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生职业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生职业发展范文1
关键词:幼师 礼仪课程 教学 礼仪素养
幼师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礼仪课是幼师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理论与实操性相结合是礼仪课程的基本特点。礼仪课程多元化的教学与训练,能使学生更全面的掌握礼仪知识,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礼仪修养,以及处理公共关系事务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一、礼仪课程的定位
从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幼儿教师的礼仪素养非常重要。幼儿园启蒙教育是人一生系统教育的起点,对人的一生都有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模仿和学习的主要对象,言传身教至关重要。将礼仪实际应用到幼教行业中,体现幼儿教师职业素养,拉近幼教工作者与同事、与家长的距离;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身正为范,幼儿教师对幼儿人格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教师个人的礼仪修养尤为关键。
二、礼仪课程设置多元化的科学性
礼仪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艺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集理论和技术于一身,具有技术性强的特点,易于掌握、难于精深。礼仪课教学是以礼仪的实际应用为主要内容,以教学理论为指导,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因此礼仪课程的设置要以就业为导向,明确教学目标,体现多元化、科学性。适合于幼师综合发展的需要,符合幼师职业技能特点,要科学合理的开展有特色的钢琴课程教学。在教学中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会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难题。
三、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发展
幼师学生在校进行训练和学习毕竟有限,因此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设定与拓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所以,首先要做到理论与形体训练同步进行。在把教学内容展开和深入的同时,把枯燥、单一的技术技巧练习同繁复的理论知识学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礼仪课既有实操训练又有理论学习,把相交叉学科知识综合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完成课程的整合。
第二,礼仪课是幼师工作中幼儿教师自身素质展示的最实际的应用。因此重视礼仪课形体教学,在提高学生礼仪课理论知识的同时,应更多地重视实际礼仪训练、以及对礼貌、礼节的重视。在培养学生丰富的礼仪修养的同时,塑造学生良好的姿态,为学生就业做好准备。
第三,拓展教学课程的内容。对于一个幼师学生来说,仅仅一年的学习时间比较短暂,受训时间比较有限。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定上,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以礼仪理论知识为前提的,形体礼仪训练的实训课为基础的课程。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全面的了解礼仪的各个方面,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从理论到实际应用,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修养,塑造更美好的自我。
四、礼仪课程教学形式与方法的多元化发展
幼师专业礼仪课程教学多采用了理论课与实训课相结合的形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的礼仪修养,使学生成长为适应当前幼儿园工作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1.理论课教学
礼仪课的理论教学是以礼仪的溯源为前提,从社交礼仪、公共礼仪、校园礼仪等方面入手,主要完成基本讲授和训练的教学目标,以系统性、知识性、理论性为主的内容安排教学,使学生在理论上了解礼仪的内容、含义等,完成学生的基础理论的学习。同时在教学中还充分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与教学手段,使用实际有效的辅助教具及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生动的展示了礼仪的魅力,并开展了多层次、多侧面、全方位的教学活动。将知识传授、课堂练习和能力培养相结合;讲、练、做一体,“讲中学,学中讲”,让大课具备小课的功能,突出技能的培养。课堂中,教师一般分为课前训练和课堂学习两部分。课前训练中包括站、立、行、走等礼仪的基本训练。在练习的同时,强调礼仪形体训练的各个环节、技巧。课堂学习部分,通常分六个步骤教学。首先,介绍课堂的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对作品进行整体认知;第二,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展示,提出问题,分析,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形成直观印象,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第三,教师示范,分析、讲解知识点、技术重点;第四,开展多种练习方法,进行学生集体课堂训练;第五,学生自主练习,教师进行个别辅导;第六,课堂展示,考察教学综合效果。
2.实训课教学
实训课的教学形式非常适合于幼师专业的学生,在幼师实际教学当中应用较多。因为幼师学生人数较多,技术技巧较好掌握,难于精准,练习时间较短、基础较为薄弱,通过分组形式的教学可以对学生实际掌握情况进行逐一的检查,有效地利用课堂,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和辅导,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礼仪课程技巧。
3.个别课教学
个别课是将校园优秀学生挑选出来集中提高培训的一种形式,是因材施教的最好的教学典范,通常采取“大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内容包括:礼仪妆容、发式,形体训练等。通过个别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加强学生的礼仪训练,通过更多的活动及平台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但是,由于幼师学生较多,整体课时较短,局限性较大。扬长避短,将理论同实训课程有机的结合,多种授课方式并存,实现授课形式的多元化。
礼仪课程的教学在幼师专业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方面任重而道远。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多方位、多角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形体礼仪,使我们的礼仪教学取得更大的成效,使学生在教育工作中更好的展示自我,使工作更加得心应手,最终达到礼仪课程科学设置的初衷。
参考文献
[1]王小静:《关于学校礼仪教育的几个问题》[J].汉江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2]秦正修:《礼仪教育若干问题之思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陈安萍:《论社交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功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医学生职业发展范文2
三资企业依然是大学生较为理想的就业倾向所指,有54%的被调查者表示希望毕业后到那里工作,其余依次为机关事业单位(13%)、国有企业(12%)、民营企业(10%)、自己创业(7%)等。做出这样的选择,其原因主要出于个人发展(88%)和学有所用(60%)的考虑,三资企业有较高的福利待遇,也是大学生对三资企业感兴趣的原因之一。此外,性格因素、家庭影响、社会舆论等也会影响大学生做出就业选择,比例分别为41%、23%、15%、12%。
但是,专家认为这种清晰更多可能只是大学生们一厢情愿的想法。复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人力资源研究专家阎嘉陵教授,复旦管理学院苏勇教授,复旦就业指导中心刘教师,在与此次调查受访单位宝钢股份集团人事处人员座谈时认为,在校大学生中对于择业还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主要是大学生的自我设计,自我价值同企业的设计和价值之间存在矛盾。这种问题可能会造成以后的择业不当甚至于失败。
2、择业更有准备
不过,专家们还是从调查结果中看到了积极的一面。专家指出,这种结果的影响是两方面的,对大学生来说,就业的心态理性化,心理上比较稳定;对用人单位来说,则变提供高薪水福利为提供人才的发展空间和机会,来迎合大学生在事业成功和实现个人价值上的追求。
当代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就业已经做好了一定的准备。其准备分为3种类别:
第一,应用型技能的强化训练和考证热。包括,中高级口译、商务英语、各类计算机等级考试、甚至连出国考试托福、雅思、GRE都成为了表示自己英语水平的标志,这一部分占80%之多。
第二,互补型的学习。有的学生对于自己目前自己的专业并不是很满意,于是想补充相关的知识。学校开设的第二专业选修课就成为了比较好的选择。另外,也有不少同学偷偷地旁听他系的课程,或者选择程度比较浅的公选课的学习。
第三,各种经历都是使自己简历增色的砝码。这些砝码不仅仅包括以前所指的奖学金、荣誉称号等,而且更包括了校内外的各种社会工作、学生活动中的工作、勤工俭学的经历、打工兼职经历、参与研究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等等。
3、承担风险,未来不确定
求职的过程不像考试的过程,往往心中有底,而求职的过程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学生们会产生迷茫。调查显示,大学生对职业前景缺乏比较清晰的理解。33%的大学生表示不知道其职业前景如何,43%的大学生对此不置可否,两项合计超过被调查整体的四分之三。了解自己职业前景的被调查者只有24%。
目前大学生认为掌握职业发展信息并不完全。6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职业发展信息不完全,30%的人没有注意过有关职业发展信息,了解职业发展信息的人仅占3%。事实上,对于职业发展信息,许多大学生表现出渴望的心态。有46%的人认为,了解这一方面十分必要,主张“应该了解一点”的人也不在少数,约为42%。看来,因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造成一系列问题,如就业选择迷茫不定,不能把个人自我设计与所选择职业的岗位需要有机结合等,这是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课题之一。
4、学生之间的差距比较大
从学生就职的单位来看,“贫富”差距比较大。大型跨国公司、国有企业、小型外资企业、国有事业单位等等,薪金待遇、所承诺的发展前途、工作的性质千差万别。即使是同一个系、同一个专业、平时成绩不相上下的,在求职过程中,还是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培养比较健康的心态,学会心理调节方法,对于大学生顺利进入社会有重要的作用。
也许由于很多“成功”的毕业生求职的经历给在校大学生一个错觉——高工资是大学生应得的,这种错觉容易造成今后求职中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因此,如何在学生中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宣传是必要的。不能光把宣传目标集中在少数成功的大学生身上,他们毕竟是少数,而应该更加关心大多数普通的大学生。
5、重视继续教育
80%的往届毕业生都表示希望能够继续参加研究生、MBA的教育,或者出国。这个时候他们参加教育的目的就比较明确。同时,继续教育对于职业发展也是有促进作用的。
6、法制、道德观念比较被动,过于注重个人发展
在调查中发现,在个别大学生身上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会反映在求职中,比如诚信问题。一些直研的同学会中途休学出国,求职的学生会擅自毁约。其实并不是不懂法,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而是观念比较模糊,一旦遇到了价值冲突的时候,就会失去方向,做出错误的选择。
医学生职业发展范文3
〔关键词〕就业 导向 高职 发展后劲
《都市快报》2006年11月21日以非常醒目的标题《495万大学毕业生明年找工作》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495万人,比2006年增加82万人,也是历史上毕业人数最多的一年。11月19日,2007年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首场招聘会在郑州中原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此次大会有260多家用人单位招贤,但前来应聘的大学生却超过了3万人,其中包括研究生。由于现场人数太多,电梯被瞬间挤得变了形。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如此严峻,如何解决这一难题,以使毕业生能顺利实现就业,并不断挖掘其发展后劲,这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一、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分析
1、传统观念制约职业教育发展,影响了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社会认可度的提高
目前,社会上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一些人总认为职业教育是低水平、低层次的教育,不仅轻视中等和初等职业教育,而且对近几年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也持轻视的态度。有些人认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一般是第五批招生,生源肯定不怎么样;而且,学生在学校中也不好好学习,混个文凭而已。长期以来,认为记帐、算帐、报帐是会计职业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把会计工作当作一种被动工作。毕业之后,学生缺乏发展后劲。有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分配到生产一线工作,待遇不算低,但是后来他辞职了,因为他看到分配到研发部门的同学就心理不平衡。职业教育从它登陆中国的那一刻起,便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一情结的左右。
另外,社会上对高职教育还有一个不断认识的过程。部分人误认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就如同一些培训学校,仅仅为了收钱,给一些下岗职工或者民工进行培训,其教学质量有待观望。目前,高职生普遍的外语水平比较差,而且尽管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基层一线的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提倡“来之能干”,但不可忽视的是,高职生现在的社会地位仍不高,高职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与“应用型白领”还存在较大差距。同样,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发展还有很长一段曲折的路要摸索,高职教育培养体制还有待成熟完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社会认可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2、近年来高职教育的大发展,使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
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加强了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领导和支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2004年4月2日,教育部了《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的文件;2005年11月7日,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了《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的讲话;2005年11月9日,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6年12月14日,《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刚刚出台。在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同时,高职教育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同时也逐步改变了传统观念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偏见。
另一方面,近年来高职毕业生相对较高的就业率,使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除了学院领导重视外,主要的原因是历届学生专业技能突出,工作作风扎实。不少用人单位反映高职毕业生上手快,动手能力强,流动性小,要求条件也低一些,比较好用,很受他们的欢迎。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专业按照学院提出的“关爱学生进步、关注学生困难、关心学生就业”的“三关”学生教育服务体系理念,用科学全面的人才观看待学生的成才,用因材施教的原则培养有差异的学生。历届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都在95%以上,社会反响良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
二、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发展后劲的重大意义
1、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高职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
本文开头出现的“2007年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首场招聘会,电梯被瞬间挤得变了形”的情形足以说明了这几年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之大。面对如此大的就业竞争压力,高职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因此,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根据市场情况,建立了以订单个性化培养为载体的 “三个零”的培养模式,即“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教师与学生零间隙、毕业与上岗零过渡”,使学生的就业率大幅度提高。
2、内涵建设与质量管理,要求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发展后劲
高职教育也应打好金字塔塔基,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学生毕业了,但是学校教育远远没有完成。笔者认为,学校不能放手不管,学校教育要能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提升和发展,并能很好地工作。学校教育应该承担起这份社会的责任,而不是把这份责任抛给社会,由社会去承担。笔者认为,这也是现阶段提出的“和谐社会”中学校应承担的责任。因此,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发展后劲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这也是高职教育提出的“内涵建设”和“质量管理”的内在要求。知识经济时代、素质教育年代,学校培养学生应把目光放至学生整个人生道路,对学生负责,这也是对我们整个国家民族负责。反过来,这也为学院今后的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几年来,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为学院示范性院校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因此,高职会计教育应建立“以就业为导向”和“培养学生发展后劲”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以就业为导向是前提,培养学生发展后劲是重要保障,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发展后劲意义重大。简单来理解,那就是,学生毕业后要有工作做,并且在工作岗位上要有所发展、有大发展,成就一翻事业,成就一片天地。
三、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发展后劲的有效措施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发展后劲,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专业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重要创新及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强调创新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主要培养学生现代企业会计、现代银行和农村金融所需要的业务知识,掌握会计和柜员所必要的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未来提升能力。具备包括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客观公正的职业意识,开拓进取的职业精神等人文素质,成为适应现代企业、现代银行和农村金融等基层一线的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该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创新,其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进程表是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和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出发点,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意向为前提,以实施订单式和个性化培养为路径而编制的。第一学年以专业群为基础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第二学年以各专业为基础进行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第四学期完成订单班的组建工作,学院与用人单位根据行业背景、岗位业务标准操作系统、企业文化、特殊知识能力要求及职业资格考证等方面共同制定第五学期教学,进行订单式培养。对于其他学生,则充分尊重其意愿和就业意向,学生可以选择本专业方向深化模块进行个性培养,也可以选择一个非本专业的从业模块进行学习,即第三学年第一学期以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学生个人意愿为基础,进行订单式和个性化培养;第二学期主要安排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实现“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毕业与上岗零过度”。
(二)毕业设计方面突出三种能力
1、沟通表达能力。会计数据需要通过大量的书面形式进行传递,书面表达能力强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优势。一份毕业设计的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答辩的口头表达则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口舌表达能力。会计是“商业语言”,本质上是一种沟通工具,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如果具有了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能将会计数据组织起来并通俗易懂地报告给利益相关者,就会在经济工作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2、智力能力。毕业设计从选题、开题一直到答辩完成的过程中都面临不熟悉环境下如何解决非结构性问题。如果能够选择一个较好的题目,则说明该学生看问题有较强的敏感性,所以在选题上,他们反复强调题目的学术性和新颖性,强调内容的职业性和实用性,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要求选题进行毕业设计。然后是提出方案解决问题,根据提出的方案进行比较,选择最优方案尤为重要。会计实务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与毕业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性质上是基本相似的,能够独立自主解决毕业设计的问题,相应也就能够独立自主解决会计实务中的问题。
3、人际交往能力。笔者认为,目前如何协调企业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也已成为会计人员工作的核心内容和提升价值之所在。企业有很多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会计人员需要平衡和协调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必须运用较强的技巧来传递企业信息。学生在答辩的过程中也需要说服答辩委员会相信自己提出并进行过论证的观点,由此也能够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学生活动方面体现专业特色
1、实施“三大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再塑造
高校不仅仅是教学的场所,更应当是培养人的乐园。高等学校培养社会有用之才,就必须使其培养的学生既有正确的审美观、健康的心智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又有厚实的专业知识。教师要成为“学生欢迎之师”,就必须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需求和健康全面发展需求两个维度。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创新育人新机制,在大一学生中实施“美育教育”,在大二学生中实施“心智教育”,在大三学生中实施“职业道德教育”,并且与专业教学紧密融合,聚集专业教师和管理教师两支队伍的力量,全面推动专业教学。在“三大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他们开展了“生生结对工程”、“情感结对工程”、“优秀名生工程”、“温暖基金工程”等活动、设立了“美育教育基地”、开设了“职业道德素养”课程,将“三大教育“落到实处,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和谐健康发展,为学生毕业后参加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举办“三个班级”,促进学生能力再提升
当前高职专业学生的社会认可度不是很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讲是比较欠缺的,而就业压力之严峻,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实际,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专业走出了一条新路子,既举办了“岗位适应能力提高班”、“动手操作能力尖子队”、“人际沟通能力训练营”,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再提升。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方向主要是银行和企业,因此他们主要针对专业要求,让技能训练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会计专业的传统和特色;开设了技能特色班,营造技能训练的氛围,鼓励学生加入勤练技能的队伍中来。通过参加“岗位适应能力提高班”,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素养,同时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长和所愿有针对性的培养自己的岗位适应能力。一技之长能让学生在就业时处于优势地位。只有拥有过硬的岗位适应能力,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为自己某得一份满意的工作,也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会计专业从“岗位适应能力提高班”中挑选一批学生成立了“动手操作能力尖子队”,努力培养高技能会计人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专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学生毕业时基本上具备了较全面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其岗位适应能力也较强。考虑到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较弱、学生多为女生且性格大多内向、不善言词、缺乏交往技巧等弱点,该专业以市场对人才素质需求为出发点,为推动学生将来更好地、高质量地就业,高水平地发展,成立了“人际沟通能力训练营”。每次训练分两个环节:主题讨论和趣味游戏。主题环节将围绕一个“会计热点或经典”话题展开讨论,自由发表意见,从发言、辨析、联想、思考、判断中提炼学生对事物、问题及现象的看法和观点。通过“人际沟通能力训练营”的开展,为学生增添了不少乐趣、在个人素养上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医学生职业发展范文4
摘 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体育拓展训练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成为我国院校体育教育的课程之一。本文分析了开展体育拓展训练的目标及意义,探讨了拓展训练的实施过程,并提出了拓展训练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措施。
关键词 拓展训练 意义 实施过程 安全措施
一、引言
拓展训练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流传到我国,先是在企业里被大量使用,随之渐渐被各院校列为教育课程。近几年,拓展训练更是得到社会认可,从而迅速发展起来,并具有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但由于我国的拓展训练教育起步较为,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训练项目单一等问题。因此,针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制定适应我国职业技术中学学生教育的体育拓展训练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体育拓展训练的目标和意义
(一)拓展训练的目标
拓展训练是通过设定一些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使学生不断克服自己的心理恐惧,提高情绪调节和自我调控能力,挑战自己,从而塑造冷静、果断、坚忍不拔的良好意志品质。在训练过程中,要达到以下目标:1.在激发个人和团体的自信心、勇气、承受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感受生活、懂得感恩的生活习惯,并以此陶冶生活情操。2.培养学生打破常规思考问题,懂得转化并控制情绪,懂得无论身处什么情况都不会轻易放弃的能力。3.使学生学会改善沟通技巧,培养自律性,懂得团结友爱、相互关心,能够更好的与他人相处的方法。4.通过信息交流和反馈,不断改善个人和团体未来的行为表现,通过拓展训练致使人的心理功能的积极转化,提高自我效能为最终目标。
(二)拓展训练的意义
1.提升自我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是一项旨在提升人的社会价值的训练过程,通过训练课程能够有效地开发人的潜能和自我认识,提升和强化个人心理素质,帮助人们建立高尚而健全的人格;同时让团队成员更能深刻地体验个人与团体之间、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人际关系,从而激发出团队更高昂的工作热情,使团队更具凝聚力。
2.加强团队合作能力和素质。通过拓展训练来培养人与人的相互信任、包容、理解、尊敬,从而使学生达到能与其他人友好相处的目的。以此推动团队活力,使组织积极迅速的成长。拓展训练一般具有冒险性和挑战性,训练内容丰富生动,寓意深刻。通过体验启发等手段,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同时参与的训练也将成为他们终生难忘的经历,从而让活动所寓意的道理和理念,能体现在团队成员的潜意识中,并且在日后的工作中发挥其效用。
三、拓展训练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拓展训练的一般过程
拓展训练的学习模式常为6步循环体验模式,即为:活动(体验)交流反思总结应用活动(体验)。
1.活动(体验)。参加者投入一项活动,并以观察、表达和行动的形式进行。这种初始的体验是整个过程的基础。
2.交流。有了体验以后,很重要的就是参加者要与其他体验过或观察过相同活动的人分享他们的感受或观察结果。
3.反思。循环的关键部分则是把这些交流的东西结合起来,反思自己的内在生活模式。
4.总结。每个参与者都要从自己的经历中总结出规律,并归纳出符合自己实际的内涵。再用某种方式去整合,以帮助参加者进一步定义和认清体验中得出的结果。
5.应用。帮助每个参与者把自己的体验应用在工作及生活中,而应用本身也成为一种体验。有了新的体验,循环又有了新的开始,这样可以使参加者不断进步。
(二)拓展训练常有的四个环节
1.团队热身。在培训开始时,团队热身活动将有助于加深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消除紧张,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便建立良好的团队,轻松愉悦的投入各项培训活动中去。
2.个人项目。个人项目本着心理挑战最大、体能冒险最小的原则设计游戏活动,使参与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每项活动中都接受一次极大的考验,促使参与者能实现自我突破。
3.团队项目。团队项目以改善参与者的合作意识和受训集体的团队精神为目标,通过复杂而艰巨的活动项目,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理解、默契和配合,同时认识到团队的力量和温暖,促使团队更加团结。
4.回顾总结。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学生消化、整理、提升训练中的体验,以便达到活动的具体目的。同时,使学生能将培训的收获迁移到学习和工作中去,以实现整体培训的目标。
四、拓展训练的安全措施
(一)对拓展对象的了解和监控。在拓展训练的课程安排之前,要对学生的细腻里和身体状况有一定的了解,以便在课程中有所区别的对待。如学生有心脏病、高血压等,要在具体安排上有所区分。
(二)拓展训练场地的安全。不可控因素越多,训练中风险就越高。因此,一般要选择环境熟悉、风险可控性高的场地,同时在细节上注意结合当时季节、天气、学生的状况选择场地。如多雨季节、雷雨天气,就不能选择空中项目和场地。
(三)训练器械的安全。拓展训练中器械的合理、安全使用可以使情景更加逼真,使学生对拓展训练的体验更真实。特别是安全器械的合理选择和使用会是拓展训练中安全保障的重中之重。因此在训练开始前及训练中,必须认真检查器械的使用情况,如果有问题要马上更换。
(四)提前热身。拓展训练过程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上都会受到极大的考验,体力消耗也非常大。因此,在开始之前要根据训练的项目不同,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热身运动,防止学生在训练中受伤。
参考文献:
医学生职业发展范文5
关键词:高职表演艺术 声乐教学 课程现状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迅速崛起,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开始趋向综合化、多元化。我国的高职教育在普通高校扩招的强大压力下,在人才培养上不断地做出宏观和微观的调整,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决定了培养人才的方式要有别于一般的高等院校,以声乐表演专业为例,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了更好地迎合社会的就业趋势,培养出的人才的主要能力是为了能够融入社会;普通院校的声乐专业培养的人才一般学术性较强,艺术性较强。因为教学的目标是有差异的,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就应该具备自己的一套教学流程,而不是单纯地照搬普通院校的教程,这样培养出的人才并不能很好地契合高职院校的教学宗旨。
一、 高职表演艺术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的高职表演艺术专业声乐教学时间并不长,只有三年,而学生真正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左右,而目前教学的书籍大多是艺术类本科院校普遍使用的,教学内容通用性很强,并没有针对性。如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次出版发行的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声乐曲选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声乐实用基础教程》;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声乐教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声乐教学曲选》(21世纪高师音乐教材)等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声乐教材内容在课程量上是既多又杂的,在内容的学习上没有重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够完全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完成课程量,就会抛弃对质的追求,如此循环下去,既让老师产生厌倦和排斥,又会使学生在心理上有负担,产生迷茫感。针对这样的教学现状,其实对教材进行一点的删减和调整是必要的,一是为了教师教学的顺利进行,二是为了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防松心态,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职教学的学习时间,可以按照时间分为三个部分,首先选取短小精悍有代表性的曲目进行训练,如《花非花》、《在那遥远的地方》、《跑马溜溜的山上》等,进行系统的声乐技能训练,循序渐进地教导学生基础的发生方法和技巧,掌握声乐的呼吸方法和如何安放自己的声音位置;其次是要对第一学年的知识进行巩固,对发生的技巧进入深入的学习,在此过程中加入与工作相对应的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训练,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及时作出调整;最后要做的是单独培养,对有潜力的学生进行提升训练,重点地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对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成。
二、 高职院校表演艺术专业声乐教学人才培养对象及模式
高职表演艺术专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对人才的发现的培养,首先要对培养的人才进行定位,达到高质量地培养人才,并且在授课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完善优化课程。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较为重要的一环,它承载着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人才的使命,这些人才最大的特点就是较高的技能,也就是说,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重点是“技能型”的人才,这与研究型大学致力培养“学术型”人才的宗旨是完全不同的。目前,高职院校的声乐表演专业的课程目标几乎是依据艺术类院校和普通高校的相关专业的课程目标来制定的,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承袭了中国高等教育一贯的作风,对培养对象的要求往往盲目模仿艺术类院校和普通高校,造成了很严重的人才培养重叠,这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是相悖的。那么,高职院校应该培养的技能型人才的标准主要有两点:一是要以就业为培养目的,针对就业单位的现状和要求进行技能性的培养,培养学生具备从事自己所学技能的工作的能力;二则是要遵从学生的职业生涯的规划,在声乐教育的培养中,对其音乐、文化和综合素养进行提升,使其能够具备较高的创造和适应能力。
针对高职表演艺术专业声乐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对口就业,联合培养的模式,以适应社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应该是声乐的基础知识和发声方法,应该是走进社会前最基础的专业技能生存能力。在此期间,学校应该提供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社会,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结合自身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提升。最后,高职院校要明确的是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是要投入社会,学生要具备设计和组织的专业能力。
三、高职表演艺术专业声乐教学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模式固化单一,从练声到唱歌再到布置新歌,三个主要的流程构成了高职表演艺术专业声乐教学的教学步骤。有经验的声乐教师认为,一对一传授式的教学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授课方式,也是唯一能够培养学生的途径。在琴房中,老师面对一个学生进行的辅导随着高职教育的改革和深化,变得有些陈旧。首先的原因是因为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传统的授课方式在时间上无法满足,老师这种授课形式只会造成超负荷的教学任务,由此出现的一对多的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方式虽然解决了时间上的问题,却不得不面对自身条件参差不齐下,吸收和接纳知识的阶梯式不平衡。老师在同时面对几个同学时,自然而然会将重心放在比较优秀的学生身上,其他的学生在这种区别对待中,会更加排斥并且出现越来越大的差距。其次,普通的音乐类专业培养的学生大多是要其成为音乐家,但是高职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仅要拥有歌唱的能力,还要拥有培养教育的能力,这样的学生的学习目标是适应岗位的要求,在就业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表演,更要兼具策划、表演和教学的能力。高职表演艺术专业声乐教学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对一的教唱无法满足这个目标。盲目地模仿高校音乐教育手法同样是不科学的,是不利于教学效果的。
四、 高职表演艺术专业声乐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职表演艺术专业声乐教学的最大特点,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要具备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符合人才市场对应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作为高职教育的学生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对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地上升,三年的在校专业技能培养,声乐教育和艺术实践能力是重点,学生在满足岗位需求的同时要有登台演唱和策划设计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多元化需求的就业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当然,这样的能力如果单纯依靠教师课堂传授是不够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必须被调动起来,科学地安排实践性的活动,让课堂和实践紧密结合,实行教学实践一体化和艺术实践的多样性。
高职声乐课将课堂搬出琴房以外,这样的教学可以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部分的教学内容得以在舞台和讲台上完成,理论知识和艺术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让课堂的二合一教学发挥效力,二者相互补充,密切配合,实现教学的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要按照步骤尽量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对歌曲的创造能力,让学生尝试着对一个方面的知识进行收集整理,进而编写和制定教材,在对各类型歌曲的收集整理过程中,有选择地教唱和交流,在欣赏音乐内容的同时,让学生自己来指导和学习歌曲。在此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教学目标,对所学的内容归纳总结,发挥优势,规避不足,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更好地达到课程效果。
实际训练项目中,教学应该在原有形式的基础上拓宽思路,增加新的形式,要改变传统模式中教师一教、学生练的单一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并且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校内外活动,从旁协助学生参与节目的策划、排练、演唱等流程,让学生学会如何配合、协作、指导别的同学,每次活动后及时写心得体会并归纳总结,在交流经验,使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总结
本文从高职表演艺术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出发,在调查和了解了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的基础上,挖掘出了目前高职表演艺术专业声乐教学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立足于现状,对高职表演艺术专业声乐教学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对未来高职表演艺专业声乐教学的人才培养提出了简单的新构想。其实,我国的高职表演艺术专业声乐教学算是刚刚起步,并没有完全成熟,对于它的现状和发展,都需要长久的时间和不断地探索才能有成效,在这个过程中,要积累经验,总结教训,将高职表演艺术专业声乐教学的水平提升上去,培养出更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曙.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2]万文君.新世纪社会需求目标下江苏省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发展的探讨[D].苏州大学,2011.
[3]黄芳.对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实践课程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0,(36).
医学生职业发展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思想状况出现了新问题、呈现出新特点,高校只有认真研究这些新问题、把握这些新特点,才能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一、大学生思想现状分析
近期,我们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家庭背景的1000名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针对他们的思想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第一,大学生普遍关注就业问题和个人发展问题。68.6%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感到最困惑的事情是发展目标不明确,专业发展方向不明,就业压力大。而对于这一困惑,约23%的大学生采取放任态度,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第二,大学生普遍缺乏对自己的认知。51.3%的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这说明他们没有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进行认真的思考和选择,并且绝大部分大学生没有接受过职业指导。第三,52.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最欠缺沟通能力和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恰恰都与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密切相关。
职业发展问题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人才培养,因此高校必须结合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实际需求加强职业发展教育,并以此为契机和载体,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创造良好条件。
二、职业发展教育载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所谓职业发展教育,是指从大学生一进校就开始对其进行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的教育,它涵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化素质养成教育、就业指导等,是在高等教育环境下的全程化职业指导。其目的主要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激发大学生自觉学习的原动力,使大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职业胜任能力,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道路。职业发展教育蕴涵着丰富而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贴近学生生活、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有效载体,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认知分析功能
职业发展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其首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能力结构等个性特点,找出优势和不足,通过深入、理性、科学的分析,确定职业目标和发展路径,并制订相应的行动计划。这种对自身全面认知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自身了解和反思的过程,它有利于大学生对自我进行全面系统的认知、分析和判断,认清自身值得发挥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不足,把自身的发展与社会需要、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进行认真、系统的考量,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把握机遇,抓住切入点,及时对学生启发、鼓励,使学生经常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2.激励导向功能
职业发展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确立职业发展目标。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都将考上大学作为学习的唯一目标,因此他们如愿以偿进入大学后,就会因失去目标而感到迷茫,进而丧失学习的动力和自觉性。职业发展教育就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即职业发展目标,让他们明白学习是为了使自己将来在事业上取得更大成就。职业发展目标是永无止境的,当大学生有了清晰、具体、阶段性的职业发展目标后,就会感到人生有了奔头,学习也有了动力。当一个个目标经过努力得到实现时,学生就会获得极大的成就感,进而不断朝着自己设定的更长远的目标前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利用这种激励导向功能,通过价值取向的引导、未来指向和及时纠偏来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把大学生引到关注社会发展、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三观”上来,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和谐凝聚功能
职业选择的基本原则是人职匹配。职业发展教育的目的是不仅要使无业者有业,而且要使有业者乐业。让毕业生愿意工作、乐意工作,让他们在满意的职位上创造更多更大的价值,不仅能解决毕业生的生计问题,而且能提升整个社会的竞争力,从而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就业环境。职业发展教育是师生互动、教师帮助学生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生涯规划方案并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师生间的相互沟通、理解和信任是建立和谐校园与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团结和谐的环境反过来又会强化师生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特别是在小组团体辅导中,学校和教师要通过营造坦诚相待的氛围,使大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校和教师的关心、关爱,增强归属感,进而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人际关系,提高学习热情和激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职业发展教育过程中加强与大学生的互动,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把大学生的精力凝聚到发展上来。
三、运用职业发展教育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职业发展教育的重要意义,积极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努力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职业发展教育工作。
1.营造重视和支持大学生职业发展的氛围
高校重视和积极实施职业发展教育有利于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充分挖掘大学生的潜力,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实践环境,为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个新的有效的平台和载体。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是由表及里、潜移默化的,良好的校园文化在引导大学生成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此,高校应通过多种方式营造学校重视和支持大学生职业发展的校园文化。
2.建立有效的职业发展教育机制
(1)开设职业发展教育课程。开设职业发展教育课程可以大面积地向大学生系统传授基本理论知识,在宏观上确立教育内容、教育评价、教育方法等,建立起有效的考核、评估体系。
(2)建立大学生职业发展培训档案。从大学生进入学校开始,按照不同的学习阶段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引导大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并把其学习经历和成绩记录下来,形成职业发展培训档案,促使大学生一步一步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3)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发展教育培训,让他们掌握职业发展教育所需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了解当前社会就业状况与毕业生的需求,积累职业生涯教育的优秀个案,提高自身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3.鼓励大学生参加有益的职业实践
调查结果显示,71.4%的大学生认为,培养并获得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参加实践活动。因此,高校要特别注重实践环节,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实践训练基地建设和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建设,使大学生在真实环境的实习中得到锻炼与熏陶,尽快形成职业素养;另一方面,高校要指导大学生通过对自我职业的认知、职业意向测评等,参加有益的职业训练。
4.加强职业发展教育的学科渗透作用
所谓学科渗透,是指在教学中,任何年级、任何课程的每一名教师都要尽可能地强调其所授课程具体内容的实际含义与职业价值。任课教师在传授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阐明这些知识和技能在职业领域中的应用,使职业精神教育贯穿其中,从而引导大学生明确就业方向和专业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