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可持续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可持续发展范文1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01
一、产生问题的原因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发展起步较晚,但也同样走过一段弯路,并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最近30年来,中国盛行“商人崇拜”和政策上的“向商人倾斜”,任何浪费污染环境的做法都可以借“发展经济”之名毫无阻碍地通行。错误的政绩观把“吸引外资”和“出口”当成了考核官员“政绩”的首要指标,出口污染环境的产品受到优惠的“出口退税”的公然鼓励,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外商投资企业被奉为上宾,并得到低税率的优惠。在这样的政策思想指导下,中国当然会面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困境,高速的经济增长变为不可持续。我们一直沿袭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少数人和少数部门致力于保护环境的努力与多数人多数部门为经济发展再上台阶的努力基本是属于“两张皮”,机制的不健全导致区际间资源与环境冲突日益加剧,在这一时期虽然提出了工业污染防治战略,开始注意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但由于当时人们的环境意识还很薄弱,加上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环境问题仍然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压力。各种废水不断排入河流、海洋之中,城市周围垃圾堆成山,大气污染日益加剧,天空已不再是以前那样蔚蓝。同时,森林的大量砍伐,使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土地沙化面积日益扩张;水资源过量开采;农田污染日益严重;自然灾害损失逐年加剧,生态环境急剧退化。洪涝、干旱等各种灾害,作为大自然向我们的报复,不断发生。
二、做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自然资源的补给、再生和增殖是需要时间的,一旦利用超过了极限,要想恢复是困难的。很多地区的人们生态意识淡薄,长期采用有害于环境的生产方法,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发展经济是为了使人们的生活更好,保护环境也是为了给人类创造舒适美好的生活空间。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不应是矛盾的,而应是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改变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模式,由资源型经济过渡到技术型经济,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效益,积极控制人口增长。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合理布局,应用高新技术,实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使社会经济的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致于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最终达到社会、经济、生态和环境的持续稳定发展。做好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力图使人与环境处于良性互动的和谐状态中,它同时强调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适当利用资源,并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我们的发展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有可供发展的资源和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加速发展森林生态经济。我国从总体上看是一个林业大国,森林资源总量相当丰富,有林地面积和蓄积量均居于世界的第七位。但按人均计,中国是森林最少的国家之一。据统计,中国土地面积为世界总土地面积的7%,而森林面积仅为世界森林面积的4%左右,森林蓄积量还不到世界森林蓄积量的3%。全国人均有林面积0.12 公顷,蓄积量9.1 立方米,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8%和13%。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世界平均数的54.2%。而且我国森林资源长期遭劫难,再植速度远不抵砍伐速度。森林面积的骤减,导致生态失衡,自然灾害频繁。无数事实证明,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环境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影响最大的生态力,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维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保障生产力发展的前提条件。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在这方面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表现得更为明显,国有天然原始林都是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在发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基本功能方面作用巨大,不可替代。
(二)保护好水资源生态经济。关于水,人类有太多的故事与悲欢,太多的依赖与梦幻。因为,水是生命的源泉,水孕育了生命,滋养着生命,承载着生命,平衡着生命,它以千古的温柔,给生命以无私的恩赐,也以千古的残暴,给生命以无情的毁灭。
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
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计划。实施生态经济战略,就是从我国国情出发,以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基础的发展观。根据我国的国情状况,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自然资源的补给、再生和增殖是需要时间的,一旦利用超过了极限,要想恢复是困难的。很多地区的人们生态意识淡薄,长期采用有害于环境的生产方法,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因此,正确处理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为此,必须认真执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必须把计划生育工作同发展经济、扶贫开发、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医疗养老保险、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加强妇幼保健、普及教育等一系列问题结合起来解决,才能切实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协调一致。
环境可持续发展范文2
关键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4-0008-02
一、可持续发展的实质
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意义非常重大,第一次被认为是人类社会开始深刻思考环境与发展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会议。1988年,联合国理事会主题会议讨论通过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充分体现了人类社会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使得这次大会成为人类社会转变传统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个里程碑。会议通过的几个重要文件,如《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已经并将继续对全球性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消费模式,甚至是外交关系都产生重大影响。
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经济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手段,社会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倡导可持续发展模式更是迫在眉睫的,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可持续发展概念是在人类深刻认识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能力基础上提出的,它是源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唯一可以选择的发展之路。在对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中,有两个基础问题值得首先研究,即可持续发展的主体问题,以及伴随着主体问题的权利义务问题。传统理论认为,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以上这些问题似乎不值得讨论,但随着生态伦理学把道德调整的范围由人与人的关系扩展到人与自然物的关系,以及环境法学对环境权利体系的深入研究,使这两个问题成为深入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如何建立可持续的社会、经济、文化体系的基础。
二、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及其权利义务
对可持续发展进行深人研究,正是从多学科多角度全面探索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经济学的提高整体效益,社会学的实现效率公平,生态学的共同进化,都有两个共同的基础问题:(1)利益、权利的主体范围是什么?(2)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如何?简言之,即可持续发展是谁的发展?“他”有权做什么?“他”必须保护什么?在可持续发展中,人作为主体居于中心地位。即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人,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是人,进行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又是人。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在肯定自然内在价值的同时,就有承认人在世界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思想,尽管认识的程度有差异。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中国环境资源问题日显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既表现在环境资源遭到破坏,又暴露了与之相关的“人的问题”相当严重。单纯追求经济的片面增长,置环境问题于不顾,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情况表明,我们实施可持续发展是迫在眉睫的也是唯一的选择。只有推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形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利益关系,从制度上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才能积极发挥人们正向的主导作用,从根本上解决环境资源问题,从而保障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在可持续发展中,人应当承担的自然职责主要有:首先要保护地球免遭破坏和毁灭;其次要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维护自然资源和生态坏境的再生能力;再次要善待地球生物圈中的每种生物物种,与之和睦相处。人应当承担的社会职责主要有:首先要承担起尊重他人和尊重社会劳动的责任;其次要遵纪守法并担当起维护团体利益和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责任;再次要担负起他人的生活幸福、为社会的发展与繁荣贡献自己应有力量的责任。
三、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与发展关系内涵丰富,包括环境与经济、环境与社会、环境与政治、环境与全球化等关系。中国正在出现的环境与发展战略转型是由近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关系内部逐步产生的质的变化所引起的,是一种集成转变的结果,松花江水污染等频发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是促进这种转型的加速器。作为经济活动的资源要素和废物的受纳体,环境与经济的关系是环境与发展诸多关系中的基本关系;环境与社会的关系是公众对生存环境变化与生活质量关系的认识和态度;环境与政治的关系是核心,是党和政府对环境与经济和社会关系状况的态度,并左右着这些关系发展的方向;环境与全球化的关系是一国环境与发展关系在国际层面的反映,或者是经济全球化对一国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影响。可持续发展认为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里约宣言》指出“为了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应是发展进程的一个整体部份,不能脱离这一进程来考虑”。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视环境保护,把环境保护作为它积极追求实现的最基本目的之一,环境保护是区分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发展的分水岭和试金石。
可持续发展突出强调的是发展,发展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可持续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是第一位的,只有发展才能解决贫富悬殊,人口猛增和生态危机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资金,最终走向现代化和文明。可持续发展认为,在环境保护方面,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环境权利和义务是相对的,对别人是一种权利,对自己则是一种义务,人们的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是平等的和统一的。这种权利应当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维护。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快环境保护新技术的研制和普及解决环境危机、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以及消费方式,根本出路在发展科学技术。只有大量地使用先进科技才能使单位生产量的能耗、物耗大幅度下降,才能实现少投入,多产出的发展模式,减少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减轻环境的污染负荷。
四、中国环境的现状及解决办法
大气污染问题严峻。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汽车尾气造成的大城市的NOx、CO、臭氧浓度超标,有发生光化学烟雾的趋势;颗粒物污染极为突出,大多数城市普遍存在总悬浮微粒(TSP)超标现象。在中国部分城市,由于挥发性有毒有机物(VOCs)污染导致的癌症与呼吸系统疾病明显增加,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七大水系,大中型湖泊及近岸海域水污染亟待控制。危险废物管理和控制亟待加强,环境污染事故成倍增长,已构成突出的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以半挥发性、挥发性有机物、类激素、多环芳烃等为代表的微量难降解有毒化学品引起水体和土壤污染,通过污染土壤生产的农副产品进入食物链。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进入大气,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已经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的随意倾倒或不安全堆埋,产生的渗滤和有害气体严重地污染了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环境。因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渍化、酸化等引起的土地退化进一步加剧;水生态平衡失调,河流断流、湖泊萎缩、湿地破坏加剧,水患灾害频繁;生态系统、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化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破坏的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
从总体上看,目前中国的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这进一步地警告我们要重视环境问题,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造成环境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来自人口的压力,构成了对中国生态环境最大的威胁。根据上述中国环境的状况,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与破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刻不容缓。也就是说,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把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之中,实现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发展。
五、实现真正意义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合系统,要实现社会持续发展这个终极目标,必须首先做到生态持续发展和经济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物质资源,其所有者是生存于其中的全体人类,而使用者也是全球人类。因而实现环境生态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唯一选择和基本任务。环境保护包含自然环境与资源和防止污染及其他公害两大部分。为了防治污染,必须制定环境立法,进行环境管理、监督,规定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当然,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任务,我们必须加强国际合作,为人类营造一个清洁适宜的生活和劳动环境,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可以从以下几的方面来实施。首先,合理利用资源。包括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重视二次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其次,推行清洁生产。就生产过程而言,实现废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就产品而言,要研究和开发生态产品,如中国生产出的安全、营养、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另外,还要树立生态技术观。这些措施的实施,旨在把经济发展引导到低投入、低消耗、少污染、高效益的持续发展的道路。总之,中国的环境危机不容忽视,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葛守昆,王志忠,曲福田.以人为本的行为分析与制度安排[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2]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3] 蔡守秋.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法制建设[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4]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王之佳,柯金良,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环境可持续发展范文3
[关键词] 环境;审计;企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环境资源稀缺时代的到来,企业作为微观主体,许多重大的经济决策和经济活动都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息息相关。企业所制订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性、前瞻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资源的评价工作。审计作为综合性的经济监督部门,应当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利用上发挥积极的作用。环境审计正是针对当今环境的严峻性而提出的。它主要是为了确保受托环境责任的有效履行,由相关审计主体依法对企业受托环境责任履行的公允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监督、评价和鉴证,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及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
一、环境审计的要素。
众所周知,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改造者。人类通过生产劳动适应并改造周边环境。由于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具备有限的承载能力,企业若要长期发展,就应该承担一定的环境管理责任,并处理好生产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其环境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以及向社会披露环境信息的对称性等问题,往往需要独立第三者的监督、评价与鉴证,亦即环境审计。[2]环境审计,站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高度,通过对企业履行环境责任情况进行客观披露,对与环境有关的组织、管理、设备等经营业绩进行全面、客观、公允的评估,以此来实现对环境管理和环境监督的再监督,使其贴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它是企业制订和落实环保战略、合理规避环境风险的需要,也是企业管理、环境管理系统的一个环节,更是企业寻求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环境审计旨在促进经济社会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敦促企业履行环境管理责任,完善企业环境管理监督体系和落实环保措施,促进环保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积极营造人与和谐相处的环境理念。基于此,环境审计的范围主要包括有关环境法规、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内部环保机构设置的健全性,监管的效果性;环保资金管理、使用的真实合规性;环保措施、手段、技术的科学性、经济性;以及潜在环境风险评估等。归纳起来包括环境核算系统审计和环境管理控制系统审计两部分。
具体地,环境审计首先应对企业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环境效益等环境会计要素进行评价。通过对与企业内部、外部环境相关的能够以货币度量的生产经营活动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境会计核算系统的审计,、判断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辅以相关财务指标来评价企业履行环境经济责任的有关情况。其次要对企业环境管理控制系统,诸如环境法规执行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审计,环境管理机构设置、环境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制订实施,环境信息的报告与披露,企业环境质量管理的有效性等进行审计。通过对为提高环境管理工作绩效和环境质量所采取的管理措施、技术、和手段等方面的审计,对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行评价,辅以相关环境指标来评价企业履行环境管理责任的有关情况。
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因素。
1、环境资源的持久性。我们知道我国企业的经济增长和资源的生产消耗存在较强的依赖关系。亦即企业的发展主要以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再生产为前提。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由于其储量有限性和再生困难性,以及环境对资源消耗的有限承载力,如果企业生产排出的污染物和自然资源的消耗量超出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与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势必就会阻碍生产发展,甚至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这样一来,不仅不利于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不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反
而会陷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来换取企业短期发展的恶性循环怪圈。因此要提高环境资源利用效率,以
尽量少的资源力求最大利用率,达到环境消耗与生态调节相协调。不言而喻,环境资源的持久性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企业环境文化和环境战略。能否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资源平衡、能量守恒的生产观、价值观和环境观,并将其具体落实到企业经营活动和环境战略上来,也是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若无视环境因素,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盲目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生产过程中制造的烟尘、噪声、污水、废气、辐射等不仅直接影响从业员工的身心健康、工作状态和劳动情绪,还将对外界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后果。这不仅违背了企业以工富民、创造财富、改善民生福祉的初衷,更影响了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子孙后代的幸福。若能树立珍视环境、节约资源、绿色循环发展的环境理念,从企业管理层到普通员工,在点滴日常活动中坚持环境与生态的和谐发展,与环境共存共赢,就能既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也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讲,环保促发展,发展促环保,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3、环境资源的利用效率,单位GDP能耗比率。对有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直接关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环境成本。粗放式的以高能耗低产出的经营模式,只能在资源型劳动密集型区域内短期维持企业生存,但资源的枯竭和高的单位GDP能耗比率必然会阻碍企业长远发展,迫使企业转向走集约型、节能型发展道路。由此可见,环境资源利用效率、单位GDP能耗比率既是考量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和评价企业资产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更直接影响企业的远景规划与发展,对其影响不可小觑。
三、环境审计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关系。
1、环境审计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题中之义。监督的过程就是运用法规来规范经济行为的过程。我们虽然认识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也有好的政策和资金投入作保障,但如果缺乏有效的审计监督,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虽然宏观经济政策与企业的微观经济行为在总体目标上是一致的,但在企业的具体经济利益上常常会发生冲突。[3]微观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性和盲目性,使区域经济和企业往往只顾眼前而忽视长远,况且环境的治理保护和高精尖环保技术的运用,前期的显性投入较大,而收益却是滞后的、隐性的、社会化的,其投入产出的线形关系不够明晰。这就要求客观上要有一种审计监督的约束力量,敦促企业环保资金的专项使用,促进环境资源的良性循环使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审计监督就是促进发展。
2、环境审计是企业持续经营的根本动因。通常对环境会计的审计,着重了解环境会计要素、环境会计信息等有关企业环境经济信息。而环境会计的核算主要以企业持续经营为前提。通过对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环境收益等会计要素的审计披露,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企业与环境有关的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合法性,可以通过一些相关财务指标、环境指标来客观评价企业的环境绩效。通过对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指标的比较分析,可以找出企业生产经营、市场开拓、技术革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整合环保信息,为重大环境决策服务。正是基于对环境会计的监督检查,特别是针对环保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的客观评价,可以运用财务杠杆调控环境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这正是环境审计不同于企业其他专项审计的地方,也正体现了环境审计在环保资金的监督检查上的不可替代性和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环境审计是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生产发展过程也就是和环境进行资源、信息、能量交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往往不可避免会暴露出一些问题。预估给企业、其他社团和国家带来的经济损失,对提高企业对环境的认识和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制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以企业暴露出的问题为线索,通过对企业因污染环境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审计,审查企业污染环境的状况和程度,分析企业污染环境所带来的危害,找出引起污染的源头,进而提出有针对性整改措施,防患于未然。从这个角度讲,环境审计犹如环境医生一样,及时诊断企业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只有以此为契机,在不断矫正发展思路、排除发展困难、降低环境风险中,企业才能以健康有序的状态迎接跨越式发展。
4、环境审计是与区域和谐的内在要求。面对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往往要新建投资项目。通过对重大环境项目的追踪审计,合理评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够将经济活动放在环境背景下去考虑。这样就能克服经济理性主义的。近年来环境保护的实践证明,环境污染一旦发生后再进行治理,须补偿的代价将相当昂贵。甚至有的环境出现后,即使经济上付出更大的代价,也往往难以清除和恢复。因此,在重大环境项目上,应认真做好投资的可行性,正确界定相关主体的环境责任,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活动对环境质量的不利影响。只有全程对环境项目进行审计,时刻关注项目实施的隐性、社会化效益,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企业才能在人与和谐共处的氛围中赢得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环境审计,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环境审计只有监督好受托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才能为企业及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透析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因素,并针对环境审计领域的研究,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审计环境的构建。审计环境是与审计有关的外部因素的总和,包括文化、、、经济等环境。对于我国来说,环境审计之所以起步较晚,主要是由于我国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框架尚在建设,企业管理体制也在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方向发展。所以环境审计的实施需要努力构建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努力营造适宜环境审计的文化、法律、经济氛围,作用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之上。面对WTO框架,面对环境问题的日趋复杂,对企业环保方面的要求成为新的市场壁垒,各个行业对污染程度和资源开发等方面的认识尚不完备。只有积极借鉴环境审计的先进和操作,逐步使环境法规、环境审计准则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环境审计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2、加快环境的实施和环境审计的立法工作。环境会计是会计学、环境、现代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结合,主要反映、报告及考核企业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等的成本价格信息。[4]环境会计也是环境审计的主要载体,企业通过对环境收益、环境负债、环境成本等会计信息的严谨缜密地核算,才能积累丰富的财务信息和审计数据,使环境审计有据可依、有实可靠。同时也要加快环境审计的立法,制定具体可操作的环境审计准则。环境审计尚属新生事物,在审计实务中既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储备和工作,更需要尽快建立评价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的审计指标体系,以此来促进环境审计事业的创新和发展,进而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
3、增强企业的环保意识,营造绿色环境文化。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增长、企业的壮大都是以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如果听任企业自发追求内部效益,忽视外部环境的承受能力,势必导致生态系统的迅速解体,就无法维持区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加大对企业的宣传,倡导新型企业环境文化。通过宣传要让企业认识到保护环境、治理环境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要将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要通过国家主流媒体倡导保护环境、珍惜资源为荣,滥用资源、牺牲环境为耻的环境荣辱观,并以此为契机,在税收、产品市场准入、售后检验检疫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优惠,使重视环境的企业既能赢得公众的支持与信赖,也能在经济效益上获得丰厚的回报,以市场导向来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要进一步加大环境信息披露力度,企业应将各种经营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信息向外部披露。通过建立企业环境定期报告制度,要使社会各方面重视对企业环境报告的研究和监督,促使企业真正地重视、解决环境问题。
4、处理好环境审计与环保部门的关系。环境审计的核心职能是监督,要监督企业处理好微观经济利益和区域经济利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当然还要将环境审计融入企业环境管理体系,通过配合环保部门和其他政府职能部门,形成一个通力合作、和谐管理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将环境成本与国家财力、企业财力对等统筹起来,既是监督更是服务。只有这样,审计与环保才能形成合力,为构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发挥作用。
当前,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更是将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作为关乎国计民生和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课题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作为审计监督的要义所在,只有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审计思路,将环境审计作为服务区域经济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举措,依法履行职责,才能为促进企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
[1]王芳.反思环境审计依据透视环境立法的完善[J].审计,2004,(22):38.
[2]李雪,王恩山.环境审计的动因及其现状[J].财会月刊,2005,(4):34;
[3]熊丰.谈环境审计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审计与理财,2003,(7):39;
[4]苏振川.对我国开展环境审计的思考[J].事业财会,2003,(4):53。
Argument of Environment Audit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环境可持续发展范文4
【关键词】营销企业环境可持续发展
一、概述
(一)营销环境概述
所谓营销环境是指影响企业与目标顾客建立并保持互利关系等营销管理能力的各种角色和力量.营销环境从总体上又可以分为宏观市场营销环境和微观市场营销环境。或者说营销环境是存在于企业营销体系外部的无法操控的力量或者因素。这些力量和因素是影响企业营销活动以及相应目标的外部条件。
(二)企业营销可持续发展概述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满足当代需要又要满足子孙后代需要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不仅仅追求单纯的经济增长,更强调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环境保护和治理。通过调整产业结构,采用高新技术,发展低功耗、良性绿色生态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企业营销环境和企业营销可持续发展现状
根据对大约300家企业的相关调查显示.超过7成的人认为市场营销在企业经营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比较流行的几个营销观念有推销观念、产品观念和营销观念。由此带来的企业的营销策略也各不相同,各有主次。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目前的营销环境现状是:总体上营销环境发展比较良好.有利于企业的营销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各种经济制度、营销制度的不完善等因素,目前还存在很多这样那样的弊端和漏洞,导致一些企业或者一些人为了利益采用各种不正当手段来进行恶意营销或者竞争。
三、营销环境和企业营销可持续发展
市场营销环境变化给企业营销带来的影响.集中地表现为威胁与机遇两种情况。威胁是营销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局面和压力,造成消极影响;机遇是营销环境变化给企业营销带来的有利条件和新的机会,发生积极影响。只有全面分析市场营销环境因素,才能对企业营销所处的市场营销环境做出准确的判断。
(一)营销环境对企业营销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总的来说,营销环境对企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总的来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营销环境对企业营销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首先,营销环境可以给企业带来新的营销机会.而且营销环境的变化也可能带来新的营销机遇。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企业来讲,营销环境所带来的机会将是企业开拓新的领域的重要基础.企业必须要努力去抓住和分析营销环境,以使企业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其次,营销环境是企业营销活动的最基础的资源来源,企业营销活动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资金、人才等都是由营销环境提供的。企业的营销和产品的分配也是以营销环境作为研究对象的.通过对营销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企业可以指定一个切实的营销策略,合理的分配资源,以最优的营销组合来实现营销的目标;最后,市场营销环境是企业制定营销策略的最根本的依据。企业营销市场规划的制定要依据营销市场的现状等各种客观的因素,在遵守客观规律性的基础上,通过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实现相应的营销持续健康发展。
(2)营销环境对企业营销可持续发展的消极作用。营销环境对企业的消极作用首先表现在在营销过程中可能出现很多对企业营销不利的因素,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措施或者采取措施不当,就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种种挑战.不利于企业展开营销活动或者不利于企业营销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确保企业营销的长久持续发展,企业应该及时的对环境进行分析和把握,对营销环境有个初步的掌握,尽可能的减少和降低各种负面因素。
(二)企业营销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要想实现企业营销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对外部的市场营销环境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根据外部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指定详细的市场营销策略.而且要充分的把各种外界的媒体利用起来.主动了解政府的各种政策和仿真.尽可能准确的预测企业未来营销趋势和可能变化。另外在进行策略制定的过程中必须树立绿色和可持续营销战略,为了确保企业营销能够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企业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四个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刺激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促进消费质量的提高。最终实现人类的共同目标:自然一经济一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其次就企业内部而言.要树立一个从上到下的企业营销可持续发展理念.摈弃“市场营销近视症”.建立领导层对企业市场营销的承诺,强化企业内部员工对绿色营销的认识,提高其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努力开发环保技术、改进工艺,加强市场营销管理及消费教育,认真研究和贯彻有关政策法规.在选择产品和技术时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在把产品和服务推向市场时应尽量降低对环境与精神污染、节省资源,维护自然与社会环境的稳定、持续的发展。二是应及时搜集有关绿色信息。它包括消费信息、绿色资源信息、绿色产品信息、绿色科技信息、绿色生产信息、绿色组织信息、绿色文化和社会经济信息等,有效地利用绿色信息,并据此来指导消费、绿色营销,成功地开展绿色营销活动。
环境可持续发展范文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的同时,周围的生态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破坏,而“环保工程”则主要是通过运用高新技术设备,对局部污染进行防治和保护,以此来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尤其是自国家可持续发展方针实施以来,国家的各项建设和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环境工程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有助于改善当前的生态环境,与此同时,也为绿色发展、文明发展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创造了良好条件,最终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环境工程和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基本概述
在当前市场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环境问题的存在不仅破坏了社会的稳定性,与此同时,也对国家的整体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1]。因此,要想在当前环境问题愈发严峻的国家发展状况下,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好环境工程建设工作是极为必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环境工程建设不仅能保障生态循环的稳定性,与此同时,还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2.1水体生态环境工程和可持续发展
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水资源保护工作能否落实到实处,不仅对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具有重要影响,与此同时,也对工农业和社会整体发展紧密相关。根据大量的调研数据分析可知,由于近年来经济贸易往来的愈发频繁,在多元化市场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部分企业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往往忽视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在不同地区水资源污染问题都极为严重,整个水体生态都遭到了严重破坏,对于国家的整体发展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因此,要想从根本上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建设水体生态环境工程,有效改善我国水体生态环境是现阶段国家基层产业机构和相关主管部门的核心发展方向。
2.2建筑环境工程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企业作为当前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其建设规模和建设数量在不断扩增的同时,资源消耗量也在持续上升,最终对企业和国家的整体发展而言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据调查,近年来建筑行业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在推动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却也严重地破坏了周遭的生态环境,给社会的整体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加剧了资源污染现象的产生,为经济的持续化运行带来更多的挑战[2]。因此,为了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在建筑工程领域进行环境工程建设是极为必要的,不仅能有效地减少建筑环境工程造成的污染现象,也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2.3农业环境工程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在进行农业生产和建设发展过程中,农业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工作能否落实到实处,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发展而言也具有深远的影响[3]。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粮食作物产量需求的不断提高,部分地区为获得更多的耕地往往会开垦山地,破坏周遭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最终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要想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是农业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先决条件。
3环境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统筹建设的优化策略
3.1水体生态环境工程建设的概述
自国家可持续发展政策方针提出以来,环境保护不再是一个名词和发展口号,而是与人类发展有着密切关联的工作。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周遭的生态环境被破坏的现象极为常见。其中,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水资源环境问题也较为常见,水资源污染、水资源破坏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同时,也为生态持续化发展带来了诸多阻力。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加强水资源环境工程建设是极为必要的。具体而言,一方面,国家基层产业机构和相关主管部门需要对区域内各种水污染现象和问题原因进行思考,在找到污染根源的基础上,制定科学有效的解决办法,以期通过应用合理的净化技术,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基层产业机构和相关主管部门还需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即通过制定完善的保护措施和惩治策略,组织各地水产户进行科学养殖,最终在加强水体生态建设的基础上,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4]。
3.2建筑环保环境工程建设的概述
从目前来看,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建筑工程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与此同时导致了粉尘、噪音及水土一系列污染问题的产生,长此以往,不仅加剧了环境污染程度,更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在保障建筑工程经济建设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程度,做好环境工程建设工作是极为必要的。相关单位需从能源消耗的科学处理以及对生活垃圾进行科学处理两方面进行思考。具体而言,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作业过程中,一方面,施工单位需提高对建筑环境保护功能和节能功能设计的重视程度,即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对空调进行全面思考,从节能角度进行设计,从而不断地提高施工作业过程中空调的利用率,规避资源浪费问题的产生;另一方面,在传统施工作业过程中,施工单位往往未能高度重视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在加剧环境污染问题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5]。所以国家和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需针对不同的垃圾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为资源循环利用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3.3农业生产环境工程建设的概述
作为农业生产大国,要想从根本上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农业生产环境工程的建设也是十分必要的,与此同时,为逐渐提升环境保护的整体力度,需要让各种生态工程在农业发展中得到有效应用。首先,基层产业机构和相关主管部门需加强对环境保护意义的宣传力度,从而在提高各级各部门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基础上,使其明确了解农业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关系,清楚地认识到循环利用的重要性,从而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同时,也从根本上实现了农业的科学发展;其次,相关产业机构还需不断地完善与农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并通过加大执法力度,运用具体手段措施,使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充分的开展[6]。
4结语
环境可持续发展范文6
一、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信息披露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组织和单位节约使用资源和能源,减少废物产生量,尽量降低对环境的损害。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环境保护法》1989),企业作为重要的社会经济组织,对于节约资源能源消耗、控制污染排放和维护环境质量方面,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为社会创造了物质财富,但也消耗了自然资源,并向生物圈中排放了大量的废弃物。因此,企业不仅要遵守国家的各项环境保护法规,还要主动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采取积极的措施,改进企业环境绩效。
企业进行环境信息披露,有利于国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是指企业利用公开财务报告、网络媒体和其他方式向外界说明企业环境政策、环境影响和环境绩效等的做法。公开企业的环境信息,正成为世界各国的法定要求。企业以法律要求为底线进行的环境信息披露,是履行法律和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企业解释和解脱其环境保护受托责任的必要手段。环境信息披露对于可持续发展起更为积极的作用,体现在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正作为一种环境治理的手段,在促进企业环境绩效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外实证研究表明,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和其他利害关系人比较关注企业的环境信息,即环境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投资者会十分关注企业的环境风险和环境业绩。根据企业的相关环境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以了解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把握未来的投资风险。债权人基于同样的原因,也会十分关注企业的环境披露情况。所披露的环境绩效表现不佳,会直接影响企业的价值。企业为了树立其良好的环境形象,会主动改进其环境绩效,并向利益相关者展示其环境业绩,以得到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接受和认同。因此,环境信息公开披露,正成为企业改进环境绩效的强大动力。
二、国外企业环境信息披露
从国际上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发展历程来看,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环境信息开始体现在公司年度报告中,90年代出现了单独编制环境报告的行为。当前,企业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方式主要有:通过招股说明书和年度报告披露环境信息、编制专门的环境绩效报告、通过公司互联网及媒体环境信息等。美国、加拿大、日本、许多欧洲国家和一些国际性组织,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已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为环境信息披露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法律要求也为环境信息公开提供了制度基础。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先后制定了SFAS第5号(1975年)和第19号(1977年),要求在财务报表中确认和在附注中披露环境或有负债等环境影响。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也制定了一些权威的环境信息披露的指导意见(SOP94-6,96-1)。根据美国联邦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所制定的S-K和S-X条例,公开上市公司必须通过S-K格式文件和年度报告等提供环境法规遵守情况、环境成本和负债等环境信息。欧洲国家普遍存在要求企业提供环境信息的法定要求,如丹麦、瑞典、芬兰、葡萄牙、法国和西班牙等国家均按照“欧洲建议(2001/453/EC)”修正了其会计立法,要求企业在其财务报表中报告环境事项。欧盟于1993年提出并建立了生态管理和审计系统(EMAS),参与公司必须遵循标准的环境管理、审计和报告程序,并编制公开的环境报表。为了保障信息的透明度和可靠性,EMAS要求环境报表必须经独立第三方审核。
从总体上看,自愿环境信息披露仍然是主流。自愿环境信息披露,无论从披露的内容上还是从披露方式上,都缺乏统一的基础。例如,英国公司倾向于编制独立的环境报告,或在年度报告的独立部分提供环境信息,主要集中在“健康、安全和环境”部分;而美国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则主要集中在年报的“经营回顾”或“管理者讨论与分析”部分。环境绩效信息是一种关键性的环境信息,目前还没有相对统一的环境绩效指标体系。1999年3月,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了“可持续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2000年、2002年和2005年根据反馈情况先后三次修订了上述指南。“可持续发展指南”的出台是环境信息披露标准逐步走向全球统一的重要标志。目前,45个国家的500多个公司使用“可持续发展指南”编制报告。
三、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行为及改进
与国外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实践相比,我国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还处于初级阶段。由于缺乏法律规定和有关指导,我国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行为很不规范。根据有关实证研究结果,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企业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比例不高
在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的形势下,部分企业自发地通过定期报告提供环境信息,申明企业的环境保护意愿,甚至强调将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企业的战略目标之一。总的来看,我国企业通过年度报告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比例还相当低,重污染企业的披露比例一般也不超过60%-70%。
(二)披露的内容较简单
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可分为货币性信息和非货币性信息两部分。货币性信息主要体现在环保投资、排污费、绿化费、财政拨款和补贴等方面;非货币性信息主要体现在国家环境要求、企业环境政策和环境保护取得的成绩等方面。我国企业缺乏系统的环境管理体系,对环境影响、环境成本和环境绩效缺乏有效的量化标准,是造成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简单粗糙的直接原因。
(三)披露的方式较混乱
从披露的方式看,企业环境信息主要体现在董事会报告和报表附注等部分。董事会报告中,环境信息的分布又有所不同;报表附注中的环境信息则涉及到营业外收支、在建工程、管理费用、应交税费、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非流动负债和资本公积等不同的报表项目。
虽然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力度逐年加大,但是披露的内容过于简单,信息披露方式也不统一,环境信息披露的整体状况比较差,远远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应采取以下措施改进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行为。
首先,建立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相结合的披露机制。就环境信息来看,应建立强制和自愿披露相结合的机制。如果只是由各个企业进行自愿披露,可能有的企业披露,有的企业不会披露;即便对外披露,在披露的内容、形式、方法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别,披露质量也难以保证。鉴于自愿信息披露的局限性,应该由政府部门制定强制信息披露规范,以作为自愿披露的底线。我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颁布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其次,鼓励企业编制单独的环境报告。环境信息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把环境信息分散在年度报告的各个部分中披露,会削弱其可读性和有用性。编制单独的环境报告,将会使有关环境信息披露更加集中、全面和系统,从而能够使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绩效状况得出一个恰当的结论。国家应出台政策,鼓励规模较大、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企业编制专门的环境报告。
最后,注重加强环境审计。披露环境信息的可靠性需要专门的部门去证实,这就需要发展环境审计事业。加强环境审计的关键环节是培养一批精通环境专业知识的审计人员,对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信息进行专业审计,并出具专业的环境审计报告。
【摘要】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主动承担环境保护的义务。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以强制性披露规范为基础,自发自愿地进行环境信息披露。我国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实践还处于初级阶段,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企业数量少,披露的内容简单,披露方式较混乱。改进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行为,需要建立强制和自愿披露相结合的机制,鼓励企业编制独立的环境报告,加强环境审计。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环境信息披露;行为
【主要参考文献】
[1]王金南,邹首民,洪亚雄.中国环境政策(第三卷)[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2](英)罗伯.格瑞,等著.王立彦,等主译.环境会计与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刘长翠,耿建新,尚会君.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国际比较——国际环境信息披露机制与各国环境信息披露机制简介[J].环境保护,2007,(4):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