜欢相同专业的同学组成一个探索小组,他们找了相关高校心理学专业的各年级的大学生各两名和一些老师,以及就业指导办公室的老师,了解到一些信息,并撰写了专业调查报告。
调查前,他们设置了如下调查提纲:
1.心理学专业学习哪些课程?属于什么领域?有哪些分支?是否有相同或相近的研究生专业?
2.心理学专业有哪些名校?写出具体的国内外一流的学校和院系名称及排序,并分析各名校、院系的优点与缺点。有哪些具体的名师?写出名师的具体介绍和专业成果等。
3.与心理学专业相关的专业有
哪些?它们具体研究什么?(这样不仅加深对本专业的认识,也为日后转换专业做好铺垫。)
4.心理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如何?对社会和生活有什么价值?
5.心理学专业毕业后能从事哪
些职业?就业率如何?年薪多少?
6.学心理学专业的牛人、名人有哪些,成就怎样?专业领域中的牛人是怎样成功的?他们现在的成就是什么?他们在学心理学专业时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和故事?
7.心理学专业领域的权威机构
有哪些?
8.心理学专业适合什么人学?有哪些具体的素质要求?
9.如何才能学好心理学专业?包括要重点学习的专业内容,专业学习的资源,如网站、论坛以及学习的圈子等。
实践表明,通过调查,学生获取了大量有关心理学专业的信息,对心理学专业有了一个深入、细致的了解,为未来的专业选择与生涯决策提供了详实的依据。
五、职业体验与模拟
小孩心理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幼儿多动症 活动过多 冲动 注意力不集中
如今,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既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又是他们不辞辛劳工作的动力,又是他们生活的希望。一些家长视其为“小皇帝”、“小太阳”,这些孩子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快,联想多,聪明可爱。然而,有个别孩子特别好动,注意力很难集中,有时甚至有暴力倾向,我同家长交流沟通,家长却还不明白孩子患上了多动症,以为孩子只是爱玩、爱动而已。
一:认识多动症:
多动症是幼儿期常见的行为问题。幼儿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或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症, 是一种常见的行为幼儿异常疾病。 这类患儿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 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常常使家长和教师感到没有办法。
幼儿多动症是幼儿多动综合症的俗称。其发病原因很多,是幼儿时期常见病。因为人们认识不足,有时会误诊、漏诊,如果不及时治疗,则会造成家庭和学校中的不良影响。
二.初步判定多动症:
(一):“多动症”有别于好动、调皮
好动、调皮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如果孩子躯体活动明显比同龄儿童多,且自控力差,不能安静下来,就要警惕您的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研究发现,“多动症”与孩子顽皮有着四点本质区别:①注意力方面,调皮孩子对感兴趣的事物能聚精会神,还讨厌别人干扰,而多动症孩子玩什么都心不在焉和无法有始有终;②自控力方面,调皮孩子在陌生的环境里和特别要求下能约束自己,可以静坐,而多动症孩子根本坐不住,静不下来;③行为活动方面,调皮孩子的好动行为一般有原因、有目的,而多动症孩子的行为多具有冲动性,缺乏目的性;④生理方面,调皮孩子思路敏捷、动作协调、没有记忆辨认的缺陷,而多动症孩子则有明显不足。
(二):“多动症”不一定都多动
有些家长认为“多动症”就是有多动的表现,事实上,在多动症患儿中,有些并没有活动过多的表现。她们平时并不多动,看上去很文静,但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是老师眼中的“笨小孩”,突出表现是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学习困难,做事拖拉,粗心大意,久而久之,易产生自卑、消极心理,出现厌学、逃学、说谎等行为。为此,有些并不多动的孩子也可能患有“多动症”,这一点应当引起家长注意。
(三):频繁做鬼脸——当心“抽动症”作怪
有些孩子喜欢不同场合地频繁眨眼、皱眉、抽动嘴巴、摇头耸肩扮各种怪相,有时还伴有脖子抽动,家长以为是孩子不学好、染上了坏习惯,而大声制止或批评警告,甚至棍棒相加,但丝毫没有改正的迹象。事实上正是这种主观判断上的错误耽误了孩子的治疗,因为很可能孩子患上了“抽动症”。
三:治疗方法:
1.运动治疗:
绳疗法。现代医学证明,儿童学习困难(障碍)的病因主要是大脑发育不良(障碍)或轻微受损。这些孩子无一例外都是身体方位感空间感不好,手脚协调性较差。而跳绳运动手脚并用,左右开弓,能最有效地改善孩子的身体方位感、空间感,以及手脚的协调性。我们相信,跳绳运动刺激了患儿大脑的发育,促进了其大脑受损部位的自我修复,从根本上克服了学习困难的困扰
2.饮食治疗
儿科中心专家蒋燕清介绍,幼儿多动症发病与孩子饮中所含氨基酸多少有关。幼儿摄入含有过多络氨酸或色氨酸食物,如驴肉、猪肉松、鸭掌、鱼片、淡菜、干贝、奶酪、腐竹、豆腐皮、南瓜子仁等,可能出现幼儿多动症。另外,国内分泌际上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此病亦与幼儿多吃糖及甜食有关。糖摄入过多,往往能引起机体系统功能紊乱,儿童则可能出现多动症;某些含有甲基水杨酸盐类的食物,亦不适合多动症儿童食用
3.药物治疗,采用中药治疗的效果比西药的效果好。
4.常规治疗,“BI——脑神经平衡疗法”。
总之,为了预防或减少幼儿多动症,为了减轻这一部分父母的痛苦,也为了所有的孩子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我特写此文,仅供大家参考。
(山西省晋煤集团成庄矿托儿所)
参考文献:
1.蒋陆平 李银宽 《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0 第1期 - 维普资讯。
2.石世同 刘洪玉 马越明 倪林仙 陈祝 周晋静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6 第2期 - 万方数据。
3.期刊论文《儿童多动症30例临床分析》- 医药论坛杂志 - 2008, 29(14)。
小孩心理学论文范文5
实习第一天
跋山涉水,颠颠簸簸地终于来到长林学校。五六个小学生跑来把我的大包小包拎走了。我顿时觉得自己很像孙猴子,被孩儿们热情地迎接了。
走进自己的房间,与意料中的一样,简陋了点,不过因为之前参加过两次暑期三下乡,也并不惊讶。最印象深刻的是,校长夫人黄老师亲自为我煮了碗面,没有肉,没有菜,但就是温暖到了心底。这位老师也是后来对我影响很大的一个人。从做饭到教语文,她教会我很多东西。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她,那应该是贤惠吧。
路过教室时,小孩子们投来好奇的大眼睛。校长告诉我我教三年级,并给我一张满满的课表,有语文、英语、音乐、美术、品德 ……只记得有位老师对我说,对三年级的孩子,又要凶又要哄。我懵懵懂懂地听着。有些紧张,有些期待,有些希望……
10月21日 星期五 天气晴
第一次流泪
那一天,我第一次在学生面前流了泪。尽管,现在回想起来有些幼稚,有些不可理喻。然而,就像黄老师说的,新老师都会的。
那天可能也是生理期到了,我的情绪有些不稳定。前两节课连续是我自己的班的语文,我一口水没喝,有些疲惫。下课后急急忙忙去抄歌词,因为最后一节课是三、四年级一起上的音乐课。
到了音乐课的时候,孩子们叽叽喳喳,好吧,这也不是第一次了。可是当我看到两个学生在写作业的时候,顿时情绪上来。我觉得自己那么辛苦,连他们的尊重都换不来。好吧,或许我小时候也这样做,也把课程分为主科、副科(确切地说是学校分的),也在副科老师的课上写作业,可是,发生在那一刻的我身上,却是满腹的委屈!泪水涌了上来,我强忍住,没有流下来,不过,还是有的学生看到了。
我知道,现在的我,再发生这种事,绝对不至于哭了。回过头,拾起自己稚嫩的贝壳,我的心甜甜的,又酸酸的……
11月7日 星期一 天气晴
期中考试后
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我们班语文成绩非常非常的差:平均分51,大概是全校最差的成绩吧。说实话,对我的打击很大。让我非常非常的自我怀疑。
我曾经对自己做老师还是蛮有信心的。因为讲过一些心理健康课,大部分反响还可以。我觉得自己幽默,有创造力,受学生喜爱。现在,期中考试让我不得不对自己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反思。
其实,现在,跳出当时的处境来看,的确很多问题是我自身的。从教学方法来看,因为经验的缺乏,我的语文教的很不成熟。
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抓的不够严,课文读的少……不过,最重要的是,我自己的态度。因为自身争取保研的事,我活在不确定中,每天非常的焦虑,无法全身心地尽我作为一名老师的职责。说白了,我有些心不在焉。不过,期中考试后我自己的事情也差不多确定了,我也要觉醒,好好反思自己的问题!哇,真是“重新做人”啊!
不断地和其他老师请教,也尽量不断地修正改善自己的教学,我不知道自己究竟适不适合教书,适不适合教语文,不过,我要竭尽全力地尽好这个学期的职责。
11月24日 星期四 天气晴
对实习意义的困惑
有时想想自己实习以来,先是努力适应,学习做饭,学习教书。每天想的是,怎样教书教的更好?这次做饭做坏了,下次要怎样才能避免同样的问题发生?不过渐渐适应后,我又开始烦恼新的问题:为什么我要选择过这样空虚的生活?
是的,我不知道其他顶岗实习的人怎样想,然而深居山林,我们不能上网,生活圈非常小,每到放学后,散散步,回到宿舍,因为课都在空课的时候备好了,只能看电视。我觉得空虚,并且空虚到要窒息。另一方面,我又恨自己太堕落了。因为我已经保了研,所以不用担心工作。而学校里保研的人又陆陆续续的去了北京开始忙碌,或者在华师开始做一些项目,做毕业论文的准备。我觉得自己离学术、科研很远,离同龄人也很远。我孤单,又责怪自己堕落,质疑自己为什么要选择来这里。
舍友因为在准备招聘会的面试以及一些考试,每天很勤奋,这也让我更加自责。我觉得自己差人家好远。我,来这里的意义在哪里?如果我以后不教书,那我是不是很浪费自己的青春?
11月26日 星期六 晴
从行为矫正谈小学班级管理
小孩心理学论文范文6
日益繁多的互联网产品慢慢占领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用户所面临的任务复杂度也随之增长。我们需要一种合理高效的解决办法。文章试图分析归纳人的潜意识行为对交互设计的影响,通过探寻潜意识的起源,分析人的行为习惯,从而全面的了解其在直觉化交互设计中的价值,达到优化用户认知能力、节约学习成本、使交互设计更加贴近用户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
潜意识行为;交互设计;行为分析
交互设计中的潜意识行为,间接折射了人和物之间的微妙关系,关注产品功能的表现、用户的使用习惯、操作认知,反馈在物的状态上,形成闭环。设计功能表现的正确与否取决于用户的正确认知,还有与产品的互动。因而对潜意识在交互设计中的研究,本身是一项对设计行为学的研究。对潜意识的研究可以更好的促使设计贴合用户心理预期,亦或是利用潜意识对用户进行适度行为引导。人的思想行为受到社会文化、成长条件等环境的影响,以及自身认知程度的限制,本质上带有感性的特点。而笔者认为设计是理性思考后的感性决定,这是由于交互设计本身的虚拟使用环境所造成的,具有不受物理逻辑限制的特殊性。在我们的设计中我们有必要分析思考人的行为特质,从某种意义上说,设计其实是人在造物,而使用对象同样是人,通过对人意识和行为的思考提升设计体验是一种非常可取的方法。
一、潜意识在交互设计领域的研究现状
(一)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在交互设计领域中我们越来越多的注重用户体验,由体验构成的新型经济模式中,用户对于产品的感受不仅仅限于实体商品,而是一种综合感受,包括视听、情绪甚至是精神的愉悦度。而唤起这种综合体验感受的载体是产品本身。在这个过程中,用户的潜意识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就要求在产品交互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在设计时的首要任务就是认识用户,分析用户的行为习惯和心理活动成为了一大要点。从某种意义上讲,交互设计通过合理利用人的潜意识进行行为引导,是赋予产品良好体验的高效方式。潜意识的产生与用户的认知与心理感受息息相关。目前在国内外心理学领域已有很多成熟的相关理论。例如美国心理学家奥斯古德于1957年提出的语义差异法,在语义差异法的基础上发展出的意象尺度分析法,1953日本川喜田二郎博士提出了KJ法等。受行为科学家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启发,东京理工大学教授狩野纪昭(NoriakiKano)和他的同事FumioTakahashi1984年发表的《质量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MotivatorandHygieneFactorinQuality)一文,确立了KANO模型。在市场学的领域中,关于用户潜意识最著名的理论是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逐渐递增的层级,现已成为行为学的最基本理论之一。
(二)设计领域的研究潜意识在设计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体产品,例如对于产品语义学的研究,日本设计师深泽直人著有《不为设计而设计》,从哲学的层面反映了潜意识JaneFultonSuri的《ThoughtlessActs》,等都是人潜意识在设计领域的探索研究。在《ThoughtlessActs》中,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人们的习惯性动作,并进行了适当的归纳分类,写出了产生潜意识行为的原因和情况。让后来的设计师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很使用的成就。这些著作和文献都在向我们讲述一个道理,就是潜意识行为对设计的重要性。设计师应当做一个有心人,一个好的观察者。关注生活中一点一滴细致入微的细节。但是,在交互设计和潜意识行为,两个学科的交叉领域,目前相关文献资料较少,尚待研究和发掘。
二、潜意识行为与用户心理需求
(一)潜意识行为的概念潜意识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它潜伏在我们脑中,暂时不为大脑意识所知,很难定性,我们只能通过观察人的行为去分析它。分析潜意识的行为是折射人意识世界的最好方式。潜意识并不是成年人独有,从我们幼时便伴随我们一路成长。小孩子经常可以不自觉的做出一些举动,不认路也能够自己不知不觉的回家,这些都是潜意识影响行为的体现。交互设计师应该善于发现用户潜在的渴望。其实我们真正要设计的,是用户的行为,是那些不可言说的感受。我们长期积累的生活经验以及我们在不同的精神状态下不自觉流露出的行为,形成了人们的习惯性动作,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小动作,这些不自觉产生的行为,可以说是潜意识投射在行为上的流露,是人用于平衡自身与周围环境的自发行为,设计者抓住这种潜在的需求进行设计,正是我们所谓的痛点设计。日本的很多设计大师讲究一个“无”字。深泽直人主张的无意识设计,原研哉的虚空理念,其实都是对人本能水平的探讨,对精神和意识世界的思考。将一切产品设计都回归本源,契合用户意识层面的需求。喜欢日本深泽直人很多年,他的设计主张“WithoutThought”,强调一种“无意识的设计”,不管是产品简洁的外型,或是消费者直觉的使用,都回归到生活本质的设计出发。这与交互设计中潜意识行为的应用是一样的,这种无意识的行为其实是通过有意识的设计来实现的。
(二)用户心理模型与实现模型心理模型、实现模型、系统模型是用户认知心理学领域的三个基本概念。在交互设计的领域中,唐纳德诺曼很早也提出了关于用户心理意识的概念,我们称为心理模型,与之对应的还有实现模型。心理模型的概念可以理解为用户看到产品之后脑海中对这个产品构建出的一个大致轮廓,“它是一个怎样的产品,我应当怎样使用它,它可以帮我做什么。”如同我们在上文中讨论过的,个体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心智模型,生活经历,心理作用等等因素的影响。复杂的心理结构,基于经验的判断,就是我们对这个产品的第一印象。也可以说,心理模型是用户对产品的心理预期,不管是功能还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用户希望产品能够达成的预期效果。生活中,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类似的体验:看到某样产品,脑海中会电光火石一般勾勒出一幅使用场景、使用方法的画面,虽然也许只有一秒,但这种“只如初见”的猜测是决定我们是否购买或使用它的第一直观因素。因此,一个好的设计必是向用户正确的传达了它的工作原理,内在构造,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一般认知构建出一个正确的,完整的心理模型。简单易用的产品大多具有这个特点。实现模型是指我们设计产品时的实际制作流程,运作原理与机制。心理模型与实现模型越相似,产品就越是易用。体验良好的设计一定是不需要用户进行大量的记忆和学习,靠惯有经验即可完成目标任务。对于交互设计师来说,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减小心理模型与实现模型之间的区别和距离。虽然两个模型之间永远不可能完美无缺的统一,但是我们必须尽可能的找到折中点,使设计更加贴近用户行为习惯。
三、潜意识行为在交互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一)重复性研究发现,多次重复的行为能够形成一种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习惯性动作。往往是在不经意间进行,无需集中注意力刻意为之。心理学上称为:心理的自动处理现象。大脑重复接收外部信息,形成一种类条件反射的作用,“潜意识习得”。一定重复的动作习惯和生活习惯可以产生我们所说的潜意识行为。将这种潜意识加以合理利用,可以高效的节省用户学习成本。在交互设计中,我们常常通过直观而强烈的暗示,引导用户识别设计师所要表达的特征,反复刺激用户的视觉感官,为用户制造记忆点,从而刺激用户不假思索的使用产品。以达到使用时顺畅完成任务目标的目的。
(二)自然经验我们所熟知的自然物理经验,是一种通用的,被大众接受的群体性社会经验。具有普遍性。交互设计的行为方式,要符合大众习惯认知,也要善于利用这种普遍性的经验,应用到设计中,引导用户。设计中的语义表达,隐喻表征,都是来源于此。交互设计中,我们借用被大家熟悉的经验特征,设计新的交互方式、反馈。对旧事物的特征提取,是这个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我们需要抓准事物最突出的特征,然后进行重构,突出新设计方案的旧事物特征,让用户能够快速上手。例如我们熟悉的手机上下拉刷新的动作,松开手指页面弹回原位,利用了橡皮筋的隐喻特征,下拉时就像皮筋绷紧,松开时就像皮筋松弛。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