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酶、碳、析、揭、磁、陨”等9个生字,会写“谜、摄、磁、御”等12个生字。会写“揭开、轨道、拍摄、枯萎、稀薄、抵御、沧海一粟”等10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3.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三、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宇宙生命之谜,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银河系、太阳系、火星、生命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2.制作有银河系、太阳系、火星图片的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1.阅读《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了解与宇宙之谜相关的知识。

2.查找宇宙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赏图片,引入新课

1.导入:(出示星球图)同学们,浩瀚的宇宙一望无际,它往往给予人们神秘的色彩,面对广阔,美丽而又深邃的宇宙空间,奇妙的宇宙中有什么吸引人的秘密呢?宇宙中

,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宇宙生命之谜》一课,走进这神秘的宇宙。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呈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出示课文配乐朗读的音频,学生看书听读课文。

2.出示自读要求,指导学生再读课文,学习字词。

(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不理解的词语做出标记。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①朗读生字,相互正音。②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

生命之谜

尚未找到

厌氧菌

倾角 揭开

斑点 干燥 沙漠 磁场 抵御

因素

海盗

培养

(2)指名读词语,强调个别字的读音:“尚”是翘舌音;“倾”是后鼻音,读qīnɡ;“揭”读jiē;

“磁场”的“磁”读cí;“干燥”的“燥”读zào;“因素”的素读sù。

(3)形近字辨析。

①迷 谜

②御 衔

③揭 渴 喝

④燥 澡 躁

(4)屏幕出示下面的词语,学生查字典后交流理解词语的意思。

沧海一粟 倾角 揭开 磁场 抵御

(5)提示学生书写注意事项。

“倾”字的第四画是“竖提”。

“揭”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最后一笔是“竖折”。

设计意图:生字词教学在高年级依然是重点,但通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可以通过自学解决字词的学习。教师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对一些较难的字只需从字音、字形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

(1)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课文部分自然段旁边的小字是什么内容,为什么要标注在旁边呢?

2.小组合作,交流上述问题。

3.小结:课文一共有10个自然段。按照“总—分”的构段方式,向我们讲述了科学家探索宇宙生命的历程。课文旁边空白处的小字就是批注。那么,为什么在课文部分自然段旁边进行批注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是第三学段关于阅读中学习目标的表述,本环节为课文划分层次,理清文章的层次脉络,正是训练学生这一阅读能力的体现,同时为下一步的深入阅读做好了必要的铺垫。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查找和宇宙生命相关的资料,读一读。

设计意图: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和宇宙生命相关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这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引导质疑

1.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从古时候起,人们对太空,对宇宙就充满了探索的欲望。那么,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探索这个秘密吧!

2.引导质疑:请同学们看画面再次听读课文,听读课文后,面对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呢?请大家说一说。

3.学生自由质疑,老师进行归纳。屏幕出示质疑的问题:

(1)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

(2)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

(3)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

设计意图:承接上节课的问题,点出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简单明了,节省了课堂的学习时间。

二、借助批注,了解阅读方法

过渡:同学们,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大家质疑得很精彩。让我们继续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有目的的阅读。

1.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旁边的批注,看看这些批注都是对应哪个自然段的,批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学生汇报,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有目的的阅读”学习本课,借助批注明确目标,选择阅读方式。

(1)第一个批注在第1自然段的旁边,告诉我们浏览了这一段后,发现它对了解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没有帮助。

(2)第二个批注在第2自然段的旁边,提示我们“每个自然段往往有提示主要意思的语句,阅读时要注意找出来”。

(3)第三个批注在第3自然段的旁边,告诉我们这一段对解决问题很重要,画出关键词可以帮助理清生命存在的条件。

(4)第四个批注在第4自然段的旁边,提示我们阅读这段时要注意提取关键信息。

(5)第五个批注在第5自然段的旁边,提示我们这段关于火星的内容很重要。

(6)第六个批注在第8自然段的旁边,提示我们近年来科学家对火星的研究可能有了新的发现,课文信息可能不准确,需要我们再查一下资料。

3.小结:这几处批注给了我们几种阅读的方法。第一,阅读时可以进行精读,勾画主要段落、语句、关键词。第二,阅读时可以略读,就是快速浏览或进行跳读。第三,阅读时,对阅读信息不准确的内容,要查找相关资料再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单元训练的重点,更好地学会阅读技巧。能够有的放矢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三、探究问题,交流阅读策略

过渡:同学们,下面大家就分组合作学习。请选择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批注提示,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进行研读课文。

1.学生根据提出的三个问题,任选一个问题,分组后进行阅读学习。

2.学生分组汇报。(按提出问题的顺序进行汇报)教师说明汇报要求:先说明你们组研讨的是哪个问题,再说根据批注提示,采用了哪种阅读方法,最后说说研读的结果。

预设:

第一组:

我们组研讨了“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我们根据批注提示,快速浏览了课文,得出结论,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在快速浏览课文时,我们还结合批注提示,采用快速浏览的方式,学习了第4自然段,提取了关键信息,并借助段首段尾的关键句,知道木星、土星等这些星球上是不存在生命的。

我们还通过跳读,从课文的第10自然段中找到了答案: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师:原来你们组在阅读课文时,有的段落和想要了解的问题没有关系,就大致浏览了一下,或者跳过去不读,不错的方法哟。

第二组:

我们组研讨了“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这个问题,我们重点阅读了第3自然段。根据批注提示,进行细读,勾画出了关键词。

我们反复读这个自然段,得出结论。天体上要有生命存在,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二是必要的水分,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系统提供能源。

师:你们组的同学很聪明,原来你们在研读学习时,和问题相关的内容会细读,必要时会多读几遍,而且你们找到了天体上要有生命存在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挺好的。还有哪个组的同学也研讨了“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这个问题?

第三组:

我们组也研讨了“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这个问题。

我们结合批注提示,仔细阅读了第5~7自然段。我们了解到火星和地球有许多相似点,有可能存在生命,但科学家们经过近距离观测发现:(1)所谓的“运河”,原来是一连串的暗环形山和暗的斑点。火星表面上所谓颜色的四季变化,是风把火星表面上的尘土吹来吹去引起的颜色明暗变化。(2)火星非常干燥,在它的大气中虽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极少;大气层非常稀薄,氧气含量极少;表面温度很低;没有磁场;没有臭氧层,不能抵御紫外线和各种宇宙线的照射。又得出结论:在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师:第三组同学和第二组同学探究的问题一样,但是所选取的阅读内容却不同,第三组同学,你们究竟得出了什么结论?

生:老师,我们通过阅读发现,火星和地球有许多相似点,有可能存在生命。可经过近距离观测发现,在火星上生命又难以存在。

师:让你们这么一说,我也疑惑了。那火星上到底有没有生命存在,我们人类能否移居火星上生活呢?

第四组:

生:老师,我们第四组正好研讨了“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这个问题。

师:哦,那快说说你们探究的结论吧!

生:我们组快速阅读了第8、9自然段,结合批注提示,又查了一下资料,速读后发现科学家的探测只证明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但科学家通过对落在地球上的一些陨石的分析,发现陨石上存在有机分子,所以今日,科学家仍然相信“太空可能存在生命”。

师:有的信息可能是不准确的,需要再读读相关资料加以判断。你们这组同学真聪明。

3.小结:

同学们,刚才大家的分组研讨,有目的的阅读学习,归纳总结得很好。这个阅读结论说明了目前宇宙中是否有生命存在,对我们人类来说还是个谜呀!

4.总结:从同学们美好的畅想中,我们可以看到,未来的我们会找到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利用高度发达的科技改造环境相近的其他星球,使人类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

设计意图:围绕“宇宙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话题,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批注,读相关语段,从重点句入手,通过补充的课外资料,找到理论和事实依据,得到了科学的结论。让学生懂得如何围绕自己的阅读任务,采取有效的、有针对性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

四、拓展延伸,激发体会情感

刚才大家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因为阅读的目的不同,我们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我们体会到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能提高阅读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请结合本单元的阅读要求,课后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少儿科普百科全书》,在阅读中去探索宇宙,揭开宇宙的秘密吧!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借助课外阅读,巩固运用各种阅读方法,并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科学的力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2

一、注重教学重难点细节

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薄弱,在进行语文阅读过程中,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有时无法正确的理解与把握,为此,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应该对教学中重难点处的细节,结合小学生的学情和文本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一课时,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应该针对如何让学生快速的掌握文章的篇章结构,如何让学生能被文中优美的文字所打动,并且仿佛沐浴在一场香甜的桂花雨中,体验到作者那种童年难忘和乡情难忘的情怀,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难以真正的感受到,为此,教师就应该注重该细节处,引导学生认真的品味字里行间的蕴意,为此,教师可以首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预习,圈出学生所认为作者表达出喜爱桂花的句子,并且在感受比较深的地方做出相应的批注和注解,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进而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体会到文章中所表达出的情感。

二、注重学生兴趣引导细节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细心的教师往往会发现很多学生在预习课文时,仅仅只是敷衍了事,随意的读读而已,这完全没有发挥出预习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这样的细节问题,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预习,通过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融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黄果树瀑布》一课时,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课文预习时设计如下的目标,在阅读课文的同时,思考文章中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除了写瀑布外,还写了些什么,瀑布、声音、杨子、水花散落在黄果树小镇的情景;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底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其中哪些段落和语句比较打动你,请标注出来,之后让学生通过观看《黄果树瀑布》的视频和图片,这样通过情境的创设和真实的语境氛围,引导学生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和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进而让学生能够对阅读产生兴趣,为此,对学生兴趣引导细节处的关注,有利于学生自主阅读的开展。

三、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细节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方式,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抓住这些细节处进行科学的教案设计,能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和升华,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姥姥的剪纸》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首先分析文中作者围绕剪纸回忆了他和姥姥的哪些往事呢?生1:回了作者刁难姥姥,蒙住姥姥的眼睛让她剪喜鹊登枝的窗花;生2:回忆了姥姥给作者剪牛驮小兔的场景;生3:回忆了姥姥剪纸时剪刀发出的刷刷声和乡亲们的啧啧赞叹声。通过这些场景的回忆,让学生感受到作者与姥姥的相处是甜蜜的、温馨的、依恋的。此时,教师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童年生活,回忆起长辈对自己的关爱,哪些事情让自己终身难忘,自己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然后通过语言和写作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教师对于学生情感体验细节处的巧妙处理,能让学生真正的深入到文章中去,切实的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负荆请罪》一课时,有的学生在朗读廉颇负荆请罪时的感情比较生硬,觉得请罪让人很没有面子。为此,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小学生明白文中的罪到底是什么含义,廉颇为什么会负荆请罪?如果学生能够对文章进行认真的品读,深刻的领悟到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主要情感,那么就能很好的认识该问题,就能很好的读出廉颇那种有错就改、勇于面对的性格特点,并且能够体会到廉颇在负荆请罪时内心深处的自责和惭愧之情,就能进一步的表现出文中人物的表情、神态和动作,为此,关注情感体验的细节,能让学生感受到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

四、结语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3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写作兴趣 写作素材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快速发展下,语文教学创新机制的实践应用一直是教育学术领域的重点关注对象,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实际情况,创新基本教学机制及研究手段显得尤为关键。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作为重要教学项目之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文学综合素养,对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具备重要作用。基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发展效益,传统教学方法依然普遍应用于实践教学,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及学生的学习状况,立足学生写作需求及教学大纲内容,变革作文教学模式是目前初中语文教学有待解决的重大难题,值得深入研究。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目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改革仍在继续,成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评定因素。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1.教学方法具有滞后性。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多以阐述写作主旨思路、阅读背诵优秀作文范例的方式为基本方法,教学模式较单一、枯燥,存在“为了考试而写作”的错误认知,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2.作文教材不统一。基于语文教材的主题单元形式,作文教学尚未规范“写作与口语交际”应用教科书,相关写作指导均以教师的统一讲解为主,缺乏系统化教学特点。

3.写作评价机制不全。部分教师过于注重作文教学的课前指导效益,从文章主旨内容及大概思路入手,致力于疏通学生的写作思路,但对学生作文评价仅以简单几句评语为判定标准,具有“本末倒置、定位失误”的显著表现。

二、优化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应对策略

1.激发写作兴趣,开展有效指导。写作兴趣是提升作文教学效率的关键性因素,从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在优势、开展分类指导活动两个方面考虑,确保作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为学生提供良性教学辅助条件。以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作文教案为例,重点探究体验式作文教学的辅助效益。本次作文教学话题以“好读书、读好书”为主要内容,结合初中生的猎奇心理特征,引入“名人读书简介”(鲁迅、、等名人传记),开展小组合作展示交流活动(搜集文件资料,限时三分钟小组内部交流,举办“名人读书故事”,并为学生推荐展示几本优秀作品,鼓励学生积极阅读),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参与兴趣[1]。其中为避免脱离实际教学内容,积极邀请性格内向、成绩一般的学生上台演讲,阐述生活中的购书、读书等小插曲及读书趣事,并联系自身写作能力,阐述对阅读、写作的自我看法(从写作与阅读的内在联系入手)。在教学活动完结阶段,教师进行总结性发言,提出“书海泛舟”、“书中三味”等几种类型的参考题目,并与学生分享此次探究活动的感悟、心得,为学生提供灵感来源,完成教学内容规定任务。

2.积累写作素材,完善评估机制。写作素材是作文教学重要源泉,在实践探究过程中巩固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其提供合理化、科学化的评价内容,便于提升作文教学效率。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外读物及其他优秀作品(比如:世界名著、优秀作文选等),并摘抄、整理精彩片段,做好作文素材积累工作;或者通过写日记、记随笔、展开仿写等方法,形成最终的感悟、思考练习机制,为作文教学提供实践辅助功效。考虑学生的承受范围,以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春》为教学原型,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正式教学之前让学生提前搜集有关于本篇文章的素材(比如:朱自清的优秀作品集中的某句话、某篇章及其自我感悟心得),与班级其他学生共同分享,教师做好总结性发言工作,辅助学生开展实践教学互动环节,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其中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班级作文写作论坛”,并将学生的优秀心得转发至其中,方便更多的学生搜集、浏览,形成良性教学机制。

3.健全写作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以科学、有效的写作体系作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评判标准,杜绝“为了考试而写作、阅读”的教学现象,注重教师的宏观指导与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形成科学、系统的写作教材雏形,更有助于学生展开写作探究活动[2]。结合鲁教版六年级教材的“写作与口语交际”环节内容,以“我爱我家”为作文教学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深入调研自我家庭情况,注重利用细节描写、人物细化描写、性格特征导入描写等表现手法。此外,考虑学生家庭情况的差异性,结合文章阅读与作文写作双重特征,形成统一化作文训练体系。如细腻化人物性格描写,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件入手,选择生活中的典型问题,探究不同地位、角色的人物描法,让学生懂得如何利用理性思考表达自我意识,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作文教学机制(可围绕家庭聚会、做饭趣事、外出游玩等事件),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艺,为作文教学提供实践辅助作用。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及文学素养,具有一定的价值优势。在实践教学中围绕当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发展现状,从“激发写作兴趣”、“积累写作素材”、“健全写作体系”三个方面入手,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作文教学方法,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内容,以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黎爱春.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06:106.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4

本栏目刊发一组文章,从不同侧面介绍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在教育改革试点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做法,以期对其他试点项目校有所启发。

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创建于1993年,一直以来,学校秉承“塑造健康人格,培养科学精神”的办学理念,坚持走科技教育和教育科研之路。2011年春季,被确定为福建省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试点项目学校。

一、未雨绸缪——做好教育改革的准备

教育改革,是事关全省的一件教育大事。要做好这件大事,需要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并把它当作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

1.确定项目名称。作为省教育厅直接确定的试点项目学校,如何确定项目名称,学校领导经过反复斟酌,一致认为,改革试点项目应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学校的发展相结合,因此,我们把项目名称确定为“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操作能力”。

2.制定工作机制。学校成立项目工作组织领导机构,主要负责试点项目推进工作的管理和校本教材的审定工作;组建项目工作团队,主要负责试点项目推进工作的实施以及校本教材《创新与实践》的编写工作。同时我们还制定试点项目工作配套制度及机制,并对照落实。

3.做好舆论宣传。发动全体教师行动起来,为做好改革试点项目工作出谋献策。学校设立试点项目工作专用公共邮箱、试点项目工作网站、QQ群,为教师们创设平台。2011年6月28日,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举行改革试点项目工作启动仪式,泉州市教育局网站、《安溪教育》、安溪县广电局对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的试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专题报道。

4.加大资金投入。为做好改革试点项目工作,学校从有限的资金中挤出50多万用于建设两间标准化科学实验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并添置大量科学仪器。除了做好硬件上的投入,学校还注重营造校园科学教育氛围,创设校园科学教育环境,让学生在科学教育环境的熏陶下爱创新、敢创新、会创新。

5.优化师资配置。要做好试点项目工作,需要具备强而有力的师资队伍,为解决师资配置问题,除通过公开招考的两名初中物理教师外,学校还从现有教师中挑选3位年轻教师优先配足配强科学师资队伍。同时,安排行政领导兼任科学课及《创新与实践》校本课程的教学。

6.调整课程设置。要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操作能力,就要保证科学课及校本课程《创新与实践》的教学时间。为解决教学时间问题,我们从三至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6课时及科学课3课时中各调出1课时来上校本课程《创新与实践》,这样,每周上两节《科学》课程和两节《创新与实践》校本课程。

二、紧扣重点——把握教育改革的命脉

做好教育改革的准备之后,就要分析工作重点,然后围绕重点全方位开展工作。

1.加强教师业务能力培训。

一是邀请省、市、县教科所与教研室专家到学校指导教育改革的相关工作;二是请本校省、市学科带头人为教师们开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题讲座;三是利用教研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改革理论及新课标、观看教学录像课、分析典型案例;四是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走出学校,外出参加培训学习及各级研讨会;五是通过开展现场课标知识解读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现场撰写教学设计、学科素养、评课等各种业务技能比赛,以赛代训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还开通教育阅读网并征订一些书籍、杂志,供教师们学习。

2.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在开发《创新与实践》校本课程项目上,抽选骨干教师组建项目组,项目组先后召开19次会议,讨论教材的编写及修订工作。

①编写校本教材:我们利用两个时间段组织试点项目工作团队编写校本教材初稿,2011年暑假两个月着手编写三至六年级上册,2011年秋季编写三至六年级下册。在编写教材时,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校本教材的内容体系的主要依据是《小学科学》教材、《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及创新大赛项目,做到既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二是把每册的内容分为四个板块:调查与探索、观察与实验、设计与制作、创新与发明。三是编写时主要体现地方性、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突出可操作性。

②修订校本教材:2012年春季及暑假,我们组织项目工作团队针对《创新与实践》初稿在试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修订。在修订的过程中主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就地取材。校本教材要体现地方特色,我们就尽量采用安溪的相关材料,如六年级上册第2课“闽南文化调查”,就引导学生阅读《安溪县志》《安溪民间文学集成》,观看泉州电视台4套闽南语频道等。二是同伴互助。充分发挥学校各科骨干教师的作用,群策群力,通力协作,达成共识。例如:有些内容需要提供实物图片就请美术组教师配合,拍摄照片或画出草图,再由信息技术组教师扫描插入图片;在文字推敲方面,请语文组骨干教师进行修改完善。三是亲近学生。在修改校本教材时我们选用我校学生自己的作品编入书中,如:六年级下册第11课“如何撰写项目简介”,我们把六年(7)班钱璐同学参加省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作品“农村乘车大小便问题的调查及对策——以安溪至龙涓乡的线路为例”作为范例。这样的修改,教材源于学生,用于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③探索教学模式。教师们充满热情、绞尽脑汁把《创新与实践》校本教材编出来了,如何上好这套教材,大家感到束手无策,在教师们眼中,它是“三无产品”,即无教参、无教案、无经验。为突破这个难点,我们做到:一是召集执教教师,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会议,执教教师反馈上课中存在的困惑,讨论解决办法,达成共识。二是我们要求每位科学专职教师各针对一个板块认真编写一至两课时的详案,供执教教师参考。三是每学期都开展《创新与实践》教学研讨活动,就如何把握教材、实施教学进行探讨,同时针对校本教材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④讲究评价方式。有效的评价能很好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能激励学生更投入地进行学习。评价《创新与实践》这门课程,如果采用简单的纸笔测试,很难反映真实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我们的做法:一是知识性较强的内容采用笔试的形式;二是实验、设计与制作方面的采用让学生现场动手做;三是调查及创新与发明部分主要采用开展实践活动,撰写调查报告的形式。每个班级随机抽取一部分学生采用一至两个方式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学生很乐意接受,效果较好。

3.加强学生科技实践活动。

做好改革试点项目工作,最终受益的是学生,所以说学生是改革的主体。我们不仅要让教师们参与到改革工作中来,更要让学生们参与其中。为达到这个目的,我校开展一系列活动:①召开学生动员大会。②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展。③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实践活动。如:科学课上让学生们动手做实验;课外组织学生观察校园及周边的植物,带学生们到养殖场观察动物,撰写观察日记;开展小种植、小养殖活动;每学期开展读一本科技书、看一部科幻影视作品活动;定期开展科技小制作、撰写科技小论文、画科幻画等比赛;④经常开展全校性大型科普活动,如科普黑板报、科学想象画、科普征文、专题讲座、主题队会和科普夏令营等多种活动,并与社区联手,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⑤组织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等。通过活动,让学生们切切实实参与其中。

三、形成特色——品尝教育改革的硕果

通过前一阶段的摸索、实践,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已初步形成科技教育特色。

1.教育改革促进学校特色形成。几年来,科技教育已成为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的办学特色。学校参加泉州市航空航模比赛连续三年获一等奖;参加泉州市第七、八、九届科技创新大赛获一、二、三等奖十多人次;参加省电子拼装比赛获团体第一名;参加省电子模拟探雷赛获团体总分二等奖;代表福建省队参加全国奥林匹克杯模拟探雷赛获男子团体总分第一名,女子团体总分第三名;参加全国首届中小学生科技创意大赛,荣获小学组团体金奖,还获得纸箱车大竞速小学组第一名,10名参赛选手全部获得个人总分一等奖,学校被评为创新型学校。

2.教育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①经过多次的讨论、修改,教师们已积累一定的编写校本教材的经验,经过修订,《创新与实践》校本教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内容更丰富、可操作性更强。②项目组成员教育科研水平显著提高。2011年,项目组成员参加泉州市优质课比赛获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一个;2012年4月,一位教师被评为泉州市科学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两位教师被评为市科学学科骨干教师;2012年5月,一位教师被评为县科学学科教坛新秀;2012年5月,四位教师撰写的论文分别荣获县中小学实验论文一、二、三等奖;撰写的两篇科学在CN刊物。2012年10月,《提高科学环保教育实效策略的研究》被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确定为“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2012年11月,泉州市小学科学教学研讨会暨省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项目汇报会在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召开,会上,13位教师执教的观摩课受到与会领导和教师的好评。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14-0040-02

新课改理念深入人心,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这也是现代语文课堂教学的普遍共识。但是,在新理念、新教法带给课堂教学以活力之外,我们却发现很多语文课堂教学失去了一些本真的东西。课堂教学偏离学科属性,语文味淡了;课堂教学形式丰富了,学生“自由”了;教师注重横向延伸,脱离文本了;教师执行教案很坚决,忽视课堂生成了等。正视这些现实问题,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这是语文教师必须要直面的课题。

一、戒除虚假繁荣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很多教师意识转变很迅速,在课堂教学中纷纷推出新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是合作学习更是搞得轰轰烈烈,不管面对什么问题,教师都会组织小组讨论,课堂气氛很热闹。很显然,这样的课堂繁荣景象是虚假的,学生讨论有了,师生互动有了,但学习效果未必呈现正比例增长。这就是典型的“虚假繁荣”。因此,教师要注意追求课堂教学实效性,淡化教学形式,从而提升教学覆盖面和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

在一位教师的公开课中,学习的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时就设计了一些阅读思考题: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谁向谁请罪?为什么要请罪?结果怎么样?学生开始阅读课文,有些学生还着手查找资料。也许是教师感觉课堂气氛不够浓烈,他让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教室内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学生议论纷纷。可仔细观察发现,每个小组只有个别学生在讨论文本问题,很多学生不是说题外话,就是在做小动作。讨论结束后,教师检查讨论情况,每个学习小组派出一位代表来回答这些问题,各个小组都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安排学生小组讨论,课堂学习气氛被渲染到位了,但学生并没有都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小组讨论变成了个别学生的表演,其他学生成为看客,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就是“假繁荣”。

二、避免放任自流

语文课堂教学要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但自主学习不是自由学习,对学生不加任何约束的自由学习当然是不可取的,只能给课堂教学带来更多混乱。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跟踪引导,要给出具体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要及时矫正学习方向,并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课堂教学情况瞬息万变,学生学习自然也是呈现个性化,教师引导要恰当,其学习效果才会更显著。

在学习《安塞腰鼓》时,一位教师是这样操作的:先让学生听课文配乐朗读,感受文中的激情和朗读技巧,然后让学生自由模仿朗读,可以自己大声读,也可以读给同桌听。课堂内顿时热闹起来,学生朗读课文的声音很响亮。整整十分钟,教师没有给予学生任何指导。进行朗读展示,教师指名读、小组集体读、全班齐读,连读了四五遍,课堂教学时间早已过半,教师在学生朗读过程中也没有给予引导和评价。

教师将半节课的时间都放给了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但由于训练目标不明确,学生学习处于自由状态,教师不给任何引领指导,这样的朗读训练有什么收获呢?强调“书读百遍”没有错,但如果将这种机械朗读也看成是一种有效学习,那就是教师的失职了。

三、警惕过度发挥

教师对文本进行解读,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对学生训练进行拓展,这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征。不管是横向延伸还是纵向拓展,都要有一个限度,如果对学习内容和训练内容进行过度延伸,必定会出现过度解读的嫌疑。小学生认知面较窄,教师要针对教学文本实际,根据学生思维宽度设计教学进程,紧紧抓住文本内容,对学生展开训练,这样才能体现课堂的高效。

教师之所以会出现过度发挥,往往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有关联,想让学生学到更多,这也许是最基本的想法,结果常常事与愿违。在学习《牛郎织女》时,教师由这个神话故事联系到天宫,自然想到玉皇大帝、孙悟空大闹天宫、嫦娥奔月等内容,教师讲得很起劲,学生也听得很热闹。下课了,教师的故事还没有讲完。这样的借题发挥似乎偏离了教学主题,学生虽然喜欢听故事,但这不是故事课,学习主题不明确,学习效果自然就虚无。

四、杜绝教条主义

教师执行教案设计无可厚非,但在执行过程出现了不和谐,当然需要及时调整,这就是课堂生成。教师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左右逢源,应对自如。新课改有新模式引入,这也是现代教学改革的基本特征。不管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也不管什么样的教学经验,都有一个适合度的问题,在人家成功运用的基础上进行推广,这当然是可以接受的,但教学是动态的个性化的过程,绝对没有哪一种模式是万能的,在具体教学中要借鉴式学习,而不是照搬照抄。

执行教案是教师施教的基本行为,但课堂随机生成,这也是教学的基本特点,教师不可视而不见。如在学习《草原》时,教师先用视频导入,然后让学生读课文进行感知,提出几个感知思考题:课文写了草原什么?全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分别写什么?将你喜欢的描写草原的句子画出来,说说喜欢的原因。教师在检查初读感知情况时,学生回答不是很顺利,耽误了一些时间,轮到最后一个问题,学生说喜欢描写草原的句子的原因,很多学生都想发言,教师却生硬制止,进入下一个环节了。学生学习正处于极佳的状态,教师需要进行进一步激发,怎么可以不顾学生学情生硬转移呢?

新课程改革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但随之引发的一些新问题也不容忽视。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但也不能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要尊重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让学生在具体学习实践中提升学习主动性。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引入新思想新理念,但优良传统做法也不可摒弃,推陈出新很有必要,继承发展也不可偏颇。现代语文教师要正视现实问题,矫正教学意识,回归语文的本真;制定整改措施,在不断探索创新中完善自我,使课堂教学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6

农远资源,不仅仅是收集、整理,更主要的是让其走进课堂,服务教学。通过远教播放设备,让学生观看优质课、示范课,达到师生共同学习名师名校教学方法的效果;充分利用空中课堂实录,让学生享受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指导。

一、利用“农远”,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充分优化了数学课堂

1、“农远”与实际组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设计以“农远”教学光盘为主要课堂教学材料时,我们不应该只是准备一个播放光盘,上课时间一到就去播放一下。教师要根据光盘的内容和自己班级的教学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调动个人的经验和积累,把自己平时行之有效的特色教法和教学技巧有机地融入其中,形成适合自己学生能接受和理解的光盘教学教案。

在教案中应明确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光盘及教具准备、评价活动和拓展活动,跟光盘播放的部分要和谐衔接好,组织学生同步开展学习活动,给学生一个清晰的学习过程。

例如:我在设计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的认识》的教案时,先认真的看了光盘3次,并做了相应的课堂记录,光盘的内容已清楚的印在了自己的脑海之中。然后根据自己班级的学情,制定了教学目标:

⑴运用“农远教学光盘”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情境中感知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圆无处不在”帮助学生建立“圆”的概念;

⑵创设有趣的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充分感知“圆”,并从中培养学生对圆的好奇,认识到“圆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图形”。进而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现“圆的特征”;

⑶初步理解“圆,一中同长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⑷接下来是学生自主探究圆的画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这四个步骤的教学,每个步骤穿插什么内容,在什么时间段暂停,都已定格在心中。整个教案设计内容丰富,衔接得当,能很好地让学生理解教学的重难点,掌握教学内容。

2、师生填补“农远”,课堂穿插拓展内容

“师生填补”主要是用在“农远”教学光盘已经符合教师的个人实际,对光盘上的内容就按原有光盘播放流程完成教学,对于自己觉得“教学技穷”的教师能这样操作就可以了,一样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某一年级的数学教师,她年龄也比较大,她在上《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课时,教师就是按照光盘的安排程序,当光盘里的老师提出问题时,她就按暂停键,先让自己的学生去思考、回答,然后再听听电视里的同学回答问题,学生既会学到了同龄人的学习方式,也拓展了自己的思维。教师按电视里的老师的要求和学生一起完成教学任务,很平淡的一节课,教师没花很大的精力,孩子一样很好地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

对“教学技达”的教师来说,在教学中“穿插拓展”延伸,更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数学规律,实现由光盘资源到现实学习的有效衔接及转换,使学生的学习体验由表层延伸到深处,由教师讲授知识延伸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知识。例如:二年级下册的《平移与旋转》,一位教师在上这一课时时,觉得“农远”光盘里的老师对平移的教学带过很快,他知道自己的学生不容易接受,特用课件制作了一个网格式的格子移动,并配上“小鸟回巢”的动画情景,起先连续移动,接着一小格一小格分解移动。这样一操作,学生加深了对平移的理解。

用“农远”光盘来进行备课,对我们教师来说,应该是一个新的备课尝试,我们很难找到现成的教案,我们教师只有自己去努力,去开发适合自己的“农远”教案。我们虽还不能确定课堂的实际发展情况,但我们教师对光盘教学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即要知道哪里要点拨、讲解、拓展等。使其教学内容真正转化为教师自己内在的课堂表现。

二、利用“农远”资源,更新教育观念,构建语文教学新思维

1、利用“示范课”,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的学习观

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仅在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甚至在学生的学习中也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因此,实行课程改革也就自然成了教师与学生双方都需积极参与的行为了。远程教育资源中的优质“示范课”给我们师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我们组织学生与教师一道观看这些名师所授的课堂实录,教师不仅可以学会如何去授课、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而且可以指导学生如何从“示范课”中的学生听课中获得启示,学会如何学习。例如我和学生一起看了“示范课”——《富饶的西沙群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充当了主角,每一个同学都是那么投入、主动。他们不仅通过探讨解决了教师提出来的问题,更为可贵的是,学生自己发现了许多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并最终在教师帮助下得到了解决。看了以后我和学生的感受都非常深刻。从这以后,学生在语文课的学习中逐步改变以往上课只是一味地“听、读、记”的习惯,把对教师的“等、靠、要”的毛病渐渐地改掉,连从不肯在课堂上发言同学也能在课堂上举手了。同学们的被动地位发生了改变,我们也感觉到上课比以往既轻松、又有趣得多了。我们教师也对远程教育资源的课例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地改变着语文教学。教师和学生统一了认识,语文教学焕然一新。

2、利用“同步课堂”资源,直接服务于教学活动。

在远程教育下载的资源中,“同步课堂”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我们手头上可供使用的教育资源都远远不能满足当今时展对教育的需要,而远程教育却可以使我们与发达地区实行资源共享。对于学生来说,仅靠一本教课书是不可能完全学好语文的。在“同步课堂”中,教师可以直接使用其中的有关资料,如作家作品、语文知识。特别是阅读材料,从很大的程度上解决了教学资源缺乏的问题。

三、利用“农远”的优质课件,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