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扶贫培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扶贫培训总结范文1
1、综合室
协助办领导处理日常工作;负责机关事务、政务的综合协调和管理工作;组织文件起草;负责机关文秘、档案、,行政、接待、学习、人事管理、办公用品管理等工作;检查督促办理支部、办公会议及领导决定的事项;党员管理工作;综合协调各股室开展好工作;拟定机关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编制年度扶贫计划,汇总编制上报扶贫事业计划和经费预算,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2、项目室(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
建立项目库;负责扶贫项目的选择、审批立项、上报和项目实施的检查监督;负责部门实施扶贫项目及其扶贫工程的协调审核监督:组织管理全区“整村推进”项目,移民工程、少数民族扶贫开发工作,上报审批、实施好项目,进行完工项目的检查验收和总结,起草本股室的文件、材料。实施好产业化开发扶贫项目;协调转出方、接收方和各种关系;监督检查项目的实施和落实情况;总结、推广经验、配合扶贫开发项目的检查验收,档案管理和有关情况总结。完成领导交办的各种任务。
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方针、政策,统筹计划、确定规模、组织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制定实施方案,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办法。完成领导交办的各种任务。
3、社会扶贫
负责社会扶贫对应的工作,完成结对帮扶,和计划、实施、总结统计工作。积极主动做好服务,利用各种渠道,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协调我区31名处级领导、66个区属职能部门,分别对26个贫困村进行对口帮扶。积极开展社会扶贫工作,千方百计地为包扶村引进项目筹集资金,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工作。同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慰问活动。
与老促会联合开展扶贫工作。
扶贫培训总结范文2
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人才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实施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项目,进一步提高全县广大教师的素质,推动我县教育事业发展。
二、工作目标与任务
一)工作目标
积极推进教育制度改革,努力探索和实践具有时代特征与特色的教育培训新机制和新体制。
二)工作任务
1巩固和加强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自身修养,使广大教师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教书育人的人格力量。
2抓好教师业务知识和能力的培训。重点学习现代教育管理知识、专业知识以及外语、计算机及其他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把学习各种知识与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围绕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题培训和讨论,提高广大教师工作水平和创新能力。
3努力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学历层次。鼓励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抓紧学习,力争通过5年努力,使全县45岁以下的教师基本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培养一批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
4通过名校名师的高考讲座,提高我县高中教师的素质,提高我县高考质量。
5利用的专家教育资源,为广大教师开设专题知识讲座,为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推动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三、培训内容与形式
根据的教育资源优势和教育扶贫项目的内在要求,主要开设:教育领导干部培训、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新课改培训、学科专业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专升本学历教育等。
培训形式:以远程网络教育为主。
四、步骤
教育扶贫项目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启动阶段
1成立领导机构。成立县教育扶贫项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教育的副县长担任组长。下设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中小学教师培训站设在县职教中心。
2制定实施计划。各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分别制定具体实施计划或实施方案,并将实施计划或方案报县领导小组备案。
3各学校要积极配合县职教中心做好开展教育扶贫项目的前期工作,完善各项硬件、软件建设。
4开展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通过会议和新闻媒体宣传教育扶贫项目,落实项目各项准备工作。
二)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的重点是组织学习。根据教育扶贫项目提供的资源,各有关部门根据本规划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有步骤、有重点地认真组织实施,积极输送学员到县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进行培训,务求取得实效。
三)总结阶段
各有关单位要按照本规划确定的目标要求,认真开展自查和总结工作,并报县领导小组。县领导小组根据各单位的自查情况,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五、工作要求
一)各有关单位要站在提高全县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建设魅力的高度,充分认识教育扶贫项目的重要意义,将这项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保证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各项任务。
扶贫培训总结范文3
一、“十三五”工作总结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围绕贫困家庭劳动力精准识别、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劳务输出、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就业扶贫帮扶重点工作,强力推进,注重落实,圆满完成各项预定进度。组织开展技能培训1630人次,分行业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93场次,开展现场招聘、网上招聘、送岗位下乡村等活动63场,促进3.4万余名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并逐步分别兑现求职创业补贴、单程交通补贴1023.098万元,按季及时更新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信息24万余条,更新率达95%以上,逐年加大农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现已达1514个。以上目标任务每年均超额完成。
(二)特色经验做法
一是突出宣传“广泛性”,建好平台推动政策普及。在全县46个乡镇、52个社区、170个辐射能力强的重点村建立人社基层服务平台291个,详细采集贫困劳动力基本信息、就业意向、培训需求等情况,适时更新“一库五名单”,实现贫困劳动力一村一册、一乡一柜、一县一库,收录贫困劳动力4.1857万人。依托各类基层平台,广泛开展就业扶贫政策宣传,在贫困村人口聚集区设立醒目宣传牌210余块,依托县人力资源市场“点对点”宣传发放资料90000余份,结合“大走访”、“走基层”、“挂牌督战”等活动,深入各乡镇(街道)、村社宣讲就业扶贫政策7300余次,推动就业扶贫政策普及全覆盖。
二是突出培训“精准性”,因人施训提高就业技能。精准掌握贫困劳动力就业现状,部门帮扶责任人和镇村联动,紧盯重点对象宣传引导,广泛动员其参加技能培训,切实提高了培训的覆盖面。精准掌握贫困劳动力培训意向,科学编制培训目录,务实开发柠檬种植、农村电商、竹器编织、居家保洁等实用工种,切实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不断精准培训方式,组建由专家、教师、技术人员为主的培训团队,广泛开展“送培训下乡”活动,在班级制教学基础上,探索师带徒教学、以工代训等多种培训方式,联动推进县农广校实用型培训、县职教中心定单式培训、县就业局转移型培训和“农民夜校”补充式培训、驻村农技员点对点培训,切实提高了培训实效性。目前,累计开展就业扶贫专班培训34期,技能培训贫困家庭劳动力1630人次,拨付培训资金142.12万元,1427人成功实现就业,培训后就业率达87.5%。
三是突出转移“引导性”,政企联动扩大转移规模。抓住成德眉资同城化、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契机,与成都武侯区、重庆大足区等地深入开展区域劳务合作,建立落实输出用工地、用工企业、劳务公司“三方合作”机制,推进岗位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共用、现场招聘共促,有序推动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依托县、乡、村三级就业服务体系,搭建转移平台,提供岗位信息,免费职业介绍,扎实开展送岗位信息下乡,积极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鞋服产业专场招聘”等系列活动,分区域、分行业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目前累计举办扶贫专题招聘会93场,提供就业岗位26万个,吸引23万人次入场应聘,2.53万人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四是突出就业“灵活性”,主体带动拓展吸纳空间。突出发挥返乡创业带动灵活就业作用,大力推进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创业培训基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组织返乡创业培训20余期,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贴息贷款4217万元、返乡创业补贴67万元,带动2300余人次贫困劳动力灵活就业。依托柠檬、蔬菜等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就业容量,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5.4万余人次,特别是鸳大镇薛燕平创立五凤农民创业园,引进种植、养殖类企业10家,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500余人次。突出发挥企业吸纳就业牵引作用,引导鸿星尔克、季茜鞋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建立贫困劳动力务工优先机制,务实开发、及时工作岗位,重点吸纳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目前,全县开发扶贫车间12个、扶贫基地4个,吸纳就业4900余人次,兑现奖补资金48.5万元。突出发挥农村公益性岗位在灵活就业中的兜底作用,因地制宜开发清扫保洁、道路养护、治安巡防、社保协管和留守老人、儿童看护等岗位。目前,按贫困村不低于5个、非贫困村至少1名的标准,已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1514个,发放岗位补贴资金1430余万元。
(三)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是部分乡镇、村社对就业扶贫政策知晓度不高,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专合社、种养殖大户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奖补政策落实较差。县就业局已印制有关宣传资料,并在扶贫督战过程中,张贴海报14000余张,发放宣传资料7000余份,向镇村两级干部、部分专合社负责人、种养殖大户宣传解读就业扶贫政策。
二是乡镇、村社“一库五名单”数据更新不及时,部分村资料存放错乱,归档不及时,存在遗失等情况;针对这类问题,县就业部门已统一制定并下发相关表册,现部分乡镇进行了数据更新,但个别乡镇、村社存在重视度不够,整改推进滞后。
三是公益性岗位管理不规范。县在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时,各乡镇村社在理解文件时发生偏差,造成多数村社申请的岗位与贫困劳动力实际从事的岗位不相符合;部分村社公益性岗位人员考勤考核资料中存在逻辑关系、时间节点问题;县就业局已把统一模版发给各乡镇、驻村工作队,对问题现场指导整改,目前乡镇村社已基本整改到位。
二、2020年工作总结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全年完成贫困家庭技能培训407人,完成目标任务300人的122.1%;组织召开就业扶贫线上线下招聘会34场次,完成目标任务12场次的283.3%;开展送岗位信息下乡活动12场次,完成目标任务12场次的100%;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34148人,完成目标任务10800人的316.2%;所有贫困村开发公益性岗位至少达到5个,非贫困村至少达到1个。
(二)重点工作
一是强化政策和资金支持。细化落实现有就业扶贫政策,积极贯彻落实企业吸纳就业、有组织劳务输出、创业扶持、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就业扶贫“十五条措施”。出台《关于申报非贫困村农村公益性岗位人员的通知》(安人社发〔2020〕20号)、《关于申报就业扶贫有关补贴的通知》(安就业发〔2020〕1号)、《关于申报就业扶贫及疫情期间有关补贴的通知》(安就业发〔2020〕8号)、《关于做好农村劳动力暨农村贫困劳动力信息登记更新工作的实施方案》(安就业发〔2020〕11号)、《关于申报就业扶贫及疫情期间吸纳就业和县外务工及求职补贴资金资料的通知》(安就业发〔2020〕21号)、《关于申报脱贫攻坚补短板综合财力补助资金的通知》(安就业发〔2020〕32号)政策文件,争取各项资金1383.5万元。细化措施,强化政策资金保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就业扶贫政策落地落实。依托各类基层平台,广泛开展就业扶贫政策宣传,在贫困村人口聚集区设立醒目宣传牌210余块,依托县人力资源市场“点对点”宣传发放资料90000余份,结合“大走访”、“走基层”、“挂牌督战”等活动,深入各乡镇(街道)、村社宣讲就业扶贫政策7300余次,推动就业扶贫政策普及全覆盖。
二是动态更新完善“一库五名单”。依托县、乡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及时更新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登记数据库和贫困家庭劳动力信息。在全县46个乡镇、52个社区、170个辐射能力强的重点村建立人社基层服务平台291个,详细采集贫困劳动力基本信息、就业意向、培训需求等情况,适时更新“一库五名单”,实现贫困劳动力一村一册、一乡一柜、一县一库,收录贫困劳动力4.1857万人。按季度及时更新“一库五名单”,完成信息更新40674条,更新率为97%,为精准就业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三是实施技能培训脱贫行动。精准掌握贫困劳动力就业现状,部门帮扶责任人和镇村联动,紧盯重点对象宣传引导,广泛动员其参加技能培训,切实提高了培训的覆盖面。精准掌握贫困劳动力培训意向,科学编制培训目录,务实开发柠檬种植、农村电商、竹器编织、居家保洁等实用工种,切实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不断精准培训方式,组建由专家、教师、技术人员为主的培训团队,广泛开展“送培训下乡”活动,在班级制教学基础上,探索师带徒教学、以工代训等多种培训方式,联动推进县农广校实用型培训、县职教中心定单式培训、县就业局转移型培训和“农民夜校”补充式培训、驻村农技员点对点培训,切实提高了培训实效性。目前,累计开展就业扶贫专班培训12期,技能培训贫困家庭劳动力343人次,结合劳务品牌培训64人,共计培训407人次,发放培训期间生活补贴7.9390万元,拨付培训资金29.0555万元,326人成功实现就业,培训后就业率达80.1%。
四是大力促进转移就业。抓住成德眉资同城化、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契机,与成都武侯区、重庆大足区等地深入开展区域劳务合作,建立落实输出用工地、用工企业、劳务公司“三方合作”机制,推进岗位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共用、现场招聘共促,有序推动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依托县、乡、村三级就业服务体系,搭建转移平台,提供岗位信息,免费职业介绍,扎实开展送岗位信息下乡,积极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鞋服产业专场招聘”等系列活动,分区域、分行业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目前累计举办扶贫专题招聘会34场,提供就业岗位11.3181万个,就业招聘信息15万余条,开展职业指导1.6万余人次,吸引23万人次入场应聘,1.1万人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特别是今年疫情期间,与秀洲、嘉兴、台洲、嘉善、昆山等地达成劳务合作协议,实施“返岗春风行动”,通过“点对点包车护送”等方式,组织输送2.2万余名贫困劳动力到广东、江苏、浙江、重庆、成都等地就业,发放求职补贴和单程交通补贴1023.098万元。
五是扎实推进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就业扶贫车间、扶贫基地等市场主体充分吸纳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突出发挥企业吸纳就业牵引作用,引导鸿星尔克、季茜鞋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建立贫困劳动力务工优先机制,务实开发、及时工作岗位,重点吸纳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目前,全县开发扶贫车间12个、扶贫基地4个,吸纳就业4900余人次,兑现奖补资金27.2万元。
六是扶持返乡下乡创业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贯彻落实《市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五条措施》,进一步强化要求保障、财政支持、融资信贷、创业服务等方面政策支撑。突出发挥返乡创业带动灵活就业作用,大力推进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创业培训基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组织返乡创业培训20余期,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贴息贷款4217万元、返乡创业补贴67万元,带动2300余人次贫困劳动力灵活就业。
七是务实开发公益性岗位保障就业。发挥农村公益性岗位在灵活就业中的兜底作用,因地制宜开发清扫保洁、道路养护、治安巡防、社保协管和留守老人、儿童看护等岗位。目前,按贫困村不低于5个、非贫困村至少1名的标准,已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1514个,发放岗位补贴资金373.34余万元(未计算第四季度)。
八是开展就业扶贫工作“回头看”。对全县已退出的贫困村和已脱贫的贫困户,继续实施就业扶贫政策扶持,实行“脱贫不脱政策”,通过稳定就业巩固脱贫成果,进一步提升脱贫质量。
(三)存在的问题。在2020年1月8日至12日县接受脱贫攻坚省际交叉考核过程反馈的问题中涉及“培训对象不精准”问题。针对问题,全面查找问题根源,对以往参训的各类人员再次进行排查,所有数据与残联、扶贫办、社保、工商等相关部门数据进行对比,清理疑点信息,并一一核实整改。共清查发现18名一级、二级残疾人员参加不适合的项目进行培训,已于3月26日对其培训机构负责人进行约谈,并对所涉资金进行退回。
扶贫培训总结范文4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中央定点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水利部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的成绩和经验,安排部署“十三五”水利部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工作。
水利部部长陈雷指出,水利部与重庆市政府联合下发了《水利部定点扶贫工作方案》,下一步,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增强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的责任意识,实施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千塘万亩特色产业支撑工程、小型水库水源保障工程、贫困户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程、贫困学生勤工俭学帮扶工程、水利建设技术帮扶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工程等8大定点扶贫工程,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扎实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刘永富指出,水利部高度重视定点扶贫、对口支援工作,亮点突出,“十二五”期间,共安排13个定点扶贫县水利投资185.3亿元,累计解决284.45万农村人口和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去年,水利部启动新一轮定点扶贫工作,措施实,力度大,必将推进贫困地区水利设施明显改善。同时,重庆市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措施有力,成效明显,精准识别出贫困人口,制定了详细脱贫规划,扶贫督查、第三方评估、扶贫对象退出机制建设等走在了前列,为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新时期,要以提出的扶贫开发战略为指导,认真做好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和方式,坚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信心;进一步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把政策措施落实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身上,惠及每一个贫困人口;进一步严格退出标准,规范退出程序,确保脱贫攻坚质量;进一步严格考核评估,认真总结推广宣传定点扶贫先进典型。
扶贫培训总结范文5
XX镇党委、政府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精准识别、精准扶贫的各项部署要求,扎实推进精准识别、精准扶贫工作,紧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条工作主线,落实责任分工,做到任务明、识别准、举措实,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
一、强化领导,夯实责任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在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会议和讲话精神的基础上,主要领导亲自调查研究,亲自动员部署,亲自督查推动,确保了全镇精准扶贫工作顺利推进。一是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主管副镇长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各村党支部书记的镇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设置精准扶贫办公室,明确扶贫专干,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业务部门和村屯全面抓的工作格局,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为顺利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明晰思路,摸清底子
2016年,我镇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贯彻实施“精心”“精确”“精准”“精深”“精细”“精密”十二字扶贫法,扎实开展各项基础性工作。全镇下辖7个行政村,4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319户2.4万人。通过全镇动员,深入走访、严格程序,精准识别出贫困农户166户,贫困人口359人,全部为低保贫困户。精准扶贫户现已全部帮扶到位,每个干部帮扶2-3户,不定期到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粘贴的帮扶记录,及时向镇政府和镇扶贫办反馈相关信息,制定相对应的帮扶措施共建立镇、村、户台账300册,所有脱贫对象信息录入系统。
三、找准靶向,精准发力
结对帮扶到村到户,量身定制扶持项目,差异化扶持贫困户,精准定向施策,确保了扶贫扶到关键处、帮到点子上。在结对帮扶干部在主动做好扶贫户摸底调查的同时,包户人员深入分析贫困户的脱贫愿意,结合扶贫户实施找准帮扶突破口,提出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致富措施。全年累计为精准扶贫户发放鸡、鸭、鹅雏8130只、农业物资5吨、生活物资57袋(桶)、生活补助资金158515元,助学补贴74500元。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精准扶贫相关政策宣传培训不够。绝大部分干部职工以及群众对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理解不够深入,导致贫困户 对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脱贫等方面工作理解、配合和支持不够。
二是扶贫工作创新意识不强。虽然我镇结合实际开展了“一户一册”档案收集、“一户一策”产业帮扶等工作,但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仍然不足,特色、亮点打造效果不明显。
三是扶贫工作深入贫困户力度不够。由于档案资料、汇报材料、系统数据录入等工作占用了扶贫干部大部分精力和时间,导致部分干部走访调研次数和时间少,解决实际问题少,工作方法举措少。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明年,我们将深入总结今年扶贫经验成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一是瞄准扶贫脱贫“靶心”,提高政策实施精准度。深入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理念,精准掌握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及增收路径,有针对性落实脱贫攻坚政策。支持有条件、有能力、有意愿的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等产业,对无劳动力、无稳定收入来源的贫困户,积极发展光伏发电、主体带动等能稳定增收的产业;扩大资产收益扶贫工作面,支持贫困户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土地、帮扶资金等入股、托管的方式,或者以务工、就业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
扶贫培训总结范文6
一、主要做法
一是摸准扶贫对象,确保精准扶贫“靶向定位”。要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是第一道“关口”。**乡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确保了集体决策评选出来的是最需要扶持的贫困户,同时,坚持在“六个精准”上下功夫,在“四个一批”上做文章,在**年扶贫的基础上,**年,共甄别出贫困户866户,3254人,截止目前已脱贫2499人。
二是强化产业扶贫。产业扶贫是贫困户稳定脱贫的最有效途径。我们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重点抓好了产业扶贫工作。我们利用政策扶贫资金帮助贫困户成立了多个种养加专业合作社,其中8家种植合作社,6家养殖合作社,10家板材加工合作社,直接带动贫困户800余户;我们将南元、东邵二、王岗、罗寨定为养殖专业村,南元村建鸭棚24座,东邵二村建肉鸭棚15个,建火鸭棚12座,每座鸭棚年收益6万元左右。王岗村发展土猪养殖+鱼塘的循环农业模式,带动贫困户51户。罗寨村成立了蓝梦园种养合作社,带动贫困户30余户;我们将东邵一、东邵三、龙庄定为种植专业村,东邵一村引导贫困户搭建蔬菜大棚48座,东邵三村引导贫困户种植楸树150亩,龙庄村与润格安公司合作流转土地1500亩,103户贫困户解放了劳动力,要么经商、要么务工,收入倍增。
针对其他贫困户,我们做到因人因户而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劳动力能力不强,不能上产业或外出务工的贫困户,我们协调坤盛牧业签订保护价回收合同,用扶贫资金为其购买湖羊,让其发展。对确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我们采取加入合作社或寄养的方式,年底进行分红,并用低保兜底的办法增加其收入。目前,共发放湖羊38户,208只。低保兜底168户509人。
三是做好技术培训。一年来开展贫困劳动力技术培训10余次,培训人员900余人,尔后组织他们到外地或县城就业,实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如:年初郑州一爱心企业在龙庄村建一钻石加工厂,招工140余名,月收入均在3000元以上。
四是落实金融扶贫。按照“三位一体”金融扶贫模式,支持企业贷款300万元,带动50户贫困户脱贫。
五是管好扶贫资金,确保精准扶贫“准确滴灌”。对于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乡重点从制约、监督、检查、公开四个方面进行规范。确保扶贫资金拨付给真正需要扶持的贫困对象,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一律实行公示制,接受群众的监督,坚决杜绝“冒泡滴漏”现象的出现。**年全乡落实到户增收资金100万元,共扶持新上各类产业293户,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扶贫资金的效益。
六是实施整村推进扶贫。争取财政扶持345万元,对北村等三个贫困村实施了整村推进,新修道路11.2公里,促进贫困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七是完善扶贫资料,建立精准扶贫印证机制。**乡要求各贫困村将档案整理清楚、合理归类,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确保档案规范齐全,尽可能详细的反映出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帮扶措施等信息,做到脱贫成效有据可依,有据可查,确保脱贫工作与档案资料能相互印证、互为补充。